名人專訪|無憾的人生—張允曦(小8)

這段練習的過程,或許永遠沒有終點,但張允曦會繼續忠於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練習去愛、練習體諒,這樣的路才不會白走,才會有無憾的人生。

2,003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撰稿|范仕仰 採訪|何恕瑜 圖片提供|張允曦

去年年底,張允曦出版了散文集《敬,那些沒有白走的路》,不過她透露,這本書原本的名字叫做:「35歲沒結婚,你要幹嘛?」

「小8」張允曦發跡於《全民大悶鍋》,以模仿秀敲開演藝圈的大門,後來朝著主持發展,曾訪問過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等好萊塢一線影星,後來自己也成了演員,除了網路節目《空姐忙什麼》,後來還參與多部電影演出。

在這份洋洋灑灑的成績單背後,張允曦還有一個夢:就是要登上好萊塢的舞台。這份夢想究竟是否能成真?何時能成真?「我的故事未完待續,還有好多需要被帶領的地方,但我知道我需要神,」她說,「我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順服神量給我的一切。」

沒有平衡,只有順服

嘗試過這麼多種類的工作後,比較喜歡主持還是演戲?「當然是演戲啊,主持超難的,ㄌㄩㄝ,」問題都還沒問完,張允曦反射似的給出答案,不過馬上繼續補充,「演戲也超難的啦。不過最重要的是演戲帶來的成就感,真的很令人難忘。」

2020年,張允曦在電視劇《姊妹們追吧》首度擔任劇中第一女主角,不過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並非更閃耀的鎂光燈,而是她飾演一位母親,一個她尚未在現實生活中體驗過的角色。那半年,身邊突然出現了一位女兒,一開始根本不讓她碰,到後來感情越來越好,還會主動跑過來拉住她的衣角,那段歷程讓她刻骨銘心。

和劇中的女兒合影

「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心裡有份溫柔是來自那個角色,是她給予我的,」張允曦說,「也許只有一點點,但這是從其她地方得不到的,或至少還沒得到的,卻從這裡得到滋潤。」

這樣的成就感,讓那個本來是從旁探索演員內心世界的主持人,開始想要更多挑戰。她花光了積蓄,遠赴美國闖蕩,想要看看不一樣的世界。那個當初還要在休息室裡土法煉鋼,默念著「蘇、福、尼、爾」背誦英文單字「紀念品」(souvenior)的主持人,拋下滿手的代言合約,將自己丟進那個未知的世界。

這趟的冒險,能為自己帶來多少收穫?或許答案還有待時間來證明,不過張允曦確定的是,自己的路沒有白走,「我很感謝上帝,讓我有這個時間、勇氣、能力,去做這樣的決定。這是我從小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出國唸書,雖然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允許,但長大竟然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做這件事情,我覺得是很幸運的,」她說,「我也很謝謝當時自己的勇氣,可以放下一切,朝著下一個階段的人生走去。」

去年年底,張允曦出版了散文集《敬,那些沒有白走的路》,不過她透露,這本書原本的名字是要叫做:「35歲沒結婚,你要幹嘛?」這本書,她寫了四年,動筆時她正在一個困惑的漩渦當中掙扎:人生,就只有結婚這個選項嗎?她思考著工作、愛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到底要如何分配?

「我覺得永遠沒有『平衡』這件事情,只有是否順服。神,祢要我做什麼?」張允曦說,「茫然沒有關係,你就先看看身邊有什麼。」

2020年疫情籠罩大地,被迫關在家的這段時間,剛好讓張允曦更清晰地看看身邊的家人。她還是渴望愛情,但就是因為單身,她才有時間好好對待家人、練習與家人相處;家人有時依舊讓她傷心,但她繼續學習順服,學習愛神賜給她的家人。

「就是順服神量給你的環境,」她說,「當我還有家人在身邊,就要好好對待他們,讓他們被愛。就算他們此時此刻離開,我也不會有遺憾。」

讓每段關係無憾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吵架在所難免,不過那天,張允曦和父親吵得特別兇。之所以會吵起來,其實只是因為家裡的小狗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兩人各執己見,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彼此叫罵。

一氣之下,父親轉身走進房間,狠狠甩上門。但這一甩,反而讓張允曦更生氣,「我真的是氣炸了,氣到想要離家出走,馬上。」那時正要去上課,所以剛好有理由衝出家門,她甚至連要住哪間飯店都想好了,但因為要上廁所,只好轉頭回去。

上廁所的時候,張允曦問神:祢不是使人和好的神嗎?為何還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呢?還沒等到回答,走出廁所門,她竟然轉了個彎,打開父親的房門。

走進房門,其實張允曦連看著父親的眼睛都不太敢,但莫名有股勇氣,讓她抬起頭來。看著父親的背影,她說:「你剛才那樣講話讓我很難過。」父親沒有回應,她就繼續說:「我還是要跟你道歉,因為身為你的女兒,我不應該對你大小聲,但你剛才真的傷了我的心。」

在那之前,她們其實才剛努力過。2018年春天,電影殺青、從繁忙工作當中解脫後,張允曦帶著父親前往歐洲,展開一趟「父女蜜月旅行」,為期一個月、四個國家、七座城市,度過了最浪漫的一個月。

雖然在浪漫的景點背後,當然還是少不了日常的爭吵,那一個月,張允曦替父親在歐式巷弄裡尋找亞洲餐廳,忍受她的固執,但也見證了父親每看到美麗景點就忍不住拍照傳給母親、那發自內心的關愛與思念,並且藉此練習與家人相處的功課。

就是因為在經歷如此多努力和付出後,仍無法消弭客廳爭吵的戰火,才更令張允曦感到挫折與無助。不過當父親在去年因為肝癌去世後,那天自己走進父親房間前拐的那一彎,常常浮現在她心頭。

「那天,我大可趕快離家出走,像以前一樣跑去台東或其他地方躲起來,然後自己暗暗氣他從小大的所有不公、怪罪,但神沒有讓我這麼做,神用這段時間修復了我和她的關係。」張允曦說。

父親過世後某天,張允曦開車前往海邊,回憶最後一次帶父親去眺望太平洋的時光。回程時,她在車上大聲禱告:「我感謝我父親讓我知道什麼是『家』,一個永遠有愛的地方,我總算明白你所在乎的我們,彼此只要好好的在一起,就是在一起。」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這是馬太福音7章3節,近期常在張允曦心中浮現的經文。經過磨練,經過失去,讓她越來越能看見別人身上的美好與獨特。

張允曦說:「我覺得這是神在工作的美好痕跡,父親離開後回想當時,還是覺得很美好,甚至期待自己對待每個人都要如此,就是勇敢的讓每段關係無憾。」

這段練習的過程,或許永遠沒有終點,但張允曦會繼續忠於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練習去愛、練習體諒,這樣的路才不會白走,才會有無憾的人生。

和家人一起慶祝母親節

| 訪談後記 |

從邀約採訪的E-mail往來中發現小8是個體貼、和善的人,對於一個採訪者來說,收到這般親切的回應真是備受鼓舞。期待已久的這天到來,面對面近距離的互動,小8就跟電視、網路上的明星一模一樣亮眼、開朗、大方、才華洋溢,表裡一致,在現場夥伴測試燈光和畫面時、在拍攝平面照片時,有點小冷場的時刻,主動的開聊、炒熱氣氛,甚至說:「我完全明白妳。就像以前在主持工作時的自己」,謝謝小8的加油和鼓勵,也謝謝小8和我們敞開聊練習追夢、練習和好的成長經驗,聽完分享以後,感到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歷也都值得,告訴自己:我愛我的選擇!

 

 

 

 

《敬,那些沒有白走的路》購買傳送門:點我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1期P.52-55)

2,003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信息 | 合一的大能

合一的大能,是敞開的天最關鍵的基礎:當我們同心合一,只要是我們一起綑綁的、在天堂就都要綑綁……

1,430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信息分享: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柳子駿

整理編輯:莊依軒姊妹

教會也是一個團隊,目標是完成神賦予我們每一個兒女的誡命與使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合一,並且神會因著我們更多的合一,在我們當中敞開更大的天,使我們看見榮耀與復興。

 

教會不只是教會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五22-23、31-32)

神看待教會,就像是夫妻關係的經營,當我們明白這一點,我們就會看見教會不只是一個敬拜、讚美或是講道的地方,更是神很重視我們與祂連結關係的地方。並且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看到初代教會的光景,在第二章提到的教會很像在描述家庭,所以其實當神在講教會的時候,同時也在講家;講家的時候,同時也是指著教會說的。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使徒行傳2:44-47)

毫無破綻的關係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

在希伯來文裡面「連合」的原文叫דָּבַק(dabaq),是附著、黏住、緊靠、緊追不放的意思。把dabaq運用在與妻子的連合關係中,也就是神看待的關係是很黏、且是緊追不放的。

但其實現代的思維中,我們一想到要跟彼此緊緊黏在一起,通常第一個反應是拒絕的。因為黏在一起,會讓我們下意識覺得被緊追不放,沒有辦法喘氣。尤其現在大家都有時代女性的觀念,倡導我們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這樣的世界思維在我們裡面或許是正常的,但神其實不是這樣想。

所謂兩個人是緊緊相連的,就表示我們要一起在關係裡面對事情,不會有一個人站在旁邊冷眼觀看、然後指責對方。另外,其實在「很黏」的關係中,更不容易讓仇敵有機會見縫插針。

合一是一種選擇

或許有些時候我們會覺得反正有一起小組、一起參加崇拜就好了,但其實在神的概念裡面,很多時候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如果小組的群組只剩下通知聚會或是報告事項的功能,那這個小組很快就會死掉了;但如果小組員每一天都會在小組群組很熱絡的分享好康或是近況,就會發現這個小組很快就會逆勢成長。你可以選擇我們要維持法律上的夫妻或名義上的小組,我們心的距離卻很遠。但如果將dabaq帶入,連結是因為我們的距離近、黏著度高,是因為我們願意為了合一,選擇跟彼此相連。

三個關於「合一」的學習

1. 合一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逃跑,而是解決

如果今天我們身旁的朋友發生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趕快跳出這段關係、指責,或是跳出去撇清說:「不關我的事!」我們需要想到的是我們之間的關係是緊緊相連,我們會一起面對、解決問題,最後再一起看見突破。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在家庭裡只會一直唸孩子「考試成績怎麼這麼差?你爸媽都是高標耶,你怎麼會這樣?」這樣的方式唸孩子,他的成績不會突然間變好,反而會覺得你跳出了他和你的親子連結,並且站在跟老師同樣的立場和角度攻擊他。如果我們親子關係裡面有dabaq,或許可以換一個方式,詢問孩子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忙他的、需不需要幫他多找一個老師,主要就是要傳達:「我會跟你一起來面對」,這叫做合一。

假若我們沒有認知到合一的重要性,仇敵很容易就會在合一的縫隙中,找到漏洞攻擊我們。因為只要我們沒有連結好,沒有人可以保護我們的合一,除非你選擇要合一。

2. 合一是把對方的需要跟渴望放在你的計畫中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1-4)

  • 合一的四步驟

a.要多花時間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事情

不只是本位主義,反而要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看看對方在想些什麼。

b.不要每一次都要別人順從你的方式

聖經裡面告訴我們說,不要單顧自己的事,個人要看別人比自己強。所以不要覺得只有你想的都是對的。事實上,小組會很容易有「單顧自己的事」的時候,譬如聚會結束了,大家討論待會小組要吃甚麼,有的人可能會為了要達成自己的目的,去吃自己想吃的,並且扭轉別人的想法,強照他的意思去行。在合一裡面,不是全世界都要繞著你走,我們都必須學會降服下來,存心謙卑。

c.你要學會把別人的成功,當作你最大的喜樂

我們不用一看到別人好就見不得他好。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成功,學會為他喝采。

d.不要只想著自己佔便宜

就像是如果跟你第一次一起出去吃飯,但你忘了帶錢包,大家可能都很願意為你付清飯錢,但是到了第十次,你還是沒有帶錢包,就會很難讓大家跟你連結在一起。

3. 合一是每個人都在這份關係裡付出僅有

當我們連結在一起的時候,就都有責任做出貢獻,不論你可以做多少事情,家事就是要一起做;在友誼裡,我們就是需要一起為彼此付出。

其實在小組裡,甚至是在聚會當中,大家需要知道合一帶出來的能力,不只是一個小組長傳講大能的話語或是按手禱告而已,團隊裡面的大能,是因為在這一群人中,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才會產生出極大的能力,甚至是可以影響直至列國。

當我們在一個事工團隊很堅強的教會當中,很容易變成很多事不用我們做,只要負責享受一場很棒的聚會就好,但事實上這個關係是沒有連結在一起的。或許我們沒有很會帶破冰、不會帶敬拜,甚至是沒有辦法那麼快上手分享信息,但我們可以提早去排椅子、開冷氣,也可以為著小組記住小組員的生日,甚至是可以提早到教會,為小組員佔位子。重點是,不是因為我們貢獻了什麼,而是因著我們是連結在一起的,所以「我願意付出我僅有的。」

 

耶穌最後的祝福 合而為一的能力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翰福音20-21)

當耶穌知道祂要上到十字架之後,門徒將會經歷腥風血雨的時代,會比耶穌在的時候更不容易,因為起碼祂還可以扛著法利賽人對他們的逼迫。而就在初代的教會時期,門徒便不能公開的聚集、公開傳講神的話,全部都得躲躲藏藏,因為一旦被羅馬士兵抓到,就是死路一條。這也很像我們因為疫情爆發而不能聚集在一起,但我們要知道,耶穌已經料想到會發生這些事情了。

耶穌為祂的門徒做最後的祝福,祂沒有求主給祂們更多的能力,勝過羅馬兵丁的政權,而是為著他們求合一。因為耶穌知道,只要他們合而為一,這一小群人就可以把福音廣傳,到今天,我們還可以聽得見。

彰顯神蹟奇事的關鍵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18:19)

合一的大能,是敞開的天最關鍵的基礎:當我們同心合一,只要是我們一起綑綁的、在天堂就都要綑綁;合一也是決定天有多敞開的鑰匙:當天敞開的時候,祂會向我們供應祂的豐盛、良善、榮耀以及慈愛,因此合一也是神蹟奇事更多彰顯的關鍵。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 P.24-27)

1,430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信息 | 牧者對談──Hero Within起源篇

當別人活出他的身分、位份和權柄時,你要為他們歡呼,這個根基來自於你也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命定和呼召。

1,1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分享: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以下稱光)、副執行長周巽正牧師(以下稱正)、晏信中牧師(以下稱中)
整理編輯: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光:我很喜歡看電影,特別是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系列,我對於這些英雄有很大的興趣,因為每一個英雄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和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而我認為,我們每個人也像他們一樣,都在尋找自我和實現呼召的旅程裡。

在旅程中除了要去發現神創造你獨特的身分,有夥伴一起同行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彼此聚在一起時,將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把神的國帶到世上的每一個角落。所以今天我想要來訪問我的兩位好兄弟,一起來聊一聊我們是怎麼找到身分,眼中的彼此是什麼樣子。

光:在眾多超級英雄的電影中,哪一個角色讓你覺得非常感動,好像看見自己的影子?為什麼?

正:我感覺有自己影子的是蜘蛛人。原因是蜘蛛人是所有超級英雄中年紀最小的,在漫威系列中是跟班的類型。記憶中,我總是一群人中年紀最小的,不管是跟巽光牧師、信中牧師還是其他牧者,他們都比我大兩歲以上,雖然不太能玩在一起,但我就是喜歡巴著他們勝過同年齡層的同學或弟兄姊妹。我三歲時就加入教會的兒童詩班,信中哥也是,剛好那時我們身高差不多,真心不騙,有照片為證!不知道為什麼我跟他們就是很親,但他們就是想盡辦法要擺脫我、甩掉我。(光:因為你是抓靶子,會告我們狀阿!)反正我就是小簍簍,負責幫他們買飲料的人。

圖片來源:CNBC / Marvel Studio

中:我把漫威總共54個角色看完之後,發現自己比較像美國隊長。我從小就很小一隻,全班最矮或第二矮。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個六年級的學長來班上找我同學麻煩,他整整高我兩個頭,我還衝出去跟他對幹,我的人生就是常常為了義氣或我認為正確的事而衝。但不一樣的是,美國隊長輸了,我打贏了還保住了同學。(正:你就開始組自己的幫派了!)那是後來啦,所以那個心志跟你的體型長得多大隻沒有關係,而是在於你裡面有多在乎公義和正義。(光:你們把信中哥踐踏在腳下都沒有關係,但千萬不要得罪他在乎的人!)

光:我覺得我像是鋼鐵人,Tony Stark(鋼鐵人的本名),曾說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我覺得我不是典型的超級英雄。」其實從我年輕時,就一直不覺得我是全職服事神的料,鋼鐵人的經歷跟我不謀而合,他的父親Howard Stark是龐大企業史塔克工業的創始人,又是神盾局(原戰略科學軍團)改組投資創始人;而我是生長在有非常豐富的屬靈產業的家和教會,我一邊享受這些資源,一遍內心充滿抗拒。直到我25歲那一年,才放下我以為的自己,走進神為我預備的命定與呼召。

那你們猜猜我心中的你們,是什麼英雄?

正:綠巨人浩克?

光:不,你是洛基。因為我覺得你像他一樣,從小到大都有點調皮,出賣他哥哥。哈哈!好啦開玩笑,現在當然不會啦!信中哥讓我想到的是戰爭機器war machine(在鋼鐵人系列電影和復仇者聯盟4電影中出現,是鋼鐵人的親密戰友),因為我很記得我25歲時,他剛從美國回來,他陪我去參加很多營特會,但他那時候好像還沒有回轉

中:有,已經有了

正:但還沒有全職的跡象

中:對還沒有全職的呼召

正:他還在抗拒、尋求印證

中:我不想要有全職呼召

光:所以我覺得那時候我很像鋼鐵人,信中哥是我很好的朋友,雖然那時他還未成為warm machine

圖片來源:CNBC / Marvel Studio

光:我很記得是神先透過腓力牧師讓我們看見我們裡面不同的那一份。原本我一直認為信中哥是擅長帶團隊,沒想到他會成為在台上講道、復興、醫病、奮興,遠超過當時他參與在服事團隊中所能做的。

正:我想要回應,不管是對光哥還是對我,他都是一個安定的力量

光:唉唷,你不要再這麼的政治化

正:真的,就像你在聖經中看到的盟約,神對我們的愛是永遠不會改變,跟世界上有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完全不一樣的。但你認識了信中哥以後,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無私。坦白講我們三人個性非常不同,常常有不同看法。

正:到昨天我們開同工會的時候,他們還覺得我們怎麼會這麼直接?我們可以吵,但真正面對敵人、爭戰、感覺走不下去的挑戰時,我回頭看,信中哥、光哥永遠都在。這些年神調整了我的眼光,有時候我們都想做領頭(老大),但做第二人(副手)其實需要更大的身量,而且第二人往往是更有恩賜的,只是他們選擇的是支持的角色。我在信中哥身上看到他的恩膏和對超自然的追求。

我覺得旅程中不只是會更認識自己,我們也需要同伴來幫助我們,看見我們不知道的自己。

中:我很同意,十八年來,我一直用看哥哥的角度在看光哥怎麼服事,他怎麼講道我就學他。但慢慢的我開始認出神放在他裡面的恩膏和位置,我知道我應該要去補什麼位。記得去年在radical特會中,光偉哥他們在台上示範「補位」。這也是我的個性,在別人面前我不會跟他們計較,但我們私下一起時會彼此溝通,一路到現在,我還是時常被神開啟用新的眼光去看你們,都讓我發自內心想要跟隨。

正:我們每個人對別人都有期待,好比有時候我們比對方早看見一些事,很想要把對方推上去,但卻是一種不同意神在他們身上所擺設的時間表和季節的掌控和操弄,比方說我希望光哥不要亂花錢、多做一點家事、多孝順父母。而我就是很典型的「大兒子」,若用聖經中的人物來比喻,那我就是雅各,他透過搶、奪、捉、騙,試圖找到他的價值。直到他跟神摔跤以前,真的就很像洛基。

光:我也要給大家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是你自己故事的主角。不要把自己想成只是別人故事的配角,舉例來說,剛剛正哥說他像是雅各,若是依直覺會想:「你的意思是,我是以掃嗎?我曾經為了紅豆湯,賣掉長子的名分,所以你現在才會成為主任牧師嗎?」

當別人活出他的身分、位份和權柄時,你要為他們歡呼,這個根基來自於你也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命定和呼召。

中:但是他們這個年紀,就像我們當年一樣,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啊。

光:所以我說,越早開始來到神面前問神「祢創造的我是甚麼樣子?」就越能夠不以別人和這個世界的方式定義自己。

光:你們兩位是怎麼知道自己的身分?是否曾遇過很困難的事?

中:如果你們遇到了掙扎,千萬不要放棄,因為那是非常正常的!當我決定要全職時,光哥已經辦了很多大型的特會,那時候講員總是會cue光哥和正哥,說他們是使徒、先知,我在遙遠的看台區心想,那我咧?我覺得人很自然都會跟人比較,覺得又愛又恨,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能?以前我總是羨慕正哥的幽默風趣、光哥很會帶領敬拜;而我講話就是不好笑,唱歌就是不好聽。腓力牧師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眼光,過去我們以為講道、帶敬拜等等就是只有一個樣子,再二分為有恩膏或沒恩膏。但我發現,當我越想要變成像他們一樣,就越做越不像,還失去了我自己。

這就好像每一扇門,只可以被一把相對應的鑰匙打開。在過程中,神慢慢調整我的眼光,認識自己、欣賞別人。這是很煎熬的,因為當你失去了一個模仿的對象,會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我想鼓勵大家,不比較,也不計較;去成全你所愛的人,他們也會來成全你。

兄弟一生一起走,我不能沒有你

中:其實我們中間有發生過爭吵,年輕時我比較屬血氣,有一次特會後和他們起衝突,我就烙下狠話:「台北靈糧堂有你就沒有我!若我出去建教會的話,絕對比你還要強!」光哥卻說:「你有沒有看見天父正在流眼淚?從今天開始,我們三個不分家。」雖然我們都還是有意見、想法不同的時候,我就謹守著要一起走到最後的信念,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正:我覺得在我們這些兄弟裡,有一個深刻的連結是,每一位兄弟對我來講都是「我不能沒有他們。」要是有一天當我覺得可以不需要他們時,仇敵魔鬼就會趁虛而入,使我們分裂。

結語

有的時候神量給我們的事確實是又大又難,一定要緊緊抓住神的話。如果用人的方式就可以走進命定,那你就錯了,每個超級英雄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再站起來,成功是勇敢的做神所創造的你!而命定是神要用你的一生來完成的!神一定會為你預備最好的戰友、同伴,我們都是彼此生命當中的拼圖,當你找到你是誰、是哪一塊拼圖的時候,神也會為你預備一切你所需要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 P.20-23)

1,1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做一件只有你的「團隊」能做的事

面對這些變化與挑戰,Asia For JESUS的團隊也不斷蛻變、轉型、進化,這也代表不斷的跨出舒適圈、敏銳神的聲音與帶領,不諱言也經歷了許多破碎、矛盾與激烈的溝通。但我們決心要靠著神的恩典與供應,實現神給我們的託付。

67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Asia for JESUS的異象,是透過各樣的管道和方式,讓天國文化能夠藉著每位信徒的生活,使這個世界能夠看見與經歷。無論是透過各樣的特會、活動、裝備課程;發行敬拜讚美的專輯、書籍、雜誌、文創商品;社群平台上的文章分享、電子報的寄送…等等。近兩年來,因應時代的需要,也開始企劃與製作線上的節目與內容。面對這些變化與挑戰,Asia For JESUS的團隊也不斷蛻變、轉型、進化,這也代表不斷的跨出舒適圈、敏銳神的聲音與帶領,不諱言也經歷了許多破碎、矛盾與激烈的溝通。但我們決心要靠著神的恩典與供應,實現神給我們的託付。

一個團隊如何在顧及基本盤的同時,也能夠開發與轉型發展;一群人如何可以在變化中仍然擁抱同一個使命與呼召,同時也能保持彈性讓神隨時來調整,到如今我們也還在努力並且堅持著。如同此次「團隊作戰學Stronger Together」的三位領袖的經驗分享,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思考,什麼樣的「文化」是我們可以在團隊中培養的;什麼樣的「資產」是我們當中非常寶貴獨有的、不能失去的;什麼樣的「目標與使命」是神給我們的託付、是我們要定義跟隨與實踐的。這些都是做為領袖與跟隨者的我們必須常常思考與討論的。

今天當你要如何加入或組建一個團隊,你希望團隊是什麼模樣呢?或者你已經在團隊裡,可以主動做些什麼,讓這個團隊更趨近於心目中期待的樣子呢?

註1:《ID走入命定》是天國文化裝備課程中之一,詳情請上Asia for JESUS官網了解更多。
註2: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鮮乳坊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是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與志同道合者藉口述方式,由謝其濬著作完成,是紀錄著一場白色革命的開始與過程。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9)

67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危機成轉機,在挫折中看見希望

對我來說,一個好的員工,是值得我願意付出一切去留住的,因為我覺得「人」是工作和團隊的核心,而不是先有一個目標,再去找人來達成這個目標。

1,24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彼此理解,調整節奏-呂冠緯

帶領均一曾碰過最大的危機我覺得分成兩個,一個是我想要往新的方向跟路線走,但沒有考慮到夥伴的適應程度和面對變化的承載力,做得太快而引起反彈。到一個程度是,整個組織需要一個溝通的平台,十幾個人當面告訴我他們這段時間受不了,或是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這對於任何領袖來說都是很挫折的,因為你心裡所帶的方向跟夥伴所接收到的差很多,他們沒有辦法理解、同意、接受。他們沒有負面的意思,但就是很真誠地把這些狀態表達出來。

這怎麼度過?我的想法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是要先學會怎麼領導自己。如果不知道怎麼領導自己,其實你永遠不可能領導他人。領導自己有一點像「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不是靠自己的意志可以做到,作為一個基督徒很重要的,還是要回到神的面前去尋求,什麼是我必須要調整?什麼是我需要堅持的?通常你就會發現,很底層的核心價值一定要堅持,比方說誠信、正直。另外,因為領導者是負責管方向的,所以不太應該為了夥伴而調整方向,但可以調整節奏。就像當初雅各要把他的眷屬、羊群,從舅舅拉班那邊帶回家,跟哥哥重逢。他沒有用自己的腳程來決定要走多快,而是會量著整個團隊的腳步,來帶大家往前。

而通常我會發現最需要調整的東西是,跟夥伴的溝通,讓夥伴了解我們理解他的困難,並且在困難上給予必要的支持,這就需要對人有更大的耐心和愛心。我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去針對他們反饋我的點,去發現我可以調的,先去做調整。不是用嘴巴做調整,說我做了哪些,而是慢慢調到夥伴真的有感。太短的改變夥伴不會有感覺,我覺得要讓夥伴真的有感覺了以後,他們主動說出他看到的差異,你才知道這個調整可能已經到位了,然後可能你才更明確地把這些調整溝通出來。這樣就比較有可能把危機變成轉機,這不是特效藥,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除了自己在信仰上的尋求之外,我會去請教在這件事上比我更專業、生命上更成熟的人,這種情況下可以獲得的意見品質通常是最好的。我通常會把這樣的人直接邀請進董事會裡面,所以團隊的董事會都是我很信任,在不同的專業上可以支持我,並且在專業以外也令我尊敬的人。

舉例來說,現在是均一董事之一的白崇亮,他過去帶領奧美集團有很多的經驗,同時他也是我很敬佩的一個人,包含也是一個生命很好的基督徒,所以跟他討論品牌、行銷需求時常常會有一些有智慧的想法。而另一位台積電的資深副總何麗梅,她是在財務紀律、募款上非常好的領袖,同時她也是一個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我很敬佩她的誠信跟堅持。通常我比較會去請教這類型的人,獲得突破困境的一些智慧。

 

人,是工作和團隊的核心-王亞灣 

過去我的個性比較好強、愛面子,作為一個領袖,我一直很在乎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領導。尤其剛進公司時,身邊的同事都比我要資深,我的內心有很大的惶恐,害怕自己無法好好做到。一開始我內心的焦慮是可以用氣勢壓住,讓事情按照我的期待往下走。但長時間下來,我發現當自己越強大,團隊的力量反而越小也越被動,感到很無力。因為同事認為既然領導者能力那麼好,那乾脆都給你做。另外,因為我很想要全盤掌握所有事情,當事情無法被掌控時,我就會沒有安全感。那段時期我很迷失,不知道該如何去領導,導致自己也變得沒有底氣和自信。

直到教會推動了「 ID 走入命定這套課程」註,我開始面對並接納自己。第一是要珍惜上帝造我原本的樣式,而不是企圖變成另一個人。我開始認識自己的優勢,並接納自己是一個非典型的領袖,譬如我的性格比較感性、浪漫,在人際關係上也很柔軟,我就問上帝,對公司來說有什麼我可以發揮的地方?我們設計部門總共有十個人,包含我只有兩個女生,整體氛圍比較剛烈,所以我可以讓別人感到被理解、讓他們的優點被看見。

第二是其實我可以完全放棄弱勢。以前的我覺得要很努力去補救自己弱勢才不會被淘汰,但是結果總是不如願,成長幅度還是有限;反之,我只要在強項的部分多付出些努力,就可以達到三倍、甚至五倍的成長。聖經的原則也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僅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13:12)從當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釋放。

另外,我從20 歲開始牧養小羊到現在,我知道自己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一直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但卻在帶領公司團隊中卡住了,後來才發現在教會裡牧養小羊時的我無所求,不會像在公司要求 KPI和業績,也變得很注重紀律,而我其實並不是一個紀律很強的人。我才漸漸從成果導向的方式轉變成以關係導向來帶領,就是會先處理人的心情和狀態,讓他們可以全心地發揮。以前可能只會希望同事做不好的地方可以做好,但他不擅長怎麼能做到?後來我也放手,讓大家做自己擅長的領域,交叉互補,幫助公司這幾年有很大的突破。

對我來說,一個好的員工,是值得我願意付出一切去留住的,因為我覺得「人」是工作和團隊的核心,而不是先有一個目標,再去找人來達成這個目標。這些夥伴就是一起走的人,或許不會都一起走到終點,但是在這段旅途中,能夠一起走也是很美好的。

 

團隊,是我的支持系統-龔建嘉

有人說,一間公司成立五年還沒倒的大概只有1%。不管是在銷售、訂單、產品生產上都有不確定性和困難點,都攸關著公司的存亡。但回過頭來看,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真正的危機。真正的危機是跟這間公司的價值觀有關。有些人是你要先做了什麼事,我才慢慢相信你,但我對於不管是店家、通路商、酪農還是內部夥伴,都是以100%的信任為前提,除非你真的做了什麼,你的信用才會下降。我覺得互相有高度的信賴,是我所相信好的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不是所有事都要建立在合約上。

有幾次遇到很不好的合作夥伴,因著我們的信任而做欺騙的事情。比如我們有一個通路商,在我帶他認識了酪農之後,就跳過我們自己跟酪農接洽,因為就可以省去支付我們的服務費用。這樣的事讓我覺得非常受傷,我會去想這樣的做法是不是錯了,是不是傷害了內部的其他夥伴,我讓公司陷於經營的風險中。我思考未來是不是就要限制通路商和酪農彼此認識,或是不應該再以信任為前提,因為信任別人就是給他們傷害你的權利。我幾乎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陷入低潮,如果鮮乳坊必須要提防所有的人,包括廠商、地方酪農、甚至公司內部夥伴,如果人性一定要長這樣子的話,那我寧可不要進這間公司,也不想要再繼續經營,我對人性失望了。

但是公司內部夥伴給我很多的鼓勵和支持,說我的想法沒有錯,這只是一個特例。如果我們為了那一個人改變作法,不就是間接的讓其他人失望,讓那一個人得逞了?因為這件事情,我發現他們是很好的支持系統,當我猶豫、沒有把握時,我們能一起找到覺得好的方式去繼續往下走,也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所以我們現在仍然會帶廠商去認識酪農,也把過程中發生的事、彼此在意的點互相溝通。如果沒有大家支持,我會有很多自我懷疑,可能就不敢繼續做下去。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7-19)

1,24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光

請領袖描述一下自己的特質,為什麼適合在這個產業。

57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呂冠緯
呂冠緯:學習力強、想得遠、願面對多元與複雜的事

我覺得我有的特質第一個是,學習力強。我覺得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不能學的,這個就轉化成我對於重大的困難或挫折,通常會有一個比較正向的眼光,例如我反而覺得這是學很寶貴的功課、很難能可貴的情境這樣,不太會覺得說,喔~沒救了!第二個是,我很喜歡想得比較遠。雖然有時候別人會說,為什麼想那麼遠,可是因為有先把比較遠的東西想過來,所以倒回來看所決定的事情比較有方向感,這並不是先知有預言的恩賜或有多厲害,但這樣團隊的步調比較有長期的方向,用於做教育是蠻重要的。然後另外可能有的特質是,願意去面對多元跟複雜性。教育看似單純,但在台灣要做教育其實牽扯的層面很廣,如果對於複雜的事物沒有耐心,其實也很難做。

所以我覺得這些特質,讓我在做均一這個同時面對老師和學生;跨科目、科技、現場教學、國家政策等多元複雜性,以及教育產生的影響是需要比較長期的時間才會看見的,剛好我的這些特質,對於領導均一相關的事情是合適的。

 

王亞灣
王亞灣:保持彈性,在務實的基礎向上建造

我覺得我在面對人與人相處都是很真誠、同理的,不太會敷衍,這也是大部分人會給我的回饋。在做事情上,我是比較有彈性、多面貌的,遇到狀況時我會願意去修正,而不會說一定要如何,公司在處理事情上也並不會一定要同個方法,保持彈性,以團隊可以和諧運作優先。

我的個性雖然比較感性、浪漫,但在做事上也很務實,最基礎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完成,還可以再往上追求想要達成的。就好比愛情和麵包,有人會去追求愛情,有人會去追求麵包,但是我會覺得愛情和麵包都要有,愛情可以建立在麵包的基礎上,這樣的愛情才會長久。

 

龔建嘉
龔建嘉:保有叛逆的精神

我覺得我有的是叛逆的精神。分成兩種面向,一種是不想隨波逐流。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漸漸的被社會所影響和改變,有句話說,「在你改變世界之前,不要先被世界改變。」還有一句話是說,「三十歲以前,你如果不是左派分子,你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三十歲以後,你如果不是一個右派分子,你就是一個沒有腦袋的人。」這個社會是被資本主義所驅動的,時間久了你會慢慢適應甚至接受,覺得這樣的邏輯更滿足生活需要。要保有防堵和反思的意識,否則很容易從你想要改變,變成你被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強的影響力,你會在一個大文化之下被迫妥協,要去對抗這個思維,必須要有一定的叛逆心。

另一個面向是,大部分的人都會在要做一件事之前,就認定是不可能的。例如「這個體制不就是這樣運作的嗎?」這樣的想法。但我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制度都是人建立的,在信仰中我知道的人是有限的,體制也會有不良之處。也許一個人無法改變,但要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意識,就有機會可以改變,這也是我在軍犬時期的一個感悟。以鮮乳坊的團隊經營品牌來說的話,不想妥協、不是不可能的叛逆精神是重要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6)

57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成為讓人想追隨的領袖

管理是你去管別人,領導是別人想要追隨你。所以我覺得主動追隨隱含的意識是,對方是不是也認同這件事、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重要的,這就是一個互相合作的狀態,而不是我請你去做什麼。

89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呂冠緯
好領袖是知道在什麼狀況,要用什麼方式來領導。-呂冠緯

首先要釐清管理者和領導者之間的差別。管理者比較是對事,領到導者是對人,當一個人被擺在組織架構比較高的管理位置,不必然他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者,這是任何領導人都要先有的一個體悟,位置並不會讓你自動變成一個好的領導人。

我蠻認同牧師出身的領導力大師,約翰․麥克斯韋(John Calvin Maxwell)提出,別人想要跟隨的領導者,或身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所具備的五個層次的領導力:

第一個層次,你領導是因為你站在這個位置,這是最基礎的。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責任是什麼。

第二個層次,領導者必須要善於建立合適的關係,別人會跟隨你是因為他真心想要、因為覺得你在乎他。但這也要小心注意,如果做得太多,變成只是在討好你所帶領的人。

第三個層次,因為你為組織以身作則。你若貢獻得多,別人就會意識到。他如果也想要有突破,就會來學習你、跟隨你。

第四個層次,因為你會栽培和幫助別人成長。那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我跟隨一個人,他有幫助我成長,雖然過程是很辛苦的,但最後可以看到我持續在進步,那我會想要跟隨這個人。

最後一個層次,知道在什麼狀況,要用什麼方式來領導。比方今天我要讓誰幫我多一點,今天要多一點讓你知道你必須要來跟隨,今天我花多一些時間栽培你,或是真的在很糟糕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我的身分或位置所賦予的權柄來做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領導人要去靈活運用的。

另外我可以稍微講的是,以均一的價值觀來講,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四個核心價值,我自己也大概是用這四個來建構組職文化跟自我要求:

1.要有誠信(Integrity)

2.能擁抱一定的多元性,心態夠寬廣(Diversity)

3.很有恆毅力(Grit),你一定會遇到挫折,如果今天不太有長期恆毅力的話就很容易半途而廢,以至於沒有什麼事情真的能被你領導和推動下去,人也會很快就放棄。

4.推論與成果導向(Reason and Result-Oriented):任何一個領導人者還是必須要帶動大家達到成果,要有成果導向。可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人,人是渴望去理解,或者被理解的,所以如果過程中沒辦法做好的溝通、推論、創造理解,那就算達到成果,這個成果也很容易變成只是暫時的。

王亞灣
心情在事情之前-王亞灣

我知道世代之間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比如我父親他們的團隊工作氣氛和現在七年級、八年級就不一樣。以我這個世代來看,我們很重視差異化和個別化,但以前可能更要求團隊的一致性和共同紀律,大公司也確實是需要。但是像我們這樣中小企業很重視個別化,要花費心思,去觀察到每個人的優點和個性,要知道如何跟這個人溝通。我自己是重視關係,會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去了解每個人的心情表達,以及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反應,找到和對方溝通的語言,像是有的人需要肯定和鼓勵,才會得到安全感;有的人是需要讓他冷靜,給他空間思考;有的人則是需要邊做邊討論。我自己在做新團隊時,會花很多時間在認識不同的人的特質,還有如何讓對方認識自己。

龔建嘉
具有合作意識而非個人強勢領導-龔建嘉

兩方面來說,第一,新創團隊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保有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來解決問題是很重要的,這是新創的本質。第二,新創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更接近,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新創。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有兩個特質:一是我們更覺得往內探究個人意志和需求是越來越重要的。在這個前提之下,能夠讓個人的成就被實踐很重要。過去不一樣,大家不會在意,我在公司裡就完成公司的事情就好了。

我們這一代的人大部分是在小康家庭長大,跟過去那種非常窮困、吃都吃不飽狀態下長大的小孩相比,我們成就感的來源不完全是被金錢驅動。在這兩個狀態下,領導者和過去的管理者是不一樣的。管理是你去管別人,領導是別人想要追隨你。所以我覺得主動追隨隱含的意識是,對方是不是也認同這件事、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重要的,這就是一個互相合作的狀態,而不是我請你去做什麼。

所以我覺得新創團隊的領導者需要有更多的合作意識,或是有更多不以個人的強勢來領導的狀態,是我們這個時代比較好的做法。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4-15)

89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好團隊的心法與核心精神

團隊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完美的,而是他們在過程中不斷地調整、修正,才是一個好的團隊,若是沒有一顆想要改變的心,就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團隊。

68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呂冠緯
好的團隊應該是彼此信任的。-呂冠緯

如果有兩個團隊,一個是信任感差,但個人能力很強;跟信任感強,但能力差一點點的團隊相比,我相信後者比前者能夠發揮更大的戰鬥力。其實在很多的球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案例,不是隊上每一個人都是明星球員,但最後卻拿下冠軍,因為他們彼此間的默契配搭很好。

均一的團隊組成蠻多元的,世代和專業職能上都很不一樣,從十幾歲的實習生、五十幾歲的全職夥伴,到七十歲的董事會;從教學、教育的面相,到非常科技的面向,軟體工程師跟老師顯然非常不一樣,還有制定政策跟媒體行銷的人,也很不一樣。

為了要發揮信任,蠻重要的是去梳理大家的差異,明確的溝通出來。譬如說,讓老師知道軟體工程師普遍對話方式會比較直接,因為一行語法寫的對不對、程式會不會當掉,跟你好好講話、有沒有禮貌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跟你講的東西是不是事實比較有關。反過來講,對軟體工程師來說,他要去理解為什麼老師這麼重視溝通上的眉角,因為老師同時會遇到學生、家長、可能還會遇到上級、主管單位,整個教育界的氛圍又是比較禮貌性的。

老師需要去接納工程師的直接,工程師需要去理解老師比較會轉彎的溝通習慣。有了這些理解,大家比較能夠在跨專業合作的時候有信任的前提。工程師沒有惡意,老師也沒有要隱藏什麼。所以我們在內部會強調「你可以講出跟對方溝通的差異是什麼嗎」,用對方的動機和脈絡去理解他講的意思。另外,我們的夥伴也學習化繁為簡的比喻法,像耶穌講道時經常這麼做,讓對方更容易理解。

另外一個我覺得是追求的影響力。如果今天團隊主要在追求的是金錢,或是穩定,或是內部夥伴的照顧等等,最終這個團隊會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團隊,就有點像是教會說,要成為一間內聚型的耶路撒冷教會,還是要成為一間向外拓展、宣教、傳教的安提阿教會?

就要看「發揮影響力」這件事是不是團隊本身相信或在乎的。我覺得這在均一裡面,我們強調的發揮影響力不是一個人很偉大,反而比較是利他(Altruism)的精神。我們會去看夥伴是否願意多跨一步解決模糊或三不管地帶的問題,具備這樣精神的人,比較有可能帶動團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們也傾向把有這樣特質的夥伴提升成主管,他不會是一直去跟別人畫界線、切邊界,而是看到不足的地方就會去想「我可以做什麼」。

王亞灣
共同感是團隊的核心-王亞灣

團隊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完美的,而是他們在過程中不斷地調整、修正,才是一個好的團隊,若是沒有一顆想要改變的心,就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團隊。我都說我們是一個「有機的團隊」,舉例來說,公司每加入一個新人,原本的團隊會因此而做出軸轉和調整。在球場上,每個人都實力很好,但是各自打各自的,並不會獲得優勝,因為他們沒有串聯在一起。因此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共同」才是團隊最核心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共同追求的目標,有一起面對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共同享受成果和失敗。沒有一個人是被撇除在外的,目標和問題都和每一個人牽動在一起。

最近有一個同事覺得在公司裡面很不被支持,因為同事對於他所提出的想法的所給予的回饋和建議,他都覺得不好,工作起來很沒有進展。這件事的關鍵是,他在談的是他的問題,而沒有把個人問題轉化成團隊的問題,譬如團隊共同面對、解決後可以得到什麼益處?當團隊認知到這件事是和自己有關,大家更會願意一起來面對。你會發現,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做好,其他人會得到很大的幫助。

龔建嘉
集思廣益、討論探索-龔建嘉

在蠻多比較傳統的企業裡,可能就是會列出守則,然後貼在牆壁上讓大家去背誦。其實我自己沒有把握在這個組織裡面的大家,適合以什麼樣的價值觀來共同合作,我們的價值觀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價值觀,就算我列出來了,如果大家不是真心認同,或者自己不是這樣的人的話,那也很難落實。所以我們的做法是,聚集公司的所有人開一整天的共識營,集思廣益,在當中去互相討論和探索。比如說夥伴有哪些特質是非常欣賞,公司現在有哪些是你會因為這地方而不想離開的。在討論過程中逐漸收攏出我們的四個核心精神。

1.真誠平等:公司對每一個人都是真誠平等、開放,尊重個體差異,以幫助彼此找到最適合的價值。雖然在政府、社會的組織型態常強調民主性,但我覺得平等這點,在企業運作上比較少被提起。

2.共好互助:我們希望創造出高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讓大家可以有話實說,並達到共同利益的最佳化。如果我自己全拿可以10分,但如果我拿8分你也可以拿8分,總分就變成了16分,雖然我的分數少了2分,卻可以讓共同利益更大。

3.誠信當責:我們言行一致、重視承諾、對結果完全負責。原因是在高度自由與高度希望團隊有機發展,是一定要有誠信當責的前提,否則團隊沒有辦法運作。過去的團隊之所以需要這麼多規則,要求聽命行事,就是因為對當則責這個意識沒有把握,或無法確定大家都能夠好好做事,所以才長出這樣僵化的組織型態。

4.追求更好:如果一個團隊他的有機發展是變得越來越鬆散、沒有競爭力,或越來越懶散,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追求更好是以正向的態度看待逆境,有點像正面思考,把每一次的挑戰化為一個成長的動力,可以持續學習和反思來突破現況。

從過去到現在,因為團隊人數增長和組成的變動,有再改版了幾次才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們也期待跟外部夥伴也是如此,譬如通路商或跟酪農合作時,因為這些夥伴也是共同團隊之一,而不是只有公司內部的夥伴而已。

右下方的NEXT,還有下一篇:《成為讓人想追隨的領袖》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1-12)

68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團隊作戰學──前言

呂冠緯舉例聖經中的摩西和約書亞:「若是靠摩西,他的體力已經沒有辦法下去打仗了;若只靠約書亞,他並沒有辦法在自己打仗的同時,確保有一個屬靈的遮蓋。杖與劍的結盟,就是發揮了1+1大於2的效果。」

80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團隊合作比較強?單打不是很好嗎?

身為一個基督徒,應該都曾經好奇過,除了主日要禮拜之外,教會還鼓勵你要參加小組(團契)?不能參加的理由和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神要祂的兒女同心建造教會,沒有「關係」的教會,要如何建造教會呢?

無論是外向、內向者,還是厭世者,都無法逃離天性與人交流的渴望,雖然性格不同,還是會想要被理解,被支持。每個人都需要依附於愛的團體,而團體也需要個人的加入才能組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小組和團契存在的本質便是一個有同伴、有愛、能夠互相支持,甚至監督彼此,一起學習、成長的團體。

除了愛的團契之外,這一期的亞洲復興誌想邀請你,把眼光放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因為是不是要加入一個有使命和願景的團隊?甚至是發起、推動一件事?某個你很在意的事,除了一個人單點的做,要怎麼集合彼此的力量,往上堆疊,創造更多這件事情被實踐的可能呢?

《團隊作戰學》Stronger Together,除了有周巽光牧師、周巽正牧師、晏信中牧師的英雄起源對談;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講到合一的關鍵;我們也訪問到在職場上打滾了幾年,在團隊合作中已結出一些果子的領袖:均一學習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2PLUS桌遊設計工作室執行長王亞灣,以及鮮乳坊創辦人/大動物獸醫師龔建嘉。請準備好一杯水或飲料,看看這群領袖們怎麼說,在找到自我、共同合作、理想實踐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團隊之於他們是什麼樣的存在?又經歷過哪些酸甜苦辣?相信我,你會很有收穫!

呂冠緯

王亞灣

龔建嘉

你以為的團隊?──首先來定義什麼是團隊。

「團隊」的定義?發揮出的效果和影響力是?

團隊

條件
  1. 一群有獨立意識的人
  2. 對一件事一致的想像,或者相同目標
  3. 有彼此配搭的機制
  4. 共同目標大於個人利益
效果與影響
  1. 能夠有縱向橫向的互補
  2. 個人生命的調整與更新
  3. 能夠成就大於個人的事情

以上的條件與效果,是我們訪問到的三位領袖所一致認同的。因為假設一群人去看電影,目標一致,但只是一群人坐在下面,就也不算是團隊。有些人不喜歡團隊,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做事更快,確實有的時候是這樣,所以團隊不要為了團隊而團隊,一定要去成就大於自己的事。

王亞灣指出:「上帝創造人們有優勢和劣勢,在團隊上具有互補的功能,自己做不到的事,可能團隊中有人可以做到,將缺口補起來;團隊也有縱向和橫向的效果,當自己深化的時候,槓桿倍數將會增強,若是橫向延伸出去,互補的地方則會更加延伸。」

呂冠緯舉例聖經中的摩西和約書亞:「若是靠摩西,他的體力已經沒有辦法下去打仗了;若只靠約書亞,他並沒有辦法在自己打仗的同時,確保有一個屬靈的遮蓋。杖與劍的結盟,就是發揮了1+1大於2的效果。」

龔建嘉補充到,每一個人不管多厲害,思考的切角和面相一定會因為人生經驗和背景不同而有特別在意的部分,因此在團隊裡盡己之力延伸發展性,也可以讓不同的面相被考量到。

「還有一個比較內觀的效果是『生命的調整與更新』,呂冠緯點出更深的層次,「在配搭中需要彼此了解、磨合,有很多對彼此的認識與對自己的認識,這個過程是需要不斷的去學和調整的。

別走開,點擊NEXT,還有下一篇~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9-10)

80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