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_團隊作戰學封面故事

專題|好團隊的心法與核心精神

呂冠緯
好的團隊應該是彼此信任的。-呂冠緯

如果有兩個團隊,一個是信任感差,但個人能力很強;跟信任感強,但能力差一點點的團隊相比,我相信後者比前者能夠發揮更大的戰鬥力。其實在很多的球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案例,不是隊上每一個人都是明星球員,但最後卻拿下冠軍,因為他們彼此間的默契配搭很好。

均一的團隊組成蠻多元的,世代和專業職能上都很不一樣,從十幾歲的實習生、五十幾歲的全職夥伴,到七十歲的董事會;從教學、教育的面相,到非常科技的面向,軟體工程師跟老師顯然非常不一樣,還有制定政策跟媒體行銷的人,也很不一樣。

為了要發揮信任,蠻重要的是去梳理大家的差異,明確的溝通出來。譬如說,讓老師知道軟體工程師普遍對話方式會比較直接,因為一行語法寫的對不對、程式會不會當掉,跟你好好講話、有沒有禮貌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跟你講的東西是不是事實比較有關。反過來講,對軟體工程師來說,他要去理解為什麼老師這麼重視溝通上的眉角,因為老師同時會遇到學生、家長、可能還會遇到上級、主管單位,整個教育界的氛圍又是比較禮貌性的。

老師需要去接納工程師的直接,工程師需要去理解老師比較會轉彎的溝通習慣。有了這些理解,大家比較能夠在跨專業合作的時候有信任的前提。工程師沒有惡意,老師也沒有要隱藏什麼。所以我們在內部會強調「你可以講出跟對方溝通的差異是什麼嗎」,用對方的動機和脈絡去理解他講的意思。另外,我們的夥伴也學習化繁為簡的比喻法,像耶穌講道時經常這麼做,讓對方更容易理解。

另外一個我覺得是追求的影響力。如果今天團隊主要在追求的是金錢,或是穩定,或是內部夥伴的照顧等等,最終這個團隊會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團隊,就有點像是教會說,要成為一間內聚型的耶路撒冷教會,還是要成為一間向外拓展、宣教、傳教的安提阿教會?

就要看「發揮影響力」這件事是不是團隊本身相信或在乎的。我覺得這在均一裡面,我們強調的發揮影響力不是一個人很偉大,反而比較是利他(Altruism)的精神。我們會去看夥伴是否願意多跨一步解決模糊或三不管地帶的問題,具備這樣精神的人,比較有可能帶動團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們也傾向把有這樣特質的夥伴提升成主管,他不會是一直去跟別人畫界線、切邊界,而是看到不足的地方就會去想「我可以做什麼」。

王亞灣
共同感是團隊的核心-王亞灣

團隊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完美的,而是他們在過程中不斷地調整、修正,才是一個好的團隊,若是沒有一顆想要改變的心,就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團隊。我都說我們是一個「有機的團隊」,舉例來說,公司每加入一個新人,原本的團隊會因此而做出軸轉和調整。在球場上,每個人都實力很好,但是各自打各自的,並不會獲得優勝,因為他們沒有串聯在一起。因此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共同」才是團隊最核心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共同追求的目標,有一起面對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共同享受成果和失敗。沒有一個人是被撇除在外的,目標和問題都和每一個人牽動在一起。

最近有一個同事覺得在公司裡面很不被支持,因為同事對於他所提出的想法的所給予的回饋和建議,他都覺得不好,工作起來很沒有進展。這件事的關鍵是,他在談的是他的問題,而沒有把個人問題轉化成團隊的問題,譬如團隊共同面對、解決後可以得到什麼益處?當團隊認知到這件事是和自己有關,大家更會願意一起來面對。你會發現,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做好,其他人會得到很大的幫助。

龔建嘉
集思廣益、討論探索-龔建嘉

在蠻多比較傳統的企業裡,可能就是會列出守則,然後貼在牆壁上讓大家去背誦。其實我自己沒有把握在這個組織裡面的大家,適合以什麼樣的價值觀來共同合作,我們的價值觀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價值觀,就算我列出來了,如果大家不是真心認同,或者自己不是這樣的人的話,那也很難落實。所以我們的做法是,聚集公司的所有人開一整天的共識營,集思廣益,在當中去互相討論和探索。比如說夥伴有哪些特質是非常欣賞,公司現在有哪些是你會因為這地方而不想離開的。在討論過程中逐漸收攏出我們的四個核心精神。

1.真誠平等:公司對每一個人都是真誠平等、開放,尊重個體差異,以幫助彼此找到最適合的價值。雖然在政府、社會的組織型態常強調民主性,但我覺得平等這點,在企業運作上比較少被提起。

2.共好互助:我們希望創造出高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讓大家可以有話實說,並達到共同利益的最佳化。如果我自己全拿可以10分,但如果我拿8分你也可以拿8分,總分就變成了16分,雖然我的分數少了2分,卻可以讓共同利益更大。

3.誠信當責:我們言行一致、重視承諾、對結果完全負責。原因是在高度自由與高度希望團隊有機發展,是一定要有誠信當責的前提,否則團隊沒有辦法運作。過去的團隊之所以需要這麼多規則,要求聽命行事,就是因為對當則責這個意識沒有把握,或無法確定大家都能夠好好做事,所以才長出這樣僵化的組織型態。

4.追求更好:如果一個團隊他的有機發展是變得越來越鬆散、沒有競爭力,或越來越懶散,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追求更好是以正向的態度看待逆境,有點像正面思考,把每一次的挑戰化為一個成長的動力,可以持續學習和反思來突破現況。

從過去到現在,因為團隊人數增長和組成的變動,有再改版了幾次才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們也期待跟外部夥伴也是如此,譬如通路商或跟酪農合作時,因為這些夥伴也是共同團隊之一,而不是只有公司內部的夥伴而已。

右下方的NEXT,還有下一篇:《成為讓人想追隨的領袖》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1-12)

79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