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破除債務的綑綁

負債並非犯罪,我們能不能重生得救也與負債無關;不過聖經提到債務時,都沒有用過任何好的字眼來描述,總說負債是愚昧人才會進入的光景,那是一種咒詛,不是祝福。所以神的百姓當謹慎,要遠遠逃離負債的生活模式。

1,49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 靈糧生命培訓學院 周巽正牧師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箴廿二6-7)

我們今天要從這兩節經文來談破除債務的捆綁。若一個謊言被重複講了很多次,流傳的時間也夠長的話,人們就會活在謊言中,謊言也會在無形中,成為我們所認知的真理。雖然謊言被人們接受與擁抱,但是謊言仍舊是謊言,永遠不可能成為真理,因為真理無需以認同人數的多寡來定義。
 

一、欠債是債主的僕人

人若處在負債的光景中,他的身份就是奴僕,若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所看、所聽、所聞都是負債的事,那麼他到老都不會偏離負債的生活方式,因為負債的生活是他唯一熟悉的真理和生活方式。

負債並非犯罪,我們能不能重生得救也與負債無關;不過聖經提到債務時,都沒有用過任何好的字眼來描述,總說負債是愚昧人才會進入的光景,那是一種咒詛,不是祝福。所以神的百姓當謹慎,要遠遠逃離負債的生活模式。

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我們從小到大被潛意識的教導跟訓練,一輩子活在負債的生活中,因為大部份人所住的房子都得繳二十到三十年的房貸,另外有助學貸款或是結婚基金等幾乎都是貸款來的,所以會在無意中累積一筆債務。

不論是買房子或租房子都得添購傢俱,這時就會發現我們的預算與我們的夢想有極大的落差,而能使落差合而為一的就是信用卡。有位牧師說,多數人都嘗試在婚後五到七年之內,過著與父母同樣的生活水準,殊不知他的父母是花了三十五年的時間才達到目前的生活水準。不少人為了快速達成目標,就在父母家附近買房子,車子也和父母的類似,音響或電視比父母的更高檔,婚姻就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負債的行列。

大約在我婚後第二年的時候,有位弟兄想給我一部車,我馬上跟他說謝謝並且回絕他,因為我深知買車容易、養車難;直到第二個孩子快出生時,我才買第一部車。有一次有位計程車司機跟我說,他在加油站時,有位開BMW的年輕人跑來跟他說:「不好意思,借個二百元加個油。」可見許多人確實已經活在一個奴僕的軛裡,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同樣的景況裡。

不少人隨性刷卡消費,每個月卻只繳最低應繳金額,也有人根本還沒存夠錢,就貸款買房子,等不到房子增值,就被房貸壓垮了。學校從來不教我們怎麼管理金錢,就像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擁有美滿的婚姻;但其實最好的教科書就是聖經,因為舉凡家庭、婚姻或是財務等種種問題,聖經都有解答。
 

二、負債帶給我們生命有什麼樣的影響

1.帶給我們全人生命負面的影響

負債的背後是使人受壓制與受苦的權勢,就像染上酒癮或毒癮般,使人無法掙脫,想脫離卻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魔鬼就是用這種偷竊和殺害的方式來毀壞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生命受到極大的虧損。

2.使人產生罪惡感和毀壞友誼

負債會使我們有罪惡感,罪惡感會使我們的靈感到灰心、失望、焦慮、煩躁、嫉妒、混亂和恐懼,甚至還會失眠。除此之外,負債還可能會毀壞友誼。

曾有人問說,基督徒可不可以借錢?可不可以作保?很多人之所以會負債是因為替人作保。對於借錢跟作保之事,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是對方會還你錢,第二個是對方不會還你錢;除此之外,沒有第三種可能了。若是能接受對方借錢不還,那就借他吧。

此外,借錢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借錢的人一定要有還款計畫。作保也一樣,有些房東會要求有保人,才願意將房子租給房客。假如我的任何親人為了租房子,請我替他作保的話,我都會說:「對不起,我不能。」不是我不愛我的家人,而是因為那筆金額是我無法負擔的。所以不管是有人向你借錢,或是請你作保,你只要考慮這兩種結果再做決定。
 

3.分化家庭

離婚的首要原因通常都是財務出問題,沒有聽說哪對夫妻是因為太有錢而要離婚的,所以負債對我們的生命當然無益。
 

4.攔阻我們順服神

負債與咒詛一樣,都會奪取我們的自由,也會將我們囚禁在債務的牢籠裡,當我們想完成神放在我們生命中的託付時,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想想看,假如你有債務,神卻要你為教會的建堂奉獻,或是要你去海外短宣,你有辦法順服嗎?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會詢問另外一個主,那就是的銀行戶頭。負債是看不見的枷鎖,使我們不僅無法順服神,更無法回應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心意。
 

三、我們需要學習從債務中得著自由

「不要容你的眼睛睡覺;不要容你的眼皮打盹。要救自己,如鹿脫離獵戶的手,如鳥脫離捕鳥人的手。」(箴六4-5)

印度豹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動物,牠從零到四十英哩只要四步就到了,所以我們以為印度豹鐵定每次都能抓到鹿,其實不然。根據統計,印度豹在追逐鹿的過程中,出擊十六到十九次才會成功一次,因為兩者的動機不同,吃飯跟逃命,哪個比較需要拼盡全力?一定是逃命!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唯一可以脫離債務的方式就是拼命逃。

神是能為我們清除債務的神,祂會為我們行那不可能的神蹟,但我們自己也要拚命逃離負債的枷鎖,倘若沒有決心,很容易又回到負債的生活模式裡。所以我們當學那隻鹿,瘋狂地逃避債務。
 

四、脫離債務的六大秘訣
1.停止借錢
2.開始存錢
3.開始賣掉你身邊值錢的東西
4.工作工作再工作

若你處在債務的光景中,要不就殷勤工作,要不就跟神求一個更好的工作。唯有努力工作賺錢來還債,才不會讓自己再次陷入窘境。
 

5.忠心的什一

不要讓自己處在一個咒詛的狀況中,要忠心的什一奉獻,讓天上的窗戶向你敞開,如此才能讓神的賜福豐豐盛盛地臨到你的生命中。
 

6.滾雪球出債法

滾雪球出債法是列出你的債務,從最小筆到最大筆,先不考慮利息的部份。大部份的人清除債務的方式是從最高的利息開始付,但最大筆的債務會使我們陷在絕望裡,因為不斷付的都只是最低應繳金額而已,其實最低應繳金額就是利息,所以你並沒有讓這筆債務變小,繳了十年之後,還是欠了那麼多錢。滾雪球出債法不考慮利息,它從最小筆的金額開始付,當你把一筆小金額的債務清除之後,你就會有成就感,所以用滾雪球出債法將小金額的債務一筆一筆清除之後,心裡就會越來越有盼望,也越來越有信心。

我真的相信神是幫我們清除債務的神,但是我們也要清楚明白,債務不只是還錢那麼容易而已,因為它是我們的心思意念和周遭環境中的堅固營壘,是一個網羅,是一個枷鎖。我們不只是期望生命內在的自由,更盼望我們的財務也是自由的。若哪一天每位弟兄姊妹都沒有任何債務,你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你也可以回應所有神給你的負擔跟感動。所以清除債務與我們的自由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債務的捆綁不只是財務上面的捆綁,更是你全人的捆綁。

聖經裡有許多人是從債務中得著自由和釋放的。耶穌的死正是為我們在神面前償還公義的債,原本我們都應該用自己的死,來償還所有因犯罪所帶來的虧欠──虧缺了神的榮耀,那虧缺就是一個債務,但是神決定親自為我們償還這個公義的債務,所以差遣祂的獨生子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只要我們悔改並接受耶穌基督,相信耶穌,所有的債務跟虧欠都可以完全的被清除。

讓神進入你的生命中,神要幫助你一步一步地從債務走進自由裡;若你只憑著自己的力量,那會是非常辛苦的過程。耶穌渴望幫助你,耶穌渴望給你力量,而且祂已經在十字架上,赦免你一切的罪和虧缺了,只要接受祂進入你的生命裡,就可以開始過著自由與豐盛的生命。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24-P.27】

1,49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蒙福的文化:成為祝福,帶出轉化

進入蒙福人生,在路線圖上有四個重要的指標:當我們按著神的心意一步步的操練,我們必定會進入神豐盛的祝福。

1,30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Asia for JESUS執行長 周巽光牧師

進入蒙福人生,在路線圖上有四個重要的指標:當我們按著神的心意一步步的操練,我們必定會進入神豐盛的祝福。
 

第一站:什一

這是一個入門考試,若沒有操練聖經中所說的什一,我們無法經歷神在其他步驟中所會帶給我們的祝福。許多人憑感動這裡奉獻一點、那裡奉獻一點,但卻沒有經歷到財務的倍增,原因是他們並沒有被耶穌祝福。聖經說得非常清楚,當我們把收入最初的十分之一帶到神的教會時,神才會祝福我們的財務,因為分別為聖獻上的十分之一,會使其餘的90%也成為聖潔,神會親自保護和祝福我們所分別為聖的;當我們將頭生的和初熟的果子帶到神的家中,其他的都會被祝福,也才會有倍增的潛力。

很多人可能會說,什一是舊約的律法,我們在新約,不在律法而是在恩典之下,所以什一對我們來說不適用。然而耶穌卻說:「他們說:『我們的父就是亞伯拉罕。』耶穌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約八39)而且早在摩西頒布律法500年前,亞伯拉罕就獻什一了。「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長遠為祭司的。他當亞伯拉罕殺敗諸王回來的時候,就迎接他,給他祝福。亞伯拉罕也將自己所得來的,取十分之一給他…。」(來七1~2)因此我們可以用兩種角度來看待什一:
 

  1. 負面的角度:別竊取屬於神的

什一不僅是神的律例,也是一個忠心管家的考試。「如果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交給你們呢?」(路十六12)什麼是別人的東西?就是什一。

什一和其他奉獻的不同在於,其他奉獻是憑著個人的感動和負擔,但什一是神早已訂好要放在神家中的(你所在的教會),不只是為了使地方教會健康、有糧,更重要的是在於我們能否單純回應神所看重的,而不是加上我們自己的意志來詮釋神到底看重什麼。

很多人會把什一給到他們想要奉獻的地方,但這不是聖經的方式,就好像你不可能去肯德基吃飯,但去麥當勞付錢,只因為你覺得麥當勞比較有需要或對它比較有負擔;但是這種事在基督徒當中卻時常發生。另外,許多人就算什一奉獻,也想分配或掌控奉獻要去哪裡或做什麼。放手吧!什一不是你的,是神的。

什一不只是神對地方教會的看重,神要我們抓住的觀念是:什一是神早就預定好了,而我願不願意承認神在我生命的主權,照著祂所吩咐的去做?如果沒有降服於耶穌的主權,再多的聚會、聽道、奉獻再多也沒用,因為先降服,才有可能蒙福!


 

  2. 正面的角度:讓神居首位

神對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牧師說了一句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話:「你必須要讓你的財務在一個對的次序上,我才能夠祝福它!」若神在你生命中居首位,其他部分的秩序才會對。每個人都會說: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然而如何實際的讓神在我們的財務上居首位?就是透過什一。

聖經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亞伯獻上頭生的,該隱卻只是隨己意奉獻,以至於神悅納亞伯的祭,卻不悅納該隱的祭。先知以利亞在大饑荒時,也對那位寡婦說:「先給我做一個餅…。」當寡婦照做時,神就讓她經歷缸裡的麵粉不會用完、瓶裡的油也不短缺的神蹟。因此當你在任何開銷以前,先將十分之一給神,瑪拉基書第三章神怎麼說?神說:「我會為你打開天上的窗戶,傾倒我的祝福直到無處可容,並且我要為你斥責吞吃者。」這就是祂所應許豐盛的供應、和祂無敵的保護。
 

第二站:慷慨的奉獻和給予

有些人什一奉獻給教會,卻從不超過什一。耶穌祝福是有倍增的潛能,但如果我們不願意更多給出去,還是不會經歷倍增。就像五餅二魚的神蹟,耶穌禱告祝福了之後,若是門徒自己吃掉而不給出去,倍增的神蹟還是不會發生。

在哥林多後書九6-11,神說慷慨的撒種會結出公義的果子;而耶穌也說: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天上,因為這樣給予會使我們得著永恆的獎賞。有天在永恆裡,唯一重要的是,你的一生到底投資多少在永恆,付上了什麼代價來創造歷史、改變世界?

保羅就是用這個來教導慷慨給予的生活方式。什一跟慷慨無關,因為是屬神的,但其他的奉獻和給予就跟慷慨有關。你可以幫助小組中有需要的人、捐款給社會福利團體、為宣教植堂奉獻,也可以透過支持任何福音機構帶出你想看到的改變。想要給多少、想撒在哪裡,都是由你來決定,因為那是出於你內心最真實的敬拜。
 

第三站:奢侈的奉獻,又叫令人心痛的奉獻

聖經中充滿了奢侈的奉獻。馬利亞為耶穌打破她存了一輩子的香膏─價值一年的薪水,如果一次奉獻你一年的薪水,奢不奢侈?當然奢侈;若把一年的薪水倒在一個人腳上,那太奢侈了!但這就是馬利亞做的。大衛為了建殿,奉獻了折合現在約210億美金。還有耶穌說那獻上兩個小錢的寡婦,獻上比所有的人都多,因為她是把一切養生的都獻上。

獻上多少不是重點,獻上再多,神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全宇宙的一切都是祂的,重點是我們的心。這也是為什麼奢侈的奉獻又叫令人心痛的奉獻,因為神會對這樣的心印象深刻。

我還記得當神要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牧師把他所有一切都給出去之後,神透過所羅門獻一千頭牛給神的事告訴他:我只會對那些奢侈慷慨的給予者說:「向我求任何事!」神說:「我永遠不會對自私的人這樣說,因為我不信任自私的人,我只信任一個慷慨給予、不求回報的人」。
 

第四站:與以色列同站立的心

我相信這很可能是最重要、也是神最在乎的。一旦神打開你的眼睛,讓你看見神對以色列極深的愛,你就會明白並願意參與神普世的救贖計畫,這也是為什麼神一定要祝福你。

當你讀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以賽亞書、羅馬書和以弗所書,會看到神揀選一塊土地和一群人叫以色列,來成為祂的百姓。這群人並非多特別、多偉大,而是透過他們的軟弱微小,要讓世上其他的國家知道,如果最小的國家可以成為最強盛的,那以色列的神就是真神。

以色列是神救贖全人類計畫的一部分,這是為什麼撒旦幾百年來不斷攻擊以色列,甚至不斷說服教會去討厭猶太人,因為牠清楚的知道神的次序:當猶太人接受耶穌成為他們的彌賽亞,就會帶出一個普世性的復興。



神是有次序的神,惟有當我們按著神的次序行,才能得著祝福,而神對於該怎麼傳福音也有一個先後順序。我們都對穆斯林世界有負擔,但人的理性邏輯是,若要傳福音給穆斯林,那我們就得要跟他們一起討厭猶太人。然而神的想法卻完全相反,神說:如果想要傳福音給穆斯林,你必須先去愛猶太人、並把福音傳給他們。就如同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所有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羅馬書一16)耶穌在地上服事也曾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祂也這樣教導祂的門徒把福音先傳給猶太人,這是神的先後次序,就跟什一一樣,將你收入的第一份先給神,那麼其他的部分就會蒙受祝福。

在以西結書三十六章23節神說:我在你們(也就是以色列身上)顯為聖的時候,他們(周圍的外邦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知道周圍的外邦人指的是誰嗎?以色列四圍的國家清一色都是穆斯林國家,神在說:當猶太人接受耶穌為彌賽亞時,就會開啟這場末世的大復興,而這些以色列四圍的國家也會回轉歸向祂。這也是為什麼當你愛以色列、為猶太人站立,並且支持傳福音給猶太人的事工,神就不得不祝福你。因為神不願一人沉淪,願人人都悔改!

神渴望你活出蒙福的人生,這絕對是神對你的心意。若你明白神的優先次序,願意操練這些蒙福的原則,神是獎賞者,這是祂的屬性(來十一6),祂必會獎賞那些憑信心按祂的方式、忠心管理的好管家。當我們做我們的父亞伯拉罕所做的,就像神對亞伯拉罕所說的:「我就是你的大獎賞!」神也會對我們說:「我就是你們的大獎賞!」當世界在經歷不景氣時,你是神的兒女,是天國的大使,你活在一個更高、更強大的經濟法則中,這個法則就是天國的蒙福文化!神不只要你蒙福,更要你成為眾人的祝福。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20-P.23】

1,30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當債務發生 不要獨自一人面對

「如果財務開始出現危機,債務開始生成,一定要勇敢面對。」當人們有陰暗面、有說不出的秘密,容易成為屬靈上的破口,讓仇敵有機可趁。因為沒有人知道、沒有屬靈的遮蓋、更沒有人幫助,就只能獨自心傷、承擔壓力,甚至如果你認為覺得自己一定要有好的結果,才能再出來面對人,就更難以辦法引進其他的資源成為幫助。

1,14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談完了關於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還有一個我們同樣需要討論的則是「債」,並且我們同樣要從聖經的基礎,來建立面對債務的正確心態。

在你的認知中,債務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哪些族群較容易負債?是普遍低薪的20、30世代?還是過度消費、理財知識貧乏的族群?還是容易受到詐騙的老年族群?難道會負債都是不負責任的人嗎?法扶基金會執行長周漢威律師、同時也是台北靈糧堂的會友,在訪談中所提供的觀點以及數據,也許會將改變許多人對債務的看法。

提到債務,我們必須先了解它的定義,如果直接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對大眾來說並不容易理解,周漢威律師則這樣解釋:「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之間產生某種法律關係,使債權人對債務人能夠主張,不管是金錢、行為或是特定的不行為的權利,我們就會稱之為債務。」如果這樣還是稍嫌複雜,再將範圍縮小到金錢的部分,其實就是只要欠別人錢,就是欠債。

這樣看來,債務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而且也分成有好有壞,小至卡費、水電瓦斯帳單,大致可能學貸、車貸、房貸等,或是比方對中小企業來說,透過借錢周轉是為了創造更大的效益,只要在負擔得起的範圍內,都算是好的債務,然而一旦超過這個當事人、或是個體可以承受的範圍,就變成不好的債務了。

在台北靈糧堂的社會關懷中心提供了從理財、理債、心理諮商到家庭醫生的全面評估服務,希望幫助會友、甚至非基督徒在財務上能獲得足夠的協助。周漢威律師所屬的法律扶助基金會也和社會關懷中心合作,提供免費的債務解決諮詢管道,他說其實許多人背負債務,往往不是因為消費習慣不佳,「真正因為過度消費積欠債務的,我們經過統計,大概只占10-20%而已。」大部分的人背負債務,往往是因為經歷人生中的變異,例如失婚、單親、中年失業、意外、生病等等,因為遇到這些突發狀況「過不去」,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累積出難以解決的債務。
 

兩個問題,簡單評估是否具備承受意外的能力。

周漢威律師進一步分析,也正是因為現在的社會安全網越漸薄弱,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支撐變少,所以當生活中的產生異變,在求助無門之下,人們可能一夕之間就從收入在平均水準之上滑落到下層。

我的一位當事人是位單親媽媽,剛結婚時生活還不錯,但是後來先生外遇不斷、家暴,她忍了10幾年終於受不了,帶著孩子跑出來,問題是她已經當家庭主婦10幾年了,當初結婚時原生家庭也不是很支持,一開始她只能靠補助金,等到第二年開始補助沒了她必須要自立時,在社會上很難找到穩定的工作,只能做賣場打工,由於無法負擔養小孩的花費,所以就開始申辦信用卡來處理,債務就這樣生成了。」在周漢威律師所經手的個案中,其實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
 

不要獨自一人面對債務
面對債務,還有可以有這些處理方式。

過度自信、認為「我努力就可以轉換」,以及社會上對於債務的標籤,往往會成為債務人尋求協助的阻力。

然而許多債務人並不是不努力、也並非不負責任,相反的,可能就是因為堅信「我一定可以起來」,一個人埋頭不斷想辦法還債,卻沒有估算是否債務早已經超過可負荷的範圍,加上因為沒有尋求其他管道的協助,沒有引進其他資源,很容易像一隻在滾輪上不斷奔跑的老鼠,沒有喘息空間,甚至在原地踏步直到耗盡體力。「他需要的是一個『Stay』,我們在法律上叫暫停或是喘息的時間,讓他暫時不被債務追著跑,而是把金錢用在必要的生活或是穩固生活基礎上。」周漢威律師形容。
 

面對財務缺口 你需要站到亮光之下

雖然主要的身分是理財顧問,陳敏莉老師也在教會中協助會友面對債務,她特別強調:「如果財務開始出現危機,債務開始生成,一定要勇敢面對。」當人們有陰暗面、有說不出的秘密,容易成為屬靈上的破口,讓仇敵有機可趁。因為沒有人知道、沒有屬靈的遮蓋、更沒有人幫助,就只能獨自心傷、承擔壓力,甚至如果你認為覺得自己一定要有好的結果,才能再出來面對人,就更難以辦法引進其他的資源成為幫助。
 

當面對負債時,我們需要把握四種資源:
  1. 屬靈的資源:教會的牧者、小組長可以提供給你的是牧養、關懷、代禱。財務得缺口很容易使我們與神、與人有斷層,所以我們這時候其實很需要扶持和代禱。
  2. 教會的資源:透過教會中開設理財課程,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是一種預防;但如果你已經負債了,像目前台北靈糧堂的社會關懷中心,就有提供理債方面的諮詢,同時也有家庭科和精神科醫師,協助評估在金錢壓力之下的身體和心靈健康的情況,是一個專業分工的團隊──身為團隊一員的陳敏莉與周漢威一致認為,若是教會願意更多站立在社會的需要上,也將能有更多機會世人帶到神面前。
  3. 社會專業資源:包括像是法扶基金會、卡債受害人自救會等等,都有提供債務人專業且免費的諮詢及訴訟協助,無需花費巨額的費用委託代辦公司辦理。
  4. 理財專業資源:例如向具有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的獨立財務顧問尋求財務諮商或財務規劃協助。

一般人可以向後面兩項資源尋求協助,身為基督徒,我們很幸運的,比一般人還多了前兩項的資源。
 

誠實與積極 比什麼都重要

「消債條例許可法院減少,甚至直接免除債務人的債務,我覺得這個法律程序很接近聖經的原則,無論是透過『更生』或『清算』,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就是『誠實』。」由於在法律扶助協會和教會都協助許多人處理債務問題,周漢威律師說,在過程中債務人必須很誠實的把財務情況攤開在法官面前,不只是收入多少,甚至是所有的交易往來紀錄、花費情形,都必須很坦誠地交代。
 

三個基準點,幫助你隨時檢視財務管理現況。

 

「要讓債務人去面對人生中債務形成的原因,有時候是很痛的,因為有時候是被很親近的人所欺騙,像是夫妻、或是家人之間的背叛。」更甚者,如果有一些人在過程中因為債務的壓力,必須使用社會較無法接受的方式獲得生活或周轉的費用,比方說向銀行冒貸、刷卡換現金等,再嚴重一些,除了逃債之外、甚至可能出賣身體來求生存,他們在道德上本來就會自我譴責,對這些人來說,債務也許只是第一個標籤,但為了在大環境中求生存而做一些比較危險或是在社會階層黑暗角落的事,無形中就會加了第二個標籤、第三或是更多標籤。

周漢威律師也用「認罪悔改」的概念來鼓勵人誠實面對,認罪並不是要債務人承認有罪之後再被神、或社會懲罰,而是坦誠地面對自己,進而獲得債務重生,擁有新的生活。

積極的態度也很重要,是因為越早尋求協助,背後所要負擔的成本越低,千萬不要等到一切已經無法收拾,嚴重到快要逃債了才來處理。越早開始面對債務,並且以很誠實的態度、清楚衡量所能負擔的能力好好去協商,才有可能儘早解決問題。

神給每個人許多的恩賜才幹、能力,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因為沒有積極的處理問題,因而被債務侷限了他所能發揮的,就像把他的一千兩給埋在了地下。周漢威律師說,他相信在法律的價值中,最重要的就是讓這些人可以把肩上的擔子挪移走,以至於他好好經營生活、家庭,並且繼續發揮神給他的一切,甚至可以因此創造出更多機會給下一代,成為社會的幫助。
 

曠野不是目的地 應許之地才是

無論你是否正在困難之中、或因為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文章,正在重新檢視過去管理的方法,記得如同最開頭巽光牧師所說的:「曠野不是我們的目的地,應許之地才是。

也許現階段的你,必須停止再讓恐懼與貪念驅動你的生命,而是將主權交還給神,學習做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也或者現階段的你,必須下定決心誠實面對那些你並不希望攤在陽光下的過往。身為神的兒女,總要相信祂是慈愛良善的神,當我們願意踏出這一步,祂的恩典夠我們用,而當我們因著祂而從生命的軟弱中得勝,世人會看見這樣的改變,也會看見那位良善完全的天父,是願意信任並且更多祝福祂的兒女。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17-P.19】

1,14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檢視內心的動機 別讓恐懼與貪心成為你的動力來源

陳敏莉認為,重點不是拘泥在哪些行為不能、哪些行為可以,而是動機是什麼?我們不是用枝微末節的行為來衡量一個人,耶穌說祂看得是人的內心,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選擇用這樣的方式?

1,06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我們偶爾也會聽見在教會中,弟兄姊妹對於投資股市、基金或是許多金融理財的手法抱持不同觀感,究竟我們該把這些行為視為一種管理錢財的方式,還是這當中其實存有風險,甚至可能與聖經的教導相牴觸呢?

如果回到最基本的核心概念,聖經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十23)。陳敏莉認為,重點不是拘泥在哪些行為不能、哪些行為可以,而是動機是什麼?我們不是用枝微末節的行為來衡量一個人,耶穌說祂看得是人的內心,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選擇用這樣的方式

任何的金融制度,最初被發明都是基於社會上的某種需求;從團隊的概念來講,就是每個人拿出自已有的,一起能夠把事情做大、創造更好的結果,這本身是一件好的事情。就連在新創產業蓬勃發展的以色列,猶太人也相信工作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創造─創造出有價值的服務或產品,如果因這份創造而得到報酬,則是很正常事情。
 

投資v.s.投機 是將眼光放遠還是只看現在?

因此當我們嘗試投資的時候,在動機上應該是因著相信這個對象或是團隊,在他們的計畫或創造中,也許當下還看不出價值,但你將眼光放長遠,願意相信它會是好的,進而願意把所擁有的資源給對方,而同時你也願意承擔這個眼光有失敗的可能性。「好比說我們投資在孩子的教育,其實我們並不確定20年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模樣,但我就是選擇不斷的把愛、把好的觀念給孩子,並為孩子塑造一個好個環境。我這樣做,孩子將來成就的機率也許就大,雖然這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但如果因著現在還看不到20年後的發展,我就什麼都不做、就不投資,那就不可能有任何結果。」陳敏莉舉例說道。

投機則恰恰相反,如果不是看見了某一項計畫的潛力、也不是想著能夠創造出更多祝福別人的服務或產品,只是一心只想著賺多一點、再快一點累積更多財富,那麼不僅脫離了神原本託付給我們「管理」資源的本意,更容易落入試探和危險之中。如果你稍微觀察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人們想著賺快一點、賺多一點,漸漸地促成了危機的形成。
 

為了滿足更多家庭需要而學習智慧管理

另一種動機則是為了滿足需求,也許當下你生活中已經有迫切的需要,例如為了年老退休後不增子女負擔在做打算、為了照顧家庭生活上的需要…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就需要想辦法增加收入、或是累積存款,這是很合理的出發點。

陳敏莉分享了一個故事:一位在高雄的弟兄,月薪只有五萬多,家裡卻有七個孩子以及老婆要養,為了至少能滿足家裡基本生活的需求,他必須很努力運用現有的資源想辦法增加收入、或是降低支出,但同時他與太太也一直堅守著十一奉獻。在充滿壓力的生活中,轉捩點是某一天他與太太開始聊起夢想,他希望退休後能夠出去宣教兩年、太太則希望家裡能有足夠的空間給孩子們活動。自從擁有夢想後,兩人的眼光放遠了,不再只看現在有什麼、而是看到將來想要什麼,因此一個積極的工作、審慎的評估股市投資,一個則積極的學習妥善分配金錢,想辦法將神放在他們手中資源,包含收入、家庭、夢想都管理的更好,並且禱告向神求智慧,後來他們果真擁有了大空間的住所。

「所以不在於你用什麼方式,而是動機如何?方式是否合適自己?」
「對。」陳敏莉回答道。

試探一直存在

當我們談到全然興盛、蒙福人生等教導時,正如前面周巽光牧師所提到的,確實會有風險存在,然而是什麼內心的因素導致當我們在面對財務時,容易出現破口呢?

「貪和怕。」陳敏莉一針見血的回答。當人們有貪念就會想投機、想搶快;想要快速致富念頭出現時,更已經遠遠偏離投資的本質了。而所有高報酬的投資,一定會有高風險,在過程中我們的心理也容易隨著漲跌而大受影響。

另外一種內在的危機則是恐懼,因著害怕而想要多存一點、自己多賺一點,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不信任神會供應一切所需。恐懼會使人容易在情緒上受到操弄,進而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反之,如果你原本就有清楚聖經的價值觀與定見,就不會容易受到煽動,你的決策比較容易回到中道與理性。
 

更深的核心問題:安全感不足、羞恥感

貪和怕的背後,其實還存在著兩個不健康的生命核心議題:安全感不足、以及自我價值低落而產生的羞恥感。陳敏莉進一步分析,越沒有安全感的人,越容易想要把錢財緊抓在手中,或是靠累積財富、權威帶給自己安全感,這樣的人十分容易在財務上跌倒,甚至錢再多也不見得會很滿足,因為最終他還是會害怕失去。

若是因著缺乏自我價值,則容易產生羞恥感,這樣的人可能會另外尋找自尊的來源,比方說要成功、要有錢,才能代表我這個人是有價值的。當人們把這些看很重時,不僅容易會用急躁、不當的方法追求財富,也容易在決策上失去理性。

因此對於「金錢的管理」,我們都需要建立起「以神為中心的理財系統」。首先我們要承認、並順服「神的主權」,相信我們的一生由「神供應」(參太六26)、「神賜福」(參箴十22),「神掌權」(參撒上二7);相對而言,也要認清楚人的責任就是要成為神「忠心的管家」(參林前四2)、「良善的僕人」(參路十九17)、以及「有見識的管家」(參路十二42)。(註三)

當我們學習並擁抱神國度的價值觀,無論是理財、理關係、理時間…我們清楚明白我們的身分就是管家,管理著神所賜給我們的資源,無論幾千兩都同樣忠心看待,但同時我們也相信神的供應,讓神放在我們裡面的那一份發揮出來,相信必然能夠進到全然興盛的動能中,更讓世人看見父神的良善與美好。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14-P.16】


*註三:出自陳敏莉老師的〈基督徒理財系列 1-4:基督徒為什麼要學理財?〉

1,06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豐盛是源自祂的祝福 你的責任應該是管理

「相信上帝的供應,與理財是兩件不衝突的事,我們既要相信上帝供應,也要知道我們要理財,因為我們是管家;上帝擁有一切,而我們要管理。」同樣的角度,若從創世紀來看,起初神造了亞當,不正是將管理伊甸園的重責大任託付在他身上呢?

1,50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當我們明白了神渴望看見祂兒女全然地興盛,除了擁抱神國度的價值觀,並且將之內化,那麼實際上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有什麼責任呢?在神所託付給我們的資源、錢財上,我們應該怎麼進行管理?


具有CFP 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等認證的講師陳敏莉,同時也是教會的小組長,不僅在台北靈糧堂開設過許多堂的理財講座,更曾在靈糧季刊及其網站上發表過〈基督徒為什麼要理財〉的系列文章,她在接受這次專訪時,提供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說明了為什麼當我們一邊學習仰望、信靠神的供應的同時,更需要做好理財。
 

我們為什麼不談理財?

當我們拿到第一個紅包、或是第一筆零用錢,可以自行管理、分配運用時,那一刻我們就已經開始理財了。陳敏莉一邊解釋、同時也舉了一個淺顯的例子:假設今天孩子獲得了50元的零用錢,他開始思考要不要拿去買飲料然後留一點下來、全部花掉、還是全部存起來?究竟是要享受當下、還是為了將來先存錢?在這個嘗試決定的過程中,他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始建立他的理財模式。「廣義的理財其實就是管理、打理錢財,不管你有沒有學,其實你都在做理財。」
 

學習怎麼分配使用零用錢的過程,也是一種理財。


當我們疑惑、或是不安於為什麼基督徒中間必須談理財時,很可能在無形中,我們認定了「錢財是萬惡之根」,誤將管理錢財與不信靠神的供應劃上了等號,但實際上,應該是「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10),並不是學習理財就表示我們信心軟弱,而是貪念使人偏離神的心意。(註一)

重點不是積攢錢財 而是做好資源管理

相信上帝的供應,與理財是兩件不衝突的事,我們既要相信上帝供應,也要知道我們要理財,因為我們是管家;上帝擁有一切,而我們要管理。」同樣的角度,若從創世紀來看,起初神造了亞當,不正是將管理伊甸園的重責大任託付在他身上呢?神賜給亞當智慧、能力,將一切的資源交付在他手中,而亞當所要做的,就是好好運用神所給他的能力去管理。

陳敏莉也試著提供一個更廣義的角度:錢財只是資源的其中一種,是經過貨幣化的產物,實際上所有地上的物業、產業,只要是上帝交給我們的人、事、物,甚至我們在工作中被賦予的角色、權責,都要需要管理;更甚者,我們的時間、身體健康和心靈也一樣,所以在我們手上的收入,更沒有道理不需要管理。「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馬太福音廿四45)如果原本就管理得很好,也許在這方面有特別恩賜,就不需要刻意學,但是反之若是管理的不太好,要成為忠心有見識的好管家,當然就要刻意的學習。
 

成為好管家 收入增加只是附帶的結果

所以如果你問:「基督徒能不能學理財?」答案是肯定的,那讓我們換個方式來問:「我們是否不應該只為了錢而去學習理財?」這個問題在這裡,答案也是肯定的。

聖經中有兩千三百多節經文談到與產業有關,提到錢財、產業、豐盛、財富;而耶穌所講過的38個比喻中,就有16個跟錢財有關。(註二)所以我們並不是要避免談財務的話題,而是應該回到聖經的基礎上來建構我們的管理態度,陳敏莉強調,重點就是要明白: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所有的資源都是神的,我們就是管理者。

我們更應該回歸到無論神託付給我的有多少,都妥善的管理、並讓資源發揮功用;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如何在工作上榮耀神,並對周圍的人產生價值和祝福?如果一直聚焦於增加收入,那理財目的也就只是為了錢而已,然而無論我們領受的呼召是在哪裡、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都用心做好工作,找到熱情並求問神這份熱情能讓我們創造、發揮出什麼樣的價值,這樣每個人都能是好管家。「好管家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只是結果。」
 

學習有智慧的管理 將所有的發揮到最大值

在這樣的概念之下,當我們依然相信神的供應,與學習管理真的一點也不衝突。神並沒有說因為祂的供應,我們就可以完全不需要工作,天天等著被供應。管理可以說是我們的職責,我們是在其中與神同工,只是因著我們仍然相信、倚靠神額外的供應和恩典,當挑戰來臨時,我們可以滿有盼望。

從聖經的觀念來看,人們還是要工作,只是最初在伊甸園裡面的工作並不是為了獲得收入,而是跟神一起享受、一起治理。是因著亞當的墮落,我們才必須以勞碌換取。「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創世紀三17)。
現在我們活在新約時代,因著耶穌我們與神好,更可以回到伊甸園的工作狀態,是享受在與神的同工中。

在聖經新約有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比喻:三個僕人各從主人獲得了五千兩、二千兩、一千兩銀子,並且各自產生不同的結果(馬太福音廿五14-25)。陳敏莉說,每個人恩賜不一樣、現實生活中的起跑點可能也不一樣;擁有的多,可以創造的機會也多,但擁有的少,仍然可以創造出那份屬於你所能創造的,活出神造你的心意。「你有多少不重要,是到人生最後,你對於神所給你的五千兩、兩千兩、一千兩分配管理的漂不漂亮,是不是好管家。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12-14】


*註一:出自陳敏莉老師的〈基督徒理財系列 1-4:基督徒為什麼要學理財?〉
*註二:參考自《聖經財務管理解密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 編著

 

1,50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應許之地 一個能繼承產業和經歷加增的季節

我心中對於幫助弟兄姊妹經歷神的祝福有著極大的負擔:因為我知道若神的百姓和教會沒有經歷財務興盛,我們是不可能門訓列國的。有許多基督徒一直活在曠野裡,然而曠野不是我們的目的地,應許之地才是。

1,24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周巽光牧師

天國的文化是一個蒙福的文化。從創世紀一直到啟示錄,神不斷的向祂的兒女顯明一個蒙福人生的路線圖。而這一路上的指標不但更新我們的思想,教導如何將神的原則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我們活出蒙福的人生。神正在對祂的兒女說,我要你們這樣禱告…
 

願神恩待我們,賜福給我們,願他用臉光照我們,好使全地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

詩篇六七:1-2


地生出土產;神,就是我們的神,要賜福給我們。神要賜福給我們,全地都要敬畏他。

詩六七:6-7


我心中對於幫助弟兄姊妹經歷神的祝福有著極大的負擔:因為我知道若神的百姓和教會沒有經歷財務興盛,我們是不可能門訓列國的。有許多基督徒一直活在曠野裡,然而曠野不是我們的目的地,應許之地才是。對以色列人來說,在曠野的神蹟是要維持他們,然而在應許之地的神蹟是要擴張、提昇他們;神要帶領以色列人經過曠野─一個他們僅僅夠用的季節,進入到應許之地─一個他們能繼承產業和經歷加增的季節,是要使他們能運用所被賦予的,來擴展和提昇神國的影響力。

當然,我也明白成功、興盛的危險,就像以色列人把出埃及時神給他們的黃金、也就是從神而來的祝福,做成了金牛犢,成為他們敬拜和信靠的對象。我完全了解祝福的危險,了解很多人很可能會在祝福中會失去焦點、會走偏;然而這就是神的方式,祂不是拿走我們的選擇:「既然祝福會讓你跌倒,加增會讓你的焦點轉移,那還是讓你剛好夠用就好了。」不是這樣的,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永遠都不是保守或安全

從某種程度來說,神願意冒這個險,祂呼召我們進到危險、需要冒險的狀況中,而我們必須要更多長大成熟,學習如何去聆聽祂的聲音,去做祂要我們去做的事,以至於祂可以信任我們,更多的賦予和祝福我們,甚至到一個地步,所有我們周圍的人都可以透過我們身上的祝福,看到我們天父慷慨良善的本質。

這樣的祝福和恩寵不是只某些特定的人,而是每個人都可以一起去經歷,使整個基督的身體開始彰顯這位完全良善又慈愛的父親,而這正是世界迫切想要看見的。
 

‧‧‧因著神的良善,人們要敬畏神。耶33:9…他們因我向這城所施的一切福樂和平安,就都恐懼戰兢(敬畏神)。

何西阿書三:5(NKJ)


在新約中,保羅也說:是神的恩慈(良善)領人悔改!意思是當人們知道神有多好,他們就會轉向神。身為基督徒,我們有個最棒的機會和榮幸,就是學習如何負責任的擁抱祝福!

我相信天父正在邀請你、吸引你、讓你裡面也渴望進到這個全然興盛的動能裡,好叫你可以認識祂是那位良善慷慨的父親:祂不是孤兒院的院長,只讓你三餐溫飽,祂有能力完成你的夢想和渴望,甚至超過你的所求所想!而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好使全地得知你的道路(良善父親的本質)」,以至於「萬國得知你的救恩」。

所以蒙福雖有風險,但它同時也是彰顯良善父神最好的見證。這是這幾年透過天國文化我所領受到最重要的信息:復興可以因著我們認出神的良善而臨到!然而質疑父神的慈愛卻會使貧窮心態在我們心裡孳生。過去在教會我們所擁有的是貧窮神學、受苦神學、災難神學、審判神學、是表現導向的神學。千萬別誤會,我並不是說不會受苦、沒有災難、審判,但我們卻缺乏神良善和祝福的神學。舉例來說,就像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說:在教會裡,我們喜歡人先求神的國,但我們不見得喜歡看到這些東西加給某個人;我們喜歡人在暗中給予,但不見得喜歡神公開的獎賞和賜福某人;我們喜歡看人謙卑自己,卻不喜歡看,到了時候神將他們升高。

若是沒有正確的祝福神學,神就無法信任我們,賦予我們責任和特權來門訓列國。我們一定要明白神祝福的目的:不只是要讓我們更親近祂,更是讓我們能影響周遭的世界。因為當世人知道我們的神是一位怎樣的神,他們就會渴望經歷這天國的福音!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10-P.11】

1,24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蒙福的天國經濟學

聖經上是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擁有財富跟貪財是兩回事,而其實金錢乃是中性的,聖經中有超過兩千節經文談到錢財;耶穌在三年半的講道生涯中講了三十幾個比喻,其中一半跟錢財有關。可見神非常喜歡用金錢來教導關於品格與生命的功課,因為人與金錢之間的關係,剛好能反映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1,19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許多基督徒談到「理財」時,會覺得「談錢俗氣」、「很不屬靈」;有些抱持著「錢財乃身外之物」,家徒四壁的為主劬勞才蒙主喜愛;有些則視「擁有財富」是罪惡的淵藪。但是聖經上有這麼說嗎?聖經上是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擁有財富跟貪財是兩回事,而其實金錢乃是中性的,聖經中有超過兩千節經文談到錢財;耶穌在三年半的講道生涯中講了三十幾個比喻,其中一半跟錢財有關。可見神非常喜歡用金錢來教導關於品格與生命的功課,因為人與金錢之間的關係,剛好能反映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其次據研究指出,離婚夫妻有50%以上肇因於財務緊張或對金錢的態度處理不一;和親密關係、家事與小孩教養問題相比,金錢是最常引發夫妻衝突的導火線。那談到負債呢?根據之前針對台北靈糧堂會友的調查,在樣本數共263人中、有43%的人正在背債,負債比將近一半,這中間無力攤還本息的人則有5%。

所以事實可見,不只非基督徒會面臨到財務問題,基督徒也同樣會面臨到此問題。但好消息是,聖經就是最寶貴的理財指南,而且這其中富含的天國經濟學,與坊間的教科書不同。上帝不只透過聖經教導我們如何管理金錢的原則,也透過管理金錢衍伸出如何管理我們的全心全人。

我們曾經在第十九期的亞洲復興誌當中,為弟兄姊妹介紹了「蒙福人生」的天國理財原則,神透過「十一奉獻」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天國的管家,帶領我們經歷慷慨的給予、分享的喜樂和超自然的祝福和供應。而在本期的亞洲復興誌當中,我們除了闡述更進階的天國理財觀之外,也採訪了許多基督徒的理財達人,藉由他們的親身經歷、服務對象、授課內容等,爬梳出一套有系統的理財方法,例如如何擺脫負債?如何投資?如何卸下不安全感和羞恥感。這些建構在聖經真理上的理財原則,能夠讓我們實際運用在管理金錢的生活上。期待每位弟兄姊妹,都能過著「福二代」,而非「負二代」的蒙福人生!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9】

1,19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本期特區|蒙福的秘訣

我內心有意無意間會論斷他們所說的話、所作的事,甚至有時候,我們的溝通經常落入負面情緒中;直到我的生命被神觸摸,才改變我看他們的眼光。已經為人母親的我,終於能體諒我父母的心境,他們已經盡力了…

1,00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正藝美學創辦人及執行長 Ginny Chien

常有人問我得著神祝福的秘訣是什麼?其實沒什麼特別的,除了愛神、愛人如己外,我們常常忽略「尊榮父母」這件事。

我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並竭盡所能提供我最好的教育環境,但他們並不是完美的。過去還未被神更新生命的我,雖然很愛他們,卻無法真正地尊榮他們。我內心有意無意間會論斷他們所說的話、所作的事,甚至有時候,我們的溝通經常落入負面情緒中;直到我的生命被神觸摸,才改變我看他們的眼光。已經為人母親的我,終於能體諒我父母的心境,他們已經盡力了;我們都是從上一代或所處的文化中學習,一路跌跌撞撞、努力學習成為父母,但我們如何從同樣是破碎的生命學習呢?唯有神能成為我們的榜樣,教導我們成為父母。

就在我看父母的眼光逐漸改變後,奇妙的是,這也祝福了我的婚姻、人際關係、甚至職場。我才恍然大悟,這是神所定的法則:「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以弗所書6:2)」,這不但是一條誡命,更是神的應許,也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影響了安全感的建立、人際關係模式的發展、與其他衍生關係,特別是我們的愛情觀、家庭觀、甚至是世界觀;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改變後,會全面性影響我們個人的生命。這就是神定下的法則,是對我們生命有益處的法則。

這裡所謂的孝敬父母,並非是假裝順服的表面工夫,也不是不明是非的盲從;而是以神的眼光來看他們,打從心裡尊榮他們、理解他們,看他們合乎中道;而非以錯誤的框架與價值觀來看他們,對他們予取予求、甚至不斷互相傷害。面對不信的父母,更需要向神求智慧來應對,相信他們一定能感受到兒女的愛與誠心,而願意接受不同信仰兒女的想法。

我經常分享神的另一個法則:「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7:1)」我們最常論斷的不就是最親近的家人、父母嘛?我自己親身經歷,論斷人會帶來的後果經常是相應的,特別是針對家人。我們種什麼,自然就收什麼;如果我們希望生命豐盛而美麗,就要留心我們種的是什麼,何況是會影響我們全面性關係的父母關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無法完全理解你們的困境;但我鼓勵你們順服神的誡命,盡力去尊榮父母、看他們合乎中道,相信你們的生命會大大蒙福,你們的兒女也會蒙受極大的祝福。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5】

1,00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