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重返榮耀世代 From Glory To Glory

p11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一場演講上提到:「我之前來到台灣,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怎麼創新?邊上有個人跟我講,臺灣有希望,我想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在創新。後來我說臺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去創新, 建個平台扶持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所以我們認為比年輕人更聰明,那災難就出現了。」

他在演講最後作了一些結論:「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孩子永遠超越我,我的父親超越了我爺爺,我超越了我父親,我也堅信我的孩子會超越我。假如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我不知道我們對未來還會有信心嗎?…..我看到的80後、90後,他們為全人類承擔責任,為這代人爭光,不是為某一個群體。給他們一些信任、給他們一些支持。魯迅說『關心我們自己的孩子,就是關心我們的未來』。我們的盛宴才會起來,否則今後都是悲劇。」

聖經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大衛王與希西家王,同樣是對神敬虔,同樣是傑出的王,但是在面對下一代的態度上卻是截然不同。

神說:大衛忠心的服事了他的世代就睡了,但他在人生中所做一件最有影響力的事就是預備所羅門(下一代),並且為他預備建殿的材料。

希西家卻不是如此。他曾經因著驕傲把國中所有的一切都給巴比倫的使者看(其實大衛也做過類似的事,就是他數點以色列的軍隊),但是當以賽亞跟 希西家王說他的後代將被擄走,並在巴比倫王宮作太監時,在以賽亞書39章第8節處,希西家卻對以賽亞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不錯!」因為他心裡想:「在我有生之日,必有平安和穩固。」希西家王當時想到的只是自己能平安穩固就好,他沒有考慮到下一代即將受到的苦難(他的兒子瑪拿西成了歷史中最邪惡的一個王)為此作預防或重新回轉向神,以至於他的後代真的都活在苦難之中。

面對我們的下一代,你是如何傾想?你一定想過要成全他們、要投資,要更榮上加榮、力上加力,但是你作得正確嗎?或者應該怎麼作?這一期亞洲復興誌,我們從牧養、營特會、敬拜、佈道會等四個面向,採訪了許多牧者,希望帶領大家重新回顧歷史進程,並且藉由這些寶貴經驗,再次重返榮耀的世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1】

2,00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 佈道會篇

p23
編輯: 陳珮瑜
想到佈道或傳福音,在你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呢?是台下黑壓壓一大群人,佈道家站上台登高一呼,所有人蜂擁至台前決志信主;還是在學校鬧哄哄的餐廳中,突然領受感動,勇敢站到桌子上對不認識的學生傳講福音呢?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沒錯,但是還年輕人的你,是否會因此而苦惱,萬一自己做不到怎麼辦?但是無論是佈道或是傳福音,都有許多種不同形式,也許你不是舞台型的人,卻更適合面對少數人、甚至一對一分享,只要你願意,一定可以將耶穌分享出去。
每一種佈道方式都是為了讓人遇見神
震動年輕靈魂的大型佈道會
談到佈道會,大抵不脫大型聚會的方式;在一個可以容納數百甚至更多人的大型場地,有詩歌、有節目,然後由佈道家上台分享信息,最後進行決志呼召,如著名的布永康、葛福臨佈道會,或是大部分教會在重要節慶所舉辦的佈道會,均是以這樣的模式 進行。而年輕人能夠參與的部分,則多半是事前的邀約,或是在佈道會中支援場地、陪談等等服事。
信中牧師特別提到,其實讓年輕人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到佈道會,是非常重要的行動;他們首先必須突破個人的障礙,帶著勇敢發出邀請,最後參與在收割中。相信在過程中,會震動年輕人心中對靈魂的渴望,生出極大的熱情。
影響
佈道會的果效不僅只是靈魂得救,對原本已經是基督徒的年輕人,當他們參與其中,往往更能深體會神的心,對靈魂得救產生更強烈的熱情。信中牧師在30歲之前回到台灣參與青年事工,有一晚在台大體育館的佈道會,當他看見許多未信者在呼召時湧向台前,眼前的景象帶給他極大震動,他內心也跟著燃起一股渴望,期盼看見更多青少年快步跑向神,並且將他們的生命交給神。
短宣隊、福音茶會 動員學生一起GO!
大型佈道的呼召重任多半落在佈道家身上,但青年其實可以參與的更多!短宣即是適合鼓勵年輕人多多參與的佈道方式,以短宣隊的形式,跨出教會服事有需要的人,年輕人的生命將大大得到擴張。而教會時常舉辦的福音茶會類型的活動,需要青年投入的就更多,通常由幾個小組聯合舉辦,邀請自己親近的友人來參加,在互動遊戲中互相建立關係,並由小組裡面的人分享見證或信息。
影響
信中牧師說,當年輕人跟著短宣隊去到有需要的地區或國家,在近距離服事、互動的過程中,自然會感受到靈魂的需要。而如福音茶會等規模更小的小組佈道活動,就更需要人人投入:有人負責關懷、邀請,而擅長分享的就負責信息或見證,擅於接待的就準備餐點等等。在茶會的籌備過程中,青少年會更深意識到,傳福音、佈道的責任在自己身上。
校園運動與街頭佈道 你準備好跨出去了嗎?
從大型佈道會衍伸出街頭佈道會,將範圍縮小到區域性,不再是把人聚集到大型會場,而將舞台搬到街頭,對著往來的人群佈道。而受到Jaeson Ma牧師的影響,台灣教會間興起一波校園運動,街頭佈道開始進到校園中;規模也許更小,但開始由學生們負責對同學們傳福音。
而當美國伯特利教會的影響力漸漸進入台灣,佈道的方式開始更小規模地向外發展,但也更多尋求神的同在與超自然奇蹟。年輕人開此嘗試「尋寶獵人」的先知性傳福音和活動,佳音牧師說,她所帶領的青年牧區大專生,會自發性到夜市進行尋寶,甚至會準備先知性繪圖,祝福對方的生命。
影響
在校園運動興起的同時,Asia for JESUS開始以國度性的立場整合所有的資源,搭配豐收100的運作,提供給所有渴望進入校園的教會,包或佈道活動企劃、如何尋求校內支持,到舞台上節目的安排呈現等;渴望看見遍地開花,在各校園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福音佈道。
佈道不是活動 是一種生命態度
而無論是佈道會、短宣、茶會或尋寶,青少年更容易隨時進行的方式就是「一對一」。信中牧師指,傳福音不是一個活動,而是必須落實到生命中、自然活出來的態度;他鼓勵青少年,關鍵不只是傳講耶穌和救恩,而是真實活出耶穌的樣式。
影響
當學生學校在裡面, 所有言談、行為、生命態度,都是能夠反映耶穌、建造人, 就已經是在傳耶穌的名,「他可能很不會講話,但真的很會服務, 最後只要留一張紙條說耶穌愛你,我相信對被服務的人來說,他對耶穌已經有個不一樣的認識。」
對神更認真對靈魂的負擔就增長
在台北真道教會中,更有許多同工因著過去曾參與在佈道行列中,被點燃生命的熱情,直到現在都十分火熱服事神。文華牧師分享,夢想之家中一位女同工,19歲時曾經在花蓮豐濱佈道,聚會中她為一位多年無法站立的老奶奶禱告後,對方竟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另外一位負責青年牧區牧養的同工,也曾在花蓮玉里的活動中心講道,現場五、六十人中有許多新朋友,她突然有感動為他們按手禱告,很多人陸續經歷聖靈倒在地上。文華牧師相信,當年輕人參與在佈道的行列,因為需要花時間禱告、預備,他們對神會更認真、對靈魂的負擔就增長,甚至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再一樣,這份生命的影響超乎你我想像。
成立在地化的福音據點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而除了佈道會的形式,青年牧者也開始嘗試「在地化」的傳福音佈道。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近年來相當積極開發學生中心,深入接觸學生族群,目前在大安區和文山區各有一個據點。佳音牧師說,在學生中心會辦如電影欣賞或烹飪課程等活動,每週三更有英文會話班,甚至提供愛宴給學生、或邀請學生一起動手做料理,拉近彼此的關係。同時文山中心也成立籃球興趣小組,讓周邊學校的學生在課後與同工一起打球。對許多學生來說,學生中心就像第二個家;而透過這種方式,教會也能夠接觸更多學生,建立深厚的關係。
然而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也不少,以文山學生中心為例,佳音牧師說一開始附近學生開始踏入中心時,讓同工們非常頭痛!「他們和教會青少年太不一樣,髒話三字經是他們的語言;使用過的杯盤不會動手清理,飲料倒了也不管,甚至他們在男女互動上,界線更十分過頭,同工都快抓狂了。」然而這也許正是世代許多年輕人的寫照,因此同工們不斷學習接納;漸漸地,這群孩子開始敞開心房,會主動與同工們分享自己、甚至家庭所面臨的問題。一年聖誕節,學生中心收到一張卡片,來自一位曾經讓他們最頭痛的女學生,寫著感謝同工以真實的愛接納她,並說她因此感受到神就在當中,讓同工們都十分感動。
另外,一手成立夢想之家的文華牧師,也在思考透過公益、慈善的方式傳福音;佈道會是邀請人群進來,而公益與慈善則需要走入人群中。在夢想之家中有許多課輔班, 由教會的大專生無酬擔任指導老師,平時老師們不刻意提及福音,但每一年會固定舉辦的幾次同樂會,他們就會趁機分享見證,學生從平日與老師的互動中感覺到愛與接納,再一邊聽見老師分享耶穌,他們的心就十分容易敞開。如同新約使徒行傳中按立7位執事,照顧困苦的人、供應他們的需要,文華牧師說,教會其實可以更多投入在助人的領域,更多服事有需要的人。
每種佈道方式都是為了將人帶到神面前
年輕人看似是多變的一群,但若轉換角度思考,將福音帶給他們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元,無論是設立據點、親自走入學生中間,或舉辦各種佈道會及福音活動,以教會本身的資源與影響力,吸引年輕人更靠近神,都是使年輕生命聽見福音的機會。而同時當我們以愛與成全的角度,鼓勵教會中的基督徒學生跨出去參與在其中,運用他們的創意與勇敢,服事與他們同一個世代的人群,相信將會培養出一大有影響力的世代;當年輕人受到好的挑戰,他們的成長,相信將會令你我驚艷不已。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23-25】

2,84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重返榮耀世代─敬拜篇

p20編輯: 陳珮瑜

談到敬拜,在你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是一本又一本的詩歌本、厲害的司琴或樂手、專業的敬拜團,或是歡欣拍手唱跳、甚至屈膝跪在神面前安靜呢?以上這些,通通都可以算是敬拜的一部份――事實上,敬拜的定義比你我想像更廣得多――然而這短短四、五十年間,台灣的敬拜文化卻經歷了極大突破與變化,才漸漸進入到現在你我所熟悉的模樣。
從早期厚厚的各家詩選開始,台灣教會敬拜的氛圍是莊嚴、單一的,沒有太多樂器,也沒有所謂敬拜團。然後從韓國的萬國敬拜讚美進入台灣,敬拜的方式開始出現轉變,更因著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澳洲的Hillsong和Planetshakers等敬拜團隊,帶來耳目一新的敬拜方式,敬拜團開始生成,並有更多樂器出現在台上,整體呈現變得更專業也更熱情。而後隨著美國堪薩斯市國際禱告殿的IHOP敬拜影響,我們在敬拜中 放入更多禱告、安靜與等候。到了近期伯特利教會的Bethel Music與美國德州達拉斯Gateway教會所帶來的敬拜,開始融入先知性領受,並且將焦點定在追求神的同在,並在敬拜中真實的遇見神。敬拜文化在不同階段的轉變,對許多人生命產生影響。你,經歷了那些階段呢?
沒有敬拜團帶領的敬拜
試著發揮想像力,當你穿越時空回到三、四十年前,踏入教會正準備參加聚會,突然發現台上看不到「敬拜團」的蹤影,而是由司儀負責領詩歌;伴奏的樂器除了鋼琴之外,也看不到其他樂器,這與現在你所熟悉的「敬拜」,是不是不太相同呢?
隨著時間往後推進,吉他、爵士鼓、貝斯等其他樂器,開始可以出現在敬拜中上,才慢慢成為我們現在所看見的敬拜團。而敬拜進行的模式,也不斷地改變提升,融入更多曲風,讓年輕人更加融入其中,並且開始經歷神。
影響 :
在音樂方面,過去青少年中間,因為沒有專屬的崇拜,當然也就沒有合適他們風格的敬拜;他們多半混在大人中間,一起唱著約在一、二百多年前所寫下古老的詩歌。直到受香港影響,開始出現青年詩選,雖然與現在的詩歌相比,曲風仍然很古老,但已經開始出現變化。而後隨著校園團契興起,校園詩歌又更加活潑;而天韻合唱團更讓台灣開始寫自己的詩歌,並且在風格上更加突破。
萬國敬拜讚美
在讚美之泉的歌曲風靡全台之前,台灣教會的敬拜走過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捩點──由韓國河用仁宣教士帶來的萬國敬拜與讚美,他們充滿力量的詩歌及舞蹈,在當時大大翻新了教會對敬拜的認識。
影響 :
整體而言,萬國敬拜與讚美的文化仍相對保守,然而其所帶來的改變,不只是敬拜的形式, 他們著重門徒訓練的教導, 並帶來「QT(Quiet Time)」個人的靈修訓練,幫助教會開始看重青少年的靈性培養; 許多教會的敬拜開始更豐富,卻也更有深度。
不同時期的敬拜 一步步更深經歷神
當Hillsong與城市豐收教會的音樂開始進入台灣,他們強烈、澎湃、充滿舞台性的歌曲,讓青少年的心得以在敬拜中更深被打開,進入到神榮耀的層次中。但這類型的曲風,往往需要完整的樂團與專業音控人員配搭才能呈現,因此這時期的敬拜文化相當講求卓越,焦點則多半著重於音樂本身,重視唱功、樂團的配搭呈現,甚至年輕人是否喜歡等。
來自美國堪薩斯IHOP(International House of Prayer),則以其安靜、深入的敬拜文化震動台灣教會。他們以禱告與先知性的話語融入在敬拜中,並釋放神的心意,讓教會再次看見敬拜能夠很細膩、深入,在聖靈水流中跟隨神的作為。而後,無論是伯特利教會或是Gateway教會所帶來敬拜,不只是在音樂呈現上的突破,他們在敬拜中竭力追求神的心,更讓教會、讓青年在敬拜中,更深刻地渴慕神同在;而這也是天國文化氛圍的關鍵所在。
影響 :
磅礡卓越的音樂呈現,確實能抓住許多青少年的心。信中牧師提到,在他剛回台灣時,正是Hillsong和城市豐收教會強烈影響台灣敬拜的時期; 在這些強而有力的音樂環繞下,能夠將人從魂到靈的層面都被打開,感受到神強烈的愛。而當他經歷IHOP的敬拜,他不再只是單純享受在與神的關係中,而是被提升,開始領受先知性的看見,轉為服事台下的年輕人,讓他們也能領受神的心意。他自己的生命,就是在這些敬拜文化的轉換中,不斷經歷、認識到神的榮美。
反璞歸真 重視神同在更勝一切
藉由IHOP、伯特利教會或Gateway教會的敬拜文化,巽光牧師說,他開始更深體會到,即便有再好的音樂、舞台或樂器,若是缺少神同在,就都算不得什麼。因此他非常看重在敬拜團的培育,在他所帶領的青年牧區中,相關的團隊就有超過100位同工。他相信,讓年輕人在敬拜中親自遇見神,遠勝過10篇信息分享。「沒有敬拜,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事工;沒有神的同在,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唯有當神的同在彰顯,人的心才會真正轉變;當神不斷恢復、更新教會的敬拜,其實也在更新年輕人的生命。巽光牧師深信,任何人只要真實遇見神一次,許多生命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年輕人的心在當中,更會因著觸碰神的榮耀,對神產生更深的渴慕。
而在不同時期,透過不同的團隊帶來在敬拜方面的啟示,神不斷引導教會走得更深、更純粹。從追求音樂技巧的提升,講求卓越的呈現,到現在卓越仍是敬拜不可缺少的態度,但卻漸漸返璞歸真,變為對神更單純的追求,並以神同在為敬拜的中心。
在這些轉變過程中,相信神也渴望教會唱新歌,透過敬拜,對這個世代發出屬神的訊息、傳講祂的心意。神給台灣自己的聲音,也給每個國家自己的聲音,甚至將來是各方各族齊聚敬拜神;巽光牧師相信,將來台灣的教會,也會更多把屬於台灣、華人的聲音唱出來。
青年覺醒的重要關鍵:從敬拜進入神同在
神不斷放下關於敬拜的啟示,因此教會逐漸從單純的唱詩歌,到更多看重神同在。信中牧師認為,敬拜是青年復興非常重要的元素,隨網路世界的資訊爆炸,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再是知識走向;他們不只在知識的層面認識神,更渴望以感官認識神,因此敬拜本身自然而然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當年輕人轉向神,所有知識性的話語、或與神真實的經歷,相信就能釋放到他們心中。敬拜就像是一座橋樑,連結知識與經歷,將帶來年輕族群極大的復興。
不同世代有屬於他們的敬拜文化,以不同的音樂風格或形式呈現,但相信都是在當下 神量給他們最合適的方式。台灣青年的敬拜,經歷來自不同文化的震動,音樂仍持續不斷地更新、模式也持續改變,但唯一不改變的,是在敬拜中專注尋求神的心;當神的同在介入,屬天的聲音與屬地的我們產生真實連結,將會帶下爆發性的轉變。相信這份真實遇見神的經歷,也是青年復興的重要關鍵;當他們經歷神同在的榮耀,即便只有一瞬間,相信將會扭轉他們的全心、全人,活出截然不同的榮美生命。
在這些轉變過程中,相信神也渴望教會唱新歌,透過敬拜,對這個世代發出屬神的訊 息、傳講祂的心意。神給台灣自己的聲音,也給每個國家自己的聲音,甚至將來是各方各族齊聚敬拜神;巽光牧師相信,將來台灣的教會,也會更多把屬於台灣、華人的聲音唱出來。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20-22】

2,42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牧養篇

p12

編輯: 陳珮瑜
青少年牧養一直是十分值得討論的議題,這個看似浮動不安、仍在找尋自己聲音的族群,卻是未來10年、20年內扭轉整個國家的關鍵。而教會也從過去將青年族群放在次要,經過不同時期的策略調整和重心轉變,逐漸看見青少年的影響力及重要性,開始重視對青少年的牧養、門訓和栽培。
從最早的團契、到小組化、門徒訓練、然後是天

國文化…在這些不同階段中,分別孕育出許多不同特質的青年領袖;而他們自己更在這些變化中,持續前進、累積豐厚的生命能量。然而這些

寶貴的生命經驗,必須透過傳承,才能延續給下
一代。如何投資青少年,引導他們走上合神心意的路,並幫助他們挖掘出自己生命中的偉大?仍然是今天教會、甚至你、我值得投入心力的重要工程。讓我們的天花板,能成為下一個世代的地板,讓他們走在更豐厚資產中,轉化這個世代。
青年牧養工作你需要認識的季節轉換
以查考聖經為重點的團契時期
過去教會多以團契方式帶領青少年,內容多注重系統式的聖經查考,不定期安排如烤肉、郊遊,或退修會、營會等戶外活動,大地遊戲即是從這個階段開始風靡於青年營會中。但在當時的氛圍下,青少年事工並非教會的重心。

p13-01

影響
在講究聖經基礎以及紀律的氛圍下,青少年多半打下十分好的基本功;然而缺乏遇見神的經歷,青少年在教會中所學的「道」,往往難與「生活」結合。學生時期的信中牧師,也曾面臨教會與流行文化的相互拉扯,但由於過去在話語上的紮實裝備,神的話一直深埋在他心中;直到生命

真實經歷神而翻轉後,他對聖經才開始有真實的體會。青少年需要與神有真實的連結,「道」與他的生活才能真正產生連結。
以門徒訓練為重點的小組化時期
從2000年開始,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的影響進入台灣,青少年事工的重要性開始受到矚目。青少年變得十分活躍,許多人才興起參與服事,並講求卓越的表現。當時的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開始朝小組與門徒訓練的目標邁進。
隨著如才藝品格營這類全台灣性的營會逐漸成形,接軌得勝者教育,加上如約書亞樂團等年輕敬拜團興起,青少年事工越來越興盛,轉變的風氣開始蔓延。台北真道教會的執行牧師廖文華說,10多年前他剛投入服事時,興旺的青少年工作並不多,但如今在許多城市,都可以找到非常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工作。
隨後,當時瑞典生命之道聖經學院的奧夫·艾克曼(Ulf Ekman)牧師來到台灣,將青年事工從地方教會的門訓,向外推往國度性宣教。當時奧夫牧師在俄國,透過東西向火車已建立約1400間教會;在他的影響下,復興的靈澆灌進入年輕人心中,並活出充滿信心的領袖態度。

p13-02影響
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普遍具有忠心、擺上、有紀律的特質。然而若是活在以行為贏得肯定的表現模式中,雖然人人都能打仗,但只要時間一久,仍會陷入極深的疲乏。文華牧師指出,10多年來,台灣的青年事工已有顯著進步,但孤兒的靈卻仍是教會上下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青少年需要屬靈的父親、母親,成為他們的榜樣。
門徒訓練的轉變期:融入愛與成全的觀念
在2005年,Jaeson Ma(馬正遠)牧師來到台灣,他的先知性恩膏、禱告運動的熱情,及對校園的負擔,帶領青年事工進入建造校園教會(Campus Church)的全新領域。青年事工牧養的重心逐漸從向外宣教,轉為拓展的校園禾場。
當門訓基礎的焦點是追求卓越,也較容易形成壓傷及帶出比較心態。就在2006年,印尼沙崙玫瑰教會的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牧師,幫助教會開始重視人是否被愛與被成全。信中牧師說,因著腓力牧師,他們進一步了解,原來「卓越」需要建立在願意成全人的愛心上;而教會需要在愛中把青少年心中的偉大引導出來。
p14-01影響
腓力牧師不僅帶來門訓根基的全面革新,更開啟青年事工對超自然領域的認識,青年牧者逐漸了解,如果停留在制式中,卻沒有神的作為介入,青年工作仍有可能遇到瓶頸。隨著一場場神大能特會,超自然醫治神蹟不斷產生,年輕人不再小看自己年輕,因為知道與神同行可以帶出極偉大的事情,超自然漸漸變得自然。
以尊榮為核心的天國文化時期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所著的《當神介入》,讓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開始接軌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在超自然神蹟方面的教導,才發現要承接超自然,背後需要以天國文化作為支撐。此時的青年事工,開始著重於幫助年輕人進到真自由中,認識神眼中自己真實的身分;年輕人開始從身分認知去服事,而不再用行為來證明自己、贏得天父的愛。牧養的氛圍也就從嚴格門訓、目標和數字導向,開始轉向天國文化。
p14-02

影響
因著天國文化,教會開始看見神國度有一位父親,進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氛圍;年經人為神征戰的同時開始學習做自己,回到神起初創造他們的樣式,卻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同時對教會的牧養,更開始調整步伐,看見真正的門訓者是耶穌,並且成全年輕人進入到偉大裡。天國文化幫助整個青年事工與年輕人開始邁入更健康、更符合神國度的思維中。巽光牧師也盼望下一代能在健康的氛圍中成長,並且被充分授權,能夠自由敬拜、跟隨神,參與在所有神所給的異象中。
青年事工三大要素:天國文化、門徒訓練、聖經基礎
不同階段的青年工作不斷改變與更新,巽光牧師說,在不同的季節,神量給青年牧養的方向均不同;當季節過去,就表示神開始說新的事,無論是教會、青年牧者,或是輔導、小組長,每個人都應跟上神的腳步,在學習和調整中敏銳神的方式,以神的心意來帶領現在的年輕人。
全球靈糧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在他的服事生涯中一路支持著青年牧養的轉變,他認為天國文化、門徒訓練、以及查考聖經,三方面都很重要。天國文化強調尊榮、超自然與自由,是寶貴的生命建造;透過門訓、一對一與小組事工等,讓年輕人發揮屬靈恩賜;而聖經閱讀則是信仰的根本。周牧師認為,青年事工需要在這三大領域中找到平衡,透過優先次序的調配打下穩固基礎,相信將會興起一批成熟的信徒領袖。
投資青年事工 翻轉未來的15年
「如果復興停留在這一代,就不叫復興;能夠被複製,並且延續傳承到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代,才是復興。」信中牧師相信,青年事工絕對值得教會傾力投資;即使往往要過10、15年才會開始產生效應,但若要看見台灣有更大復興,關鍵就在眼前的青少年;若要翻轉未來的15年,就需要把更多資源、和關注的愛,灌注在年輕世代中。
但牧養青少年首重仍是長時間建立關係。文華牧師在1年多前重新開始教裝備課,每班只收10 -15人,開始前他會提早到教室、結束後比較晚離開,和學生聊聊天、陪伴他們。同時他也會為這些學生辦小型營會,與他們們一起住在營地中、同桌吃飯,彼此感受家的氛圍;彷彿當年耶穌與門徒共同生活、或者走入人群中祝福人,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也正在尋找無法被任何虛擬關係取代的真實關係。
但青年事工不只是教會的責任,也需要所有人共同投資。文華牧師提出三個值得教會一起嘗試的方向:首先是邀請夫妻一起帶領青少年,透過夫妻經過歷練的成熟生命,陪伴年輕人勝過多方試探,度過人生重要時刻。其二則是成全孩子,把舞台讓給他們。有次聚會開始前,文華牧師找來三位生命成熟的高中生,讓他們分享信息,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禱告預備後,三位學生開始分享,在最後呼召時有非常多人回應。文華牧師說,學生們的表現不一定完美,但身為屬靈前輩,應該讚賞、並且給予他們十足信任。第三則是把最好的給孩子,但也讓孩子吃苦;把資源放在青少年中,但同時也讓他們參與短宣、社區服務的行動等,服事有需要的人。青少年需要被照顧和成全,但同時他們也需要被挑戰、經過歷練,在兩邊平衡下,他們生命將會更成熟。
等待磨亮發光的年輕世代
年輕人就像鑽石一般,在剛開採出來還只是毛胚時,看上去灰濛濛地不太起眼,但經過切割、打磨、拋光的手續後,就能成為人人嚮往、追求的光亮鑽石。這個年輕世代,也許就像毛胚,等待你我投入心力,幫助他們走過漫長淬鍊成熟的路,磨練出自身生命的光芒,將能夠照亮、翻轉整個世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2-15】

2,99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復興,從家裡先被看見!

p2編輯: 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
我在伯特利教會的一位牧者朋友的太太曾經說過:Revival isnt revival until it shows up in our homes(復興不算是復興,除非我在家裡看到)!
很多人認為復興是場聖靈大能運行工作的聚會,許多人的生命被挑旺、獻身給神,或是一大堆人來到台前決志,又或是建立一個不斷增長、滿有影響力的教會…這些當然都很好,然而這些真能改變教會文化和基督徒生命的體質嗎?我倒覺得並不一定。
許多人在教會中長大,我們清楚了解到,神很好,祂是良善的天父,祂行神蹟奇事,但那好像都僅只於特定聚會中,在家中卻都看不到,甚至跟我們的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並無直接關聯。然而文化絕不是一周來教會幾小時就培養、塑造出來,更不可能在特會中養成。文化和習慣是從日常的家庭生活開始,從婚姻、親子關係中的彼此互動開始。
負責Bill Johnson教會兒童事工的Seth牧師說:「每個家長來教會接他們的孩子時,都不知道孩子們會為病人禱告、會發預言,會運行在聖靈不同的超自然恩賜中…他們都非常訝異,因為在家中他們從沒看過他們的孩子做過。」Seth又說:「這是很可怕的事,意思是指,這些大人在聚會或特會中所經歷和學到的,從來都沒有在家中操練並營造這樣的環境,也不期待他們的孩子可以行在神蹟中,自然這些孩子在教會所經歷和學到的,跟家庭和日常生活是完全脫節的。」這是為什麼當我們舉辦像婚姻特會和兒童事工研習會時,我們有一個渴望,就是要看到復興從家庭開始。我們相信這一代婚姻、家庭和親子關係的復興和恢復,定會在下一代的身上看到結出長存的果子。
因此,Asia for Jesus團隊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是「為著下一代」。我們在今年五月已經舉辦兒童事工的研習會,接下來暑假會在台北和東京舉辦青年覺醒特會和佈道會,七月也重新舉辦才藝品格營。然而得著和成全下一代必須要有配套,就是透過落實天國文化在教會和家庭中,使神復興的工作不會因著聚會結束而結束,而是榮上加榮。最後,我想分享Seth牧師所說:「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我所牧養的這些在教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因為在一個非常健康、被成全、自由和超自然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不需要so z o(內在醫治的服事) ,不需要被趕鬼釋放,不需要輔導諮商,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饒恕的大能。甚至他們都不用來讀超自然事奉學院,不用再去學怎麼發預言、為病人禱告、趕鬼、使死人復活、運行在聖靈各種恩賜當中…因為這些東西他們從小到大已經都一直在做了。」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高難度的夢想,但我知道這是天父爸爸的夢想,讓我們與神一起築夢!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2】

2,20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營會特會篇

p16文|陳珮瑜 圖 | Asia for JESUS

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的青壯年們,相信在學生時期可能聽過或參加過所謂的「飛颺營」、「基督精兵營」,或者「青年宣道會」;更年輕一點的七八年級的年輕人們,也許你們都曾是「才藝品格營」、「大專挑戰營」的一員;若好漢要再提當年勇的話,三四年級的爺爺奶奶都會去參加根基紮實的「靈修訓練會」,以及當時備受屬 目的「葛理翰福音佈道會」(五天二十萬人次參與)。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說:「這些營特會的出現,如同一場屬靈饗宴,挑旺了每個時期的青年基督徒;講員的講道,也像是強心針一樣,快速而有力的注入每個人的靈裡,使屬靈的生命更加茁壯與擴張。」

五、六十年過去,營會、特會的舉辦次數與頻率,隨著基督徒比例上升而增加;舉辦營特會不再是大機構、大教會的任務,許多地方教會也已經有能力舉辦地區性的營特會、造福當地的基督徒青年。此外最重要的是,營特會訴求重點也因著時代背景不同而有著實質上需求的變化:
1.研經、培靈性質→福音佈道性質
在台歷史悠久的長老教會早在1954年於台北設立學生聯誼所(Friendship Corner)開始從事大專事工,事工初期以寒、暑假營會、座談會及查經班為主。周神助牧師就回憶道:「四十幾年前我們從事學生工作, 當時對青年的影響除了幾個比較大的佈道會之外,中型的就是當時大專的靈修訓練會,大概二、三百人在大甲那邊的一個營地;此外還有冬令會、夏令營,大概也差不多快一千人。那些營會對當時青年人來說是產生蠻大的影響。而從校園團契開始,就有所謂三年一次的的青宣,很多現今重要的基督徒領袖,都是在青年時就投身於那些聚會,而當時這些營會都是比較看重研經和培靈。」
這一批受過紮實的研經裝備的學生們於畢業後投身於社會,也希望透過舉辦營特會的式來傳福音,所以較多以福音佈道為主要性質的聚會開始成立,例如飛颺營、大專精兵營等等。廖文華牧師提到:「20年前台灣開始以青少年營會的觀念,當時我大學一年級,最有名的營會就是由校園主辦的飛颺營,直到現在依然是經典。營會中會招聚很多新朋友,有很棒的大地遊戲,安排晨更、晚禱、信息,都是很佈道性的。」
2.福音佈道性質→培靈(天國文化)性質
飛颺營、大專精兵營之後,許多社團或組織機構,也紛紛舉辦許多以福音性質為主的營會,千禧年開始,2003年,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主辦第一屆才藝品格營「喚回榮耀世紀」,透過才藝教室、戲劇晚會,賦予學生品格教育與基督信仰,營會以小隊方式,以基督徒的生命帶領非基督徒,讓學生們更多的認識耶穌。2006年Asia for JESUS接手舉辦,迄今已有十二屆,每屆都有超過98%的非基督徒學生決志信主。而才品也在廿一世紀初帶動了一波夏令學生福音營會的熱潮。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學生們逐漸長大、營會與佈道會模式也又有所轉變。「今天我覺得營會越來越從福音性變到培靈性。現在福音營已經不一定是最合適這個世代的作法,因為我感覺現在與20年前相比,台灣人對佈道的形式接受度變得更高、反應更好,而且可以說台灣教會在佈道方面的恩膏變得更強了。所以以前可能要透過三、四天的營會慢慢得著人, 但現在可能一晚的佈道會,他就會經歷到神。所以自然教會就會走向更多以培靈性質為主的營會。」
周巽光牧師也認為: 「青少年會一批一批的來, 因為他們會長大。於是現階段我們讓這些學生,走在我們所領受天國文化牧養的方式上。」因此,經過一連串的福音大收割之後,我們必須再將焦點更多放在這群學生的生命建造上,尤其是透過近年來在傳講的「天國文化」來建造與磨塑他們的生命-我希望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牧養,雖然相對的,效果不會這麼快,因為你不是在打仗,你不是軍隊,你要花時間等待,讓他們在自由中做選擇,因為心與心的連結本來就不是你能夠掌控的。以前軍事化的教導看似可以很快收到果效,但這對學生生命的養成並不是最健康的方式,甚至有可能有很多宗教的包袱;現在我們鼓勵他們活出真實的自己,我希望我們可以創造比較健康的環境。我不想把年輕人當做沒有思想、不能做決定的小孩子,不是我們幫他們想好每件事,而是他們自己想要尋求神。雖然這花的時間比較多,但我們就是陪伴,並為他們禱告,用神所期待的方式來牧養,把結果教在神的手中。
在天國文化的基底下,Asia for JESU 陸陸續續為青年學子們舉辦了一系列以培靈為主營特會, 例如「青年復興挑戰大會」、「屬靈洞察力先知特會」、「超自然敬拜特會」、「自由特會」等等,不僅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君尊皇族」的身份,更重要的還教導了「尊榮文化」、「杖與劍的結盟」、「天父的愛」、「使徒性教會」,與重新定義何謂「自由」、「敬拜」、「財務興盛」等觀念。這些天國文化, 都在在豐盈了現代青年基督徒的屬靈生命,讓他們不僅是在自己的山頭上得著更多靈魂;更重要是能夠將這些寶貴的天國資產傳承投資給下一代,好讓每一代的青年在傳福音之前,他們的生命是豐厚而剛強的。
3.營特會的下一步
「現在我很想要把道落實在生活中。」廖文華牧師提到。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只有牧者才能夠講道,有時候我也會想說,我們所講的道,到底和青少年的生活有多貼近?我有時候很想找一些很擅長讀書的基督徒,來與年輕人分享怎麼唸書、為什麼要把書唸好?或是在各行各業頂尖的人,分享為什麼要預備自己進入職場?我覺得這是教會可以更多耕耘的部分。有沒有很愛主的政治人物或企業家,可以和學生分享,要怎麼樣活用自己的長才,幫助更多的人?我希望教會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一顆開廣的心,找到好的模範、追逐夢想。大部分在教會中,大家所追隨的目標都是牧者,但是不見得人人都能夠成為牧者。所以我很想找各行各業的人來分享,告訴學生如何進到職場轉化,讓學生有楷模可以學習, 這是一個傳承的概念。所有夢想都和職業有關, 但是教會可以更多幫助學生了解這些, 讓年輕人更早開始逐夢。把信仰生活化, 讓夢想與真理更真實的連結。
同時我也認為,可以更多加強學生在真理方面的教導, 鼓勵學生更多認識神的話, 消化、思想、吸收,讓學生心中有神的道,然後使之與真實的生活連結,讓他們在與父母的關係、人際關係、甚至感情、成為好公民上,都成為可以轉化社會的人。不用講太深,幫助他們更多走入社會、人群,並且瞭解到,神的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針對真理上的教導與紮根, 周神助牧師也特別強調,在忙著傳福音的同時,別忘了最重要的還是要研讀聖經的道。「研經是必須的,但它不太容易適用於現在的聚會,例如在天國文化的聚會,大概也很難只是加一二堂在裡面(因為一兩堂對真理的詮釋也不太完整),所以說我們可能需要一個禮拜的聚會,但這個營特會也許不需要是像大型的,可能一二百人,專門在聖經上鑽研。我知道專門以研經為主的特會曾經有辦過, 但大多好像是鎖定在牧者。對於有心在聖經下功夫的青年學子們,雖然比我們那時候進步很多,但是這一塊我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因為我們整個信仰的基礎還是在聖經,如何讓學生一生他可以自己透過聖經更深的造就自己、自己與神對話;換一句話說就是,不管他活到幾歲,不管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身處很弱的教會或者沒有教會,或者他可能移民到一個國家,但是他依然可以因著當時在聖經上面所領悟的道,持續的為主發光發熱、持守不已,我覺得這一方面的基礎還是可以加強。」
營特會模式,從最早期的培靈模式,到傳福音,再回歸培靈(天國文化)本質。我們不能說當時就只有培靈而沒有福音行動、或者只有福音行動而忘卻聖經基礎與生命建造,這只是比重上的不同而已。例如雖然現在營特會又較多回歸到培靈性質,但是這些預備,可能是為了在才藝品格營能夠透過生命的建造,以生命帶動生命、品格影響品格的方式來傳福音。另外例如天國文化特會,或者校園挑戰大會等,也都逐漸轉型為上午以培靈為主,晚上以福音佈道為主的模式雙管齊下的進行生命更新與靈魂收割。這樣的轉型因應了青年學子求快求變,以及適應力提高等因素做調整。
這個時代變動太快了,我們必須多方著手,培靈與福音缺一不可。當然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有更深厚的天國文化為基礎,以多元創意、社交媒體工具為輔,相信營特會也會有更多元的模式產生,去得著更多年輕人,翻轉下一個世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6-19】

2,11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服事神有苦有淚 生命卻更豐富

p1文/陳麗吉

你曾經受哪位牧者、輔導很深的影響呢?你希望傳承什麼價值觀給下一代?讓我們一起看總編輯陳麗吉分享她如何在被帶、與帶人的過程經歷神,找出她渴望傳承的重要核心價值。
1. 曾經受到哪位輔導或小組長的影響,直到現在仍持續激勵妳服事神呢?
第一個小組給我的影響真的很多很多,剛信主時很不成熟,容易繞著自己的問題轉,關心我的姊妹都很有耐心;那是我第一個學習敬拜、禱告、讀經,以及如何愛神愛人的地方。而在開始服事後也曾偷偷和未信者交往,當然也不敢讓我帶的國高中生知道,但在坦白後,牧者的接納跟幫助,讓我沒有就這樣羞慚地離開神的家。他們雖然不完全,卻向我表明耶穌沒有後悔的愛、跟無條件接納,這是我持續服事神很大的動力。
2. 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教會參與服事?
信主沒多久我就開始服事了,一開始是參加一人當多人用的小型短宣隊,後來參與大型營特會的膳食組,張羅幾千人的吃喝、處理三千多人的廚餘,應該是很少人會有的經歷吧(哈)。直到開始帶國中小組,才從單純做事到開始學習愛人。
那時雖然一直往教會跑,我都笑說大學參加的社團是「台北靈糧社」,雖然很累,卻是人生很寶貴的回憶。我沒有因為服事神而犧牲所謂「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那些有苦有淚的時光反而豐富我的人生,讓我成為現在的自己。
3. 服事時好像很多挑戰,又常常滿花時間的,妳的熱情或動力來源是什麼?
我可能有點工作狂吧(哈哈哈)!但最大動力來源真的是「被神愛夠了」。以前服事很努力,直到走不下去,才發現自己一直保持報恩的心態,覺得是神把我從爛泥巴裡救出來,當然要報答祂,卻根本沒有享受在與祂的關係裡。
現在熱情不削減的實用小訣竅是:1.常常告訴自己要快樂,因為神很在意我的快樂。2.對冒犯自己的人不要太在意。3.對不順心的事情學習放下自己的堅持。最近則很想追求,在每件事上都能服事到祂的心。
4. 對於「不要只是空等待上一代傳承給我們,而從自己做起去傳承經驗給下一代」有何看法?
真正渴望看到改變的人,是不會等別人去做才跟進。有影響力的人往往都是先驅者。
5.最希望可以傳遞什麼樣的精神和價值觀給下一代?
勇敢地去愛,像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勇敢地去盼望,像從來沒有失望過一樣;勇敢地去相信,像從來沒有被欺騙過一樣。人生真的不長,「To Live, to Hope, to Love.」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

2,26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