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聖靈請教我怎麼溝通

我做牧師做了這些年,我發現溝通的第一步就是:說出觀察、說出具體的行為或者是陳述具體的行為,這其實是幫助人壓抑自己想要評斷他人的這種人性的習性,把注意力專注在具體的事件與行為,針對問題,不要針對人,不要把所有東西情緒都放進去。

39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分享 | 柳子駿牧師、編輯整理 |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很榮幸跟大家分享,聖靈如何幫助我們、如何造訪我們,聖靈的工作怎麼樣的可以透過祂的器皿,能夠彰顯出祂的榮耀。

當我們回去讀聖經時,會發現第一次當聖靈降臨時是在耶穌升天之後,祂要門徒在城裡等候父所應許的聖靈,所以這群門徒就在馬可樓上一起等候。

當我們什麼地方都不能去也不能做的時候,我們唯一能的做的,就是等候聖靈更大的造訪我們、成就更大的工作在我們當中。我覺得有一件事情是神在提醒我們,我們可以在家裡或是在自己的工作的地方來等候聖靈,宣告接下來的季節,聖靈會更大的造訪你的生命、你的家、你的工作、你的人際關係,聖靈會更大的工作在我們當中。

我們回到聖經裡面,當他們在馬可樓等候聖靈的時候,使徒行傳第二章跟我們記載,聖靈第一次的造訪非常的奇特,是在人的口中說出了別國的話。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4) 

聖靈第一次的造訪是賜給我們口才。是在我們的舌頭上做奇妙的工作。今天的主題我想要跟你們分享,聖靈請祢教導我怎麼說話。聖靈第一次的造訪就是把祂的話語、說話的權柄,話語的大能賞賜給我們,所以當這群門徒他們第一次領受聖靈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都非常驚訝。

「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徒二5-8) 

經文告訴我們說聖靈的造訪讓不同語言的人、不同族群的人,可以彼此聽懂彼此的話。這是聖靈來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聖靈來不止帶下能力和神蹟奇事。

使徒行傳第一章說的聖靈降靈在我們身上 我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 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做主的見證。聖靈來就是給我們福音爆炸性的突破,但不只是這樣。我們讀聖經就可以發現,聖靈來讓這個合一可以加速的發生,讓不同族群的人,能夠彼此聽得懂他們的鄉談。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

當聖靈來,祂要賜給我們說話跟聽得懂話語的智慧給我們,我們要來領受聖靈給我們的一個極大的恩典,就是讓我們聽得懂彼此的說話。有的時候我們真的很洩氣因為我們說了半天對方不了解,我們也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講得更清楚,有些時候我們聽人說話,是被仇敵扭曲過的意思,我們要奉主的名,斷開所有仇敵在我們家庭當中的作為,我們需要的不是人的高言大志,乃是上帝大能的工作,聖靈可以幫助我們,向祂來求說話與溝通的智慧。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十八13) 

其實我們在講話的時候,很容易犯一個問題,我們還沒聽完,甚至我們還沒有去理解,我們就匆促的把我們想講的說出口。我們講完後我們感覺暢快了,因為我們憋著也很痛苦,但你暢快過後,周圍的人也都不明白。所以箴言才會告訴我們說,如果我們急著在沒有聽完就回答,這是一種愚昧 是一種羞辱。

在溝通學的裡面,他說溝通其實是跟他人分享資訊跟心情的過程,不論是用語言或者是非語言,語言是指我們講話的內容;而非語言包括我們的眼神、我們說話的這個腔調……等。

不管是語言或非語言,重點是要讓對方可以明白,你所要表達的是什麼,同時間你也要明白對方表達的。所以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在溝通裡面有三個不可或缺的東西:說、聽與明白。

溝通學者說我們整個人類的溝通當中,其實55%是身體的語言、38%是音調大小聲、音色的上揚或下抑,而真正的內容只有7%。更慘的就是放在你手機的那些聊天的軟體上,沒讀到你的表情,也沒聽到你講話的音色,更不用說他知道這句話的情緒,所以往往我們在溝通的裡面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溝通的訊號進來,很像一個塑膠的原料進到一個工廠裡,假設我這個人是一個工廠,當塑膠原料進來,工廠有大型器具或是處理器。這個大型器具跟處理器就是關鍵,因為原料都是塑膠,所以如果我是輪胎工廠,那大型器具出來的東西就是輪胎;如果是塑膠袋工廠,那原料進來處理完就是塑膠袋。原料是一樣的,但工廠怎麼解讀,產生出來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

溝通專家指出,當兩個人交談的時候,有六種不一樣的訊號。

第一個:你真正想要說的。

第二個:你實際說出來的。

第三個:對方聽到的。

第四個:對方認為自己聽到的。

第五個:對方對你所說的東西的自我解讀。

第六個:你認為對方對你所說的話的解讀。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

譬如我真正想說:「我很孤單,你可以陪我嗎?」這是我們心裡最想要說的話,但是當我們在揣摩又拐彎抹角之後,實際說出來的可能是:「你今天會回來吃飯嗎?」這句話就跟上一句有落差了,因為就已經不是真正講出你想講的,所以對方有可能聽到的是:「你到底要不要回來吃飯?」

在心理學裡面講說這個叫做認知系統,我們的認知系統有我們一套的邏輯,是我們從小到大累積的。或許可能以前你問他要不要回來吃飯時你帶著情緒,有些媽媽會說要回來也不講,你把家當旅館。

可能曾經有這樣的經歷,所以當他聽到你講說今天要不要回來吃飯的時候他就有一個認知系統的解讀,而他聽到的就是:我想知道你今晚的行程,我要掌握你的一舉一動我才放心。

你看整個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是中了多少惡者的詭計?多少時候我們的解讀是照著我們的血氣,而不是依靠神的靈?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許多的破壞張力,冷戰、不溝通,更多的是把我們的心門都關了起來。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各1:19) 

神的話語非常有智慧,祂說快快的聽,代表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積極的聆聽對方在講什麼,完全專注聽他所說的話,並且表現出非常想要了解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一直等著對方停下來呼吸的時候,你才趕快的把你想講的說進去。

接著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聖經裡面沒有說不要生氣,而是說如果要動怒,一定要先做積極的聆聽,好好的把別人的意思聽進去,這個真的需要聖靈幫助我們,因為我們人非常容易動怒,但是人的怒氣無法成就神的義你要慢慢的去適應你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機會可以緩坡下來,這叫做慢慢的動怒。

當我們在尋求聖靈來幫助我們溝通的時候,同時間我們也需要結出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最後讀一節經文:「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一45-49) 

這段經文很有意思,這段講到拿但業怎麼被呼召的?是腓力帶他去見耶穌。腓力有一天遇到了耶穌說:「這就是我們所等候的彌賽亞。」就匆匆忙忙的把好東西跟好朋友分享,跑去找拿但業說,我遇到了聖經裡面摩西律法說和眾先知說的那一位,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接著經文上面寫,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能出什麼好的呢?」請問拿但業說這句話時他見到耶穌了嗎?還沒。這就是我們生命當中的問題,我們什麼都還沒有見到,可能所有的狀況都還沒有搞清楚,但是我們就很會說甚至批評。

拿但業那天連耶穌的面都沒有見到,他就說拿撒勒可以出什麼好的呢?接著腓力講了一句非常有智慧的話,他說:「你來看。」我覺得這幾個字非常有智慧, 當事情發生,別人開始對你有些批評或者是你在家裡面、工作職場上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有些言語傷害了你,但請你記得不要那麼快做定論,求聖靈給你智慧,帶你先來看,當你安靜下心來尋求主,看見別人沒有看見的部分,看見聖靈要你看的那個部分,你一定會發現你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東西。

我做牧師做了這些年,我發現溝通的第一步就是:說出觀察、說出具體的行為或者是陳述具體的行為,這其實是幫助人壓抑自己想要評斷他人的這種人性的習性,把注意力專注在具體的事件與行為,針對問題,不要針對人,不要把所有東西情緒都放進去。

讓我們透過聖靈成為一個有節制的人,成為一個說話有仁愛有喜樂,同時帶著良善與信實的人,也呼求聖靈給我們說話的智慧,因著聖靈降臨在我們身上,我們就得著說話語的能力。

photo by Spencer Selover on Pexel.

39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摘要 | 自由特會:了解弦外之音

我們常常講一件事,卻包含兩種層面的意義。根據專家表示,人們溝通過程透過語言表達的只有5-7%,其他約92%都是藉由肢體、表情等非語言方式傳遞出去…

2,668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文字 | 林晏如

「無論口裡說的是什麼,人們會聽到你心裡真正想傳遞的訊息。」Think Differently諮商輔導中心創辦人Bob Hamp(鮑伯‧漢普)牧師在2019自由特會第一場聚會,與大家分享了解「弦外之音」的重要性。我們常常講一件事,卻包含兩種層面的意義。根據專家表示,人們溝通過程透過語言表達的只有5-7%,其他約92%都是藉由肢體、表情等非語言方式傳遞出去。

 

溝通有兩種不同層次:
一、 表面上(資訊):字句、資訊本身,前面提到的5-7%指的是這個部分。
二、 私底下(關係):指的是姿態、眼神、音調和身體親近度,這也是溝通中很重要的部分。


所有溝通都有上述兩個層面,當兩層面一致時就是有效的溝通。Bob牧師認為,講話用字精確,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好的溝通者和聆聽者,但只著重在5-7%的語言表達,會錯過92%關鍵的溝通媒介。在神眼中,我們表達的內容和說的方法一樣重要。

Bob牧師也提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不只有一種方式,你學習的動機會影響學習方式,進而影響學習內容,以至於決定了生命會散發出來的東西。因此,更新思想不只是把新內容放進大腦,耶穌說的是,改變舊有思維方式。耶穌從死裡復活是為了讓我們活出新造的人,而自由,就是成為神起初創造、救贖的你。

2,668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專題|婚姻之路:朝向共同目的地前進 寇紹恩 X 張琪玫

傳播媒體充斥著教導人如何建立友誼、談戀愛、維繫婚姻的文章;各式守則、經驗分 享,彷彿在關係中充滿重重關卡等我們一一破解,才能與我們所愛的人們建立長久穩 固的關係。

3,119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傳播媒體充斥著教導人如何建立友誼、談戀愛、維繫婚姻的文章;各式守則、經驗分 享,彷彿在關係中充滿重重關卡等我們一一破解,才能與我們所愛的人們建立長久穩 固的關係。「Keep Your Love On」真的這麼難嗎?心與心的連結難道真這麼脆弱嗎? 開設了一系列婚姻家庭主題的電視節目、課程,台北基督之家主任牧師寇紹恩與師母 張琪玫,結縭近27 年,在婚姻家庭的路上,發現所有原則方法,都抵不過最大的保 障─「神的愛」及「盟約」。

首部曲:連結
建立關係三步驟:想、說、聽
人與人交流,寇牧師認為有三個重要步驟:想清楚、說清楚、聽清楚──想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然後清楚講出來,並且也聽懂對方所要表達的。特別在婚姻中,兩個人要一起走一條路,更需要先透過這三個步驟,了解彼此的異象和目標。

「如果一方要去澳洲、一方打算去瑞典,目的地不一樣就無法一起前進。你必須先想 清楚自己的異象,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異象和方向很重要,也就是彼此的「婚姻藍 圖」。如果目的地完全不同,透過犧牲一方來成全另一方,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當 兩人中間衝突或爭執變多,就容易變成埋怨。

若是方向不同仍決定一起走下去,寇紹恩認為,兩方需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向神尋求新的藍圖。「婚姻藍圖不是任何一方犧牲自己配合另一方,而是共同放下自己想法,尋求新的路。」在與師母張琪玫結婚前,寇紹恩正準備投入電視媒體;而張琪玫則清楚自己將全職服事,走上宣教的路。兩人的夢想都十分清楚強烈,但最後神帶領他們開始「牧會」。

師母張琪玫也補充,兩人最終的異象都是服事神,神就成為她與寇紹恩的婚姻中,十分明確目標。每次兩人吵架或想放棄時,就會重新思想,是神帶他們共同步上婚姻之路。

心與心連結的關鍵:盟約、愛
在婚姻中持續走下去,很重要的是「約」。寇牧師分享,「約」是聖經的原則,更是維繫婚姻的重要元素,透過盟約將兩人連在一起,共同為婚姻負責。但是在盟約的背後,需要以「愛」為基礎支撐。

「世界上人口這麼多,隨時都有可能遇上更合適的人選。」結婚多年,寇牧師深信透過盟約,讓相愛的兩人能共同委身在婚姻。異象和約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項,婚姻中的連結都可能備受考驗。

緬懷談戀愛的時光?向前走吧!
「結婚時不要一直緬懷談戀愛的階段;當了爸媽後也不要一直想要回到兩人世界。」婚姻是一場旅程,需要學習長大,寇紹恩認為,在婚姻中,兩人都需要學習接納每個階段關係的改變,然後持續前進,唯有活在當下是最寶貴的。

另外寇紹恩也強調,在婚姻和任何關係中,愛的源頭乃是神;想從人身上得到愛的滿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必須自己到神面前支取,才能獲得真正滿足。也唯有神完全的愛,才能成為人心中的力量,欣然面對各個階段的轉變。

二部曲:溝通
我和你 我們都不一樣
溝通最大的罩門,來自「不一樣。」出身中文系的寇紹恩,對婚姻有無比浪漫的憧憬,認為另一伴就是無需溝通也能了解彼此,「但這不是事實。」再親密的人,都來自不同家庭、擁有不同價值觀和個性。因此在溝通前,必須先承認兩人不一樣的事實,謹記互相敬重的精神,在相處間為彼此著想。

「就算再瞭解對方,還是必須承認兩人是不一樣的。」結婚多年,寇紹恩漸漸體會夫妻兩人的「不一樣」。寇紹恩的原生家庭直爽豪邁,全家人嗓門都不小,逢年過節全家人必定熱熱鬧鬧聚在一起;張琪玫的原生家庭則剛好相反,習慣輕聲細語並注重個人空間。「最容易碰到的地雷,是當兩方都嘗試把對方拉近自己的生活模式中。」

衝突發生 爭輸贏不如先自省
寇紹恩形容自己個性心思十分細膩,年輕時曾以為在任何關係中,只要衝突產生就會畫下句點,但妻子的個性恰恰相反,十分大而化之;因為雙方個性差異太大,衝突在所難免。

但張琪玫認為,人與人之間若是完全沒有衝突,很難真實認識對方。衝突過後,無論錯在誰,雙方都應該往正面方向成長;更多認識對方,也更認識自己對衝突的反應,「我和牧師越來越不怕衝突。加上更多認識,明白對方的脾氣和界線,衝突也越來越少。」

「初期我會用錯誤的方法,就是逃避。」寇紹恩笑著補充。在夫妻二人剛結婚時,也曾溝通不良;然而逃避的結果,反而因壓抑過度演變成大爆發。「我是全國辯論比賽出身,當我開始要講時,就會非常尖銳。」多次爭執,雖然口頭上贏得勝利,卻輸掉關係。「我慢慢才發現,沒有人能改變另外一個人。」在任何關 係中──尤其是婚姻──千萬不要試圖改變另一方。對寇牧師而言,他體會到改變人是神的工作,而自己能改變的對象往往只有自己。

寇紹恩和張琪玫兩人都同意,「自省」是衝突過後十分重要的一環。有次神提醒寇紹恩:「如果以往溝通的方式無效,為什麼不找有效的方法?」於是寇紹恩放下辯論精神,學習認識師母的情緒,終於改善兩人的溝通模式。「事後自省,絕對比吵架爭輸贏更重要。」

特質不同 要用不同的方法「治」!
寇紹恩與張琪玫的兩個孩子,相差四歲,個性天差地遠;面對孩子截然不同的特質,張琪玫認為,確實需要建立不同的溝通方式。「什麼樣的孩子,就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治他。」

身為老么的女兒心直口快,哥哥則心思細膩,需要引導、疏通,才能表達心中的想法,曾有一次哥哥在課業上遭遇挫折,甚至懷疑起神的愛,張琪玫特地找來兒子長談,幫助他先釐清內心感受,終於讓哥哥心中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

寇紹恩形容自己注重理注重感受、會為孩子禱告。兩人的溝通模式無形中成為互補,提供孩子碰到各式問題時的協助。

三部曲:界線
刻意的經營保護關係
「情感是需要經營的。」張琪玫回憶,兩個孩子出生那幾年,小孩幾乎占據她全部的注意力,不僅忽略丈夫,甚至還會抱怨他。有天寇紹恩突然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因此刻意安排與妻子的旅行,短短幾天暫時放下孩子和服事,重新將注意力放回對方身上。

但傳道人的家庭,服事與家庭的界線仍會比較模糊。寇紹恩就體會過家庭與服事難以完美平衡。因此他會刻意花時間,專注地陪伴家人,讓孩子知道儘管忙碌,但父母親看重全家人一起的時間。「我們有很多時間是留給弟兄姊妹的,這是事實,但也有家庭專屬的時間。」前陣子寇牧師才拉著全家一起出遊,盡量不讓公事打擾,一家四口把握機會,享受幾天的精心時刻。

服事與家庭不應用二分法區隔
「服事和家庭,不應該用二分法劃分。」身為師母,張琪玫認為,即便是在家中打理家裡、照顧小孩,但能讓丈夫能夠沒有後顧之憂,都算是服事。

而生活與教會緊密相連,寇紹恩和張琪玫也會清楚讓孩子知道,父母親確實無法時時刻刻陪在身邊,孩子必須學習打理自己,信仰上也必須自己與神建立關係。兩個孩子因此養成獨立的個性,越長大在教會生活中就更加自在。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5-17】

3,119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幸福是:當我們都願意敞開溝通

p5

文-璽恩Sien Vanessa

這次有機會到墨西哥參加朋友的婚禮,感受到新人家庭的愛;他們不只是辦一場婚禮活動而已,而是能夠感受到彼此真實關係的互動。婚禮結束後我們飛往加拿大,和青少年們分享婚姻與交友的主題,前後兩個不同族群都在尋找愛與經營關係的互動,我發現大家不管活到多老,都是期待愛又怕受傷害。

在我的婚姻旅程中,目前學到最多的就是要好好溝通、耐心的溝通、愛對方的溝通。我記得有一次光光(巽光牧師)忙著寫講章和教材,已經連續三天晚上都在書房趕工,然後吃晚餐時他還在用手機回信;前兩天的時候我想說就算了,但是快到第三天時,我整個人就開始不耐煩,因為我需要有人跟我聊天,有人坐在我旁邊看電視,其實心裡已經很不爽了。這時候我有幾個選擇:1.跟他發脾氣。2. 我也不理他,冷戰,看誰比較厲害不講話。3. 表達我的需要。

在剛結婚的前幾年,我可能會選擇方法2,也不說話然後不爽在心裡,看他什麼時候會發現,如果他沒發現我就會更火(但我發現通常男生不會發現,真的後知後覺)。後來就會變成用方法1,如果他發現我的不開心,我就會跟他發脾氣,這是一個很不好的溝通方式。而這一次,我就直接跟他說:「先生!你已經快三天沒有好好跟你老婆聊天了,然後你吃飯都在回信,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需要你跟我聊天,不然我感覺距離你很遠。然後我需要一個sorry,因為我感覺被忽略。」

當我在說這些話時,我心裡同時在想的是,其實我可以跟他「歡」,但是我不想把溝通變成無理取鬧,於是很冷靜的和他表達。他當下就說:「Sorry baby,那我們現在來聊天。」同時也把手機收了起來。其實他也可以有另一種反應是:「你沒看到我很忙嗎?我趕著把事情做完就可以跟你說話啦!」但是總而言之,就是希望被對方在乎。後來那天我們也沒有花很多時間促膝長談,大概就是10分鐘,我就讓他先去把工作完成了。

很多時候其實只是想要感覺到對方是彼此心裡的第一位,不會被其他事情替代。這也是婚姻當中關係安全感的來源,一旦覺得自己在對方心裡被其他事物代替時,就會有莫名的焦慮感,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爭吵及誤會。

愛與勇敢是我們需要一直不斷學習的,包容與接納更是不能少,能夠好好溝通並且願意溝通更是要學一輩子的事。你說婚姻麻煩嗎?嗯,我會說不是麻煩,而是花時間找到心的滿足。這一切不會在婚禮後馬上發生,但如果你們彼此都願意敞開的溝通,恭喜你!你們已經活在幸福當下了!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7期P.5】

24,22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結語:盟約是為了去愛

IMG_2471-2(節錄自Danny Silk牧師信息)
我們都明白了一路愛到底的幾個關鍵與方法,就是透過彼此連結、良性的溝通,以及設立界線。這使我們在一段關係裡面成為剛強、自由,且健康的人。然而是甚麼維繫著我們,縱使對方作了傷害或誤會我們的事,仍能讓我們一路愛到底?Danny Silk 牧師提出一個最基本的原因:盟約的關係。
盟約的本質是什麼?盟約是必需要藉著死亡帶來約束力的協議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12:23-24
耶穌說生命的目的是為了死,灑種在「關係的土壤裡」以致於我們的生命可以給予他人生命。我們活著的目的,是要活在一種模式裡,就是我的生命可以給予他人新的生命、新的力量。聖經裡保羅也說:『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並且灑種的不能決定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林前15:36-38
很多時候,人們只願意投資在某種關係裡,尤其是在可以控制接下來的結果時,而這也是父母親常常面對到的問題。他們把全心、全人、全意投資在孩子的身上,然後開始期待孩子們照他們所想的收成。但是想想看撒種的農夫其實是無法決定什麼會長?什麼不長的?農夫也不能只灑一個種,卻期待另一種收成。一切只有神可以決定你的投資會帶來什麼收成,只有神能來看守這個結果。
因為人死了,遺命才有效力,若留遺命的尚在,那遺命還有用處嗎?
來9:17
這裡其實是要強調,對人口頭上的委身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只有當雙方的關係出問題的時候,承諾才有重要性,因為當你照你承諾去做的時候,盟約有時沒有彰顯,直到你們之間有問題,你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盟約,你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堅守那些盟約的人有能力,跟對方傳達說他們願意把生命捨下:「我願意為你死。」
當有人傷害、背叛、冒犯我們時,唯一可以聽見的是耳中的尖叫聲,而且是我們自己的尖叫聲。然而,尖叫聲過後,我們還是活著沒有死去。當大家開始遠離人的時候,當我們把愛的開關關起來的時候、改變目標的時候、與人之間有距離感的時後,我們還是活著,而卻不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時我們必須重新檢視盟約的重要、活在盟約裡,我們必須改變生活的模式,在尊榮的文化的根基裡,開始看重他人的成功,為他人的成功努力,為對方加油。我開始看重我跟你的關係勝過一切,我知道你的生命有多重要,而且跟我的關係有多重要。
盟約是彼此生命的相互連結
加州有一種樹叫紅杉木,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樹,這樣的樹會長到340 呎高,大概是三十層樓高,每棵樹與樹之間,至少有五十呎的距離,可以開一台車過去。通常一棵大型的樹要長那麼高,都會需要有很深的根,至少要有它1/3 的高度,因此至少都會有100 呎那麼深;然而這些樹很奇特,他們的根,只有六呎深,這麼高大的樹怎樣能夠站立得穩?為什麼這不是一個一片倒的樹林?因為這些樹是群居在一個地方,一起長大,所以稱之為樹林。然後這些非常高大的樹,他們有一個橫貫的根,會把周圍的樹都抓在一起,接著在森林的地上形成網絡。有的時候他們的網絡甚至連結到周圍的20 棵樹,當風暴來的時候,這些根就把所有的樹拉緊,給予彼此力量,以致於他們可以面對幾千年下來的風暴。
父神對人們的心意也是如此,當我們看這些樹林的時候,要明白其中的含意與重要性,靠著盟約緊緊維繫周圍人的重要性,彼此支持溝通的重要性。你不會倒下來,因為我抓住你,你的家庭也不會倒下來,因為我抓住你;我也不會倒下來,因為你會抓住我。當風暴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緊緊抓住彼此,告訴彼此關係有何等重要。每個人都需要有認識的人,跟你一起活在這樣的盟約立面。你有沒有這樣的人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人說他是你盟約的朋友?當你擁有這樣的朋友,你就會開始做得到;當你開始期待你活在這個盟約的時候,它是有感染力的,因為你開始期待周圍的人也活出這樣的關係。你是盟約的百姓,明白誓約的目的,不是個人的,是為了周邊連結的人。用不了多久,你會發現你跟每個人都是有連結的。
這也讓我想到玉米。在美國,有一個農夫的百科全書,其中有一個農夫,是一個不斷養出冠軍玉米的農夫,他每年都贏得冠軍玉米獎。記者訪問他說:「你怎樣培育冠軍玉米,而且是每一年都得這個獎,你是怎麼做到的?」農夫說:「這很簡單。每一年啊!我拿去年的種子,然後給我的鄰居,然後再給他的鄰居,給在我周圍的每一個鄰居。如此每一年,我就能保證,會吹向我的農地的種子,都會生長在這地,都是去年冠軍的玉米。」在你的農地上面,是哪裡吹過來的種子?在你周圍盟約關係的標準是什麼樣的標準?我們必須瞭解,盟約是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是要付上性命代價的,很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找一些願意為我們生命捨下的人在我們周圍,他們明白誰是神,神在他們裡面,是何等大的作為。 我們因著愛而設立盟約;也因著設立盟約,讓彼此在尊榮文化裡建立更親密的愛的關係。這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具有感染力的。基督的愛讓我們明白這一切,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基督徒最美好的寶藏。帶著盟約的、愛的關係的寶藏去連結更多人們吧!他們需要認識神,也重新開啟愛的開關!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4-25】

3,00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一起完成人生的大小功課 黃國倫 X 許力今

文│陳珮瑜
「心與心的連結」是婚姻中首重的目標,更是牽手一生的關鍵,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瑣事消磨、失去連結卻不自覺,直到關係常出現偌大的漏洞,反而耗費更大心力修補;在所有的關係中,原則其實也都相同,當連結建立後,該如何保護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台灣愛無限協會理事長黃國倫,與妻子許力今結婚二十多年,兩人育有四個兒子。本身從婚姻家庭諮商領域出來的黃國倫,婚姻之路上與妻子有許多學習體會,他笑稱:「我和師母什麼都經歷過。」夫妻兩人常於媒體分享關於婚姻、親子的觀念與經驗。
首部曲:連結
愛情無法起死回生?
許多夫妻結婚多年後,常覺得已找不回當初的熱情,許力今認為,婚姻生活與談戀愛本就會有差異,戀愛時雙方見面都是最精心的時刻;但婚後不可避免兩人共同面對許多生活小事,心態上自然就會不同。「女生期待婚後有王子的呵護,可以開始享受公主的生活;但男生卻是期待婚後妻子成為大事小事一把罩的賢內助,一起為家庭努力打拼。因著兩人對彼此期待的落差很大,就容易出現不滿及憤怒的情緒」許力今提到熱情轉淡的原因,還包括兩人對婚姻期待的落差。
黃國倫認為,人們習慣把期待放在心底沒有說出口,當期望與現實產生矛盾,人們就會開始想要改變另一方,衝突就隨之而來;衝突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累積的結果就是愛情逐漸凋零。
「很多人會說愛情死了就不會再回來,這不是事實。」要讓情感活過來,必須先解決原本積存的傷害。黃國倫觀察,大部分人面對衝突都會選擇「擺著」,以為時間過去就會好轉,「但是問題還在那裡。」他指出,處理衝突就需要了解原因,彼此也需要道歉、饒恕。
許多夫妻來找黃國倫和許力今婚姻諮商時,常常已經近乎形同陌路,正是因為將問題積在心中沒有解決。因此「不要含怒到日落」是許力今的不變原則;當兩人之間已經「怪怪的」,卻因為忙碌等各種理由沒有處理,即使還是天天同進同出,心與心的連結會越來越薄弱,「因為中間有隔閡,使我們喪失了親密感。」
「把事情談開來,當中還有學問。」黃國倫認為,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若是一方還沒準備好,另一方卻急著談,反而會形成壓力,產生新的衝突,因此也需要適時給對方空間。「可能只是睡個覺,好多了就可以談了。」許力今也建議,不要在氣頭上、或最疲累時解決問題;同時需要多認識彼此面對衝突的習性,互相以對方的立場想想。
建立連結需要「花時間」
除了處理衝突,連結更需要不斷維護才能穩固。「建立連結很簡單,就是花大量時間在一起。」黃國倫牧師舉交往為例,從陌生到熟悉,透過刻意花時間相處,使心互相連結,建立真正的關係;同樣的原則也能套用在家庭及任何關係中。
有了孩子後,黃國倫和許力今在忙碌行程中,更必須找到屬於他們的方式陪伴孩子。兩人會把孩子帶在身邊一起服事,當孩子長大了,更鼓勵他們一起加入在團隊中。「我們讓孩子參與其中,一起完成許多事情。」當孩子一邊參與,一邊就能了解父母忙碌的原因。
二部曲:溝通
健康的溝通= 沒有恐懼!
在關係中,溝通更是重要學問;藉由溝通,人與人交換彼此內心真實的感受。當人心中沒有顧忌、感覺到安全時,很容易說出心底話。「健康的溝通,關鍵是不帶有恐懼,能真實說出心中的想法。」黃國倫認為,尤其在一方敞開心表達時,千萬不能給予負面回應,對方很容易覺得「算了」,再也不願敞開心分享。
家中四個兒子,許力今認為花時間陪伴,是製造溝通機會最好的方式。男生不像女生習慣分享心事,有時候刻意要孩子們講,孩子們也不一定願意;往往是在相處過程中,就自然分享出來。
過程中她也學習重要功課:勒住舌頭。「身為父母,尤其是媽媽,難免就想管教孩子。」其中一個兒子最近想染特殊顏色的髮色,第一時間許力今很想告訴孩子「不要吧。」但她將決定權留給孩子,並優先肯定孩子願與父母討論的舉動。
健康的溝通= 放心說真話
人與人難免意見不同,但很重要的態度是,讓對方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你還沒講完我就介入,開始表達意見;結果我還沒講完,你也急著表達想法。」很多時候在往來介入下,一開始的話題根本沒有討論清楚,原本想表達的人也會覺得受傷,溝通就變得無效,甚至產生更多誤會。黃國倫牧師建議,先聽完對方要講的,然後再回應其實都來的及。
「師母很聰明,常常我講第一個字,她就知道我要講什麼了。」即使已經知道對方想表達的內容,甚至知道自己的意見對對方很重要,還是需要讓對方「講完」,因為溝通不一定是解決事情,有時候只是為表達想法,讓彼此了解。
三部曲:界線
「再親的人都會有界限。」
健康的關係同時包含「界線」。受西方教育薰陶的黃國倫,在關係中立下的界線分明,但他也注意到,華人世界中確實較不重視界線,「需要先有這份認知:『再親的人都會有界線。』」如果沒有先建立起正確認知,界線則形同不存在。
但每個人對界線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界線其實是客製化的。」從小在西方國家長大的黃國倫,早已習慣界線分明,但無形中他也會把自己的界限加諸在他人身上,並期待另一方也有同樣的標準。
「我的界線是A,就以為對方的界線也是A。」黃國倫認為,不僅要認清自己的界線,也要認清他人的界線,千萬不要以為大家都和自己一樣,和不同的人就需要不同的相處之道。
孩子越線的第一時間就介入
「基本上我們不讓孩子挑戰極限。」黃國倫認為,許多父母常被孩子的言行態度挑戰到極限,往往是因為孩子越線的第一時間,父母沒有立刻介入。
「孩子小的時候,我常會容忍他們。結果一整天下來狀況百出,到了晚上我就會爆炸。」許力今也曾被孩子挑戰到極限,而後夫妻兩人開始花時間教導孩子界線及越界的後果;但即使執行處罰後,夫妻兩人仍不忘記與孩子恢復關係。
「在孩子做錯的第一時間介入;在還沒有累積怒氣先處理。」真理與恩典同時存在,因此愛與管教也應當並行;若是以為愛就要無條件忍耐,不僅是錯誤的觀念,也常是愛被耗盡的原因,因為一旦忍到極限,爆發的結果往往就是傷害。
把家庭照顧好以榮耀神
身為牧者,在忙碌的服事中更需要清楚的界線。「我的看法是家庭第一。」黃國倫相信聖經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提摩太前書3:5)」因此夫妻兩人將家庭擺在優先;但事奉與家庭不能用二分法區分,黃國倫深信,建立家庭的最終目的,更是為了榮耀神。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1-23】

12,196 total views, 5 views today

專題|愛夢想先生遇上愛計畫小姐 連加恩 X 高麗婷

文│陳珮瑜
連加恩醫師與妻子高麗婷,帶著四個孩子今年再度回到南非。這次連加恩的身分不再是政府派駐醫療外交人員,而是挪威國際路加組織LIN(Luke International Norway,簡稱LIN)派駐於南非的代表。
一路跟隨神親自安排的「套裝行程」,連加恩一家六口經歷數度搬遷,最後仍落腳在異鄉南非,過程自然有許多生命碰撞。親子間如何維繫心與心的連結、夫妻間怎麼坦誠健康的溝通、甚至在忙碌中,該如何設立明確的界線以保護關係,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真實必須學習的生命課題。
首部曲:連結
愛夢想先生遇上愛計畫小姐
安靜木訥的連加恩,與開朗行動派的高麗婷,兩人當年的婚禮,台灣各大媒體都到場見證;然而婚禮只是起點,兩人還有許多精彩的路要攜手走過。「加恩是非常愛作夢的 人。」高麗婷口中的連加恩,對於人生規劃非常有彈性,不會設限夢想,更是願意隨時讓神調整腳步的人。「他常會有許多出乎常人的想法。」高麗婷笑說,一家大小時常要接新招,被挑戰久了,境界也被擴張。
嫁給愛夢想的先生,高麗婷自己,卻是連隔天要穿什麼都會先想好、非常會擬定計畫的人,「我跟他完全相反。」「我無法預測神下一步要帶他的心意。」
過程很辛苦,因為十分挑戰高麗婷性格中原有的特質;幸而神也把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放在她裡面,讓她欣然接招。神把兩個性截然不同的人擺在一起,再帶領兩人一起走上合祂心意的路;高麗婷與連加恩,就成為彼此最佳互補。
愛的語言:五種都滿足
在與連加恩交往期間,高麗婷覺得擁抱很重要,但婚後孩子接連出生,在擁抱上得到非常大的滿足,愛的語言就漸漸轉成「禮物」。而連加恩雖然不太擅長挑選禮物,但仍會嘗試為妻子帶來驚喜,「有時候我買的東西是很好笑的。」
高麗婷也觀察到連加恩很需要「肯定言語」。雖然在人前連加恩很常受到稱讚,但高麗婷也漸漸了解到,男人最需要的肯定往往來自另一半。「如果妻子能給丈夫足夠的讚美,丈夫的心就滿足了。」
除了夫妻間,高麗婷也會觀察孩子們的愛之語,並且幫助他們從小在五個層面都能得到滿足。「當你在給他禮物時,同時你也擁抱並稱讚他,孩子就會相對認同擁抱和稱讚,都是感受愛的方式。」高麗婷相信,透過並進的方式,孩子不會只偏重其中一項,而且是用任何方式都能接收到被愛的訊息。
另外,即使再忙碌,高麗婷和連加恩都會努力,每天給每個孩子10 分鐘,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單獨與父母相處。高麗婷表示,這麼做是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特別的,值得父母專注的陪伴。」
二部曲:溝通
激烈溝通但互相尊重
身處遙遠的南非,每當連加恩出差,就是高麗婷「一打四」的時刻。不若在台灣有許多「外援」可以申請,高麗婷必須獨自面對所有突發狀況。連加恩坦言妻子承受的壓力不小,特別當夫妻意見不同、小孩又亂成一團時,很容易發生爭執。
「我們會很嚴肅和激烈的對談。」但高麗婷也說,當兩人想法不同時,若丈夫的意見沒有違背真理,自己也沒有理由一定要反對,那她仍會以丈夫為重;相對而言,若有堅持的理由,連加恩也會尊重妻子的意見。連加恩也說,在過程中他和妻子都看見自己的缺點,並試著了解對方的脾氣;當他們把情緒和問題處理完,還是會一起禱告。他說:「最有能力的禱告是夫婦的禱告。」因為夫妻是在世界上最有可能同心合意禱告的單位;每對基督徒夫婦都需要學習一起禱告。
主動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
溝通中,連加恩自認是比較主動的一方,常常主動向妻子和孩子表達他的愛。溝通不順暢時,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聆聽」,並嘗試了解對方的立場。最近他們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為了上學要穿什麼衣服而大小聲,夫妻兩人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兒子擔心和別人不同,但用反抗來釋放自己的焦慮。「我們學習不是只糾正他的態度,而是去了解背後的原因。」
而對於改變環境等家庭重大的改變,連加恩和高麗婷也會與孩子討論,讓孩子瞭解變動的原因。有時孩子習慣了原本的環境,難免會抗議,但是兩人會與孩子分享神所給的夢想或異象;有的孩子欣然接受,有的則需要比較長時間調適。
三部曲:界線
Yes or No? 先聽神的聲音
2014年底連加恩一家大小回台灣,待了一個多月內光是演講和講道加起來大約有五十場次。連加恩坦言在體力、夫妻親子關係、甚至工作上,都有很大張力。「在很忙碌的時候,除非刻意安排,否則通常第一個被犧牲的往往是家庭,還有跟上帝的關係。」因為不善拒絕,有時候甚至會答應自己後悔、不需要作的事,連加恩說自己還需要學習如何設立界線。
巡迴佈道過程中很多喜樂,但連加恩隱約發現,若是因人情壓力、自己思考而安排的場次,不是講得不好、就是造成很多負擔;反之,有幾場看似安排不及,卻明顯是上帝安插進來的,則效果很好。這當中他學習到,在說「好」和「不」要先聽神的聲音。他說:「只作上帝要我作的事情,就會輕鬆許多,有神的祝福。」
家庭與服事難以兼顧?
連加恩的四個孩子,從小生長在國外,精力十分充沛。每當有服事,時常可見高麗婷與四個年幼的孩子相隨。忙碌期間,夫妻兩人曾被質疑:「服事忙碌,難道就把孩子擺旁邊?」面對周圍的關心或疑問,或是當看見孩子很需要空間活動時,高麗婷內心也曾經掙扎:「放假回來,為什麼都是服事?」
把孩子帶在一旁,雖然一家人比較辛苦,高麗婷卻相信孩子們會擁有不一樣的眼光。在佈道巡迴宜蘭場,四個孩子跟著在當地教會的課輔班玩,才知道裡面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孩子,從小沒有父母親的陪伴、家境又清貧,他們就把手中的點心分享出去,甚至學會珍惜自己手上所有的。
得力的秘訣:休息與進入密室
服事與家庭,尤其工作需要時常出差,即使連加恩擁有超人般的體力,也難免有燈油燒 盡的時刻。連加恩休息的方法很簡單,一是睡覺,神給他的恩典是「很能睡」,可以完全忘掉壓力,進到完全關機狀態;第二則是安靜聆聽神的聲音,在安靜獨處時,常常有不同的想法進來,讓他的心得到重新的調整。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8-20】

3,64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無論如何都要一路愛到底

12_2連結、溝通、界線不是三個步驟,而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心的狀態

(摘錄自Danny Silk 牧師《一路愛到底》一書內容)

在賓州的賀喜鎮,是一個號稱全地球最甜蜜的地方的小鎮。在這裡的空氣中, 彷彿隨時飄著巧克力的香味(註一), 因為它是賀喜巧克力一百多年來總公 司的所在地,而創辦它的人,則是一位名叫Milton Hershey 的老爺爺。
賀喜爺爺很喜歡小孩,可是他跟他的太太凱薩琳結婚很久,還是沒辦法生孩 子。然而他們並沒有自憐自艾,也沒有將愛的開關給關閉,反而在賀喜爺爺 五十二歲時,他們夫妻倆決定,既然沒辦法生小孩,那就來開一間給孤兒上 學的學校好了。賀喜爺爺說,這一切都是Kitty( 他是這樣稱呼太太Catherine 的) 的主意,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一百個孤兒,那一切就值得了。
於是米爾頓‧ 賀喜學校開幕了。賀喜爺爺上天堂前做了一件事情。他把所 有的錢信託,捐給學校,而他的巧克力公司竟然持續賣了很多很多的巧克力, 變成全美國最大的巧克力公司,賺了很多錢,也開了自己的旅館跟遊樂場。 另外他們還買下很多別的做食物的工廠,這些所作所為,直接間接的造福了 全世界許多人。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而這一切的起源,只是出於單純想要擁抱孩子的心。 不過我們在聽見美好故事的同時也該回過頭來想想,雖然這提議由凱薩琳太 太首先提出,但如果他們的心態不健康、沒有經過溝通、對於擁有孩子、造 福孤兒達成共識,後續的事蹟也許不會發生。秘訣是:他們的愛的關係是健 康的,他們對愛的開關是開啟的,對世人的愛也是源源不絕。
(註一:在賀喜,尤其是遊樂場跟巧克力世界,巧克力的香味是真的被刻意 釋放空氣中,讓遊客驚喜的。)
連結 CONNECTION
每個人都渴望與他人建立美好親密的關係,這是上帝創造人類「與生俱來」 的本能。就像衪喜愛住在我們裡面一樣,「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8: 31) 衪說:「我要將一些人放在自己心上,我要與他們合而為一,與他們彼 此相交。」當衪想到與我們共享甜密交通,衪就滿心歡喜。於是當我們是按著祂的本相被造時,我們自然也喜歡與人建立「健康而美好的關係」。
然而我們因罪的原故,每個人都不完全,所以再親密的人或多或少還是會彼此誤會、傷害、不諒解,甚至衍生出苦毒、掌控與自覺無力的狀態( 嚴重者則會產生毀滅的三角關係)。然而好消息是,在主裡我們都有能力回溯過往、反省自己,進而成為一個剛強的人(CH1)。如果你聽說某人是個剛強的人(a powerful person),你大概會猜想他會是屋裡說話最大聲、負責指揮別人做事的人。事實上,一個剛強的人,不會需索掌控他人,只有自覺無力者(CH1)才會這麼做。
剛強的人不會試圖控制別人(CH3)。他們的責任是自我控制。剛強的人所說的話,不會被來自眾人的意見與壓力動搖。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要如何傳達他們的期望。剛強的人是表裡合一的,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忠於自己,也會邀請身旁的人做自己。剛強的人在面對痛苦和恐懼時,依然能夠以愛回應(而不是本能的反應)。「回應的能力」是建立健康關係時所需的關鍵能力。
另外,Dnny Silk 牧師教導我們,有幾種方式能夠加強與他人的連結。首先,我們可以透過了解「愛的語言」(CH2) -身體接觸、服務的行動、接受禮物、精心時刻,以及肯定的言語-等方式給予對方正確的,以及對方能接收到的愛的方式。另外,我們亦可以透過健康關係的七根柱子(CH4)來與對方有健康的連結-愛的柱子、尊榮的柱子、自制的柱子、責任感的柱子、真理的柱子、信心的柱子、異象的柱子等。若你和對方的關係是奠基於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建立起這七根柱子,那麼你在關係中所建造出的結構,將能夠保護、孕育出一個 Shalom(平安)的環境。
溝通 COMMUNICATION
若要讓剛強的人都能持續參與在彼此的對話中,並保持連結感,那麼溝通自然是不二法門。然而溝通對於人類-尤其是華人而言,簡直就像新大陸一樣,陌生且遍尋不著。就算尋著了邊,也會用錯誤的方式與期待來與對方溝通。有許多人認為溝通就是你說你的想法、我說我的想法,講完了(並不一定全然了解對方說的),然後我們最後一定要達成某個共識,這才算是溝通。然而Danny Silk 牧師說,溝通是為了交換彼此真實的感受(CH5),溝通的首要目的是瞭解對方,而非取得共識。哇!這真的是顛覆了許多人的想法。我們溝通是要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以建立親密關係和對彼此的信任。當你向我表達你的需要時,我的責任是專心地傾聽你,如此我才能瞭解你的需要、知道我對你產生的影響,以及我該怎麼做才能滿足你的需要。
所以溝通是為了讓彼此了解對方,讓彼此關係變好,而不是急著找出解決方案,來完成一件事情。要記得,關係遠遠比事件重要。在一段互相尊重的溝通中,一開始就向對方表達出「我在乎你的需要」的訊息,是十分重要的。接下來,則是要在傳遞與接收明確訊息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因此,Danny Silk 也提出了一個信任循環(CH6),1. 有一個需要、2. 表達此需要、3. 回應此需要、4. 需要得到滿足。這裡的問題在於—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信任循環都會因此被打破。但好消息是,我們是上帝的孩子,當祂宣告我們都必須「重生」時,祂所說的是:「我們現在要重新恢復這個信任循環。我將你們安置在天父的膀臂中,在那裡你們可以經歷到祂無條件的愛、接納與關懷。他們向祂呼求的時候,祂會滿足你的需要——特別是你被愛的需要。你會學習如何重新信任,也會有能力與我、與其他人建立關係,這些關係將使你的心滿足。」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太過破碎,或當了太久的孤兒,以致於無法回到天父的家中居住,按照神原本的設計去愛人與被愛。這就是福音的本質——實在是個大好的消息。
界線 BOUNDARIES
不論你是基督徒或者非基督徒,一定常為工作與家庭、友人與情人、答應與拒絕之間的選擇傷透腦筋。大部分在關係上無法建立親密與信任感的原因之一,來自於界線的模糊。在你生活中的人,對你而言,應該有不同層次的親密感、責任感、影響力和信任感,而區分這些層次,是你的責任(CH8)。同樣的,這些人容許你參與及影響他們生命的程度,也會不一樣,你必須予以尊重。與人的相處有層次之分是完全正確、且健康的。本來就應該如此!
你知道耶穌也是有界線的嗎?從聖經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睚魯的女兒、血漏的婦人、畢士大池的癱子,他們都得醫治了,那其它人呢?耶穌之所以對每個祂所醫治的人說「好」,某些時候又對一些人說「不」(當然這個「不」不是「永遠不」,只是「不是現在」),是出於祂對天父的順服,因為祂已經對一個最重要的呼召說「好」,將神放在祂生命中的第一位。這表示耶穌在凡事上都完全地降服、與父神合一,並與祂同工─做父所做的、說父所說的,且以父的事為念。
許多自覺無力的人,允許他們的配偶或其他人漸漸挪移到神的位置上,導致他們的優先次序、資源和人際關係,都變得混亂不堪。他們的界線消失了,並且試圖逃脫這漸漸失序的一切,不論是透過婚外情、荒唐的嗜好,或是成癮行為。到最後,他們會變成一個無力、充滿恐懼,又善於掌控的人,然後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親密關係卻反而越來越破碎。相反地,將神放在首位,非但不會與我們的人際關係有所衝突,與神的關係反而會保護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祂會向你顯明你的本相、該與誰連結,以及如何建立及保護這些關係。祂也是滿有能力、愛和節制的靈,幫助你得以在這些關係中堅持到底。
身為一個剛強的人,你總是會想要專注在你所能夠控制的事物上──也就是你自己。你也會希望,你的選擇是取決於自己的優先次序,而非他人的決定(CH9)。
你越尊重自己生命的價值,栽種你的園子,就越能在你的周圍營造出相互尊重的氣氛。如果別人沒能認出你生命的價值和你所能給予的,就代表了你不能與他們建立進一步的關係。你要建立關係的對象只有一種,就是能夠尊重你的生命價值,也尊重他們自己的生命價值的人。惟有如此,你們才能建立互相尊重、分享彼此生命果實的人際關係。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2-14】

3,53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