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_下一代領袖銜接計畫封面故事

專題|被成全與成全

我們著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渴望預備、成全並興起他們時,必須先回過頭,從過去的軌跡中探索關於「成全」真正的意義以及對人生命的影響力。

完全地放手是最美的成全

張光偉牧師

新店行道會的主任牧師張光偉,2016年從父親張茂松牧師手中接下棒子,開始牧養教會;從過去負責青年人的事工,到現在承接起一間大型教會,光偉牧師回想起來,最初父親的「放手」即是最大的成全,再他接下來的事奉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與幫助。

「張牧師在帶青年人,他是完全的『放』,意思就是讓我們去嘗試,」光偉牧師這樣形容當他開始負責青年事工時,父親張茂松牧師給予他和同工很大的彈性與空間去發揮,「他從來不會來問說你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目標是什麼?所以當時我們在做的時候就很自由。」

甚至,連青年事工的預算都是獨立出來的,因此無論要辦營會、辦活動甚至外請講員,只要預算允許,他們都可以自由地安排與規劃。張茂松牧師給予了極大的信任,這對當時的光偉牧師和同工而言是十分大的祝福,也讓教會的青年事工得以發展的「很好玩」、「吸引年輕人」。

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再建造吸取40年經驗

「當然青年人要做一件事情,青年人也要讓成年人感覺到安全。」備受成全與信任的同時,光偉牧師反而十分看重教會中年輕人的態度,他認為青年人不要抱持著要推翻過往的制度或是要來改革的心,「我們是要來支持教會的異象,不是走自己的異象。」他堅持青年人需要讓教會感覺到,他們是與成年人越走越近的,並且要能夠融入教會,因為青年事工的蓬勃發展,目的是讓教會青年化、有新血進去,而不是因此從心態上變成好像有兩間教會存在。

因此即使有學生表達說無法參加周六的青年崇拜,光偉牧師也會鼓勵他們可以參加星期天的聚會,「我不限制年輕人一定要留在哪一場聚會,我只堅持『你要聚會』。」他甚至鼓勵年輕人勇於與教會中的長輩連結,學習長輩的生命態度與身量,讓世代之間可以建立更多的交流與信任。

這樣的堅持,也反應在他從父親手中接下整間教會的過程。光偉牧師認為兩代之間是否具備同樣的異象,是彼此連結最重要的關鍵,從過去在父親的遮蓋之下服事年輕人,光偉牧師一直認為他是要來完成教會主任牧師所領受的異象,而非自己的,「如果一進來我就說,聽著,我要變,現在是新的世代了,全部翻轉。那我們就沒有看重、沒有尊榮過去40年所做出來的事情。」

在接棒的過程中,光偉牧師說他曾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有一個師父在這邊,他有40年的經驗,我要不要去問他?還是我要說:不,我都不需要?」因此直到現在,即使已經可以做主管理教會的一切事務,光偉牧師還是會問父親:「你覺得如何?」

「我是要根基在上一個世代的基礎上再建造。」即便是接棒以後,他也堅持要走在教會原本已經領受到的異象中,不輕易改弦易轍,只是可能透過不同的包裝形式呈現,但他深深相信,讓原有的DNA能夠延續,是尊榮文化的精神最佳的體現方式,唯有先尊榮上一代所建立的一切基礎,才能夠在下一代有更豐盛的建造,當兩個世代在彼此尊榮的精神中互相連結在一起,教會將更加興盛、更加不一樣。

上一代最美好的祝福:給予空間、樂於投資

周巽光牧師

從25歲開始服事年輕人,到成為青年牧區的區牧長,巽光牧師時常爭取更多的機會與資源,渴望投資青年事工中,而在過程中,他認為最大的祝福,就是從上一代的牧者身上,感受到他們願意看重、並且投資在年輕人中;不硬性的規定他們一定要符合框架標準,而是給予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

因著這些自由度,他與同工得以將許多的點子付諸實行,一步步規劃、打造出一個能夠吸引年輕人的青年牧區,甚至得以發展許多大型活動、外展事工,並且開拓許多新的青年事工據點。

巽光牧師也強調,並非「放手」才是讓青年事工能夠發展的唯一方式,每個教會都可以摸索出屬於自己風格的「成全」方法。「靈糧堂是這樣子,不代表其他教會也是這樣子。我們教會的領袖是非常寬廣為父的心腸,讓我們有這樣子的彈性。這不代表其他教會,也一定要用同樣的方式才行的通。」

從周神助牧師到現任的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巽光牧師說,在互動的過程中,他時常感受到的是,他們非常尊重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文化,而也因著過去是在彈性和自由度中被成全,他也渴望將同樣的DNA延續到下一代的領袖身上。

無論何時都「在場」就是最大的支持

柳子駿牧師

「上一代給我的成全是,好像就是給我機會吧,讓我去試,做年輕人的工作,好像給我一張白色畫紙作畫。」對子駿牧師而言,會接下青年事工的事奉,是他人生規劃中的意外發展,因為當時的教會急需有人承接青年事工,於是他決定回應這個需要。而當接手後,對於青年事工該怎麼安排、規劃,是父親也是主任牧師的柳健台牧師,幾乎全權交由子駿牧師與同工負責,讓他們在這張白色畫紙上自由揮灑。

對他而言,當時父親給予他最大的祝福就是「在場」:「我記得我的爸爸是只要有時間,他一定會坐在台下聽我講道。他就跟著年輕人一起聚會⋯⋯主任牧師不是非得一定要來參加青年人的聚會,但他只要能來,就一定會來坐在下面,有時候他不能來,他還會講說是因為什麼事情,所以他不能來。」

單單是「在場」這件事,對子駿牧師而言,就是一種成全,偶爾當他講完道,柳健台牧師也就會來跟他討論哪裡講的好、或是哪裡需要調整,給他幾句建議。雖然有時被糾正的感受並不那麼好受,但是事後想想子駿牧師就能明白,這是父親表達支持的一種方式。

接棒是:從上一代手中接過貴重寶物

「我覺得教會是上帝託付給我們的羊群,我感覺也好像是很珍貴的一籃雞蛋,所以這些都很寶貴,它更不是一個事工或職務而已。」

接棒成為主任牧師後,當子駿牧師回頭看這段過程,很像是上一代交付了一樣寶貴的東西到你手上,就好像媽媽將一籃雞蛋交到孩子手上,孩子總不會摔了就走,而在這一個交付、一個接收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其實是雙方彼此信任的心。「下一代一定要夠尊榮上一代,他一定要感覺的到,我不是從你手中奪去一個東西,我是很需要你,我們有一個很寶貴的歷程,就是我們兩個同時扶著這一籃蛋的歷程。」

現在看著教會中年輕的同工和會友,子駿牧師也常常將責任一點、一點的交給他們,「我在跟他們相處的過程當中,我覺得也是我一直望著他們,我就愛他們、很喜歡他們現在所做的這些,當他們在牧養的時候,我很放心把羊群交在他們手上。」從上一代身上所感受到的愛、信任與成全,子駿牧師也用同樣的眼光望著下一代,希望有更多的同工,因著感受到被信任,更加樂意與教會走在一起。

「在一起」就是預備年輕人最直接的方法

成全年輕人,並不只是單單把事工交給年輕人去做,在子駿牧師心目中,因著父親過去藉由「在場」所帶來的支持,讓他決定也要時常跟年輕人「在一起」,不僅是事工上的合作,他更重視花時間和年輕人相處、了解他們的心。「我會覺得成全他們是我常常跟他們在一起⋯就跟著這群年輕人一起生活、分享或是逛夜市吃飯。在過程中,就會慢慢發現有哪些人跟我走在一起,有一樣異象、也愛上帝,那我就會常常把我心裡想的東西告訴他們。」

藉由花時間相處,漸漸地年輕人的DNA會和牧者越來越像,面對教會中這群年輕了15歲、甚至20歲的年輕人,子駿牧師堅持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一起打拼;而現在教會開拓了分堂,子駿牧師也親自帶著年輕人一起做,讓他們也感受到牧者的「在場」。

【本文出自 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9期P.12-13】

1,234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