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_下一代領袖銜接計畫封面故事

專題|下一代領袖銜接計畫

他們來的時候,撒母耳看見以利押,就心裡說,耶和華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6-7

撒母耳記上第十六章,記載了大衛在青少年時期受膏的故事,當時曾有一段小插曲:當撒母耳踏進耶西的家中,一眼就相中了以利押。從經文記載中,我們也許可以推測,以利押相貌堂堂,同時身為哥哥,看上去必定較為成熟穩重。正常情況下,如果你正在尋找的是一個王國未來的接班人,理所當然會優先考慮以利押,然而神卻不是這麼看的,當耶西七個較年長的兒子都來到撒母耳面前,卻沒有一個是神所屬意的人選;神將祂百姓的未來,託付給了那個在兄弟中年紀最小、當時不過10多歲少年大衛。

你的接班人現在在哪裡呢?

將時空拉回我們所處的時代,任何一家企業、一間公司乃至一間地方教會,都需要尋找合適的接班人,並且趁早開始預備他們、使他們生命態度成熟,將來可以承接並繼續管理現有的產業,甚至可以做比現在更大的事。然而問題是,這些未來的接班人,現在在哪裡呢?

距離現在大約10-15年前,在台灣北中南東部,興起了許多教會中的新生代青年領袖,帶動了當時一波的青年復興,並且蓬勃發展持續了許久。在那段時間,每年的寒暑假,必定有許多透過不同教會、或不同單位所舉辦的大型營會、特會、短宣、中宣等等,許多學生在其中火熱的回應神,並且更進一步將福音帶入校園中;直到成為社青,他們一邊在職場中努力著,一邊仍然持續在教會中服事。

在這一波青年復興運動蓬勃發展的期間,「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誕生了,開始了許多青年、以及國度性的事工,並陸續跨教會地與許多青年領袖、青年牧者連結。而這些年過去,當時的青年領袖,紛紛從上一代手中接棒,或成為主任牧師,或承接了更重大的責任,如廖文華牧師、柳子駿牧師、張光偉牧師⋯等。如今這一群承接了上一代的產業與祝福,得以開始發揮更大影響力的領袖,也必須開始做好預備,讓下一代可以成長擁有成熟的生命,將來能夠為神所使用,並且承接更豐盛的產業。

拿掉框架讓年輕人活出生命的獨特與創意

「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發表會展開,鏡頭再升級」、「電子競技加入國際主流體育賽事行列」、「人工智慧與人類對弈」、「通訊軟體更新,訊息已讀完即銷毀,讓父母看不見」⋯每一天我們會透過網路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消息,而這些新消息的內容,往往會告訴我們,科技的進步又往前了一步,時代的變化又再加快了一些。而這些「改變」正快速席捲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思維和步調,在這個世代中生活的青少年,他們相對知道得更多、想得更多,提出的問題也更多了,教會中的青年事工與牧養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樣。

從25歲開始全職做青年事工,至今已10多個年頭,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長周巽光牧師觀察到,近幾年來的青年事工,比起以往多出許多了挑戰,「20年前可能年輕人還是比較單純,因為那時候他們面對的就是升學壓力,很單純的就是讀書升學,但現在因為教育走多元化,加上媒體、手機很多這些訊息,再加上社群網站等等,資訊太爆炸,很多反而變得非常複雜。」過去在牧養時,輔導或小組長的教導很容易為年輕人所接受,然而現在因為獲得資訊的管道多,學生們開始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和解讀,溝通的方式也跟著必須需改變。

面對青少年思考方式及態度的改變,巽光牧師認為,在天國文化的氛圍中,教會也可以開始學習看見每個人的獨特,並用不一樣的方式對待所牧養的門徒。「自從天國文化的這些信息以後,就變得比較自由,比較尊重他們(年輕人)能夠有一些自我意志和思想,讓他們自己去思想,而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要一樣的反應。」讓每個年輕人可以擁有很多獨特、創意的想法,從牧養的角度來看,確實會成為很大的挑戰,因為代表著不能夠用同樣的框架,要求每個人都成為一樣的樣式,而是需要因材施教,使每個人生命中的獨特都能夠發揮出來。

善用新媒體以年輕人的語言走進他們的世界

「我們的思考邏輯是,一定要常常的變化,讓自己充滿很多新鮮感,以至於可以吸引到年輕人的目光。」台北復興堂的柳子駿牧師,2016年底從父親手中接下了牧養教會的重任,但仍持續牧養年輕人。他觀察到因多媒體盛行,短片以及大量圖片訊息成為傳遞資訊的管道,青少年注意力的時間因此變得更短,也需要更大量的刺激,然而面對這些改變,他反而認為自己也需要不斷變化,勇於嘗試年輕人習慣的溝通管道,找到他們的語言,才能夠走進他們的世界中。

「信息是不變的,但是我們有很多的作法可以一直換。」因此如果看子駿牧師的Facebook,常會看見各種有趣的po文、圖片,底下也時常有年輕人熱烈的回應,但有時他也會發布聖經經節、靈修讀經的感想、所領受到的啟示或是正面的例句。「一陣子我就會希望上面(facebook)有一些不一樣的分享。我一直在看,到底現在聖靈的工作在這些年輕人身上是什麼?神怎麼樣透過這些對他們生命說話?」陪伴年輕人是子駿牧師不變的心志,但是學習、嘗試年輕人所用的語言,則是他樂於改變並且願意接受的挑戰。

也許我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與10、20年前相比,在心態、價值觀、行為上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變,但是隨著整個社會氛圍改變的速度仍然不斷加快,也許再3年、再5年,再下一個世代青少年,他們身上將會有更多令人驚訝的改變,而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保持彈性,不斷翻新自己的思維,並學習青少年們溝通的方式及語言;但不需要改變的,則是持續走在天國文化中,學習看重年輕人生命中的獨特,並且透過陪伴,幫助他們在神的眼光中找到自己。

【本文出自 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9期P.9-11】

890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