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心靈篇──情緒影響我們的心靈

現代人的壓力從很多方面而來,當我們的心被困住的時候,會影響我們很多層面,包括你的靈性,身體的狀況,也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

2,81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業訪談 / 董佳音牧師

現代人的壓力從很多方面而來,當我們的心被困住的時候,會影響我們很多層面,包括你的靈性,身體的狀況,也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

說在前頭

聖經中希伯來原文的靈,讀音“ruach”,不單單是指靈的部分,它被翻譯成心,有時候是指我們的情感,情緒,看上下文去了解當下的意思。一個人如果能懂得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才能夠在生命不同的時候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與和諧。

台北靈糧堂全人關顧中心負責人董佳音牧師說,過去輔導的弟兄姊妹,通常來尋求幫助都是已經有一些狀況發生,譬如覺得自己沒有活力,對人生感到無望,在人際關係上覺得孤單,或是發生一些衝突,或跟神的關係感覺越來越疏遠,才開始意識到「我到底怎麼了?」當他們的情感、情緒已經背負太多的包袱重擔,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自動築起了盔甲。這麼做不但阻隔了跟人、跟神的互動,也阻隔了自己的感知和感覺。若是不去在意它,它也不會消失,反而會因為困久了,裡面開始發臭、發爛……形成一些謊言、內在誓言、錯誤信念,進而影響你整個人。明顯的狀況是,開始陷入憂鬱情緒中,可能睡眠會受影響、免疫系統出問題、觸發恐慌,或是自律神經失調。

「停下來,讓你的靈魂跟上。」這是一句印地安人流傳下來的古老諺語──很多時候我們的行動和頭腦跑得很快,但我們的心卻跟不上它們,當心逐漸跟頭腦、身體分離,就會感覺越來越無望、無力,好像被拖著走一樣;但若它們是整合在一起的,就會釋放更多的能力與恩膏,而不需要硬擠,因為神是在情感裡和愛中創造我們,並賦予我們靈性、思維、思考能力、行動力、自由意識讓我們去做想做的事,若是我們的心,也就是情感情緒受傷的時候,也違背了神的創造。

一、以天父的眼光健康看自己

冥想、靜坐、正念思考與神連結有甚麼不一樣?

在聖經舊約中古老的12支派年代,就已出現「靜默」一詞,這裡的靜默跟其他宗教說到的冥想、靜坐、或是現在全世界風靡的正念思考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對齊的「對象」不一樣。基督教對齊的是神,在神的同在裡靜默,讓心歸向生命的源頭,以至於生命會越來越豐富,越認識以前所不知道的,多樣貌的自己;冥想、靜坐,是強調要放掉自己,看自己不是自己,是空,是無,最後進入到「涅槃」;而正念原本是一種專注訓練,正念的英文Mindfulness,指透過深呼吸,清空頭腦中的思緒,專注在當下的呼吸,然後放下多餘的念頭、混亂的思緒。正念的核心概念就是「覺察」,也就是觀察、同時保持好奇心,不要有任何評斷批判的心態,觀察當下的自己並接納自己所有的念頭。

但現在的正念往往與冥想結合在一起,所以加入了藏佛宗教的元素在當中,強調要倒空自己,讓自己放空,這是逆轉神的創造,與基督信仰中的靜默不同,靜默是倒空自己為了讓基督的靈-聖靈充滿我們,而正念冥想倒空自己卻沒有讓聖靈內住在你裡面,這容易讓其它的靈體進入帶來混亂與掌控。

二、梳理自己-來到天父面前,與祂面對面

開始之前>>

你的「神觀」是甚麼?也就是神對你來說,是威嚴、處罰、糾察隊嗎?還是祂是一位充滿慈愛與良善的神?操練時,先想著天父是一位良善的神,若是你還在慕道或是還在觀望,並不相信神,那可以嘗試想著生命中某一位非常愛你的重要他人,比方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試想他會怎麼回應你。

 

【練習一】

《與麵包同眠》一書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有一群孩子瞬間失去父母,被送往孤兒院和安置中心。到了晚上他們就會特別躁動,睡眠不正常。院方經過討論和禱告詢問神,決定給孩子們一人一根長長的麵包,竟然就真的睡得非常安穩!研究發現,原來是因為那根麵包對孩子來說代表安全感,是隔天早上醒來後,有安全的棲身處,有人會照顧,不會挨餓。此書作者就將這個事例,融合天主教中一個很重要的屬靈操練──意識省察,簡化成每一天只需利用十五分鐘就能做到的方法,幫助他們所服務的患者:

(1) 3~5次的深呼吸

吸氣時在靈裡禱告:「神我邀請祢,現在與我在一起,讓我領受祢的愛、祢的平安和祢的生命氣息。吐氣時默想「我吐出我的煩躁、疲憊、我放下自己,在祢的同在裡」讓自己靜下來。

(2) 讓聖靈引導(一)

回想今天整天有哪一個時刻覺得很開心,值得感恩,有平安,感覺到被愛?一邊回顧一邊讓自己再次去感受,為什麼當時會有那樣的情緒?經歷到了甚麼?情緒背後的想法是甚麼?是甚麼需要被滿足了?(例如跟好友在一起感到很安慰,是因為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接住了

(3) 與神分享

停留大約二分鐘五分鐘,聽聽祂有沒有話對你說。

(4) 讓聖靈引導(二)

回想今天有沒有哪一個時刻,最難感恩?陪陪那時候的自己,找到那負面的情緒並替它命名。比方說悲傷、難過。好好去照顧自己的心,想想我的心感受到了甚麼?停留在那個情緒裡,不要很快叫它閉嘴,聽它在告訴你甚麼?當下它需要的是甚麼?也有可能是複合的情緒,例如某個工作會議中,你被老闆質疑、批評、臭罵一頓,感覺到委屈,覺得生氣、難過、挫折,羞恥

(5) 到耶穌面前問

「祢怎麼看我的情緒?和我的需要?」然後安靜下來,二到五分鐘,聽祂怎麼回應你。當祂回應你的時候,可以跟祂討論困惑的地方。

(6) 跟神求一個禮物

例如「我需要祢的安慰和力量。」領受耶穌所做的,祝福自己!因為明天你可能還是會遇到同樣的人、回到同樣的場域或挑戰,所以需要跟神求能帶走的恩典。

 

 

 

【練習二】

心理學的「ABC理論」,也就是理情行為治療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這套治療法的創始人艾理斯(Albert Ellis)曾說:「沒有放不下的情緒,只有不肯放下的你。」很多時候是我們把自己鎖在象牙塔,其實你可以選擇走出來。

(1)  3-5次的深呼吸

讓自己安靜下來。

(2)  讓聖靈引導

回想今天或最近困住我的事,發生了甚麼事?(A)回到那個情境當下,當時我的情緒(C)是甚麼?陪陪自己的心,接納它,照顧它,然後覺察我的想法是甚麼?我的需要是甚麼?(B)比如感覺被拒絕,自己不被需要,渴望被接納。停留在這裡幾分鐘,陪陪自己。

(3)  駁斥、取代負面

讓一個比較正面的想法來駁斥、取代負面的信念(D),例如安靜禱告,在靈裡面問神或詢問某位重要他人「你怎麼看?」神會給我們祂的啟示,可能是聖經經文或是某個預言性的話語。

(4)  產生新的信念

你裡面會產生一個新的信念替換原來錯誤的信念或是非神信念,導引你做出新的決定和行動(E),並且帶出一份新的感受(F)來!

註:A:緣起事件(activating event) ← B:信念 (belief) → C:情緒與行為的結果(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

D:駁斥干預(disputing intervention) → E:效果 (effect) → F:新的感覺 (new feeling)

 

如何健康的面對他人給予的稱讚或批評

華人特別是台灣人,很常會把別人的稱讚當成拍馬屁,那是因為許多人從小就被父母會用比較負面的方法對待,但是看聖經會發現,神對我們的讚美大都很直接,很少拐彎抹角,因為祂喜歡這樣跟我們互動。

若是我們所熟識的朋友給的讚美,就大方、欣然地收下吧。除非對方的稱讚讓你感覺不舒服,或感覺只是在討好,那就讓它隨風飄去。但如果對方是熟識的人,而你很懷疑他的讚美,反而要問自己「為什麼別人眼中的我和我以為是如此不同?」有些人難以欣然收下讚美則是因為害羞,但如果仔細聆聽,對方的讚美並非加油添醋,那就當作增加了你對自己的認識,甚至可以好好去發展它!

相反的,面對批評,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要用神的真理和愛去護衛自己的心,以至於你有一個健康的過濾網,有智慧的選擇,容許讓甚麼進來,又要把甚麼擋在外面。要為你的心畫定界線,就像每棟房屋都有地界一樣,你有權在神賦予你的領域和管理權柄上負責任。經常操練自我覺察的人,也可以讓自己的情感月加自由不被困住!

「做最佳版本的自己,也就是神所創造的你」

既然每個人都很獨特,最棒的模範就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最佳版本的自己!偉大的神學家加爾文曾說:「當我們更多認識神時,你就會更正確的認識自已。」不是說今天讀完了整本聖經、修習了各樣的神學課程就全然認識了,而是一個終其一生的旅程,不斷回歸到創造你的神、仰望神怎麼恢復我,使我回到起初被創造的樣式?讓神帶領我們去發現自己,面對尚未發展完全的自己,要學習看自己合乎中道*。接納當下的自己,但同時我們也願意讓神去調整、改變我們,保持一顆彈性的心。

不用去擔心害怕我會不會錯過,會不會無法活出那樣的自己,讓我們的生命不斷與神同行,體會這個越來越豐富的過程,大方、自在的活出來!

 

*註:出自羅馬書12:3b: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董佳音牧師

生命培訓學院老師、教牧式整合諮商協談員、靈糧神學院牧靈博士四年級、台北靈糧堂全人關顧中心主任、PE婚前婚後評量與課程協談員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9期P10-14)

2,81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Bookmar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