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訪|破蛹蝴蝶 擁抱生命的美麗─廖智專訪

專訪│陳珮瑜
如果你見過廖智,很難不為她的開朗及自信的笑容驚嘆。2014 年,結束第一本書《放聲笑吧,就像從未受過傷一樣》的宣傳後,廖智回到了中國。但她動人的故事,仍持續感動每個聽過她分享的人;她的生命,也還在持續寫下精彩的篇章。
2008年汶川地震,廖智從瓦礫堆中被救出來,失去了女兒、婆婆,熱愛跳舞的她也失去雙腿,最後更失去了以為會走一輩子的婚姻。裝上義肢重新出發後,過程中廖智認識了上帝,這也讓她載滿傷痛的心逐漸得到安慰。
裝上義肢 愛運動的熱情不減
廖智現在居住上海,擔任兩個基金會的理事,每年探視少數民族,並關懷街頭流浪者。廖智仍會分享自己的故事,傾聽許多殘疾人士的心聲,並且鼓勵他們:「不要侷限任何的可能性。」
裝上義肢,廖智對運動仍有極大興趣。本身熱愛舞蹈,現在仍常在各地演出的廖智,最近迷上跑步與走路,她特別喜歡邊跑邊思考的時光;運動過程中,新的想法或靈感往往油然而生。
還能進入下一段感情嗎?
2014年5月31日,廖智結婚了。新郎是美籍華人,專門製作義肢。透過她在微博所分享的照片,看見廖智身穿白紗,她的丈夫親自為她穿上義肢。兩人在牧師的祝福下,互許誓言、承諾終身。
前一段婚姻,因為不認識神,廖智說自己其實懵懵懂懂,只因為時間和年紀到了,就順其自然的完成這件事。「當然更不知道婚姻需要經營、維繫和珍惜,總認為在當中一切都理所當然。」
前夫在她生命最艱難時離去,廖智內心曾有許多不平和埋怨,然而神親自改變她的想法,幫助她脫離苦毒。神的愛親自填補她內心的空洞,讓婚姻失敗的陰霾,從心中漸漸散去。
這段恢復過程中,廖智確實經歷一番掙扎,甚至她也懷疑自己:「我有能力再進入感情,並且維繫好下一段婚姻嗎?」她與周圍的人對話、聆聽長輩建議,學習從神的眼光和聖經原則來看,對婚姻才有更完整的認識。直到現在的老公出現,回頭數算,廖智才看見神為自己預備一系列恩典,即使過程嘗來苦澀,但神把她塑造成能夠進入婚姻的人。
不一樣的人 牽手走一輩子
婚後, 廖智笑說: 「才開始考驗我對神話語的信心。」即使再契合及珍惜彼此, 兩人相處總會有摩擦。一次當廖智和丈夫起爭執,突然卻覺得眼前的畫面非常好笑而笑了出來。她以為自己脾氣變好、生命也成熟,直到衝突發生,才發現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現在當兩人溝通時,都會以「彼此建造」為原則。
目前她正在籌備第二本書,主題正是談論感情。書中將記錄她與丈夫相處的趣事或糗事,並分享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如何藉著神彼此相愛及服事。其中有段小故事:廖智非常愛美,即使安裝義肢後也會細心修飾,但丈夫卻總認為不需刻意包裝。某次當兩人僵持不下,丈夫脫口而出:「不要虛榮心那麼強好嗎?」廖智在當下就哭了,在丈夫的驚慌道歉下,廖智說,其實那句話讓她突然醒悟,原來丈夫並非不認同她對美的追求,而是在乎她的生命狀態更甚一切。
目前廖智生命中最重要的,除了神永遠居首位之外,就是家庭。她和先生正計畫能有屬於他們的孩子。過去的苦難彷彿已漸漸遠離,廖智的生命彷彿蝴蝶破蛹後,拍展美麗的翅膀,飛往神為她預備的精采旅程。
採訪後記
在採訪中途,廖智家的突然電鈴響了,她低聲說:「請等一下。」之後就先去拿包裹。透過通訊軟體,我們看不見身影,卻可以聽見她的腳步聲十分敏捷,幾乎讓人忘記,這位女孩裝著義肢。聽她分享時的輕快平穩語調,更難以想像,六、七年前她曾遭逢人生劇變。
神在危難中奇蹟地介入廖智的生命,從死亡邊緣拯救她,更帶她走向嶄新道路。現在的廖智,凡事以神為中心、將榮耀歸給神,並且擁有許多夢想;每天,她都用自身的生命與生活,寫下全新的見證。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60-61】

3,30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奮力一搏 越愛越勇敢─Cindy袁詠琳專訪

專訪│陳珮瑜
Cindy 袁詠琳,最近發行了第三張個人專輯,她以自身在愛情中的成長,寫 成8 首歌,一氣呵成串成完整故事。與專輯同名歌曲,更 是她經歷神而寫下的歌曲。
放下家人、朋友回台灣,以創作歌手的身分順利簽進唱片公司,當時Cindy深信是神帶她走上歌手的路。然而發行兩張專輯後,歌唱事業卻陷入停滯。從小生長在文化背景迥異的美國,Cindy與同事溝通產生許多誤會、衝突,她忍不住懷疑自己:「如果連得到周圍人的肯定都沒辦法,怎麼面對外面的人?」
失去信心,整整一年沒有創作的Cindy,在朋友邀請下回到教會中。敬拜中她第一次經歷神,累積在心中的懼怕隨淚水宣洩而出。教會的長輩為她禱告時更說:「妳裡面有很多音樂,但妳很害怕,妳在怕什麼?神把這些音樂放在妳裡面,就是要妳使用它。」
找回神所賜的禮物:創作
曾以為創作、發片不順,都是旁人的問題,但神幫助Cindy看見問題是在自己身上。她放下內心的驕傲和自尊心,重新與同事和好,並再次拾起神賜給她的禮物──音樂。
同時間,公司宣布要開始替Cindy籌備專輯,並找來製作人阿弟仔量身打造。阿弟仔一開始就直言:「Cindy的特色就是創作。」公司開始鼓勵她繼續創作。
創作整整停滯一年,Cindy原本十分擔心,但她相信音樂是為了敬拜神,「我跟神說,你要我寫什麼我就寫。」當焦點對了,開關就打開,短時間內Cindy就寫出5首新歌,她笑說:「這張專輯有很多奇蹟。」
為愛奮力一戰
三年期間,Cindy進入一段感情,她坦言對方是唯一「讓我能真實去愛的對象」。但從小父母離異,Cindy內心沒有足夠安全感,她曾想試著控制、掌握男友的行蹤,甚至查看手機。原以為自己很獨立,這段關係才讓她發現自己非常依賴,「我甚至依賴男友多過於神。」
與男友分開期間,Cindy寫下這首歌。Cindy笑說,因這段感情她學習放下自尊心,更體會到任何所愛的人事物,都值得自己奮力一搏。Cindy在創作這首歌的過程也十分奇妙,某一天在她禱告後,旋律就湧入腦中,「和其他歌不同,我好像直接聽到音樂一樣。」她不假思索將腦中旋律寫下,不擅中文的她還親自填詞,「我中文沒有很好,但靈感就這樣進來了。」
重新擁抱父親、母親
十二歲時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的Cindy,因為母親嚴格方式管教,內心常常想逃離;回台灣後,甚至可以一、兩個月都不和母親聯絡。兩年前,母女終於敞開心對話;這個時間點,正好是Cindy回到教會的時間;「有次媽媽還打電話給我,為以前管教我的方式道歉。」
父親的缺席,讓Cindy一開始難以體會天父的愛,「會有一種距離,我不懂什麼是父愛。」她花了很多時間,饒恕父親帶給她的傷痛;現在她與父親偶有聯絡,也會請父親來看演唱會。
三年,Cindy在音樂、與父母的關係及感情上,都經歷神奇妙的帶領。「神真的讓我謙卑下來很多。」當一切十分順遂,都會覺得是自己的本事;直到光環不見了,才會明白一切並非理所當然。回頭看,Cindy知道自己沒有白走這一遭,更學會重要的生命功課──珍惜。
採訪後記
發刊時Cindy的新專輯已經發行了。在專輯中,Cindy一改過去親和甜美的唱腔,改用充滿力道的唱法。她說,這8首歌不僅代表了自己對愛情的體會,她更在過程中找回自己的個性和和聲音。
外型亮麗、又充滿才華,Cindy有各種可以驕傲的理由。但在低潮的時刻,神走入她心中,將生命的稜角磨去。現在Cindy更加謙和,生命卻散發出加倍的光芒。盼望接下來,也能更多聽見她用音樂創作說故事。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58-59】

2,83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連結台灣與列國 一加一大於二的全新動能

6V7A1155文│陳珮瑜
台北靈糧堂英語事工(English Ministry,簡稱EM),原本是少數對英文族群有負擔的弟兄姊妹聚集的禱告會,規模逐漸擴大成為現在的EM,除了聚集越來越多外國人,更有許多同工興起;不僅致力將外國人與台灣連結在一起,更進一步朝跨文化宣教目標邁進。
「家」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
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萬力豪(Peter)傳道認為「家」是凝聚人群最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EM重要的異象:「教會中我們是一家人,一起走生命的旅程。」
「家」的概念也套用在EM同工群中。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一群性格迥異的人要完成同樣異象,就十分需要天國尊榮文化,幫助他們磨合並且尊重彼此的差異。在萬力豪的想法中,同工們也需要學習委身在盟約的關係裡,無論發生什麼衝突,彼此都會記得保護這份關係。EM的傳道彭羽辰(Jaclyn)還記得,某次討論事情,同工之間起了衝突不歡而散,但神提醒她合一的重要,她立刻傳訊息向對方道歉,「如果合一是神的心意,而我破壞了,就要想辦法修補好。」對方也立即給予正面回應,最後他們在彼此擁抱中和好。
改變小組結構 新朋友更易融入
聚集許多外國人,萬力豪坦言因為語言隔閡,EM福音動力較弱,即使外展行動、尋寶也不容易;甚至因為許多弟兄姊妹的母語也非英文,要將親友帶來參加英語崇拜也不是容易的事。但來自Gateway教會的「健康(Stay Healthy)」概念,卻成為牧區成長的關鍵因素。
EM重新簡化小組的架構,小組由4-8人組成,聚會地點從家裡到咖啡店均不限,將內容著重於彼此分享;每周弟兄姊妹會問相詢問:「接下來一周,你會怎麼讓自己更健康?」彼此激勵於身、心、靈三方面都健康成長。分享完畢後,再由小組長帶領聖餐作結;透過聖餐,小組重新將焦點定睛於神。
大部分弟兄姊妹在台灣的時間都是階段性,新的架構反而降低牧養壓力。小組長不用花太多時間預備教導;但每週都會有一封EM「牧者的信」,分享牧區異象或計畫。這樣的模式,讓EM小組能保有有平行的肢體連結、對上與牧區的連結,更有與神的連結,環環相扣;即使新朋友剛加入,也能很快融入其中。
愛台灣 走入在地生活
「他們很愛台灣,都看見台灣的好。」在EM弟兄姊妹眼中,台灣是個治安佳、方便,屬靈上又興盛的國家,因此他們也渴望有機會能回饋這塊土地。
2014年10月9日晚上,一群拉丁美洲學生一起通宵禱告直到10日凌晨。「當天是雙十節,一群外國人在國慶日的凌晨為台灣禱告,那一幕讓我非常震撼。」萬力豪回想當天通宵禱告的情況,聖靈在凌晨造訪,許多人被喜樂的靈大大充滿,深信他們將會是台灣極美的祝福。
為幫助弟兄姊妹更多走入在地生活,EM過去幾年也推行接待外國人回家過農曆新年的活動。曾有一對夫婦被接待至蘭嶼過年,對原住民的熱情與文化大開眼界,也與接待家庭建立深厚連結。EM期望,藉由基督徒家庭的接待,讓飄洋過海的未信者也能感受愛。
雙語崇拜 成為外國人與台灣人的橋樑
2015年,EM即將開始全新的「雙語崇拜」,在原本主日兩堂崇拜結束後,多開一堂英、中文崇拜,並邀請更多新朋友。2015是台灣豐收的一年,萬力豪期望EM也能參與在城市轉化、靈魂收割的行列中。
為迎接更多說中文的新朋友,EM也邀請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中有特別負擔的同工加入。今年年初,這群新加入同工策畫了雙語崇拜的「Prelaunch Party」,透過活動讓新舊兩邊同工的心產生連結,更多彼此熟悉,明白在新的服事中,彼此將會肩並肩向前行。雙語崇拜的誕生, 讓EM成為一座橋樑:外國人有機會跨越原本的生活圈,融入在地生活;讓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則有機會接觸不同族群,進而擁有國度性視野。
不變的異象:跨文化宣教
跨文化宣教是EM十分重要的DNA。EM這幾年不僅陸續前往中南美洲服事,期望將來能成立新的福音據點。另外更透過台北靈糧堂宣植處牽線,進入到匈牙利,協助當地吉普賽民族,改善生活環境、並創造工作機會;同時也幫助當地基督徒,建立起社區教會。
EM的異象從來不是建立只有外國人的社團,而是培育大有能力的復興家,並為台灣帶來列國的視野。相信未來當外國人與台灣人更多連結,雙方的生命彼此影響,將會產生全新的屬靈氛圍,正如萬力豪的分享:「兩邊的恩膏結合在一起,拼圖會更加完整,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全新動能。」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44-45】

2,02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一步一腳印 連加恩的台灣巡迴

IMG_8353文│陳珮瑜
在網路上搜尋「連加恩」,映入眼簾首先會是連串的豐富事蹟。身為第一屆外交役男,他在西非用「垃圾換衣服」解決衛生問題,並挖水井、蓋孤兒院;而後被派駐南非從事醫療外交,現在更加入挪威國際路加組織LIN(Luke international Norway,簡稱LIN)繼續以愛心在南非服務。
雖然心中充滿熱情,連加恩也曾懷疑自己,甚至在回台灣舉辦佈道會前夕,曾經傳簡訊給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牧師,訴說自己內心軟弱;而腓力牧師則鼓勵他,雖然自認不配,仍要勇敢走進神量給他的命定。
不變的異象:心繫台灣復興
在異鄉這幾年,連加恩始終心繫台灣復興,腓力牧師曾與他分享「The fruit of the absence of the apostle.」指出使徒保羅在遠行期間,仍透過書信持續牧養教會。因此連加恩不斷寫書,透過文字分享生命與福音。這次他的新書進到全省便利商店通路,他盼望即使離開台灣後,神仍能使用這些書,讓更多人認識賜生命盼望的神。
2014年底,連加恩帶著對復興的熱情,從南非回到台灣舉辦巡迴佈道會及訓練課程,足跡遍及台北、宜蘭、台中、新竹及花蓮等城市,將對靈魂得救的熱情、以及佈道的策略,植入下個世代年輕人的心中。

每一場佈道會,連加恩都會分享他精彩的生命旅程;他也誠實告訴台下會眾,在他生命中每個轉換階段,如果問他:「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雖然他都能給出漂亮答案,但其實他心中真正的答案都是:「我不知道。」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把決定權交在神手中;當神已為他生命預備了特別的「套裝行程」,他就憑信心跟隨。
自認不配 就是配得的時候
巡迴佈道會籌備前期,連加恩曾經傳簡訊給腓力牧師,表達自己內心軟弱、恐懼的心情,但為台灣年輕人的緣故,他仍願意勇敢站出來服事。腓力牧師則回覆他:「一個自認不配的心,勝過任何的人選。」
回台灣前,連加恩在心中悄悄向神求了一個數字──五千個靈魂得救──但不是單靠他一個人的力量。他藉由培訓會教導福音策略,將佈道會當成練兵的場合,收割靈魂、也讓基督徒從中學習怎麼辦佈道會,盼望激勵年輕人的心,在2015年更積極地將福音傳出去。
「如果你覺得這樣太激烈,是因為你不知道仇敵用多快速度摧毀年輕人的生命。」每到一個城市,連加恩幾乎都會與當地牧者聚集禱告,常常禱告半小時以上,為每片土地宣告神掌權。結束後,也可以看見他與當地教會、同工一起禱告、將榮耀歸給神的畫面。

以熱情感染 福音熱火在各城市點燃
宜蘭場佈道會剛好是期中考前夕,原以為學生出席率不會太高,但現場竟有80%是國高中生,都是自動自發前來,讓宜蘭眾教會牧者直呼不可思議,感受到神在扭轉宜蘭的屬靈氛圍。當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在敬拜中高呼:「宜蘭屬於耶穌的!」連加恩更直言,他深信那聲呼喊震動了會場所有人的心。佈道會結束後,眾教會的連結如火如荼展開,更進一步組成「宜蘭 for JESUS」,要在合一的氛圍中,充滿熱情、策略地轉化宜蘭!
新竹場佈道會在學校內舉辦,當天正好須補班補課,許多學生是下課直接由教官引導來會場;300位新朋友中,學生族群就占大多數,許多人最後敞開心房接受耶穌。聚會結束前,連加恩在現場特別為心中有自殺念頭的人禱告,有位學生原本內心有自殺念頭,當下就被神大大觸摸,並且因為神了解他的內心感動不已。許多新竹牧者領袖紛紛表示,看見眾多學生決志十分感動;連加恩大有能力的分享、及對失喪靈魂的看重,更激勵他們要火熱的傳福音與牧養年輕靈魂。
「仇敵工作有多大,神要興起的工作就有多大。」神的心意很明顯,祂的工作也會越發強烈,對連加恩而言,巡迴佈道會只是份保證金。「這是上帝給我們的保證金,讓我們稍微體會一下而已;佈道會只是即將要降下春雨、秋雨的第一滴雨水,接下來會發生更大、更榮耀的事。」

台北、宜蘭、台中、新竹、花蓮佈道會
總人數:5095
新朋友總人數:745
決志總人數:295【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42-43】

2,605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敬拜研習會轉訪|敬拜者,你需要鍛鍊聆聽的耳!

文│陳珮瑜
2014年11月,Thomas Miller牧師率領Gateway敬拜團隊再次於超自然敬拜特會分享信息;同一時間Dan McCollam牧師也在特會中更深入教導關於音樂的影響力。月底還有印尼JPCC敬拜團的主領Sidney Mohede牧師,在超自然敬拜學院分享他的生命故事。
Thomas牧師和Dan牧師不約而同地分享聆聽神聲音的重要性,而Sidney牧師則強調認識神的作為有其季節性,對準焦點跟上神的步伐。收穫滿滿的11月,相信許多人在敬拜方面都有嶄新、實用的領受,透過專訪,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這三位牧者的核心思想!

Thomas Miller:更多順服,更多聽見神的聲音。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口裡所出」在希臘原文指持續性,代表神持續說話。Thomas牧師說,人們常問神是否會對我們說話,但真正的問題是,「我是否有聆聽神的聲音?」在Thomas牧師把生命交給神時,神對他說:「聆聽我的聲音並順服。」多年服事下來他明白,更多順服,就能更多聽見;而更多聽見,就更多順服。聽見卻沒有順服,靈裡 反而會越來越不敏銳──聆聽與順服是相關聯的。

你需要「對的人」在台上
Gateway敬拜團剛成立時,Gateway還是小教會,人力和資源都還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Thomas牧師認為最首要的,是確保所有服事者的心有對準神。
因過於渴望人才,有時反而忽略人的心是否已經預備好服事神。Thomas牧師相信,神會渴望看見舞台保有聖潔。「因為人們會跟隨在台上的人,你不會希望除了神以外的人事物出現在台上,引導人們到錯誤的方向。」
而同時也要相信,神會把對的人帶進來。也許敬拜團不需要最頂尖的設備,但絕對需要對的人;敬拜突破的關鍵,唯有竭力追求,確保所獻上給神的一切是聖潔的。
努力 不是為自己的成就
神是唯一配得被稱為偉大的神;Thomas牧師分享,當人想憑自己的力量,不僅可能失敗,即使成功也只會是暫時的──直到我們願意順服神。
聖經上說聖靈居住在我們心中。如果神透過我們動工,將會成就極偉大的事,當我們明白這一點,我們的努力,就不再是為個人的成就感,而是為了神的榮耀,並且是透過祂的榮耀成就。
Thomas牧師也宣告,台灣是神現在和將來都要使用的國家,會差派許多宣教士將福音傳揚出去。神正在台灣成就極大的事情,並且復興不會只停留在這裡,更會影響其他國家,神使用台灣成為祂榮耀工作的見證。

Dan McCollam:敬拜主領的使命:連結天堂與地上!
認識神是如何透過音樂動工
敬拜主領的職責大致分成兩個部分,「敬拜」是專注在天堂發生的事,而「主領」是專注在地上的事。敬拜主領就像一位大使,負責讓天堂與地上相連,因此必須敏銳於兩邊的聲音。
Dan牧師深信,在敬拜中觀看、聆聽神的作為非常重要,他分享曾經在一次自由敬拜中,當他與敬拜團一邊唱著「烈火降下」,就有一道像是天堂的聲音,回應著他們的敬拜;當換唱「恩雨」時聲音就不見了;而唱回「烈火降下」時,聲音就又回來了。
「音樂是帶著大能的。」Dan牧師認為所有敬拜者,都必須先有這份認知。尤其當敬拜中有特別感動產生,敬拜者需求問並傾聽神的聲音,認識神是如何透過音樂,在何時、用什麼方式動工。一次次經驗累積後,敬拜團就能更多營造使人遇見神的環境,與神有美妙的經歷。
啟示的深度決定敬拜的深度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
歌羅西書3:16
獲得嶄新啟示的方式有很多,如禱告、讀經、跟隨教會的教導等,聖經甚至提到藉所造之物,人們得以更認識神,Dan牧師強調:「當我們走出去觀看神的創造,對神會有新的認識,激發我們從心底敬拜神。」而像彼此團契、生命分享,以及服事有需要的人,也會擴張人們對神的認識;這些新鮮的啟示都可以變成歌曲,更深敬拜、榮耀神。
Dan牧師也相信,歌曲是最有影響力的工具,他認為台灣要抓住神所要說的話、唱出神的歌。「當你領受神說的話、領受到屬神的歌曲,並以當地的風格寫出來,我們會看見復興、看見城市被轉化、看見神蹟奇事發生。」

Sidney Mohede:我是否曾經失去方向?很多次。
生命失去焦點? 你該學習說「不」
過去一年,Sidney牧師說他開始明白,神的工作有其季節性。當他認為自己已經完成某些特定工作,神卻帶他進入全新季節。「以我的年紀,展開新的事工並不容易,因此我開始調整焦點,預備好自己的心,學習輕鬆看待神所開啟的新方向。」
Sidney牧師也分享,人們常常得在同時間決定許多事──即使只是必經的生命季節轉換,比方結婚、生小孩、更多服事…突然間才意識到,自己好像已經失去方向。「你所專注的事物,就會變成生命中最重要的。」Sidney牧師認為,過程中他學到最寶貴的功課是學習說「不」。「說『好』很容易,尤其是對基督徒,但任何事情如果會使我們失焦,我們就得學習說『不』。」
「我是否曾經失去方向?這發生過很多次。」但將焦點轉移回來,Sidney牧師相信,唯一的方法就是定睛仰望神。當焦點變得明確,自然會知道生命的優先順序是什麼:家庭第一、事工第二…順序都對了,就能以全新的眼光看事情。
停止比較 唯有內心品格使人成功
Sidney牧師此趟來台,也與敬拜學院學生分享:「What we do, does not define what we are.(我們的身分不是建立在所做的事上。)」無論是敬拜主領、籃球選手或任何人,工作和抬頭都無法定義我們的身分──我們是神的兒女,是因恩典而得救。
他說,謙卑是生命態度,但在專業和服事上,他會竭力追求卓越,兩者不能區分開來。「Talents and charisma can take you to the top, but only character can keep you there.(才能和魅力能使你登上高峰,但唯有品格能使你留在高峰。)」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卻只有內心的品格能使人真正成功。他提到大衛王是傑出的作詞作曲者,但卻是來自與神的連結,使他成為偉大的敬拜者。
「我常教導年輕人重要的一課:『不要比較。』」人們很容易落入比較,以為如果對方有的條件自己也有,就能使神得榮耀。但神看重我們所有的──即使只是五餅二魚──在人看來不足,在神看來卻已經足夠。最重要的是,找到神放在我們生命中的寶藏和熱情,持續耕耘用長才使神得榮耀,神也會提升我們的生命和能力。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38-40】

2,27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2015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大衛與所羅門」兩代同心建造

.文│Asia for JESUS媒體部
每年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固定在年初舉辦的「天國文化特會」,今年轉型為「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對象針對眾教會牧者、領袖;透過更深入的信息分享,盼望將天國文化精神與DNA植入教會中。
美國伯特利教會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今年再度受邀來台,分享兩代連結,透過成全與尊榮,使神心意得以在地上彰顯。另外,來自美國Encounters Network、代禱事工Prayer Storm的先知吉姆‧歌珥(James Goll)首度來台,帶來有關「盼望」的信息,將信心種子撒落在會眾中。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父母沒有夢想 孩子沒有命定
以大衛和所羅門的故事為例,比爾牧師提到大衛渴望敬拜神,並打破當時的律法規範,建造帳幕、設立祭司晝夜不停敬拜。
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立聖殿的材料,正如施洗約翰的事工,是為了耶穌的事工做預備。在大衛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的同在,他在所羅門心中撒下敬畏神的種子,並預備他完成建立聖殿的夢想。比爾牧師在這裡強調:「大衛有夢想,所羅門完成了;父母沒有夢想,孩子就不會有命定。」
儘管所羅門在晚年,從原本敬畏神的僕人,變成只將神同在視為「原則」的人。比爾牧師提醒:「教會最需要擔心的危機,是只求問原則,而非神同在。順服神之前所說的、卻未聽從神現在所說的,會導致我們離神的同在越來越遠。」
比爾牧師也鼓勵弟兄姊妹,從神那裡領受為父為母的心及長遠的異象。即使不一定立刻看見突破,但若我們願意為將來的世代付上代價、做出正確選擇,後代必定蒙福。

看見智慧彰顯 就看見神的榮耀
「智慧是先知性的。」比爾牧師特別提出,擁有智慧,會幫助我們在觀看事物的表面時,能理解背後的結構所帶出的外在結果;同時會釋放先知性眼光,幫助我們進入興盛。
列王紀上10:1-5,示巴女王因所羅門的智慧而來,她帶著一連串關於生活瑣事的疑問,舉凡殿宇建造、服飾擺設、賓客座位配置等等,而非我們想像中關於宇宙、生命或國家治理等艱深的疑問。但在耶和華殿裡,她因看見所羅門彰顯神超自然的智慧,以及追求卓越的心,就歸榮耀給神。
智慧會透過三方面彰顯:創意、卓越、正直。比爾牧師盼望會眾委身在這三方面的品格中,並彰顯神的智慧,將神放在我們裡面的生命,藉著創造力與生命力發揮出來,就能在各領域和行業,榮耀神的彰顯。

尊榮與成全 沒有根基就沒有建造
特會最後一場聚會,比爾牧師將焦點從成全下一代,帶回「尊榮上一代」。他提到舊約先知以利沙,從以利亞領受雙倍的恩膏服事、行更偉大的神蹟;但在新約路加福音,重新被提起的名字卻是以利亞。比爾牧師直言,在人的文化中,往往尊榮表現最卓越的人,但神不是透過外在衡量人的價值。比爾牧師說:「世界看重成就和數字,天國卻看重父老。」
天國文化是尊榮父老的文化,因著上一代突破屬靈艱難立下根基,許多人的成就得以超越過往;尊榮父老最佳的方式,就是在他們所建立的根基上建造,並走到他們尚未觸及之處,正如所羅門在大衛的根基上,完成了聖殿建立。
在聚會最後,比爾牧師邀請會眾為下一代按手禱告,釋放神的心意;再換下一代為上一代按手祝福,尊榮他們的成就,宣告神要使用他們成就更美好的事。比爾牧師邀請五十歲以上的父老起立,全場會眾紛紛上前以握手、擁抱,尊榮並感謝父老立下的美好根基,以實際行動,落實天國文化中的尊榮與成全。

吉姆‧歌珥(James Goll)
不可能的夢想 催生對神的渴慕
今年首度來台灣服事的吉姆‧歌珥(James Goll)牧師是位先知,常對這個世代發預言、釋放神的心意。但若是在現場聆聽他的信息,你我可能都會懷疑,台上的講員,除了是大有能力的先知,是否也是充滿藝術氣息的爵士歌手?
熱愛唱歌、隨時會將信息以歌唱的方式呈現,吉姆牧師渾身上下充滿自由氣息與對神的熱情。一開始他與會眾分享,他是禱告蒙應允所誕生的孩子,他的經歷不是如何被神拯救,而是如何一生活在神的同在和恩典中。
醫生曾判定吉姆牧師和妻子無法擁有孩子,但神卻透過先知應許他們會有三個孩子;在人眼中看來完全不可能的事,神確定意成就祂的應許,甚至超乎所求所所想──師母總共生了四個孩子!吉姆牧師不僅有下一代,如今更有了下下一代。
吉姆牧師深信,當神放下「不可能的任務」時,祂不是以人的能力為考量,祂渴望與我們建立關係,透過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使我們從心中對祂湧出更深渴慕,並藉此拓寬我們生命的廣度。
「盼望」是珍惜、渴望,期待它會實現
吉姆牧師自八歲時就曾經遇見來自「福爾摩沙」的宣教士後,內心就渴望將來有一天能來台灣;神也應許會差派他到台灣服事。然而一直到2014年,神才為他打開前來台灣的門。
吉姆牧師曾因癌症四次瀕臨死亡邊緣。2014年8月,吉姆牧師甚至一度頻臨死亡邊緣;就在他以為即將歇了地上勞苦之際,神的使者親口告訴他:「在地上的工作還未完成,你要留在那裡。」他被緊急推入診間進行檢查,沒想到報告出來後,卻顯示他的血液、器官都奇蹟恢復正常!經過五十多年的等候,神應許吉姆牧師的台灣行終於在2015年成就。
吉姆牧師以個人的生命經歷,與會眾分享「盼望」是珍惜、擁有渴望、並且期待它會實現,對未來有美好充滿信心的期待;我們都應該在期待中成長。
盼望的前提下,我們必須以新的角度看待所處的世代:這不是無藥可救、絕望的世代。因此基督徒要停止再以悲觀的角度傳揚基督信仰;因為整本聖經講到關於「好消息」,我們要分享給未信者的就是好消息。
聖經中講到「救恩的頭盔」,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8節更清楚的闡明,是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過濾所有使人失去盼望的話語,我們的思想及行事風格就會徹底被改變,進一步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家庭、社會。因創造盼望的主住在我們裡面,就能擁有不動搖的喜樂。
吉姆牧師也激勵會眾,不要成為回應黑暗的回聲筒,而是成為帶來突破的先鋒者;他直言:「耶穌就是突破的先鋒者,而我們活著要更像耶穌。」

周神助(Nathaniel Chow)
廖文華(Ian Liao)
周神助牧師(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與廖文華牧師(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也在特會中共同分享兩代合一的迫切與重要。「當我們問約書亞、問下一代在哪裡,我們也需要問:願意信任、禱告、給人機會與傳遞恩膏的摩西在哪裡?」廖文華牧師表示,他希望兩代不只是事工上的連結,更在屬靈中合一。
約書亞記第一章1-5節中提到,摩西死後,約書亞起來承接,但廖文華牧師指出,約書亞不是憑空出現,而是摩西花時間帶出來、愛出來的;摩西不只把約書亞視為事工幫手,更是屬靈的孩子。在聖經中處處可見摩西信任約書亞,與約書亞分享他的夢想、呼召與命定,最後將恩膏、智慧與尊榮傳承給約書亞。
「求天父的愛在我裡面,讓我們知道怎麼作摩西、作約書亞,怎麼有個兒子的心、怎麼作下一代的榜樣。」
「父親在哪裡?」
周神助牧師曾領受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殿材料的經文,相信父與子關係恢復,是這世代覺醒的關鍵;所有家庭、教會,甚至國家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真正的父親。但周神助牧師也坦言自己不是很懂得當父親:「學習作父親,從學習作兒子開始。不只成為神的兒女,也成為父母和屬靈權柄的兒女。當我們轉向天父,兩代彼此轉向,神的恩膏就更多在我們身上。」

最後廖文華牧師重新接棒,他說自己來自父親外遇的家庭,常不曉得如何表達對下一代的愛,但神安排周神助牧師等許多屬靈父親在他生命中,讓他慢慢體會父愛。「在天父的愛裡,你不是孤兒。我希望你想起你父母,以及屬靈父母對你的好,當你成為一個孝順的兒子,成為榜樣,你會帶出下一代的約書亞。」廖文華牧師更直接在現場呼召,請代表摩西的上一代,與代表約書亞的世代尋找到彼此,在屬靈裡牽手禱告,領受合一。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34-37】

2,81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愛到地老天荒

文│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周巽正牧師
在我們「愛到地老天荒」的過程當中,會遇到許多攔阻。由於在關係當中經歷到挫折、失望跟傷害,你的愛會退縮跟減少,甚至你會無法繼續愛下去。從小到大,是不是有些跟你很親的朋友, 現在卻漸漸失去聯絡? 在這種時候, 為了保護自己,我們的反應常是跟這個人切割關係,但其實你也把你自己的一部分切割出去了。當你受到傷害、委屈跟背叛的時候,如何能夠有力量繼續愛下去? 「愛到地老天荒」的秘訣, 就是活出「七十個七次饒恕」的人生。
馬太福音18章,彼得問耶穌:「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彼得可能期待耶穌會覺得七次很不錯,然後告訴他其實是九次,只要他再更努力一點,就可以達到天國的標準。對彼得而言,他心中的饒恕是可以努力撐出來的,背後的態度其實是不舒服、不想做,不願意。但是耶穌回答他:「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從七次到四百九十次,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會做到四百九十次的事情,已經是一種習慣,甚至是你喜歡去做的事。
饒恕,是從心裡開始。我們很容易試圖從理性或意志力做到饒恕,因為知道我們應該要饒恕,因此就做了饒恕的禱告,但是當你看到對方、或者對方再次得罪你,你會發現心中的怒氣仍然存在。為甚麼?因為真正的饒恕,是從心裡開始。
我跟我太太結婚十週年,我可以告訴你:在婚姻當中,你就需要對同一個人饒恕四百九十次──而且更多。在婚姻當中,有許多次我們會被冒犯、會心灰意冷,要如何讓饒恕成為你生命當中的習慣與喜悅,而不是對方需要做甚麼才配得你的饒恕?
在馬太福音18章,耶穌用欠債的比喻來談饒恕。當我們在關係當中受到傷害,耶穌的比喻是:好像這個人從你身上奪走了一些寶貴的東西,可能是自信、安全感、對人的信任與敞開,如果是感情的話,甚至可能是奪走你的貞潔。你以為你只是跟這個人切割關係,但是你其實也在切割你的心,你的心充滿了自卑與不安,你的心不再一樣了。你的心一次次地受傷,一次次地被奪走一部分,你的心也隨之越來越小,到最後你的界線同心圈裏面只剩下你一個人,所有人都被留在外圍。你的心看起來是安全了,但你也好孤單,因為沒有人能夠與你分享你的心。
神是一位愛你並且想要擁抱你的父親,當我們呼喊Abba,神就樂意保守我們不陷入患難、不受疾病攻擊、平安喜樂就湧流進我們的心
愛到地老天荒的秘訣:算帳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做了饒恕的禱告,卻沒有帶出深刻的果效?因為我們常常根本不知道我們要饒恕什麼。我們常會因為不想再痛一次,因此拒絕再次回憶那些傷痛。但是當你要豁免債務的時候,你要清楚的知道對方欠你什麼、欠到什麼程度,所以必須要算帳。
假設今天我朋友拿走我的皮夾,用了裡面的三千元。隔天他來向我坦白並道歉,我原諒了他。但是他忘記告訴我,他不只用了裡面的鈔票,也用我的信用卡刷了一萬。下個月我收到帳單時,我的饒恕就不夠了,因為我原本的饒恕值那三千,沒有更多。你需要知道你要饒恕的是什麼。當聖靈要醫治你的心的時候,祂會先讓你回想過去發生的事,你以為是二次傷害,但其實祂是在幫助你算帳。
接下來,這個欠王一千萬兩銀子的僕人被豁免了,但他出去之後,卻抓著一個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逼他還錢。王豁免這一千萬兩的態度,好像那是十兩;但這個僕人看待這十兩,好像一千萬兩一樣。
傷害的大小跟程度,甚至傷害是否造成或存在,其實是非常主觀的。關於你在人際關係當中經歷的傷害,其實你也有責任,因為通常是你對事件的判斷跟結論傷害了你。
我還念國中的時候,我的父母帶著全家到美國洛杉磯進修一年。要回來之前,他們在禱告中感覺神有特別的帶領,因此問我跟光光哥要不要留在美國念書。當時我單純覺得留下來好了,於是我跟光光哥就到東岸的紐澤西,跟一個從未謀面的阿姨一起住。我媽媽跟我們一有個念頭進入我裡面:從今天開始,我是沒有爸爸媽媽的,我是寄人籬下的,我是被遺棄的。我當然知道他們沒有遺棄我,但感覺就是非常的主觀,我因為我的解讀而受傷,跟我父母的行為與想法沒有直接關係。
怎麼讓我們的心可以再一次敞開?當你要處理傷口的時候,你需要先消毒。心裡的傷口也是如此,你需要處理的是苦毒,它會攔阻你進入神為你預備的豐盛生命,難以一路愛到底。
心中的毒素一:受害者心態
我們的心可能有幾種毒素,第一是受害者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常常不斷重複自己的傷痛,為要享受眾人給予的安慰及關注。有些人緊緊抓住受害者心態,因為他們就有權力可以向對方報復,不斷在心中恨對方……受害者心態會讓你無法經歷從神而來的醫治。你需要放下,神才能觸摸你的心。
心中的毒素二:認為「都是神的錯」
當我們經歷傷痛,基督徒的第一反應常常是來到神面前問:為什麼神祢允許這件事發生在我生命當中?你可能不敢直接說是神造成的,但其實你的態度就是向神興師問罪。約翰福音10:10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譯: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但當我們把矛頭指向神,我們就是把祂當作是盜賊,要祂為仇敵帶來的偷竊、殺害、毀壞負責。這個扭曲的思想,導致當耶穌在你的心門外叩門、要來醫治的時候,你卻把祂的手推開。沒有醫生能夠在三公尺外「發功」醫治你。假如神要醫治你、祂要觸摸你的心,就必須要靠近你。
神不是盜賊,祂是公義的法官。在算帳與豁免之前,你需要讓神來「賠償」你。
為什麼饒恕可以成為一個習慣,甚至是一種享受?因為你可以來到神面前,對祂說:「父啊,我已經沒有自信心了;父啊,因著那個傷痛,我已經失去我的安全感……」你說,我現在失去了這個,我需要這個。你的父會說:他奪走你一千萬兩,是不是?孩子,一千萬兩在這裡。他奪走五百兩嗎?五百兩在這裡。如果你把神當作盜賊在興師問罪,你不會得到你需要的;但是不管你的需要多大,你只要來到父神的面前,就可以領受你需要的一切,而這份愛可以讓你一路愛到底。無論你在原生家庭當中經歷到什麼,無論盜賊偷竊、殺害、毀壞了什麼,你的父神都賠得起!祂會充沛地愛你,愛到你恢復自信、安全感,還有對人的信任。我們的人際關係一定會有挫敗,我們一定會經歷傷痛,但是當我們來到天父面前,領受那一份愛的時候,你需要的一切、你被奪走的一切,祂都能夠償還給你。神不是盜賊,祂是公義的法官。在算帳與豁免之前,你需要讓神來「賠償」你。

周巽正牧師見證
我十四歲在美國東岸的那一年,是我人生當中最不願想起的回憶。在學校裡,我是全校唯一不會講英文的,也是唯一一個華人,四周都是講英文的白人。當時我的個子也很矮小。我每天上課都非常地戰戰競競,因為我每天都需要面對同學的捉弄。他們會把我的中英辭典搶走,在上面寫上所有的髒話,擦都擦不掉,然後丟來丟去,就是不讓我拿到。我當時英文還很破,沒有辭典,我甚麼都不能做。當國中生要捉弄別人的時候,沒有任何的禁忌跟界線,而這是我每天都需要面對的現實。
我常常晚上一個人躲在棉被裡面哭,我也常問神說: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的事要發生在我生命裡面?我又沒有得罪他們,我只是要好好的學英文,可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神沒有給我答案。我在學校經歷的這些事,我完全沒跟家人講,甚至連光光哥都沒有提。因著這一年的傷痛,我從非常有自信變成極度自卑、從很有安全感變成非常沒有安全感。唯一的好處是,我發憤圖強學英文,卯起來每天背二、三十個單字,期待著當我學好英文,他們就不會笑我了。
那一年結束之後,我跟光光哥搬回加州。我以為離開那個傷痛之地,傷痛就會離開我,但我卻沒有意識到:那一年的傷痛使我的心萎縮了,我活在傷痛當中,成為一個沒有自信、很自卑的人。我成功地改變我的回憶,把那一年的傷痛壓抑在我心深處,只記得那是我英文進步最快的一年,而且我的發音標準,我的表達也進步很多。但是那個傷痛還是沒有離開我。
直到有一天,我已經出來服事神之後,我禱告時聽到一首詩歌,歌詞提到:耶穌在受苦受難的時候,祂想到了你,祂想到了我。在那個當下,我問主:「主祢掛在十架上的時候,祢痛不痛?」主對我說:「很痛。」我又問祂另一個很愚蠢的問題:「那祢為什麼不要從十字架上下來?」祂的回答改變了我的生命
祂說:「我很想從十字架上下來,可是我看到在1987年,你一個人躲在棉被裡面哭。我看見你所經歷的羞辱和傷痛。我要來擔當你的羞辱,我要來背負你的傷痛,以至於過去這些人所帶來的偷竊、殺害、毀壞,可以因為父完全的愛得著醫治跟得著恢復。」
對我來說,那是隱藏在我心裡面很久的回憶。當祂講到1987年、1988年,我一個人躲在棉被裡面哭泣的時候,祂的愛進入我的心,使我的心恢復,甚至是已經發膿、惡臭的地方,都得到恢復、醫治跟安慰。我以為從來沒有人知道那一年發生的事,我以為沒有人知道我躲在棉被裡哭,我過去甚至認為是祂造成的,不斷問為什麼、為什麼。但是神對我說:「孩子,我在乎你。孩子,我愛你。你所失去的一切,在我這裡都可以得到。」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可以饒恕七十七個七次嗎?你知道在七十七個七次之後,還可以再一次七十七個七次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你每一次的饒恕,都好像是第一次,好像是對方從沒做過一樣;因為天父都已經償還跟醫治。你可以想像十字架上的耶穌,連祂最親的人都背叛、遺棄了祂,但是祂還是充滿了愛。祂的心比這一切更大,祂的愛是一路愛到底,因為祂的心被父的愛充滿。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30-33】

4,81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一路愛到底:健康的管理界線─界線的原則

文│約書亞樂團團長 周巽光牧師
Tips 關於界線的幾個真理:
不是每個人都與你在關係上有一樣的距離。
了解親密關係的層次圖,並界定好我的人際關係。你的責任:優先滿足你越內圈人的需要!
當我界定好我與他人關係中的界線層次,我就知道我該如何適當的回應。
了解你生命中的關係和設定好界線只是第一步,難的是在執行。當你對某件事情說Yes的時候,就表示你同時也必須對其他的事情說No。如何決定說Yes or No?
耶穌是我們設定健康界線的榜樣。讓神居首位,當耶穌是中心時,你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是一個完美的掌控循環──壞人掌控受害者、受害者掌控拯救者,而拯救者又掌控壞人。但沒有一種人是贏家,要知道神所賜的不是膽怯的心,而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今天我們要講到一些關於界線的原則:
1. 愛人如己
很多人不知該怎麼去正確健康的愛人,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愛自己、照顧好自己。加5:14因為全部的律法,都在「愛人如己」這句話裡面成全了。雅2:8你們若照著聖經所說「要愛人如己」這話,去完成這至尊的律法,你們就作對了。
宗教和表現主義曾試著告訴你,你的價值是來自於你的表現,是在於你為神做了什麼。然而神卻說:你是我的無價至寶。你的價值跟你所做的無關,而是跟你在我心中的價值有完全的關係。神總是用各種方式來告訴你祂愛你,你只要將你的靈轉向祂對你說話的頻道,就算那不是你所問的問題…ex.你問工作方向、問伴侶、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問神計畫是什麼?祂的答案還是一樣:我愛你!因為這是最重要的啟示。當你知道你在神心中的價值時,你才會愛自己、照顧自己。神愛我們,祂保守我們像保護祂眼中的瞳人一樣,而了解這件事:絕對是我們能與人設定健康界線的穩固根基。
當你學習愛自己,你才會負起責任來管理好你生命的園子。因為唯有這樣做時,我們的生命才會多結果子,不但能供應我們的需要,有餘的也可以去祝福別人、與人分享。
因為當你學習愛自己,你才會負起責任來管理好你生命的園子。因為唯有這樣做時,我們的生命才會多結果子,不但能供應我們的需要,有餘的也可以去祝福別人、與人分享。如果你不愛惜自己、照顧好你的園子,你就結不出果子,然後你就需要去拿別人的來吃而當你只拿、又給不出去,你就會自覺無力的成了關係中的消費者,而你周圍的人對你苦毒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其實很多人對服事也有錯誤的想法,他們認為把自己照顧好就是自私自利(因此他們的優先順序是先服事他人)。我要說,愛自己、照顧自己絕對不是自私自利,更不是你懶惰的藉口。因為當你把你的園子(生命)照顧好,你確實是可以自私的選擇將所有的果實都留給自己,把界線當作是獨立、與人隔絕、自我保護的工具。但真理是:自我中心和只想保護自己的人,是不可能與人建立盟約和健康的關係。
我相信神要我們進入一個『愛人愛己』的正面循環中:愛自己、照顧好自己=>靈魂體都健康、興盛=>就能不斷慷慨的給予和付出,拿出最好的果實來與人分享。
2.能設定健康界線的是憐憫,不是同情
很多時候基督徒的憐憫其實只不過是同情和可憐。因為很多人想要的也是同情和可憐。當那個在美門生來瘸腿的乞丐來到彼得面前時,他其實並沒有要得醫治,他要的是錢,是有人可憐他。然而彼得卻知道同情是無法帶給人盼望,並脫離他的光景。這是為什麼彼得明白那瘸腿的乞丐需要的是憐憫,而不是同情,以至於他說:金和銀我都沒有,但我把我所有的給你。腓力牧師的版本更精準:金和銀我都有,但我不給你,因為那幫不了你,但我把我所擁有聖靈的大能給你。那天那個瘸腿的乞丐是行走著、跳躍著、讚美神,因為他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憐憫。這使得他靈魂體完全的得醫治和恢復!
我們遇到一個有需要的人時,我們必須分辨我們裡面出來的是同情、還是憐憫?屬神的憐憫不但能持守健康的界線,也能帶出真正的改變和幫助。
各位弟兄姐妹,耶穌是憐憫的好榜樣。每當耶穌「動了慈心」,神蹟奇事就發生。因為祂的憐憫正是乘載神大能的工具。當我們遇到一個有需要的人時,我們必須分辨我們裡面出來的是同情、還是憐憫?屬神的憐憫不但能持守健康的界線,也能帶出真正的改變和幫助;然而同情卻是非常危險,因為它會讓我們失去與人正確的界線。為什麼會這樣?
你要知道人性和宗教所能給出最好的就是同情。人性會使你不自覺的想要用人的方式和力量來幫助別人。而宗教所高舉的正是沒有能力的形式,也就是有儀式卻沒有聖靈的大能,但這樣的同情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把有需要的人隔絕起來,使他們有受害者情結。你變成了拯救者,想要為他們負責,而他們卻變成了受害者,無法為自己負責。還有被同情的人會把盼望放在未來的天堂,而不是現在就可以經歷天國的大能(來為現在的光景和自己的生命負責)。
然而憐憫才是耶穌給我們看見的榜樣,你有沒有想過祂為什麼每次都問那些病人和有需要的人:你要什麼?你心想:這不是廢話嗎?其實不是,耶穌的憐憫帶出人對神實際的信心,也會讓人去想自己要承擔什麼責任,而不是期待別人來為他負責。聖經的憐憫是神的慈愛,而愛會想要給對方最好的。給人最好的不是可憐他,而是當對方願意為自己的光景負責來呼求天國的解答時,我們可以成為那個媒介,釋放他從那問題中出來!
3.操練在關係上彼此尊榮。
前面一直說了, 只有剛強的人才能設定界線。很多人以為主導性強的領袖會很沒有界線, 喜歡東管西管,但真正剛強的人並不會試圖去控制別人。比爾(Bill Johnson)牧師和丹尼(Danny Silk)牧師就是我看過非常剛強且尊榮人的牧者。他們裡面對神、對人有充分的安全感。有次我帶牧者去觀摩Bethel,有牧者問Danny牧師:「你們是如何門訓和裝備弟兄姊妹?」Danny說:「我們有崇拜、小組、各樣的裝備課程、先知性服事、Sozo團隊、代禱和輔導事工,還有各式各樣的特會,若你覺得有需要,你都可以參加。若你覺得沒有需要,你不參加也行,沒人會逼你。因為最終除了你之外,沒有人該為你的生命和追求來負責。」然而對我們華人教會來說,這種想法太突破了,因為我們真的很想管人、想控制弟兄姊妹,希望他們一定要怎樣、一定要參加什麼,當然我們知道這是為他們好,然而我們卻也不自覺的為他們的生命負責。好像追求神、長大成熟、被門訓和出去宣教不是弟兄姊妹自己要的,是小組長和牧師要的。然後當他們沒做時,我們又生氣失望,我覺得這樣大家真的都很累。所以漸漸地我學會了平衡-說了該說的,然後尊重別人的選擇,在心裡告訴自己:「他是自由的,需要為自己負責是他、不是我!」
※如何在關係中操練尊榮文化:
a. 控制自己,而不是控制別人。我只能為自己負責,不能為別人負責。真正的愛不是掌控,
而是在愛心裡說誠實話,該面質就面質、該處理的就處理,不逃避責任。但這一切之後,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和空間。分享個祕訣:從永恆的角度,你有天在神面前需要為你的生命交帳,別人也需要為他們的生命在神面前交帳。記好這個,很多事你就得釋放了!
b. 要控制的是我的界線,而不是別人會怎麼做。因為你不可能去控制別人的消費者心態,別人自私和理所當然的態度,或是別人想要利用你或從你身上得什麼的渴望。但我可以設好界線,講好規則,因為我拒絕做個無奈的受害者,拒絕被白目、不懂尊榮的人影響,拒絕反應式的生活。
控制好界線的另一個意思是:我讓身邊環繞著懂尊榮的人。剛強、操練尊榮的人會使你強壯健康,跟他們說話和同工,不但不會耗損你,還會恢復你,為你加注力量。
控制好界線的另一個意思是:我讓身邊環繞著懂尊榮的人。剛強、操練尊榮的人會使你強壯健康,跟他們說話和同工,不但不會耗損你,還會恢復你,為你加注力量。有些態度負面、批判、常自覺無力,又不懂尊榮的人,他們或許不是故意的,但跟他們在一起真的很累。這樣的人很難進入我核心的圈圈,他們只能等我出去;但有些人我卻樂意讓他們進來,因為他們在我身邊反而會營造一種剛強、安全和尊榮的環境,讓我越服事越喜樂、越有能力。
4.除去奴僕苦毒的心,領受兒子慷慨的靈。
當你在奴僕的心態裡被人剝削,是因為你一直給、一直付出,對方卻還是一直跟你要時,你的生命就會漸漸的被耗盡,而容易產生受害者心態。若是你沒有真實的去原諒那些人,你就會對那些消費者產生怨恨和苦毒。相信我,這不是設立界線的方法,反而還會拆毀關係。別人不是尊榮你,而是怕死你了,最慘的是這也不保證你之後不會受傷,這個惡性循環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最後魔鬼使你放棄愛、選擇孤立自己。
這是為什麼所有的冒犯和被消費感都需要在饒恕中解決,並且讓神告訴你:「你不再是奴僕,而是兒子。」耶穌說太5:39…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另一邊也轉過來讓他打;有人要告你,想拿你的襯衫,就連外套也讓他拿去。有人要強迫你走一里路,就陪他走兩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我心想:這樣我不是更苦毒嗎?然而要知道,耶穌是從兒子的心說出的。當有人要我們陪他走一哩路,奴僕的心會勉強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就走一哩路,卻在整個路程充滿抱怨和委屈,這樣的心態正是滋養苦毒的溫床。然而當奴僕的心被挪去,在饒恕中神才能醫治恢復你,並賜下兒子的心,知道天父所有的都是你的,祂會付一切責任,你就能回到健康的水流,成為一個慷慨給予的兒子。
5.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設定界線是積極主動的進攻,不是消極的防守。好的進攻策略:
A. 優先照顧好你的園子。B.將大部分的資源投入在健康、互益、彼此尊榮的關係中。當你先排好(控制好)你的優先次序和時間表,你就不太會受別人影響。Ex.我先告訴自己要做什麼?排完我跟神的、和璽恩的、和牧區的、和Asia for JESUS團隊的、和教會的,還有我的休息時間等等。當別人要我怎樣時,我就會說:「 Sorry,我不行,或你要等我。」甚至還可以說:「你看,我已經安排了!我不是專注在我的No(拒絕消費者),而是專注在我的Yes!(我跟神決定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然後徹底執行你所定的界線。記得,你的行為大過言語。界線不是用說的,新的一年讓神幫助我們一同來操練!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6-29】

9,22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結語:盟約是為了去愛

IMG_2471-2(節錄自Danny Silk牧師信息)
我們都明白了一路愛到底的幾個關鍵與方法,就是透過彼此連結、良性的溝通,以及設立界線。這使我們在一段關係裡面成為剛強、自由,且健康的人。然而是甚麼維繫著我們,縱使對方作了傷害或誤會我們的事,仍能讓我們一路愛到底?Danny Silk 牧師提出一個最基本的原因:盟約的關係。
盟約的本質是什麼?盟約是必需要藉著死亡帶來約束力的協議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12:23-24
耶穌說生命的目的是為了死,灑種在「關係的土壤裡」以致於我們的生命可以給予他人生命。我們活著的目的,是要活在一種模式裡,就是我的生命可以給予他人新的生命、新的力量。聖經裡保羅也說:『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並且灑種的不能決定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林前15:36-38
很多時候,人們只願意投資在某種關係裡,尤其是在可以控制接下來的結果時,而這也是父母親常常面對到的問題。他們把全心、全人、全意投資在孩子的身上,然後開始期待孩子們照他們所想的收成。但是想想看撒種的農夫其實是無法決定什麼會長?什麼不長的?農夫也不能只灑一個種,卻期待另一種收成。一切只有神可以決定你的投資會帶來什麼收成,只有神能來看守這個結果。
因為人死了,遺命才有效力,若留遺命的尚在,那遺命還有用處嗎?
來9:17
這裡其實是要強調,對人口頭上的委身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只有當雙方的關係出問題的時候,承諾才有重要性,因為當你照你承諾去做的時候,盟約有時沒有彰顯,直到你們之間有問題,你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盟約,你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堅守那些盟約的人有能力,跟對方傳達說他們願意把生命捨下:「我願意為你死。」
當有人傷害、背叛、冒犯我們時,唯一可以聽見的是耳中的尖叫聲,而且是我們自己的尖叫聲。然而,尖叫聲過後,我們還是活著沒有死去。當大家開始遠離人的時候,當我們把愛的開關關起來的時候、改變目標的時候、與人之間有距離感的時後,我們還是活著,而卻不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時我們必須重新檢視盟約的重要、活在盟約裡,我們必須改變生活的模式,在尊榮的文化的根基裡,開始看重他人的成功,為他人的成功努力,為對方加油。我開始看重我跟你的關係勝過一切,我知道你的生命有多重要,而且跟我的關係有多重要。
盟約是彼此生命的相互連結
加州有一種樹叫紅杉木,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樹,這樣的樹會長到340 呎高,大概是三十層樓高,每棵樹與樹之間,至少有五十呎的距離,可以開一台車過去。通常一棵大型的樹要長那麼高,都會需要有很深的根,至少要有它1/3 的高度,因此至少都會有100 呎那麼深;然而這些樹很奇特,他們的根,只有六呎深,這麼高大的樹怎樣能夠站立得穩?為什麼這不是一個一片倒的樹林?因為這些樹是群居在一個地方,一起長大,所以稱之為樹林。然後這些非常高大的樹,他們有一個橫貫的根,會把周圍的樹都抓在一起,接著在森林的地上形成網絡。有的時候他們的網絡甚至連結到周圍的20 棵樹,當風暴來的時候,這些根就把所有的樹拉緊,給予彼此力量,以致於他們可以面對幾千年下來的風暴。
父神對人們的心意也是如此,當我們看這些樹林的時候,要明白其中的含意與重要性,靠著盟約緊緊維繫周圍人的重要性,彼此支持溝通的重要性。你不會倒下來,因為我抓住你,你的家庭也不會倒下來,因為我抓住你;我也不會倒下來,因為你會抓住我。當風暴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緊緊抓住彼此,告訴彼此關係有何等重要。每個人都需要有認識的人,跟你一起活在這樣的盟約立面。你有沒有這樣的人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人說他是你盟約的朋友?當你擁有這樣的朋友,你就會開始做得到;當你開始期待你活在這個盟約的時候,它是有感染力的,因為你開始期待周圍的人也活出這樣的關係。你是盟約的百姓,明白誓約的目的,不是個人的,是為了周邊連結的人。用不了多久,你會發現你跟每個人都是有連結的。
這也讓我想到玉米。在美國,有一個農夫的百科全書,其中有一個農夫,是一個不斷養出冠軍玉米的農夫,他每年都贏得冠軍玉米獎。記者訪問他說:「你怎樣培育冠軍玉米,而且是每一年都得這個獎,你是怎麼做到的?」農夫說:「這很簡單。每一年啊!我拿去年的種子,然後給我的鄰居,然後再給他的鄰居,給在我周圍的每一個鄰居。如此每一年,我就能保證,會吹向我的農地的種子,都會生長在這地,都是去年冠軍的玉米。」在你的農地上面,是哪裡吹過來的種子?在你周圍盟約關係的標準是什麼樣的標準?我們必須瞭解,盟約是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是要付上性命代價的,很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找一些願意為我們生命捨下的人在我們周圍,他們明白誰是神,神在他們裡面,是何等大的作為。 我們因著愛而設立盟約;也因著設立盟約,讓彼此在尊榮文化裡建立更親密的愛的關係。這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具有感染力的。基督的愛讓我們明白這一切,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基督徒最美好的寶藏。帶著盟約的、愛的關係的寶藏去連結更多人們吧!他們需要認識神,也重新開啟愛的開關!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4-25】

3,08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一起完成人生的大小功課 黃國倫 X 許力今

文│陳珮瑜
「心與心的連結」是婚姻中首重的目標,更是牽手一生的關鍵,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瑣事消磨、失去連結卻不自覺,直到關係常出現偌大的漏洞,反而耗費更大心力修補;在所有的關係中,原則其實也都相同,當連結建立後,該如何保護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台灣愛無限協會理事長黃國倫,與妻子許力今結婚二十多年,兩人育有四個兒子。本身從婚姻家庭諮商領域出來的黃國倫,婚姻之路上與妻子有許多學習體會,他笑稱:「我和師母什麼都經歷過。」夫妻兩人常於媒體分享關於婚姻、親子的觀念與經驗。
首部曲:連結
愛情無法起死回生?
許多夫妻結婚多年後,常覺得已找不回當初的熱情,許力今認為,婚姻生活與談戀愛本就會有差異,戀愛時雙方見面都是最精心的時刻;但婚後不可避免兩人共同面對許多生活小事,心態上自然就會不同。「女生期待婚後有王子的呵護,可以開始享受公主的生活;但男生卻是期待婚後妻子成為大事小事一把罩的賢內助,一起為家庭努力打拼。因著兩人對彼此期待的落差很大,就容易出現不滿及憤怒的情緒」許力今提到熱情轉淡的原因,還包括兩人對婚姻期待的落差。
黃國倫認為,人們習慣把期待放在心底沒有說出口,當期望與現實產生矛盾,人們就會開始想要改變另一方,衝突就隨之而來;衝突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累積的結果就是愛情逐漸凋零。
「很多人會說愛情死了就不會再回來,這不是事實。」要讓情感活過來,必須先解決原本積存的傷害。黃國倫觀察,大部分人面對衝突都會選擇「擺著」,以為時間過去就會好轉,「但是問題還在那裡。」他指出,處理衝突就需要了解原因,彼此也需要道歉、饒恕。
許多夫妻來找黃國倫和許力今婚姻諮商時,常常已經近乎形同陌路,正是因為將問題積在心中沒有解決。因此「不要含怒到日落」是許力今的不變原則;當兩人之間已經「怪怪的」,卻因為忙碌等各種理由沒有處理,即使還是天天同進同出,心與心的連結會越來越薄弱,「因為中間有隔閡,使我們喪失了親密感。」
「把事情談開來,當中還有學問。」黃國倫認為,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若是一方還沒準備好,另一方卻急著談,反而會形成壓力,產生新的衝突,因此也需要適時給對方空間。「可能只是睡個覺,好多了就可以談了。」許力今也建議,不要在氣頭上、或最疲累時解決問題;同時需要多認識彼此面對衝突的習性,互相以對方的立場想想。
建立連結需要「花時間」
除了處理衝突,連結更需要不斷維護才能穩固。「建立連結很簡單,就是花大量時間在一起。」黃國倫牧師舉交往為例,從陌生到熟悉,透過刻意花時間相處,使心互相連結,建立真正的關係;同樣的原則也能套用在家庭及任何關係中。
有了孩子後,黃國倫和許力今在忙碌行程中,更必須找到屬於他們的方式陪伴孩子。兩人會把孩子帶在身邊一起服事,當孩子長大了,更鼓勵他們一起加入在團隊中。「我們讓孩子參與其中,一起完成許多事情。」當孩子一邊參與,一邊就能了解父母忙碌的原因。
二部曲:溝通
健康的溝通= 沒有恐懼!
在關係中,溝通更是重要學問;藉由溝通,人與人交換彼此內心真實的感受。當人心中沒有顧忌、感覺到安全時,很容易說出心底話。「健康的溝通,關鍵是不帶有恐懼,能真實說出心中的想法。」黃國倫認為,尤其在一方敞開心表達時,千萬不能給予負面回應,對方很容易覺得「算了」,再也不願敞開心分享。
家中四個兒子,許力今認為花時間陪伴,是製造溝通機會最好的方式。男生不像女生習慣分享心事,有時候刻意要孩子們講,孩子們也不一定願意;往往是在相處過程中,就自然分享出來。
過程中她也學習重要功課:勒住舌頭。「身為父母,尤其是媽媽,難免就想管教孩子。」其中一個兒子最近想染特殊顏色的髮色,第一時間許力今很想告訴孩子「不要吧。」但她將決定權留給孩子,並優先肯定孩子願與父母討論的舉動。
健康的溝通= 放心說真話
人與人難免意見不同,但很重要的態度是,讓對方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你還沒講完我就介入,開始表達意見;結果我還沒講完,你也急著表達想法。」很多時候在往來介入下,一開始的話題根本沒有討論清楚,原本想表達的人也會覺得受傷,溝通就變得無效,甚至產生更多誤會。黃國倫牧師建議,先聽完對方要講的,然後再回應其實都來的及。
「師母很聰明,常常我講第一個字,她就知道我要講什麼了。」即使已經知道對方想表達的內容,甚至知道自己的意見對對方很重要,還是需要讓對方「講完」,因為溝通不一定是解決事情,有時候只是為表達想法,讓彼此了解。
三部曲:界線
「再親的人都會有界限。」
健康的關係同時包含「界線」。受西方教育薰陶的黃國倫,在關係中立下的界線分明,但他也注意到,華人世界中確實較不重視界線,「需要先有這份認知:『再親的人都會有界線。』」如果沒有先建立起正確認知,界線則形同不存在。
但每個人對界線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界線其實是客製化的。」從小在西方國家長大的黃國倫,早已習慣界線分明,但無形中他也會把自己的界限加諸在他人身上,並期待另一方也有同樣的標準。
「我的界線是A,就以為對方的界線也是A。」黃國倫認為,不僅要認清自己的界線,也要認清他人的界線,千萬不要以為大家都和自己一樣,和不同的人就需要不同的相處之道。
孩子越線的第一時間就介入
「基本上我們不讓孩子挑戰極限。」黃國倫認為,許多父母常被孩子的言行態度挑戰到極限,往往是因為孩子越線的第一時間,父母沒有立刻介入。
「孩子小的時候,我常會容忍他們。結果一整天下來狀況百出,到了晚上我就會爆炸。」許力今也曾被孩子挑戰到極限,而後夫妻兩人開始花時間教導孩子界線及越界的後果;但即使執行處罰後,夫妻兩人仍不忘記與孩子恢復關係。
「在孩子做錯的第一時間介入;在還沒有累積怒氣先處理。」真理與恩典同時存在,因此愛與管教也應當並行;若是以為愛就要無條件忍耐,不僅是錯誤的觀念,也常是愛被耗盡的原因,因為一旦忍到極限,爆發的結果往往就是傷害。
把家庭照顧好以榮耀神
身為牧者,在忙碌的服事中更需要清楚的界線。「我的看法是家庭第一。」黃國倫相信聖經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提摩太前書3:5)」因此夫妻兩人將家庭擺在優先;但事奉與家庭不能用二分法區分,黃國倫深信,建立家庭的最終目的,更是為了榮耀神。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1-23】

12,572 total views, 5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