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消息

特會|連結台灣與列國 一加一大於二的全新動能

6V7A1155文│陳珮瑜
台北靈糧堂英語事工(English Ministry,簡稱EM),原本是少數對英文族群有負擔的弟兄姊妹聚集的禱告會,規模逐漸擴大成為現在的EM,除了聚集越來越多外國人,更有許多同工興起;不僅致力將外國人與台灣連結在一起,更進一步朝跨文化宣教目標邁進。
「家」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
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萬力豪(Peter)傳道認為「家」是凝聚人群最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EM重要的異象:「教會中我們是一家人,一起走生命的旅程。」
「家」的概念也套用在EM同工群中。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一群性格迥異的人要完成同樣異象,就十分需要天國尊榮文化,幫助他們磨合並且尊重彼此的差異。在萬力豪的想法中,同工們也需要學習委身在盟約的關係裡,無論發生什麼衝突,彼此都會記得保護這份關係。EM的傳道彭羽辰(Jaclyn)還記得,某次討論事情,同工之間起了衝突不歡而散,但神提醒她合一的重要,她立刻傳訊息向對方道歉,「如果合一是神的心意,而我破壞了,就要想辦法修補好。」對方也立即給予正面回應,最後他們在彼此擁抱中和好。
改變小組結構 新朋友更易融入
聚集許多外國人,萬力豪坦言因為語言隔閡,EM福音動力較弱,即使外展行動、尋寶也不容易;甚至因為許多弟兄姊妹的母語也非英文,要將親友帶來參加英語崇拜也不是容易的事。但來自Gateway教會的「健康(Stay Healthy)」概念,卻成為牧區成長的關鍵因素。
EM重新簡化小組的架構,小組由4-8人組成,聚會地點從家裡到咖啡店均不限,將內容著重於彼此分享;每周弟兄姊妹會問相詢問:「接下來一周,你會怎麼讓自己更健康?」彼此激勵於身、心、靈三方面都健康成長。分享完畢後,再由小組長帶領聖餐作結;透過聖餐,小組重新將焦點定睛於神。
大部分弟兄姊妹在台灣的時間都是階段性,新的架構反而降低牧養壓力。小組長不用花太多時間預備教導;但每週都會有一封EM「牧者的信」,分享牧區異象或計畫。這樣的模式,讓EM小組能保有有平行的肢體連結、對上與牧區的連結,更有與神的連結,環環相扣;即使新朋友剛加入,也能很快融入其中。
愛台灣 走入在地生活
「他們很愛台灣,都看見台灣的好。」在EM弟兄姊妹眼中,台灣是個治安佳、方便,屬靈上又興盛的國家,因此他們也渴望有機會能回饋這塊土地。
2014年10月9日晚上,一群拉丁美洲學生一起通宵禱告直到10日凌晨。「當天是雙十節,一群外國人在國慶日的凌晨為台灣禱告,那一幕讓我非常震撼。」萬力豪回想當天通宵禱告的情況,聖靈在凌晨造訪,許多人被喜樂的靈大大充滿,深信他們將會是台灣極美的祝福。
為幫助弟兄姊妹更多走入在地生活,EM過去幾年也推行接待外國人回家過農曆新年的活動。曾有一對夫婦被接待至蘭嶼過年,對原住民的熱情與文化大開眼界,也與接待家庭建立深厚連結。EM期望,藉由基督徒家庭的接待,讓飄洋過海的未信者也能感受愛。
雙語崇拜 成為外國人與台灣人的橋樑
2015年,EM即將開始全新的「雙語崇拜」,在原本主日兩堂崇拜結束後,多開一堂英、中文崇拜,並邀請更多新朋友。2015是台灣豐收的一年,萬力豪期望EM也能參與在城市轉化、靈魂收割的行列中。
為迎接更多說中文的新朋友,EM也邀請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中有特別負擔的同工加入。今年年初,這群新加入同工策畫了雙語崇拜的「Prelaunch Party」,透過活動讓新舊兩邊同工的心產生連結,更多彼此熟悉,明白在新的服事中,彼此將會肩並肩向前行。雙語崇拜的誕生, 讓EM成為一座橋樑:外國人有機會跨越原本的生活圈,融入在地生活;讓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則有機會接觸不同族群,進而擁有國度性視野。
不變的異象:跨文化宣教
跨文化宣教是EM十分重要的DNA。EM這幾年不僅陸續前往中南美洲服事,期望將來能成立新的福音據點。另外更透過台北靈糧堂宣植處牽線,進入到匈牙利,協助當地吉普賽民族,改善生活環境、並創造工作機會;同時也幫助當地基督徒,建立起社區教會。
EM的異象從來不是建立只有外國人的社團,而是培育大有能力的復興家,並為台灣帶來列國的視野。相信未來當外國人與台灣人更多連結,雙方的生命彼此影響,將會產生全新的屬靈氛圍,正如萬力豪的分享:「兩邊的恩膏結合在一起,拼圖會更加完整,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全新動能。」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44-45】

2,182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