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生活 | 那些你一直無法決定的事

離開這個工作會有更好的工作嗎?離開這群酒肉朋友,我還會有其他朋友嗎?分手後,下一個會更好嗎?還會有下一個嗎?未知,會讓你寧可留在很爛的現在。

6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撰稿|張雅薇 原文出處|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學生區 

每當鄰近跨年人們就會開始講新年新希望,因為我們期待人生是前進,而不是停滯的。人生要往前你必須決定很多事,但對許多人而言,做決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有遲遲無法決定的事,或發現自己不是一個很會做決定的人,往往是那個被決定的。首先要跟大家分享三點,很多時候為什麼我們很難做決定。

無法做決定的原因
一、你的內在狀態

倘若有以下幾種情況,會讓人很難做決定,也不適合做決定。

生氣

人在生氣時沒有力氣想別的事,跟顧及他人的心情,因為生氣時全人的能量都在這個狀態中,而生氣有分短期跟長期的。

所謂慢性憤怒,會有:復仇心態、我要證明給你看等內在誓言,有些年輕人覺得貧富差距太大,那些富二代天生就條件好,當他對整個社會有一個隱性的憤怒,即便開始創業,是什麼驅使他做生意上的決定?

不是客觀上的分析,而是想要快速成功、不想被別人看不起。當你做決定的動機不對時,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焦慮

很多人從國高中就開始焦慮能不能考上好學校,因為爸媽說要有好工作才有好未來。財經節目會告訴你,要有一千八百萬,才能享有一個好的退休生活,但這個數字是我十年前看見的,現在可能是兩千八百萬。

在焦慮裡面人們為未來的事情擔憂。假設有個人為前途、退休生活、可以賺多少錢來擔憂,他會很難為自己做出好的選擇,因為他在乎的是怎麼選投報率最高,什麼是未來趨勢裡最穩當的,可是他心裡可能有一個真正的興趣跟愛好。

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覺得決定要唸什麼科系、畢業後要選什麼工作很難,而這個「無法決定」背後就是一種焦慮。

恐懼

它跟憤怒一樣會消耗掉你所有的能量。當你生命中的某個領域帶有恐懼,你會發現在一些關鍵的人生決定上,往往沒辦法選擇真正想要的。

寂寞

有些人簡直是渣男/女磁鐵,他知道自己的感情模式有很大的問題,但就是不能離開對方,因為他裡面有一個寂寞抓住他,如果我們不去面對自己的寂寞,就無法做出離開一段複雜感情關係的決定。

疲憊

疲憊會把一個人所有的腦容量跟精神能量吃光,直到你一句話都不想講。

有些出社會的朋友經常在抱怨他的公司、主管,卻遲遲不離職換工作,而是日復一日的抱怨,因為在他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疲憊已經消耗掉他的所有。無論在生活、職場、人際關係裡面,當我們累到極限的時候,這個長期疲憊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人生思考,看不見自己是有價值,並且有很多選擇的。

如果你有一些反覆許下的新年願望,都沒有真正下定決心實踐,就要去察覺自己的內在狀態是不是有上述的幾種情況。

二、期待別人為我們負責

人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算命,為什麼我們去算命會感到安心,因為它幫我們算過去或我們不理解的事情時,會幫我們找到一個人來負責。

「你上輩子欠他,現在是來還債的。」「這是你的修練。」

聽到這些話人其實是被安慰的,因為我們終於不用再找原因,有個人會幫你負責也替你選擇,所以你不會選對或選錯,一切都是命中註定。

基督徒也是這樣,經常把順服當作不想自己做決定的藉口,神幫我們選,如果沒選好就可以怪神,我們不需要為自己負責。

有沒有聽過身邊的基督徒說:「我禱告很久神都沒有跟我說,所以我沒有辦法做決定。」但神把決定權放在我們身上,如果你始終沒有放下這個期待,就會發現你也沒辦法為自己的人生做重大的決定。

三、我們害怕未知

在一次戰爭實驗中,他們把俘虜帶到一個深不見底的山洞前,對他們說:「現在有兩條路讓你們選,一是現在立刻殺了你,二是你要進去山洞裡,如果能走出去你就自由了。」

我們理所當然認為他們會選擇後者,可是在這個實驗裡卻發現,所有士兵都選擇第一條路,因為人對未知是害怕的,若是選擇死亡,就不用面對黑洞裡還要經歷多少我不知道的事,即便之後可能是盼望。

離開這個工作會有更好的工作嗎?離開這群酒肉朋友,我還會有其他朋友嗎?分手後,下一個會更好嗎?還會有下一個嗎?未知,會讓你寧可留在很爛的現在。

神是如何看我們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創一26-31)

第一,我們是按著神的形象所造,我們有神的形象。

第二,神要人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一切爬蟲類,所以你是一個管理者。

第三,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一切的產物都可以拿來當你的食物,但人不會一餐要吃全部的東西,意思是神除了照著祂的形象造你,給你管裡的權柄,祂還告訴你,你的三餐可以自己決定。

換句話說,神所創造的你,是被信任的,並且祂把資源給你,賦予你調配及選擇資源的能力。

神不是獨裁者,嘴上說你是管理者,卻在背後用一條線勒住你,把你當魁儡,祂是讓我們可以決定跟運用生命當中所有的資源。當我們記住自己的形象,是神所賦予能力被信任的管理者,便能幫助我們在面對人生重大的決定時,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

我們是神的朋友

創世紀18章提到亞伯拉罕被稱為神的朋友,他們彼此信任,也知道對方看重自己的決定,神如何看待亞伯拉罕,就同樣看重我們的想法跟意願。

2021年的十月底,我離開了全職15年的Asia for JESUS,離職的一年半前,我在生活及工作上遇到了低潮期,有很多複雜的情緒,覺得自己的人生停住了,那時想要離職換個環境的念頭進到我的心裡,但我知道我在一個不適合做決定的狀態中。

後來我去做了諮商,跟諮商師談了想處理的目標,第一:讓我的情緒有可以安放的地方;第二,當時我即將39歲,人生預備進入下半場,我需要把自己整理好,讓我能做一個負責任且不後悔的決定。

諮商過了半年,該整理的情緒,那些讓我生氣、不解、混亂、沮喪、焦慮的也都解決了,一切都重新步上軌道,但是「離職也許會有新的可能」這個念頭又進來了。

第一時間我跟神說,如果這個念頭是從我的肉體來的,請你直接把它挪去,如果是從祢而來,那祢直接告訴我。當時的我不願去想也不想做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太重要了,我不敢為可能有的後果負責。

但整個過程神都保持沉默,於是我一氣之下問神:「難道你是要我自己做決定嗎?」突然神就說話了,祂說對。我開始各種分析,但我還是無法下決定。

我跟神說:祢來幫我選,神仍然說:你自己選。

接著祂問我,如果沒有任何恐懼、壓力、包袱、社會觀感、疑惑,你會怎麼選?我說:如果在我的呼召沒有改變的前提下,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呈現,我蠻期待的,如果祢真的要給我選,我會選離職。神說:好。

雖然心中有了決定,但還是希望神給我啟示告訴我離職後要去哪,但左問右問神又是靜默。又是一天當我禱告,神說:「你為什麼這麼糾結,一定要知道離職後要去哪裡?」祂說:「書在章節進行到最後一句時,會畫一個句點。你在看書的時候會因為不知道下一章的劇情怎麼開始,所以就不結束這章了嗎?」

當神這樣說,我知道祂沒有要告訴我新篇章的開頭在哪裡,而是要說現在就是該下句點的時候。那一天神給我一個信心的邀請,祂說:「即使你不知道前面要去哪,你也願意畫下一個句點,跟我一起翻頁嗎?」

這個禱告尋求的過程跟我以往的經驗完全不一樣,神沒有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在問答的當中,用很多反問讓我自己做決定。

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羅六22)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十五15)

我們重生的時候是從罪的奴僕中,被神拯救,祂不要我們成為另一個宗教的奴僕,好像整個信仰過程都只有一種方式,就是神規定我,告訴我怎麼做,我只有順服一條路。神從來沒有用祂是神的身分挾制我們,要我們永遠做僕人,神說祂要稱我們為朋友。

僕人、朋友、奴僕,這三個詞在上述經文被交互應用,神要我們明白一個新的啟示,我們是神的朋友也是神的僕人,這兩者並不衝突,最真誠的朋友往往可以在一瞬間成為替另一個朋友犧牲的僕人,你可以是神忠誠的僕人,也同時是祂真誠的朋友。

當你願意全然獻上自己的時候,你就成為神真正的朋友,你生命主權完全在祂手中,但祂同樣把管理的權柄全然交在你的手中。明白這個啟示,會開啟你跟神關係裡前所未有的雙向信任,有時候你害怕做決定,怕把自己或他人的人生搞砸,但神比你所想的更信任你。

我們的人生並不是經常一帆風順,也許你正在一個風浪裡,或是你覺得有隱而未現的風暴即將發生。但神說:孩子相信我,我掌權在你的生命並不是要來控制你,是為了讓你能勇敢安心的做生命中的每個決定。

 

現場影音版:https://youtu.be/wT5Ff12vy2s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2期P32-35)

6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約書亞 | 成為領袖 忠心看待神所給你的託付

我很常對我的學生或團員說,如果今天當我放心把一件事交辦給你執行,在我的心底那就表示:我知道你可以,希望你帶著這份信心和期許,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

40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約書亞樂團副團長 陳州邦

一如既往又到了約書亞樂團週五固定的練團時間,從樂手架設樂器、裝好每一個監聽、試音,在練團開始前和團員分享團隊近況、代禱,然後開始練習每一首要服事的詩歌,團長立衡負責整體音樂呈現的品質,而我負責聆聽每一位歌手演唱時的細節和情感,並給予團員回饋和帶領時的建議。

這樣的練團日常從我加入團隊至今已經不下500次。

從一開始的新進團員到現在承接了副團長的身分,是在我加入這個團隊前始料未及的,我信主14年,加入約書亞樂團至今12年。還記得2022年初,巽光牧師詢問立衡和我,我們倆願不願意接下團長和副團長來帶領團隊,光哥也提醒我們,這個身分的轉變會帶來許多改變,不僅僅是身分上的,也包含了神的祝福和恩膏。有些人對於成為領袖有很大的渴望,但在我心中真的還好,過去的工作經驗和自己的職涯中,我深知自己是一個很好的跟隨者,而不是一個特別有領頭羊慾望的人,求學時期我是絕不會想成為那種要管事的頭兒,我喜歡將主管或老師交辦的事務盡可能的達成到最好,主管的讚許是我一部份成就感的來源和動力。所以這一步的「跨越」對我來說是個未知的挑戰。

我很常對我的學生或團員說,如果今天當我放心把一件事交辦給你執行,在我的心底那就表示:我知道你可以,希望你帶著這份信心和期許,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而現在之於我自己,好像這些話變成對自己說的,只不過是角色顛倒過來罷了,我知道某種程度,這不只是巽光牧師的託付,也是神的託付。

今年七月時,李協聰牧師來到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分享一個主題「若沒有這些人站出來」,那天觸發我許多關於服事上的啟示,協聰牧師描述如何學習成為一個領袖,只待在領袖旁邊是不夠的,要學習成為領袖身邊一個好的跟隨者,常常換位思考,從你所跟隨的領袖身邊學習他看事情的角度、做事的方式和每一個深思熟慮的判斷思路,雖然跟隨領袖的過程中難免會看見他們的缺點,但神要興起我們成為領袖的幫助,就像以利沙是以利亞的幫助、亞倫跟戶珥是摩西的祝福。

這也讓我想起了耶穌和彼得,彼得和其他門徒跟隨耶穌上了船,夜裡風浪變大,耶穌行走在水面上時,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耶穌回答:「你來吧。」這裡彼得的要求很有趣,如果在水面上的真的是耶穌,他渴望像耶穌一樣,能夠行和主相同的事,雖然一開始彼得並沒有站穩,但重新調整步伐後,他開始在水面上走,並走向耶穌。

對比之下,那些只待在耶穌身邊的其他門徒並沒有因此加增信心。我期許自己也能像彼得一樣有憨膽,不僅是一個待在領袖身邊服事的人,更要成為一個好的幫助者和跟隨者,甚或,學習成為一個領袖。

約書亞樂團是一個蠻特別的團隊,因為我們的事工需要相當多專業的音樂人,因此透過甄選而加入的團員皆來自四面八方,甚至已有自己聚會的教會,我有時候常常會看著練團或服事中的大家,滿有感動的向神感謝,謝謝祢把這麼多寶貴的團員帶到我們中間,約書亞樂團所擁有的真的很豐盛,但也常常提醒自己一件事,有一部關於教養的影集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些團員也不是「我」的團員,某種程度上的意義,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神親自差派來到團隊當中的,所以我常常求神給我祂的眼光,希望這些人都能在團隊中很好的被建造和對待。

前團長治德舉過一個例子,當你加入一個團隊時很少會預設你要離開的時間,除非經歷到極大的轉變或是神有其他的帶領,通常敬拜團隊的服事應該會是一個長久性的服事,因為無論去到哪個城市、加入哪個團隊,跟隨神的百姓終其一生都渴望敬拜,因此我都把這群人想成是會走很久很久路途的同伴,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團隊中找到自己最獨特的崗位,就如同聖經中的五重職事一般「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神的話告訴我們每一個職份都是相等重要的,如果全部的人都去做使徒,或全部的人都去傳福音,就無法完整做成神的工,因為在團隊中我們需要彼此成全、各盡其職,才得以建立基督的肢體。

因此要建立長遠性健康的團隊,幫助團員找到他在敬拜事工中的命定和獨特性,就相當重要。當我看見某個面向是團隊所需要的,而我在這方面的能力不夠,就需要想方設法來建造這個部分,因此我鼓勵所有的團員都去參加 Asia for JESUS 所舉辦的「走入命定ID」裝備課程 ,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幫助團員都更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命定,也透過這些專業講員的解說,讓每個人在這條長久的服事道路上生命成長越發茁壯。我也想鼓勵教會當中的敬拜團隊,若是團隊在敬拜生命或專業技巧上亟欲突破,可以邀請老師或鼓勵團員去參加培訓課程,只要有顆願意學習的心,相信最終一定都會有所助益。

最後我想祝福每個團隊,一個人固然走得快,但一群人才有辦法走得遠、走得長久,要記得常常在神的同在裡呼求合一,合一絕對不是我們天然人的想法和性格,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麼獨一無二,若不是因著基督為我們付上贖價,使我們願意謙卑自己彼此服事,所以務要追求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三股合成的繩子纔不容易折斷。願神興起每個敬拜團當中要成為領袖的祭司,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總要提醒自己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忠心看待神所給你的託付,不像服事人,乃像服事主。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NO.42 P56-57)

40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編輯室 | 天國領袖的必要條件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

64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圖、文|Asia for JESUS主編 周曉薇

每次當我們舉辦特會或者活動,只要置入「領袖」兩個字,例如「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青年領袖論壇」、「領袖工作坊」,首先我們的客服電話與信箱就會先充滿了各種詢問:「如果我不是小組長也可以報名嗎?」、「領袖指的是核心同工以上嗎?」、「我是帶職服事的事工負責人也有報名資格嗎?」…。到底我們是如何解讀「領袖」這兩個字的呢?

有人說KOL是領袖,因為他們發表的意見獨到,並且帶動了風向與潮流;有人說擁有話語權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敢說敢講勇於號召;有人說吸引人們眼球耳朵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很有舞台魅力, 而這就是領袖所需要的;也有人敢於與眾不同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天生獨特。

而我卻要說,你我都是領袖。甚至不在乎你是不是基督徒、有沒有帶小組、有沒有人跟隨你、有沒有聰穎過人或者氣度非凡,對創造我們的上帝來說,祂看上的從來都不是這些,例如牧羊的大衛、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各種膽怯害怕的彼得、充滿懷疑不信的多馬…甚至是打破香膏塗抹在耶穌腳上的那個女人。

之所以成為領袖的核心要素就是你的「信念」,你是否擁有一份堅持與篤信,即使面對挑戰和困難,你仍然捍衛著並且以生活和生命體現著這個信念呢?特別在這個資訊爆炸、速度飛快的時代,你是輕易的被改變被帶動,還是持守著堅忍著並且奮力的活出你所相信的。通常我們認為的領袖可能是「殺出重圍」、「登高一呼」的行動與意見領袖,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脈象中,我們也需要更多「堅持原則」、「聞風不動」的領袖,這類領袖可能不是擁有廣大聲量的,也不是特別有領袖魅力與風範的,他們也許不擅於在舞台上表達,也不習慣成為視線的焦點,但是他們所堅持的信念肯定是他們生命的焦點,而這份專注的熱情將會影響他們所在之地的人事物,進而成為運動、成為革新、帶來轉化。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領袖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或者理論,一切都是從管理、領導好你自己的內心和生活開始。來,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是一個領袖。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2期P.2)

64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領袖—看不見的更關鍵

擁有領袖的位份,意味著神要你做的是不尋常的事工,所以不能用維持現狀或是別人用過的老方法。況且如果要做的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知道怎麼做,那麼就不需要領袖的存在了。

94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 | 孔毅(iRAM之父、手機中文化之父、跨領域CEO導師、暢銷書作家)

時下流行的一些新興名詞像是「內捲」、「躺平」,大家應該不陌生吧!

針對這些名詞背後所指涉的現象,外界大多把矛頭指向員工和年輕人,殊不知,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出在:領袖沒有盡到責任。意思就是說,身為帶頭的領袖,並沒有把員工內心的激情激發出來。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領袖?

我對一個領袖的定義是:「一個可以影響別人去完成一件不尋常事工(即願景∕異象)的人。」而達到此一領導境界的關鍵在於,他們更懂得用「看不見」的方法做事。

領袖不同於一般人,他們常常用內心的「Why」來指引做事原則。而且那個「Why」會不斷問說:「我活在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麼?」使其內心處在神聖不滿足的狀態。

這個狀態激發了創造的渴望,促使領袖勇於打破現狀、挑戰固有思維及傳統;也因為懂得傾聽內心聲音,使其不致落入慣性思維,並且會不斷尋求突破。

領袖要找來一起同工的人,當然是發自內心認同他的人(此即為看不見的方法)。或許被找的人自己並不清楚內心異象,但因為同樣處在神聖不滿足的狀態,所以一聽到領袖口中的異象,馬上就會深表認同。

先用看不見的方法「Why」找到對的人,接下來再去做「How」的事,也就是按才授職和分工授權,因此做出來的結果「What」,必定超乎所思所想。

 

***************

 

先來分享一個例子。

有位年輕牧者找我做一對一諮詢,垂頭喪氣的模樣宛如一隻戰敗的獅子,因為幾個月前,有六位跟他一起服事很久的同工相繼離開,而且是不歡而散。釐清原因之後發現,他是看哪個事工最迫切就優先找人,而且多以屬靈條件為評估,以為越屬靈就會越順服,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

「我已經很清楚把目標告訴他們,但每個人做的結果都跟我講的有距離,一發現這樣的落差,我就馬上提出質疑並且糾正,起初他們還會接受我的意見,但過不久,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導致彼此間的衝突越來越大,最後一個一個離開,」年輕牧者語帶無奈。

我提醒他,「同工應該順服的對象是神,若是要大家一味地順服你,最終只會形成內捲的組織。身為領袖,真正要做的是按才授職和分工授權。」所謂的按才授職,意思就是說,六個同工加上身為領袖的牧者,總共七人,依據神所給的恩賜和個性,大家各自為內心共同看不見的異象努力,也為自己訂立相應看得見的目標。

若是領袖把自身角度設定的目標,強加在六位同工身上,等同抹煞了他們各自的積極性和獨特性,同工們也會工作得很辛苦,這就是權威式領導;感召式領導是用看不見的願景和異象把大家連在一起,但又藉著按才受職,把人放在對的位置上,讓大家在認同你的異象同時,又可以發揮各自專長。

譬如說擅長與人互動的同工,就適合安排他做牧養事工。擅長行政庶務的同工,就可以安排他負責事務型的工作。有的喜歡做向外拓展,也有更適合做向內運營。而且因為已經認同異象,在朝向各自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如果同工做錯一些事情,領袖還是要放手,秉持著分工授權的精神,不要一看到錯誤就急著糾正。

一位稱職的領袖,不能只向團隊成員指出看得見的目標(What),更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Why)。因此我鼓勵那位年輕牧者不要氣餒,只要用看不見的方法找到一群認同他願景的同工,還是可以打造出一番新氣象。

還有就是,「未來面試新同工,要問他比較喜歡做什麼,藉此把他看不見的部分找出來。也不要一直講目標是什麼(What),而是要強調我們這組織為什麼存在(Why),引領每個人找到自身定位和目標,讓他感覺不是為你工作,而是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當各人都達成目標,這個異象也就跟著收成了。」

經過五十分鐘的談話,那位年輕牧者表示理解了,爾後依據我的建議去執行,也確實得到良好的果效。

大概四、五個月後,我收到來信:「孔老師真的很謝謝您,我用您的方法找到了六位同工,現在他們都找到各自的定位和目標,因為我把他們內心的熱情激發出來,同時也放對了位置,所以他們都非常努力。當他們各自做成目標,整個事工也就成就了,過程中我只需要用看不見的方法,也就是不斷強調願景的重要性,並為他們之間做一個協調。」

 

***************

 

分析上述案例可發現,年輕牧者以前採取的是看得見的方法(管控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經過一對一諮詢,他改用看不見的方法(why)-以內心的願景∕異象以招聚同工,再以看得見的(how)-按才授職和分工授權,最後(what)-終於做成了事工。

擁有領袖的位份,意味著神要你做的是不尋常的事工,所以不能用維持現狀或是別人用過的老方法。況且如果要做的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知道怎麼做,那麼就不需要領袖的存在了。

若讀者朋友想了解更多如何用異象來感召人心,我在《看不見的更關鍵: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書中,一共談到30個關於工作扭轉的案例,以及將近20個講生命更新的案例。本書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操練的工具書,希望讀者藉著我在案例中設計的「情境體驗題」看到自己、藉著「觀念更新題」超越自己、藉著「反思學習題」找回自己。

古代人習武,若武功要達到極致,就必須打通任督二脈;當代人若想活出美滿的生活及豐盛的靈命,就要懂得藉操練以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因此在書中最後兩章,提供了兩套操練工具:「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和「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幫助大家透過 刻意練習, 逐步穿越表象的限制、進入內心,領受個人專屬的美好異象。

經過這樣的修練和晉升,說不定你會發現,原先的工作或生命瓶頸,因為改採看不見的方法之後,反而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

 

點我前往《看不見得更關鍵》書籍資訊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2期P4-5)

94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創辦人的話 | 天國領袖的養成

所謂天國的領袖,是像耶穌一樣,知道自己位居高位的時候,卻願意跪下來為門徒洗腳……

59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口述: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副執行長 晏信中牧師

整理:Asia for JESUS編輯部

 

過去近兩年,除了Asia for JESUS因為疫情而開始在媒體上轉型,特會與課程發展了線上版本,歷經實驗,再升級;我所服事的教會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季節,原本的部門重新改組之外,也興起了一些新團隊,我所參與的「創意藝術媒體處」與其中的「雲端教會」就是全新的項目。

我們的異象和核心價值都一樣,但人沒有同步更新,就會很難走下去,我就在當中歷經了失望、破碎、再重新對齊。

全職服事的這二十年,我發現無論是世界還是教會的領袖養成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自己是誰;第二步是藉由環境來印證;第三步會是不要害怕去冒險;而第四步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也就是天國的角度來看全盤。如同大衛能夠站出來擊敗歌利亞,是因為過去他曾擊敗過獅子和熊。

在談如何領導之前,看的不是怎麼帶人,而是怎麼帶領自己,要能夠攻克己心;當我們朝著標竿走,神也會調動萬有來訓練、裝備我們,使我們成長,勝過環境。而在領導別人之前,要先能讓自己也甘心樂意,自己要先買單,才能去說服別人。

當你在組織裡「有一定高度」的時候,面對他人的請益,要知道「我們無法為任何人的生命負完全的責任」,但我們要勇敢,當我們講到作為遮蓋,不是給一個絕對的答案,因為我們不是耶穌,而是幫助人在面對挑戰的時候,能夠越來越像耶穌。

無論你是誰,你都是領袖,因為人的受造奇妙可畏,並且有治理這地的權柄。所謂天國的領袖,是像耶穌一樣,知道自己位居高位的時候,卻願意跪下來為門徒洗腳。

天國領袖的領導力,不是威權式的呼喊,而是單單向著標竿直跑,用生命作見證,是當我們往前走時,就激發了別人,別人看見我們生命裡面有活水、有生命,進而引導出人們自發性的跟隨。我看見一個必定發生的事,就是只要有一人突破,就一定會有另一(群)人跟著突破。

教會也要走回神的心意,一間健康的教會是神說了算,是成全人走進他生命的命定,賦予他擅長和合適的位置。當大家都被激發想要越來越像耶穌的時候,群體效應產生了,就是甘心樂意的補足了別人,一起見證榮耀的發生。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 第42期P2)

59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品味生活 | 當一切按下暫停,我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我以為治理應該是「目標、執行、考核」,這是我們習慣的系統,一種汗流滿面的治理,但上帝的治理卻是:當我們在祂的愛中躺夠時,自然流露與身邊所有人事物的互動,就是真正治理。

1,22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撰稿|陳珮瑜 圖片提供|蕭雅文 

原文出處|天國整全特會

 

你或許聽過「burn out(耗盡)」一詞,但耗盡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你知道現代人正在經歷加速的耗盡嗎?

 

《No Time to Die》是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Wroughton Craig)出演007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部,正式翻譯叫《生死交戰》,白話一點、直接一點可以翻成「沒空死」,我覺得這句話真的非常符合現代生活的寫照。

不妨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我為什麼這麼忙?我在忙什麼?可能你會馬上想到,公司後天有活動、過幾天有客戶來拜訪、我正在唸聖經學院、好幾個截止日馬上到了要趕工…但是你有沒有認認真真地問過自己:我到底在忙著做什麼?

我們都深陷在一個體系中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馬太福音6:24)

我們常會認為瑪門指的就是世界、物質、金錢,但瑪門不只是這些,瑪門是世界的靈,是更深綑綁我們的一個體系。

在我們還很小的時候、還沒有太多想法時,就開始不斷在接觸這個系統,我稱之為「表現主義」;表現主義無所不在且難以察覺,它代表的不是金錢,而是代表有效率、有成就、不能浪費時間、要更進步的一種人生觀與價值體系。

舉個例子,以前我們等公車就是去到站牌下,等著等著公車就回來了,可是現在螢幕上會顯示候車時間,當等待被量化成數字時,我們就會覺得「天哪,為什麼不能快一點?」

很多的時候我們人已經回家了,工作卻也跟著手機和通訊軟體一起回到家裡面,這一切都在加速我們的耗盡;表現主義正在更大聲、更強力的衡量著我們「夠不夠、做到了沒有」,而且一切都太合理了,我們當然要用最短的時間做到最好的效果,我們當然要成為最負責任的角色達到所有人的期待。

我們都在不斷證明自己

最近我的孩子問我:「媽咪,學校是不是就是要把所有人變得一樣?」接著他又問:「人生的目的就是要用來證明自己嗎?」當我聽到這兩個問題時,一方面很心疼,一方面卻也可以理解,因為在世界現有的系統中,透過測量的方式往往可以更快、更容易評估一個學生的表現。

這個世界不斷要求我們表現,是因為不曉得該怎麼觀察和測量那些無法被衡量的人事物──甚至很多根本是不應該被測量的──於是身在其中我們也漸漸學會用人生去證明「我可以」、「我是一個好學生」、「我是一個好媽媽」、「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可以成。」

活在表現主義中的人往往容易落入比較中,常常自責、常常想要道歉,更可怕的是有時根本不知道要跟誰說對不起──當你感覺到抱歉時如果是有一個對象的,事情還算好解決──表現主義往往讓我們感到抱歉、覺得自己做不好,於是我們開始隱藏某些弱點,變成想要更努力,想要更快、更多、更快樂。

這就是我們的世代,一個非常忙碌的時代:忙著符合期待,忙著達到標準,忙到搞不清楚為什麼,忙著覺得自己不配,忙著自卑,忙著抱歉,忙著撐場面。

「暫停」帶來的焦慮

2020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延燒,我的工作碰巧與國際貿易、物流有關,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打電話,不斷地調度、想辦法,一下子這個辦法行的通、一下又都不行了。那時我做了一個紅綠燈系統,紅燈代表已經不能做的訂單,綠燈是「可以」,黃燈則是「可能可以」,每天我就在指揮交通,但最可怕的是,今天的綠燈可能明天變紅燈,然後明天的紅燈可能後天變綠燈,最後我發現每一天完成的事情只剩下一件:推翻昨天辛辛苦苦做的決定。

這樣的情況從三月持續到五月,那之後市場就呈現一片死寂,開始無止境的等待與慌張。原本我需要頻繁的出國出差,但是在疫情之下就全部暫停了,這對我來說那是多麼荒謬的緊急煞車啊,我的心中好像突然有了一個很大的洞。

不能出國的日子,一開始我報名了健身房,目標是一週至少去兩次,但這個目標一下子就達成,因為我一週大概去了五次,於是下一個目標是報名新課程,拳擊、巴西柔術什麼都來,但是很快的我又陷入一種了焦慮,運動帶來的快樂只維持了兩個禮拜,內心的大洞又回來了:「我現在打拳是要做什麼?我有要比賽嗎?拳擊到底可以給我什麼呢?」。

「用光了」自己

那時候我有一種感覺是「我用光了」。我記得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個圖,嘗試想表達「我已經把自己用光了,我已經沒有了」的那種感覺。這個圖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正在吃早餐,桌上有一瓶瓶的牛奶上面標示著「我」,每個瓶子卻都是空的;然後我開著車子去加油,那個加油站也叫「我」,可是當把油槍拿出來時卻一滴油也不剩;最後是洗澡到一半,滿頭的泡沫卻沒水了。

 

 

 

 

 

 

後來我去了SOZO,神讓我看見我內心一直深信的一個謊言:「當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你就一直在貶值,時間一直過,你的價值就一直變,你怎麼可以放鬆?」這個謊言深深的抓著我,我終於發現,原來那驅使著我、讓我總覺得好像必須做點什麼的,是來自時間流逝所產生的焦慮感。

從現實層面來看,時間確實不斷地流逝,真理卻是:在神沒有時間的流逝。

那段每天救火、指揮交通的日子,我大概到凌晨3點就會醒來,滿腦子除了事情該怎麼處理,更多的是自我懷疑;每天我都會問自己一句話:「蕭雅文你到底在做什麼?」現在回頭想,這句話也是神同時在問我的,只是當我問自己的時候,是在焦慮跟懊惱沒有進度,但上帝問的卻是:你在忙什麼?

原來在我內心那把衡量自己的尺是時間跟影響力,想要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影響力,可是當一整天的成就只剩下推翻前一天的決定時,價值在哪裡?影響力在哪裡?

我想做得更好,有什麼不對嗎?

同一年,我們替周神助牧師的八十歲生日舉辦驚喜慶生派對,因為他很喜歡打網球,在會場我們還搭了個迷你網球場,那天晚上真的太開心了,所有人一起哭、一起笑,晚上結束回到家後,只要想到壽星的笑容、想到大家在慶生會中的感動,就覺得一切好值得。

周神助牧師80歲生日

隔天我去還運動器材時,一邊向老闆道謝、一邊和他分享前一晚的照片,老闆看到迷你網球場驚呼:「這個可不可以留給我們呢?」我說在慶生會一結束就都拆除了,他大喊可惜。原來老闆一直都在推廣迷你網球,不只很有經驗,還知道用什麼材質可以做成重複使用的地墊等等,但是老闆越說,我就越感到自責,「我們就是沒有早點詢問專業,你自己看多花了多少錢?廢料那麼多,簡直一點都不環保!」

我陷入無限循環的懊悔中,直到中午約了先生一起午餐,才坐下我劈頭就開始講老闆的建議、自己應該做到的、沒有做到的,講得又快又急,而且又生氣又自責,先生不得不打斷我:「停!你昨天晚上不是這樣啊?你昨天不是很開心嗎?為什麼現在變成像是另外一個人?」「這兩件事情有衝突嗎?昨天很開心,現在要學習不行嗎?想好下次怎麼做事情會比較好。」「你為什麼要一直學啊?你可不可以只學上帝要你學的東西?

這句話彷彿當頭棒喝,坐在那間餐廳裡我就哭了,我意識到自己總是沒有辦法好好坐著享受成果,每當結出一個甜美的果實,下一秒我就把果實塞進榨汁機中攪拌,瘋狂地審視「有什麼是我沒有發現的?我錯過了什麼?有沒有忘了什麼事情?我有沒有從中記取教訓?」攪著攪著,直到果實都變成了渣。

上帝的原意是希望我們享受生命的果實,但是我們卻偏不要。我們以為自己很認真、很上進、很卓越,但原來我們只是在善惡樹的系統中,想知道什麼是智慧、想知道善惡、想要符合善惡的標準、渴望成爲有成就的人;我們把神滋養我們生命的果實拿去交換,換回的卻是我們連吞都吞不下去的乾渣。

回到最初的身份

在SOZO時,我看見自己彷彿躺在一艘小船中,漂浮在馬爾地夫的海洋,一邊和上帝對話、一邊看著從白天到夜晚的景致變化,風景實在太美了,我卻開始感到不安,「真的可以嗎?躺夠久了吧?」上帝卻告訴我「你先享受再說。」但通常我們不是要先完成該做的事,接著才能做想做的事嗎?

當你什麼事都沒做時,不代表沒有事情發生。

但是當我繼續在小船裡直到「躺夠」時,突然開始意識到身邊有魚、空中有鳥,接著我開始和牠們互動、開始欣賞牠們,這時上帝告訴我「這就是我說的治理。」

我以為治理應該是「目標、執行、考核」,這是我們習慣的系統,一種汗流滿面的治理,但上帝的治理卻是:當我們在祂的愛中躺夠時,自然流露與身邊所有人事物的互動,就是真正治理。原來影響力不是用爆肝換來的,最輕巧、最不費力的,才是真實源源不絕的影響力,可是只有一條路,就是回到原始的身份裡。

不用再逼自己一定要拚什麼了,當我們清楚自己的身分,沒有人可以攪動、激將的了我們,也沒有多餘的目標、雜音可以讓我們分心,更不會再有心思去和任何人比較,因為每個人的出現都代表著不可取代的意義。這是真正的安息,也是真正的自由。

現在是我們脫去囚衣,穿上兒女新衣的時刻了。當我們遠離神的時候,我們追求各樣的東西使自己好過,罪惡感和難過少一點,成就和快樂就多一點,甚至我們都以為要在這世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靠取悅這世界的瑪門,但是當我們的眼睛只看得到神,就不再需要這些了,就好像神榮耀的同在覆蓋在我們眼睛上,是神保護的帕子,是神真理的帕子。記住真實的身分,我們是神的孩子,讓我們做這世上最真實的一群人吧!

囚衣就是那些我們以為可以替人生加值的進度、成就……現在就把它全部脫掉吧!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 P.28-31)

1,22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創辦人的話 | 攜手向前,Stronger Together!

這個世代人人都在找歸屬,神已經把永恆的家擺在我們中間,你是否認得哪裡是你的家?同樣的,無論你想要做任何事,有志同道合同伴一起前進是一件很美的事……

1,33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 |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副執行長 晏信中牧師

去年,我們經歷了很多事,印證了如果教會裡如果只有個人的單打獨鬥是不夠的,我們需要stay together and stronger together,讓我們能夠比過去更強,連結更緊密,更在當中看見神的工作。即使有許多困難和考驗,卻也一次次的熬煉出我們生命的韌性和可能性。

使徒行傳6:1-6中說到: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使徒行傳中最榮耀的主角就是12個使徒了,他們不只走遍各成各鄉,還講著大有能力的道、改變了許多城市,甚至是整個羅馬帝國都被他們翻轉,以至於一個個抵擋基督教的國家,後來都成為了基督教的國家。我們看見使徒行走之處都彰顯出神的同在,也應驗了約翰福音中耶穌說:「你們要做比這更大的事。」之後他們甚至遇到一種困難,叫做「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我們。」(使徒行傳 2:47)

但當教會越來越大、一個團體越來越大,面對轉型、整合的需求,也會開始有混亂和抱怨發生,當牧者、領袖已經分身乏術,被各種事情填滿,沒有時間逐一處理所有細節時,有更多的人要被興起: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因此使徒才能夠繼續禱告、傳道,把道傳出去。(使徒行傳6:3)

我從四歲就來到我的家,我的教會-台北靈糧堂,如今我結婚,有三個孩子,其中兩位已是青少年,開始在服事兒童。雖然我的家不完美,我仍以我的家為傲,家家都有難事,但看見問題就來看要怎麼修,思考可以著手做些什麼?

這個世代人人都在找歸屬,神已經把永恆的家擺在我們中間,你是否認得哪裡是你的家?同樣的,無論你想要做任何事,有志同道合同伴一起前進是一件很美的事,縱使過程有歡笑、有眼淚也有挑戰,但是「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這話是沒錯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2)

1,33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從零開始談呼召

「你的呼召是什麼?」這句話在教會談話裡被提起的程度,幾乎快像「等等想吃什麼」一樣地氾濫,讓人不知所措……

2,40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文 | 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 楊昌恩傳道

從零開始談呼召

著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交出一份神學院裡近萬字的英文報告,而這門課的主題,就是在談什麼是呼召,探討哪些社會因素會影響我們對呼召的認識。幽默的是,七年前(2015)走入教會成為全職傳道人,直到2019年為止,我都不認為在教會工作是我的「呼召」,因為這完全不在我的人生計畫裡啊!我相信上帝的確「呼召」祂的兒女,不過,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認識什麼是聖經裡的呼召,以及從基督教發展歷史找到啟發。

 

我們對呼召的印象

「你的呼召是什麼?」這句話在教會談話裡被提起的程度,幾乎快像「等等想吃什麼」一樣地氾濫,讓人不知所措。最常聽到的答案歸納有以下三種(實際可能有更多),每種答案的背後,都暗示某種對呼召的理解或期待。不瞞大家說,我也曾經用下面的方式來理解呼召:

·「不知道欸,我沒有聽到上帝對我說話」:呼召是從上帝來的,所以上帝應該會「直接」對我「說話」,告訴我一個具體的方向或答案吧;

·「還在想,我在考慮找某某方面的工作」:呼召是某種工作職業選項,我要想辦法找到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呼召喔,我覺得我的熱情好像是⋯⋯」:呼召應該是跟我的興趣或嗜好有關吧?那就從我的熱情下手好了。

呼召的確有可能是「上帝直接對我說話」、「工作職業選項」,或是「熱情/興趣/嗜好」。不過,呼召的意義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寬廣和豐富!在進一步釐清之前,想分享一個關於呼召的迷思,那就是:我們可以在聖經歸納出一個關於呼召的完美公式,我們只要照著做,就可以找到呼召!

 

聖經裡沒有關於呼召的完美公式

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Susan Maros博士多年研究呼召的主題時,的確在聖經裡發現一個重複出現的模式,包括四個必要元素,分別是:呼召者(上帝)呼召的內容(某個任務或角色)被呼召的人對呼召的認知覺察。如果四項必要元素都有了,那麼第五個非必要元素可以加上作為支持:印證(例如牧長的認同;或是某項品格)。以《撒母耳記上16》為例,耶和華透過撒母耳膏抹大衛為王的故事,完全吻合以上模式:呼召者(上帝)、呼召的內容(作王)、被呼召的人(大衛)、對呼召的認知覺察(被油膏抹)、印證(被掃羅王追殺時,依舊有堅忍的心志)。

然而,馬洛施博士提醒,如果我們把這個模式當成聖經裡唯一的呼召敘事,那就會產生盲點,只會看到符合這個模式的呼召故事,而沒有注意到,許多聖經人物的呼召故事,其實是完全無法套進這個模式的,比方說舊約的路得、以斯帖、尼希米,新約裡的司提反、腓力等等。

 

呼召的四種意義

那麼,到底呼召的具體意義是什麼呢?美國神學家William Placher在他的著作《Callings: Twenty Centuries of Christian Wisdom on Vocation》跟我們分享,呼召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至少有四種不同的意義:

1. 初代教會時期:此時對於呼召的思考,就是要不要接受基督信仰,以及承擔隨之而來的社會壓力或逼迫;

2. 中世紀時期:當基督教在四世紀後成為羅馬國教,成為社會主流時,人們開始反思怎樣才算是真誠的基督徒。因此,這時期呼召的意思,就是成為教會神職人員,加入修道院生活,或是成為苦行修士,放棄家庭、婚姻、生育孩子等選項;

3. 宗教改革後:由於馬丁路德宣稱「信徒皆祭司」,在新教徒中,許多神職人員的生活跟一般人愈來愈相似。路德在他的德文聖經翻譯裡,將《林前7:20》的「klesis(呼召)」譯為「Beruf」,就是「職業」的意思。對路德來說,你的呼召就是你的工作,不只是神職人員,每一個人都被上帝呼召去從事特定的工作。

4. 後基督時代:工業革命後,在生產線及專業分化的影響下,許多人的工作內容淪於一成不變的反覆操作,工作裡的疏離感讓人很難充滿熱情,這樣的話,工作還能算是呼召嗎?而且工作總有退休的一天,如果呼召等於工作,那基督徒退休後的呼召是什麼?此外,在價值多元的社會裡,要堅持基督信仰裡的價值觀,似乎顯得格格不入。也許在此刻,我們的呼召就是:單單地活出基督耶穌的生命!

 

呼召是一生探索的過程

呼召不是套公式得出來的,其意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無法「找到」呼召,因為呼召是上帝透過我們的家庭、性別、世代、宗教信仰、民族/種族、社經地位等等因素,在我們的一生裡去磨塑、發展、淬鍊出來的。呼召不會憑空出現,毫無脈絡可循,因為上帝早就把呼召的線索,編織在我們的過往人生經驗中。

透過神學院裡的學習和反思,我發現上帝早就預備好所有主/客觀條件,一路引導我走到此時此刻;更重要的是,比起我要做什麼事,或者扮演哪種角色,上帝更在意我們在過程裡,會成為一位怎樣的人。每一位上帝的兒女和百姓,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呼召」,就是要進入祂的國度裡,成為屬基督的人,用一生去活出基督的生命!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4-5)

2,40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約書亞樂團 | 我們的故事 其實那個時候…

曾經朋友跟我說過,憂鬱來的時候,是無法控制的。 這時候,我好像理解了什麼。我雖無法控制它,但理智的我知道,上帝可以。

88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金品齊 Pinky Chin / 約書亞樂團vocal

現在正在一間歐式餐廳用餐,只因偶然在Youtube上看見這間餐廳的介紹,就來了。也許你也是偶然的翻到了這篇文章,只願我所經歷的恩典,也能真實的傳遞到你那,成為你的養份、祝福你。

< 二○二二年,某個週間團練之後 >

感覺到心頭黑漆漆的。一邊步出練團室,一邊思考著剛才和團員的對話。

「我的聲音本來就這樣,你沒有聽過我唱歌。」練完團後,我這麼對團員說著。

「我沒有聽過妳唱歌?」團員不可致信的看著我。

在這對話之前,其實是團員覺得我的聲音變沙啞了,關心我的身體。但我心中卻是滿滿的對自己的綵排不滿意,陷在一個自卑和自責裡。只想繼續說服大家,我的聲音本來就沙啞的、我本來就唱的不好。

咚。( 這是個無聲的墜落 )

不清楚我是在什麼時候掉進井裡,沒有聲音、沒有預兆,這口井裡,只有黑暗。我嘗試著要站起來,但這黑暗好像有一股力量,像流沙一樣鬆軟,我陷在裡面,無法站立。

曾經朋友跟我說過,憂鬱來的時候,是無法控制的。 這時候,我好像理解了什麼。我雖無法控制它,但理智的我知道,上帝可以。

「可是我已經陷在其中,要怎麼戰勝它呢?」

「賴以~。」手機傳來了訊息。

感謝神,剛才在一陣崩潰之中,發了代禱。而朋友也在短時間內回覆了我。訊息中我讀到了朋友的支持,朋友將他看見的我,寫成了文字給我。這時的我才發現「他們眼中的我」和「我所認知的我」好不一樣。剎那間,我認出了生命中的謊言。也才發現,原來自己好沒有安全感,「想隱藏不好的我」換個角度來說就是「不相信團員會接納不好的我」。

在這個世界,好像我們很常在說誰成功了,但我們似乎從來不會這樣說,「這個人雖然是半成品,但是他很美麗耶!」透過朋友的認同,我居然慢慢恢復了能力。然後看見耶穌早站在井外,拋了一條好粗好粗的線下來。

而你知道嗎?你的美好也早已滿溢在神的眼裡,半成品的你很美麗。

後記:後來我去看了醫生,發現有點小感冒,喉嚨正在發炎,所以聲音的確是較以前更沙啞(團員真的沒有聽錯吶!)

( 圖:年初抽到的經文卡,與大家分享 )

 

 

蔡名原 / 約書亞樂團vocal

還記得初次與約書亞樂團一起敬拜是在2014年的天國文化特會現場,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場特會。

當時我才剛成為基督徒不久,所屬教會大多時候唱的是讚美之泉的詩歌,少數時候才會選一些約書亞樂團“比較沒那麼吵”的詩歌。在那樣的環境下,也漸漸地形塑出「關於敬拜」在我心目中的既定印象。

第一場敬拜開始了,我像是一個局外人,靜靜看著約書亞樂團和其他學員在敬拜的時候手舞足蹈,心想「神啊,他們在幹嘛,這…不是在敬拜吧!」內心十分衝擊。

一整天的聚會結束後,回家的路上思索著「明天還要去嗎?雖然三天的報名費都繳了。」正當陷入天人交戰之際,神對我說「孩子,既然都報名了,你願意試著放下對敬拜的成見,享受這場聚會嗎?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於是第二天我帶著敞開的心前往聚會,敬拜的時候,我開始嘗試舉手、擺動,除了用歌聲也用肢體敬拜讚美神。

享受,我享受在敬拜裡,前所未有的享受!我意識到,原來不敢大聲唱、不敢舉手是因為顧慮別人的眼光,不是因為不熟悉的詩歌、不習慣的環境限制了我。

神提醒我,敬拜的形式並不局限於一種樣子,也沒有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專注在應該唱什麼歌,應該在哪裡敬拜,應該要看起來怎麼樣,卻忽略了敬拜是以心靈和誠實向神獻上的祭,我們也不該憑著外在所見的形式就論斷別人所獻上的敬拜。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翰福音 4:23)

 

 

林兆南 / 約書亞樂團keyboard

「身為…,我不該讓大家知道我…」,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免會這樣想,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軟弱,而刻意去假裝自己好像很剛強,為的是去維持自己身份的威望,為的是去符合別人對自己身份的期待,為的是不想讓別人論斷自己。

其實在剛加入約書亞,我也在這樣的事情上掙扎,從開始在約書亞服事後,我就不太想讓別人知道我在約書亞服事,因為我害怕別人拿放大鏡看我,因為我害怕當我做錯事時,會被別人用更嚴格的標準審判,但有一次我為了這件事跟神禱告,我就被祂深深的提醒和管教。

「你在約書亞服事,所以呢?那又怎樣?難道你在約書亞服事就不會有軟弱的時候了嗎?難道你在約書亞服事就會剛強到不需要我了嗎?」

神說的這句話深深的重擊了我,我才發現原來我這種 「不想讓人知道我在約書亞服事的想法」,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驕傲,好像以為自己有了一個身份,就不再需要神一樣,也是因為這樣的驕傲,常常讓我會刻意的去假裝自己好像很剛強一樣,這也讓我的心變得非常的不自由。

過去我驕傲的以為自己的服事是特別的,特別到我需要隱藏我那個軟弱的自己,但被神提醒後我才意識到,其實「沒有任何一個神所安排給人的服事不是特別的」。而神也透過哥林多後書教導我,不論我們在哪個崗位服事,我們都會有軟弱的時候,但也就是因為我們的軟弱,才能顯出神的剛強。

「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NO.41 P56-57)

88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編輯室報告|經營團隊最重要的是方向,而不是速度嗎?

我們需要懂得一個人奮戰,也需要學習團戰,而如何調適自己的內心狀態,並且內外調和以至於無論單打或團戰都可以「得了秘訣」,這才是真正挑戰的部分。

1,52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這是我們最近很常聽聞的一句話。以「團隊」經營來說,一群人協作共戰的精神與文化是必須培養的氛圍;但以「人生」來說,勢必有一些是必須單獨經歷的時刻,也必然會有需要同伴與支持系統的時刻。事實是,我們需要懂得一個人奮戰,也需要學習團戰,而如何調適自己的內心狀態,並且內外調和以至於無論單打或團戰都可以「得了秘訣」,這才是真正挑戰的部分。

每個團隊都會有他集體加總、獨特的恩賜與才幹,藉著每一位成員的生命經歷積累而成,我認為一個健康的團隊最重要的是「溝通」,如果一群人要能夠談到「團結」,那表達的平台、討論的空間、傾聽與接納的文化一定要有;這個環境不只是平行的對談,當他能夠向上與向下傳達與互動時,才能夠從各個面相共創一個「共好」的局面。

在創立或者重組一個團隊時,「能力」會是基本的考量,這與團隊最終能不能達成使命有關;而在能力之外,這個人能不能夠跟團隊要發展的方向同心,更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特質」。他可以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成員,但如果他不認同團隊的方向和文化,那再怎麼有能力最終也只能單打獨鬥,很難與團隊一起協作。如果有成員的心與態度與團隊很契合、或者很願意溝通與合作,即便他的能力不足,但假以時日的培養與學習,最終還是能夠在他個人的專業技能與成就發展、甚至在團隊的綜效上提供不少的力量。當然,這個「互相」的文化,需要由下往上、也需要由上往下。

最重要的可能不是「速度」,而是「方向」。這對任何一個領導者或者成員來說,都是挑戰。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講求「效能」的時代,除了顧好基本盤之外,還要應付許多突如其來的變化,常常活在一個疲於奔命、崩潰耗竭的狀態中。過去兩年的疫情對許多組織單位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領導者來說,更是極大的考驗。我想這時候對上帝主權的「信任」與「安全感」,就是做為神兒女的我們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如何不是被動的受刺激後產生反應,而是主動的決定我們內心的態度和堅持初衷,是我們常常要在神面前整理與反思的。

最終,最寶貴與最有成就感的,也許不是團隊抵達了多麼得勝榮耀的終點,而是在過程中,我們與神、與同伴和團隊一起經歷的旅程,還有我們的生命向著永恆唱出的旋律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1期P.1)

1,52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