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訪|奮力一搏 越愛越勇敢─Cindy袁詠琳專訪

專訪│陳珮瑜
Cindy 袁詠琳,最近發行了第三張個人專輯,她以自身在愛情中的成長,寫 成8 首歌,一氣呵成串成完整故事。與專輯同名歌曲,更 是她經歷神而寫下的歌曲。
放下家人、朋友回台灣,以創作歌手的身分順利簽進唱片公司,當時Cindy深信是神帶她走上歌手的路。然而發行兩張專輯後,歌唱事業卻陷入停滯。從小生長在文化背景迥異的美國,Cindy與同事溝通產生許多誤會、衝突,她忍不住懷疑自己:「如果連得到周圍人的肯定都沒辦法,怎麼面對外面的人?」
失去信心,整整一年沒有創作的Cindy,在朋友邀請下回到教會中。敬拜中她第一次經歷神,累積在心中的懼怕隨淚水宣洩而出。教會的長輩為她禱告時更說:「妳裡面有很多音樂,但妳很害怕,妳在怕什麼?神把這些音樂放在妳裡面,就是要妳使用它。」
找回神所賜的禮物:創作
曾以為創作、發片不順,都是旁人的問題,但神幫助Cindy看見問題是在自己身上。她放下內心的驕傲和自尊心,重新與同事和好,並再次拾起神賜給她的禮物──音樂。
同時間,公司宣布要開始替Cindy籌備專輯,並找來製作人阿弟仔量身打造。阿弟仔一開始就直言:「Cindy的特色就是創作。」公司開始鼓勵她繼續創作。
創作整整停滯一年,Cindy原本十分擔心,但她相信音樂是為了敬拜神,「我跟神說,你要我寫什麼我就寫。」當焦點對了,開關就打開,短時間內Cindy就寫出5首新歌,她笑說:「這張專輯有很多奇蹟。」
為愛奮力一戰
三年期間,Cindy進入一段感情,她坦言對方是唯一「讓我能真實去愛的對象」。但從小父母離異,Cindy內心沒有足夠安全感,她曾想試著控制、掌握男友的行蹤,甚至查看手機。原以為自己很獨立,這段關係才讓她發現自己非常依賴,「我甚至依賴男友多過於神。」
與男友分開期間,Cindy寫下這首歌。Cindy笑說,因這段感情她學習放下自尊心,更體會到任何所愛的人事物,都值得自己奮力一搏。Cindy在創作這首歌的過程也十分奇妙,某一天在她禱告後,旋律就湧入腦中,「和其他歌不同,我好像直接聽到音樂一樣。」她不假思索將腦中旋律寫下,不擅中文的她還親自填詞,「我中文沒有很好,但靈感就這樣進來了。」
重新擁抱父親、母親
十二歲時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的Cindy,因為母親嚴格方式管教,內心常常想逃離;回台灣後,甚至可以一、兩個月都不和母親聯絡。兩年前,母女終於敞開心對話;這個時間點,正好是Cindy回到教會的時間;「有次媽媽還打電話給我,為以前管教我的方式道歉。」
父親的缺席,讓Cindy一開始難以體會天父的愛,「會有一種距離,我不懂什麼是父愛。」她花了很多時間,饒恕父親帶給她的傷痛;現在她與父親偶有聯絡,也會請父親來看演唱會。
三年,Cindy在音樂、與父母的關係及感情上,都經歷神奇妙的帶領。「神真的讓我謙卑下來很多。」當一切十分順遂,都會覺得是自己的本事;直到光環不見了,才會明白一切並非理所當然。回頭看,Cindy知道自己沒有白走這一遭,更學會重要的生命功課──珍惜。
採訪後記
發刊時Cindy的新專輯已經發行了。在專輯中,Cindy一改過去親和甜美的唱腔,改用充滿力道的唱法。她說,這8首歌不僅代表了自己對愛情的體會,她更在過程中找回自己的個性和和聲音。
外型亮麗、又充滿才華,Cindy有各種可以驕傲的理由。但在低潮的時刻,神走入她心中,將生命的稜角磨去。現在Cindy更加謙和,生命卻散發出加倍的光芒。盼望接下來,也能更多聽見她用音樂創作說故事。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58-59】

2,77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流行 | 從男孩變成主裡的真男人!-小炳

030

「這個信仰,恢復我最多的,就是讓我成為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

專訪|黃詩絜 文|黃詩絜 圖片提供|小炳/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那時的我很懦弱,甚至有人笑我很娘,從我成長的過程到長大後都是這個狀態。」螢光幕前總是帶給大家許多歡笑聲的小炳,在光鮮亮麗的面容背後卻有一段令人心酸的過去。自幼即被親戚施虐多年,不健康的心漸漸在他心中如爪牙般攫住他,而心理的受創加上沒有健康的父親榜樣,使得他時常因自己的言行被旁人嘲笑。

透過主內弟兄 重新學習當男人

「這個信仰,恢復我最多的,就是讓我成為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憶起過去,因為有一位這麼有名的哥哥,小炳總是過著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大少爺生活,漸漸的也視這樣的依賴為理所當然,甚至到24歲結婚當了父親後,仍不清楚自己的角色,總是仰賴著當時身為家庭支柱的哥哥。然而這一切卻因發現大炳吸毒後而有所改變。信主後的小炳,在哥哥吸毒風波後,開始承接家中的責任,而透過聖經的教導和與宋達民、宋逸民等弟兄的團契及互動,他漸漸明白「真正的男人」除了需要壯碩的肩膀,更要一顆溫柔的心對待家庭。

學習以天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女兒

沒有了大哥的扶助,小炳開始奮發向上,從繪畫插圖、演出舞台劇、連續劇,到出席各類通告,甚至寫劇本等,他把握每一份工作機會,重新學習如何靠著勞力賺取應得的獎賞。生活的忙碌並沒有影響自己與女兒的情感,「過去時常流離失所,所以我對家庭有很大的憧憬。」在女兒面前,他重新學習如何當一位負責任的爸爸,無論是在戶外教學或是家長座談會中,一定會看見小炳的身影。而因著重新感受天父的愛,小炳也以另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我努力讓女兒覺得自己是被愛的,並覺得她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神就是這樣看待我們啊!」

 

過去對童年有極大陰影的小炳,面對自己的女兒時,選擇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把握每一時刻,編織與女兒的回憶。從女兒牙牙學語,到現在能與他談論各方時事,小炳總學習著耐心聆聽,而每每到了假日,或是空閒時間,他更是帶著女兒上山下海,享受父女的甜蜜時刻,這樣的體貼是過去不曾擁有的,而這樣的耐心也是不曾出現的。「我的女兒是神美好的作品,能擁有這麼好的產業,當然不能辜負神對我的期待啊!」這時候的小炳,已完全不是螢光幕前的搞笑藝人,相反的,他的面容充滿著溫暖與堅定。

不只成為父親,更成為一名小組領袖

小炳與哥哥大炳的情感,不可言喻。直至現在,哥哥的身影仍不時地出現在他的夢境。「以前,我跟我哥每天晚上要買一瓶紅酒,共享一部電影,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打招呼!」生活中,他看見哥哥身上的重情重義,和毫不怨悔的孝順,另一方面,哥哥則傳授許多表演技巧,也奠定了小炳在演藝圈的專業能力。

一年多前,當哥哥去世時,對神充滿疑問的小炳收到一張恩典卡:「……你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我要將全新的感受力賜給你,到我面前來領受使命,我必定你成為領袖,你卻先要了解僕人的感受,我必高升那謙卑的。」而一年多後的今日,小炳逐漸恢復神起初創造他的形象,在生活中,更印證了神過去給他的應許。受宋達民的鼓勵,他成為小組的領袖,開始服事比自己小的弟兄姊妹。「如果是五年前,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現在回頭看,神的話確實在應驗中!」小炳的談話中帶著一絲絲微笑,因為他知道,成為一名在家庭事業及服事上負責任的男人,都是出自於天父奇妙的大能!

——————————————————————————————————-

採訪後記

「福音和耶穌並不廉價!」過去因悲慘的受虐經驗,使得小炳面對有相同遭遇的人,富有很大的同理心。時常到各學校機構分享的他,時常為了福音的緣故,將過去血淋淋的經驗訴說出來,為的就是要見證神奇妙的醫治!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0期P58】

6,38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流行|意料外的人生,卻是蒙福的道路-郭瑞祥 「如果信仰在某一刻開始,那一刻,就是祝福的開始!」

no34

專訪|黃詩絜 文|黃詩絜 圖片提供|郭瑞祥

「我們真的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對上帝的信心就是從祈求開始。」時間回到幾年前,歷經自身罹癌的郭瑞祥,在妻子多發性硬化症再度病發時,他重新展開協助長期抗病的生活。過程中的辛苦令人無法想像,除了陪伴,他更在妻子脆弱時一同以禱告安慰並引導她,同時還得身兼照顧孩子、維持經濟等責任。生病當下,人的情感總是很脆弱,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郭瑞祥才明白自己迫切需要神的心。「如果不是神,只靠自己一個人根本無法承受。」這段過程,教會的安慰、親友的幫助都化為身旁的天使,也顯明神對他的憐憫。
你的人生必須經過苦難
面對人生,有些人選擇緊抓不放,有些人則悲觀看待無常人生。「但我們不同,在世界上雖然有不可控制或預期的事,我們仍然能靠神的力量度過難關。」這是郭瑞祥面對人生壯年期的大風大浪後,最大的感觸,也成為《勇敢做唯一的自己》一書出版的訖因。因為亞洲特有的文化與教育總是高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只針對念書努力,在生活上卻很少突破舒適圈。郭瑞祥開始以自己的人生故事為引例,告訴不同年齡層的青年人,以勇敢的心開創自己的思維,期待藉著自己的故事啟發他們的人生。
曾經,一路考取建中、台大,到鼎鼎大名的麻省理工學院,郭瑞祥認為成功的路徑是一條可預測的直線-以完美的成績從頂尖學校畢業。然而赴外求學時,因為一門成績沒有A的學科,讓他非常愧疚。出乎意料的是,教授對郭瑞祥的表現非常滿意:「從今天起,你再也不必為了拿A去念書,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他才恍然大悟,成績並不代表順利或完美的人生,帶著知識的基礎,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才是更有價值的事。「你的人生一定要經歷一些困難或挑戰,但不一定是苦難。」每個人的低潮不盡相似,也發生在不同時刻,有些人在學習時提早遇見困難,有些則在交友、愛情碰到挫折,或是在職涯中卡關,更有人是身體出了狀況。「上帝不會給人破不了的難關,端看你如何看待這些挑戰。」挑戰將磨練出人意外的信心,跨過後,也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接下來的人生。回想中年時期的點滴,他發現四十歲的癌症病發不只是上帝的禮物,更是化了妝的祝福,除了因此一改對人生的想法,更儲備自己面對幾年後妻子重病臥床時的堅強與對神不放棄的信念。
信仰的起點,就是蒙福的開始
如同許多旅外的莘莘學子在異地找到自己的信仰,郭瑞祥也不例外,在高科技孕育地-矽谷工作一年後,他坐擁高薪、豪宅和房車,發現自己在短時間內就獲得別人追求一輩子的物質享受時,卻備感空虛。因朋友邀約,郭瑞祥開始參加教會查經營,團契生活不只讓他看見弟兄姊妹的見證,更幫助他在讀經中看見神的亮光,終於在一次的復活節受洗成為基督徒。「如果信仰在某一刻開始,那一刻,就是祝福的開始!」回想起過往人生,郭瑞祥發現蒙福人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當自己接受耶穌成為救主後,展開與神同行的一連串生命旅程!
———————————————————
採訪後記
來自台大商管學院的郭瑞祥教授,就如同每位學生所說的一般親切和善,面對人生大約三十年的職涯,他給予每位年輕基督徒這樣的建議:「聆聽自己的聲音,找出強項和興趣,並在工作中求神給予自己創新的智慧,也持守自己的心。當年紀越大,地位、能力也隨之發展,發揮恩賜的同時也要思考自己的異象-impact
(影響)世界的力量!」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9期P.58】

5,10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名人|擺脫低潮奪金鐘 「這是神給我的禮物!」-周幼婷

大圖專訪、文/黃詩絜

《大醫院小醫生》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讓她愛上演戲的原因。過去,每天晚上八點準時在沙發報到的你,或許是因為數百集的《天下第一味》和《真情滿天下》才認識她,而《含苞欲墜的每一天》讓你看見扮醜的她勇於突破的演出。這些都是周幼婷,單元劇、偶像劇、八點檔劇她都願意嘗試。相信你已發現,她不再是只能操著一口流利方言的女演員,更是極力挑戰不同角色、劇本,樂於改變,靠著上帝重新找回平衡的勇敢女生。

三年多前,在每天趕戲和嚴重睡眠不足的壓迫下,以往愛演戲的周幼婷逐漸感受自己對戲劇的疏離與厭惡。商業環境使自己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然而成名背後,身為公眾人物的壓力是自己最初沒想到的,那時才領悟「沒有想要當明星,只想當演員」的心情並不存在於現實中。「我想要回到原本的工作型態,有完整的劇本、好的角色可以發揮。」因為名利而犧牲自己對作品的堅持,面對一連串的挫折,周幼婷失去從前演戲所帶來的成就感,面對演員「被定型」的困擾,更讓她不斷懷疑自己。

感受神的愛 放下自己

那段日子,剛好因為朋友的介紹,周幼婷與身旁的化妝師一同進入小組,開始認識基督信仰。「進入小組後,我的心就慢慢地平靜下來,也放下許多煩惱。」談起初次感受到神的平安在自己心裡時,那樣無法言喻的平靜至今還在她的雙眼中閃爍著。每每敬拜神時,只要一睜開雙眼,淚水便如雨珠般迅速滑落,周幼婷知道有些淚珠代表著自己悲傷的情緒,然而有些則是神賜給她的喜樂,也深知上帝已細數這些如同珍珠的眼淚,祂的愛在自己的生命中,只有增加,沒有減少。

揮別忙碌 重整生命次序

過去的忙碌使她忽略家人和朋友,為了平衡自己的生活,周幼婷撥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修復曾經被忽略的關係。「認識上帝前,工作占我的生命百分之九十,自己的生活只剩下百分之十。」現在,她將一半以上的時間留給家人,越是與家人相處,越發現長大後的自己能以父母的角度觀看事情,也因此拉近彼此的距離。「現在到外面工作看到很多事後,就能體會當初他們的辛苦!」重新將重心轉移回家庭的周幼婷,除了與家人有更好的關係,自己更是盡力幫助家裡還清貸款,使每個人的生活不致匱乏。

小圖 (1)安靜等待 盡力呈現每個角色

「人應該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即使工作停擺期間,我覺得不安且不踏實,但是我知道上帝會安排最適合我的工作。」縱使沉潛許久,周幼婷仍將神居首位,對上帝的信心也逐日增加。萬萬沒想到擺脫低潮期的第一份工作竟是《黛比的幸福生活》中的印尼新娘,面對這個打破以往認知的角色,在了解導演大膽嘗試的態度後,周幼婷便興奮地投入在這份自己期待許久的挑戰性工作。熱愛學習語言的她花了許多時間密集練習印尼語,還將原本的國語轉換成略帶印尼腔的中文,就是為了揣摩遠渡來台的印尼新娘在異地的苦澀生活。

2012年底,周幼婷頂著一頭龐克造型現身金鐘獎紅毯。當時她的中性、帥氣打扮引起各媒體的矚目,卻沒預料自己演活了片中的印尼新娘,並以《黛比的幸福生活》奪得第47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當時我想就算沒拿獎,有這身突破性的打扮我也很開心,但後來我竟然在後台大聲尖叫!這是神給我的禮物!」興奮不已的周幼婷,憶起當時的情況,眼眶盡是激動的淚水。這份殊榮得來不易。因為,這是經過一場蛻變的禮物。

採訪後記:

談起周幼婷主演的偶像劇《花是愛》時,該片的企劃案一開頭便寫著:「這是一部由基督徒所組成的團隊……」「接了!」周幼婷噗會心一笑,心中早有一半的意願!驚嘆這次工作大部分由基督徒組成,實際合作的她更看見製作團隊榮耀神的企圖心!這樣的團隊向心力和對作品的堅持,也是周幼婷對自己的要求,言談中也顯露自己正享受著人生中每一次的進步與突破!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8期P.58-59】

7,44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名人|成為神眼中的溫暖王子—唐禹哲

1文/Jessie

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實在有一定難度。如果,從一個極為孤僻的個性轉為具親和力強的特質更有如登天般困難。擁有帥氣的外表的全方位藝人唐禹哲就是這樣萬中選一的例子,從廣告、戲劇起家。曾出版四本文字影像書籍,發行五張專輯,2008年,更參與電視劇「翻滾吧!蛋炒飯」的主要角色。原本連自己也覺得「自閉」的個性,在遇見耶穌後,有了翻轉性的變化,連朋友都說:「他是一位全新的人!」

「我們小組今天有一個特別的聚會,你要來嗎?」剛接到這通電話的唐禹哲不只對朋友的邀約感到不可置信,更驚訝上帝徹底改變自己的過程。即使初期對信仰並不深刻,藉著感動人心的詩歌、小組員間像家人般的情感讓唐禹哲開始認識神,也感受從沒體會過的愛。那顆塵封已久、冰凍的心開始願意對人敞開。個性上的改變進而影響看事物的眼光,「悲觀的心態已經轉為樂觀的態度面對,即使工作不順利的時候,我也覺得上帝一直掌管一切。」

宛如帶有神權柄的傳道家

「傳道家?怎麼可能?這一定不是我。」唐禹哲一臉疑惑,茫然地注視那群為他禱告的弟兄姊妹。從小,沉默寡言的他,歷經國中喪父之痛後,個性變得更加孤僻與自閉。學生時期總是盡可能坐在最角落,一心希望自己不被注意。「只要現場除了我,有另外兩個人以上,我是絕對講不出話來。」曾經一同演過戲的演員在一次的訪問也說道:「那時候唐禹哲真的很害羞,不像外表看起來是浪子、花心的樣子。」因為自己的社交能力差,唐禹哲對工作時常出現沮喪與挫敗的心情,也因此,當弟兄姊妹說出成為傳道家時,更凸顯他那不可置信的表情。

然而,來到教會不久後,從不敢在大家面前說出為他人禱告的話語,唐禹哲逐漸發現自己沒有原先想像的自閉與害羞。有一次,他主動關心離開教會的朋友,「那兩個小時,我講了許多傳道的話,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好到我都覺得很驚訝!當時應該要記下來,讚嘆自己!」睜大雙眼的唐禹哲,迫不及待地分享這一次難得的經驗。與朋友談話結束後,為了確認這是從上帝來的話語,他甚至做了禱告,當下,感到全身雞皮疙瘩佈滿全身,沉浸於上帝溫暖同中的同時,更確定自己的個性已經全然不同。

9付出愛,見證福音與神大能

開始付出愛與關心的唐禹哲,臉上帶著與以往不同的光芒,變得更開朗也更有自信。全新的他,帶著上帝的真理寶劍,用歌聲、用表演、用行動,盡心盡力傳達那份影響生命的愛。2012年春天,唐禹哲發行圖文寫真書《在那神聖與愛的國度》。一方面希望這次的作品富有深層意義,因著禱告時上帝所賜的感動,他決定飛往以色列,一探耶穌當時所處的環境與心境。籌備過程中,即使遭到身旁許多人對目的地的質疑與擔心,唐禹哲仍然不放棄心中的感動而堅持出發。「對我來說,愛是這本書的出發點,我很開心可以在主流媒體訴說信仰,感覺有為福音盡一份心力,很多歌迷也開始好奇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對我來說,這正是可以介紹耶穌給其它人的美好方式之一!」

後記

談到自己的小組,唐禹哲立刻提起帶領小組的周巽正牧師,公開感謝這位一路上陪他走過的牧師。「我覺得他是大家的爸爸,真的很感謝他,他的生活已經非常忙碌,卻願意挪出時間聆聽他人的心聲,即使是三更半夜還是能夠有耐心的陪伴自己的小組員。正哥(周巽正牧師)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特別!」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7期P.58-59】

8,46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人物|簡單而深刻的藍色聲音──昊恩

blue in love專輯專訪/徐振傑 撰文/何宗慈

沒有空泛的詞藻堆疊,沒有誇張的情感耽溺,這是昊恩的音樂,最簡單卻也最動人。從小在教會詩班裡長大,吉他之於他,如身體的一部份自然延伸,狂放的吉他加上渾然天成的聲音,第一張專輯推出就獲得金曲獎肯定,但對於昊恩來說,這些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上帝榮耀的工作。

  1. 你說過「音樂,不是拿來讓自己紅的。要記得我們是音樂的出口。」是否更進一步闡釋這句話的意思?

我認為音樂是上帝給人短短數十年壽命中最大的禮物,在遠古還沒有語言的時候,音樂已經存在了,像我們原住民有很多歌都是對神表達感謝的,他們都知道有一個沒有名字,大過這一切的神。在這麼多年跟音樂接觸的過程,我就覺得我們要當音樂的出口,不能像水庫一樣,利用音樂來滿足自己的名利,因為音樂是被祝福的,上帝允許我們有自由意志去悲傷去難過,這些悲傷難過的歌曲、歌詞也許是重新在建立人,但是那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我們只是去分享音樂。

2.出身牧師家庭 從小就在教會的詩班裡長大 但這樣的你卻曾經叛逆過。叛逆的歲月中 上帝是如何尋回你?

我小時候出過車禍,四歲到十四歲都關在家裡,寒暑假一定開刀,因為我的腳非常支離破碎,我不是被撞到,而是被輾過去,並且拖著我的腳拖了十二公尺,我的骨頭斷成十一節,我只剩下腳趾頭,腳皮連著膝蓋,就算救回來也不知道腳還能不能用?所以不斷的動手術,開了31次的刀,這樣的日子讓我覺得我是被壓抑的、被強迫的!我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但不想看到我媽媽哭,不想惹我爸爸的氣,我希望我的忍耐可以讓他們少傷心一點。但後來覺得我太痛苦了,我14歲之後,我被圍毆,我才知道以暴制暴是這個世界的常態,對我來說,力量就是全部,而這其實是反映著我小時候受壓抑的黑暗。

被改變則是到要到聖經學院讀書的時候,要預備考試,那時候有一句聖經節就直接打到我的心,「我兒啊,你不可以忘記你起初溫柔的心。」我就突然想到我爸爸、媽媽的樣子,想到我怎麼會把我的疼痛建築在別人的身上?這是我的第一次改變。

4到14歲時我是身體被關,24到34歲我因心理狀況,又再度被自己關在裡面,有一種病叫驚恐症,一天我在書房看到一本驚恐症的書,那時我已經三年時間受這個病的困擾,我隨時覺得我會死掉,或得高血壓、心臟病,始終有一個聲音在控告我,於是我媽媽寄了一本《心思的戰場》給我,讓我重新反省,當受了很多裝備後,那個最底層的是什麼?這又再一次讓我更成熟的面對心靈,並去問上帝該怎麼跟祂相處。

3.敬拜讚美對你來說是什麼?

U1819P28T3D1600514F326DT20070616224609

我覺得該先解決的是敬拜團的基礎意義與走向,人用人的話去建造人、煽動人?還是我們讓神來做這件事情?帶敬拜讚美好重要,我們要用聖經的話來說,我們有太多的情感層面,但是神的話不會變動。我們常用很多的活動判定一個教會復不復興,用每週事工衡量自己,證實這個教會是火熱的、小組是興旺的,那我們吃的東西呢?敬拜讚美必須存在,但是必然要誠實,不是很多的鼓,很多的音樂、很多的呼聲,這樣好危險。

4.原住民是台灣的長子,而且在音樂上有上帝賜予的天賦,可否向原住民的孩子們說幾句鼓勵的話?

不要聽到別人說你們是弱勢就以為自己是弱勢,如果你覺得為什麼別人都欺負你的時候,要去想:你要怎麼去欺負他們!我的意思是說,這社會的規則是長這個樣子,孩子們不要害怕去學習,以前大家都覺得原住民好開朗樂觀、好愛唱歌,如果原住民說:「我想賺錢可以嗎?」大家就會說:「不行啦!好好唱歌啦!」難道我們不是人嗎?我們不能擁有和漢人一樣優勢的環境嗎?這是一個很難過的問題,所以原住民的孩子加油!要把自己先當人看!我們並不是原住民而已,有一個基礎點就是「人」,在上帝的面前我們是公平的,不要小看自己年輕,要趁早認識自己的生命,不管別人怎麼說,要照上帝那樣看見自己是個人。

5.你經歷過那麼多生死關頭,那你是怎麼看待死亡?

P1190990

在人沒有永恆,永恆在上帝那裏!就好像一首詩歌講說:「我是客旅,我是流浪者。」因為我們只是寄居在這世上,我們有我們一定的意義跟存在的責任,但是我們的生命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上帝!我曾帶小孩到安寧病房服事,告訴他們,告訴他們你現在看到的人可能明天就不在了,但他們今天的笑容為什麼?他們因為你們來而感到開心。我覺得人生因為有終點而美麗!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0期P.58-59】

3,39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人物|分享上帝,就是這麼簡單!-岑永康專訪

專訪/蒙貴春、何宗慈  文/何宗慈

提到岑永康,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可能都會浮現一個公式,岑永康=新聞台上的帥氣主播、新好男人。沒錯!他的確是!但他還有好多面向是你不知道的,念建中卻流連撞球場的瘋狂玩咖、對愛情死心眼的癡情男子、一百塊可以活兩天的小氣財神…還有,上帝的超級見證人!

a (2)

 

1.你曾分享念建中的時常到學校附近打撞球,剛好撞球間的另一頭是一間教會。一次被教會裡傳來的音樂吸引,轉而踏進教會。你覺得你的信仰中有神怎樣的帶領?

我覺得上帝的安排都有美意,我會進教會是被打進去的。剛考上高中時,常去附近的撞球店混,後來有次因為傳話害高二的學長被打,他也找一群人把我毆打一頓。那時我害怕再被打,所以常躲到學校對面的教會。後來在那裡就遇到很多別校的團契,我就覺得那裡比撞球場好多了,因為還有女生!我並不是個非常遵守團契或禮拜的人,長期我都是九十九隻外那隻迷途羔羊,但最近幾年我和老婆珮珊發現神似乎要使用我們。

2006年,我們想要有個休息的機會,並且去紐西蘭長駐一段時間。去之前我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夢,我們向主說:「如果我們這美夢還不錯,回來可以有服事機會,祢就幫我們排除萬難。」沒想到美夢竟成真了,我們回來後也就開始到處演講,聽演講的人很多,也不一定是基督徒,但他們問我們為何有這樣的勇氣,怎麼可能成真?我們就全盤告訴他們:「我們是靠著禱告給我們這樣的力量!」藉由這樣,我發現這是不錯的傳福音的方式跟機會。

2.和老婆珮珊的戀愛過程充滿戲劇性,兩個原本互看彼此不太順眼的人,竟然在一場尾牙後擦出火花。那你的戀愛觀是什麼?將來又會怎麼告訴你的孩子?

我是巨蟹座A型比較死心眼的那種,因此我第一個女朋友就交了8年,一度要論及婚嫁,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她把我甩了,在受傷很嚴重的情況下,我開始跑社會新聞。社會新聞經常要跑八大行業場所,有一部份我離開教會原因也是因為星期一到五要到聲色場所,禮拜天要到教會懺悔,這樣我會覺得很莫名其妙。我跑新聞太認真,變成花名在外,因此在辦公室大家都說我很花,以此警告珮珊。我們從沒想過跟彼此交往,但尾牙的時候,我太愛表現,在她眼中竟變成一種才華,後來我也發現珮珊是值得討回來當老婆的人。有一幕我印象深刻,她第一次來我家時,就好像女主人般,會招呼大家吃的喝的,自己收碗盤去洗,我說妳是故意想博取我的好感嗎?她說她習慣性是會張羅、服事大家,因此我們交往四個月就求婚了。至於教導孩子的部分,我希望透過我們的生活,可以給孩子女相處該有的觀念,我們吵架從不惡言相向,也不避誨在孩子們面前吵架,但是我們會讓孩子們知道這是溝通的過程。

3.「父母親可以當孩子的朋友,但是還是要有父母的樣子,不要失了父母的位份。」這是你的為父之道,是否能舉個實際例子說明平常是如何管教孩子的呢?

心理諮商跟輔導的是太太,而我就比較傳統,都直接罵,因為我自己是打罵家庭出來的,不管他們怎麼哭鬧,他們知道底線在哪就不會去做太多要求,例如逛玩具反斗城,我會先說我們是去逛的,不會買玩具,不答應的話,我們就留在家。他們小時候第一次的經驗是在現場哭鬧,我還是不買,即便已鬧得很難看,我的做法是就走掉,躲在旁邊,小孩看不到找不到,我們就等到孩子們去找警衛廣播才出現。那時候孩子大概三歲,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說話算話,但我事後會安撫跟擁抱,讓孩子們知道我還是愛你的。

DSC_4841-14.你們曾經騎腳踏車上班、省水省電為了讓全家可以一起到紐西蘭上學,那你的金錢觀是什麼,你會如何教導你的孩子?

我覺得金錢觀是天生的,我很愛錢,可是對於這點我跟上帝溝通好了。大學時聽過一個佈道,說賺錢是應該的,在過程中要榮耀上帝的名,而且賺到的錢要和家人一起分享,這也是愛神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的小孩從小就被訓練,知道錢的大小和輕重,我們不給零用錢,但若是要用錢,例如要去校外教學,要買零食,我們就會帶到大賣場,我會告訴他們你們一個人只有一百元,要買什麼自己選,他們就會自己作比較,比較餅乾、巧克力的大小、數量、輕重,所以以後他們發現去大賣場就知道要買黃色標籤,不買白色標籤,因為黃色才有特價,所以從小就用逛賣場訓練他們的金錢觀。

5.神在你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神在我們家的地位是老大,也是仲裁者,或許我們跟老大溝通的方式不一定是在教會中,但我們家若是放假,一起禱告至少三次,午餐、晚餐跟睡前。我們會透過全家一起禱告,說些平常不會說的話,有些話我可能想講給孩子聽,可我會透過禱告的方式間接說給他聽。我覺得和所有基督徒一樣,我們在世上所有做的事都是預備未來天上的財富,我以前比較小氣,但認是上帝後就學會分享,會體認到,當我們有財富、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幫助更多的人。

<後記>

採訪岑永康的時候,他其實沒什麼主播的嚴肅感,給人的反而是一種好接近的感覺。什麼都可以講得很好笑,什麼都可以講。他們全家的快樂真的就是一個很美好的見證,相信神會繼續使用他們的見證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1期P.58-59】

 

8,14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人物|愛為什麼可以沒有條件? 單純的能力-金士傑專訪

金-011專訪/徐振傑 文/何宗慈 

經過多部舞台劇、一個個角色的磨練,在金士傑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及說的每句話中,都有著滿滿的人味與體會,他以執著走過剛開始不被看見的舞台時光,也因為那些默默,成就了如今舞台上發光的瞬間。

1.當初為什麼會想接演《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舞台劇?扮演默瑞這角色給你什麼啟發與幫助?

是導演邀我演這個戲,我很早以前看過這個書,其實蠻擔心的,因為我覺得這本書有點沉重,他如果太類戲劇性觀眾看了會覺得悶,不但不感動反而會討厭,一堆金玉良言但沒有戲劇的處理那我寧可回家讀書!那後來再演出的當中效果還算好,觀眾不時地傳出笑聲,不時地感動,各種情緒面都有。

我是覺得這本書棒我演,但是如果你今天拿一本荒漠甘泉給我演,我可能不演,因為好看的文字不代表他可以在劇場上成立,他必須經過轉手,戲劇的手法是重要的。而莫瑞本身是一個臨終前的角色,他臨終前克服了許多事情,要面對一些難關及捨不得,面對怎麼跟家裡的人說再見、怎麼讓自己心情愉快地去度過剩下來的日子,他在思想上做了很多功課,那些功課對我來說是供應,因為那樣的日子並不容易,大家在那時候通常都會手忙腳亂,沒有一個人練習過,不見得來得及整理出頭緒你就必須告別了,所以演他的故事對我來說是整頓跟操練,就是預習面對死亡,因為面對死亡不容易,並且這個戲劇對我來說有一種很舒服輕鬆的能量,它使我親切地去面對最後的時間,人家說未知生焉知死,或是說未之死焉知生,因為你知道了死亡,知道怎麼樣面對死亡就知道怎樣面對生活,這話好像可以套用在我身上。

2.你如何看待死亡?有什麼是離開人世前,想完成但未完成的事情?

我看待死亡跟別人有一些不同,因為我讀的是畜牧,我比別人更有機會抱一個小動物的身體,醫治一個身體,以及收屍,這樣的經驗我比別人多,以至於我有一種能量,就是我身邊有親近的人,他們過世,大家圍在旁邊哭的時候,我的手會毫不猶豫的伸在他冰涼的身體上去摸他,一切如同活著一樣,我希望我走的時候我能善待我自己,不要把自己嚇死,每個人都會嚇自己覺得這一口氣一嚥就沒有了。過大的悲傷會攻擊自己,使自己除了悲傷以外、哭以外好像想不到別的事情,悲傷是事實,面對死亡的悲傷確實很大,但我記得一兩年前我有朋友過世我們用歡樂的PARTY來過那個夜晚,講好了今天晚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哭,當然還是有人講講話就哭了,但是我們還是很有默契,不影響我們彼此。如果是我走,他們一定捨不得我,但不一定要用悲傷來表現,他們甚至可以嘲笑我或是挖苦我,要稍微讚美一下也行,這個觀點在劇中也有,他們在活著的時候辦了一個告別式,這樣的觀點其實比較現代的一些人們都試著要往這個方向靠近。

3.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有提到家庭,「沒有別的經驗比得上生兒育女,如果你要對另一個人負起完全的責任,如何去給予最深的愛與關懷,那你就應該生小孩。」您最近才與另一半共組家庭,並且也有了一對小Baby,請問您對家庭的憧憬是什麼?

我真的有點傻傻地,還在想他們是誰?應該是我孩子!就像有一天上帝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一定不會跟他握手說:「你好,我等你很久了!」你一定是傻了!說不出什麼確定的感覺!當一個過於奇妙地時間發生,平凡如我們,通常我們都是傻傻的,我是覺得有點幸福,有些可以憧憬的東西,但我寧願那個憧憬的東西就停留在憧憬的地方,不要再更多在家庭計畫裡了,不會去想說她將來要嫁給誰了,或是將來跟隔壁的小朋友打架了,會不會長得很帥或是會不會不夠美麗,我都不去想這些事情,只覺得有點好玩。

0224 全球暢銷《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舞台劇-總綵照片094.     你從小就認識上帝,《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舞台劇有很多道理跟上帝的真理很相近,請問基督信仰對你或整個家庭有什麼影響?

他是我故鄉的東西,有時候會變得像鄉愁一樣,媽媽是很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影響我很深。我的母親人格很有魅力,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單純,對於信仰的單純及對於人愛的單純,比如先生晚上沒回家,老婆都會問他今晚到哪去了,也許先生就撒個謊。我對媽媽的印象就是她是屬於比較好騙的,因為她活得很單純,我覺得單純是種能力,講殘酷點,當白痴很難!在這麼複雜的世界裏頭,要起疑心太容易了,愛是有條件的,但她怎麼能使愛變得沒有條件?這個有很強的說服力,這個讓我走到哪裡都走不開,心裡被她套定了,人的關係不應該這麼簡單,應該是只有宗教才會有,也因為她這樣給了我一個定心丸。我年輕的時候就像個無產階級一樣搞劇團,面對社會的時候,別人會覺得你將來怎麼辦啊,我非得有這樣的一個家庭基礎使我為所欲為,那十多年來我拿不出收入或是生活計畫,但是沒有聲音叫我回頭是岸,她就是信任,變成我的支撐。

5.     米奇曾問墨瑞聖經中約伯的例子,如果上帝也像對待約伯那樣,奪走你的家庭、工作、健康等等,你會怎麼想?對此有何想法?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只能採取他某一部分的意義來回答,用中國俗話來講就是天降大任。在平常生活中也必須這麼想,而且有時候我們不會把凡事都扯到因跟果。人有向陽性,人如果埋在土堆裡,一定會去尋找哪裡有空氣有陽光,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不會因為我愛上帝還是恨上帝而有所改變,因此你在悲慘的時候老邁的時候,即將死亡的時候,要照顧的事情不是掉眼淚,而是還存有的能量、還存有的愛,就讓他照自然的法則出來,就像是呼吸,不會說我不愛這世界,停止呼吸!而呼吸跟愛一樣是一個本能,你該愛為什麼不愛,你不愛會憋死!

6.(這段考慮不放)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教練,請問你的教練是誰呢?他怎麼帶領你?

在我年輕時我有一個啟蒙者,每次我有重要的問題時就想走到他房間跟他聊,有幾次我要開門走到他的房間的路上,心裡面開始有一個畫面就是我在跟他對話,而當我走到他房間門口還沒開他門的時候,我就已經看到解答了。我利用想像力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我就不用開他的門了,於是這樣的故事多幾次我就發現,教練是我自己,你會提醒自己,而有時你也可以擔任提醒別人的角色,或是引導對方成為你的教練。

當我書讀得多了,我回家可能我的父母親比我書讀得少,但是他們的地位在我心中仍然很高,某些話跟他們講就特別有解開的感覺,你再小再微不足道,但我愛你,你在我眼中就不一樣,因為我心裡愛你使你成為我的靠山,我要你成為我的靠山,我要你成為我的教練。

7.     要成為好演員的第一要素是什麼?給未來想作劇場工作的年輕人一些勉勵的話。

要建立自己的思考,建立自己的生活特質,自我不是一種流行時髦的形象,而是一種生活品質,你的愛恨、你的思想、你的孤單、你的恐懼等等,怎麼面對他、怎麼跟他打交道,那些需要思考並非常安靜地感受。我有孩子的話我會希望他這一方面是在成長的,他能怎麼樣我不管,但他在這方面必須不要有任何的抄襲。很多年輕人在髮型服裝上會有個人主義很酷,但更清楚的事他的文筆,你怎麼寫,看到同一個風景感觸不會一樣,而當年輕人開始有自己的感觸自己的思考時我就可以非常放心地跟他說掰掰,我將可以放心他單獨活著。

————————————————————————-

0224 全球暢銷《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舞台劇-總綵照片27

採訪後記

訪問的那天,金士傑點了一杯特大杯的espresso,邊喝邊露出很滿足的微笑說:「恩,有苦有苦!」像個老孩子一樣,然後不得不說,訪問中驚喜不斷!「你怎麼知道的?」「那你覺得如何呢?」採訪金士傑就要有一直被「反採訪」的心理準備。雖然令我們有點招架不住,但把他的話全部寫出來,句句都是金句,也讓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一個經過歷練的智者,生命的芬芳。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2期P.58-59】

3,83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人物|困難變祝福法則:耶穌-林照程、蕭雅雯

信仰將咒詛化為祝福,林照程一家家幸福喜樂、享受神滿滿恩典。專訪、文/何宗慈  照片提供/天使心基金會

哭泣、跌倒、亂抓東西,然後半夜不睡,全家人都跟著天翻地覆。家裡有了個「小惡魔」,對爸媽來說這些甜蜜的折磨肯定是少不了。但這些簡單的「小互動」,在林照程和蕭雅雯的家裡,卻是如此困難。一對音樂家夫婦,所有人期待他們能培育出最出色的子女,然而隨著兩個女兒皆為遲緩兒的相繼出生,一切都變了。

──

沮喪,是我為家庭下的註解

「小孩通常都是吃、睡、玩,可是我的孩子多一件事,就是復健。」

醫學無法解釋他們生下遲緩兒的原因,林照程、蕭雅雯四處求神問卜,甚至因此背負八百萬元港幣的債務。走投無路下,林照程曾想過就這樣與兩個女兒同歸於盡。但就在這個時候,他因為借錢的原故接觸了一對基督徒夫妻,「如果有人向我借錢,我通常都會拒絕。但那天我有感動要借錢給他,和邀請他到教會。」林照程於是接受邀請到了教會。

困難,只是過程!

當了七年的父母,他們終於盼到女兒叫的第一聲「爸爸、媽媽」!

「信主後我才回想,那時候的沒互動,其實還是有互動在裡面,如果要去定義互動,就是有神跟沒神的區別。」回想起來,林照程也感謝當中所有小小的恩典與神蹟,像是在你很傷心的時候突然把你緊緊的抱著,還有在信主的第一年,二女兒也終於開口叫的「爸爸、媽媽」,為了這簡單的兩個字,就讓他們足足哭了好幾個月!

「困難是常常會有的,但是想法可以決定你的做法!當我自己定義我自己是悲哀的,那我自己就會是悲哀的。」曾經逃避,不想接受也不想承認所有痛苦,生下孩子的時候,林照程把自己埋進工作的忙碌裡、埋進算命裡。信主後他不再逃避,但就在他慢慢愛上這個孩子後,上帝卻接走了他所愛的。

「詠晶走後,我有兩三個月禱告都用罵的!」「狠心的天父!我剛開始要好好愛她,祢就把她帶走。」但是神也用祂獨特的方式回應,一天禱告裡,一個聲音這麼問著林照程:「還在生氣?那你覺得要多久?」他突然明白,詠晶有一天還是要回去,進入永恆後也還是會見面,女兒在地上的角色是辛苦的,有很多的病,但是她到天上後,整理了她的故事激勵了很多人也鼓勵了自己。痛苦不代表懲罰,也不代表失敗,「其實它只是一個過程,只要你願意在裡面學習,痛苦就會是一個祝福!」

管教:不同的界線

二女兒逸華是一個多重障礙的小孩,在她的身上怎麼去講管教呢?她的認知很有限語言也非常的少,而林照程和蕭雅雯對她的管教是這樣的:「我還是覺得在她的能力之內,應該教會她能理解的事!」有時候逸華聽到她的兩個妹妹吵架,語調高亢的時候,就會很緊張,而她的反應就是打人,「像這種狀況來的時候,我們還是要讓她知道,我知道妳害怕,但是害怕不可以打人,接著我們就會斥責她,叫她到牆角罰站。另外一邊,也安慰妹妹,並讓她知道姊姊做錯事情,是需要被處罰的。」

以前林照程和蕭雅雯覺得特別的孩子很難帶,但隨著兩個健康的孩子出生,他們才發現正常的小孩也不好帶,也需要父母好多的心思跟愛!「他們隨著年齡的轉變,會有很多不同的問題跑出來,但這都是在考驗大人的智慧,不停地要用新的方式面對她。」對現在正在青春期的三女兒美恩,他們每周都固定一次,輪流跟女兒單獨約會,「聽她說說又喜歡誰了,為什麼又換對象了?」雖然只是談談瑣碎的小事,但他們就是教導她品格!是否說謊?是否為自己負責?是否用對的方式跟人接觸?這些是林照程和蕭雅雯更看重的!

既然生活已經很苦了,不要讓心也跟著受苦

訪談中講起現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還有現在才四歲的小女兒,林照程和蕭雅雯總是笑得好開心。蕭雅雯說,我們家裡快樂的秘訣很簡單,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學習去體會別人的心情,也學會去了解對方的需要!我們人比較直接的反應就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思考去做判斷,一個家庭如果要維持好的關係,就要學習去傾聽對方!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是先責備,蕭雅文說他總是會先問:「為什麼會這樣做?」當我們轉換角度,試著去了解對方的原因跟想法,其實氣氛就會不一樣!

神也不停提醒林照程一體的觀念,在家庭裡的不舒服常常是因為被忽略,或是因為比高下而起,他說他們家就是一個完全不會出錯,一個一團亂,但是神就讓他們互補,「講實在話,家裡就是不講道理!」

採訪後記

「停!你們兩個猜拳,贏的人先說!」林照程和蕭雅文四歲的小女兒真的很有趣,她也許還聽不懂大人說的每一句話的邏輯,但是總在大人快要吵起來的時候,在第一時間跑到中間搶著當小裁判,然後把大家都逗笑了!訪談中夫妻倆講起這段都好開心,這是他們現在的生活,經歷失望、失去,卻也收到了上帝早為他們預備好,那簡單幸福的小禮物。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3期P.58-59】

13,640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