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報導 | 2020先知學校特會-與神連接 成為祝福的管道

2020的先知學校特會,於新店行道會舉行,邀請到多位牧者分享,在過去年歲中,神是如何帶領、訓練他們、又該如何操練自己,一步一步走進神的心意中!

1,78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短摘整理 | 林文婷、歐明俊、何恕瑜、林鈰崡   綜合整理 | 林鈰崡   

照片提供 |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2020的先知學校特會,於新店行道會舉行,邀請到伯特利教會資深領袖/超自然事奉學校創辦人之一的克里斯˙韋羅頓牧師(Kris Vallotton)主講,並首次邀請101教會與心欣城市教會先知性事工主責牧者李協聰擔任講員,以及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藝術媒體團隊主責牧者晏信中、伯特利先知性事工林君璞姐妹,分享在過去年歲中,神是如何帶領、訓練他們、又該如何操練自己,一步一步走進神的心意中!

 

七個改變心思意念的徵兆

克里斯牧師在特會一開始,分享了「七個改變心思意念的徵兆」,期勉會眾更新心思意念,成為卓越的基督徒!

一、  你是活在盼望裡。

二、  讓不可能的事看起來都有可能。

三、  活在平安裡,你就不會擔憂。

四、  你喜歡你自己,會為自己歡慶。

五、  你會很快的饒恕人,你以恩典與慈愛待人。

六、  你是有自信的,而且你有感恩的心。

七、  你相信別人,不容易懷疑他們。

透過這七點,牧師鼓勵大家,成為他人生命中的巴拿巴!「預言的恩賜很重要。但教會更需要的是有鼓勵、愛的恩賜!」

 

隨時與神連結 轉化屬靈智商

克里斯牧師引用歌林多前書2:9「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過的。」來告訴學員,通常人們只從經文中得知神要「做些事」,但卻不知道祂要做什麼事。但我們是可以知道神在想什麼的。他以手機為例,手機的記憶體容量,就如同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智商與情商),儘管記憶體的容量可以達到「最大」,卻仍然「有限」。而當手機連上網路後,會發現原本認為容量最大的記憶體,也比不上網際網路上的五十億分之一的精彩。就如同我們的生命:可以花很多時間建立自己硬體內的記憶體,但卻不知道其實可以支取從神而來的網際網路。「連上網際網路,就像是我們的大腦擁有屬靈智商這條道路。」克里斯牧師也以列王紀下四4-7中,以利沙幫助一位寡婦還債的故事為例,提到我們鮮少使用屬靈智商來面對生命、解決問題,正是因為從屬靈智商得到的答案經常是不合邏輯的,而我們卻常活在人的邏輯和思維框架裡。牧師跟在場學員說:「所以我們應該要常常、隨時去到神面前,與祂接上!」

 

專心仰賴耶和華 神的恩典就臨到

李協聰牧師甫上台就邀請弟兄姐妹一起向神獻祭,把一直以來的擔憂卸給神。「救恩本身就是一個交換-拿天上的健康交換你的疾病、憂鬱,而我們信神不能信得不清不楚的。」牧師以箴言三5「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以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是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與學員分享「神要我們專心仰賴祂」指的就是我們需要常常依偎在祂的懷裡,如同擁有一座靠山。在認定神之前,先學習真實的信任、仰賴祂。「預言的目的不是告訴你,事先會發生甚麼事!而是向你顯現奧秘,在這起始點你可以站立起來,如同嬰孩一樣,神怎麼說,你就怎麼信,神蹟就伴隨而來!」牧師也提到,當人們心裡相信、口裡承認、並且常常宣告,按照神的心意去活,神的恩典就會臨到!在聚會中他也帶領學員操練彼此服事,同時也激勵大家,要成為一個祝福流通的管道,透過不認識的弟兄姐妹互相祝福禱告,領受從神而來的祝福,也將祝福給出去。

 

世界所造之物 都在「傳福音」

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則是與學員分享關於先知性的服事。「先知性服事能夠以各樣創意的方式呈現,但一致的是要能帶出安慰、造就、勸勉、要能呼喚出神的偉大。在天國文化中,先知就像在泥土中挖到寶藏,也像是貓頭鷹在黑暗中看見寶藏。」信中牧師也提到,先知性預言不應該是負面的。「領袖對小羊發出的話語不應帶著論斷批評,為此應該要悔改,而且要從領袖開始。」他提到自己過去生命的不完美,但正因著各先知對他發出安慰勸勉的話語而被造就。「先知性應該要回到為父的心,一顆來自天父愛人的心。」信中牧師也提醒大家,神本身就是位藝術家,祂所造之物樣樣都不同,從日出與日落的美可以看出顏色、層次、排列都不一樣,他以羅馬書一20的經文與大家分享:這個世界一切的所造之物自己都在「傳福音」!牧師在最後引導並鼓勵學員,彼此一對一操練先知性繪畫,將神安慰造就勸勉的話帶給人們,因為先知性是走在愛裡的。

 

勇敢承接神的心意

來自伯特利教會先知性事工的林君璞,過去認為自己不會畫畫,身為完美主義者的她,覺得自己永遠無法畫得理想。而被神恢復的契機,是在一次參加醫院福音隊的服事,當神啟示她畫出關於「水手」送給一位大叔時,正中了大叔的心!他揭露了自己熱愛釣魚的事實,也因為他的父親被謀殺以後,就再也沒去教會。「但你看,神沒有忘記你,甚至還知道你的心願!」君璞就這樣鼓勵、安慰了那位素昧平生的大叔。君璞分享,在創世紀1:1提到天父是一個充滿創意的神,每個人都是照著神的形象所造、有神的基因,所以也是有創意的。「畫得好不好沒那麼重要,有沒有畫對東西才是!」君璞說。「因為我們所帶下的感動,將成為他人的祝福!」她並且鼓勵大家不要害怕嘗試,「當你願意對自己原本沒有信心的挑戰說YES,你的功力也會不斷地加增。」

透過先知學校特會中講員信息的激勵,以及實際的服事操練,鼓勵並幫助了弟兄姐妹的心,期待神的兒女能更多與神連結、承載、傳遞神的心意,將祝福傳出去!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7期P40-42)

1,78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透過心思意念更新而變化 來經歷真實轉化

Bob牧師強調,「我並不是說不要知識,只是知識需要先連結於生命;生命是主要的,知識只是次要的。」

1,37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2019自由特會回顧

文字|鄭雅文、林晏如

課程二:大腦的四個層次 

活出自由唯一的方式是連結於生命的源頭。-Think Differently諮商輔導中心創辦人 Bob Hamp(鮑伯˙漢普)

在2019自由特會中,Bob牧師與大家分享了大腦的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腦幹Brain Stem

(脖子的位置),是大腦最原始的部位,

而它受造的目的不是來解決事情,而是要讓你在任何環境中仍然存活,負責發揮保護的功能,它的運作方式完全是生理模式,沒有任何情感存在。

第二個層次:中腦Mid-Brain

(後腦杓的位置),是滿足身體欲望的部分:食物、水、睡眠,還有滿足舒適感。

所有會造成上癮行為的腦部位置都在這裡,

例如:煙癮、酒癮、關係上癮、行為模式癮等等。

中腦主要在做兩件事,

第一:把你推向慾望;

第二:提醒你慾望的存在。

中腦所釋出的分泌物會帶來滿足和舒適感,但又會很快的消失,最終會讓你更渴

望滿足那些慾望而上癮。

接著進入

第三層次: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Bob 牧師提到,要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必須要從腦的下半部切換至腦的上半部,與自我連結,才有辦法與神、與他人連結。

連結於神時,可以領受身分感,再來才有能力從「我」以外來看自己。

第四個層次:新皮質Neo-Cortex

(額頭的位置),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看到盼望,唯有從神而來的眼光,知道如何在任何環境中做自己。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

Bob 牧師解釋,「高過」的字面意思是額頭,寓意是「高舉起來、更好的。」

我們應該要擁有基督的心,不是讓中腦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

而是要從新皮質與神連結、明白神的心意,讓神來告訴我們需要做什麼,

成為神真正要我們成為的那個人,進入豐盛的生命。

/

課程四:為什麼耶穌總是透過寓言教導?

溝通中改變生命的關鍵,是把焦點放在對象身上,而不是信息內容。-Think Differently諮商輔導中心創辦人 Bob Hamp(鮑伯˙漢普)

你是否也有「頭腦理解,但心裡仍未真實經歷」的狀況?

人不只透過大腦學習,我們的心和潛意識也會學習。

學習方式決定會學到什麼,有的學習幫助我們通過考試或把工作做好;

甚麼樣的學習才能真正使人生命改變呢?

耶穌如何傳遞最偉大的訊息?

祂透過 (1)打斷人原本的思維模式(2)講故事  來做。

例如在馬太福音13章,耶穌說了種子撒在四個地方,會有四種不同結果的比喻,但人們卻聽不明白。

Bob牧師認為,耶穌之所以說令人困惑的比喻,可能是因為祂不要我們只學會內容、了解知識,祂要的是人們心裡真實經歷。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圖像,關於什麼是真實,因著各自不同的經歷,故事會與我們心裡的圖像連結,因而顯現出內心真實景況。

Bob牧師也提到,孩子的學習方式與你我相當不同,在大腦發育過程中,他們首先學到依附關係和連結,即便不知道名字,孩子也能明白自己與照顧者之間的關係。

漸漸地,從依附關係中發展出理解、組織和架構等標籤。這些標籤連結到什麼非常重要,就好像在伊甸園中的兩棵樹,若連結生命樹就會感受到神的生命源源不絕澆灌下來;連結善惡樹只能知道什麼是正確或錯誤。

耶穌並非要我們明白知識,祂要教導我們與父神連結。如馬太福音十一25所說,天國奧秘關乎父親與孩子的身份,不在於知識或資訊。

若不能使我們與父神連結,耶穌寧願讓人困惑,以至於可以從心裡反思,重新找回天國奧秘。Bob牧師強調,「我並不是說不要知識,只是知識需要先連結於生命;生命是主要的,知識只是次要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P40-41)

1,37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改變就是現在 改變需要你40

「亞洲青年覺醒」特會,今年特別是由Asia for JESUS與台北真道教會、新店行道會、台北復興堂與Revival牧者網絡、GMI大溪榮美教會、與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等共同舉辦,集結了六位講員、六場Inspire Talk座談、以及五個敬拜團輪流領敬拜…

1,23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亞洲青年覺醒」特會,今年特別是由Asia for JESUS與台北真道教會、新店行道會、台北復興堂與Revival牧者網絡、GMI大溪榮美教會、與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等共同舉辦,集結了六位講員、六場Inspire Talk座談、以及五個敬拜團輪流領敬拜,特會的重要精神「Change the Nations改變就是現在」,更是期盼能在聚會中點燃年輕人對復興的渴望、對轉化的熱切負擔。

 

腓力・曼都法 牧師 Philip Mantofa

印尼沙崙玫瑰教會副主任牧師

神渴望分賜生命及恩膏給每位想要大大被使用的年輕人,如果你問我特會裡會分享什麼信息,或是會做什麼,我只能說你們無法預期到我會怎麼做,因為沒有人能夠猜到我最好的朋友-聖靈會做什麼。但想必會是驚喜連連,我也全心期盼要領受驚喜。

我們是在神的同在裡,若是有機會進入神同在,卻沒有進去,那我們肯定會後悔的。我知道到時候會有恩膏傳遞,就像以利亞把以色列交給以利沙之前的分賜一樣。只要你來,這樣的事一定會發生在你身上!

 

柳子駿 牧師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我覺得這是一個超值得投資的世代,如果我可以做年輕人做到不知道多少歲…這是我這一生當中,最值得投資的事。

我想,服事這個族群最大的挑戰,就是在跟世界拉扯,讓這些年輕人可以從世界的眼光,轉向對神的眼光。對我而言,贏得年輕人最大的秘訣,就是「真實」。他們已經厭倦了一個虛假的世界。所以我盡可能在他們當中,讓他們可以知道最真實的我。我不會刻意去設計一個場景,而是讓他們知道他們看到的我,就是我最真實的樣子。

如果我只能帶給他們一件事,那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更喜樂!因為因著神而得的喜樂,會成為他們的力量。

 

廖文華 牧師

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

這十幾年來,年輕人他們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他們的創意、他們的才華、他們的恩賜都讓人非常驚豔。他們走向世界的機會很多,比如出國去讀書、遊學和交換學生。但我總感覺年輕人的迷惘跟困擾是,他們好像一直都不敢、看不見自己很寶貴的價值和可能性。

另外,特別在這幾年當中,他們總會覺得前面好像沒有盼望。感覺到每次講到未來的時候,都是比較愁苦、無奈、不快樂的。還有一直以來,他們在掙扎著:關於他們的呼召和命定。我很希望他們能夠看見,他們能夠成就很大的事情。

在美國曾經有一個復興運動,叫Great Awakening(大覺醒)。這是由一些當時非常非常年輕的人,就像Jonathan Edwards,或者是像Charles G. Finney。他們雖然當時非常年輕,卻帶來一個很大的覺醒運動。他們覺醒,看見生命中是有呼召、有命定的,而且是可能可以做成這些事情的。然後他們就去做,為一個更大的夢想而活。

 

張光偉 牧師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

我會想投身在年輕人身上,是因為我知道年輕人常常一個衝動會走錯了路。但是走錯路的時候,他們覺得不能回家、不能回頭。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回頭,可以再有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很有理想,但同樣,也非常的脆弱,很容易受傷。可能是因為在這世代的媒體上被人家按了一個負面的,或是留言留了負面的,就很容易破碎,這和我們以前有一點不一樣。

所以最有挑戰的是:讓他們知道,這邊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這邊是不需要偽裝的地方,不是一個你需要把你最好的那一面擺出來的地方。在這邊,你不需要有假象;在這邊,你可以做真實的你。

所以我覺得贏得年輕人的秘訣是:要花時間和這些年輕人在一起。要去給他們機會,去包容他們犯的錯。我最喜歡跟年輕人在一起吃飯和聊天,沒有任何的目的去跟們在一起,但是就花時間。在花時間的時候,你可以用你的生命開始影響他們,他們會從你身上開始學習,學習信心、學習服事的態度,漸漸他們也懂得這種帶門徒的方法了,因為我就看到他們也做同樣的事情。

 

晏信中 牧師

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

我清楚知道,接下來十年二十年是這個世代需要起來當家的時候。但是誰願意成為父親?來牧養他們、來遮蓋他們?

他們很有衝勁、很有熱情,有時候他們一想過之後就往前衝了。但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樣給他智慧的引導?他們會發現,原來他們所做的,不但不冒犯別人,反而成全了許多人更多的認識這個信仰。他將要成就的,是超乎他所求所想的事情。這幾年我們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整個亞洲是動盪不安的,我很想要在這個時候去激動、激發,或者說激活他們。讓所有的年經人能夠看見,他們不需要誠為大環境下的反應者,而是可以成為這個大環境的改造者。

如果只有一件事要對下一個世代講的話,我要告訴他們:他們全部都來自於一位良善的父。而這位天父,祂的良善,使我們能夠作夢。我們能夠與神築夢,我們也可以築夢踏實。

 

周巽正 牧師

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很期待藉著這個聚會,讓年輕人可以再一次真正的遇見神。我相信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遇見神,所有的一切都會改變。所以我真的很期待聖靈大能運行在當中,每一個年輕人、每一個社青的生命,都被主摸著、被主翻轉。

親愛的年輕人、親愛的社青,我相信神要大大的使用你,去翻轉這塊土地!但是關鍵是,你要先遇見祂!

1,23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牧者專訪 | 先知性文化是帶領人們成為健康的自己

我從小在Bethel教會長大,在我大概8到10歲左右,讀到箴言十八:21「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聖經活生生地對我說話,然後我感覺神在說:Ben,我想要你傳講生命(speak life)……

1,16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採訪撰文 | 孫以琳、陳珮瑜
 
班‧阿姆斯壯(Ben Armstrong)牧師,是現任伯特利教會先知性事工團隊的負責人,2018年底來到台灣,與克里斯‧韋羅頓(Kris Vallotton)牧師一同在「先知學校」特會中分享信息,他教導學員為父的心在先知性服事上的重要性,談到:「為父為母的心和先知性文化是連在一起的。先知性一定要在為父為母的心意中彰顯出來。」
 
而在接受編輯團隊的訪問時他也分享到,自己是如何開始投入先知性的事奉,以及神是如何扭轉他的眼光,讓他意識到在服事有需要的人時,不是一下就將終點指給對方看,而是給予時間讓人慢慢經歷神。
 

Q:您個人遇見神的見證,以及如何開始先知性服事?

我從小在Bethel教會長大,在我大概8到10歲左右,讀到箴言十八:21「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聖經活生生地對我說話,然後我感覺神在說:Ben,我想要你傳講生命(speak life)。這跟我成長環境當中說話的方式完全不同,平常我們常常開玩笑,男生之間也會彼此言語攻擊,但當時我回應神:我想要在我接下來的一生中去傳講生命。
 
之後又有一次,神對我說:當你開始像我愛你那樣去愛人,你會用我看他們的眼光看待他們,我可以信任你看到他們的身分、而非他們所做的事。我意識到這是一個神聖的時刻,這開啟了我效法神去愛人,以神的眼光而非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學習問神說:你怎麼看這個人?
 

Q:先知性服事對您個人生命有怎樣的影響

先知性的服事在很多方面都改變了我的生命:我過去以為先知性都是關於言語的,告訴人們我聽到神要他們怎麼做。但我後來意識到,神喜愛我們成長的過程,神不那麼常直接告訴我們要怎麼做,因為祂想要啟發我們,讓我們有機會成為被造該有的樣子。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投入多年在超自然事奉學校當中,這讓我認識到人們成長的歷程,而不是運用先知性的恩賜,試圖把人們從起點直接帶到終點,那會讓他們沒辦法成長。在過程當中慢慢成長是好的,因為我們需要培育出有能力的人,讓我們內在的人被塑造為神創造我們的樣式。
 

Q:先知性的文化會如何使我們的教會變得更加健康?

關於先知性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會帶領我們成為健康的自己。這個文化會帶給我勇氣面對未來,去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事,有力量去明天的工作,並且在我們所到之處會帶來健康。而先知性的群體帶來勇氣,當我們不再害怕做錯,這會釋放出新的創造力。
 
如果我害怕犯錯、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到完美,這反而扼殺了創造力。因為恐懼就是創造力與身分感最大的殺手,它讓我們距離我們該有的樣子越來越遠;但先知性提醒我們,關於我們真正的身分,帶領你回到神所造的你該有的樣子。我認為這很美,對每個教會來說也都非常必要,如果我們要看到神的國,我們就要知道怎麼把它帶到地上,然後聽那位大牧人的聲音。先知性文化會自然地帶下天堂到這地上。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3期P40)

1,16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見證|Yes!讓我們把「得勝的香氣」帶回家

整場特會,我都覺得在地如在天。在海蒂貝克的分享中,她以小雞和老鷹的比喻,提醒我自己不是小雞而是飛鷹,我要在基督裡,因著知道祂的旨意,活出屬天、得勝的聲音。

86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採訪、整理│黃詩絜、賴若函、林仕崡 綜合整理│黃詩絜

2018年天國文化特會已圓滿落幕。相信參加的學員,都有不同的得著與領受。Asia for JESUS編輯團隊特別收錄部分牧者針對這次聚會的見證,不論是個人生命、教會整體或是在服事層面,這些領受都是來自神的禮物,等著他們帶回自己的所在,再次影響世界!
 

羅伯壽│吉隆坡全備福音堂中文部青年區牧長  Awakening for JESUS聯盟團隊主席

這次特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會對連結海外牧者所付出的努力,在還沒開始前,我就已經感受到這個大家庭在靈裡的連結。

我看見凱什‧盧納牧師解經的方式與一般人很不同,最讓我驚豔的,是他透過經文帶出生命,帶出神對人的關愛。從他的分享和他教會裡所做的一切,我真的覺得還好有天國文化特會,把神在各地的僕人和工作帶到我們面前,紮根在心裡,我真的很感恩。

這次在天國文化特會以及和團隊牧者的交流中,我學到如何傳承教會的異象和使命,並在這個前提向上建造,這就是神賜給華人「尊榮長輩」的美德,我相信神會使用華人在先人建造的根基上,發展的更大、更高、更寬廣,因為華人是關鍵的鑰匙,開啟這世界的復興浪潮。
 

林奇峰│三重喜信會主任牧師

我參加天國文化特會已經很多年了,大概除了第一年沒有來之外。我發現在教會裡常常談起事工和策略方向,但最難改變的就是教會文化。我覺得天國文化帶給我們很多新的想法,像是比爾牧師分享的觀念,如果只要神的祝福,我們的屬靈成熟度永遠不會提升,與其專注於祝福,我們更要神的同在。在傳統的教會中,會友不太會禱告也不太懂敬拜,當我們把弟兄姊妹帶到這裡來,或者讓牧者親自領受信息,就能將所學的帶回較會,重建新觀念。
 

PAUL ATU│泰國教會牧師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天國文化特會,我發現這個特會除了彰顯神國度,也全力影響這世代的文化,作為神的兒女,我渴望看見神的國度完全彰顯在這地上,更是希望和眾人參與把天國文化注入在我們的所在之處。

整場特會,我都覺得在地如在天。在海蒂貝克的分享中,她以小雞和老鷹的比喻,提醒我自己不是小雞而是飛鷹,我要在基督裡,因著知道祂的旨意,活出屬天、得勝的聲音。凱什‧盧納牧師教導神祝福的證明,他分享沒有神祝福的人,就像聖經中的羅德一樣,會尋求世上最好的東西,但是亞伯拉罕不在乎,因為他早已擁有神的祝福。
 

Steve Chong│澳洲 Rice Movement 負責人

這是我和我太太第一次來到天國文化,剛開始我們對這特會沒有什麼期待,直到從雪梨出發前有人告訴我們:「這是場重要的聚會,你絕對會得著很多!」許多人在聚會中對我們說話,他們的禱告都是,要我們屈膝禱告,因位神將要帶Rice Movement近入下一個季節!

其中一堂講員講中我現在服事的光景,那就是挖掘神話語的深度會決定我生命所呈現的廣度。我們常因為看見神要我們做的事後,就把上帝框住了,我本來以追求在服事上的寬廣為樂,但是現在明白,如果可以更深進入神的同在,就能走得更遠!
 

Jerry Jantzen│北海道ICF教會主任牧師

我在幾年前曾來過天國文化一次,這次來到天國文化,我覺得此次聚會的重點是:香氣。現在台灣有一個復興的靈,所以我要帶著這些香氣回到日本。

在這個聚會中,比爾牧師講到得勝的生命,我相信,現在就是教會得勝的時候。看到海蒂‧貝克的生命,就知道她真的過著得勝的生命!她勝過恐懼,而且把它踩在腳下。末世的教會絕對會得勝,我真的覺得擔心疾病和金錢不符合聖經真理,所以我會把「得勝生命」的教導帶回日本,也很有可能會是我回日本的第一個信息,因為我已經準備好了!
 

黃家琦│日本石卷中央教會傳道

我所在的教會,是日本311地震後所建立的(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發生於宮城縣外海),這幾年都持續關懷社區及參與在孩童的事工。地震過後,居民似乎發現了他們真的需要福音,當他們失去很多的時候,就發現已經無法靠人的力量去得到現有的滿足。

今年是我第三次回台灣參加天國文化特會,每次回來都覺得是充電,充完電後再回去日本,分享天國文化的內容,教導大家要在自己所在的地方發揮影響力。曾經有一位婆媳關係有點緊張的姊妹,聽了教會關於天國文化的教導後,學習以尊榮的眼光去看待婆婆,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改善了!
 

沈宏恩、林慧貞│世界之光聖教會主任牧師夫婦

我們每年都帶同工和會友一起參與天國文化,這對教會的轉型和建造來說非常重要。

這十年來我們看見教會對神的敞開,弟兄姊妹也對神的真實和愛有很深的認識。回到教會後,也會在小組裡閱讀相關書籍、分享特會的關聯信息,讓天國文化可以持續地發酵。另外一個領受是為父為母的心、以及神兒女的身分,這使得弟兄姊妹不會帶著孤兒的心相互競爭,教會中的領袖身也願意給出去、成全下一代。同時我們發現,當一小群人被改變後,就會影響另外一群人,教會的氛圍也變得非常不同。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2期P.40-41)
 

延伸閱讀
2018天國文化特會系列文章

領受屬天智慧 成為改變世界的人
比爾‧強生、海蒂‧貝克、凱什‧盧納專訪

86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回顧|天國文化 門訓列國

以僕人的心治理, 以君王的心服事,這是我們一生的學習,願神更多向我們顯明祂的智慧,權能與心意。邀請你,一起加入復興的行列,一起走進父神的心意。

59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周曉薇
 

一個運動終會停止 惟有文化帶下轉化本質

Asia for JESUS渴望能夠從敬拜讚美、建造教會、青年運動、媒體轉化、門訓列國…等方面,帶下國度性的轉化。這十年,神信實的帶領我們不斷在各個領域有所突破,如今更是藉由「天國文化」裝備、培育了許多牧者與弟兄姐妹,並帶領眾教會更多進入「超自然」的領域,更有許多教會在其中蛻變,領受新鮮的恩膏與能力、成為一個健康並充滿神蹟奇事的教會。

如今,我們不只在台灣看見神的工作,在中國、美洲、大洋洲、甚至歐洲的華人也都經歷「天國文化」的能力與榮耀。這是我們的渴望與熱情所在:「門訓列國,建造榮耀的教會」!
 

回顧與展望

過去一年,我們舉辦了各式各樣、建造使徒性和先知性教會和百姓的主題特會,透過邀請列國和華人中有明顯五重職分的牧者領袖來傳講和恩膏分賜,渴望能夠祝福台灣的眾教會,從不同的角度進入天國文化的領域。

明年更是令人期待與興奮的一年,我們將跟隨腓力牧師的腳步,更多的去服事中國的弟兄姐妹,除了舉辦特會與裝備課程之外,腓力牧師也將錄製「使徒行傳」的解經節目,造就中國與華人教會的信徒與領袖,恢復初代教會震動世界的模式在中國的教會中。

在台灣我們也將舉辦先知特會、姊妹特會、家庭與婚姻等主題特會,並去到各城市開辦天國文化裝備課程,渴望看見眾教會與弟兄姐妹被全方位的裝備,帶著能力活出神對我們的呼召,並走向祝福列國的榮耀命定!
 

建造榮耀的教會

Asia for JESUS除了每年舉辦大型的「天國文化特會」之外,更整理規劃出「天國文化裝備課程」,至今已完成七門課程,開課次數近50次,授課人數超過12,000人,藉著有系統的裝備課程,幫助神的百姓從不同主題來領受天國文化的啟示,教會也可以使用教材做一對一門徒訓練、開裝備課程,甚至可以用作小組教材或主日信息。我們相信,當教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不但個人的生命、家庭和教會經歷突破和豐盛,我們的下一代也會在這天國的動能中更加的被成全而榮上加榮。
 

贏得下一個世代

Asia for JESUS的運動起始於年輕人,一直以來「佈道」、「傳福音」、「得著年輕人」是我們核心的DNA,我們深知道國家、社會、與教會的未來都在年輕人的手中,我們必須投資在下一個世代的身上,以致於看見神的國度大有能力的延續下去。

去年我們帶著大力士Jon與約書亞樂團前往全台七個城市,對超過七千名年輕人佈道。在才藝品格營中我們也藉著活潑的營會和信息,得著與影響2000多名學生。而每年八月的青年覺醒特會,我們裝備、挑旺、差派年輕人成為神國代言人,以實際行動轉化他們所在的校園及職場。在特會中更有許多年輕人流淚回應神榮耀的呼召,決心投入全職服事,同心建造榮耀的教會。

明年我們仍規劃有七月份的「才藝品格營」,渴望這福音性的營會能夠繼續幫助眾教會得著年輕的靈魂;而八月我們也會舉辦「青年覺醒特會」,特別邀請了腓力牧師來與年輕人分享「不會動搖的信心」,期待看見下一代被熱切愛神的火點燃。
 

多角化媒體經營

「媒體事工」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發展的重點,除了透過文字刊物、網路媒介、電視節目等媒體管道,多角化的傳遞各樣內容,我們也積極的將「約書亞樂團」敬拜讚美專輯置入Spotify、Youtube、itunes以及台灣,中國,香港,新馬地區各大線上音樂平台;「關鍵三十」更是我們為了年輕族群製作的節目,以輕鬆、生活化的方式與年輕人分享信仰的真理與生命。我們也不斷擴充官網影音資料庫,將特會的摘要集錦分享給弟兄姐妹、透過網路直播將精彩的聚會內容放送到全世界。

我們相信這些科技的產物要為神國的福音來效力,使得屬天的啟示能夠無遠弗屆地進到列國萬邦,並且影響、得著每個世代, 帶來全地的轉化。
 

國度網絡連結

同為基督的身體,我們渴望看見世代之間的傳承與尊榮,更渴望神帶領我們一同走入台灣與國度的命定中。每年我們都規劃牧者退修會,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牧者家庭一同經歷安息、享受關係,重新對焦再出發。去年我們也規劃了三代牧者的「恩寵之旅」,在旅程中神帶領我們有深度分享與交流,一同尋求神對台灣的心意,在實現命定的旅程中同心同行。我們相信神不是只揀選個人或單一的教會,神揀選的是「我們」。當「我們」跨越時代、宗派與喜好上的不同,國度的榮耀與復興得以世世代代、榮上加榮的延續下去。

以僕人的心治理, 以君王的心服事,這是我們一生的學習,願神更多向我們顯明祂的智慧,權能與心意。邀請你,一起加入復興的行列,一起走進父神的心意。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40-P.43】

59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回顧 | 2017才藝品格營─十年磨一劍 為得著更多靈魂的才藝品格營

神沒有要人過隨波逐流的人生,也沒有要人在錯誤的忍耐中得過且過;每個人都可以在生命中設立遠大目標,而忍耐的品格,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專注地朝目標前進的秘密武器。

76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綜合整理/陳珮瑜

年磨一劍,才藝品格營今年來到第十屆,為了迎接更多國、高中的青少年,接觸更多的未信者及慕道友,主辦單位Asia for JESUS決定返回最初營會的起點──台中東海大學;挾帶著更精采的講座、信息、與活動節目的規劃,為整個暑假的福音事工揭開序幕。

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巴別塔之戰」,延續去年「Hunger Man」的虛擬劇情,描述去年營會中負責帶領學員闖關的指揮官叛變,掠奪了所有民生資源,因此今年的學員必須跟著新任指揮官,一邊學習忍耐、寬容、與尊重的品格,同時也要想辦法將資源找回來。營會中的大地遊戲以及節目內容,也都根據這段虛擬的劇情、三項品格的核心精神,設計許多好玩又難忘的橋段。

本屆約有750位的慕道友和未信者報名,直到營會結束有超過550人決志,這些決志的名單也都已經轉交由地方教會繼續關懷、跟進。許多特地請假投入在營會中服事的隊輔、社青紛紛直呼: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忍耐 為了達成生命中更重要的目標

忍耐、寬容、與尊重,分別是這次營會的三個核心精神。Asia for JESUS執行總監陳麗吉在分享忍耐的品格時,提到在生活中人們可能會為很多事情而忍耐,例如減肥是為了身體健康;存錢是希望提升生活品質、或是為了一趟特別的旅程;但有一種忍耐,是不追求當下的滿足感、並犧牲享受的時間,只為達成更重要的目標。

講座中還有一位特別來賓──第七屆超級偶像的冠軍謝博安,特地來到現場與學員分享他的故事。國中時的他因為家庭破碎而成為問題學生,即使回到家中,也會和患有憂鬱症的哥哥打架,然而在某一天,哥哥忽然把他帶進教會,因著遇見耶穌,他決定要開始改變。經歷了超級偶像的比賽後,今年謝博安也在上帝的帶領下考上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他鼓勵學員,只要仰望神,相信神會帶領每個人找到那個值得忍耐與付出的目標。

「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而放下其他自己的想要,是很幸福的。」這是謝博安寫在他的Facebook上的一段話,也呼應了麗吉的分享:忍耐的核心信念,應該是為了「對的事情而忍耐」。因為神沒有要人過隨波逐流的人生,也沒有要人在錯誤的忍耐中得過且過;每個人都可以在生命中設立遠大目標,而忍耐的品格,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專注地朝目標前進的秘密武器。

寬容帶來關係的恢復 以尊重撕下他人身上標籤

寬容與尊重的品格講座,分別由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的趙治達傳道、與楊昌恩實習傳道分享。治達傳道以他學生時期親身經歷,談到當面對衝突時,選擇寬容的態度不僅是給予自己更多自由的空間,更讓彼此關係有修復的機會。

昌恩傳道則提到尊重是「用有尊嚴、尊榮的方式去對待他人。」他以自己的故事提醒學員,尊重與我們個人的自我價值認同有深切關係,只有自我價值被恢復後,才能用正確的眼光與態度去欣賞、尊重不同的人。

許多學員也回應,品格講座帶他們很多幫助及思考的機會。「這四天的行程令我讚不絕口,每一次的品格講座影響甚大,不禁省思自己的為人處事、以及學習為他人著想的心。」今年高中剛畢業的敬倫分享,「尊重」的講座讓他意識到,過去他常因著嘴巴管不住、或因為自尊心,而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別人,但現在他明白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是100分,況且神已為每個人撕掉了標籤,所以他也要成為撕掉別人標籤的人。

除了品格講座,青少年最容易產生疑問的戀愛交往問題,大會也特別安排由約書亞樂團的主領:璽恩、之懿、治德和晨恩,與學員暢談他們從過往戀愛中所學到的功課,包括經營單身生活、交往中的煩惱、分手後如何恢復、以及預備自己等話題。他們敞開真實的分享,使台下學員不時因為產生共鳴而點頭連連。最後他們也為學員祝福禱告,期望所有人能夠擁有美好且適合自己的感情,找到神賜予他們的Mr. 和Ms. Right。

在青少年時期,往往最困擾、影響也最深遠的就是感情問題,若能夠主動敞開將問題一一說明,相信能夠替青少年打下一劑強心針,更能建立足夠的安全感,使他們未來若遇見問題,也願意向教會中的領袖求助。

在神的眼中找回你獨一無二的光芒

第一天晚會,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的劉莉芳傳道分享了她的生命故事,從小在缺乏的環境中成長,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多餘、不被祝福的孩子,對於婚姻和未來也沒有信心,她告訴自己:「這個世界沒有我也不會怎麼樣。」幸好跟著哥哥一起去教會,因為認識了神、被周圍人的愛包圍,她開始一點一滴恢復自信,現在的她擁有一個幸福家庭,而神更奇妙地恢復了她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竹圍靈糧福音中心的語函深深為這段分享打動,她說自己也是不被期待來到這世上的孩子,母親更在兩人的衝突中曾脫口而出:「我生妳根本就不對。」當莉芳傳道在分享時,母親的這句話再度浮現出來,然而上帝在此時告訴她:「妳不是不被需要的,妳永遠是獨一無二。」這句話對她意義重大,也讓她更深刻經歷天父的愛;在後續幾天的活動遊戲中,她展現出不曾有的勇氣,更自願接受許多挑戰,和小隊留下快樂回憶,「在這次的才品,我真的更認識耶穌這位天父,我感謝祂願意愛著我、支持我,當我的支柱。」

一回生 在命定時刻選擇回應神 活出全新人生

第二天晚會,由小驢駒劇團帶來以友誼為主題的戲劇:「一回生 Live Again」,描述男主角因著一次慶生會的爭執,與生命中最要好的朋友交惡,成為他一生中最遺憾的經歷,在進入天堂前,他得到一個機會回到發生爭執的那日,改變當時所說的話和行為,因此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人某些時候所做的決定,會影響接下來的生命,我稱這些時刻為一個人的命定時刻!」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的周巽光牧師說,戲劇的男主角是在進入永恆前才經歷他的命定時刻,他自己也曾經面對生命中的命定時刻,在這些重要時刻他選擇回應神,因而能夠活出全新的生命及夢想。最後他也邀請學員向耶穌敞開心,許多學員或想起爭吵中的家人、或想起曾經失去的朋友,一一帶著眼淚走向台前回應神。

來自鳳山活泉靈糧堂、D13小隊的一位學員,前陣子才在國中畢業典禮和好朋友吵架,彼此不歡而散;晚會的戲劇使她回想起這段友誼,而在呼召時,她將這份後悔帶到神的面前,神親自安慰了她的心,她不僅被喜樂所充滿,更決定回去後要鼓起勇氣先與朋友道歉、和好。

因為神的愛 我們就是一家人

最後一天晚會,由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的晏信中牧師所牧養的Shine Family藝人小組成員聯手分享,這六位特別的嘉賓分別是:Sandy 吳姍儒、曾理、Kelvin、魏如昀、李宣榕和曾沛慈。他們對著學員娓娓道來在成名前各自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人是從一開始就夢想成為藝人,有些人懵懵懂懂不曉得未來可以做什麼,有些人則是從小懷抱著不同夢想,卻經歷了生命道路的轉折,神卻奇妙的帶領他們用不同方式走到螢光幕前、站在舞台上發揮影響力。在成為藝人之後,他們仍會面臨許多的破碎、挑戰,也曾質疑過自己所走的路,但是神將他們一群人緊緊地牽在一起,使他們成為彼此生命破碎時的重要支持,能夠一起為神發光發熱。

Sandy 吳姍儒更說:「我們的價值不在於我們得了什麼獎或者是誰,我們的價值來自於上帝。」他們鼓勵年輕人透過神的眼光來認識自己,也讓神的愛擁抱每個人的心,最後更由在Shine 小組中如同父親的晏信中牧師,帶領所有人合唱「相信擁抱」,現場學員紛紛與身邊的朋友、隊輔相互擁抱,現場充滿溫馨的氣氛,相信這美好的畫面都將深深烙印在每個人腦海中。

從大專到社青 一起為才藝品格營燃燒熱血

許多國、高中生在這次才藝品格營中收割了難忘的回憶,而在幕後其實有超過600位的大會同工、才藝教室老師及隊輔,他們自願擺上暑假時光、放下工作,從兩個多月前就投身在營會相關作業中,促成了這場盛會。

來自屏東里港靈糧堂、D03小隊的隊輔Linda,八年前就曾在才藝品格營的服事,今年她放下手邊工作,帶著渴望傳服事下一代的心再次擔任隊輔。一開始她擔心年齡的差距,加上彼此還不熟,不曉得該怎麼帶隊,但神賜給她全新的眼光,讓她看見每個小隊員身上的特質,並適時賦予他們不同任務,小隊員的表現更大大超乎她的預期。最後她也期許這群年輕人,能帶著在才藝品格營中被點燃的熱情,回到自己的家鄉、校園,讓周圍人看見他們的生命被翻轉。

除了第一線的隊輔們,許多同工更在營會期間付出大量的時間與體力。負責住宿相關事宜的生活秩序組同工們,幾乎長時間駐守宿舍區替學員們打點環境,期間不時可見機動組同工到處巡邏以維護安全。營會期間陸續有人因流感而送醫,大會也緊急預備消毒酒精,隊輔們更是提高警覺,一旦學員身體不舒服就立刻回報醫療組,企盼所有學員除了玩的開心、也能健康返家。此外,為了讓學員們能留下難忘回憶,節目活動組的同工除了彩排到深夜,更大力號召各組在清晨6點就集合,短短一個多小時內就完成了5,800顆水球,成為大地遊戲的一大亮點,在才藝教室時段,更是可見老師們與總務組同工四處奔波。最後一天上午,當媒體同工熬夜製作的回顧影片在大螢幕上播放的同時,許多學員紛紛回顧起這四天三夜的一切而感動不已。

因著同工們的犧牲和擺上,才藝品格營才能成為今年暑假十分重要的傳福音平台;當小隊員從第一天因為陌生環境而低頭不停滑手機,到漸漸願意敞開心投入活動中,許多人的心因而被神觸摸、恢復,相信這一切正是所有投身營會的同工們渴望看見的,期望學員們生命被翻轉,回去後能繼續委身跟隨神,並且以他們的經歷成為周圍同學、朋友的祝福!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0期P.40-P.43】

76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回顧|你真實的身分 反映在神愛的眼光中

p40

你知道神把許多關於你的命定,以及祂對你的心意都寫在聖經中嗎?如何從一段又一段的篇章經節中,看見神對我們的愛、以及他為我們生命所預備的恩典,正是藍道夫‧沃(Randall Worley)牧師此次前來所欲分享的主題。

我們永遠無法讓神失望 除非讓祂「料想不到」
一開始,藍道夫牧師就明白告訴會眾:「你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牧師進一步說明,我們所認為的自我形象建構於各樣的來源,其中也包括一些難以抹滅的影響,有些甚至隱藏在潛意識中,而最能夠傷害我們身分的聲音,通常來自於每天我們告訴我們自己「我是誰」;彷彿一首洗腦的歌曲,不斷重複播放,「我們總是記得應該忘記的內容,忘記我們應該記得的內容。」牧師幽默形容。

藍道夫牧師舉馬太福音第四章1-11節這段經文,提到耶穌在曠野面臨的第一個試探就是關於他的身分,魔鬼不斷試圖攻擊耶穌的身分認同,同樣地,仇敵也試圖要攻擊我們對身分的認知。過去藍道夫牧師也曾深陷在錯誤的自我認知中,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你永遠也無法做到。然而無論我們去到哪裡,問題一直都會在,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的是內心世界,「我的不安全感,是因為我的安全感來自錯誤的地方。」

許多年前,藍道夫牧師常會對神說:「我一定讓你失望透了。」但有一次神卻回應他:「你永遠也不可能讓我失望。如果你要使我失望,你必須要做出我覺得你不可能做的事。」神早知我們在哪些事上可能會犯錯,祂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是因為愛而愛我們。

我們生命中最吸引神的 是我們的軟弱。
透過路加福音第五章1-11節,藍道夫牧師從彼得與耶穌相遇的故事,進一步解釋為何神會受到人的軟弱所吸引,以及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身分。當彼得在加利利湖邊經歷了一整晚的挫敗,耶穌來到他面前發出邀請,而彼得也決定順服耶穌把船開到湖中央,最後經歷到了得勝。

對彼得來說,他的身分起始於這件事:捕魚。捕魚是彼得所擅長的事,就好像神樂意將恩賜和能力給人,但一旦我們開始試圖從恩賜或成就中尋找身分認同時,神有時會將能運行在這些恩賜中的恩典挪去,這時的我們可能會感覺到挫敗,並且開始定義自己為失敗者,就如同彼得面臨捕不到魚的挫折。但我們的身分並非是由恩賜、或是世人所認為的成功所定義;神並非因為我們為祂做了什麼而滿足,相反的,祂渴望服事我們。最後就如同彼得與耶穌的初次相遇,在看似挫敗的光景中,神卻使我們得著興盛的秘訣。

「耶穌在他沒有做過任何事情之前, 就已經成功了。」藍道夫牧師說。我們認為的挫折,其實不是真的挫折,只是讓我們知道什麼方法行不通;相對的,我們認定的成功,大部分在神眼中也不是真正的成功,神要我們擁抱生命當中的不完美,並且在祂的愛中,能夠恢復、得著我們的身分。

在一切開始之前 神就先愛我們了
聖經中有三個很重要的字:起初,神(英文作:in the beginning, God…);而在約翰一書4章19節則講到: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藍道夫牧師說,無論是「起初」或是「先」,所形容的都是神在一切發生以先,就已經愛我們了;神的愛不是為了回應人的墮落,而是因為祂原本就愛著我們了。

大約8年前,藍道夫牧師說他不斷在默想約翰一書3章1-2節,但直到他陪媳婦去產檢,看著即將出世的孫女的超音波影像,他可以清楚看見嬰兒的表情、姿勢、甚至彷彿看見心臟在跳動,他突然間明白這兩節經文的意義:在我們出生之前,神就已經知道我們是誰;也許我們看不見神,但神卻一直看著我們。我們被造是要反映神的形象,牧師說:「這個嬰孩不是在出生後才成為我的孫女,而是在母腹中就是我的孫女了,甚至在她還沒成形前,就是我的孫女了。」

當我們以為我們失敗了,努力嘗試想要改變時,其實只需要定睛於神,透過神眼中所反映出我們真實的形象,就能夠經歷改變。「我現在學會一個功課,當我失敗或當我犯錯,好像會讓我蒙羞時,我可以感到很喜樂。」藍道夫牧師形容,因為他已經明白,不需要刻意模仿或努力才能成為神的兒子,他原本就已經擁有這位父親的形象。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放下從別人的眼光來定義我們的身分,轉向這位愛我們的父親,擁抱我們的身分和所有的獨特,就能夠進入真正的自由中。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8期P.40-41】

3,213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付上代價受裝備 渴慕的心就是最美的敬拜

p40a畫出自信「心是美的,作品就是美的」

「過去,我很常問一個問題:『有一天,我會瘋狂地愛上神嗎?』因為我從來都不知道義無反顧地愛著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我渴望能像一個敬拜者一樣對神充滿熱情……」先知性藝術班的劉愛慈姐妹如此說。因為常常覺得自己的心冷冷的,所以報名了超自然敬拜學院,期待透過課程找到對神的火熱。

在四個月的培訓過程中,神在一開始便引領愛慈面對她生命當中最大的難題——與人競爭與比較。一開始,她覺得自己畫的並不像其他人那麼好,也不像其他人那麼有先知性恩賜,能夠精准地領受畫面與話語,她覺得自己總是聽不到神的聲音。在課程中,她時常被神的話語感動,但另一方面卻又常常感到自我價值低落……而在這樣的掙扎裡,神的安慰也一點一點進入到愛慈的心。有一次當她拿著小本子練習畫畫時,神對她說:「技巧不好沒有關係,只要心是美的,呈現出來的畫就是美的」。在另一堂「重塑自我」的課程中,需要以紙粘土捏塑出自己的樣子,在過程中神對她說:「每一個人成長的速度和得自由的旅程都不一樣,但不管這條路多麼漫長,我都會陪在妳身邊。」

離開舒適圈是成為敬拜者的第一步

另一位鍵盤班學員,來自香港的蕭樂恩說:「如果不是離開香港,我就不會看見上帝把我一切外在的東西拿走,為的就是要重整我裡面的價值觀。」來到台灣,人生地不熟的樂恩起初非常的不習慣台灣的生活,常常十分想念香港的家人朋友,但還是得強迫自己適應新的生活、新的一切。當時的她並不知道,在那段辛苦的陣痛期,其實是神美好作為的開始。

香港的生活步調十分緊湊,忙碌的工作加上教會事奉,讓她沒有辦法停下腳步思考自己與神之間的關 係。甚至後來到了台灣,也急於尋求神關於命定、方向等問題。後來在敬拜學院的課程中,她聽見牧者教 導:「上帝在乎你的身分,過於你的道路、你身處的環境……」這個嶄新的觀念顛覆了她過去的思維,也 轉變了與神的關係。樂恩開始學習與天父更深地溝通,她表示:「那種溝通是前所未有的細緻,不論是表達想法、感受、或是敘述事件,都表達得更深層, 更加坦然無懼!」

付上代價受裝備 為榮耀君王預備道路

每一年,都有許多這樣帶著極深渴慕的弟兄姐妹來報名「超自然敬拜學院」,他們付上的代價並不小,有 些人漂洋過海來學習、有些人是下班後趕來上課,甚至有醫護人員在極大的工作壓力及不固定的工作時間下,仍選擇來接受裝備。而這樣一顆顆渴慕的心,在敬拜學院裡被更新、改變,成為更加成熟的敬拜者。 超自然敬拜學院的異象是要為神的國建造和投資下一個世代,如同大衛的時代一樣,為神的家興起更多敬拜者和君尊的祭司,來接待神同在,並為榮耀的君王在這地上的工作預備道路。在超自然敬拜學院裡,除了生命建造、敬拜真理的課程之外,也有專業技巧的課程, 幫助弟兄姐妹從裡到外都更加精進,發揮他們在音樂及藝術上的恩賜才幹,成為以心靈誠實敬拜,且技巧卓越的敬拜者,帶出轉化與復興的動力。

領受列國豐盛敬拜恩膏 提升敬拜的多元與創意

超自然敬拜學院期待能為眾教會帶來更多元的敬拜元素,以各種創意的方式來服事弟兄姐妹的需要,今年學院已邁入第五屆,預計開設敬拜歌唱班、鍵盤班、吉他班、貝斯班、爵士鼓班、舞蹈班、先知性藝術班。師資除了約書亞樂團之外,也包含了海內外的牧者領袖,今年的海外師資更是歷屆以來最多,包括來自Bethel Church 的Kris Vallotton牧師、Theresa Dedmon牧師,印尼Sidney Mohede牧師,歌唱的先知James Goll牧師,Sounds of the Nations創辦人Dan McCollam牧師,並首次邀請到在藝術繪畫教學方面十分卓越的School of Creative Genius執行長Lyn Lasneski老師,她擅長引導人做創意發想,啟發人用視 覺、圖像式想像把畫面畫下來,她深信創意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可以畫畫,她認為畫畫就好像語言一樣, 是可以學會的!相信這些豐富的產業,能使學員領受列國敬拜事工的啟示和恩膏!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40-41】

2,06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鐵磨鐵—深度面質的藝術

鐵磨鐵—深度面質的藝術-1

文/克里斯‧韋羅頓(Kris Vallotton)牧師 整理/Ligi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 國度豐收協會

 

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承受困境,但若要測試一個人的品格,給他權力—亞伯拉罕.林肯

 

多年前當我去幫助兩位領袖解決他們之間的衝突時,曾第一手經歷到這樣的情況。其中年輕的那位領袖多年來在這個活躍的教會中服事他的主任牧師,並且被承諾將在特定的時間成為接班人。當那個日期來到,而卻沒有任何傳位的徵兆時,年輕的領袖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在幾次談話之後,年長的領袖表示自己處於騎虎難下的兩難狀態,這很明顯地顯示出他已經改變原先的想法並且不想退位了。幾乎是同時,這位年輕的助理牧師提出想被差派出去開拓自己教會的要求。年長的領袖同意了,並且透過一個為了他舉辦的差派慶祝會,為了這嶄新的事工收了一筆奉獻,並且牧師也公開鼓勵年輕領袖所牧養的會友可以一同前往新開拓的教會。

 

但是在幾個月之後,這位主任牧師發現我正在幫助這位年輕領袖開始這個新的教會,而他竟氣忿到狂爆青筋。他打電話給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在做一些使教會分裂的事情。而我把我所認識的他們,在他面前一一將事實再次釐清,他也向我承認這些都是對的,但卻說到這位他牧養超過二十年的前任助理牧師是〝押沙龍〞。當我掛上電話,我真的感到很困惑。這位主任牧師為了那位年輕的領袖收了奉獻、公開地為他祝福禱告,做了以上種種,但卻在他離開後,判定他是〝押沙龍〞。我隔天應該要再次跟這兩位領袖談談,所以我決定問主到底該如何做。

 

主馬上對我說:「是大衛造就了押沙龍!」哇!我大吃一驚。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阿(使徒行傳13:22)。大衛怎麼可能會是造就出押沙龍的人?我充滿著疑問。主引導我去查考撒母耳記,為了要了解這個不健康的領導機制。

 

一個合神心意卻有領導障礙的領袖 

大衛的六個兒子分別是由他六個不同的妻子所生(查閱撒母耳記下3:2-5)。大衛的妻子亞希暖是大衛長子暗嫩的母親,暗嫩愛上了押沙龍的妹妹他瑪,而他瑪是大衛的另一個妻子瑪迦的女兒。當暗嫩對他瑪的追求開始具有侵略性的時候,他瑪便明確地拒絕暗嫩。但是他卻變得執著沉迷於他瑪的美貌,最後粗野地強暴了他瑪。(看撒母耳記下13:1-19)。

 

當關於女兒被強暴的消息傳到大衛王耳中的時候,他非常地生氣,但卻沒有做任何事來修補這錯誤,而在往後的人生中,這變成了他的一個模式。當他瑪的哥哥押沙龍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將妹妹帶回家中照顧直到她晚年終了。押沙龍這名字的意思是〝我的父親是我的平安〞,如同他名字所表現的,他是一個調解者,這樣的人需要有人將公義彰顯在錯誤之處,這樣那裡才會有平安。隨著每一天過去,問題沒有得到終結,押沙龍的憤怒日積月累到一個地步,他秘密策劃了謀殺暗嫩的陰謀。

 

謀殺暗嫩之後,押沙龍為了保命潛逃出國。多年來他過著流亡的生活,然而心中卻掛念著父親。經過一連串複雜的情況,他計畫要回到他父親的皇宮。但是儘管暗嫩已經死了,押沙龍卻永遠無法原諒他父親沒有正視他瑪被強暴的這件事,苦毒在心中逐漸增長,直到佔據他全部的靈魂。報復的心將他帶到他父親的法庭入口處前,長達四年的時間他不斷地告訴人們,除非他作王,他們才能在這法庭得到公義(查閱撒母耳記下15:7-19,NIV)。漸漸地押沙龍說服了以色列百姓,他才是那位會為他們帶來公義的正義領袖。最後,押沙龍這自我宣傳的手法贏得了全國百姓的心。

 

你可以想像一下,長達四年的時間,你的孩子在家中不斷試圖摧毀你,而你卻什麼都沒跟他說嗎?我的意思是,連似:「嘿,小龍,我聽說你可能….嗯…對我在某些事上,…有點……不是很認同啊…..。」連這樣委婉的一點點對話都沒有。但這就正是大衛所做的!而一切都沒有停在那裡,愈發展下去愈糟糕。押沙龍終於得到足夠的支持,得以宣告他才是以色列的王。現在你會想,到這地步他爸總該面對他了吧?還是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大衛逃出了自己的國家開始流亡,並且吩咐他的士兵們不能傷害押沙龍。在這期間,得到王位後的押沙龍沒有發表常理中該有的就職宣言,取而代之的是在王宮的屋頂支搭帳篷,當著以色列全百姓的面前與他父親所有的妾行房(查閱撒母耳記下16:22)。讀到現在你可能會說:這傢伙在搞什麼鬼阿!讓我來告訴你他這是在幹麻。藉著強行占有他父親的女人們,他在報復爸爸沒有保護妹妹他瑪免於同父異母哥哥暗嫩的暴行。他在大聲地對他的父親挑釁說:當某人粗暴地對待你所在意的女孩時,你卻無能為力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啊?

 

押沙龍對他瑪被強暴的事件執著到一個地步,甚至在他瑪過世後以她的名字為自己的獨生女命名。換句話說,沒有被面對及處理的不公義,將會衍生出更多的不公義。而最終透過無法得到公平對待的絕望思想,會產生出被綑綁的後遺症。

 

巨人殺手的恐懼

押沙龍並不是大衛王唯一的失敗。大衛從來沒有管教過他任何一個兒子,以致於其中的兩個想篡奪王位,而還有其中的一個強暴了他另一個女兒。事實上,大衛的失職也表現在他的家庭之外。例如,大衛軍隊當中的指揮官及勇士中的首領約押,謀殺了以色列傑出將領中的一位。(查閱撒母耳記下3:27)。但是約押卻被允許繼續保留他的職位,並且從未被王以軍法審判。但是當所羅門接掌王位的時候,大衛卻給了他一份獵殺名單,上面全是大衛做王時沒有魄力去面對處理的人,而他竟命令這位幼嫩的新手君王去處理他留下的爛攤子。

 

這位合神心意的君王的私生活,看起來竟像是一場歹戲拖棚的八點檔連續劇。但是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位殺死巨人的屬神勇士,自始至終都沒有管教自己的屬下?而又是為什麼,一個人有勇氣徒手殺死攻擊自己羊群的野獸、也有勇氣僅用顆小石子就去撂倒了九呎六吋的大巨人,但卻沒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兒子和他整個人生呢?

 

答案存在於在大衛還是個年輕士兵時的那些歲月,服事那位瘋狂君王的日子對他往後的性格及人生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掃羅王將大衛從一個簡單的務農家庭帶進他的皇宮,並且將他和自己的兒子約拿單一起教養長大。但後來掃羅卻變得忌妒這位養子,並且花了十四年的時間不斷嘗試要殺了他。如同許多的領袖,大衛在他的生命中對掃羅的暴權做出一套反應機制,就是要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對待他的兒子及士兵們,然而藉此卻創造了一種文化,一種可以擁有許多自主權卻鮮少被管教的文化。

 

當兒子成為敵人

在研究完掃羅的人生後,我開始瞭解與我那兩位牧師朋友之間相關的不健康元素。如同大衛,很多領袖都不喜歡衝突。他們知道如何解決敵人,但卻從未學習過門訓自己兒女的技巧。這導致他們往往消極地接受一切,直到他們的怒火勝過他們對衝突的恐懼。當領袖終於覺得受夠了的時候,他們通常就會將悖逆者視為敵人(最常見的就是耶洗別、猶大及押沙龍),接著戰爭用的武器就被帶進家務事中間。當然這並不會將事情導向和解之路,因為這衝突的目的就是要摧毀敵人並保護羊群免於野狼的吞吃。

 

當我研究存在於大衛生命與我兩位牧師朋友衝突事件當中相關聯的交互作用時,我發現從他們兩人友情的開端就存在於這「大衛型」模式。年輕的那個比較強勢且自我,但通常缺乏溝通技巧和與人相處時的界線。年長的這位則十分不喜歡衝突。他是一個和平守護者(再次強調,不要誤會了和平守護者的意思),為了和睦相處可以不計一切代價。但當人們不斷把委屈往肚子裡吞,終有一天也會到精疲力盡且再也無法承受的時候,這位年長的牧者最終就是累積了一個再也無法存放於他心中檔案櫃的厚重資料夾。當我的朋友被差派出去拓殖他自己的事工時,存在於他們兩人之間實質的地理距離,給年長的領袖創造了一種安感去釐清長達二十幾年來那些不被尊重、害怕及被掌控的感受。但是這位助理牧師完不知道自己對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因為他幾乎從未接收過對方在怒氣中的反應。當他的領袖對他發怒時,他選擇為自己在這些指正當中辯護,而非虛心接受領袖的教導。連帶地,他在那些使他牧者發怒的領域中就幾乎沒有什麼成長。最後年長的領袖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個年輕人是敵人,因為只有敵人才會傷害人。至此,押沙龍這個稱號似乎就非常地適合他。

 

被動的耶穌?

基督徒領袖傾向藉著一些與他們內在核心問題不相關的經文,來屬靈化自己的軟弱和障礙。譬如,害怕面對衝突的人通常很喜歡引用: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連右臉也要轉過去給他打,或是:要愛你的仇敵這的經文(查閱馬太福音5:39,44)。但是我們在這裡討論的可不是仇敵。我們在講的是親人、朋友和團隊夥伴。而我們無法承擔忽略掉生活是會有需要面對衝突的那些經文。比如箴言提到:「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27:17),還有「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也是多餘。」(箴言27:17)。

 

有些人認為耶穌是消極被動的,這簡直大錯特錯。在聖經中,他總是正面迎擊並且也是最直言不諱的。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裡來,他被啞巴鬼附著。無論在那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耶穌說:「唉!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馬可福音9:17-19)

 

我認為耶穌可以毫無困難地對人表達祂真實的想法,你總是可以知道祂的立場是什麼。

鐵磨鐵—深度面質的藝術-3

 

 

 

深度面質的藝術

當然,耶穌在世的時候,是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一些優勢啦。打個簡單的比方,耶穌從未犯過罪,所以祂從不需要去擔心祂故意忽略自己的罪,還反而偽善地去指出他人的錯誤。祂也是神,而且知道人的心,因此總是能精準地評斷出人的動機。毫無疑問地,這些優勢給了祂自信與恩典,當面對一個衝突或管教時,祂既不會有所顧忌而退縮,也不會過於嚴厲而殘忍。另一方面,我們也被教導: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6:1)。根據這個標準,管教絕對不是對人怒吼、控告他是邪惡的。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小心地不論斷人心裡的動機。在我的經驗裡,我們所謂辨別諸靈的恩賜,特別在我們對某人失望的時候,會轉變成被包裝過的猜忌。

 

經過這些年,我學到了九個關於健康深度面質的藝術

1.當問題發生的時候,盡快跟當事人約個時間談談。拖太久會讓苦毒的種子萌芽成長。別等到讓怒氣來引導你的那個時候。

2.讓這個人知道他的行為已經如何影響著你。詳細地描述他的行為讓你有什麼感覺。

3.藉著把你自己的掙扎攤在陽光下,來卸除你的武裝。當他對你做出回應的時候,用心傾聽對方心裡的聲音。

4.不論這個人做過什麼,針對他總是盡可能往好的方面想。提醒自己,和你有摩擦的這個人是按著神的形象所創造的。

5.問問當事人你怎樣可以成為解答的一部份。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你其實是問題的一部份。也許在這個情況裡面,你就像大衛王。是你的恐懼、軟弱或失職成了他權力無限上綱或是軟弱表露無疑的溫床?或是你也對某些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環境做出了反應?

6.對於與這件事情的問題來源或解決辦法不相關的人們,這一切都不干他們的事。別跟其他人談論你跟某人之間的衝突。不要在談話中指名道姓地拿別人的私事來舉例說明。

7.如果在對話中你發現自己就是問題或混亂的一部份,快點悔改。謙卑總是帶來悔改。別為自己辯護,把武器放在門外。如果是另一個人犯了錯,要把原諒對方的話說出口。饒恕會重新恢復標準,所以這個人在悔改後,必需被以從來沒有犯過錯的方式來對待。

8.如果陷入僵局,找一個你們倆都共同敬重的人加入對談來解決問題。一名在情感上與此衝突無關的智者,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們那當局者迷的盲點,必且這通常有助於帶來解答。

9.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別在衝突之後與當事人疏遠。在醫治的過程中要做更多努力保持親近。這就是長久的健康關係和生活在衝突模式中的差別。

 

此為暫譯版(摘錄自《榮耀恩雨》 2011.7出版)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9期P.40】

3,85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