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觀點 | 與神一起享受人生

對於人生是苦澀的這句話,我認為是真的,但不夠完整,人生有苦澀,但不等於人生是苦澀。人生這麼長,如果全都是苦澀,怎麼活下去?人生還有幸福、歡樂、滿足…,但我認為苦澀不是不好的。在原生家庭中所經歷的事,會塑造你對人生的體會。

1,90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口述|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 劉莉芳傳道 編輯整理|陳怡璇

身心靈整全的旅程

對於健康的看重始於,前兩年,每到十一月,我先生都出現心肌梗塞症狀,醫師確診為遺傳性疾病。第一次他心肌梗塞過後,家人很擔心我們,我們也意識到健康的重要。聽從專業老師的建議,調整飲食,包括:減糖、戒澱粉、炸物,喝蔬菜湯等,從事規律簡單的有氧運動。此外,家人也為我們預備營養品。經過這些努力後,確實有減重。在這過程中,當工作量很大時,沒能嚴守飲食紀律,我就放過自己。反倒我先生相當持之以恆,會盡可能遵守,但他也鼓勵我:如果發現哪裡錯了,再重來就好。

除了保養顧惜身體,滿足情感層面需求也非常重要。以前我有傳道人要隨傳隨到、不能太過喜歡某一些事物的迷失,這使得我無法好好看重自己靈魂層面的需要。當牧區開始教導看重身心靈的信息,對我幫助很大,我得到很大釋放。我開始重視自己的休假,在休假期間好好休息,更多陪伴家人。當團隊有此氛圍時,我們就能彼此成全。安息文化的恢復,使得各方面次序都恢復,特別是我意識到家人需要我們陪伴。

天國文化的信息也教導我們:當你喜歡某些東西,也許也是神特別量給你的,正確跟它互動時會有收穫。我很喜歡追劇,有一次看韓劇,我笑得很開心,我感覺神對我說:「我跟妳一起看!我很喜歡妳開心、這麼地享受!」

我愛我自己的方式還有:去逛小物雜貨店,譬如:大創、超級市場、賣場等,使我有活起來的感覺。我也喜歡看旅行相關的影片、雜誌報導等,特別是日本相關資訊,有時只要閉眼睛,呼吸一下,我跟神說:「我們一起去北海道!」我腦海中就回憶起在北海道服事的種種,超級滿足。我跟神求,每一年我們全家都能去旅行,從2016年起,神果然都成就。

當我們全家人在一起時我也很開心,我們喜歡天天在一起!每天至少一餐一起吃飯。假日時光,我們家很有趣,三個人在房間裡,各滑各的手機,看到好笑的影片,彼此分享,一起大笑,雖簡單,卻很珍惜享受彼此的陪伴。

神將苦澀化為甘甜的人生

對於人生是苦澀的這句話,我認為是真的,但不夠完整,人生有苦澀,但不等於人生是苦澀。

人生這麼長,如果全都是苦澀,怎麼活下去?人生還有幸福、歡樂、滿足…,但我認為苦澀不是不好的。在原生家庭中所經歷的事,會塑造你對人生的體會。我成長在比較辛苦的家庭,家境貧窮,父母親教育程度不高、關係也不和睦。我母親曾說:「如果我的膝蓋會說話,它們都會替我流眼淚。」

而我信主後,人生也並非一帆風順。在還沒遇到另一半時,曾因身材關係,婚姻、家庭似乎都離我好遠,我想都不敢想,有種被世界遺忘的感覺。在服事上約有13年時間,尋找自己的定位。進入婚姻後,又經歷過流產、先生兩次心肌梗塞。

我曾經歷兩次流產,如果沒有神,我會停留在懷疑信仰、自我否定中,然而在自我療癒的旅程裡,神對我說:「莉芳,你跟這兩個孩子在永恆裡相處的時間,會比在今生還要長。」這兩個孩子使我對「永恆」有新的認識。我能用這經歷,服事跟我有一樣遭遇的姊妹。每次講起這件事,我的孩子彷彿活著一樣,他們跟我一起傳福音。

我也曾經歷喪父的悲痛,特別是父親過世時,我們還沒和好。我好難過,不知道牽爸爸的手、被爸爸送去上學、跟爸爸聊天是什麼滋味、感覺。但每次思念父親時,我不會落入憂傷太久,好像有網子將我從憂傷中撈起來。我經歷到:雖然父親離世,但聖靈讓我知道父親在祂那裡,我不需要這麼悲傷。

那段喪親期,祂並非不讓我悲傷,而是將我從過度悲傷中帶回來。聖靈陪伴我走悲傷歷程,祂容許、陪伴、且停住我的悲傷。父親過世是苦澀,但神卻能將之化為力量、甘甜,使我更認識我的信仰,使我能向家中有親人過世的弟兄姊妹傳講永恆盼望的信息。

回想起來,有許多苦澀,但神卻讓苦澀化為甘甜。

我體會到,我屬於神,神讓我的苦澀有意義、有價值。祂讓我知道,我有能力度過苦澀,因為我可以全然信靠祂,祂必挺我走過生命的苦澀。上帝看得起我們,讓我們在當中受磨練。

有一天你會知道苦澀對你價值!不用害怕人生中的苦澀,這一生回想起來如果沒有苦,就顯得乏味。當你遇見神時,神必能將你生命中的苦澀化為甘甜。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7期P4-5)

1,90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約書亞樂團 團員歐洲音樂短宣之旅

我們感受到很棒的屬靈氣氛,事後得知教會為了這次聚會已經禱告了好幾週,我知道重點不是我們,而是人們是那麼渴慕福音和神的同在。禱告是那麼的真實、有影響力,即便是在陌生的環境,聖靈同在的氛圍卻讓我們像是回到了家。

2,4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 | 治德

往荷蘭的班機是半夜零點十分起飛,感謝璽恩還有璽文姊弟倆的協助,看著高速公路上閃爍的車燈和暗黃的路燈,經過幾個小時整理行李大作戰(遊戲重點是絕不忘記帶任何東西和超重),我正在被載往桃園機場的路上。

我從小就在教會的環境成長,知道一個群體不見得每天都很溫馨。我們可以彼此協助、吵架時也學習彼此相愛,提供自己身上的恩賜,這次三人成行的短宣之旅,我覺得很幸福。其實在出發前璽恩和州邦都幫了很多,無論是溝通安排此次長達 14天的行程,或是製作演出會用到的ppt和影片,再次我感受到我們是一起的,大家不分你我一起努力。

上了飛機到了目的地,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循環,不同的人來迎接我們,入住同工家或旅館,去到一個個不同的教會;一次次迎接陌生的人群和文化,然後分享音樂和見證,聚會結束還有時間,就會展開簡短的旅行,去附近走走。說起來好像很重複,其實每去一個地方就是一次新鮮的感受和挑戰,彷彿在一次的短宣中就體會到多次服事的酸甜苦辣;這一趟我們共去了荷蘭、德國、瑞士、英國,以及南北愛爾蘭等六個國家,歐洲的華人教會給我一種很溫馨也很團結的印象,大家一起弄吃的,一起聚餐,聚會的時候同工們也都很熱情,也可能是身處他鄉,所以更珍惜彼此。

印象很深刻我們去到英國理斯特,一間講台後方有著大片窗戶,陽光會灑落下來的教會,走進去成群的同工夾道迎接更是溫暖,我們感受到很棒的屬靈氣氛,事後得知教會為了這次聚會已經禱告了好幾週,我知道重點不是我們,而是人們是那麼渴慕福音和神的同在。禱告是那麼的真實、有影響力,即便是在陌生的環境,聖靈同在的氛圍卻讓我們像是回到了家。這場聚會同我們大部分的聚會形式一樣,牧師會開場,但因沒有樂手同行,與會眾寒喧之後,我們以播放歌詞音樂MV的方式帶領簡短的敬拜,接著各自分享見證。

如同璽恩在見證中提到的,幾年前他經歷到很大的挫敗,以歌唱工作為主的她,卻歷經聲帶受傷,面對具備危險性的手術,內心有許多擔憂;在不同的宣教場合,我們無法帶著太多原本的頭銜和身份,有幾場台下的反應也是非常冷淡,雖然海報上印著我們的臉和名字,放著約書亞樂團的名號,仍然有許多會眾不認識我們,我們必須很清楚自己所傳揚的信仰,很清楚使我們堅持下去的動機,以及我們內心的熱情來源。還記得璽恩當初告訴我歐洲的餐福使團(歐洲華人餐館福音使命團隊)來信邀約時,我很快就答應了,起初內心其實並沒有所謂對歐洲靈魂的負擔,只是單純很想去歐洲看看走走。

直到快要出發的前一天,我才突然從神領受了一份對歐洲華人的愛,實際走完這一趟也親自見證了這份感動是真的。州邦在多場晚會中,分享了自己信主一路走來的恩典,如果沒有神,他今天很有可能仍然是一名IT工程師,如果當初不是那位基督徒的教授傳福音給他,他今天也不會成為約書亞的一份子,持續教授歌唱與敬拜課程,在教會服事,甚至傳福音給現在也一樣有在教會服事的親人。

許多人聽完我們的音樂和見證,在會後與我們分享回應,覺得可以體會我們的見證,因為那也曾是他們的經歷,許多人很感動,甚至有長期聽我們音樂的當地英國人,特別搭了很久的火車來到會場,說自己的異象是將來也要來亞洲宣教,讓我們驚喜又感動。

歐洲實在有太多的美景,我喜歡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給我大器和從容兼備的氛圍;還有愛爾蘭大片的草原和善良的人民;最讓我們驚嘆的是在瑞士的日內瓦湖,當璽恩走近美麗的湖岸是整個隱藏不住笑容,各種拍照殺去不少她的手機容量。然而,也有些令人遺憾的故事,那是在瑞士一個叫洛桑(Lausanne)的城市。

那天晚上地主招待我們喝了許多紅酒白酒,大家喝完都好好的,只有我不勝酒力表示需要走走路再回房間(酒真不是我的強項…),我們隨意散步,居然走到了當地著名景點,也是一間相當宏偉的新教教堂。隔兩天同工再次帶我們來到這裡參觀,白天日光加上地處半山上遼闊的風景,跟夜晚不同。走進教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彩繪玻璃,而且說真的,沒有一片圖案是相同的,有的是講述保羅的故事,有幾片則是畫出耶穌在十架受難的景象,一邊觀看一邊還傳來莊嚴的管風琴聲。帶我們參觀的同工卻說,這裡每週聚會人數,只有十人,沒錯,那麼美麗、巨大、挑高、宏偉的教堂,加上主責的牧師只有十多人不到。

當信仰剩下表面的文化和宗教的空殼,令人感到很可惜,這也提醒我要一直更新自己的思想,常常跟隨,持續聽見和經歷神,讓耶穌真實活在我的生命中。

最後我要說,很感恩餐福的洪祥平牧師一路帶我們三個年輕人搭車又坐飛機的一路奔波,洪牧師通訊軟體的簡介上寫著的異象:「願有中國餐館的地方,就有主耶穌基督的福音」,我會放在心裡,也相信耶穌一定會成就這個異象。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P4-5)

2,44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榮耀的家

門徒們登到山上、看見異象,他們來到生命中一個屬靈的高峰─但是神不會希望我們只停留在那個經歷裡面。

2,43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 周巽正牧師

去年台北靈糧堂分享了2019年異象是「邁向榮耀」之後,有一段經文就常常出現在我腦中。

這段經文來自馬太福音十七1-9,講到耶穌登山變相的事蹟。這段經文有很多有趣的地方,首先是是摩西和以利亞,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時代的人,因為耶穌的登山變相,而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

而接下來彼得的反應,是提出了搭建三個棚子建議。其實一開始門徒跟著耶穌上山時,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甚至在耶穌禱告時還睡著,直到整個榮耀彰顯他們才驚醒過來,一睜眼就是眼前的異象,彼得脫口而出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

在這個榮耀中,彼得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停留,其實這也是大部分人會有的反應,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要停留在某一個榮耀的時刻中,好像把那個架構保留住 把神榮耀保留住。就好像門徒們登到山上、看見異象,他們來到生命中一個屬靈的高峰─但是神不會希望我們只停留在那個經歷裡面。

這時候天上去有聲音傳來:「這時候傳來,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父神說這句話,其實是對我們說,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眾先知,律法和先知都有啟示,但只是部分的啟示,他們都指向了耶穌─彌賽亞─的到來,因為只有耶穌可以使我們進入永恆。父神在這裡所說的,是在告訴眾人,在他們面前有一位彰顯祂的形象、祂的樣式,所有想要認識關於父的一切,都在耶穌身上可以找到,所以要聽耶穌。門徒聽見這話後,就俯伏在地上。

任何人只要經歷過神的榮耀,其實你的第一個反應一定也是像門徒一樣。我很喜歡耶穌接下來的反應,祂沒有解釋,而是摸了門徒。很多時候我們期待耶穌對我們的理性說話,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但是通常神在祂的大能中,是不會按我們期待的理性去滿足我們的。當你在最徬徨、害怕、恐懼時,很想要一且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神通常不會回應你這些問題,但是祂會觸摸你,對你說:起來,不要害怕。

最後經文紀載到,門徒最後舉目只見耶穌,他們看見不到其他的一切─包括摩西和以利亞─只看見耶穌。當我們認識神,我們渴望得到祝福、渴望經歷那豐盛的生命,其實本質是要從我們的生命改變開始,當生命真實的改變,會發現在我們生命中唯一的焦點,其實就只有耶穌。

我相信邁向榮耀,遇見神的榮耀,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必須要發生的,而這個榮耀會在我們生命中帶來本質的改變,如果我們真的要進入到合一的關係中、要「讓家偉大」,不管我們的身分是什麼,只有神的榮耀可以使我們合一。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5期P4)

2,43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做在神的國裡面-頭城靈糧福音中心 張創新牧師

「不要急,我們要先讓學生、讓孩子與我們建立關係,凝聚力才會產生,才會願意開始在教會學東西、認識教會、認識神。」我現在的想法和做法,也不再給自己人數的壓力,就是撒種下去,從中找到門徒;就算是只有一個門徒,我也覺得很值得。

1,31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頭城靈糧福音中心 張新創 牧師

17歲我受洗後,就決定要在我的校園去開拓,為學校禱告、舉辦禱告會還有建立校園崇拜,那時也陸續帶了學弟妹信主受洗。當完兵後回到蘇澳,還是決定要往校園去,每天下班後都找一間學校去行軍禱告,跟神說:主啊!請為教會打開這間學校!十五年後,我禱告的學校門都開了,現在的蘇澳芥菜種靈糧堂是借用蘇澳國小的大禮堂來聚會。

所以我越來越相信,在校園的基督徒,神讓你在這間校園,一定是有一個權柄跟能力的,所以你一定要為你的學校禱告!

為甚麼校園一定要復興起來?因為羊和魚都在校園裡!學生一整天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學校,我們從高關懷班開始,後來成立陪讀班,每天都有機會接觸學生。之後又去到花蓮,進到學校的社團、建立小組,也在花蓮成立了東華福音中心。到頭城後,頭城國中的校長邀請我們去做得勝者的課程,於是我們開始有機會接觸到全校的學生,每年帶他們參加才藝品格營,一年多一輛遊覽車的人數在成長。我們也開始規劃,當學校有意願與我們合作,我們就進入校園成立社團,讓學生可以在社團中被牧養遮蓋,或是可以成為服務隊去服務其他有需要的人。

蘭陽技術學院的團契曾經出過三十幾位傳道人,但復興卻沒有被承接。廖文華牧師曾在牧者退修會時,呼召我們要回到校園去建立教會和崇拜。後來神開路了,我們有位姊妹進到蘭陽技術學院擔任原住民資源中心的輔導專員,她每週有幾天的中午都供餐給貧困的學生,那時候她跟我提到:「牧師,你有沒有甚麼活動可以來帶這些學生?」於是我們在午餐和學生建立關係,開始有禱告會。有很多孩子都是小時候在教會長大,但還沒受洗,於是我們就一個一個帶他們受洗。我們還發現過去在東澳、南澳、花東服事過的原住民小孩,來到這裡唸書,他們成了同工,這時我們才瞭解到,這是過去撒的種。學校提供了教室和設備,讓我們可以成立學生崇拜,透過愛宴和關係的建立,參加崇拜的人數慢慢增加到四、五十人。

所以我心裡一直覺得,鄉村型的教會絕對不要自卑,可能你會覺得你撒的種,都被都市收割去了,很沒有成就感;可是未來這些祝福,都是會回來的,我們不要有孤兒的靈。像是政大的光種子社,每學期都會來這裡與我們的學生和孩子建立關係,也讓他們可以學習建立人脈,舉辦活動讓這些孩子覺得教會是很有趣、有很多事情可以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會定期帶孩子到台北參加青年崇拜,讓他們對台北的環境也很熟悉,因為未來他們或許有機會去台北唸書,就可以直接進到台北這裡的小組和聚會。

我覺得很多事情可以想遠一點,不是這些事工做一做後,都是做給別人的,你要想你是做在神國裡面的!你帶過的學生,很可能未來都會有感動而回來。祝福都在神國度的裡面,我們不分彼此,需要連結起來,借力使力。宜蘭的眾教會連結起來,在暑假都會舉辦門徒營,我們讓孩子都去參加,而開學後他們也都自發性的在學校建立禱告會。

透過建立校園的事工,原本在教會服事的學生同工,會開始去關心來到崇拜中的每一個人。過去在教會裡的模式,很多人都會跟我說:「我有找新朋友啊,但他們都不跟我來教會。」幾乎用掉了所有的人脈,能來的就來,不能來的也不會來。我後來發現,直接把教會搬到學校裡,那種動力和建立教會的感覺會更真實。於是這些同工,可能原本每月一次帶領敬拜,現在每週都自願帶敬拜,越來越多享受在服事裡面,參加聚會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就看見了復興的光景。這樣的校園崇拜,也開始吸引老師參加。

在校園的開拓的好處就是,你的資源和設備,都是跟學校借用的,你不用擔心房租問題,也不會覺得租了一個教會場地,一個星期只用了幾天很可惜。我們也在聖母護專成立吉他社,還有雨恩社,開始社區服務,帶學生去當志工。頭城家商幼保科的主任是基督徒,他就提供一間教室,讓我們和他可以一起服事年輕人。

我覺得教會有很多路,我們不用關在自己的會堂裡面,我們真的要走遍各城各鄉、走遍各校,你就會看到困苦流離的生命,你就會有負擔。在聖誕節時,我把這些各校的社團都聯合起來,邀請他們來演出,讓學生有個舞台,也讓學生的親友都可以來觀賞演出,然後一起參加活動。這樣的方式,就把教會、校園、社區聯合起來了。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被手機綑綁的很嚴重,加上課業繁重,所以學生事工很難做。我覺得接下來我們需要往「精」的方向走,現在我們通常是一邊做、一邊找出問題一邊修正:看到問題,解決問題,跟著神的時間和氣候;所以我們每學期都會調整所要做的事情。我都跟同工說,不要急,我們要先讓學生、讓孩子與我們建立關係,凝聚力才會產生,才會願意開始在教會學東西、認識教會、認識神。我現在的想法和做法,也不再給自己人數的壓力,就是撒種下去,從中找到門徒;就算是只有一個門徒,我也覺得很值得。只要有一個生命,在遇到困難時,能夠知道可以去教會、知道有神可以幫助他,我就覺得很值得。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4期P.4】

1,31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你在聽什麼?

媒體絕大多數都是很主觀的,同時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我們必須要非常謹慎的選擇我們所接收的資訊,特別是你「花最多時間聽見的」。

1,09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北斗靈糧堂 | 羅戊昇牧師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透過手機網路,我們輕易得到各種不同資訊。但你是否曾經想過,其實「你在聽什麼」是塑造你人生非常重要的元素。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十17)The point is, before you trust, you have to listen. But unless Christ’s Word is preached, there’s nothing to listen to. (msg)在你相信之前,你必須先聽見。

信道,也就是我們的信心,從哪裡來?從listen而來。意思是我們所聽見的,會決定我們的信心!再白話一點就是:你聽了什麼,就會相信什麼。這個世界有很多的聲音,似是而非的道理,很多的建議,批判與意見。而多數人會相信的資訊來自於兩方面,一個是你的關係圈,包含了家人與朋友,另一個就是你花『最多時間接收的資訊』而我們聽到的,就成為了我們所相信的。
 

人生的經歷<< 思想與信心<<你聽了什麼

信息版的英文聖經中,有一次耶穌對著瞎眼的說:Become what you believe! 而瞎眼的就在當下得醫治。耶穌說了什麼?成為你所相信的吧!於是那個瞎眼的就成為他所相信的。無可否認的,大多數基督徒知道『信心』的重要性,但我們曾否認真去思考,那個將成就我們生活的信心從哪裡來?從『你在聽什麼』而來。

親愛的朋友,我們經歷什麼,前提是你的信心,而決定信心的關鍵是「你聽了什麼」。你會成為你所相信的,而你也會相信你所聽見的。
 

每一個資訊都有出發點與立場

 

同一事件的報導卻有截然不同的標題

美國總統川普在一次討論移民問題會議後與官員握手合照,記者拍下這張照片刊登頭版。有趣的是,同一個事件,同一張照片,在同一天上報,並且是由同一家華爾街日報發行,卻因著兩個不同的作者,大標題是完全相反的!一個說川普的態度軟化,另一說川普的態度強硬,那請問川普的態度到底是什麼…?

媒體絕大多數都是很主觀的,同時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我們必須要非常謹慎的選擇我們所接收的資訊,特別是你「花最多時間聽見的」。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申命記六4-6)這段經文中的聽,就是shema,留心聽,記在心上。

以色列人是世上公認最有聰明智慧的,能如此蒙福的關鍵就是因為他們留心聽神的話,shema,把神的話記在心上。親愛的朋友,讓我鼓勵你,有些資訊你必須選擇讓它左耳進,右耳出。而你比較適合把自己常常泡在一個天國文化的環境中,不斷接受基督的話,聽見真理並且記在心上,讓真理成為你的信心,然後不斷經歷那無法想像的豐盛人生。「你是充滿價值的」、「你會得醫治」、「你是被深愛的」、「你是這世代的祝福」、「你是復興的關鍵」…你聽見了嗎?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3期P.4】

1,09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成為移動的國度

我相信2018年是關鍵的一年,神要祂的子民更多同心聚集禱告,齊心預備教會承載神的同在,在末後世代為基督的再來預備道路!

78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 | 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 董佳音牧師

跨入今年之時,我的內心有很深的渴望,就是能更深的經歷與住在神的同在中!當我去年暑假在為全面升級禱告時,神給了我「移動的國度」的啟示。我們就是神移動的國度,聖靈居在我們裡面,當神的兒女住在神同在中時,我們不單單領受在基督裡一切的豐盛,我們可以承載屬天的生命氣息、啟示、能力、醫治、興盛等,不論走到哪裡,我們有屬天的答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都能彰顯出神國度裡的榮耀!當我領受這樣的啟示時,我好興奮,我知道神在呼喚年輕一代更多與祂同行!

到了一月初,有天我在讀經禱告中,內心更是被使徒行傳第一章與第二章的經文吸引。我反覆讀著,我被當時門徒回應耶穌要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的態度感動,這些門徒沒有只停留在領受耶穌的吩咐的階段中「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他們在耶穌升天後,就常聚集在一起同心合意恆切的禱告。我相信這樣常聚在一起同心合意的禱告,讓他們的心思意念、靈裡深處在禱告中可以被調和、對齊神的心意,以至於他們願意真實的禱告。另外這樣聚集的禱告,是委身在愛的關係中,讓他們可以放下自己,學習彼此敞開與接納,所以群體的關係是在愛中堅固的!

對焦於神的禱告,使他們團隊的容量被擴張。我相信他們在禱告中,不斷的呼求神成就祂所應許的,或許他們可能不明白受聖靈的洗是怎麼一回事,但是他們的心是敞開的,是渴慕的。當五旬節聖靈澆灌下來時,他們可以承載聖靈同在與能力,當下福音的大能就被傳遞出去,使三千人受洗歸入主的名下,成為門徒,於是教會歷史誕生,接著宣教行動展開。

若是沒有前面的禱告,預備這些門徒的生命與團隊,他們是無法同心承接聖靈的造訪與澆灌!聖靈的澆灌帶下神極大的同在與權能,讓使徒、門徒可以面對接下來在各時代的挑戰,而且繼續不斷地宣揚福音,建立教會,彰顯神的榮耀。我相信2018年是關鍵的一年,神要祂的子民更多同心聚集禱告,齊心預備教會承載神的同在,在末後世代為基督的再來預備道路!

我渴望看見神在初代教會所做的,可以再發生在我們當中!在今年寒假的學生營會中,我不斷挑旺學生,明白自己所擁有的身份是神的兒女,我們領受了君王的職分和祭司的職分,當我們領受與承載神的同在與一切的豐盛時,我們要回到所處的環境中,透過屬天的智慧與能力,面對、治理各樣挑戰,帶來革新,而不是逃避或躲藏;另一方面基督徒學生能建立起神同在的禱告祭壇,凡我們奉耶穌的名向天父禱告的,必蒙應允,因此我們可以經歷家庭、校園、國家的改變,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神的兒女願意成為神同在的移動國度,不論走到哪裡,都彰顯出神的國度!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2期P.4)

78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神是帶領我們人生的好牧者

台灣,是我二十七年前就被神呼召的地方,如今我又回到了這裡!我現在真的非常地愛台灣、愛台灣的教會,也非常地愛台灣人!弟兄姊妹,我經歷到耶和華以勒實在是為我們預備的神!所以,不要懼怕,不要憂慮,因為神真是我們的好牧者,祂是帶領我們整個人生的好牧者!

88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靈糧生命培訓學院副院長 韓泰鉉牧師

我在民國七十八年第一次來到台灣,那時我還是大學生,參與在萬國敬拜讚美的事奉中。那幾年我們很常來到台灣,漸漸地我感覺到神在呼召我作華人的宣教士。大學畢業後的三年,我在香港負責萬國敬拜讚美的事奉,之後去到英國念神學裝備自己,然後,我帶著太太和兩個孩子去到中國服事,在接下來的十四年間,我們又生了三個孩子。

後來因為一些狀況必須離開中國,我們全家去到日本北海道,一方面覺得服事二十多年,也差不多該休息了,另一方面感到相當疲憊,在服事中受很多傷害,不想再服事了。那時,我每天跟神禱告說:主啊,我已經將生命最好的時間都獻給祢了,現在卻一無所有,我需要對我的家人負責啊!如今,我連租房子的錢都不夠,孩子的教育也不穩定;我服事乃是單單為了祢的榮耀,換來的卻是傷痕累累,我什麼都不想做了,只想回天家。

幾個月後,我接到一位牧師的電話,他在韓國一個小教會牧會,想邀請我一起服事。身心俱疲的我雖然不想服事,但卻急需金錢,便帶著全家回到韓國,在那裡服事了兩年半。前兩年,我只默默無聲地幫助這位牧師,直到牧師去了安息年,我不得不重新開始站上講台講道,卻正是在這半年的講道中,神使我重新得力,完全地醫治我過去受到的傷害。

好景不常,牧師從安息年回來後,突然告訴我必須離開教會,於是我又無處可去了。奇妙的是,就在同一週,我接到了一位陌生人的電話,請我到韓國某家醫院探望一位台灣來的顏牧師。

這位顏牧師到韓國參加回家特會,在主日崇拜時突然腦出血昏倒,緊急送醫後,幾位台灣牧師來到醫院探望,卻無法跟醫生溝通,而且手術進行所需要的保證人又必須是韓國人,於是我去到醫院擔任翻譯,又作了手術保證人。根據醫生的說法,她的情況相當危急,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但感謝主,手術完第二天,她就能睜眼;一星期後,她開始能動動身體;四個星期後,她就在沒有醫療器械的幫助下,搭飛機回到台灣;兩個月之後,我來台灣看她,她已經能夠站立;現在,她已經能夠行走、唱詩、讚美主!我後來才知道,她以前也常常參加萬國敬拜讚美特會,真是有趣。

在醫院期間,顏牧師的妹妹也來一起照顧她,那時妹妹還不是基督徒,卻在一個星期後信主,我便帶她做了決志禱告。在聊天過程中,她知道了我的故事和當時的情況,但我沒有想到的是,神正是在透過這一整件事為我預備著下一步路。
顏牧師的妹妹回到台灣後,開始積極透過朋友幫我詢問各教會有沒有職缺。感謝神,後來我竟然能見到周神助牧師,而他也接納了我,因此,我一年前再次來到台灣,現在在生命培訓學院服事主。

台灣,是我二十七年前就被神呼召的地方,如今我又回到了這裡!我現在真的非常地愛台灣、愛台灣的教會,也非常地愛台灣人!弟兄姊妹,我經歷到耶和華以勒實在是為我們預備的神!所以,不要懼怕,不要憂慮,因為神真是我們的好牧者,祂是帶領我們整個人生的好牧者!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4】

 

88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在愛人以前 先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內心

每天早上走進班裡,課桌上總會有一罐我最愛喝的茉莉蜜茶,吸管已經插上了,底下整整齊齊地放了一張對折過的衛生紙。冰冰涼涼的茉莉蜜茶結了露,永遠在我抵達學校前就浸濕了整張潔白。他有的時候還會附上一個鮮奶大泡芙,持續一年,不間斷……

1,88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 | Sandy 吳姍儒

天早上走進班裡,課桌上總會有一罐我最愛喝的茉莉蜜茶,吸管已經插上了,底下整整齊齊地放了一張對折過的衛生紙。冰冰涼涼的茉莉蜜茶結了露,永遠在我抵達學校前就浸濕了整張潔白。他有的時候還會附上一個鮮奶大泡芙,持續一年,不間斷。

因為我喜歡,所以他用零用錢買給我;因為我會很不好意思,所以他提早到學校擺好飲料讓我不尷尬。不管感情多幼稚,但我知道他只在乎「我」。大家都知道。

現在看看,學生時期要天天花五十元去為喜歡的人付出是多麼犧牲的願意。

長大之後,我們漸漸學會用物質以外的事物表達愛慕;我們給予陪伴、支持、肯定、幫助、包容、犧牲⋯為了獲得青睞,也為了人生不知可以辦到幾回的「義無反顧」。

「義無反顧」當然是浪漫的,但我看過許多因此心碎的女人。

她們付出代價換得支離破碎的自己和眼淚,為了什麼?人人答案不盡相同。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了大人感情中的盲點,那就是我們都忘了愛人如己。

在愛情中,有卑微、有傲嬌、有忍氣吞聲、有得理不饒人。好友阿寧哭著打給我,說她再也受不了男友的無情批評與嚴厲苛責,卻每每在男友柔聲道歉後選擇繼續忍受。我怕我再也遇不到更愛我的人了,她說。

愛?我聽得超級疑惑。

另一位好友歐娜邊吃著起司蛋糕配眼淚,邊幽幽地說:「他說不出愛我,卻不願意跟我分手。」我忿忿不平地建議她:「不負責任的男人我們不要也罷!」然而,過兩天他們還是手牽手出國旅遊。

是時候該停下來看看自己了,我們的身心靈是否內外合一而平衡?我們在付出的路途上是真心願意或是為了換取什麼?我們怪罪他人沒有依照我們所期待的回報,卻從未理解「愛人如己」顧名思義,得在知道「如何愛自己」之後方得「充充足足地給予別人」。

因為有「多的」才有「能給的」。

我們有人總是付出過多卻沒想過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要是順理成章的結為連理多半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剛好而已,至於經營與維持⋯可以預見總有碰上心疲累不堪終致垮盤的一天。

當然也有人總是在被掏空,對於予取予求的另一半逐漸失去溫度,只剩勉為其難地供給,離不開也說不出,委屈地在夾縫中求生存。看似壯士斷腕,而實際上,也不過是作繭自縛強行擔任拯救者的角色罷了。

是時候該停下來看看自己了。付出不是為了交換,別忘了對方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又何嘗不是?唯有學會尊重、愛護、照顧、訓練、疼惜、餵養我們自己之後,才有辦法(或資格)愛人。

我們可曾正視潛意識裡躲避的、恐懼的、厭惡的、期待的⋯一切起初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發現,很多人(甚至包括妳自己)即便是聽到對方說「離開我也不會再有人愛妳啦!」或是「如果無法接受我有紅粉知己就不要發展了。」之類鄙夷和不尊重的話語,卻依舊可以支撐下去。

明明是過去造就現在的我們,我們千萬別指望未來給一個無憑無據的答案。

我不是要你放棄愛人的權利和義務,而是在愛人以先,我們「選擇」先解決自己內裡的議題,以致於我們可以全盤認出對方的美好。我們得先讓自己到達可愛討喜的八十分再和願意的對方一起向滿分邁進。我們「選擇」先消化掉可能刺傷、割傷、劃傷對方的尖刺和利鋒,再陪伴彼此往共同的目標夢想奔跑。你「選擇」照顧好自己了,也就可以「選擇」照顧對方,反之亦然,何樂不為?

我相信,長大的我們有更多能力愛人與被愛;付出同時接受,給予同時吸收。而心裡那個潛意識裡的世界,一旦被照護打掃乾淨了,我們就能以大人的模樣加上孩子的單純方式去愛。為了對方好,我先讓自己更好,為了對方著想,我先體貼我的需要。愛本來就是千辛萬苦赴湯蹈火的,但我們可以成熟穩重踏實地用智慧和誠實去愛。

感情唯有悉心,經營才有財寶喔!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0期P.4-5)

1,88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戰士再起-除去華麗戰袍,重拾面對人生的勇氣與信心

有沒有一段時間,明明知道什麼事是對的、也知道該如何去解決,但倒頭來就是沒有力量達成,或著還被自己給搞砸了,總覺得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甚至註定失敗。今天,我想用列王紀下第五章,有一段關於驍勇善戰的將軍的故事,跟你分享如何讓自己重拾信心,勇敢面對未來。

3,33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文/台北復興堂 柳子駿牧師

去我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擔任心理協談的工作,專門在協助許多人釐清生命問題,並找出力量解決。這些問題中,不外乎是感情交友、婚姻家庭、情緒困擾、親子衝突或生涯規劃等幾類,在這許多案主的生命故事中,最常聽到的一段經歷,往往就是:「本來明明就知道該怎麼做,但是最後就是沒有力量完成它,我是個失敗者。」

朋友,我不知道這會不會也是你曾經的故事,在過去的生命裡,有沒有一段時間,明明知道什麼事是對的、也知道該如何去解決,但倒頭來就是沒有力量達成,或著還被自己給搞砸了,總覺得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甚至註定失敗。今天,我想用列王紀下第五章,有一段關於驍勇善戰的將軍的故事,跟你分享如何讓自己重拾信心,勇敢面對未來。

乃縵大將軍是當時亞蘭王的手下大將,可說是眼前紅人,這位將軍的才勢、智慧、身手和兵法,我想肯定是當時的佼佼者,他為亞蘭人贏過無數場大小戰役,在人前可是擁有令人稱羨的官位,但聖經卻用「只是長了大痲瘋」來形容他。

多大的一個反差啊?!也就是他可以用戰袍遮住所有傷口,但回到家卻騙不了自己和周圍的家人。有很多人也同樣經歷這樣有苦難言的光景,在外面很風光,是校花或系籃帥哥,但私底下卻是個情緒常失控的人;也有很多人在職場是強勢的公司主管或上司,但在家裡卻是個失敗的丈夫或母親。同樣的,我們也身處在一個過度包裝的社會中,外表看到的都是繁華、時尚、購物、夜生活,但實際上卻隱藏著無數失序、崩壞的經濟和互信。

今天,從這個反差極大的乃縵將軍,如何重新再起的過程,一起學習三件事:

一、控制情緒,是神工作的開始。

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

王下五:10-11

當時以色列是亞蘭王的手下敗將,乃縵要不是因為久疾困擾,我想絕對不會去尋求一位戰敗國的先知來幫助他,又加上先知以利沙請他去約旦河裡沐浴七回,乃縵驕傲地覺得自己不堪受辱,一時忘了自己是來求醫的,竟然對以利沙生氣,並發怒離開。

其實我想,在河裡洗七次澡並沒有什麼魔力,全天下最能感動神的,就是人的自由意志降服在神的主權下。神一定知道,乃縵要面對的,一定不只是身上的白斑和膿瘡,更要面對的是生命及性格裡的惡 臭毒液。

看過太多人,想要高度,但沒有寬度;領導得了別人,但勒住不了自己的舌頭;在外面是個人見人愛的好人,在家裡卻是口出惡言的暴君。

如果想要被神用好用滿,一定先要學會控制脾氣,調整性格,才能真正得著全人的醫治。


二、不照你意,是神工作的法則。

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大馬色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

王下五:11-12

在這裡乃縵有三個非常有自信的把握,就是:
1.以利沙一定會出來見我。
2.以利沙一定會當著我的面求告耶和華。
3.以利沙一定會在我的患處搖手。

但最後結果,卻完全不是他所想像的那個樣子!我們真的需要知道,神不照我們意思,祂才叫做「神」,我們以為現在最適合的,往往不是對我們將來最好的。

我在教會中有一個快七十歲的弟兄,我們為他們一家禱告了多年,但他卻一直遲遲不肯受洗,原因居然是擔心母親知道他信主會難過,想要等到九十幾歲的老母親過逝後再來受洗。但是誰都沒想到, 九十六歲的老母親,因著一間鄉下教會持續的關心,就在去年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不但比這位弟兄還先受洗,還催促我們弟兄快點受洗,成為了最好的助力。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林前二:9

不要總覺得神沒有聽你禱告,說不定,沒有照你禱告的成就,才是真正垂聽了你的禱告。


三、付上代價,讓神完成祂的計劃。

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旦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王下五:14

約旦河主流位於撒馬利亞東方約50多公里,就算走到支流也需要20多公里。乃縵從亞蘭走到以利沙家,又從以利沙家走去約旦河,這段路正是考驗他的信心之旅,因為隨時都可以反悔回家,而沐浴七回,每一回都有可能半途而廢,不想再繼續。這 個將軍之所以最後能夠得醫治,是因為他堅持不放棄,戰勝了所有會讓他回頭的藉口。

今天想要告訴每一個年輕人,我們不是失敗者,更不是戰敗國,我們裡面其實住了一位比這世界更大的戰士,只不過惡者常用欺騙的伎倆要我們相信,我們不能了、我們無法成功了、我們達成不了目標 了。朋友,說不定,你只是要多一點對付自己的脾 氣個性、降服神的主權和計劃,並且克服懶散地付代價去跟隨,你會重新成為這時代的戰士,為主打美好的仗。

 

【本文出自 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9期P.4-5】

3,33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平信徒的先知性操練

p4

連加恩

回顧我自己的屬靈恩賜,向來鮮少在先知性預言的領域被上帝使用,但在最近幾次跟我太太麗婷一起服事的經驗,我學習到一些關於先知性預言的功課。今年的九月份我們到印尼的雅加達和泗水做佈道家訓練。而在泗水沙崙玫瑰教會(GMS)的青年牧區(Army of God),最後一天主日的崇拜聚會中,我心中有感動在上台時,先請麗婷憑著聖靈的感動幫人禱告。這是一個將近四千人的牧區,聚會也有全球直播,上台前麗婷也有點壓力。

上台後,麗婷指出坐在前排敬拜團中的一個青年,請他來到台上,說:「你最近跟神禱告說,神啊,求求你使用我,給我能力,上帝要我告訴你,孩子我喜悅你的禱告,不要看自己所沒有的,不要跟別人比較覺得自己比較差,我要恩膏你,給你能力。」這個年輕人的表情從震驚變成感動,最後他在眾目睽睽下、倒在聖靈的大能下。接著麗婷說:「想要被神使用成為復興家的人,現在來到台前,聖靈要大大膏抹你們!」然後轉身小聲說:「加恩,交給你了!」那天聖靈大大動工,超過我們的預期。

我從這次的服事經驗學到關於先知性服事的幾件事情:

第一、它挖掘出人們生命中的寶藏

個人認為講先知性服事裡面,最好的一本書是Shawn Bolz牧師的書裡面引用兩則其他領袖的話,讓我受益良多,第一則是Ps.Phil Elston說的:「It takes no anointing to see what is wrong in people’s lives. Tell them something theyo nd’t know! See the gold and tell them that. (指出別人生命中的問題,並不需要恩膏,我們卻要告訴人們他們所不知道的,看出他們生命中的黃金並告訴他們)」,第二則是Ps. Kris Valotton所說的:「True prophetic ministry looks for the gold in the midst of the dirt of people’s lives. (真實的先知性事奉,是要在人們生命的爛泥中,找出黃金) 。」

在泗水的那個青年牧區,約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華裔,而麗婷點出來禱告的那位,剛好是印尼當地人,很可能他有許多理由看不起自己,但先知性預言的重點不是去道破他的自卑甚至不信,而是用父神的眼光去看到他裡面一顆真誠願意的心、和在暗室中懇切禱告的態度。

第二、道出天父上帝的心事

這位印尼的敬拜團團員聽見了天父上帝對他的看法,那是從天父的心跳道出來的訊息:祂認識他、聽見他暗處的禱告、喜悅他的心、並且教導他如何去面對生命中自卑的營壘。當被禱告的人,擁有了天父的想法、心思對他們個人是如何的啟示,許多的醫治、突破和釋放就發生,聖靈在十秒鐘內的工作,可以勝過人為的心理協談三個月。

第三、單刀直入、突破屬靈的空氣

當麗婷轉身小聲說:「加恩,交給你了!」我真的嚇了一跳,因為成百的會眾馬上湧上台前想接受禱告。這完全打亂了我講道服事的順序,講道服事跟演講一樣,有起承轉合,如果講到最後覺得聖靈有動工,才會找人來台前接受按手禱告。沒有想到,因為一個先知性預言,聚會順序直接跳到最後一步,

為什麼聖靈會帶領我們在聚會的一開始,在眾人面前說出來?因為當人們聽見父神的心意是如此的向著這位不起眼的弟兄,自然也會想:相信神也會如此愛我其實,那天天父對每個人的信息正是這個預言的延伸版本:「孩子,我要使用你們每一個人,不要看自己有什麼沒有什麼,看我,我要給你們能力和恩膏來復興泗水的校園」。這個預言直接切入核心,把屬靈空氣改變。原來,我們常開玩笑說先知性的基督徒講話比較直接,不拐彎抹腳,這個特質也會顯現在他們的服事當中:不需要暖身或起承轉合的。

高麗婷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尤其是作先知講道的恩賜。….但先知講道是對人講的,為了要造就、鼓勵、安慰人。」(林前14:1、3)「先知」這個名稱在過去對於基督徒而言,彷彿只屬於一些特別「天賦異稟」、或是跟上帝有特殊關係的人,才可能擁有這樣的恩賜。但是隨著教會越趨成熟,開始發展五重執事的恩賜,大家才開始越來越熟悉這些在聖經裡的職分;使徒、傳福音、牧師和教師,唯獨對於「先知」這一職分的認定,似乎比較多的保留;加上曾經發生過一些還在成熟中的先知預言帶來教會的虧損,所以有些教會開始教導「先知預言」的課程,也期望因此能夠讓有先知性預言恩賜可以祝福教會和個人。

其實在我的看法裡,「比較具備先知性恩賜的人」其實是一群跟上帝關係親密、能夠了解神心意、並且更容易聽見聖靈聲音的基督徒。身為平信徒的我們如果相較其他人多了點先知性恩賜,或是本身很渴慕做先知講道的話,應當如何追求呢?以下是我的自身經歷可以和大家分享。

「渴慕」是開啟先知性恩賜的第一步!若說這恩賜是神的揀選和呼召,那麼對於先知性恩賜的渴慕,就好比開啟這個呼召的鑰匙。以我自己為例,即使是個平信徒,但仍舊努力追求屬靈恩賜,而在所有的屬靈恩賜裡,最吸引我的就是「先知性預言」的恩賜了;自從信主後接觸到教會對於先知的教導,我就充滿了對先知預言極大的興趣,只要一有機會去書店,我必定跑到屬靈恩賜的書架前,舉凡是現今有名先知的教導,如Jack Deer、Cindy Jacob、James Goll…每一本我都一一看過,甚至還畫上重點;任何在台灣的先知特會,我也都盡可能排除萬難去參加,這樣的渴慕在神的眼中相信是神所喜悅的,可以加速這項恩賜的開啟。

再來就是「愛」,是先知恩賜的最重要原動力,如果缺乏了對人的愛,先知預言不過成了炫耀自己的工具。唯有充滿對人的愛,才能說出造就、鼓勵、安慰、勸勉的言語。我雖然長年在國外,很少機會和朋友見到面,但是因著對朋友的愛,上帝就常常讓我在無意間突然想到某個朋友,接著就可以看到關於他們的異象或話語,之後,拜網路現代科技,就可以馬上聯繫他們,為他們禱告。

前陣子我突然想起大學時牧養的小組員,她已經搬到國外十多年,平常頂多透過Facebook來知道彼此的近況,但因著上帝的提醒,我們連絡上了,才發現她正面臨極大的婚姻問題,而且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狀況;本來她已經放棄了,以為上帝不再愛她,剛好我的出現,帶給她很大的鼓勵,雖然透過禱告,現在的她仍在經歷恢復的過程,但是因著相信上帝愛她,她就能夠充滿信心地繼續堅持下去。

當然「先知預言」也是充滿挑戰的,畢竟我們沒有人先天就是成熟的恩賜管家,也可能因著經驗不足或解讀的不同,而發生預言失準的情況;不過「Take the risk and step out.(冒險踏出一步)」事實是,預言是必須透過不斷練習,才能越來越準確並且越來越熟悉上帝的心意。只要把信心放在神的身上,相信祂必能使用自己成為器皿來祝福他人,不管自己可能被笑或被誤解,專心在愛眼前的這個人,往往就能成為神祝福人的出口。

上面加恩分享在印尼腓力牧師的教會發生的事情,是我第一次用英文對會眾發預言,而且還是全球實況轉播,的確給我不少壓力,但是因著對會眾的愛和對上帝的信心,讓我放下自己的膽怯來禱告,感謝主,看到上帝動工,也同時讓我在此恩賜的操練上經歷突破。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8期P.4-5】

158,41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