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見證15 | 「雖然已過了一年,但對我來說,我還是覺得還在旅程的起頭。」

感謝主,祂真的超越時間和空間,就是透過電腦屏幕,衪也不斷回應我的問題更新我的生命。

271 total views, 4 views today

我是Daphne,我是一年級的學生,我現在在加拿大以勒教會的裡面聚會。

在過去一年當中,我感覺自己在天國文化線上學院好像走進一個新的旅程。在不知不覺間,我重新認識自己在天父眼中的身份,還有天父為我拆毀一些舊有的系統、舊有的思維,能更新我成為新皮袋,以至我可以承載新酒新油。

每兩星期一次的 Live QA,我不但學到很多東西,更是每次都感到牧者們教導神話語的熱情。還有就是三份功課的回應都令我很感動,每次天父都透過同工的回應來鼓勵我。這一年的課程實在是非常地豐富,當中有許許多多感動的時刻。

感謝主,祂真的超越時間和空間,就是透過電腦屏幕,衪也不斷回應我的問題
更新我的生命,實在十分感謝各位牧者、院長和各同工的擺上。雖然已過了一年,但對我來說,我還是覺得還在旅程的起頭,所以接下來我也報讀了第二年的課程,感謝主。

此外,在開始的時候,我完全沒想過可以到台灣實體参加結業典禮,沒想到天父為我開路。竟然七月份的時候我可以到台灣來,感謝主。最後再一次謝謝各位牧者及同工,謝謝大家!

——天國文化線上學院一年級學生 Daphne

271 total views, 4 views today

信息|亞當不好當

經文中提到從亞當到摩西並沒有律法,比如你做了一件事,你沒犯法,是因為沒有法,但你可能犯了罪。保羅提到,律法不僅無法解決罪的問題,甚至會引導我們去犯罪,不是律法不好,是因為罪在我們裡面……

88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信息分享 | Asia for JESUS 共同創辦人周神助牧師

編輯整理 | Asia for JESUS 新聞編輯團隊

這個題目是源自我前兩天從網路上看見一部電影。

 

 

 

電影中亞當是一個住在紐約並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男人,他非常聰明,可以一小時內探討各種議題,但無法跟人有好的連結,後來他交了一個女朋友,他們相處一段時間後,他必須要去加州,他女朋友沒辦法一同前往,一年後,他女朋友寄了一本關於聖經中的亞當,溫馨的故事給他。我們先從兩段經文來思想,這兩段不是創世紀,而是來自保羅所寫。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羅5:12-17)

經上也是這樣記着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 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 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 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林前15:45-48)

神告訴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僅善惡樹的果子不能吃,但亞當卻因夏娃的緣故吃了,這件事影響深遠,他們因為悖逆,讓罪進到我們的裡面。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提到的亞當是起初的亞當,耶穌則是末後的亞當,亞當犯罪,這件事不單影響他,且是入了世界,讓我們這些亞當的後裔都進入罪的裡面,因此我們常說,人難做,難做人。

經文中提到從亞當到摩西並沒有律法,比如你做了一件事,你沒犯法,是因為沒有法,但你可能犯了罪。保羅提到,律法不僅無法解決罪的問題,甚至會引導我們去犯罪,不是律法不好,是因為罪在我們裡面。

例如:今天有個地方在油漆,上面寫:油漆未乾,請勿碰觸,我們可能一開始沒有想碰,但因為上面做了標記,我們便會故意去碰;有個飯店因為在湖邊,住戶們都會甩竿去釣魚,以致樓下的窗戶會被打破,飯店便在每間房做了告示,結果破的更多。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我發現我們每個人都不好當,也當不好。我小時候常嫉妒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想他們在求學時考上好大學,成為基督徒後也是,結婚也是。其實我想早婚,但我30歲時才結婚,因為我很怕我當不好丈夫這個角色;做父親、祖父後也有這種想法,但耶穌在我們生命中所帶來的是完全的救恩,是不一樣的生命,對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每人都有罪性、罪的權勢,還有一種肢體犯罪的律,這是從罪中開始的。末後的亞當,就是耶穌基督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每當我們想做好的,就越做不好。保羅接著說,在基督裡,我們脫離這肢體犯罪的律,我們的罪將得著赦免,要是沒有讓生命聖靈的律活在我們生命中,便會使你肢體犯罪的律顯露出來,因此基督徒常常大罪不犯,小罪不斷,在一個犯罪、悔改的循環裡。但保羅說,基督釋放我們,讓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律,救恩不僅是信耶穌、得永生、上天堂。

我一開始進教會時,仍在考試上作弊,考完還後悔有一題沒偷看到,但當生命聖靈的律住在我裡面時,我開始不想作弊,雖然偶爾還是會,但因生命聖靈的律在我裡面,讓我感到痛苦,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會在這過程中,讓我們成為新造的人!

基督釋放生命、聖靈的律脫離罪和死的律,原因並非律法不好。例如我和周師母的互動,我要是律法型的丈夫,我會一直糾正,但耶穌基督有一個更高的標準,不是靠自己,是他在我們裡面,要成為我們新的丈夫。耶穌在過程中讓我們看見,不僅是他死,我們也與他一同死、一同復活,以致生命聖靈的律能活在我們裡面。

屬耶穌的人,他的肉體及邪情私慾,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現在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他的救恩能夠讓我們看見我們生命會不一樣。

起初的亞當,是沒有希望的,羅馬書提到﹔不要只活在因信稱義裡,要活在賜生命聖靈的律,讓我們能夠成為神的兒女。保羅又說:聖靈會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禱告。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主的人得益處。生命聖靈的律在我們當中,我們會愛主,且會看到每一件事情都在使我們得益處。

以保羅為例,他想去羅馬卻去不成,為此還寫了羅馬書,當他終於可以去時,卻是被押去的。當時船上有暴風,船破了,卻因此讓全船的人都信主;他漂流至一座島、被蛇咬,大家都覺得他必死無疑,然而他卻平安康復,於是全島也跟著信主了;抵達羅馬後等著他的不是萬人佈道會,而是一場審判,他被關到監獄裡,反而將福音傳給了四千多名獄卒。

Photo by Shipwreck on Canva.

弟兄姊妹,讓我們一起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讓耶穌在我們裡面活。我們要如哥林多前書 15:58說的,我們要堅固不可搖動,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我們的勞苦在主裡不是徒然的。

我原以為丈夫、父親和祖父都是不好當且當不好,現在卻是越當越好,這都是神的恩典。我們當中的傳道人可能也覺得我們是不好當的,但我現在卻覺得我們越來越好,因為基督在我們裡面活。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與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了呢?(羅11:33-35)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

我曾認為我在各樣事上都做不好,以為進到教會便是按照形式生活,卻仍過著反覆跌倒軟弱的生活,但耶穌基督讓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律,且是恩上加恩、力上加力、榮上加榮。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是得勝有餘,任何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88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編輯室 | 天國領袖的必要條件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

54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圖、文|Asia for JESUS主編 周曉薇

每次當我們舉辦特會或者活動,只要置入「領袖」兩個字,例如「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青年領袖論壇」、「領袖工作坊」,首先我們的客服電話與信箱就會先充滿了各種詢問:「如果我不是小組長也可以報名嗎?」、「領袖指的是核心同工以上嗎?」、「我是帶職服事的事工負責人也有報名資格嗎?」…。到底我們是如何解讀「領袖」這兩個字的呢?

有人說KOL是領袖,因為他們發表的意見獨到,並且帶動了風向與潮流;有人說擁有話語權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敢說敢講勇於號召;有人說吸引人們眼球耳朵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很有舞台魅力, 而這就是領袖所需要的;也有人敢於與眾不同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天生獨特。

而我卻要說,你我都是領袖。甚至不在乎你是不是基督徒、有沒有帶小組、有沒有人跟隨你、有沒有聰穎過人或者氣度非凡,對創造我們的上帝來說,祂看上的從來都不是這些,例如牧羊的大衛、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各種膽怯害怕的彼得、充滿懷疑不信的多馬…甚至是打破香膏塗抹在耶穌腳上的那個女人。

之所以成為領袖的核心要素就是你的「信念」,你是否擁有一份堅持與篤信,即使面對挑戰和困難,你仍然捍衛著並且以生活和生命體現著這個信念呢?特別在這個資訊爆炸、速度飛快的時代,你是輕易的被改變被帶動,還是持守著堅忍著並且奮力的活出你所相信的。通常我們認為的領袖可能是「殺出重圍」、「登高一呼」的行動與意見領袖,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脈象中,我們也需要更多「堅持原則」、「聞風不動」的領袖,這類領袖可能不是擁有廣大聲量的,也不是特別有領袖魅力與風範的,他們也許不擅於在舞台上表達,也不習慣成為視線的焦點,但是他們所堅持的信念肯定是他們生命的焦點,而這份專注的熱情將會影響他們所在之地的人事物,進而成為運動、成為革新、帶來轉化。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領袖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或者理論,一切都是從管理、領導好你自己的內心和生活開始。來,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是一個領袖。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2期P.2)

54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品味生活 | 當一切按下暫停,我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我以為治理應該是「目標、執行、考核」,這是我們習慣的系統,一種汗流滿面的治理,但上帝的治理卻是:當我們在祂的愛中躺夠時,自然流露與身邊所有人事物的互動,就是真正治理。

1,12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撰稿|陳珮瑜 圖片提供|蕭雅文 

原文出處|天國整全特會

 

你或許聽過「burn out(耗盡)」一詞,但耗盡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你知道現代人正在經歷加速的耗盡嗎?

 

《No Time to Die》是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Wroughton Craig)出演007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部,正式翻譯叫《生死交戰》,白話一點、直接一點可以翻成「沒空死」,我覺得這句話真的非常符合現代生活的寫照。

不妨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我為什麼這麼忙?我在忙什麼?可能你會馬上想到,公司後天有活動、過幾天有客戶來拜訪、我正在唸聖經學院、好幾個截止日馬上到了要趕工…但是你有沒有認認真真地問過自己:我到底在忙著做什麼?

我們都深陷在一個體系中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馬太福音6:24)

我們常會認為瑪門指的就是世界、物質、金錢,但瑪門不只是這些,瑪門是世界的靈,是更深綑綁我們的一個體系。

在我們還很小的時候、還沒有太多想法時,就開始不斷在接觸這個系統,我稱之為「表現主義」;表現主義無所不在且難以察覺,它代表的不是金錢,而是代表有效率、有成就、不能浪費時間、要更進步的一種人生觀與價值體系。

舉個例子,以前我們等公車就是去到站牌下,等著等著公車就回來了,可是現在螢幕上會顯示候車時間,當等待被量化成數字時,我們就會覺得「天哪,為什麼不能快一點?」

很多的時候我們人已經回家了,工作卻也跟著手機和通訊軟體一起回到家裡面,這一切都在加速我們的耗盡;表現主義正在更大聲、更強力的衡量著我們「夠不夠、做到了沒有」,而且一切都太合理了,我們當然要用最短的時間做到最好的效果,我們當然要成為最負責任的角色達到所有人的期待。

我們都在不斷證明自己

最近我的孩子問我:「媽咪,學校是不是就是要把所有人變得一樣?」接著他又問:「人生的目的就是要用來證明自己嗎?」當我聽到這兩個問題時,一方面很心疼,一方面卻也可以理解,因為在世界現有的系統中,透過測量的方式往往可以更快、更容易評估一個學生的表現。

這個世界不斷要求我們表現,是因為不曉得該怎麼觀察和測量那些無法被衡量的人事物──甚至很多根本是不應該被測量的──於是身在其中我們也漸漸學會用人生去證明「我可以」、「我是一個好學生」、「我是一個好媽媽」、「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可以成。」

活在表現主義中的人往往容易落入比較中,常常自責、常常想要道歉,更可怕的是有時根本不知道要跟誰說對不起──當你感覺到抱歉時如果是有一個對象的,事情還算好解決──表現主義往往讓我們感到抱歉、覺得自己做不好,於是我們開始隱藏某些弱點,變成想要更努力,想要更快、更多、更快樂。

這就是我們的世代,一個非常忙碌的時代:忙著符合期待,忙著達到標準,忙到搞不清楚為什麼,忙著覺得自己不配,忙著自卑,忙著抱歉,忙著撐場面。

「暫停」帶來的焦慮

2020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延燒,我的工作碰巧與國際貿易、物流有關,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打電話,不斷地調度、想辦法,一下子這個辦法行的通、一下又都不行了。那時我做了一個紅綠燈系統,紅燈代表已經不能做的訂單,綠燈是「可以」,黃燈則是「可能可以」,每天我就在指揮交通,但最可怕的是,今天的綠燈可能明天變紅燈,然後明天的紅燈可能後天變綠燈,最後我發現每一天完成的事情只剩下一件:推翻昨天辛辛苦苦做的決定。

這樣的情況從三月持續到五月,那之後市場就呈現一片死寂,開始無止境的等待與慌張。原本我需要頻繁的出國出差,但是在疫情之下就全部暫停了,這對我來說那是多麼荒謬的緊急煞車啊,我的心中好像突然有了一個很大的洞。

不能出國的日子,一開始我報名了健身房,目標是一週至少去兩次,但這個目標一下子就達成,因為我一週大概去了五次,於是下一個目標是報名新課程,拳擊、巴西柔術什麼都來,但是很快的我又陷入一種了焦慮,運動帶來的快樂只維持了兩個禮拜,內心的大洞又回來了:「我現在打拳是要做什麼?我有要比賽嗎?拳擊到底可以給我什麼呢?」。

「用光了」自己

那時候我有一種感覺是「我用光了」。我記得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個圖,嘗試想表達「我已經把自己用光了,我已經沒有了」的那種感覺。這個圖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正在吃早餐,桌上有一瓶瓶的牛奶上面標示著「我」,每個瓶子卻都是空的;然後我開著車子去加油,那個加油站也叫「我」,可是當把油槍拿出來時卻一滴油也不剩;最後是洗澡到一半,滿頭的泡沫卻沒水了。

 

 

 

 

 

 

後來我去了SOZO,神讓我看見我內心一直深信的一個謊言:「當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你就一直在貶值,時間一直過,你的價值就一直變,你怎麼可以放鬆?」這個謊言深深的抓著我,我終於發現,原來那驅使著我、讓我總覺得好像必須做點什麼的,是來自時間流逝所產生的焦慮感。

從現實層面來看,時間確實不斷地流逝,真理卻是:在神沒有時間的流逝。

那段每天救火、指揮交通的日子,我大概到凌晨3點就會醒來,滿腦子除了事情該怎麼處理,更多的是自我懷疑;每天我都會問自己一句話:「蕭雅文你到底在做什麼?」現在回頭想,這句話也是神同時在問我的,只是當我問自己的時候,是在焦慮跟懊惱沒有進度,但上帝問的卻是:你在忙什麼?

原來在我內心那把衡量自己的尺是時間跟影響力,想要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影響力,可是當一整天的成就只剩下推翻前一天的決定時,價值在哪裡?影響力在哪裡?

我想做得更好,有什麼不對嗎?

同一年,我們替周神助牧師的八十歲生日舉辦驚喜慶生派對,因為他很喜歡打網球,在會場我們還搭了個迷你網球場,那天晚上真的太開心了,所有人一起哭、一起笑,晚上結束回到家後,只要想到壽星的笑容、想到大家在慶生會中的感動,就覺得一切好值得。

周神助牧師80歲生日

隔天我去還運動器材時,一邊向老闆道謝、一邊和他分享前一晚的照片,老闆看到迷你網球場驚呼:「這個可不可以留給我們呢?」我說在慶生會一結束就都拆除了,他大喊可惜。原來老闆一直都在推廣迷你網球,不只很有經驗,還知道用什麼材質可以做成重複使用的地墊等等,但是老闆越說,我就越感到自責,「我們就是沒有早點詢問專業,你自己看多花了多少錢?廢料那麼多,簡直一點都不環保!」

我陷入無限循環的懊悔中,直到中午約了先生一起午餐,才坐下我劈頭就開始講老闆的建議、自己應該做到的、沒有做到的,講得又快又急,而且又生氣又自責,先生不得不打斷我:「停!你昨天晚上不是這樣啊?你昨天不是很開心嗎?為什麼現在變成像是另外一個人?」「這兩件事情有衝突嗎?昨天很開心,現在要學習不行嗎?想好下次怎麼做事情會比較好。」「你為什麼要一直學啊?你可不可以只學上帝要你學的東西?

這句話彷彿當頭棒喝,坐在那間餐廳裡我就哭了,我意識到自己總是沒有辦法好好坐著享受成果,每當結出一個甜美的果實,下一秒我就把果實塞進榨汁機中攪拌,瘋狂地審視「有什麼是我沒有發現的?我錯過了什麼?有沒有忘了什麼事情?我有沒有從中記取教訓?」攪著攪著,直到果實都變成了渣。

上帝的原意是希望我們享受生命的果實,但是我們卻偏不要。我們以為自己很認真、很上進、很卓越,但原來我們只是在善惡樹的系統中,想知道什麼是智慧、想知道善惡、想要符合善惡的標準、渴望成爲有成就的人;我們把神滋養我們生命的果實拿去交換,換回的卻是我們連吞都吞不下去的乾渣。

回到最初的身份

在SOZO時,我看見自己彷彿躺在一艘小船中,漂浮在馬爾地夫的海洋,一邊和上帝對話、一邊看著從白天到夜晚的景致變化,風景實在太美了,我卻開始感到不安,「真的可以嗎?躺夠久了吧?」上帝卻告訴我「你先享受再說。」但通常我們不是要先完成該做的事,接著才能做想做的事嗎?

當你什麼事都沒做時,不代表沒有事情發生。

但是當我繼續在小船裡直到「躺夠」時,突然開始意識到身邊有魚、空中有鳥,接著我開始和牠們互動、開始欣賞牠們,這時上帝告訴我「這就是我說的治理。」

我以為治理應該是「目標、執行、考核」,這是我們習慣的系統,一種汗流滿面的治理,但上帝的治理卻是:當我們在祂的愛中躺夠時,自然流露與身邊所有人事物的互動,就是真正治理。原來影響力不是用爆肝換來的,最輕巧、最不費力的,才是真實源源不絕的影響力,可是只有一條路,就是回到原始的身份裡。

不用再逼自己一定要拚什麼了,當我們清楚自己的身分,沒有人可以攪動、激將的了我們,也沒有多餘的目標、雜音可以讓我們分心,更不會再有心思去和任何人比較,因為每個人的出現都代表著不可取代的意義。這是真正的安息,也是真正的自由。

現在是我們脫去囚衣,穿上兒女新衣的時刻了。當我們遠離神的時候,我們追求各樣的東西使自己好過,罪惡感和難過少一點,成就和快樂就多一點,甚至我們都以為要在這世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靠取悅這世界的瑪門,但是當我們的眼睛只看得到神,就不再需要這些了,就好像神榮耀的同在覆蓋在我們眼睛上,是神保護的帕子,是神真理的帕子。記住真實的身分,我們是神的孩子,讓我們做這世上最真實的一群人吧!

囚衣就是那些我們以為可以替人生加值的進度、成就……現在就把它全部脫掉吧!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 P.28-31)

1,12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 | 牧者對談──Hero Within起源篇

當別人活出他的身分、位份和權柄時,你要為他們歡呼,這個根基來自於你也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命定和呼召。

1,06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分享: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以下稱光)、副執行長周巽正牧師(以下稱正)、晏信中牧師(以下稱中)
整理編輯: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光:我很喜歡看電影,特別是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系列,我對於這些英雄有很大的興趣,因為每一個英雄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和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而我認為,我們每個人也像他們一樣,都在尋找自我和實現呼召的旅程裡。

在旅程中除了要去發現神創造你獨特的身分,有夥伴一起同行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彼此聚在一起時,將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把神的國帶到世上的每一個角落。所以今天我想要來訪問我的兩位好兄弟,一起來聊一聊我們是怎麼找到身分,眼中的彼此是什麼樣子。

光:在眾多超級英雄的電影中,哪一個角色讓你覺得非常感動,好像看見自己的影子?為什麼?

正:我感覺有自己影子的是蜘蛛人。原因是蜘蛛人是所有超級英雄中年紀最小的,在漫威系列中是跟班的類型。記憶中,我總是一群人中年紀最小的,不管是跟巽光牧師、信中牧師還是其他牧者,他們都比我大兩歲以上,雖然不太能玩在一起,但我就是喜歡巴著他們勝過同年齡層的同學或弟兄姊妹。我三歲時就加入教會的兒童詩班,信中哥也是,剛好那時我們身高差不多,真心不騙,有照片為證!不知道為什麼我跟他們就是很親,但他們就是想盡辦法要擺脫我、甩掉我。(光:因為你是抓靶子,會告我們狀阿!)反正我就是小簍簍,負責幫他們買飲料的人。

圖片來源:CNBC / Marvel Studio

中:我把漫威總共54個角色看完之後,發現自己比較像美國隊長。我從小就很小一隻,全班最矮或第二矮。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個六年級的學長來班上找我同學麻煩,他整整高我兩個頭,我還衝出去跟他對幹,我的人生就是常常為了義氣或我認為正確的事而衝。但不一樣的是,美國隊長輸了,我打贏了還保住了同學。(正:你就開始組自己的幫派了!)那是後來啦,所以那個心志跟你的體型長得多大隻沒有關係,而是在於你裡面有多在乎公義和正義。(光:你們把信中哥踐踏在腳下都沒有關係,但千萬不要得罪他在乎的人!)

光:我覺得我像是鋼鐵人,Tony Stark(鋼鐵人的本名),曾說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我覺得我不是典型的超級英雄。」其實從我年輕時,就一直不覺得我是全職服事神的料,鋼鐵人的經歷跟我不謀而合,他的父親Howard Stark是龐大企業史塔克工業的創始人,又是神盾局(原戰略科學軍團)改組投資創始人;而我是生長在有非常豐富的屬靈產業的家和教會,我一邊享受這些資源,一遍內心充滿抗拒。直到我25歲那一年,才放下我以為的自己,走進神為我預備的命定與呼召。

那你們猜猜我心中的你們,是什麼英雄?

正:綠巨人浩克?

光:不,你是洛基。因為我覺得你像他一樣,從小到大都有點調皮,出賣他哥哥。哈哈!好啦開玩笑,現在當然不會啦!信中哥讓我想到的是戰爭機器war machine(在鋼鐵人系列電影和復仇者聯盟4電影中出現,是鋼鐵人的親密戰友),因為我很記得我25歲時,他剛從美國回來,他陪我去參加很多營特會,但他那時候好像還沒有回轉

中:有,已經有了

正:但還沒有全職的跡象

中:對還沒有全職的呼召

正:他還在抗拒、尋求印證

中:我不想要有全職呼召

光:所以我覺得那時候我很像鋼鐵人,信中哥是我很好的朋友,雖然那時他還未成為warm machine

圖片來源:CNBC / Marvel Studio

光:我很記得是神先透過腓力牧師讓我們看見我們裡面不同的那一份。原本我一直認為信中哥是擅長帶團隊,沒想到他會成為在台上講道、復興、醫病、奮興,遠超過當時他參與在服事團隊中所能做的。

正:我想要回應,不管是對光哥還是對我,他都是一個安定的力量

光:唉唷,你不要再這麼的政治化

正:真的,就像你在聖經中看到的盟約,神對我們的愛是永遠不會改變,跟世界上有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完全不一樣的。但你認識了信中哥以後,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無私。坦白講我們三人個性非常不同,常常有不同看法。

正:到昨天我們開同工會的時候,他們還覺得我們怎麼會這麼直接?我們可以吵,但真正面對敵人、爭戰、感覺走不下去的挑戰時,我回頭看,信中哥、光哥永遠都在。這些年神調整了我的眼光,有時候我們都想做領頭(老大),但做第二人(副手)其實需要更大的身量,而且第二人往往是更有恩賜的,只是他們選擇的是支持的角色。我在信中哥身上看到他的恩膏和對超自然的追求。

我覺得旅程中不只是會更認識自己,我們也需要同伴來幫助我們,看見我們不知道的自己。

中:我很同意,十八年來,我一直用看哥哥的角度在看光哥怎麼服事,他怎麼講道我就學他。但慢慢的我開始認出神放在他裡面的恩膏和位置,我知道我應該要去補什麼位。記得去年在radical特會中,光偉哥他們在台上示範「補位」。這也是我的個性,在別人面前我不會跟他們計較,但我們私下一起時會彼此溝通,一路到現在,我還是時常被神開啟用新的眼光去看你們,都讓我發自內心想要跟隨。

正:我們每個人對別人都有期待,好比有時候我們比對方早看見一些事,很想要把對方推上去,但卻是一種不同意神在他們身上所擺設的時間表和季節的掌控和操弄,比方說我希望光哥不要亂花錢、多做一點家事、多孝順父母。而我就是很典型的「大兒子」,若用聖經中的人物來比喻,那我就是雅各,他透過搶、奪、捉、騙,試圖找到他的價值。直到他跟神摔跤以前,真的就很像洛基。

光:我也要給大家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是你自己故事的主角。不要把自己想成只是別人故事的配角,舉例來說,剛剛正哥說他像是雅各,若是依直覺會想:「你的意思是,我是以掃嗎?我曾經為了紅豆湯,賣掉長子的名分,所以你現在才會成為主任牧師嗎?」

當別人活出他的身分、位份和權柄時,你要為他們歡呼,這個根基來自於你也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命定和呼召。

中:但是他們這個年紀,就像我們當年一樣,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啊。

光:所以我說,越早開始來到神面前問神「祢創造的我是甚麼樣子?」就越能夠不以別人和這個世界的方式定義自己。

光:你們兩位是怎麼知道自己的身分?是否曾遇過很困難的事?

中:如果你們遇到了掙扎,千萬不要放棄,因為那是非常正常的!當我決定要全職時,光哥已經辦了很多大型的特會,那時候講員總是會cue光哥和正哥,說他們是使徒、先知,我在遙遠的看台區心想,那我咧?我覺得人很自然都會跟人比較,覺得又愛又恨,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能?以前我總是羨慕正哥的幽默風趣、光哥很會帶領敬拜;而我講話就是不好笑,唱歌就是不好聽。腓力牧師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眼光,過去我們以為講道、帶敬拜等等就是只有一個樣子,再二分為有恩膏或沒恩膏。但我發現,當我越想要變成像他們一樣,就越做越不像,還失去了我自己。

這就好像每一扇門,只可以被一把相對應的鑰匙打開。在過程中,神慢慢調整我的眼光,認識自己、欣賞別人。這是很煎熬的,因為當你失去了一個模仿的對象,會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我想鼓勵大家,不比較,也不計較;去成全你所愛的人,他們也會來成全你。

兄弟一生一起走,我不能沒有你

中:其實我們中間有發生過爭吵,年輕時我比較屬血氣,有一次特會後和他們起衝突,我就烙下狠話:「台北靈糧堂有你就沒有我!若我出去建教會的話,絕對比你還要強!」光哥卻說:「你有沒有看見天父正在流眼淚?從今天開始,我們三個不分家。」雖然我們都還是有意見、想法不同的時候,我就謹守著要一起走到最後的信念,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正:我覺得在我們這些兄弟裡,有一個深刻的連結是,每一位兄弟對我來講都是「我不能沒有他們。」要是有一天當我覺得可以不需要他們時,仇敵魔鬼就會趁虛而入,使我們分裂。

結語

有的時候神量給我們的事確實是又大又難,一定要緊緊抓住神的話。如果用人的方式就可以走進命定,那你就錯了,每個超級英雄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再站起來,成功是勇敢的做神所創造的你!而命定是神要用你的一生來完成的!神一定會為你預備最好的戰友、同伴,我們都是彼此生命當中的拼圖,當你找到你是誰、是哪一塊拼圖的時候,神也會為你預備一切你所需要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 P.20-23)

1,06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成為體貼父親心意的長子,帶領這世代經歷天父的愛

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長周巽光牧師、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父子三人同台分享「父與子」,包括從天父的眼光看自己、體貼父親心意成為承擔責任的「長子」、並效法耶穌,成為無父世代經歷天父的橋樑。

2,60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文|孫以琳

2021天國文化最後一天晚上,由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長周巽光牧師、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父子三人同台分享「父與子」,包括從天父的眼光看自己、體貼父親心意成為承擔責任的「長子」、並效法耶穌,成為無父世代經歷天父的橋樑。最後周巽光邀請多位牧者上台,為會眾祝福禱告,也讓為期四天的特會畫下完美句點。

周巽光牧師:從天父眼光看自己,喜樂地走入獨一無二的命定

「孤兒的靈的解答,第一是每個人都要親身經歷神的愛,第二是神要透過教會終結無父的世代。」周巽光以自身見證切入,談到自己25到35歲在回應全職呼召後,卻仍用奴僕的心去服事,不僅對教會依舊不滿,對待同工更是相當嚴厲。「我只能說,我完全活出大兒子的蒙蔽跟驕傲。」

「告訴你一個秘密: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是我會接我的爸爸,做台北靈糧堂的主任牧師。」周巽光坦言,自己內心充滿「應得權利的靈」,周遭人們的期待更是讓自己的蒙蔽雪上加霜。直到35歲時,他接觸到天國文化,開始從兒子的角度認識自己的身分、並且尊榮父親,才漸漸走進真正的命定與呼召。

周巽光在弟弟周巽正就職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典禮上,邀了許多牧者兄弟,一起穿上漫威英雄的服裝,給弟弟極大的驚喜。漫威英雄中他最愛的鋼鐵人,彷彿呼應了神為周巽光所預備的道路:他不僅有豐盛的屬靈產業,他將所領受的啟示寫成系列裝備課程,彷彿一件件執行不同任務的鋼鐵裝,讓眾多教會都可以運用。

活出真實的你,這正是世界正在等候的!周巽光指出,不清楚自己的身分,就會產生競爭與比較。當這些比他晚開始服事的牧者,一個個成為主任牧師,教會更是復興,神問他:你真的能為他們的成功慶賀嗎?他以感恩回應神,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神所愛的。「我看到神為我跟我弟量身訂做最完美的位置,神比你更認識你自己,不需要模仿別人。如果你知道在神的眼中你是誰,每一件事情都會變得完美。

周神助牧師:體貼父親心意,承擔責任做長子

「父與子這樣的聚集,是我夢想盼望有的,因為我知道這件事跟末世有很大的關係。」周神助牧師曾有多年,每天都花時間默想瑪拉基書3:5-6,父與子如何彼此轉向。「耶穌來到世上只做一件事:做天父的兒子、做父母的兒子,也教導我們怎麼做屬靈父母的兒子。」

但我們不僅要做兒子,希伯來書12:23提到「長子」,周神助也思考創世紀中,雅各的12個兒子:其中年紀最大的呂便本是長子,卻因為放縱情慾、與父親的妾同寢,雅各過世前宣告他不得居首位。另一方面,猶大當初帶頭出賣約瑟到埃及,但他們兄弟下埃及去買糧時,成為宰相的約瑟要把父親最愛的小兒子便雅憫留下,而猶大主動提議由他代替便雅憫。雅各過世前,宣告他的弟兄必讚美他,最後耶穌也是由猶大支派而生。「猶大有一顆體貼父親的心,他承擔責任保護弟弟,所以他成為長子。」

在周巽正接任主任牧師時,周神助禱告讓他有兒子的心、兄弟的心、為父的心,不僅建造教會,更是建造神的家,成為眾教會的祝福,這也是他對眾人的鼓勵。「巽光、巽正都是我的長子,那天的兄弟也都是長子,我們不分教會、都是一家人,兒子是我們最重要的身分,長子就是體會父親的心、讓兄弟彼此相愛,願意以父的事為念。

周巽正牧師:效法耶穌,成為這世代經歷天父的橋樑

「即使父神早轉向我們,但是他也需要差遣一個長子成為橋梁,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在這個孤兒的星球,需要有為父心腸、承擔長子責任的人興起。」周巽正坦言,自己從小的偶像就是爸爸跟哥哥,在領受全職呼召時,想的也是要成就爸爸跟哥哥的異象。而後他逐漸發現,自己有著「橋梁」的恩膏,因為在父與子彼此的轉向當中,需要有人興起成為橋梁,幫助兩代的轉向順利接軌。

如同使徒保羅初信主時,是巴拿巴帶領他與其他使徒來往;大衛還年少的時候,是約拿單與他結盟,全心幫助大衛進入呼召與命定。周巽正指出,成為橋梁不是光鮮亮麗的服事,但是台灣需要更多的弟兄姊妹,願意體貼父親的心意,如同猶大用性命保護弟弟,如同巴拿巴相信保羅,並讓每一個大衛進入呼召跟命定。讓我們效法耶穌基督──我們的兄長,讓這個世代無父無子的咒詛,因著我們搭起來的橋,每個人都可以經歷到天父的愛。

 

2021天國文化特會預購連結

2,60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信息摘要|張光偉:找到你是誰,認清自己的身份

青吶特會第一天晚會由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分享信息主題:「你是誰?」盼望年輕人可認清自己的身份,張光偉提到三項重要的身份,分別為:軍人、運動員以及農夫。張光偉比喻:「魔鬼像就吉娃娃,牠讓你以為很恐怖,不要忘記在『我們裡面的比在這世界的更大』」!

1,37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胡庭瑋

青吶特會第一天晚會由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分享信息主題:「你是誰?」盼望年輕人可認清自己的身份,張光偉提到三項重要的身份,分別為:軍人、運動員以及農夫。

在聖經士師記裡提到有位年輕人在主動尋找夢想,後來米迦雇用他做祭司。張光偉提到:「有許多人像那位年輕人一樣迷失了自己,想要成為網紅、歌手,甚至是有錢人。」

提摩太後書第二章描述「軍人」、「運動員」以及「農夫」三個重要身份,提醒提摩太必須知道自己的身份,張光偉以這三個身份來鼓勵年輕人認識自己。

身份1-「軍人」:保護家庭、沒有孤兒

軍人的第一責任是擔任保護,身為耶穌基督精兵的我們有一個責任要來「保護」。張光偉說:現在社會中影響最大的是「家庭」,雖然家庭對年輕人來說看似遙遠,但有許多年輕人是從破碎、隔代家庭成長,仇敵相當聰明,用家庭來影響一個人,因此我們要「保護家庭」。

第二是奪取領土,使徒的身份在當代歷史被差派出去要轉化城市。當基督耶穌的概念進到世界的每個地方,就像當光進入到黑暗裡,就會帶來轉化。張光偉提到:「在聖經的原則中,社會不應該有孤兒,因為應該要有其他家庭主動去照顧孤兒。」

「務要謹慎,要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走來走去,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張光偉請20人上台,用20片巧拼比喻在教會事工的破口。一人一次只能站在1片巧拼上,一人不能跨越兩片巧拼,而魔鬼要去找空的巧拼進去。若產生空位,就是破口。因此在教會中需要一直「補位」。當教會開始開始有新事工,就也會產生新的巧拼。

張光偉用親身經歷來形容仇敵控告的假象:描述自己跑步時,眼角餘光發現兩隻狗在追逐自己,便呼求神「主啊!救我!」,主回應「停下來。」牧師以為應該是神搞錯了,結果轉身以後發現只是兩隻吉娃娃在追。張光偉比喻:「魔鬼像就吉娃娃,牠讓你以為很恐怖,不要忘記在『我們裡面的比在這世界的更大』」!

身份2-「運動員」:教會要比世界卓越

運動員,最重要的是比賽。張光偉指出:教會常在世人眼中常誤認為是二等的,但其實教會應該要是頂尖的,教會的責任是跟世界比賽,比世界更卓越。例如:在西方的醫院,因為他們知道一個聖經原則——「神的形象」,人們生病時應該被治療、值得繼續活。為何要有醫院呢?是適者生存嗎?有醫院的原因就是因為病人值得活下去!

在過去的教會中,音樂、藝術、文學都是相當頂尖的。張光偉強調:「教會之間不要互相比較,我們是弟兄姊妹、互為肢體,要一起建造神的國,讓神國降臨在我們中間。」

身份3-「農夫」:教會要提供並餵養屬靈食物

農夫的責任,就是供應食物給大家。教會要提供「屬靈的食物」餵養大家,唯有些教會使用美食、音響、燈光吸引年輕人。張光偉提醒,教會要知道神對我們的呼召,就是帶著人成為祂的門徒,唯一的方法就是神的話語,要透過神的話語來餵養。

有些年輕人常認為自己跟隨神時常因為軟落、失敗,開始懷疑自己有無得救,張光偉用彼得的例子鼓勵大家,在福音書裡提到彼得被耶穌呼召數次,無論是打魚、岳母生病…,這都是一個過程。彼得每一次被呼召與經歷有高有低,從被呼召、水面行走、掉入水中…不斷經歷上上下下的波折,就像曲折圖的線條一樣。

因此,張光偉最後鼓勵:「當年輕人回到職場、校園、家庭時,跟隨神的過程可能會經歷好幾次的挫敗,但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與神的呼召。」

 

1,37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摘要 | 不要忘記,我們的身分已經記在神裡面

在《可以勇敢》特會中,透過陳麗吉、璽恩SiEn Vanessa、蕭雅文三位講員,分享三個獨特的生命的故事,帶出獨特的大能。

1,17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在《可以勇敢》特會中,透過陳麗吉、璽恩SiEn Vanessa、蕭雅文三位講員,分享三個獨特的生命的故事,帶出獨特的大能。

喜歡幫助人跳進冒險旅程的璽恩分享:華人傳統文化的「忍耐」,如何不健康的影響女性,忍耐到後來,甚至失去感覺。

「如果妳覺得在生活中一直在忍耐,要思想到底是環境出問題,還是妳怎麼了?」有一天她跟神抱怨,為什麼身邊有這麼多不成熟的人?神反問她:「成熟是什麼?」她回答:「不要帶給別人麻煩,做該做的事情、分擔別人的煩惱…」。當她講完後發現,自己對成熟有很多期待。在禱告時,她看到自己扛著一個大包裹,神對她說:「把這些東西交給我,我用自由跟妳交換。」璽恩溫柔地跟姊妹說:「將妳被冒犯的心情寫下來,不要忽略它,為自己做一些事情。當妳學習跟神說的時候,妳會重新奪回生活的主權,經歷盼望跟喜樂。當我們學習面對我們的情緒,把它帶到神面前,丟掉一切的忍耐,生命也會越來越健康。」

 

喜歡挑戰自我極限、跳脫框架思考的蕭雅文師母分享,這次特會的主題是empower(成全),她腦力激盪這個詞彙所隱藏的深意,成全隱含著「夢想」、「本質」兩個軸線。在「本質」下,富含著「自在」、「勇敢」,「當妳成為那個本質的自己時,妳會感很自在,當妳自在又感受到勇敢,妳準備『起飛」」。雅文師母說,和「夢想」不可分割的是「異象」、「堅持」,當自己走在這條路上,生命就會有一條「軌跡」,「軌跡」跟「起飛」合起來將有「續航力」。

 

雅文師母給empower成全一個定義:「完全活出神所創造的妳,將產生永續的影響力。」

在「本質」這條軸線下,很像神的救贖。「行經死蔭幽谷,妳需要神的安慰。妳的本質被神恢復,妳可以與神同坐席。因為神親自安慰我們,以致於我們的靈魂恢復。靈魂甦醒跟恢復,使我們能進入命定。」

但我們人生真正的現實是,我們不曉得我們的身分?我們常糾結:我算什麼?我重要嗎?誰在乎我?我搞砸了嗎?雅文師母提醒姊妹,「魔鬼用一個念頭就可以全面攻佔我們。生命中的關鍵時刻是,被魔鬼攻擊時,不要忘記,我們的身分已經記在神裡面!」

 

Asia for JESUS團隊執行總監陳麗吉姐妹分享,過去,她覺得自己的職位是「代打者」,直到正視自己是神所託付的領袖。但隨後又開始思想:要怎麼成為一位值得被跟隨的領袖,反陷入「自我懷疑」、「自我證明」的生氣、憤怒中。她被這兩種心態糾結,不知道自己是誰。

當她閱讀《冒牌者症候群》一書,發現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們,堅信自己的成功跟自己能力沒有關係,只是憑著運氣跟時機,才有這種成功。從書中的測驗,她發現自己有一半的症狀,以至於活在自我懷疑的光景中,神給她三個方法勝過:

(1)寫下自己的角色設定:找出自己是誰,請身邊的神隊友來形容妳的特質;

(2)用神的眼光詮釋:以神的眼光看自己的生命,一切都會不一樣;

(3)堅持走下去:不配的感覺不是事實。妳人生目前的獲得,都是妳付出的值得。

 

1,17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找到身份、建立信念、啟動命定與轉化

天國文化的終極目的就是帶下轉化,而啟動命定與轉化的第一要務,是人們必須先找回神兒子的身份,並且建立正確的信念系統。

1,19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 | 林文婷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林後5:17

「2019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在今年二月十二至十四日,一連三天於高雄靈糧堂舉行,今年Asia for JESUS團隊邀請了伯特利教會使徒性治理團隊資深領袖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偕同伯特利教會全球使徒關係網絡領袖團隊副執行長史蒂夫‧貝克藍(Steve Backlund)牧師、以及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團隊主席周神助牧師、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牧師、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分享更深入的天國文化信息。

每個人都是天國的超級英雄

今年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的主題定為「身份、信念、啟動命定與轉化」,主辦單位Asia for JESUS表示,天國文化的終極目的就是帶下轉化,而啟動命定與轉化的第一要務,是人們必須先找回神兒子的身份,並且建立正確的信念系統。因此在領袖高峰會首日,周巽光牧師就特別藉著自身的經歷,以及恢復與神關係的見證,進而找到自己的身份,他認為生命改變最核心的層面就是「身份」,活出天父的最佳版本,需要透過讀神的話及聆聽神的聲音,才能了解自己的身份,周巽光牧師更以他最愛的漫威英雄角色鋼鐵人期勉會眾,「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國的超級英雄,我們每個人的受造奇妙可畏!」,因為「認識身份,是走入命定的關鍵」。

首度參與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講員的史蒂夫牧師,則是透過嘲笑謊言的方式,來幫助會眾重建信念系統!他認為,人們很多時候會把生命的問題怪罪仇敵,但其實真正的生命問題是出在信念系統,「因為我們相信了魔鬼的謊言。」過去,他認為要獻上自己為祭才是備受祝福的人,但神卻在他們經歷曠野期的時候,讓史蒂夫牧師夫婦領受了羅馬書十二章第二節經文:「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而藉由嘲笑謊言的方式,讓生命的每個領域都充滿盼望,透過盼望帶下喜樂,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而「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

做父神正在做的事

今年,比爾・強生牧師的信息更著重分享天國文化的細節與深度,他以自身的經歷與會友的見證闡述基督徒如何更深的與主連結、多結果子!比爾牧師透露,他常與妻子藉著每日領聖餐來為生病的會友禱告。「因為餅和耶穌寶血見證了神國度的真實!」比爾牧師認為,聖餐不是儀式,基督徒必須帶著敬畏的態度,藉著擘餅看見耶穌身體的破碎,透過祂經歷的鞭傷、受苦與付上代價,宣告及深信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得醫治,使基督徒可以支取醫治的能力,甚至破碎人與人之間隔斷的牆,帶來合好。而耶穌的寶血能使人得著自由,保守我們的心不再苦毒與論斷,不論富足或缺乏,都相信那靠著加給我力量的神,凡事都能做。

「而禱告生活更是多結果子的關鍵!」比爾牧師強調,「禱告蒙應允是基督徒的責任,但我們虧欠這個世界禱告蒙應允的人生,受造是為了多結果子,而多結果子與禱告有極大的關係。」他引用約翰福音第七章7-8節:「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他認為,「神渴望藉著我們的宣告與信心的行動成就事情,不是為我成就,而是跟著父神連結一起同工,做父神正在做的事,在權柄中與神同行!」同時,比爾牧師也勉勵會眾,讓神的話語成為屬靈兵器,在心思意念戰場中爭戰得勝。他說,「列出你過去曾領受過的先知性話語清單,緊緊抓住神的話語,讓祂成為你的屬靈兵器,因為神的話語會吸引衝突與困難,但藉由爭戰可以讓基督徒的權柄能力加增,以至於最終爭戰得勝,彰顯祂的榮耀!」

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團隊主席周神助牧師,今年在信息中仍持續聚焦兩代合一,他以結束無父無子的世代的為主題,鼓勵會眾不只是在家庭、也要在教會成為真兒子、真父親。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牧師則提及一百五十四年前來到台灣的馬雅各牧師,他不僅在高雄旗津成立了台灣第一間教會,進而創立台灣第一間西醫院、宣教人才培訓學校、甚至促成台灣第一間教會媒體的成立,廖文華牧師期望基督徒們能承接來自台灣屬靈源頭的恩膏,並預備自己迎接將來的復興。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4期P.34-35)

1,19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關於你的身分、命定,你,聽信謊言了嗎?

當我們對自己有著錯誤的認知,這個認知很可能會將我們帶往與神所賜命定截然不同的方向,然而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對自己有錯誤的認知,而是我們還以為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

1,613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

電影《大賣空》一開始,用了「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論。」來形容在整個金融海嘯騙局裡,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在於人們往往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事實,但其實卻掌握到錯誤的觀點,導致最後陷入麻煩之中。

對比真實的人生,這個論點似乎也是相通的。當我們對自己有著錯誤的認知,這個認知很可能會將我們帶往與神所賜命定截然不同的方向,然而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對自己有錯誤的認知,而是我們還以為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

舉例來說,或許你認為自己這輩子都不適合站到人面前,最好的方式就是躲在人群中、和大家都一樣就好,但會不會,在神起初造你的心意中,其實給了你不凡的影響力,就是要你站出來影響眾人呢?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在成長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出了岔,讓你以為自己最好躲在人群中,千萬不要被看見…

而想辦法讓你對自己的認識「出了岔」,以至於最後無法走進神的心意中,就是仇敵每天在做的事。

 

謊言藏在這裡─「我長的不比人家好看,不會有人注意我,我一點也不重要。」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時空,帥氣、美貌、或是身形高大的人總是特別優先受到關注,哪怕是在舊約時代也是如此。

撒母耳聽神的差遣,來到伯利恆耶西的家,在耶西眾多的兒子中,即將有一個會被揀選成為下一個王。但或許是當時的掃羅王實在太出眾──聖經這樣形容他: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九2)──以致當耶西的兒子們來到眼前,其中外貌佳、身材高大的長子以利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或許他就是繼任王位者?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十六7)

但最後,神揀選的是一個還未成年、在外面牧羊的少年人大衛,再過不久,這位因為年紀太輕,在戰場不被視為是戰力的少年人,憑著超然的信心與勇氣,竟然單槍匹馬擊敗敵方非利士人的巨人歌利亞,解救了他的族人。

「拜託,外表出色,至少就會先被人注意到啊。沒有好看的外表,什麼機會都沒有好不好?」換個角度來想,如果大衛因為自己的身形、體力都不如哥哥,就自認無法為族人帶來貢獻、不可能打仗,那麼當以利押試圖遏止他挑戰歌利亞時,也許他就會乖乖退到哥哥們的身後去,但是他拒絕用人的眼光看自己,而是相信神必與他同行,最終打贏巨人。

或許以這個世界上的標準,外貌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你也相信了這個標準,認為自己外在比不上人導致天生就輸人一截,很有可能就錯過了可以為神發光的機會。下一次當這樣的念頭又浮上來時,不妨問問:神,我該怎麼看自己?

 

謊言藏在這裡─「我只是女人,沒有辦法做什麼。」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以斯帖四16)

以斯帖,這位耳熟能詳的聖經女性人物,如果當時在猶大人存亡危機之時,她內心相信了這樣的謊言:「妳只是個女人,做不了什麼事情。」不知道猶大人該如何逃過一劫?

其實若以斯帖相信自己是無能為力的,從現實層面來看也很合理,畢竟依照當時的宮廷規矩,沒有蒙召見她是不能主動前去見王,而王已經三十天沒有召見她;要想為族人求情,她只能被動地等待。

但末底改的一番話翻轉了這一切,讓她看見自己身處在宮中,可以做得比想像中更大,於是她化被動為主動,邀請全族人與她一起禁食禱告後,勇敢的跨出去了。

有時候,謊言會被現實合理的包裝,讓人受困在身分、所處的位置、或是角色當中,讓人看不見出路、相信自己無能為力,或許當下一次我們可以試著問的是:神,不管其他人說我的身分應該怎樣,祢要我怎麼做?

 

謊言藏在這裡─「我已經老了,不中用了,還能做什麼呢?」

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約書亞記十四11)

迦勒在說出這話時,已經八十五歲了(書十四10)。在四十歲時的迦勒與探子潛入迦南地,當眾人都信心軟弱時,只有他與約書亞獨排眾議,相信能奪得神所賜的應許之地。之後經過四十多年的曠野,終於進入應許之地,然而此時,一個理當享清福的時刻,迦勒卻正請求約書亞將神所應許的希伯崙給他,在那裡有寬大堅固的城、亞衲族人,他已經蓄勢待發準備再次爭戰,直到將那塊土地收復。

「有些事情,交給年輕人就好,老年人不適合了。」以現在眼光來看,迦勒早就符合退休標準了,應該選一個步調悠閒的地方,在家中含飴弄孫,不適合再進行過度激烈的活動──尤其是打仗──但如果迦勒也這麼看自己,他就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了,偏偏,他是一位「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書十四14)」,也就是說,他只管神的吩咐、神的應許,其他一概不在考量中,於是希伯崙最終被收復了,此後再也沒有戰爭。

同樣是相信自己年老還有力氣,在今年三月Asia for JESUS所開立的「啟動天國人生」裝備課程中,有一位奶奶「桂姐」全程參與了課程。桂姐說自己七十八歲才信主受洗,但她一直深渴望能夠被主所使用,想要傳福音、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她拼命的裝備自己,一受洗後,先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中華神學院所開設的研經課程,而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根基更穩固,也報了生命培訓學院;三月份的啟動天國人生的課程中,她也更深、更迫切的尋求聖靈充滿。對她來說,或許人看她已經衰老、行動不敏捷,但是在她內心卻始終相信,如果神要她去哪裡、做什麼,她一定願意、也一定可以。

 

謊言藏在這裡─「我是個徹底的失敗者。」

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加福音廿二61)

彼得的這個例子,要說他當下徹底的失敗了也不為過,因為稍早他才毫不猶豫地誇口:「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加福音廿二33)」沒想到就在耶穌被捕後,他馬上就印證了耶穌所說的,接連三次不認主。

乍看,彼得的人生經歷極大的挫敗,前一秒才拍胸脯連聲保證,下一秒馬上就做出完全相反的舉動,還早早被耶穌預料到。但如果他的故事就停在這裡,擁抱了自己是個失敗者的「事實」,從此一蹶不振,或許後面使徒行傳的內容將會完全不同。

我們都可能經歷失敗和挫折,「我是個失敗者」這種心情一定有過,但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就連這句話都是一種謊言?這句看似簡單的陳述,其實殺傷力卻極深,一次、兩次、當你在內心不斷重複,久而久之,將會奪取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偷走我們再站起來的勇氣。

聖經所記載的人物中,能夠被稱為失敗者的人不在少數,大衛、撒該、甚至第一個人類亞當就犯過重大錯誤了!我們都不完美,但是耶穌已經為我們得勝了,所以如果你還有「我是個失敗者」的想法,可以試著現在就放下,然後抬頭問神:祢是怎麼看我的?

 

聽祂說,一定不會錯。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4期P10-12】

 

1,613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