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re you guys?回想疫情爆發的時候…

當世界一夕間關閉的時候,我們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了。

42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璽恩SiEn Vanessa / 約書亞樂團主領

當世界一夕間關閉的時候,我們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了。

有好長一段時間以為只要有神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這句話是沒錯的!
但是有一個地方我誤會了,我以為只要顧好屬靈方面,我的魂、情緒、身體
都可以排序在後面。但殊不知靈魂體是一起的,一旦其中一樣失衡會ㄧ起受影響。

我想從疫情第三級時大家被關在家,一開始覺得新鮮所以大量做原本在上班無法做的事,像熬夜追劇日夜顛倒、想吃就吃、發呆耍廢,但一段時間過去發現很無聊,原來自己要跟自己單獨相處怎麼這麼難?再過一段時間焦慮開始出現、對未來的徬徨、跟家人的衝突、一下來太多的感覺情緒混在一起突然塞車無法消化。

這幾年的旅程中我的學習與經歷都寫在『你就好好當你自己』這本書裡,其實最重要的是學習愛自己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的事,這是一件很屬靈的事,不然就沒有辦法愛人如己。我曾經是不會跟神傾訴我的感覺、情緒的人,換句話說不太知道怎麼跟祂聊天,感覺怎麼禱告都是經文或是要交托的事情,直到有一次在禱告中神問我:「你好嗎?」一開始還不知道如何回應,但是神的聲音不斷在心中放大響起,最後才跟神誠實的說:「我不好,因為 …. 我感覺…..」
當我那次跟神禱告完我深深覺得他是我的摯友,而且心裡的問題就這樣消失了。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專注著跟神禱告事情,而忘了跟祂相處聽他問問題聽他有多麽在乎我們。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我在平常生活遇見困難時我也開始會問自己問幾問題,而不是用忽略的方式讓思緒飄走,當開始這樣做我覺得越來越健康能好好照顧自己與愛自己進而照顧身邊的人。

與自己獨處是能夠更認識自己的時刻,不要怕,既然環境是如此,我們善用這時間與自己和好,跟家人關係突破,不要怕衝突,當衝突來了,問自己問題,為什麼我不舒服?生氣?被冒犯?被拒絕?我想這都是很好的時刻去練習讓自己成熟長大,把自己無法突破的是帶到神面前,聽聽祂要如何鼓勵你,我想這是在這疫情中最大的收穫。當我們的靈魂體一起成長時,也預備我們有健康的生命可以承接上帝的應許。

 

潔咪 / 約書亞樂團主領、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雲端教會副部長

在去年(2020)下半年,在家育嬰假的我,想著自己的工作下一步該怎麼走,我
的大女兒那一陣子突然很迷「海洋奇緣主題曲」,我認真聽了歌詞,感覺每一句都在訴說我現在的心境,其中副歌總覺得神在對我說話,「祂就好像風一樣,在後面支撐著我,讓我有動力可以往前走」。禱告了幾乎半年的時間,在今年年初時,我做了一個很重大的決定,離開了待了十年的Asia for JESUS。這十年一直在螢幕後默默經營社群平台、影像,到這也只能瀟灑的說聲拜拜,其實真的滿不容易的,因為這些對我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但我知道,神對我有新的帶領。

所以在今年三月份,我轉換到新的單位,重新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任務,更重
要的是要重新適應有二寶的生活,我必須要調整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點,對於要重返職場的職業婦女,我相信這是一段拉扯的過程。正當感覺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慢慢步上軌道,覺得好像可以勝任目前的工作、心境轉換,突如其來的疫情,把一切都打亂了!

五月政府宣布疫情升為三級,開始啟動居家辦公,孩子在家失控的日子。前兩個禮拜,真的水深火熱,早上一睜開眼睛開始忙碌孩子,打開電腦就是無止盡的線上會議,等到有真正的媽媽放風時間,都已經是晚上11點的事了。原本緩慢的工作步伐,也因著疫情必須加速往前進行,一個禮拜內生出定案企劃,兩個禮拜後正式執行,開始招募新團隊,帶領團隊開會,曾經有好幾次,我必須使出三十分鐘上菜秀,短短的時間內,還硬要做糖醋炸魚,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完全不知道那兩個月是怎麼度過的。

前一陣子,我感受到壓力到了極點,整個已經崩盤的狀態下,神給我這段經文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 葡萄樹不結果, 橄欖樹也不收成, 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 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 因救我的上帝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 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巴谷書3:17-19 RCUV』。就算在一切看似什麼也沒有的環境下,我們仍然向神獻上感恩,就算有感受到不公不義的事情,仍然向神獻上感恩。

在兩個月升溫的疫情期間,我不但廚藝升級了,整個人的生命也升級了,那你
呢?疫情中,有好好停下腳步,跟家人相處?或是好好的與自己對話嗎?我想把經文送給你,讓我們一起因著神往前走,走到更遠的迦南美地。

 

趙治德/約書亞樂團團長 

疫情期間我花了近一萬元去做自己的過敏原檢測,測出來的結果出人意表……

平常我主要是在教會帶敬拜、兩個敬拜團的練團、以及在家編曲和偶爾關心團員,5月中進入三級警戒服事驟減,也開始限制與人接觸,我原本就喜歡待在家,還以為找到完美藉口,多宅在家編曲、還可以多研究感興趣的事,沒想到睡眠很快出了問題,連續數週無法有好的精神做事,簡直像在地獄般。我往好處想,也許趁這個機會好好去關心一些自己長期沒有好好去在意的事,於是在家的附近做了簡單的抽血檢測,長話短說,因為疫情期間在家用餐,吃了很多白蘿蔔和玉米之類的食物(對,乍看如此無害的食材),引發鼻子過敏大爆發,造成睡眠呼吸中止。

如同身體會向我們說話,若忽略某些警訊,它可能會以生病或發炎(過敏)向我們反撲,我們的心也是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在運作,而”情緒“就是心在跟我們說的一種話,在向我們透露被我們所忽略的內在真實狀態。

我是情感豐沛的人,所以常要管理自己的心,但偶爾也會變成是在自我壓抑,當內心已經在抗拒,可能某些人、事、物已經越界,或甚至更有意思的,其實是我沒有好好拒絕,而一不小心向別人釋放出“請越界”的訊息,我可能會用錯誤的聲音告訴自己,要去適應、要改變自己,美其名好像生命與態度在被神塑造,但久了靈裡開始反映問題,透過不滿足、孤單、這些情緒顯現出來讓我清楚感受到something wrong,問題不是這樣解決的,我覺得全人健康有一個關鍵,就是要尊榮自己,如此也才能健康地與他人相處,尊重別人。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塵蟎、麩質過敏,兩年都不吃小麥製品,還瘋狂洗棉被,沒想到這些都不是我的過敏原,反而有嚴重的慢性玉米、白蘿蔔過敏。從五月中到9月,神透過多出來的時間讓我調整自己的狀態,也意識到很多我以為很健康的行為與決定,其實不是神要我去做的。前陣子神跟我說一句話:“要給自己壓力去做自己”,就是說非但要傾聽內心發出的微小聲音,還可以有策略地去接納自己,有紀律的活出健康的自己,不是一昧的怪別人,而要負上代價,做自己的代價。

美好的生命不是囫圇吞棗般的把一些美好的品格像大衣披在身上就好,在我們裡面的靈需要不斷被聖靈帶領更新,有時候意想不到的答案,將釋放我們走向自由。

 

 

42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名人案例

他是周巽光牧師和周巽正牧師減重成功的推手──肥胖症專科宋晏仁醫師。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免疫毒理學的宋晏仁,過去二十餘年來並非臨床醫生,而一直擔任政務與教育研究人員。直到十年前……

1,68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編輯室整理了四位各界的知名人士經歷,來窺探健康整全的秘訣。

宋晏仁

52歲決定當醫師,致力幫助病人「減藥」

他是周巽光牧師和周巽正牧師減重成功的推手──肥胖症專科宋晏仁醫師。

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免疫毒理學的宋晏仁,過去二十餘年來並非臨床醫生,而一直擔任政務與教育研究人員。直到十年前,某次參加和信醫院舉辦之醫療服務工作坊,受到無疆界醫師的行醫經驗大感動,宋晏仁當場宣示海外行醫是下半生的心之所嚮,加上家中父母年紀日漸衰弱,常常問他醫療資訊卻幫不上忙,慚愧家中他重回臨床的決心。

以宋晏仁的資歷,明明有錢多、壓力低一點的位置可以做,卻還是從住院醫生開始,每個人都覺得他傻了。說來諷刺的是,那時的宋晏仁雖然在新陳代謝科看診,自己卻是個十足的胖子,直到某次田徑老將紀政前來看診,啟發了他有效的往減肥之路大大前進。

原來紀政年過六十後,身體代謝變慢,血糖飆高,服用藥物時卻不斷有噁心感。宋晏仁便以醫學佐證,為紀政提出了「如果不吃藥,只有減重」的目標。其實該怎麼減起初也沒有答案,沒想到紀政發揮了運動員精神,還真的在3個月回診時,瘦了8公斤,糖化血色素大幅下降,檢測報告證實了減重對疾病的可能性與有效性!當健保規定一個科別最多開九種藥,有些病人被交代其他科別幫忙開,宋晏仁會說:「你根本不需要吃這顆藥,我幫你把藥拿掉。」宋晏仁最大的目標就是使病人不再倚靠藥物生活。例如治療糖尿病,他認為並非得拼命補充胰島素,強壓更多糖分到細胞裡,重點應在於「減醣」讓一島素不需要那麼多的劑量。

其實,當年的宋晏仁每年健康檢查結果出現紅字,就設法節食,但幾天後又故態復萌,曾跑健身房找教練尋求幫助,由於體重過重,膝蓋不夠力承受,竟在蹬腿時軟骨破裂,從此視為禁地。

他長期觀察減重者,九成以上都會復胖,過去他依臨床指引照本宣科,也沒哪個患者有真的認真減重成功。宋晏仁發現,普遍認為「少吃多動」的減重策略,問題就在於只偏重卡路里,但其實不同的食物組成,也對身體有不同的效益。一天2000大卡的「扣打」,果都光喝5杯可樂就超過了。宋晏仁運用專業和自己的身體上實驗,研發了一套211餐盤減重法,即蔬菜占一半份量,蛋白質和全穀類則各4分之1。如今宋晏仁也早已甩肉二十公斤,外貌和肢體動作都輕盈的不得了,還維持超過五年,沒有再復胖。

對宋晏仁而言,減重成功的原因除了飲食控制和運動之外,還有堅信「這真是可行的,而且聖經上說了,『我的身體是神的殿,怎麼能不保養顧惜?』」以前的宋晏仁很少照鏡子,因為總帶著不願意面對現實的老態,如今挺拔自信,步履輕盈。「要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果讓身體懈怠,整天處於老態,就真的會越來越老。」宋晏仁說。

.

.

.

李智凱

從2016奧運落馬到取得2020奧運門票

還記得《翻滾吧!男孩》中的菜市場凱嗎?六歲開始就在和工作上班的媽媽一起賣菜並靠著他的體操動作吸引顧客注意。於2016入選里約奧運,成為2000雪梨奧運後,台灣第一位登上奧運殿堂的體操選手,以大量高難度的「湯瑪士迴旋」完成的鞍馬動作聞名。但李智凱從小在單純的環境成長,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克服一件事──怯場。

2014-2016里約奧運前,李智凱一直維持國內一條龍,國外一條蟲的狀態,也一次次打擊著自己的信心,每次在賽事現場都感到自顧不暇。 2016的里約奧運時,李智凱又因為內心的不穩定而落馬了:「從上台前我的腦海裡就一片空白,直到摔下來才醒來。」啟蒙教練林育信:「都帶你來國際殿堂,還克服不了你自己心裡的恐懼,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投入那麼多,完全是沒有抗壓力沒辦法成功的」、「陪你出來玩(而已),我是不要啦。」後來李智凱在受訪時,有點難過地說:「我們也很想做到很好啊,很想表現阿,可是已經發生這種事,我們其實自己內心一定很難過,然後有時候林老師又在旁邊,唸一下講一下的時候,我心裡挫敗感其實很大。」

除了能力和技巧,心理素質絕對也是成事的關鍵因素之一。出國比賽就是要背負責任,還要面對高水準的各國選手及場邊的群眾,一旦心理恐懼,就容易失誤,無法展現自身實力,直到李智凱能夠掌握比賽的節奏。

教練林育信觀察到「他練習的態度認真,國際賽事上卻可能不夠靈活。因此改變了李智凱訓練的模式。從被動給菜單改為自主練習,讓李智凱給自己開課表,自己去想哪些部分需要加強,再來找教練。而為了幫助他克服上場恐懼,林育信也找來全中心的人,在練習場邊觀看,模擬大賽的情景。李志凱則透過諮商,發現過去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一心想要贏某人,卻忘記在比賽場上,若「自己都沒做好,要拿甚麼跟人比?」幾經嘗試,慢慢找到穩定內心的方法,比賽前聽音樂,心情跟著節奏,能夠慢慢放下緊張,賽前10分鐘再開始回想動作組合,讓上場前的自己不再極度緊繃。「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我以前就是求祖宗保佑。」林育信說。

隨著一次次的國際實戰經驗累積,李智凱接連奪下世大運鞍馬金牌和亞運金牌、世體錦標銅牌,最近更在2020年東京奧運奪得台灣史上第一面奧運體操獎牌銀

.

.

.

小賈斯汀 Justin Drew Bieber

還記得多年前那位聲音稚嫩、青澀可愛的寶貝男孩嗎?在網路上發表音樂作品被發掘而爆紅的小賈斯汀,第一張專輯《我的全世界2.0 (My World)》,首次亮相,就於美國告示板熱門專輯200排行榜占據榜首,成為登陸該排行榜最為年輕的獨唱男歌手,刷新了1963年Stevie Wonder的紀錄。爆紅的小賈斯汀名利雙收,即使不斷推出新作品,唱作俱佳,在光十色的演藝圈獲得各種所想要的風光,年少得志難免為所欲為,身為公眾人物的他,縱使才華洋溢,私生活的亂象──召妓吸毒、濫用藥物、打架鬧事、飆車酒駕、種族歧視…生活過得非常糜爛。種種脫序行為和崩壞的價值觀,充斥在各大媒體新聞版面,美國社會大眾難以容忍到甚至發起連署,要求政府收回小賈斯汀的綠卡,驅逐他返回加拿大,形象到谷底。

後來,小賈斯汀被憂鬱症纏身,淡出演藝圈。2017年,所表現不佳的狀態被爆出是因為憂鬱症和萊姆病纏身折磨的關係,也導致那兩三年中他的表現狀態被誤解。所幸當他再次復出時,已受洗成為基督徒,並且向大眾為自己曾犯下的荒唐行為道歉。至今,他仍經常在社群上分享見證,表達信仰是如何幫助他脫離那些不堪、痛苦的過往,感謝上帝使他成為新造的人。2018年和美國模特兒海莉·鮑德溫訂婚,同年在教會結婚。除了公開表明信仰在雙方情感中幫助很大之外,朋友們也說小賈斯汀不同於過往,雖然仍然偶有低潮的時候,也都因為基督住在他裡面,能夠被正確的處理、面對。

2020年,小賈斯汀發布了他的個人紀錄片《Justin Bieber: Seasons》,首支預告開頭就出現了新聞畫面,正是小賈斯汀在 2017 年突然宣布「不來亞洲了!無預警取消所有巡演」的媒體報導,小賈斯汀透過紀錄片向粉絲告白他這些年缺席於歌壇的原因。透過小賈週邊的工作人員、友人到妻子海莉鮑德溫(Hailey Baldwin),這位男歌手將訴說當時他之所以決定要斷絕自己最愛的音樂事業,是因為他的身心靈都處於在非常艱難的狀態之下,他總感覺自己的軀體像空殼一般空虛,乃至他的如獲新生,能重振旗鼓的原因。

「我們需要反省過往,但不要讓昔日的羞恥,毀掉現在的你。」是今年七月,小賈斯汀在社群網站上寫下的體會。他再次反省過往,並鼓勵粉絲將生命交托上帝。

.

.

.

趙治德

說到藝術家型人格,生性浪漫、追由理想、想像力豐富,有些多愁善感、憂鬱…都很正常。約書亞樂團的團長趙治德,曾公開分享過他的心路歷程,這些特質在他創作路上都是「優點」,但在人際關係上卻反而成了「缺點」。

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父母的關愛沒有少,卻在小學低年級就因為自我形象差而失眠;在學校,不知道怎麼與同儕相處,主因他喜歡安靜和小眾的話題。看似享受孤僻,心裡還是感到孤獨。高中時沒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失去了動力的趙治德,看不慣弟弟為何隔年可以考上,甚至跟父母請訴休學。還好,了無生趣的日子裡還有音樂陪伴。媽媽在趙治德小時候就發現其對音樂的敏銳,送他去山葉鋼琴學習,雖然不喜歡照本宣科的按譜練習,對音樂就是有另一份說不上來的熱情,「我的第一首創作是在考卷背面。」

敏感加上憂鬱的趙治德,也曾尋求心理學書籍的幫助,從中更多了解自己。第一次對信仰有實感,則在教會的營會中,原本做下決定,沒遇見神就要離開神,沒想到就被神觸摸,感覺生命開始有改變。高三那年加入敬拜團,原創詩歌比賽,全創作「在祢手中」被賞識,是正式製作的第一首歌,也大受教會界的歡迎。只是從自卑到驕傲,當時的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肯定之上。

後來對於創作為何要被改這件事感到很被冒犯,長期感到不被理解,最終決定退團。直到有天上帝對趙治德說了一句:「他不知道」意思是,人們的不理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樣會傷害到你。很多人沒有想那麼多,他們只是在做工作該做的事罷了。使趙治德從憂鬱中完全走出來,不再憂鬱。「我喜歡看心理學,但上帝對我說話更直接。」

對敏感的人來說,快樂不自然,憂鬱才是。現在的趙治德,認為全世界最棒的神蹟就是「我享受最普通的生活。就算交一首歌給公司被打回來,也是開心的。」

參考來源:

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4616 50+FiftyPlu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4321&page=3 Chee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YftcZch1k&t=385s 台港調查

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1&article=1377453 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juksy.com/ JUSK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4%BE%E6%96%AF%E6%B1%80%C2%B7%E6%AF%94%E4%BC%AF  維基百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pr-y4Oqg 真情部落格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0期P22-25)

 

1,68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約書亞樂團 | 關於神 和許多的人

謝謝主辦單位給我們的肯定。我是覺得如果得獎的話,那是這個史詩團體裡面的每個人的…

84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 | 約書亞樂團團長 趙治德

金曲獎的入圍,就是代表著參與過約書亞樂團的每一個團員、所有曾經和如今待過在背後的同工,以及每一個聽著詩歌敬拜耶穌的你們。福音音樂實在沒有所謂的歌迷之類的概念,比較像是做著有使命感的音樂,或者像是服務生,服務著新婦和新郎,而服務生只能端上菜,看著夫妻恩愛的互動,深知自己只是參與者,而非主角。(事實上我們也是新婦)

謝謝主辦單位給我們的肯定。

頒獎典禮前一天,有一群團員才剛在教會帶完敬拜,有不同的另外一群人在做著不同的事情。可能在練唱,可能在採譜,可能在預備講章,可能是暫時休息,正照顧著新生兒,可能剛開完聖誕拍攝的會議,幫我們安排明天走紅毯的同事,還有樂手團員訓練新來的樂手和眾vocal們,我們永遠的團長光光哥,還有出錢讓約書亞可以錄第一張專輯的周師母,根本就不可能說的完這些人的名字,那些曾經待過、努力過、現在在其他地方繼續奮鬥的不同的人們。

我是覺得如果得獎的話,那是這個史詩團體裡面的每個人的。

此刻,繼續在編著下張專輯的歌,研究著呂士軒的《通勤打理》,然後修改著犯下過往編曲錯誤的段落,需要進步的地方比不需要的還多,但重點是我做得很開心,我覺得我做的很自由。

方向還是一樣:✝。

謝謝我願降服這首歌,遇見祂的愛,誰能不降服呢?

第31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專輯《我願降服》專輯歌詞MV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2020別冊 P4-5)

84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約書亞樂團 | 因順從神而進入安息-一個你做不來的工作

我感覺到我的領袖,我的上一代是用這樣的信心在做事,他們其實一直都在做他們做不來的工作,有時候也許略顯狼狽,有時候面臨許多挑戰,但至終倚靠神的走到了今天。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走在神的心意裡呢?是用有多成功嗎?

1,332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文│趙治德 / 一個身兼多職的約書亞樂團團長、詞曲創作人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才剛忙完一張專輯,就要同時再進行兩張專輯,外加一首歌,一個活動還沒開始,同時就要進行下一個特會的籌備,這是在Asia for JESUS工作的日常寫照,雖不是說一年四季皆是如此,但也相去不遠了。更年輕一點的時候也曾當過Asia的part time員工,男生可能真的比較晚熟,或者可能只有我一直都那麼幼稚吧,看著同工們忙碌奔波,心想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只想做我喜歡做的事情,說得好聽一點是我只做神呼召我做的事,就是創作新歌啊、帶敬拜啊…等等的,音樂相關的事情,但神其實一直磨我吧,讓我很多事情不得志、很多計畫無法如願、離太多夢想達成都相當的遙遠、舉步維艱,最後好不容易出了一張福音創作專輯,你猜猜看名稱叫做什麼?一億次重來,是指失敗了一億次也不放棄的意思,相當苦行僧的名稱啊~還是我自己取的,就因為寫了這麼一首歌。

跟光光牧師一同服事了許多年,多年來都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在當了團長之後才注意到,我發現每次我編好一首曲子、或是寫好一首歌、排好了一場聚會的歌單,或是完成了哪項任務,交給他的時候,第一就是如果Email是同時寄給很多人,光哥時常都是第一個回覆的,第二呢,就是我發現光哥都會再push你一點點,對,就是會再推你一把,讓你邁向高峰。這樣說真的很好聽,但其實過程有時候挺不舒適,他可能會讓你再改一點編曲,改一點段落,或是再換一首歌,或是某份工作再怎麼樣做一個微調,希望你的某個項目再”怎麼”一點,久而久之,就邁向高峰了(但常常是會先邁向深淵啦,可能在比較累的時候,或不想做的時候),我個人覺得算是牧師裡面,比較少見的細心吧,至少在音樂這個事工上面是的,所以長久下來,也漸漸的突破了很多自己的限制,開始能夠面對更多自己本來做不來的工作。

反正很多人都把一堆不相關的事情跟藝術扯在一起,那我也來一下好了,我是覺得當敬拜團的團長真的是個藝術,真心不騙,你同時直接面對團員、往上面對牧師,往下面對會眾,當然也要直接面對神呢,再加上你還得面對音樂這份專業,然後以上再彼此交織在一起,我聽過太多故事,有的是會眾抱怨快歌太快的(!?),有的是vocal和樂手不合、有的是樂手和主領不合,去年我們在高雄的敬拜研習會,QA時間我們直接拿到一張紙上面寫著的問題是:『請問如果主領的歌聲堪比殺豬,該怎麼辦?』說一個老掉牙肯定不好笑的笑話,怎麼辦?涼拌炒雞蛋。所以到最後,很多敬拜團的團長或是團員變得開始必須學會面對自己……的軟弱。

我想任何工作都是一樣的,開不完的會、各種難解的習題,只是我的這一種習題叫做敬拜團的團長,我從十年多前開始當一個學生敬拜團的團長,剛開始時真的是被各種關於”人”的問題糾糾纏纏,可能很多也是我自己的問題,所以常常練完團週末的夜晚,我是帶著各種擔心,憂愁的離開教會,感謝神歷經多年,這個敬拜團有許多改變(或者是我改變了),通常我可在週末夜晚開心的練完離開,感謝神,讚嘆上帝,然後,我接了約書亞的團長。

一億次重來
俗話說的好,『歌不要亂寫』,那就算是亂寫,也不可亂取歌名。結果人生如歌名,很多事情在新的身份裡,又是一個從頭學習的啟程,這第二次當團長的心態跟第一次就不一樣了,一樣的痛苦,但比較能把這痛苦視為常態就是了。

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 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 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希伯來書四1-3)

我畏懼我沒有用信心來與所聽見的福音調和,我希望我可以相信然後接著進入安息,造物之工在新譯本是翻成神的工作,神創世(foundation根基)的工作已經完成了(finished),從第一秒鐘,天父就已經看見耶穌在十架上大喊”成了”,這是神的等級的思維模式,神的等級的看見,神的等級的相信,就是在未完成中,看見神的已完成。

我感覺到我的領袖,我的上一代是用這樣的信心在做事,他們其實一直都在做他們做不來的工作,有時候也許略顯狼狽,有時候面臨許多挑戰,但至終倚靠神的走到了今天。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走在神的心意裡呢?是用有多成功嗎?那我覺得外面顯然有很多人看來更加成功,還是用誰的影響力大呢?也許可以用我們是否走在唯有神才能成就的那個目標裡來判定吧,做一個你做不來的工作,卻出奇的安息。

這樣看來,為了 神的子民,必定另外有一個“安息日”的安息保留下來。 因為那進入 神安息的人,就歇了自己的工作,好像 神歇了自己的工作一樣。 所以,我們要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隨著那不順從的樣子就跌倒了。(希伯來書四9-11)

我願因順從神而進入安息,我願降服耶穌基督的福音,就是好消息,要給每一個人的。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5期P.56-57)

1,332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超自然創意選修課{音樂}讓創作感動人 讓音樂去到有需要的人身旁

當許多學生還忙於社團、感情、課業時,趙治德就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寫歌;也因為他所具備的敏銳及思考等特質,使得他的音樂常常帶著真摯情感。「我很誠懇面對內心負面的區塊,痛苦是真的、自卑是真的、需要突破是真的、看不見未來的感覺也是真的,所以好像在掙扎當中,寫出來的歌就特別揪心。」

1,15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受訪者/趙治德

「我第一首創作只有旋律、沒有歌詞,」趙治德描述了第一首歌誕生的情境:「當時是用簡譜,寫在一張分數很爛的考卷背後,是在午休時間寫的…周遭一片寂靜,我很喜歡這種安靜的時候。」國二時寫下第一首創作,高中時投稿錄了11 首創作後加入約書亞樂團,每年寫下許多福音詩歌,直到兩年前發行了首張流行音樂EP《一億次重來》,趙治德的音樂之路,從不敢想、到現在不僅成為正在走的路,並且將會持續走下去。

生命低潮不影響創作本質 無論好壞都可以榮耀神
當許多學生還忙於社團、感情、課業時,趙治德就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寫歌;也因為他所具備的敏銳及思考等特質,使得他的音樂常常帶著真摯情感。「我很誠懇面對內心負面的區塊,痛苦是真的、自卑是真的、需要突破是真的、看不見未來的感覺也是真的,所以好像在掙扎當中,寫出來的歌就特別揪心。」

也正是因為體會人生總有的高山、低谷,不會時時刻刻都在最佳狀態,趙治德也逐漸理解,自己不是憑藉感覺服事,反而生命本身就是服事,就好像音樂本身不等於敬拜;而是因著敬拜的心使音樂能成為敬拜。因此即便在他創作期間,也許正面臨低潮,他仍藉著禱告將焦點帶回神身上:『我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大家,我會禱告說:「神,你祝福大家。」所以我還是可以創作。』正因為一切焦點關乎神,因此並不影響創作的本質,無論好壞都可以創作、敬拜。而神也仍然使用他的音樂感動許多人,「我也就知道這真的是神的工作。」

創意不是衝撞傳統 而是一點一點影響、改變
曾經寫下《台灣我愛你》這首在教會間被廣泛傳唱的詩歌,趙治德說,當時起源是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 牧師在他耳邊對他說:「治德,你要寫一首愛台灣的歌。」雖然一開始是神透過人放下這個感動,但寫歌的時候卻沒有想太多,「我就想台灣是怎樣,然後用很正面的詞彙去形容。」對他來說,創意是靈感、是神來之筆,而感動則是旋律配上歌詞後,發現能夠完全搭配在一起的感受;而他也發現,當他先能夠被自己的作品所感動,往往也才能夠感動人。

但走創作這條路,趙治德也體會過創意與現實考量打架的時刻,尤其當面對必須順服上位者的意見時,找到平衡點更需要時間,等待雙方能漸漸能夠互相理解;而他從一開始的衝撞掙扎,到現在轉換心境,換方式一點一點在音樂中融入創意:「( 音樂) 整體結構依然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但在小地方又有驚喜,這也就是好玩的地方,」以近期收錄在約書亞樂團最新專輯中的< 小小嬰孩> 為例,趙治德使用了五聲音階,將東方風帶入這首講述耶穌降生的歌曲中,「如果這樣的改變是可以被接受的,那就成功了。」

「我想做音樂,而我有目的,是真的想要傳福音。」在今年,趙治德預備於網路上推出新歌,希望能觸碰那些心裡憂鬱、有需要的人,對他來,創作說不單只是為了自我實現,而是讓音樂能夠去到有需要的人身旁。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5期P.22】

1,15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流行|給我一個家Gimme Shelter 關於自由

文|趙治德
這是一則真實故事,描述懷孕的青少女艾波,從小就被年輕的父親放棄,因母親沈溺毒品,社工只好帶她去安置在寄養家庭,歷經好幾個家庭,因被繼父性侵,又再次逃出尋找親生母親投靠,卻又被親生母親利用來作為賺錢工具,直到找上親生父親,本以為終能有個短暫依靠,沒想到生父已有新的家庭。生父的妻子仍無法接納她,年紀輕輕的艾波,歷經人生百態,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被虐待利用,正在流落街頭人生遭逢孤苦絕境之時,遇到了真誠關心她的神父,帶她到專門安置懷孕少女的庇護所。
「人需要吃飯才不會死,所以只要有飯吃一切就解決了」。真希望問題就停在這裡,只可惜即便身為一個不貪婪的人類,我們所要的肯定是更多的。基本上人類學家們(或是某個任何種類的專家),都會同意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是因為人類對於歸屬感、權力、自由、樂趣、意義等事物的尋求大大完勝其他的物種。事實上,人類今天會把我們的社會與環境搞到如此之混亂,或說是如此的美好,都是因為我們的不滿足。
我們就是不滿足於只是生存,我們的靈魂天生渴望更深的滿足。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很衝的人,我不敢翹課,買東西不敢殺價,別人犯錯的時候我不敢講,被欺負的時候也傾向於不去發聲,說不定我反而會去安撫別人,並策略性的道歉(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平靜,不是我的錯卻認錯)。我很會忍耐,租來的房子有缺點,我可以忍耐一年才去跟房東提出。我舉出這些例子的目的,是想表達,我真的不是一個掌控的人,我其實真的完全無法理解掌控他人的那種感覺,甚至我可能還需要去學習一下,偶爾還是要勇敢一點大聲去表達,為自己發聲。然而世界上總是有人,喜歡為達到目的,而選擇不尊重他人的做法,隱瞞、欺騙、威脅利誘、或是用情緒去控制別人做自己要他們做的事情,甚至告訴他們這是為他們好。
在劇中就看到艾波的母親用苦肉計,利用艾波心中的愛以及柔軟的態度,逼迫她回去跟自己住(好利用她領救濟金買毒),這是真正的愛嗎?明顯不是。愛並不是身形在一起,心卻遠離;真正的愛我們都看過,是即使身形不在一起,心卻緊緊的維繫;是即使對方不出一句話,就已經願意為對方付出;是在有需要的時候,即使朋友真的不願意幫忙,也不會怪罪於他。
長期利用情緒或小技巧掌控他人、左右他人決定的人,通常不希望所掌控的人被提醒自身的自由性,會轉而透過言語提醒他們若離開自己,會遭受的恐懼和失去;然而凡事都有反向,若問題是出在你本身的意志不堅強,傾向於被掌控的個性(像是以前的我,俗稱奴性),別人就更容易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掌控你意志的許多機會。
存放愛的地方是家,所以家裡有愛,而愛趕走懼怕,使自由與安全感被恢復。在有安全感的自由之地,人們展現真實的自己,而在得以自由展現自己的真實之地,傷口可以露出,而不如想像中疼痛。原先對生命的認知與經歷,雖永遠也不會消失,卻能以新的經歷去覆蓋。也許吧!有時我們忘了如何快樂,也有時我們能忘了曾經的悲傷。電影中的真實人物,少女庇護所的負責人凱西(kathy difiore)所給予的,正是一個不帶掌控的使人自由之愛,而當真實的愛的盡頭通往自由,那份自由卻把我們帶回愛 的源頭,這種引導的力量,是掌控絲毫不可比擬的。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62-63】

1,93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