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專訪|比爾‧強生(Bill Johnson):如果只能傳承一件事,我會教導有關「神的良善」。

如果只能教導下個世代一件事,那一定會是有關「神的良善」。我覺得這是常常被人忽略的一個要素,如果我要說服人任何事,那就是神真的非常良善,祂是那位完全且充滿慈愛的父親。

2,74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採訪│陳珮瑜 整理│黃詩絜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Q:在今年特會中,你主要會分享什麼樣的信息?

我們期待看見轉化在城市、國家發生,這也是我們心中很強烈的負擔,但一切都要回到一個主軸:就是我在基督裡的身份,以及祂在我心裡面的位置。這要回歸於我們個人跟耶穌的關係,包含和祂的親密關係、在聖靈裡的柔和、以及把神的話運用在我們的生命中。


轉化列國的渴望必須從我們自身開始:要知道委身跟隨耶穌的自己是誰,以及怎麼表露、描繪對祂的愛。我認為在基督裡的身份就是這樣被建造起來的,任何我們渴望成就的,都是奠基於因著委身基督而來的健康身份。

 

Q:在伯特利超自然事奉學院,第一年聚焦於「找到神兒女的身份」,這在學生生命中帶來什麼改變?

許多學生過去有非常破碎的身份,對於活著的目的非常絕望,但最終很多人都因為明白耶穌在他們裡面,而歷經到改變和轉化,他們成為真正的得勝者,成為傳遞福音、帶下改變的人。

當人們在「身份」、以及在與神的關係上被醫治後,就有能力傳福音到列國;而有些人則回到自己的職場,但重點是他們深信:當我經歷改變,就能轉化我的環境。

 

Q:在你個人的經歷中,找回兒子的身份,需要突破的堅固營壘是什麼?突破以後在你生命中帶來什麼改變?

自從接受基督以後,討神喜悅、尊榮祂,對我來說就一直是件很重要的事,然而這當中有個問題:我變得非常會內省與自我批判,覺得一定要想辦法校正自己才能討神喜悅。最後這也成為我生命中的堅固營壘。當發現神接納原本的我時,我就完全得到釋放並開始活出喜樂的人生,過去那些自我控告和批評也隨之消失,再也無法奪走我心中的喜樂。

當神指出問題所在,那就是真理,而真理會讓你得自由。當能夠看出生命的問題所在,當你聽見神說:「孩子,這就是問題所在,你變得太專注於自我反省,而不是尋求我。」這時你已經在得勝的路上,自由離你不遠了。對我來說這個經歷是真的,這讓我有機會放鬆,而且能與耶穌一起走這個旅程。

 

Q:如果只能傳承一件事給下一代,你會選擇什麼?

如果只能教導下個世代一件事,那一定會是有關「神的良善」。我覺得這是常常被人忽略的一個要素,如果我要說服人任何事,那就是神真的非常良善,祂是那位完全且充滿慈愛的父親。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4期P.36-37】

 

2,74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2016天國文化特會-建造健康家庭及擁有轉化影響力的教會

這幾年當教會不斷地談到關於「轉化」時,這件事聽起來似乎非常困難。而持續透過天國文化的舉辦,Asia for JESUS團隊渴望能夠更多讓天國文化深入各地,持續影響每個領域,讓轉化不再只是一個困難的想法,而是能夠成為實際可行的方法。

1,11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這幾年當教會不斷地談到關於「轉化」時,這件事聽起來似乎非常困難。而持續透過天國文化的舉辦,Asia for JESUS團隊渴望能夠更多讓天國文化深入各地,持續影響每個領域,讓轉化不再只是一個困難的想法,而是能夠成為實際可行的方法。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提到,若想要轉化我們的職場、城市甚至是國家,將會是從最基本的單位開始,也就是從每個人的家庭和教會展開,讓神的心意在個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團隊主席周神助牧師更表示,轉化更重要的是要從我們個人開始,是從我們的「心」開始。藉由這幾年來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的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所帶來的屬天的信息和啟示,顛覆了過去許多觀念,以至於我們能看見,如何讓神的國更有果效的進入教會。

擁有轉化與復興大能的教會
小小的雷汀城,是伯特利教會的所在地。曾造訪過當地的牧者及弟兄姊妹,常常驚訝於除了在教會內,隨處可以遇見弟兄姊妹彼此禱告服事外,連在教會以外也是如此,無論在商場或是餐廳,分享見證以及為陌生人禱告,已經成為當地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伯特利教會的比爾牧師,是家族中第五代的牧師,擁有非常豐盛的屬靈產業。他和妻子蓓妮(Beni)的事奉,跨越了宗派界線,並服事許多教會,而這些教會的數目不斷地在增長。他們的孩子也都委身教會的服事,如:長子艾瑞克(Eric)為現任伯特利教會的主任牧師,以及由次子布萊恩(Brian)帶領的伯特利音樂(Bethel Music),而女兒(Leah)為教會的敬拜主領。比爾牧師致力於以天國文化為核心的教導,帶來教會與當地城市的轉化與復興,已持續17年以上,且仍在繼續。

Gateway教會出身於福音派背景,在美國德州達沃地區一帶(Dallas/Fort Worth Metroplex)擁有五間會堂,為美國目前成長最快速的教會,甚至擁有「最健康的教會」之美名。2000年建堂至今短短16年間,聚會人數已超過三萬人。教會雖大,但弟兄姐妹卻能在這裡找到強烈的歸屬感,因為他們從上到下都實踐出Gateway最為人所知的一句話『We are all about people』,他們相信增長是源自於教會健康,因為凡是健康的自然就會成長!

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是美國Gateway教會的建堂主任牧師,其主持的電視節目《蒙福人生》,全美每週超過九千萬個家庭收看,並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播放。他擁有文學博士學位,並擔任國王大學理事會主席,同時他也是暢銷書的作者,他擁有十本著作包括《蒙福人生》、《盟福婚姻》、《蒙福教會》等書。他與妻子黛比已經結婚超過廿年,他們的兩子一女均已各自成家,並有四個孫子。

落地生根的天國文化
一直致力於在地深根的民雄靈糧堂李國煒牧師提到,天國文化的異象和概念,是非常需要持續去渴慕和追求。經過幾年帶著會友領受天國的文化,他看見會友正慢慢地在改變,弟兄姊妹能夠去重新思想這些教導,並運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讓天國文化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具體,實際去影響周遭的生活環境像是學校、職場、家庭等等。國煒牧師特別提到,在這當中,個人與神的關係也是被更新的,從學生到成人都能夠被建造,尤其在教會的學生族群,他們的眼界被大大開啟,敬拜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

「當天國文化的原則和概念,被落實在生命中,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時,往往能夠帶來關鍵性的幫助。」他非常開心地分享,教會一直有在幫助當地學校實施課輔計畫,而在今年暑假,校長主動邀請他們參與一個學生關懷計畫,幫助情緒障礙或家庭功能失調的孩子。但是教會的學生和同工都沒有受過相關的輔導專業訓練,一開始非常辛苦,往往不知道如何與孩子們接觸和建立關係。「但是當我們透過天國文化的原則和教導,漸漸地用這樣的文化方式來幫助這些孩子時,除了被關懷的孩子生命被改變,連學生和同工的生命也被提升了!我看見當天國的文化內化後,所活出來的生命,是讓人驚訝的!」國煒牧師帶著喜悅的心情述說見證,因著這個計畫所帶來的影響,不只讓學校持續支持教會所做的課輔及關懷計畫,也慢慢地吸引人進到教會。「天國文化已經開始深植在這些孩子當中,我們也非常期待能持續地影響家長,透過內化的天國文化,可以擴展到社區及生活週遭!」

而在2016年,團隊同時邀請到伯特利教會和Gateway教會的牧師來到特會擔任講員,他們所領受、所操練的天國文化,影響了全球。巽光牧師熱情地分享,關於伯特利教會和Gateway教會的不同:「Gateway教會是我看過最蒙福,在組織架構上最健康的教會,充滿著執行力和影響力;伯特利教會雖身在一個不到10萬人的偏僻小城,但卻充滿了轉化的大能,影響全球的七座山頭!」更盼望透過他們所分享的信息,能為每個人、每個家庭及教會,帶來最豐盛的屬靈祝福!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5期P.34-35】

1,11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特會回顧|共同建造使徒性教會的根基

p43

我們不是天國文化的專家,而是天國文化的受惠者。———————-周神助牧師

舉辦「天國文化特會」這麼多年來,Asia for JESUS一直致力於將屬天的文化,傳遞給每位牧者和弟兄姊妹,而團隊也不停止地接收到來自各地的見證和鼓勵,許多渴慕和火熱弟兄姊妹的生命被神大大的翻轉,並經歷到神更新與突破的工作。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感動地說:「我親自聽到好多牧者與我分享,他們參加了許多年的天國文化特會,但是在2016的天國文化特會中,終於可以開始聽懂和領受到,神要透過天國文化所做的工作。看見多年的撒種和耕耘開始在台灣和華人教會中間結出果子,心中真的充滿了感恩。」

天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四個房角石

「耶穌所教導的禱告,就是一個使徒性的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巽光牧師說:「當我們每年舉辦天國文化特會,正是期待這樣的『在地如在天』的使徒性思維,能一年又一年深植在教會中。」

一棟建築物的根基,在於其四個房角石。房角石影響了整棟建築的根基,界定了其疆界,並其影響力的強度。美國伯特利教會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說道:「建造使徒性教會的四個房角石,正是天國的核心價值!」包含:
1. 神是良善的神。God is good.
2. 在神沒有不可能的事。Nothing is impossible.
3. 耶穌的寶血已為我們買贖了一切。Everything we’ll ever need was dealt with at the cross.
4. 我們是重要的。We are significant.

比爾牧師同時提到,我們都如同保羅一樣,像是一個聰明的建築師和設計師,找出天國核心價值的房角石,不但得以界定合神心意的教會建造、牧養、門訓和團隊服事的方式,更能以一個新皮袋來承接神要透過教會所帶來轉化職場和城市的影響力。

身為講員之一台北真道教會執行牧師廖文華(2017年1月1日榮升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興奮地說:「過去8年中,許多教會透過天國文化特會,得到很大的祝福。而這次的領袖高峰會是非常關鍵而重要的,是我們將要踏進天國文化的真正核心信念,並會帶來整個教會的體質很大的改變!」

在2017年的領袖高峰會中,除了將分享天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及所帶來的影響力外,另有講員的分享座談,回答牧者和領袖在教會及牧養上,實際面對道的問題和挑戰。最後也會有講員恩膏分賜的服事,讓每位來參加的領袖,不但得著知識和啟示上的開啟,更是領受轉化和落實天國文化的動能!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8期P.43】

1,56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牧者專訪|Bill Johnson & Robert Morris 翻轉世界的秘訣 X 教會興盛增長的關鍵

p262016年天國文化特會,不僅有我們熟悉的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更首度邀請到Gateway教會的 主任牧師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牧師。訪問中, 兩位牧者分別分享到教會成長興盛的關鍵、以及他們在 牧養上所持的核心價值觀,相信將能幫助我們更多了解 如何建立天國文化的氛圍,轉化顛覆世界。

Bill Johnson牧師 

Q:您的孩子也接棒,成為第六代牧師,怎麼做到這樣的屬靈傳承?

Bill牧師:我的三個孩子都在全職事奉,但我們沒有要求他們全職,從小到大,我們做的只是給予同一個標準,不論在教會或家庭,讓他們看到我們如何對待鄰 居、朋友。因為當你有雙重標準,孩子會去跟隨最低標準。在孩子長大的過程,我們會為他們發預言,講出神在他們身上的恩賜、呼召,在尊榮文化裡面鼓勵他們, 幫助他們看見神放在他們身上的心意。

Q:美國的家庭面臨什麼樣的危機?教會怎麼做?

Bill牧師:最大的挑戰,是人們嘗試要重新定義關於家庭的組成。

家庭是神所設立的,有其計畫和法則,當人們試著當 神,創造一個新的家庭角色定義,就會偏離神起先的祝 福。沒有人有權利去重新定義神對家庭的心意,或是去 重新定義家庭中的各個角色。在教會,我們除了教導聖 經對家庭的心意,最重要的是鼓勵會眾透過自己的家庭 活出來,讓世界看到。

台灣也面臨同樣挑戰,但我不是很贊成用抗議的方式, 因為這裡面會參雜很多的情緒,包括憤怒,效果就不大。公義是很通情達理的,教會和外界溝通時,需要理性和智慧,如此才可以很有條理地傳講神的話。

Q:您連續六年來到我們當中,是否看到台灣基督徒這些年的改變?

Bill牧師:我很清楚看到神透過天國文化,改變台灣基督徒的價值觀,不只是活在宗教儀式,而是與神一起同工,另外,人們更自由的敬拜神,不只是火熱敬拜,還可以進入敬拜的安息中。最後,很多的領袖也更加知道自己的角色,以及該怎麼做,這讓我非常興奮。

Q:過去一年世界更加頻繁的發生天災、戰爭,您怎麼去教導會眾看這些事情的眼光?

Bill牧師:聖經中講到耶穌斥責風浪,所以祂很清楚風浪的背後是黑暗權勢,世界很多災禍的源頭不是來自於神,但神可以使用各種事情彰顯祂的榮耀,原本仇敵要摧毀,但神可以翻轉情勢。因此,我會先教導會眾擁有正確觀點,知道這不是神所導致的災禍;接著為受災禍的人禱告;當然,也會實際派遣團隊去服事、救災。

Robert & Debbie Morris牧師夫婦

Q:一起全職服事是否有夫妻相處之道的秘訣呢?

Robert牧師:我們小學6年級時認識,Debbie是乖乖牌代表,而我則是當時學校的麻煩人物,直到高中時, Debbie依舊是好學生代表──最漂亮的那一個,於是我開始追她。我們從高中開始交往,讀完大學一年級之後就結婚,但直到結婚9個月後,我才真正得救;而Debbie則從以前就相信自己將來會成為一位師母。 而經營婚姻的秘訣,我相信是永遠把婚姻擺在第一位。即便全職事奉是一份從神而來的特別呼召,但它也的確是份工作,和其他所有人的情況一樣,如果你把工作擺在婚姻之前,事情就會出差錯。教會的事工不斷成長, 我們也必須不斷做出調整,讓婚姻總是被放在最優先的順序,並維持在健康的狀態下。

Q:在Gateway教會,怎麼牧養不同年齡層的姊妹、甚至是幫助婆媳之間有好的互動呢?

Debbie師母:Gateway教會的弟兄姊妹可以自行選擇小組,因此大家自然而然會去到年齡層相近的小組。但是當我們舉辦一些針對姊妹的活動時,就會比較多聚焦在年輕一輩身上;教會希望能夠幫助姊妹從年紀仍輕時, 就可以在健康的小組環境中成長,同時這也讓教會中的年長姊妹有機會成為幫助者、教導者,輔導這些年輕姊妹,透過聖經真理建立家庭、並且成為丈夫的幫助。

Q:可否分享Gateway教會快速增長的秘訣?

Robert牧師:第一就是餵養會友,我相信人們渴望神的話,這也是他們來教會的理由,所以我花很多心思預備講章,盼望大家可以從中獲得足夠的、而且是好吃的靈糧。再來是敬拜,重點是人們是否有在敬拜中遇見神的同在,而不只是享受音樂而已。第三則是建造下一代, 我們兒童事工的首要重點是要「好玩」,再來是「認識神」,雖然聽起來順序好像顛倒了,但對孩子而言,只要有足夠的吸引力,他們就會渴望再來、並渴望認識神。第四是關係,人們都渴望有朋友,所以透過小組, 讓弟兄姊妹能發展健康良好的關係。除了上述這四點, 後來神又給我們第五項:宣教,讓人們有機會去服事、 影響這個世界。這五項根基是神所教導我們的,它們串聯起來就好像一個拳頭,能給予仇敵正面有力的一擊。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26-27】

2,26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祕訣7 移除不當界線

p12_7 (1)當我們把這些分隔線都挪去,那我們就能在城市的每日生活中展現神國的生活方式, 讓城市本身就是聖所,也是救恩,醫治和釋放可以發生之處。──《顛覆世界的力量》比爾‧強生牧師

在日常生活中設立界線,確立關係圈的優先順序,可以使我們與神保有親密的關係,並且從這核心點向外延伸,教我們與其他關係圈的人事物也擁有健康的關係。然而比爾‧強生牧師告訴我們,有些界線卻會使我們無法好好完成所被託付的使命。不是因為這些界線或區分違背了聖經的原則,只是被人給錯用了,使得我們因此錯失良機,無法成功完成神所託付的呼召。

1.不再區分「他們與我們」
從舊約時代我們就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是因著罪人和他們的罪而被玷污。但是我們應該如同耶穌一樣,被人的軟弱和罪所吸引,因為祂說「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有些冒犯我們的事物,卻會吸引祂的同在。因此,當我們一方面在個人生活中持守住公義的標準,並學習不再將他人視為會玷污自己的源頭,我們才能看見他們的真實身分。也唯有真實看見神造他們的身分,我們才會打開眼睛去看見神放在他們生命裡的呼召與旨意。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是按著他們所能夠成為的樣式,而不是他們現有的模樣。

2.不再區分「自然(物質界)與超自然(靈界)」
我們同時處在兩個領域當中—自然與超自然,但對神而言只有一種—就是自然。我們極度渴望看到城市轉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自己手上少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工具,就是我們需要更加看重自然界的事物。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將使我們對自然事物帶有一個超自然的眼光,也有助於我們能更自然地看待超自然領域。在神的國度裡,無論是自然還是超自然領域,兩者之間是彼此同工、互相幫補的。

3.不再區分「屬世的與屬靈的」
比爾牧師的父親的教導使他一生受惠良多,而其中一項就是他說,每一個信徒都是傳道人或牧師。「只有在教會裡做全職傳道人是屬靈的,而在教會外的的工作都是屬世的」這種想法勢必要改變。我們對這觀念的理解是,如果你被呼召到非洲做宣教士,就好好地做個稱職的宣教士!我們絕對尊榮神在此人身上的呼召並為此歡慶。但若神對你的呼召是在台北當個醫生,這呼召並不比宣教士來得低。我們身上呼召的重要性與被賦予的任務為何無關,而是在於呼召我們的那一位是誰。

另外,如果你讀列王紀上五3-6可以發現,當時所羅門所統治的以色列上下都非常富裕。然而神仍讓他們去找希蘭王和他國中的民一同來建造聖殿,這點似乎與我們所認知的「不能向未信主的外邦人求援」這想法有落差。然而,這個全人類歷史中最神聖的事件裡,居然有外邦人參與在建造聖所的行列,或許這就是耶穌所說「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另一個絕佳例子。在這座聖殿裡,我們得以看見恩典的另外一個樣貌:當神已將那地視為全然聖潔時,就算任何一絲不潔也無法使它受到玷污。 無論是石匠還是伐木工,是鍍金師傅或是運送材料的工人,他們對所羅門和以色列而言都是非常棒的祝福。我們看到這景象實在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因為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並不是單由神百姓的手所打造出來。有沒有可能神就是希望讓其他人一同參與在這麼重要的計畫裡,使他們能夠經歷到自己身分的轉變和喜悅。

「最後,靈恩與福音派這兩股河流是時候該匯總在一起,不再只顧及自己派別最為看重的,而是完全彰顯出聖經裡所描述的聖靈充滿。」比爾牧師相信,神對我們的心意就是渴望看見人們都能活出智慧和能力;除了有聰明、有知識、有巧思之外,還必須加上神蹟奇事和能夠抵擋仇敵工作的超自然大能,如此一來才是聖靈真正充滿了我們的明證。

神總是會利用我們熟知的環境,來顯明新事,就好像是珠寶師父在戒台(舊約)上鑲入鑽石(新約)一樣。過去所領受的真理往往能夠使新的真理就定位。因此,常常親近神、聆聽神的話,在既有思想上做出新的調整,改變或挪除原有的錯誤界線,將使我們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本篇整理自《顛覆世界的力量》第十、十一、十四章

實例七

有台灣烏腳病之父尊稱的謝緯出生在醫生家庭,母親非常重視家庭及宗教教育。謝緯長大後不僅成為醫師,也念神學院成為傳道人。他最為人欽佩的是謙卑自己的身分、跨出貧富、種族、屬世與屬靈的界線,去到山地或偏鄉免費(甚至自掏腰包)的醫療服務。1956年1月16日,「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開幕,這就是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1958年2月開辦護理訓練學校,培養原住民護理人員。爾後他又常率領自己的團隊,從自己南投的大同醫院,帶領所有手術需要的醫護人員,自費搭二個多小時計程車到北門,醫治烏腳病的病患。而他的基督之愛與憐憫之心也影響了從美 國來台當謝緯醫療傳道的義務護士的瑪喜樂夫人(七歲即立定志向願意為遠方貧困落後的民族奉獻自己的生命與愛),成為了喜樂保育院的院長,三十多年來她協助四百多位小兒痲痺幼童站起來,並受到教育而能過獨立自主的生活。1980年起該保育院增加照顧智能發展遲緩的孩童。後來又提供對阿茲海默病患者的照顧。他們的愛,無私無我且無界限,凡有需要幫助的他們就給予。這樣的愛心與義行對我們來說難上加難嗎?套一句瑪喜樂常說的話:「不要說你不行,要試試看!」且讓我們跨出界線,一起為大使命付出,勇敢試試看吧!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18-19】

1,79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祕訣6 做不失味的塩

p12_6 (1)

鹽不僅可以增添食物的風味,也能讓已經存在的味道被提出來。 我們應當負起調味之責,並帶出看重價值觀和滿有神同在的影響力。

──《顛覆世界的力量》比爾‧強生牧師

許多人對於下面這段經文一定不陌生: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太福音5:13-14)但是這段比爾牧師常教導的經文,卻是在兒子艾瑞克‧ 強生講道時,他才更深理解真正的意涵。

「鹽」在聖經的時代裡是被用來保存肉類,因此從這個比喻中不難想見我們應該在社會中帶出什麼影響;也藉由我們的影響力,公義價值觀的標準得以保存。然而耶穌真正在教導的是,鹽必須要有味道才有價值,這再簡單明瞭不過了。我們必須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負責調味的工作。

當我們要與世人和好,可能最難面對的現實就是,罪人往往喜歡和耶穌在一起,卻不那麼喜歡與我們相處。這當然不是因為耶穌不認為罪是個問題,而是祂來就是要徹底地為所有人解決罪所帶來的影響。只是耶穌並不害怕被人的過犯給玷污,當祂完全獻上自己為了觸摸世上最破碎的這群人,祂深知在祂裡面的生命遠大於所要面對的罪和權勢。因此我們當學習耶穌,負起調味之責,並帶出看重價值觀和滿有神同在的影響力。隨著基督徒的加入,商業界應當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式,以服務社會為最高宗旨。從政者就應當扮演好公僕的角色,給予民眾盼望和承諾,好叫市民的技能和個人獨特的恩賜能夠被提升。同樣地,我們如何接待人(承認他們是誰以及他們所擁有的恩賜)決定了他們能夠給予我們的有多少。

最後我們更需要了解的是,所謂鹽的味道所指的就是智慧。我們在所身處的世界能夠增添多少味道,端看於我們活出了多少神的智慧。當我們學習如何在自己的生命掌權,並同時為了當地居民的益處和滿足來獻上自己,就是在替所觸碰到的事物調味。而當基督徒活出神國的生活樣式時,人們就會來就近他們,轉化世界的影響力便會在這無形之中慢慢展開來!
本篇整理自《顛覆世界的力量》第五、七、九章

實例六

電影《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 描述一位初執教鞭、滿懷熱血的年輕女老師Erin Gruwell被分配到一間充滿「問題學生」的教室,學生們的種族相多元,活下去是一場戰爭,念書是最不重要的事。然而Erin看重每個孩子都是寶貴的,因此透過讓孩子們閱讀與他們相同背景的書籍,並且透過讓孩子們寫日記的方式來了解他們。許多孩子開始回歸正途,並重燃學習的興趣。這150位孩子,許多人後來成為了律師、老師、醫生等成功人士。這都出自於當初Erin的耐心執教,以及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心。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17】

1,91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祕訣1 不一樣的老二哲學

p12_1 (1)

即便能找到一大串合理的原因離開崗位,甚至所服事的領袖都是拜偶像的,依然看重自己的角色。

《顛覆世界的力量》比爾‧強生牧師

你也許曾經聽過「老二哲學」的理論,在前面我們分別談到約瑟、但以理和以斯帖的故事,現在我們就要來進一步討論,這三個人身上具備了什麼特質,他們又是如何發揮「老二哲學」的精神,進而深深影響他們所處的那一整個世代呢?

無論約瑟、但以理或以斯帖,他們的共通點是同樣身處異鄉,卻十分貼近整個國家中最核心的君王;而即使身處在截然不同文化、信仰、甚至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他們仍然「服事領袖彷若服事主一樣」。

比爾‧ 強生牧師在他所著得《顛覆世界的力量》一書中這樣分析:「不論是約瑟,但以理,還是以斯帖,他們都沒有真正地掌管某個國家。約瑟之所以能夠得到他的權位,是因為服事了另一個擁有極高智慧之人的夢想;但以理不僅運用了自己先知性的恩賜來服事,甚至保有極高的誠信正直;以斯帖憑著內外兼顧的美貌取得影響力,加上叔叔末底改所提供的建議,運行在非凡的智慧中,而她身上的恩典也是使她走入命定的關鍵。」他們並沒有活在恐懼中,同時也不會受環境所影響和限制,而是在當中尋求神的心意。「即便能找到一大串合理的原因離開崗位,甚至所服事的領袖都是拜偶像的,依然看重自己的角色。」正是這樣的生命態度,使他們在神面前蒙恩、在君王面前受寵,而他們所擁有的核心價值觀,其實也正呼應了當我們在談天國文化時,一再提及的「以僕人的心服事、以君王的心治理」的重要觀念。

簡單來說,其實我們不需要成為公司老闆、一國之君、或是某間團體的負責人,才能夠在所在的環境帶出影響力。重點在於我們是否有發揮神所賜的恩賜才能,並且站到對的位置上?神國度衡量影響力的方式,向來與世界的價值觀不同,而我們需要將眼光對準永恆,即使處在人眼中次要的位置,甚至是生活在充滿對立價值觀的環境,依舊選擇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致力讓我們所在的環境更好,相信我們也能夠顛覆世界,帶來真正的轉化。
本篇整理自《顛覆世界的力量》第一、九章

實例一

改編自史實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中,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 有位生意夥伴:猶太籍的伊薩克‧斯特恩(Itzhak Stern),他是辛德勒的會計師,在公司成立初期主動提議雇用猶太人擔任工廠員工──當時,雇用一名猶太人的工資比波蘭人更低廉──藉此大舉增加猶太人員工的數量,是一手促成辛德勒開始保護猶太人的關鍵人物。電影中有一幕,是辛德勒在旁,由斯特恩用打字機一字一字敲打下廠內的猶太員工名單,證明這些員工對於生產力有所幫助,保護他們免於被捕,也就是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

大部分人記得辛德勒的義舉,但若沒有斯恩特一開始從旁積極的遊說布局、牽線,辛德勒也許只會是一名生意投機分子、納粹黨員,而無法成為被猶太人廣為紀念的「國際義人」,而這1,000多名猶太人,恐怕也難有機會倖存。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12】

2,71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2015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大衛與所羅門」兩代同心建造

.文│Asia for JESUS媒體部
每年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固定在年初舉辦的「天國文化特會」,今年轉型為「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對象針對眾教會牧者、領袖;透過更深入的信息分享,盼望將天國文化精神與DNA植入教會中。
美國伯特利教會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今年再度受邀來台,分享兩代連結,透過成全與尊榮,使神心意得以在地上彰顯。另外,來自美國Encounters Network、代禱事工Prayer Storm的先知吉姆‧歌珥(James Goll)首度來台,帶來有關「盼望」的信息,將信心種子撒落在會眾中。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父母沒有夢想 孩子沒有命定
以大衛和所羅門的故事為例,比爾牧師提到大衛渴望敬拜神,並打破當時的律法規範,建造帳幕、設立祭司晝夜不停敬拜。
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立聖殿的材料,正如施洗約翰的事工,是為了耶穌的事工做預備。在大衛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的同在,他在所羅門心中撒下敬畏神的種子,並預備他完成建立聖殿的夢想。比爾牧師在這裡強調:「大衛有夢想,所羅門完成了;父母沒有夢想,孩子就不會有命定。」
儘管所羅門在晚年,從原本敬畏神的僕人,變成只將神同在視為「原則」的人。比爾牧師提醒:「教會最需要擔心的危機,是只求問原則,而非神同在。順服神之前所說的、卻未聽從神現在所說的,會導致我們離神的同在越來越遠。」
比爾牧師也鼓勵弟兄姊妹,從神那裡領受為父為母的心及長遠的異象。即使不一定立刻看見突破,但若我們願意為將來的世代付上代價、做出正確選擇,後代必定蒙福。

看見智慧彰顯 就看見神的榮耀
「智慧是先知性的。」比爾牧師特別提出,擁有智慧,會幫助我們在觀看事物的表面時,能理解背後的結構所帶出的外在結果;同時會釋放先知性眼光,幫助我們進入興盛。
列王紀上10:1-5,示巴女王因所羅門的智慧而來,她帶著一連串關於生活瑣事的疑問,舉凡殿宇建造、服飾擺設、賓客座位配置等等,而非我們想像中關於宇宙、生命或國家治理等艱深的疑問。但在耶和華殿裡,她因看見所羅門彰顯神超自然的智慧,以及追求卓越的心,就歸榮耀給神。
智慧會透過三方面彰顯:創意、卓越、正直。比爾牧師盼望會眾委身在這三方面的品格中,並彰顯神的智慧,將神放在我們裡面的生命,藉著創造力與生命力發揮出來,就能在各領域和行業,榮耀神的彰顯。

尊榮與成全 沒有根基就沒有建造
特會最後一場聚會,比爾牧師將焦點從成全下一代,帶回「尊榮上一代」。他提到舊約先知以利沙,從以利亞領受雙倍的恩膏服事、行更偉大的神蹟;但在新約路加福音,重新被提起的名字卻是以利亞。比爾牧師直言,在人的文化中,往往尊榮表現最卓越的人,但神不是透過外在衡量人的價值。比爾牧師說:「世界看重成就和數字,天國卻看重父老。」
天國文化是尊榮父老的文化,因著上一代突破屬靈艱難立下根基,許多人的成就得以超越過往;尊榮父老最佳的方式,就是在他們所建立的根基上建造,並走到他們尚未觸及之處,正如所羅門在大衛的根基上,完成了聖殿建立。
在聚會最後,比爾牧師邀請會眾為下一代按手禱告,釋放神的心意;再換下一代為上一代按手祝福,尊榮他們的成就,宣告神要使用他們成就更美好的事。比爾牧師邀請五十歲以上的父老起立,全場會眾紛紛上前以握手、擁抱,尊榮並感謝父老立下的美好根基,以實際行動,落實天國文化中的尊榮與成全。

吉姆‧歌珥(James Goll)
不可能的夢想 催生對神的渴慕
今年首度來台灣服事的吉姆‧歌珥(James Goll)牧師是位先知,常對這個世代發預言、釋放神的心意。但若是在現場聆聽他的信息,你我可能都會懷疑,台上的講員,除了是大有能力的先知,是否也是充滿藝術氣息的爵士歌手?
熱愛唱歌、隨時會將信息以歌唱的方式呈現,吉姆牧師渾身上下充滿自由氣息與對神的熱情。一開始他與會眾分享,他是禱告蒙應允所誕生的孩子,他的經歷不是如何被神拯救,而是如何一生活在神的同在和恩典中。
醫生曾判定吉姆牧師和妻子無法擁有孩子,但神卻透過先知應許他們會有三個孩子;在人眼中看來完全不可能的事,神確定意成就祂的應許,甚至超乎所求所所想──師母總共生了四個孩子!吉姆牧師不僅有下一代,如今更有了下下一代。
吉姆牧師深信,當神放下「不可能的任務」時,祂不是以人的能力為考量,祂渴望與我們建立關係,透過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使我們從心中對祂湧出更深渴慕,並藉此拓寬我們生命的廣度。
「盼望」是珍惜、渴望,期待它會實現
吉姆牧師自八歲時就曾經遇見來自「福爾摩沙」的宣教士後,內心就渴望將來有一天能來台灣;神也應許會差派他到台灣服事。然而一直到2014年,神才為他打開前來台灣的門。
吉姆牧師曾因癌症四次瀕臨死亡邊緣。2014年8月,吉姆牧師甚至一度頻臨死亡邊緣;就在他以為即將歇了地上勞苦之際,神的使者親口告訴他:「在地上的工作還未完成,你要留在那裡。」他被緊急推入診間進行檢查,沒想到報告出來後,卻顯示他的血液、器官都奇蹟恢復正常!經過五十多年的等候,神應許吉姆牧師的台灣行終於在2015年成就。
吉姆牧師以個人的生命經歷,與會眾分享「盼望」是珍惜、擁有渴望、並且期待它會實現,對未來有美好充滿信心的期待;我們都應該在期待中成長。
盼望的前提下,我們必須以新的角度看待所處的世代:這不是無藥可救、絕望的世代。因此基督徒要停止再以悲觀的角度傳揚基督信仰;因為整本聖經講到關於「好消息」,我們要分享給未信者的就是好消息。
聖經中講到「救恩的頭盔」,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8節更清楚的闡明,是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過濾所有使人失去盼望的話語,我們的思想及行事風格就會徹底被改變,進一步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家庭、社會。因創造盼望的主住在我們裡面,就能擁有不動搖的喜樂。
吉姆牧師也激勵會眾,不要成為回應黑暗的回聲筒,而是成為帶來突破的先鋒者;他直言:「耶穌就是突破的先鋒者,而我們活著要更像耶穌。」

周神助(Nathaniel Chow)
廖文華(Ian Liao)
周神助牧師(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與廖文華牧師(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也在特會中共同分享兩代合一的迫切與重要。「當我們問約書亞、問下一代在哪裡,我們也需要問:願意信任、禱告、給人機會與傳遞恩膏的摩西在哪裡?」廖文華牧師表示,他希望兩代不只是事工上的連結,更在屬靈中合一。
約書亞記第一章1-5節中提到,摩西死後,約書亞起來承接,但廖文華牧師指出,約書亞不是憑空出現,而是摩西花時間帶出來、愛出來的;摩西不只把約書亞視為事工幫手,更是屬靈的孩子。在聖經中處處可見摩西信任約書亞,與約書亞分享他的夢想、呼召與命定,最後將恩膏、智慧與尊榮傳承給約書亞。
「求天父的愛在我裡面,讓我們知道怎麼作摩西、作約書亞,怎麼有個兒子的心、怎麼作下一代的榜樣。」
「父親在哪裡?」
周神助牧師曾領受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殿材料的經文,相信父與子關係恢復,是這世代覺醒的關鍵;所有家庭、教會,甚至國家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真正的父親。但周神助牧師也坦言自己不是很懂得當父親:「學習作父親,從學習作兒子開始。不只成為神的兒女,也成為父母和屬靈權柄的兒女。當我們轉向天父,兩代彼此轉向,神的恩膏就更多在我們身上。」

最後廖文華牧師重新接棒,他說自己來自父親外遇的家庭,常不曉得如何表達對下一代的愛,但神安排周神助牧師等許多屬靈父親在他生命中,讓他慢慢體會父愛。「在天父的愛裡,你不是孤兒。我希望你想起你父母,以及屬靈父母對你的好,當你成為一個孝順的兒子,成為榜樣,你會帶出下一代的約書亞。」廖文華牧師更直接在現場呼召,請代表摩西的上一代,與代表約書亞的世代尋找到彼此,在屬靈裡牽手禱告,領受合一。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34-37】

2,683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