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要 | 是什麼讓我們不同? 四關鍵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我們的生命都曾經是荒場曠野一樣枯乾,但聖靈會來建造、改變我們,而我們的生命將成為肥田,肥田又會成為樹林。

25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摘要紀錄|董晴

青吶的第二場晚會,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引用路加福音第4章16-21節,點出四個關鍵,告訴學員們「是什麼讓我們不一樣」,鼓勵年輕人們可以透過建立好習慣、與聖靈建立親密的關係、回應神的呼召,讓節制取代負面情緒,活出與這世代不一樣的自己。

今天開始培養屬靈的好習慣

「我們這輩子的所作所為早就已經定型,我們的人生,都是習慣的總和。」文華牧師看見當耶穌來到拿撒勒傳講信息時,祂一定會在安息日時踏入會堂聚會,對耶穌來說這是祂的習慣;再者,當耶穌要開口時,祂沒有為了今天事前預備,而是在現場翻開別人給祂的一卷書,就開始傳講信息,這代表著祂平常就有閱讀聖經的習慣,對聖經有很高的熟悉度。

與聖靈建立親密的關係

「我們有時會把信仰的焦點放在神要我們去做點什麼,但神說:『孩子,不要著急,在那一切之前,我最在乎的是我跟你之間的關係,我要與你同在』。」文華牧師形容當我們被聖靈充滿後,就像在身上塗乳液一樣,除了聖靈能力與醫治會在我們身上彰顯,散發芬香,同時我們的身體也會將聖靈吸收,讓祂在我們生命有極深的工作,

一個真正被聖靈充滿的人,不只是他很有恩賜和能力,
也代表他的生命有多麼的降服、有多麼在神面前破碎。
―廖文華牧師
回應神的呼召與差遣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薪水而工作,或是為了自己的成就而建立自己的事業,但唯有「呼召」是為了神。「有很多基督徒追求被神恩膏,但是不願意被差派」文華牧師指出領受恩膏的人,也要願意被神差派出去做祂的工。若是我們每天都被禁錮在「工作」既定觀念裡,一上班就想趕快下班,人生中的不快樂會比快樂還要多。「呼召不是我做什麼,而是成為什麼。」文華牧師提醒我們可以成為貧窮人的盼望;可以成為心碎人的醫治;可以成為瞎眼人的眼睛,回應神給我們的呼召。

改善負面情緒,從多巴胺禁食開始

「很多人因為情緒,放棄了所有習慣、摧毀了許多關係,甚至丟棄了呼召。」當這個世代有數不清的娛樂能讓自己變得快樂,以逃避生活上面對到的痛苦。廖文華解釋:「當你滑手機、追劇、逛街、喝酒等等,大腦會釋放多巴胺,但下次再做同一件讓你開心的事情時,大腦釋放的多巴胺會越來越少,以至於你必須花的更多時間和金錢、必須要追更多的劇、才會感到跟過去一樣的快樂。」

在不斷的追求「爽」的過程中,事實上在你的身體會產生痛的感覺。廖文華鼓勵學員,當你刻意開始讓自己追求不容易的事情,就會有一種恆久的喜悅在你裡面。而神會親自來安慰你的痛苦,為你戴上華冠、倒上喜樂油、披上讚美衣,取代所有負面情緒。

我們的生命都曾經是荒場曠野一樣枯乾,但聖靈會來建造、改變我們,而我們的生命將成為肥田,肥田又會成為樹林。最後廖文華用《以賽亞書61章》激勵每位學員,當我們的生命被聖靈重建之後,我們可以拿起權柄,去重建別人生命中的荒野。我們不只是要得到神的膏抹,更是要把神的醫治分享出去!

看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

25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 | 假如沒有「祢」

神正在尋找這世代的希緬跟亞拿,你永遠可以期待更多更深,等候會讓你走在完美時刻,你不會錯過,當你等候神的同在,這個同在會讓你一生都值得。

1,63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分享 | 廖文華牧師

編輯整理 |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1972年7月7日,聖靈很大的澆灌在新竹尖石鄉,泰雅族的部落,同一年神從香港差派宣教士來台灣建立靈恩教會。神很奇妙的在台北使用了國語講不好的香港人、在新竹尖石鄉用了原住民泰雅族人、在南投更有50年來,每天早日清晨為列國禱告的布農族人。神在每個世代都在尋找願意順服的器皿,即使在別人眼中,我們看起來渺小,但神卻可以使用我們,因為,從來都不關乎我們,而是關乎神。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四18-19)

聖經稱「50年」為禧年,2022年的現在距離1972年正好是50年,台灣眾教會都被聖靈大大的澆灌,我也不例外。當我經歷了聖靈奇妙的充滿,我察覺到我內在發生變化並且越發的渴慕神。

首先,是我起床時的意念,我從先確認今日的行程,變成先來尋求神。其次,當我忙完一天回到家的晚上,聖靈開始吸引我在書房禱告直到凌晨(以往那是我的休閒時刻),不為任何服事,只為親近祂。第三,我開始在行程跟行程之間的空檔轉向神。第四是禱告的內容改變,我們常常為了各種需要禱告,但在這段時間裡,我禱告的時間雖然變得更長,卻不是為了任何事工禱告,而是單純想要親近神。

我相信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神的靈在我們身上越來越強烈的時候,就算我們沒有特別強調事工,也沒有策略跟方法,福音就被傳出去了;可能我們的資源不多,卻能夠滿足那些貧窮人的需要;甚至我們沒有為疾病禱告,病就得到醫治、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到自由、很多的問題都得到解決。讓主的靈在我們身上,成為我們追求的焦點。

美國牧師David Diga Hernandez( 大衛.迪加.赫南德茲)曾說過一句話:「如果花100年才能夠得到神同在幾分鐘的經歷,也完全值得,因為在神彰顯祂同在的那一刻,沒有任何經歷可以比得上。你能跟一個生來耳聾的人解釋什麼叫聽見嗎?你能夠跟一個天生盲眼的人描述什麼是顏色嗎?照樣,神的臨在感也不是任何話語可以捕捉的,言語不足以形容。」

這就是神同在的吸引力,身為一個全職服事神17年的人,我當然參加也帶領過許多聚會,看過神很多的工作,可是我知道一件事情,照著我所應該知道的,我仍然是等於不知道。我所經歷到的神,只不過是億萬分之一都不到,我知道在神裡面,永遠都有更多。

「摩西律法規定的潔淨期滿後,約瑟和瑪麗亞把嬰孩帶到耶路撒冷去獻給主, 因為主的律法規定:必須把長子分別出來獻給主。他們又按照主的律法獻上祭物,即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耶路撒冷有一位公義敬虔、有聖靈同在的人名叫希緬,他一直期待著以色列的安慰者到來。聖靈曾啟示他:他去世前必能親眼看見主所立的基督。一天,他受聖靈感動進入聖殿,看見約瑟和瑪麗亞抱著嬰孩耶穌進來,要依照律法的規定為祂行奉獻禮,就把祂抱過來,稱頌上帝說:「主啊,現在你的話已經成就,可以讓你的奴僕安然離世了,因為我已親眼看到你的救恩,就是你為萬民所預備的救恩。這救恩是啟示外族人的光,也是你以色列子民的榮耀。」約瑟和瑪麗亞聽見這番話,感到驚奇。希緬給他們祝福後,就對孩子的母親瑪麗亞說:「看啊,這孩子必使以色列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祂將成為眾人攻擊的對象,好叫許多人的心思意念暴露出來,你自己則會心如刀割。」亞設支派中有一位八十四歲高齡的女先知名叫亞拿,是法內利的女兒,婚後七年便開始守寡,之後一直住在聖殿裡,禁食禱告,日夜事奉上帝。正在那時,她也前來感謝上帝,並把耶穌的事報告給所有盼望耶路撒冷蒙救贖的人。」(路加福音二22-38)

經文中除了耶穌外,我們首先看到約瑟跟瑪利亞,他們是耶穌在地上的父母,他們能夠被揀選代表他們生命一定有一些很棒的特質。

第一個我想分享的是,他們「把孩子獻上給主」,如同經上記載,摩西律法規定的期滿之後,約瑟跟瑪利亞把嬰孩帶到耶路撒冷去獻給主。

第二個,倘若你是長子或長女,要把自己分別出來獻給神。有些來自基督教家庭的人,在出生之際就被獻上給主,也許你自己都忘記了,但人的忘記不會影響神的記得,求主重新喚起我們起初那顆獻上的心。

第三個,除了獻上自己,還要獻上祭物。經文說,他們按照主的立法來獻上祭物,就是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在利未記裡面記載說,如果人因為貧窮,沒有辦法獻上牛跟羊的時候,他們可以獻上斑鳩或雛鴿,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一件事情,約瑟跟瑪利亞沒有因為他們貧窮而沒有獻上。

很多人在財務上活得像是不認識神的人,生活壓力很大,心想:如果按照這樣子奉獻,可能就不夠錢買想要的物品。可是每一次當我們遵守神的話語十一奉獻的時候,這就代表我們的信心,也表明對神的尊榮。相信祂是供應者,並且用行動表示,縱使我們想要的很多,但神祢總是超越這一切之上,祢是我生命次序的第一。

接著我們要來看希緬,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四件事情:

第一:永遠都可以期待更多。希緬是一個公義又虔誠的人,有聖靈的同在及引導,可是他沒有停在這個地方,只要我們有越來越深的渴慕,接下來我們所要經歷的,會遠遠超過過去所有經歷的總和。

第二:因為等候所以不會錯過。如果希緬當時沒有在對的timing在聖殿人群當中認出約瑟與馬利亞,他就會完全錯過耶穌。當我們花時間等候神,所成就的往往比我們東奔西跑所成就的多更多,神會幫助我們找到perfect timing,在對的時間、走進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

第三:與神相遇的人,散發使人跟隨的氛圍。有些人一靠近就會釋放一種愛的氛圍,讓人覺得他好有愛,讓人想順從跟隨,希緬的身上就有這種特別的氛圍,所以當他越過眾人直往那個方向走過去,手一伸說:「孩子給我,」約瑟跟瑪利亞就把耶穌交給他。不只如此,他給孩子祝福時,說耶穌將來是以色列的光與榮耀,而後又說:「他會讓很多人跌倒,很多人興起,你會心如刀割。」聖靈有一種讓人知罪的氛圍,同時會讓人接受那些看起來並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第四:跟神相遇就是這麼值得。希緬看到基督之後說:「主啊現在你的話成就可以讓你的奴僕,安然離世了。因為我已經親眼看到你的救恩,就是你會萬民所預備的救恩,這救恩是啟示外族人的光,也是你以色列子民的榮耀。」什麼事情讓你死而無憾?讓你願意花時間去等待?我們都渴望看到與主相遇,這份榮耀值得我們用一生來追求。

我想分享故事中最後一個人:女先知亞拿。

「女先知,名叫亞拿,是亞設支派法內力的女兒,年紀已經老邁,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現在已經八十四歲(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

如果沒有神這就是最悲慘的故事,但對她來說一點都不淒涼,長期在神的家中,讓她跟神有一個非常親密的愛與連結,所以她有很多的啟示,很多從神而來的話語。但即使她每一天都在神的同在中,他仍然期待更多更深,她的等候也讓她沒有錯過,正在那個完美時刻,遇見了耶穌,這一次的相遇讓她這一生都值得。

現代人的耐心變成失落的藝術,由於科技發達、步調快速,太多事物讓我們分心,方便的科技讓我們用社群軟體就能連結人,但跟神的連結卻斷了。我們的大腦在各樣的刺激下,習慣不斷的變化,進而慢慢變得無法長時間專注。我們用喜樂去交換娛樂、神聖的知識去換內行的情報、屬靈的去換物質的、永恆的去換短暫的。不夠輕鬆便利,就換別的去做,只要時間太久,就變得沒有興趣,而且我們不只要快,我們還要好。今天的世界是以自我為中心導向,我們不想要改變自己,反而想要改變別人。

但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主權是在於他。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禱告說:「主現在就給我們復興、求祢現在就使用我……」當時間過去卻沒有事情發生,我們就覺得禱告沒有用。但今天我們要轉換思維,神的同在只能讓自己安靜下來,耐心的等候祂,把我們自己獻給神,進入祂寶座前,靜默不語、安靜等候。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詩篇三七7)

David Diga Hernandez牧師說:只有聖靈知道從哪條路可走到神同在的最深之處,如果你夠安靜,就會聽到祂以溫柔的聲音一路引領你。神正在尋找這世代的希緬跟亞拿,你永遠可以期待更多更深,等候會讓你走在完美時刻,你不會錯過,當你等候神的同在,這個同在會讓你一生都值得。

 

 

1,63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神啊我好怕,給我戰勝恐懼的方法!與祢一起築夢!

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中華民國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文華與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處長/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以「我好怕」、「完成天父的夢想」為題,帶領我們戰勝恐懼,並與神築夢,興起復興的浪潮。

1,33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字整理 | 廖子毅、張珺傑

2022年天國文化特會進行到第二天,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中華民國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文華與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處長/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以「我好怕」、「完成天父的夢想」為題,帶領我們戰勝恐懼,並且與神築夢,興起復興的浪潮。

「神創造我們時,給予了我們『害怕』以避免危機。」文華牧師說,但卻也在我們的生活裡延伸出了恐懼、焦慮等更多的情緒。我們害怕黑、害怕一個人、害怕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若持續處在害怕中,非但不能避免危機,反而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傷害。文華牧師首先分享了四個能夠幫助我們走出恐懼的方法。

1. 暴露療法:藉由讓自己暴露在恐懼當中,克服恐懼。就像是健身,不斷地破壞你的肌肉纖維,才能增加肌肉量。而暴露療法就是杏仁核的健身,杏仁核是主管我們恐懼的部位,當我們越多地使用,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

2. 睡眠:睡眠對於幫助消除焦慮與恐懼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是恐懼到睡不著的話,那你可以試試第三個。

3. 運動:第三個是運動,當我們從運動中得到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持續好幾個小時,所以不妨早上起來做運動,為你新的一天帶來美好的開始。

4. 改變認知:當我們焦慮的時候,焦慮的情緒其實與興奮的情緒是很接近的,所以下次焦慮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我很興奮,改變自己的狀態。

耶和華是挪去懼怕的神

神對亞伯拉罕說:「你不用害怕,我是你的盾牌,我要大大賞賜你」(創世紀15:1)

也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約書亞記10:8)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聖經裡的偉人,亞伯拉罕、約書亞、基甸、但以理等,他們都會害怕,我們會害怕也很正常,不需要假裝自己不害怕。但神是我們的盾牌,因著祂沒有一個人在我們面前站得住;因著祂我們必不致死;因著他我們備受眷愛、我們必得著人!

我們有怕對嗎?

「你們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 他是你們當怕的, 也是你們當畏懼的。」(以賽亞書8:13)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他必安然居住;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詩篇25:12~14)

生命中總是有許多懼怕,怕痛、怕死、怕許多不曾發生的事物,但因著神,我們不需再害怕,祂挪走我們的恐懼,讓我們從焦慮與害怕中得釋放,保護我們不讓任何人對我們怎麼樣。我不需要害怕任何事,但我們應當敬畏神。

敬畏神,會帶來親密的關係;敬畏神的人,會得到神的引導;敬畏神可以承受祂的地土。神是愛、是恩賜、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他奇妙的創造,而我們也要帶著敬畏神的心來到神面前。

把天父的夢想當成自己一生的夢想

一旦我們能夠把天父的夢想成為自己一生最看重的事情,並且變成一種生活的方式,就會產生一種文化。」信中牧師說,這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天父依然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人重新治理這地,而且是祂起初已經成就的。

神在每個族群當中尋找願意放下自己夢想,擁抱天父夢想的人來一起與神築夢。就如同耶穌教導門徒用主禱文禱告,不是以自己為準的禱告,而是以天父為準的禱告,也因此看見世界開始翻轉。

 

天上才是整個地上要看見的原型

當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要如何建造及擴張時,應該回到起初的原型去找尋答案,而非僅僅複製他人成功經驗。那個基本的原型就是在大使命之前的「最初的使命」,就是創世紀1:28記載的「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信中牧師進一步指出,其中的「養」的意思就是要能夠代代傳承下去。

一個人出去是容易的,但一群權柄同行常有許多的爭吵、痛苦、衝突與血淚,因此彼此溝通學習同行是十分重要。因為家是沒有競爭的,是溝通之後就一起努力往前走的地方。而跟一群有能力的人一起合作與冒險,進而促進整個家的凝聚,是為了成為軍隊來爭戰,去治理這地。我們不可能只靠自己,必須要一群人發展出自己教會的文化價值。

使徒、先知性的牧養

信中牧師認為接下來神要加速台灣成為使徒性的國家,因此使徒性行動以及宣告就相當重要。使徒可以跟「冒險」畫上等號,我們需要不怕冒險地擁抱天父的夢想,自己去聆聽聖靈的指引,而不是模仿他人的成功模式。同時,先知性牧者可以幫助清楚地看見方向,並且突破既有的限制帶出創新,永遠走在世界的前頭,說出人們生命中的命定,興起下一個世代。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https://bit.ly/3fEcquM

1,33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從現在開始照顧自己

記得有一次我在兩天內就跑了16間學校發物資,高溫下流了很多汗,又沒補充甚麼水分,加上休息時間太少,結果就腎結石大爆發……

93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口述 |台北真到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 

紀錄 | Asia for JESUS編輯採訪

談到整全人生,照顧自己?我超沒見證的。(笑)

過去三級警戒的這幾個月對我來說不是居家辦公、休息的時候,反而因為服事方式的轉變而更得忙了。真道教會就在萬華區,疫情嚴峻時應該要與萬華區居民一同站立,所以我們設定了不同的目標服事這個社區。一、統計需要,籌備物資:起初為1千8百位醫護人員、6百位警消人員、1千多個的弱勢家庭,20幾間小教會預備物資包。二、我們發起了Church can help的活動,呼籲各教會關心城市中需要的人,幫助從萬華擴及到板橋、蘆洲、中和、永和,總共4千多個弱勢孩子,在6-8月期間提供他們食物、物資和超市禮券。三、改組探訪隊發放物資:透過電訪或探訪,關心需要及發放物資。

記得有一次我在兩天內就跑了16間學校發物資,高溫下流了很多汗,又沒補充甚麼水分,加上休息時間太少,結果就腎結石大爆發。人家說腎結石的痛有如懷孕的痛,我真的是痛到在地上打滾,坐不是站也不是,血壓飆到180,吐了一整袋,被送到馬偕醫院急診,打了嗎啡和用藥物才控制住。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自己真的太不注意身體了,難怪會生病。

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牧師寫的《為時不晚:察覺7種有跡可循的內在危機》書中,其中一種就是身心倦怠。通常會發生在抗壓力超強的人,因為耐受力太強,用意志力去承受了超過他身心靈可以承受的。我是一個超級樂在服事的人,在事奉的生涯中有發生過幾次,當時說不上倦怠,但感覺有一點不對勁,心悶悶的,後來我發現兩種指標對我而言很有幫助:

第一,身旁朋友、同工和愛我的人給我的回饋。當他們注意到我的眼神沒有光彩,或是看起來很疲憊的樣子,建議我要調整行程、放慢腳步,我也會因此檢視自己。第二,戴智慧型手錶,幫助我監督自己每天的喝水的量,以及站立、運動時數等。因為有數據,我會每週至少散步三次,有時是漫無目的走。有時就走到中正紀念堂、植物園或大安森林公園。在這兩小時之內,我盡可能靠近綠意,呼吸著新鮮空氣。在走路中獨處,也在靈裡與神對話,對我而言很有幫助。飲食方面我沒有光哥、正哥那樣有紀律,我做168斷食並刻意減醣,包括那些我最愛的麵食:水餃、燒餅、麵,因為吃完這些澱粉類我會昏昏欲睡。改成大量蔬食之後,小黃瓜變成我的嘴饞點心,思緒真的清晰很多,也漸漸習慣不吃肉但要有菜的飲食方式了。

每天服用「聖經B群」幸福的家庭時光

我一直都很喜歡讀聖經,聖經是我生命中的糧,也是我一直想要做的夢想。這個節目的名稱來自太太每天都會提醒我吃一顆B群,聖經的英文是Bible。因為有太多時候我們想做一些事,比方想去旅行、想學樂器,卻不一定會去實踐它。我告訴自己就從最簡單的開始,起初我就用手機開錄了,坦白說預備和拍攝確實是一個負擔,但這件事對我來說靈與魂都得滿足。

相較於平時,疫情下教會(這裡指建築物)沒有弟兄姊妹,關門的時間比較早,白天忙完以後就比較早回家。我會講繪本故事給孩子聽,其中有幾本我自己讀到痛哭流涕,我覺得神也透過繪本很深的觸動我。我們也會開始睡前輪流禱告。我的小女兒語安是我們家禱告最長的,她會為各式各樣的事物禱告,比方說為全球暖化禱告「北極熊要有家」;為阿富汗禱告「那邊的小朋友都可以平安」,雖然聽著聽著有時都快要睡著了,但我覺得很可愛溫馨。另外,翠芬和我平常喜歡吹自然風,很少開冷氣,但有時候我們會和孩子睡在一起,一個禮拜大概有三天晚上全家一起睡也是很溫暖的回憶。疫情中的假日不敢安排出遠門住飯店,就帶孩子去天母山上的小房子度假,語安特別喜歡睡在粉紅色的公主帳篷。能和家人在山上走走、煮飯、玩桌遊,真的是很開心的時光。

透過逛書店、聽爵士樂感受到充電

我很享受閱讀,對我來說每個禮拜去逛一次書店,選一本會滋養我的、我喜歡的書來讀,是一件很雀躍的事,很像是小孩挑喜歡的玩具一樣。我最近在看古倫神父(Anselm Grun)寫的《帶心:黑色職場蛻變成夢幻企業,席捲德國企管界的無聲革命》,神父講企業管理,很特別吧!他和德國一位很有名的企業管理學家Bodo Janssen(博多·楊森)討論到,很多問題其實不在企業,而是內心,但到底怎麼領導我們的內心?

另外我也喜歡聽爵士樂,我會找經典的爵士歌手路易士·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的音樂來聽,而且是以前錄製唱片的版本。我喜歡在晚上特別是一個人開車的時候聽,讓我覺得無比的輕鬆和釋放。也是看到我有些同工們會找低解析度的底片相機來拍東西,從中得到啟發,現在都可以用電腦修片到非常精緻,但若沒有經過太多的調整,才能顯露出它的技術和不完美的美,有一點像吃東西,沒有經過太多調味的食物,才可以吃出它的原味。

你有意識到你的身體或心靈需要休息嗎?累了倦了嗎?鼓勵你停下腳步,現在開始學習好好的照顧自己。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0期P4-5)

93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不只是一種身分 也是生活中的見證

師父有一萬,為父的不多。(參考林前四15)老實說這句話我再認同不過了。信主、做傳道人超過50年,現在的我終於知道自己的生命經歷有這樣的使命。

1,65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這十年來,我才懂了怎麼做父親和兒子。-周神助牧師

我的祖母很早就成了寡婦,帶著我父親和另外七個兄弟生活,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健全、父母子女關係親密的家庭。我是家裡的老七,小時候是在奶媽家長大的,大半的時候都在懷疑我的爸爸到底是不是我真正的爸爸,我感覺到父母偏心,看哥哥是心肝,看妹妹是寶貝,看我只是盲腸。

師父有一萬,為父的不多。(參考林前四15)老實說這句話我再認同不過了。信主、做傳道人超過50年,現在的我終於知道自己的生命經歷有這樣的使命。

當我的教會-台北靈糧堂慶祝65歲生日那幾天,所有的靈糧分堂都回來一起慶祝,我再次默想以弗所書第三章的經文,忽然感覺看見這幅圖畫:使徒保羅,他跪在神面前,領受了為父的心,以至於他想望在天上和地上的人們,都能有父親的陪伴。直到世世代代、直到永遠。

有著為父心腸的五重執事:使徒、牧師、教師、傳福音的、先知,才能真正成全眾聖徒(屬靈兒女),使他們能在對的位置各盡其職,榮耀的教會也就誕生了。

 

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代都能保全。-周巽光牧師

關於新皮袋的比喻,其中有一句話很抓住我的心:唯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都可以保全。我想這指的也許是兩代之間的關係?

想當年我認為青年工作最重要,教會理當全力支持。所以教會的聖工會要求我在教會做年度預算報告時,我的心情很低落,想不透為什麼是由不做青年事工的人來審核青年事工的預算?會議中有些執事提出問題和建議,即使都是出於愛和關心,在我的耳裡卻都變成批評與誤解。我怪這些長執不了解我,更怪我爸爸沒有站出來替我說話。

在憤恨的心情下,我寫了一封信,請同工拿給父親唸給大家聽。想不到他還真的唸了,後來處長還來安慰我,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簡直大不敬,要是角色對調,我根本不會理會這乳臭未乾的孩子吧!而這些長輩的身上真的有一顆天父的心腸……

當我開始學習尊榮文化、杖與劍的結盟(參考出十七8-16),我也開始操練委身,並與上一代連結。例如與父老、長職開會時,學習做一個聆聽的兒子,學習透過他們的觀點來看教會的整體,而不是只想到自己的牧區和事工。

當我與上一代連結時,感受到我進入他們[超自然]的產業和祝福中。因著屬靈的父老們多年來奮戰而得來的突破與得勝,使我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和天花板上繼續建造。最棒的是,他們都還在我身邊,神使我們繼續不斷地被提升。如今的我,很確定自己摸著了天父的愛,因而能夠越來越懂我的父親;即使我沒有肉身的兒子,也擁有一顆為父的心能夠去愛下一代的屬靈兒女。

 

在愛裡卸下防衛機制-周巽正牧師

 這幾年我的父親變得跟我很親近,一天3、4通電話是常有的事。我呢?光是看到來電人是他,就感到煩躁,每次當我不自覺地用冷漠和不耐煩來回應他後,後悔和愧疚感卻又浮上心頭,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很愛他,也很尊敬他,但我也有屬血氣的脾氣。為了這件事我在神面前尋求,祂給了我一段經文: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我覺得保羅好懂我!不只如此,歌羅西書三章21節也說: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但很弔詭的是,怎麼可能做到像保羅說的,要教訓警戒他們,卻不使他們生氣?

主又讓我想起《脆弱的力量》這本書,華人文化中,常常用「趕快去XXX,不然會羞羞臉喔!」這種「羞恥感」來督促孩子做任何事。你發現了嗎?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對父母的氣不只是一種情緒,更像是一個武裝,一種保護自己的防衛機制,這說明了為什麼每次看到我爸打來,心就會煩躁。

父神也同樣如此看我們,祂的愛在我們中間,能使我們曾經破碎的心被恢復,享受在父與子的關係裡。

 

在愛裡的修剪,使我也結果子-廖文華牧師

記得「耶穌是真葡萄樹,而我們是枝子」的比喻嗎?葡萄樹的枝子非常柔軟,無法開出很大很漂亮的花,但結果子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事實上,葡萄樹的枝子可以延伸到三、四十公尺那麼遠,大約是十層樓的高度,範圍可以佔九百平方公尺,相當誇張對吧!想像一下,這樣的廣度需要有多粗的根、多強的吸水力,才能夠把水份和養份送到每一個末梢,好讓它能結出果子?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你可能覺得自己很軟弱,但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參考約十五5)可見,我們不應該輕看自己。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葡萄樹有「逆境迴避」(stress avoidance)系統。當我們沒有結出任何果子的時候,主也會來修剪我們,以致能結出果子。當然,在逆境中,要比在順境時更多的默想、禱告和敬拜,浸泡在神愛的同在裡,將使你免於枯乾。

我是一位美食主義者,好吃的東西能讓我感覺被療癒。但為了身體健康的緣故,我開始操練十六比八的間歇性斷食,一天中只有8小時能進食,其餘時段只能喝水,也不能吃任何會造成我身體負擔的食物,不過那些偏偏我超愛。

過去一個月,在翠芬(師母)的幫助下我成功達標了。你可能會說:你太太一定非常討厭你,她剝奪了你的快樂和自由!對我來說,她卻是因為愛我、在乎我,以至於期待我能以健康的身體,和她一起長長久久的走下去。

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罪,讓天父頒布命令來懲罰和審判我們,但我們更要知道:當我們遵守父的命令的時候,我們就住在祂的愛裡面,祂的喜樂就在我們的生命中滿溢出來。(參考約十五10)

 

世代連結與相愛的3大祕訣-柳子駿牧師

第一,    主動去接觸新的事物。保羅提醒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對長者來說,通常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但世代變化實在太快速,很多東西不斷推陳出新,若是能敞開心去接觸,可以讓你保持心胸寬廣。對於年輕世代,如果都不想去了解他們,也不想理解他們的生活,那麼「吃飽了嗎?」、「天氣很冷,要多穿衣服!」、「不要再玩手機了,快點睡覺!」、「把家裡當旅館阿!」這些對話和心情也都是無奈的必然罷了。

第二,    不要為他人貼標籤。對一個人沒有任何認識前,就從他的穿著、談吐,為他貼上了某個標籤。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裡面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1-22)

說不定別人會做的事你不會,你會的事別人不會。所以,不要輕易對你的上一代(或下一代)貼上先入為主的標籤。

第三,    謙卑地學習彼此生命中的美好。

凡事不可以結黨,不要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二3)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師。你可以邀請對方坐下來聊聊他們生命的經驗或他們的專業、感興趣的事,即使你心中有千百個疑問,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臭臉。

就像很多時候我們也像是小兒子一樣悖逆又無理,天父卻還是愛我們、包容我們的不成熟。

現實中,如果感覺做不到成全與尊榮,或是對你的上一代、下一代感到很被挑戰時,第一件事,搬出保羅的禱告來宣告吧:「求神藉著祂豐盛的榮耀,使我們裡面剛強起來。兒子剛強起來,父親剛強起來。讓我們因信,裡面生出愛心,以至於我們的愛是有根有基,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過於我們所能測度的,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我們。」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2020別冊 P4-7)

1,65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摘要|有人為你奮戰到底!五位牧者合一同台分享

青吶特會最後一天晚會,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執行長周巽光牧師邀請周巽正、晏信中、柳子駿、廖文華等共五位牧師同台分享彼此生命奮戰的經歷,感謝曾為自己生命奮戰的長輩們。

1,53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胡庭瑋

青吶特會最後一天晚會,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執行長周巽光牧師邀請周巽正、晏信中、柳子駿、廖文華等共五位牧師同台分享彼此生命奮戰的經歷,感謝曾為自己生命奮戰的長輩們。

復興不是從你開始  而是上一代有人為你征戰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提到自己當年被呼召、從中研院離職回來教會全職,當時連神學院都沒唸完,在教會分享青崇信息時,雖然自覺講的不好,但每次父親柳健台牧師都坐在台下第一排聆聽、抄筆記。結束以後總是鼓勵柳子駿:「非常好,講得比我還好。」有次與父親共同錄製「今日不講理」節目時,父親第一句就說:「青出於藍勝於藍」,因為被父親肯定、讚美,成為今天有自信的柳子駿。

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則提到自己是第一代基督徒,小時候在暴力家庭環境下成長,在心裡面有很多的破碎。後來有次他到印尼的禱告山,被聖靈充滿倒地,他的屬靈父親腓力牧師前來為廖文華長時間禱告,幾乎是趴在地上對著他的耳朵說:「文華,我不允許任何人欺負你,我會保護你。」這句話讓廖文華感受到極大的安全感。

台北靈糧堂執行牧師周巽正也提到自己在台北靈糧堂服事17年,其中有九年期間,在靈糧生命培訓學院擔任副院長,遇到唯一會罵他的,就是時任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喬美倫教師。周巽正以感恩的心回想,「這九年中,只有喬老師會罵我,回頭看,我生命中很多的不成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罵你,她說神在你身上的榮耀不是這樣,使我逐漸能活出生命的呼召命定。」

活出呼召的路上 你不孤單

至於周巽光,則點出自己是很使徒性的人,經常不按牌理出牌,他很感謝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跟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謝宏忠院長的遮蓋與引導,周巽光也提醒年輕人:「神在為你征戰,很多人也都在為你征戰,你不是孤單的。」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副執行長晏信中也分享,上一代為下一代的擺上,需要長時間才可看到果效,「我們每一人都是按神形象所創造,因為每一位都是領袖可以治理這地,唯有把聖靈放在我們裡面,我們才能代表神。」

整場聚會在牧師們喜樂互動的氛圍下進入結尾,周巽光鼓勵大家:「我們是在打兩場仗,一場是拯救靈魂,仇敵不會輕易地放出年輕人;另一個是天國文化,讓每一個年輕人找到接納、保護、成全他的家。」讓年輕人渴望「回家」,找到有歸屬感的地方,這是神心裡的渴望。晚會最後牧師們帶領大家回應,開始為別人的生命征戰,除去宗派、世代的隔閡,看見合一、復興的世代來臨!

 

▲ROAR青吶特會「​影音信息」開放預購中▲

預購傳送門▶https://reurl.cc/gm8dQV

9/21 Asia TV火熱上架

1,53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摘要 | 廖文華:專注在神的完美,而不是人的不完全!

8月19日起登場,由高雄靈糧堂、台南靈糧堂、鳳山活泉靈糧堂等教會主辦的第一屆ROAR青年吶喊特會,齊聚110間教會參與,是去年亞洲青年覺醒特會後,眾牧者對南臺灣年輕人要領受復興的回應行動。

3,12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 | 何恕瑜

8月19日起登場,由高雄靈糧堂、台南靈糧堂、鳳山活泉靈糧堂等教會主辦的第一屆ROAR青年吶喊特會,齊聚110間教會參與,是去年亞洲青年覺醒特會後,眾牧者對南臺灣年輕人要領受復興的回應行動。第一場信息,由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登場,他劈頭就說,來到現場時搭計程車竟發生擦撞;到門口又因體溫過高滯留在門口,他半開玩笑地說,「要知道復興前會有攔阻是正常的。」

廖文華說,自己一向會準備逐字稿才上台,前一晚卻作了難得清楚的異夢,神託付給他三個問題,由約瑟的故事貫穿信息。

第一個問題是,「異象和夢想有甚麼不同?」「夢想是從人來的,異象是從神來的。」廖文華先用劍橋大學的字典,告訴大家,夢想,是「你非常想發生,卻不太可能的事;是某個想法與想像,是一種體驗,心思意念受到很深的宗教思想或是毒品、精神疾病的影響;會看見實體上並不存在的東西;能夠想像一個國家社會產業等將來如何發展,並且著手進行計畫。」

如同約瑟在18歲時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他下拜,就是一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還敢說異象嗎?還在說異象嗎?」對此,廖文華談到,當約瑟的哥哥們聽見他的異夢後,就同謀要害死他,把約瑟丟進一個坑裡。以至於被賣給米甸人,成了埃及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的奴隸。

廖文華進一步指出,約瑟被法老王接見、成為宰相,已經是看見異象十三年後的事。「當你被嘲笑、被討厭、被責備、被傷害後,還會繼續說異象嗎?」他以此反問會眾,是否常在特會中經歷神同在,回去以後卻面對重重的困難挑戰,請記得「約瑟也是如此!」

「如果你只是每天玩手遊、看NETFLIX、愛奇藝線上影音,或是在家耍廢,是不會遇到屬靈攻擊的,因為你對黑暗權勢來說一點威脅都沒有!」他強調。

最後一個問題,他問大家「你忘了甚麼?又抓住了甚麼?」這句話指的是,「我們要學習抓住神給的異象,忘記人給的傷害與痛苦。」他說,越是惦記著過去的傷害痛苦,越使我們無法進入昌盛。

廖文華舉例,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所想的,不是人類對祂的傷害,而是神的美意;即使人類不善良,神仍然能扭轉一切,成就最榮耀的事。「不要專注在人的不完美,要專注在神的完美;不要專注在人的軟弱,而要專注在神的能力。」廖文華堅定的提醒。

(圖:高雄靈糧堂BU敬拜團帶領敬拜,現場氣氛熱烈。)

異象不是關乎我們可以做甚麼 是關乎神可以做甚麼

最後,廖文華以自身為例,談到過去兩年對他來說,就像是受重傷後包紮完還在止血的過程。雖然透過諮商輔導、醫治釋放,傷口漸漸被恢復。但是某天,神卻對廖文華說:「你失去了異象。」這句話使他認清自己,原來仍舊害怕想起當時的場景、重蹈過去的失敗,以至於不敢再跟人分享異象。

然而,他相信「異象是從神而來的,不是我們一個人面對,而是神與我們一同成就!」最後,廖文華邀請學員獻上禱告,求神把異象賜給每一個人,幫助我們謹守異象、向著祂所給我們的方向奔跑!

 

3,12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夢想之家基金會理事長-廖文華

我很開心看到有很多人是放下這個世界上所謂很好的前(錢)途,因為還有更寶貴的可能是意義、價值、滿足感、快樂……,最寶貴的就是-「神的呼召」!

1,67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夢想之家基金會理事長-廖文華

西門町,台北最熱鬧的商圈之一,

一棟大樓裡矗立了一間非常顯眼的教會,

這間教會的牧師同時也是被總統接見的傑出青年/基金會理事長,

無論大齡男女還是叛逆少男少女,都在這裡遇見耶穌、活出新生命!

 

Q建造這個「家」遭遇過甚麼困難或特別的轉捩點嗎?

很多人都問我是不是缺乏金錢、資源,或隨著機構的成長缺乏場地,這些當然有,譬如說以前我太太會告訴我「我們的帳戶只剩下多少錢」,講完後她要睡覺了,結果就換我睡不著覺,只好下床禱告。

對我來說最難過的是看到孩子又回到軟弱裡。你對一個人愛很深,以至於當他一直走不出某個問題時,你會想:為什麼我不能幫助到你?但我覺得能夠繼續前進的關鍵是:不需要太早覺得挫敗,因為可能只是目前還沒有成功。一個種子埋在地裡面,它開始生根、冒出嫩芽的過程,你不一定看得到,你看到的是它破土的時候!

 

Q可以請您跟我們分享結出果子的例子嗎?

有一位女孩,曾經習慣性的翹課和偷東西,還被關到屏東感化院,後來,我看見這個孩子進入婚姻、成為軍人-職業士官,在紀德艦服役,去南沙群島巡弋這樣保家衛國的工作,我很感動,因為她曾經走過一段很叛逆的階段。當她有機會來台北受訓的時候,也會來找我吃飯、喝咖啡,跟我說她的近況、給我看她女兒的照片,這我感到很開心也很欣慰。

 

Q這幾年基金會的發展穩定,身為理事長在當中的責任區分和過去有甚麼不同?

在滿十周年的時候,我很開心的把棒子交給一個當時28歲的年輕女孩,她是我的屬靈女兒,由於父親在她國中的時候癌症過世,讀北一女的她成了夢想之家的受助生。我很開心這個傳承是從創辦的一代,到受助的一代,從父親到女兒,現在她也成為很多人生命中的媽媽。看到年輕人被神的愛醫治,被神的愛建立起來,最後再把這個愛分享出去,讓我感到很滿足。

 

Q神是怎麼呼召您的?律師轉牧師有放棄了甚麼的感覺嗎?

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人生有甚麼犧牲和不快樂,因為有些事不能用世界上的價值觀來定義,生命更不能用金錢去衡量!

我很開心看到有很多人是放下這個世界上所謂很好的前(錢)途,因為還有更寶貴的可能是意義、價值、滿足感、快樂……,最寶貴的就是-「神的呼召」!如果你走在神的呼召裡,那會使你滿足。所以如果神呼召我們,應該要勇敢走下去!其實有很多人比我更犧牲,我算是比較調皮、掙扎比較久的!(笑)。譬如東石靈糧福音中心牧會的林碧亮牧師,他曾經是一個土木系教授,當時他去到東石研究地層下陷的問題,卻發現真正要幫助的不是地層下陷,而是他們靈魂裡的需要,所以他放下了大學裡土木系系教授的身分在那裏服事,但其實他們家跟嘉義一點淵源也沒有。

 

Q面對同工的失敗您會如何處理?

這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事情,我也會有軟弱、犯錯的時刻,不會永遠是剛強的。而我們想要被如何對待?我們應該怎麼樣對待別人?我覺得要創造一個誠實、敞開的文化,可以讓每個人真實地來尋求幫助。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做隨時的幫助。(希四16)

關鍵不在於是否要停止他的服事,這不應該是一個懲罰,況且停服事到底是在懲罰誰呢?我會想,如果這個服事對他來說是一個躲避問題的地方(那地方也可能是工作、賺錢或速食愛情),我會建議他暫停一段時間,不要躲進任何地方。而在必須讓這個人暫時放下服事的期間,我反而會開始約這個人吃飯,或是約他一起禱告,告訴他:「嘿,我這麼做是因為關心你的靈命、在意我們的關係」。

你怎麼知道神在呼召你?

1、 你現在在做的事情是你喜歡、很有滿足感、是你一直都想做的事,卻有一個更強的渴望吸引著你

你要留意這個訊號。當時文華牧師仍專攻法律,生活非常繁忙,卻一直都很想要服事神,對校園、下一代有很強烈的負擔。

 

2、 呼召來到時,會有很多印證-

有很多神的僕人對文華牧師發預言,神很多次在文華牧師讀經的時候對他說話,還有很多長輩不約而同來對他說這樣的事,這些是他無法否定的。

 

3、 你從來沒有想過的事,但突然有這個意念-

文華牧師從大學到研究所都一直想做法律人,從來沒有想過要當牧師,可是神有時候就在你人生中放一個不一樣的轉折,會讓你覺得自己沒想過,卻又感覺平安。

這就有可能是呼召。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P10-11)

👓看更多牧者的故事:

頭份家庭教會主任牧師-麥素嫻

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

高雄武昌教會學青牧區牧師-周子甯

 

1,67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2015青年覺醒特會-喚醒青年世代內心的火熱

。2015年青年覺醒特會,邀請到腓力‧曼都法牧師、連加恩醫師、周巽正牧師、廖文華牧師、萬力豪牧師等講員,並開設多樣主題的工作坊,讓學員按著不同的負擔接受裝備,甚至安排街頭佈道的實際操練,讓學員們帶著對靈魂滿滿的火熱與佈道技巧回到生活中!

1,26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每年暑假的青年特會,是許多年輕學子再次被建造、挑旺的機會。2015年青年覺醒特會,邀請到腓力‧曼都法牧師、連加恩醫師、周巽正牧師、廖文華牧師、萬力豪牧師等講員,並開設多樣主題的工作坊,讓學員按著不同的負擔接受裝備,甚至安排街頭佈道的實際操練,讓學員們帶著對靈魂滿滿的火熱與佈道技巧回到生活中!

為了看見校園復興、台灣轉化,你是否也願意跨出聆聽神的第一步?特會第一天,廖文華牧師以舊約先知撒母耳為例,分享撒母耳即使在不盡理想當中的環境成長,但依舊能被神使用的關鍵:學習聽神的聲音、讓神的聲音塑造我們的生命,將神的話傳遍全地。神在撒母耳年幼時就興起他,相信神也要興起一群少年人成為台灣的解答,讓我們都能對神回應:「請說,僕人敬聽!」

或許你會想,我憑什麼能拯救台灣?但是萬力豪傳道表示:當我們願意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神渴望幫助你挖掘出你心中的寶藏,也就是祂所賦予你的恩賜。神會帶你踏上尋找的旅程,旅程中會經歷挫折、失望,但那不會阻擋神要在你身上成就的計畫。甚至你所犯的錯誤,也無法抵銷神放在你身上的恩賜與呼召。神不要我們倚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透過降服聖靈,將祂已經放在我們身上的恩賜發揮出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神的同在,無論走到哪裡,都將帶出影響力。無論任何景況,神定意讓我們再次成為美好。

關於年輕世代憧憬的愛情,周巽正牧師與蕭雅文師母的分享,則幫助學員們更深了解婚姻的異象。「任何真正有意義的關係、使你滿足的關係,都需要付上代價。婚姻是需要用心經營的,你要學習怎麼不求自己的益處,真心的付出。」兩人一致表示:從交往期間、甚至單身的時候,就要開始為婚姻學習做個好伴侶,學習不只是為自己活。周巽正牧師也提醒道:「你的對象其實已經存在了,只是你們還沒相遇而已。」但在選擇進一步交往的對象時,要記得的原則是:「你的天菜,不一定是適合你的菜!」你必須要知道自己是誰、要足夠認識自己,才能找到適合的對象,並且在最完美的情人──耶穌基督身上學習愛。

在晚會中,腓力牧師則提醒大家:自我形象需要建立在屬神的啟示上,否則剛點燃的屬靈熱情很快就會熄滅。因此他引用創世紀一至二章,從上帝創造人的經過,分享關於男人與女人的真理,而這也是使復興火焰不滅的根基。男人起初失去了一根肋骨,表示男人需要在他自己之外找到生命的命定,得著成就感。要滿足這個空虛,需要讓神的話語充滿在心中。男人需要有模範,特別是父親的模範,成為可以追隨的榜樣,更重要的是透過聖經認識天父。男人也需要肯定,需要知道他們是重要的、他們能夠做到。關於女人,腓力牧師則表示:女人的內在力量其實比男人強,因為女人是從男人堅硬的肋骨中被造,但女人需要能夠欣賞自己的能力,為了神的緣故來使用這個力量,而不是抵擋神。

連加恩醫師則在晚會當中鼓勵會眾:當我們長時間停留在聖靈的同在中、天天來到父神面前親近祂,我們就會更多得著與聖靈相交、溝通的恩賜,我們會更想要去禱告,甚至當聖靈把佈道的火放在你裡面的時候,你就要感染那神聖的瘋狂,甚至想為主贏得十萬個靈魂。

連加恩醫師專訪|為福音而活!
連加恩醫師說,他非常看重福音的傳遞,而這也是專訪的主軸。他表示:「故事」不僅是讓佈道吸引人的關鍵,也是我們之所以能做到「比耶穌更大的事」的理由。透過他個人的講道經驗,他發現:當他講太多道理,許多聽眾會開始精神渙散;但是當他講完故事,再分享對應的聖經真理,「我可以感覺到聽眾的眼睛亮起來。」而約翰福音14:12當中提到,我們要做「比耶穌更大的事」。「有甚麼事我們可以做得比耶穌更大?只有我們可以講我們從前吸毒、是個破碎的人、沒有自信的人,現在因為耶穌……這就是你的故事,會帶來台下的共鳴。」耶穌沒辦法分享祂的失喪,但我們可以。就像奇異恩典的歌詞中寫的:前我失喪,今被尋回。

「當我佈道的時候,我需要透過故事,一個軟弱的人經歷過的歷程,才能夠讓沒進過教會的人能明白。」連加恩醫師認為,傳福音的人,一定都有說故事的恩賜。「他們是神國度的翻譯者,要讓神的語言翻譯成地上的語言,翻譯的工具就是『故事』。把人家聽不懂的教會術語,變成教會外的人也能聽得懂的語言。」

而在這次特會中,連加恩醫師想要傳達的主要信息,正是再一次喚起年輕世代對於福音與佈道的熱情。「我們的校園工作正在失去影響力……」他懇切地表示:「我想看到的是五重職分的『傳福音』這個職分能夠被釋放出來,很多人被呼召進入這個恩賜裡面。我想看到人們重新為福音而活。」

那麼,「為福音而活」實際上有哪些做法?連加恩醫師提及「為福音移民」。在台北靈糧堂青年崇拜當中,他直言不諱:在場的弟兄姊妹這些年吸收了許多養分跟啟示,如果去到偏鄉的教會,早就會是當地教會牧師身邊最主要的同工了。但就是因為身在人力與資源皆豐富的台北,導致許多人安於繼續當個小組員。因此,他挑戰弟兄姊妹為了福音移民到第二線、第三線的城市,甚至是到中國、到海外。「我相信傳福音的動能恢復到一種程度,我們才有辦法談宣教……其實它是同一件事情。」無論是為著遠處的靈魂、近處的靈魂,本質上都是為了靈魂。

腓力牧師專訪|追求聖潔的關係
腓力牧師則在訪談中,分享了他最近領受的啟示,並強調教導屬靈孩子「品行」的重要性。「神給我負擔要來教導、訓練、愛、和門訓人。而我想要將這份任務傳承給更年輕的人群。」腓力牧師表示,這是他最近從神領受的啟示,因此他更加關注年輕人,並且儘早在他們生命中展開神的工作。

論到年輕人以及青年復興,腓力牧師認為:要談「權能」是簡單的,因為能力來自於神;但論到「品格」,則是我們的責任,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他在特會信息中之所以強調「關係上的選擇」的原因。「我們常常看到青年的復興火焰熄滅,肇因於青年牧者、會眾、領袖在生命中做了錯誤的決定,特別是關係上。」因此他認為,好的品格是復興的根基,也是復興之火能持續的關鍵,使其興旺並且贏得更多靈魂,甚至是整個世代。

腓力牧師以他在泗水所牧養的教會為例,如果只要炒短線、追求短期轟轟烈烈的神蹟奇事,其實並不困難。但如果想要擁有長久穩固的根基,持續十年、二十年下去,「你真的需要去強調品格與關係的重要性。否則,復興之火和恩膏會慢慢流失,你終將一無所有。」

談到品格與關係,就需要談到年輕人能夠學習的榜樣。身為一個屬靈父親,腓力牧師表示:「成為別人的榜樣是我為主而活的最大動力。」因此當他有時想放棄時,他會提醒自己三思而後行,因為他知道自己所作的會影響到效法他的許多人。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是很大的負擔,但是腓力牧師卻將這樣的挑戰當作與自己有益的。「成為榜樣給我很大的力量使我不放棄跟隨主,並讓我做這事不單為自己,也為了下個世代……他們仰望爸爸,我不能讓他們失望。而只要我抓緊耶穌,我就不致使人跌倒。」

除了親自成為父親般的榜樣,腓力牧師更教導他的屬靈孩子:即使在無人看見的暗處,行事為人也要討主的喜悅。「品行是什麼?就是你獨處時的樣子。」他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品行」只展現在別人眼前,那叫做偽善。偽善傷了很多人,很多人不信任屬靈榜樣,就是因為其中出現太多偽善的人事物。「我必須對抗這樣的事,願神與我、與我們所有人同在。我們將要成功,扭轉形象,讓人可以重新信任屬靈榜樣。」

最後,腓力牧師總結了他這次來台灣主要想分享的信息,就是「Holy Relationship」──聖潔的關係。這包括與神的垂直關係,以及和人的水平關係。「聖潔的關係就是那新皮袋。有了新皮袋,神可以在任何時候輕易地倒入新酒。我們必須準備好自己為神使用。」

學員回應|在群體中活出天國文化
來自澎湖浸信會的吳牧師,每年都邀請澎湖科技大學的學生一起參加青年特會。「我們這幾年都帶著火熱的心回到澎湖,在大學中成立社團,這幾年已經從十幾人成長到五十人了,希望在今年年底能夠突破一百人!」他的語氣靦腆,但言談間掩不住熱情。而這次特會當中,腓力牧師的信息對他是很深刻的提醒,特別是對於婚姻、男女之間以及每個人的形象。「每個人都具有神的形象,這部分我獲益良多。」

而在特會第一天上午,廖文華牧師邀請年輕世代上台分享、接棒,讓來自香港的陳傳道印象深刻,更省視了自己作為牧者,如何牧養下一代去分享、見證耶穌。陳傳道表示:「這幾年,我們教會有幾個年輕人來到這裡,他們的身分被恢復,他們知道自己是王子、是公主,他們回到神創造他們的心意,慢慢健康起來。今年因為他們已經是領袖了,他們要帶領其他年輕人進入天國文化裡面。」特別是天國文化如何應用在青少年牧養當中,進入年輕一代的生活。「我希望看見更大的復興在我的教會……我想神興起我,透過我來興起我的下一代。」另一位已經參加三年特會的香港學員也如此回應:「是神首先透過天國文化來恢復我的身分,讓我帶著這個權柄跟身分去教導跟恢復下一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5期P.30-33】

1,26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成為懂得生活的專家

p4

文/連加恩 醫師

今年天國文化特會的主題之一是:【健康的家庭】。在特會前夕,農曆過年之際,我和廖文華牧師帶著兩家人到印尼泗水渡假。在跟腓力‧ 曼都法(Ps Philip Mantofa)牧師家人餐敘間,牧師跟我們聊的內容,非常巧的,竟然跟天國文化特會中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講的遙相呼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裡面有神要對我們說的話,因此,我用條列的方式,把這段聊天紀錄下來,讓弟兄姊 妹也如臨現場。

1.腓力牧師:我有一個秘密,在我的大本行事曆上,除了記載服事、巡迴的行程之外,還記錄其它的東西。

我插嘴道:我知道,是不是像佈道家宋尚節每天寫日記,把去哪裡、誰得醫治、發生什麼神蹟、甚至誰沒有悔改的名字都記載下來?

腓力牧師:不是,我只記載我跟小孩子的精緻時刻 (moments)。例如,我哪一天跟他們談到財務、男女 交往等議題,我就紀錄下來。去年年底,我翻閱自己的行事曆,發現365天中,至少有200多則(天)精緻時刻,這讓我成為替自己感到驕傲的爸爸。至於聚會中的神蹟,我不紀錄,這樣神才能透過我繼續行新的神蹟。

2. 腓力牧師:每週六是我的家庭時間,如果我沒有外出服事,我分別出來陪孩子和家人。我和太太每週有一次約會的時間,我們會一起出去用餐。至於我的孩子,我也定期分別帶他們出去,有個別約會的時間。

文華牧師:可是週六不是準備聚會壓力最大的時候嗎?

腓力牧師:我教會的會友是上帝的會友,而我自己的會友,就是我的家人。我告訴教會的弟兄姊妹, 他們的牧師需要確定自己是從一個快樂的家庭出來,步上講台,他們聽道後,也才能有快樂的生活。在印尼,許多人只有從我外在的事工認識我、甚至想要模仿我講道的方式、外在的表現,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其實我也是一個生活的專家(牧師用 expert in life來形容,這讓我想到比爾‧強生牧師所說的「Reign in life」:用屬神的智慧在人生中作王掌權)。如果有一天神把我的恩膏拿走,使我變成 一個平信徒,我還會是一個快樂的丈夫和父親。但有一些人如果把【事工】從他的生命中拿走,他就什麼都沒有了。 

牧師一面說著,一面打開手機給我們看,他為師母禱告的內容。這讓我想起牧師多年前對一位青年奮興家講的話:「Build your life not your ministry!」 也讓我想到Dr. Kingsley Fletcher多年前在一個餐敘中跟我還有幾位Asia for JESUS牧者講的話: 「Revivalists shout in the tent, but a true father teaches people how to live!(奮興家在帳篷裡吶喊,但真實為父的人教導人們如何生活)」

3. 我問:牧師,你怎麼替你的小孩禱告?

腓力牧師:我會替每個孩子未來的伴侶禁食禱告, 甚至在他們還在包尿布之時就開始。除此之外,每天孩子上學前,我會為他們一個個按手禱告,前半部的禱告是一般性的,每天都不變,為他們祈求平安等。第二部分是聖靈當時的感動,例如,可能有感動替某一個孩子禱告,讓他這一天特別學習愛同學。我也會把這部分的禱告記下來,等年底的時候回頭看,就會發現那是神給這個孩子的預言,一個個都成就。

4. 腓力牧師:要趁孩子的心敞開的時候,告訴他人生、屬靈的事情。他們敞開心的時候,常常是主動 問問題的時候,有時我們大人因為可能正在談話被打斷,而不讓孩子問,這時候應該注意在適當的時候,回去回覆那個疑問。另外,有一次,我的孩子犯了一個錯,我很嚴厲的責備他,責備的嚴厲程度超過了他的錯,我回去跟他道歉說:「雖然你還是犯錯、我仍然不同意你剛剛的行為,但我為了過度嚴厲的態度跟你道歉。」這樣做,是避免孩子的心剛硬封閉起來,之後就更不容易管教了。

從泗水回台灣的路上,我們背著腓力牧師託我們帶回台灣的畫,這是他用休假的時間,把異象、異夢 中看到的聖經圖像畫下來,2016年八月要在台北舉辦畫展。我們的責任是要把其中的三幅畫交給台灣的一個姊妹,沒有想到,當天班機延遲半小時抵達桃園,在沒有連絡的情況下,我們竟然在機場內遇到了這位姊妹,她剛從美國飛抵台灣。

在神的國度中,沒有巧合這事,只有天父充滿愛的巧思和安排。我和文華牧師兩家人都深信,這趟旅程和這次的天國文化特會必定有天父上帝要我們特別留意學習的功課。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4】

2,80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