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一個潛藏的好團體 Elevation Worship 紀錄現場敬拜的感動

066文|潔咪

「音樂無國界」這句話在我年少無知時就屢屢聽到,但確切是誰說的,問了谷哥哥,谷哥哥也無法回答我這個問題,儘管你聽到一首語言不通的歌曲,但隨著旋律、節奏、歌者的歌聲…等等的元素,就可以搖擺身體、放鬆情緒。「Elevation Worship」這個敬拜團,就是我在Youtube 的頻道上找到的好音樂,聽到他們現場敬拜就深深打動我的心,其實在台灣已經可以買到他們的實體專輯了,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好音樂,讓我娓娓道來。

Elevation Worship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城市(Charlotte, NC ),截至2014 年10 月( 註一),出了6張專輯以及3張EP,其中在去年所出的「Only King Forever」這張專輯裡面邀請到了Matt Redman、Israel Houghton 共同參與創作, 同時也與Darlene Zschech 合唱”The Love Of Jesus” 這首歌曲。Elevation Worship隸屬於Elevation Church, 就好像Bethel Music 隸屬於Bethel Church 一樣。從一開始帶領他們的Pastor Steven有一個異象,希望這個團隊成為一個可以自己創作、編曲並且能錄音製作的樂團,從2008 年出的第一張專輯到現在,每一張專輯都是反映出Elevation Church 的每一個階段的歷程、經歷以及需要, 一直到第四張專輯Elevation Worship 開始製作出全歌曲創作的團隊。

第一次聽到Elevation Worship 的專輯是在2013 年,而我第一個印象是:哇塞!一張專輯裡面居然有25 首歌!前面12 首歌,半張專輯都是現場錄製,後面的歌曲雖然與前面曲目都相同,但卻是在錄音室錄製。令人驚豔的是,雖然曲目一樣,但同一首歌曲卻有兩種編曲。現場錄製,是想要紀錄在敬拜當中的感動,而在錄音室裡,想要創造出音樂的無限可能。

雖然他們沒有太多華麗的編曲,也沒有令人著迷的搖滾節奏,但是在每一個首歌裡面,你可以感受到不管是主領或是樂手投入在音符裡的律動、感動,並強烈感受到神同在的大能。推薦他們的Live 專輯包括For the Honor、Nothing Is Wasted、Only King Forever, 不管在音樂的編排、樂器的配置或是現場的感動,都可以在專輯中感受的到,也很適合在靈修的時候成為最佳的陪伴。Elevation Worship 的官方網站實在是有非常多的資源,像是可以免費讓人下載簡譜、歌詞,最棒的是有免費的Loop 可以下載。在Youtube 上也可以找到一些歌曲的彈法、打法示範,若是覺得自己教會的敬拜團配置沒有這麼多,他們也有簡單配置的彈法喔!

正經地說完了,來個飯後小插話,每一次聽著Elevation Worship 專輯工作的時候,總會有一種無法專心的感覺,因為隨時隨地會被拉進敬拜的水流當中, 很想一直重複聽感動自己的歌曲。他們的音樂資訊相對於Hillsong Worship 來說並沒有那麼完整,Hillsong Worship 或是系列的歌曲隨便找一找就有, 有時候想找Elevation Worship 的其他Live 畫面都很難找,還記得有一次看到其中一個主領Mack Brock 的畫面時,我都對不上哪首歌是他唱的啊!因為聲音跟長相對不上啊!哈哈哈!

註一:美國時間2014 年11 月25 日發行「Wake Up the Wonder」Live 專輯。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66-67】

6,473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流行|原來 是趟身心靈豐盛的旅程 不管有多少,只有完全的付出

065文|Rayya 圖|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出發囉!想都沒想過,第一次踏上這個土地是為了神;回想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旅程裡,卻帶給我一個很大的改變。跟著約書亞樂團前往外地兩間教會舉辦敬拜研習會,培訓當地的敬拜團。當確定好這次行程和內容之後,我們開會、準備教材等等,對每個團員來說,心裡很興奮能夠參與在這次的服事裡,將我們所擁有的那一份,完全地給出去,不管有多少,唯一想的就是給。

原來 是這麼一回事
走出了機場,迎接我們的是從A城市來到B城市開拓教會的一群牧師,一上車就開始分享教會的成長,聽著他們的分享,才知道在這裡的教會是如此增長快速,才知道在這每位牧者是如此的付上代價,哪裡有需要他們就帶著同工、敬拜團往哪兒去,哪怕要開超過三、四個小時的車程;聽著他們說,我從心裡真的很深的感受到,他們很勇敢的離開他們的舒適圈,而進入到有需要的地方;聽著他們對得著靈魂的渴望是如此強大。坐在車上,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心裡有一個感觸,雖然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原來我們都同是一家人,說著同樣的語言,和有著同樣的膚色。當天晚上,團員們聚集在房間裡開會、禱告,求神給我們一個新的啟示,而在禱告過程中,神再一次的提醒我們,這趟旅程的目的是要幫助敬拜團的團員,可以真正明白「何謂敬拜」? 不再只是追求技巧,而是真實的敬拜生活;當在禱告裡明白這才是我們此趟旅程的目的後,也要分享神在我們身上所做的工作,讓他們也能透過我們的生命,再一次的經歷神放在我們身上的祝福,因為這樣,神也挪去在我心裡所害怕課程會不夠精采的恐懼,取代的是興奮,渴望和他們的連結。

原來 文化差異是如此的有趣
在分科課裡,我負責Bass的課程,看著比名單還多的學生聚在一起,聽著他們的自我介紹,為什麼要學Bass,來自不同城市的敬拜團,最讓我敬佩的是,因為教會器材的有限,每個敬拜團不只是帶著他們自己的樂器,連音箱也從自己的城市運送到這邊。這讓我想到在台灣的我們有多幸福,只要帶著樂器就好,其他硬體設備,自然會準備好在教室內,但這群弟兄姊妹沒有任何抱怨,他們認真的學習著每個技巧,第一堂課開始上課前,神也感動我跟這群學生們分享了在我個人對敬拜的態度,從一個不正確的方式,被神調整、恢復的過程;雖然只是短短的分享,但我相信神對我的改變,一樣會在這些學生身上。縱使這不是他們平常的練習模式,但他們很努力的學習這些新的功課,約書亞團員們也分享了自己如何練習聽不同的樂器,如何練習抓歌,練習如何去分析一首曲子;有趣的是,文化讓我們的語言習慣也變得不同,我們也在這次的課程中,學習了一些新名詞;例如:「抓歌」他們習慣說成「扒帶」,把音樂從電腦裡扒下來;「封閉和弦」他們說成「大橫跨」(大家可以自行體會體會…哈哈)!接著兩天晚上的敬拜特會,透過巽光牧師分享真實的敬拜,也結束了四天的特會,在這四天,我們也看見了當地的美,也吃了許多道地的美食。

最後
最後,感謝神帶領約書亞樂團的我們,在這美麗的城市,讓我們經歷了神的豐盛,也讓我們看見在這裡,雖然硬體的缺乏或不便,卻不會影響他們與神的關係,反而是想要得更多,想經歷的更深,這是我們所要操練的,所要學習的。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64-65】

2,27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電影|愛始於單一事件,最終成為環境。 等愛的城市 Welcome to the Rileys

062文|趙治德

禮記曰:「少而無父者謂之孤。」孤兒指的是沒有父母的人,但基督徒屬靈的孤兒解釋為一種自己選擇的生命狀態,包含著缺乏、競爭心、自卑、以被注意取代被愛、追求獨立、渴望證明自己能成為自己的源頭(靠自己完成事業)等等的心態。上帝只創造過兒子,我認為今天世界上會充滿擁有孤兒思想的人,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孤兒的世界不斷的提供孤兒的環境與經驗給每個人。

劇情大綱:道格萊利(詹姆士甘道夫尼 飾)與露意絲結婚30年,如今感情不如以往,妻子因女兒的過世而心靈受創,足不出戶,道格則在失去外遇對象後,於出差的城市遇見了年輕沒有父母的脫衣舞孃艾莉森(克莉絲汀史都華飾),心生憐憫的道格下定決心,花上金錢時間與人力來幫助她,當露意絲發現這一切,震怒的懷疑先生的動機,然而隨著漸漸相處,三人的心都有了變化……

”是你選擇了憂鬱”(原名Choice Theory選擇理論)這本書中提到,作者從四十年的精神病理學臨床經驗中做了個總結,顯然的,不快樂的人都有相同的問題:「就是他們無法和他們一心想和樂相處的人真正處得來」他說。顯然的,我想這句話也會打中不少人的要害,當然是指心理方面。這本書提到了有趣的選擇理論與外在控制心理學。

關於外在控制心理學,表面來說,就是有些掌控者企圖要讓你相信他們知道你要的是什麼(而你自己不知道),這樣無力感的思想會透過習慣融入到我們心裡,若某天我們有了權利,我們便也會用控制他人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作者說這樣的心理學會充斥社會,是因它確實有效但這樣的文化,最終將加深人們的不快樂,使我們更難相信溝通、相信真誠之心的存在。選擇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告訴你,沒有人能夠使你過得不好,若你想得到一個結果,你就要去做能使自己更靠近這個目標的選擇;我相信有些讀者會認為這是廢話,但對於那些身心受創、出身貧弱、或正在面對人生低谷的人來說,這將是他們最大的掙扎,因為他們所遭遇的事情,很可能正用力地說服他們一件令人難以承受的事情:「我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 。」

失去女兒、妻子長期地抑鬱,讓曾任父親又身為人夫的道格,幾乎說服了自己選擇去相信自己是一個無能又無法給予的人,直到艾莉森這樣一個生活破碎而混亂的孤兒出現,讓他發現原來自己仍然有給予父愛的能力,他開始裝修她髒亂的住處,他選擇跟她同住並關心她,而終於走出牢籠的露意絲,也把她當女兒般對待;一個包裹住艾莉森的,不是一個道理,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而是一個環境,而這個環境很完整,沒有人在刻意地做什麼,要試圖來針對問題解決或針對創傷來醫治,當需要出現,有愛的人很自然就付出些什麼,去讓需要被滿足,於是,負傷的人,以自己真正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療癒其他負傷的人。

孤兒的靈,以超自然的方式恢復,而孤兒的經驗,則需要兒子的經驗去恢復,除了一本書、一篇講道或文章,一個勸誡一次陪伴,我們所能給予最好的,也最有效的(很不想用這個形容詞)

應該是一個整體環境。

而身為需要的一方,仍然有工作要做,那就是打開心,去願意接受,就像艾莉森願意“選擇”被愛,不過若沒有道格先提供環境來融化一顆閉鎖的心,一味的責怪艾莉森為何不敞開心,未免也太強人所難;每個人都是來自本身的“既有處境”,畢竟艾莉森的既有處境是脫衣舞俱樂部,是無父無母真正的孤兒,而整個故事的轉折,就是當道格遇見了她。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62-63】

3,13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藝人|不當100分女孩 與神一起快樂夢想 李宣榕專訪

060專訪|陳珮瑜、鄭亦如  文|陳珮瑜 圖片提供|李宣榕

從念書一把罩的優等生,搖身一變成為星光一班歌手、歌仔偶像劇演員,到拿下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最佳主持人。甜美親和的李宣榕,鎂光燈底下卻是嚴格要求自己的拼命三郎;哪怕是不熟悉的啦啦隊甚至武術表演,她都拼了命完成,甚至傷到臉蛋,一度以為演藝之路就此中斷。
但上帝陪伴她一路走過,在挫折中預備她,使她信心增長並學會倚靠神。現在的李宣榕心中充滿自由、不計較得失,更處處分享對生命的熱情;經過淬煉的生命,散發出更自信美麗的光輝。

李宣榕,星光一班裡有著甜美歌喉的女孩,搖身一變成為2013年金鐘獎「最佳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總是掛著甜美笑容、對訪問有問必答,講到開心處會睜大雙眼;開朗真性情的李宣榕,分享神如何帶領她,從一個樣樣爭第一的好強女生,變成處變不驚、安穩面對人生挑戰的亮眼演藝新星。

李宣榕從小即展現旺盛的決心,嚴格要求自己樣樣做到最好。三年級時曾考過一次99分,即使已是全班最高,對她而言卻是不能接受的失誤,於是她心一橫,將一頭及腰長髮剪到耳後以示警惕,「我覺得這是給自己的處罰,完全不後悔。」想到過去的自己,李宣榕忍不住笑笑搖頭。國中時,李宣榕還因努力過了頭,半夜突然夢遊,一邊喃喃自語「一百分…第一名…」,著實嚇壞家人。

神=阿拉丁神燈?
小時候李宣榕會跟著媽媽一起上教會,由於是講原住民母語的教會和講台語的教會,常常有聽沒有懂,只能從母親的教導中,模糊地知道向神禱告神都會垂聽。因此李宣榕總在考試前禱告,求神看在努力念書的份上,讓她考一百分。「我簡直把神當成阿拉丁神燈在許願。」回想起小時候錯謬的想法,李宣榕忍不住大笑。

「獎狀和獎盃就是我的安全感來源。」一路追逐第一、樣樣做到最好,連在芭蕾、鋼琴等才藝也不落人後,李宣榕緊抓住可見的一切,一心往頂尖邁進。沒想到在穿上「小綠綠」制服後的第一次段考,李宣榕卻狠狠跌至10幾名,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挫敗反而讓她漸漸學會放鬆、學會凡事盡力就好。

經歷挫折雖然緩和了李宣榕的步調,但無形間她也將作夢的能力漸漸放下;因為對於神的心意一知半解,仍舊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人的眼光中。直到大學換了教會,終於聽懂講道信息,才真正開始認識這位天父。回頭審視走過的路,李宣榕才明白,神早早就開始預備她的生命。若非在學生時期曾有的挫敗,慢慢磨去她性格上的稜角,面對日後踏入演藝圈─這個處處比較、「下一步」永遠充滿變數的環境─哪能如現在這般自在安穩的面對?

敲響金鐘後 領受全新生命見證
2013年李宣榕與搭檔劉清彥,因《烤箱讀書會》拿下最佳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成功敲響金鐘。典禮當天早上,當李宣榕在敬拜禱告時,神突然問她:「孩子,妳為什麼不敢跟我一起作夢?」這句話喚醒李宣榕像孩童般敢夢想的能力,她邊流淚邊寫下得獎感言,沒想到當晚就派上用場。李宣榕的隨身行事曆,至今仍夾著一張展開雙翅的卡片,是小組員在典禮前給她的祝福,也成為最美好的印證之一。

2014年第49屆金鐘獎剛出爐,沒有入圍的消息,卻讓李宣榕的心底深處突然開竅,原來神的愛早已成為她心中安全感的來源;這份安全感永遠不會消失,也無須透過行為交換獲取。即使沒有達到一般人眼中的「成就」,李宣榕依舊充滿平安喜樂;她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被神所深愛,因此更加確信自己的道路在神手中。講到此處雙眼發亮的李宣榕,因著這個嶄新的領受興奮不已,她萬分期待將這個新的生命見證與人分享,激勵所有在人生道路遭遇挫折的人,一起經歷超自然覺醒成為神的兒女,找到生命價值的源頭。

採訪後記︱
這一期亞洲復興誌出刊時,第49屆金鐘獎典禮早已結束。這次雖然沒有機會見到李宣榕再次分享得獎感言,但一邊看著頒獎典禮進行,一邊回想李宣榕的分享;在演藝圈這人人競爭、追求曝光度的圈子,能夠保持樂觀、不患得患失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安全感」是很重要的元素。只有透過領受天父的愛成為安全感的來源,每天被更新,在比較與被比較的環境中,才不會輕易迷失自我。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60-61】

4,63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流行|經歷生命化療 成為神國的閃亮諧星 吳瑋萍專訪

058專訪|陳珮瑜 文|陳珮瑜 圖片提供|Asia for JESUS 國度豐收協會

她有天生的諧星因子,也是天生的生命鬥士,一旦方向確立就勇往直前,不會輕言放棄;她也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當吳瑋萍正處在追逐夢想與燃燒熱情的最高峰,癌症卻突然襲向她,並急速拖垮她的身體。縱使處在生死邊緣,天生的樂觀讓她選擇積極面對,一次次驚險度過難關。縱使人生路途拐了個崎嶇的彎,身體復原後她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盼望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能為在絕望掙扎中的人帶來一絲盼望。

從陽光搞笑的大女孩,到與癌細胞奮力抗戰的生命勇士──短短三年,吳瑋萍經歷突如其來的生命風暴。但是病痛沒有擊垮她,現在的吳瑋萍帶著滿滿的生命能量,與所有人分享生命從逞強到軟弱、再到真正剛強的精采故事。

2010年6月,吳瑋萍正一邊期待著非洲肯亞及花蓮短宣,內心充滿了雀躍。此時異常的疲倦、痠痛卻找上她,隨之而來食慾開始下降,種種症狀開始影響她的作息和服事。等到再也支撐不住送醫院急診,經過骨髓的穿刺檢測後,確定身上的症狀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場為生命奮鬥的長期抗戰立即展開。

真的生病了 生命放手交託給神
習慣樂觀面對挑戰的吳瑋萍,剛開始心中沒有太強烈的恐懼,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克服一切,「何況我有神耶!」吳瑋萍強調。直到因化療不得不剃光頭髮,才終於意識到自己病情非常嚴重,無法再以意志壓抑所有的感受。但等到眼淚情緒宣洩完,吳瑋萍還是決心積極面對,深信神的恩典一直都在。

伴隨化療而來的各種併發症、巨細胞病毒遊走全身,還兩度差點送命。在生死邊緣神垂聽了她的禱告,讓愛家人、愛朋友的她,又一次奇蹟般度過難關。生命交關的深刻經歷,讓吳瑋萍開始成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從小個性好強,未生病前的吳瑋萍,凡事總想做到最好,直到沒了體力、沒了抵抗力,再無法單靠意志完成一切,也讓她學習對生命放手,將一切仰望交託給神。

躺在病床上,吳瑋萍也多了機會和家人相處,開始重新認識家人的脾氣、喜好。曾有一次,性子剛烈的吳爸爸為了女兒被計程車輕撞到,當場在醫院門口與對方理論;吳媽媽則是時常幫女兒搶著提重物,反而讓吳瑋萍覺得少了練習照顧自己的機會。與家人相處儘管出現磨合,但也讓吳瑋萍開始看見父母對她的愛,並學習有耐心的表達想法和溝通。

出院後的新挑戰 信靠神、不比較
出院後,吳瑋萍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不和過去的自己比較。體力、視力大不如前的她,儘管渴望回到原本的呼召,但等待的過程信心卻備受考驗,幾度也和家人發生爭執。直到她開始敲擊鍵盤,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焦急的心情才慢慢平復。許多人會問:「難道不會埋怨神嗎?」但對吳瑋萍而言這是絕不會出現選項,神是她生命最後、也是最穩固的倚靠。偶爾她還是會和神嘔氣,但神總會親自帶領她再次找回心中的平安。

「經歷天父的愛,就像經歷生命的化療。」生命的驟變,反讓吳瑋萍更真實認識天父的愛和信實。將2014年命名為「靠爸年」,吳瑋萍進入全新的階段,學習不倚靠自己,而是倚靠在天上的爸爸。「如果我真的要開始做些什麼,神,讓我倚靠你。」她這樣向神禱告。現在吳瑋萍不僅出版她勇敢對抗疾病的生命故事,並有許多校園或教會演講的機會;重拾服事的她更開始帶小組,並參與在青年牧區的兒童事工,成為「胖桃姐姐」講聖經故事。原本一有新計畫就停不下來的她,學習適時的停頓,讓神來引領她的計畫。癌症雖然影響了吳瑋萍的健康,改變她的軌道,卻也淬煉她的生命;少了一點衝動好強,多了更多感恩和喜樂,懷抱著「愛永遠不會失敗」的盼望,吳瑋萍始終是神國的閃亮超級「諧星」。

採訪後記︱
在吳瑋萍的身旁有許多老戰友,有家人、一起服事的夥伴、也有她帶的學生;從她發病到治療,在這長期抗戰中一路代禱、陪伴,見證了這一路的奇蹟。在吳瑋萍最新出版的自傳中,更可以看見他們感人的互動;而她重新出發後,許多人更是獻上祝福。而經過生命的淬鍊,現在吳瑋萍步調放慢許多,學習對生命完全放手,將未來的道路交給神。有時候她會到各處分享生命見證,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期待能夠幫助更多人,從泥淖中再次站立起來。沒有什麼事情抵擋得過那在我們裡面的神,不是嗎?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58-59】

2,08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流行|曠世奇族-以色列之旅 (一)

066圖/文 郭逸凡

以色列在西元前586年曾經亡國,經過2千多年被不同殖民帝國統治,紛紛擾擾的戰火肆虐,甚至是二次大戰中希特勒的殘酷大屠殺。但是亡國兩千多年後,1948年他們竟奇蹟似的復國了!07年正是耶路撒冷城收復40週年,我參加了瑞典生命之道教會的超大型旅行團,共有7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團員,一起透過旅行來認識這個似曾相識卻仍有距離的國家。

從台灣出發,香港轉機,經過以色列航空嚴格地像身家調查的安檢盤問之後,需要再飛13個小時才到達特拉維夫機場。每輛巴士都被安排一位當地猶太導遊,搭配一位瑞典生命之道教會的領隊牧師。台灣團的領隊-巽正牧師為了讓我們在旅程中有更好的吸收,從頭到尾都義務為大家翻譯。當地導遊對以色列地理歷史都滾瓜爛熟,我覺得隨便一位都足以成為舊約聖經的教師了!

以色列人非常愛國,走到哪都看得到國旗,甚至在自己家陽台上掛滿國旗的都比比皆是。這顆在國旗上的六角星就是鼎鼎大名的『大衛之星』!大衛王是以色列歷史中最偉大的國王,『大衛之星』則是他盾牌上面的符號。每位猶太人都希望以色列能夠恢復當年大衛王國時期的榮耀。

這裡絕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曠野。游牧民族在曠野中以帳棚為家,說搬就搬,非常方便。我們的行程也來到曠野中的綠洲營地露營,體驗一下沙漠的生活。營區養了一群駱駝讓遊客當作入場娛樂,但是牠們看起來似乎很厭倦自己的工作,常擺張臭臉,不時還發起脾氣對著我們咆哮,而且叫聲實在不太好聽,我猜騎上去的人心裡一定既興奮又很毛吧…。

當晚與幾百人一起席地而坐,享用阿拉伯式餐點;站在浩瀚星空下吹著含沙量超大的涼風,與近20個不同國家種族的團員一起放聲高歌;窩在巨型帳棚中聽著此起彼落的鼾聲入眠,眼角的餘光還能瞥到小狐狸的尾巴從頭頂溜過,這些體驗真是新鮮!

大屠殺是以色列民族歷史中慘痛的一頁,有近60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當我走進大屠殺紀念館的時候,越走心情越沈重。館內收藏了許多相關的歷史資料、照片、文物和紀錄片,提醒著猶太人,他們需要回到屬於自己的土地,重建自己的國家。紀念碑上的雕刻圖案正寫實地呈現出大屠殺時期,百姓們失去了活下去的盼望,一步一步走向死亡集中營的畫面。

在紀念無辜死亡孩子的紀念館裡,許多白色蠟燭直立著,倒映在水晶折射的玻璃鏡面中,象徵著生命會不斷延續與倍增。一邊走,一邊聽擴音機裡播放每一位孩子的名字、歲數和死亡的時間。天阿!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的刺痛…。

踏入另一間紀念館的瞬間,室內的牆壁乍看之下好像被美麗的海報覆蓋著,當我走近些才發現牆上貼滿的竟是大屠殺時期罹難者的照片,下方有數不清按照字母順序整齊排列的資料夾,是記載他們生平的檔案文件,用以紀念他們極寶貴卻被迫凋零的生命。

看著一隊一隊穿著制服的學生們由老師陪伴,進入博物館參觀,認真學習的模樣,讓我驚嘆這個民族對歷史曾經給他們的沈重功課絲毫不敢輕忽,對生命的誕生與消逝也是如此重視到近乎偏執的地步,而且拼了命似的傳承給下一代。這樣的態度的確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6期P.66】

2,12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流行|關於那些愛 國家的詩歌 Sing a Song for Our Country

064文/趙治德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約翰壹書二章:15、17 )

我們不屬於這世界,當我們成為基督徒,我們就成為一群被差到這世界傳福音的人,我們要帶來盼望在這地,人們的需要在我們手裡,人們需要救恩,需要真理帶來的自由。付出需要對象,愛也需要對象,走到一樓,踏出你的學校或你的家你的公司,你腳下踩著的那塊土地,連接著千萬個人,你感覺到了嗎?

「我為百姓呼求,我為國家禱告…」,聽到這樣的歌詞,總是激發我們的內心要更深的愛我們的土地。每次唱「轉化我國家」,唱到「白天和黑夜,主我呼求你…」,內心總是非常激動。這首歌好像囊括了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我們內心的渴望、我們每天在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工作或服事,甚至是交朋友、休閒生活,看著窗外的那幾秒鐘,你以為你在等著什麼?甚至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其實全是為了神的心跳。我們是凡人,需要吃飯、休息及工作;需要做些重複性的事,例如不停地整理資料;需要做些全心投入的事,例如寫出一篇幾百萬預算的企劃案。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全職的不斷禁食禱告,當我們來到神面前唱這些復興國家、愛土地的詩歌的時候,我們就像終於有地方可以釋放我們的渴望與愛一樣,常常唱到哭了,聲音沙啞,卻仍得帶著不捨的心情,回到原來的生活。音樂,幫助我們敞開心,如同一把鑰匙,引出我們內心那些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好的部分,就是關於身分、回憶、以及身邊的人。

「感謝祢對我國家奇妙帶領 ,漸漸成就祢榮耀計畫 …..為摯愛的土地,我們要站立 ….我們渴望看見我所愛國家 ,從一切患難中得拯救…..我們知道祢心意,確實在這個國家….」(出自「爲摯愛的土地」)。儘管我們可能心裡缺少信心,也許眼睛所見盡是令人灰心的狀況,但唱詩歌有趣的地方在於,你必須照著歌詞唱。所以唱詩歌敬拜神,有時就如同憑信心向神禱告一樣,需要相信、需要委身。即使你實在不曾感謝過神對於國家的奇妙帶領,甚至你不覺得有什麼所謂的奇妙帶領,但是當我們越是唱著這些詩歌,透過作者的歌詞與聖靈的感動,我們也漸漸心意更新而變化,生命的層次被提昇;再加上能與小組、團契,甚至與眾教會一同來敬拜的時候,透過一首歌,卻能串起一顆顆合一的心,這樣的心,絕對是神喜悅的,因祂明明的說要我們彼此相愛。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 (約翰福音十七章:15~18)

真理是神的旨意,我們若遵行真理就能成聖,可以永遠長存,但這世上的一切都會過去,除非我們向這世界傳揚耶穌基督的真理,使世人都因真理而翻轉生命,不然這些人也會跟這世界一同廢去,沒有愛,看這些經文這些文字是不會有任何感覺的,這也是我寫「台灣我愛你」時的心情。

在這個地球上,有一個小小島,她的名字叫做台灣
每次我想到她,我就有安全感,因為她是我們的家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不然我們不會在唱這些時歌時有如此強烈的感受。我們共同的感情,平常被繁瑣的生活小事給佔據,如今透過這些詩歌,我們找回屬於我們的方向,復興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國家,事實上,我們就是這個國家,而且我們還大聲的唱出來。

每一天,尋求你面
當我呼求你的憐憫,主降下你 榮耀
每一天,尋求你面
聖潔火將我煉淨,獻上當做活祭
主~求你復興這地
(出自「聽我的呼求」)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6期P.64-65】

2,87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流行|在短暫的自由中 找到無限愛的出口 很久沒有敬我了 你 On The Road

062文/璽恩

每個人在新的一年,都會為自己立下新的計畫與目標,沒想到,我的願望在今年初就已經實現(在去年的季刊裡還提到我的夢想)。

今年跨年前,我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說有一部電影音樂劇要開拍,但是因為時間很趕,不知道我能不能配合,然而一聽到要跟電影劇組合作,總是希望可以參與,於是在短時間內就抵達台東,開始拍攝 原住民電影音樂劇 《很久沒有敬我了 你》。《很》劇拍攝背景為南王部落,而我的跨年想當然爾也在台東度過,而且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卑南族過年,因為在那裡還保有很多的祭典,年祭、猴祭、大獵祭等等。

電影對我來說,是一件全新的經驗。開始要拍攝時我超緊張,在短時間之內要跟族人一起融入拍戲更是一大挑戰,當很多人看著我等著我要演出時,整顆心簡直要跳出來。還好導演很有耐心的教導,不久之後就慢慢的適應,當我才要為著我的適應加油叫好時,不知不覺也已經拍完了。

《很》劇的表演呈現是屬於多媒體,有電影劇情,加上現場的歌舞表演,還有NSO的現場演唱。為了讓這龐大複雜的鉅作如期演出,過年期間大家仍然辛苦的排練。你能想像,這麼複雜的流程, 是種多麼需要耐心溝通跟不斷練習的演出。很幸運地,這次能跟兩位很優秀的導演合作,電影導演吳米森,以及舞台劇導演黎煥雄,這兩種表演對我來說都是很新的嘗試,拍電影時當鏡頭對著你,你的內心表達了你的一切,完全藏不著,說話也要自然,語氣、咬字都要調整;但在舞台上就不一樣了,雖然還是要自然,但卻是要誇張一點的自然。雖然一開始排練時怎麼都覺得很怪,但經過反覆臨摹練習後,總算是「習慣成了自然」。

此外,在與人的相處上,也是一大學問。不同的人在同一劇組工作,要顧及專業又要互相體諒。一開始總覺得自己是外人,因為只有我是泰雅,大家都是從台東南王來的,要學習卑南語的歌,總顯得格格不入。於是我把它當成工作,好像不關我的事一樣,然而經過一陣子的彩排後,我突然發現那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我深深體會到,這不再只是一場短暫的表演而已,而是接納各種不同的文化,並且將屬於台灣原住民文化之美,傳送在國人面前。而我想,會有這樣的深刻情懷,那精神仍來自於「我愛我自己的土地,已經超越族群,不管是卑南、泰雅、阿美、排灣、魯凱… 我們在這土地上,就是要唱出我們的愛與熱情。」

某天跟昊恩聊天時,他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看到下一個原住民世代,是可以承接從長者遺留下來僅有的文化,並以自己的文化為榮。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舊傷口不斷在政治口水中被掀開,而我們仍能努力向前走的方法,就是愛自己、愛我們的土地、愛我們的國家、做我們費盡身上最後一絲力氣仍要做的。

弱勢不會是永遠的弱勢,原住民只是因為人數比較少,但神放在我們每個人生命當中的目標與命定,從來沒有改變過。我有自己的掙扎,爸爸是atayal、媽媽是mugan(平地人),戶口名簿上雖然是山地原住民,但在都市長大的我,一直再尋找我的身分認同。我想,有很多弟弟妹妹跟我一樣,不斷的在尋找那份自由的歸屬感、安全感。但我想,唯有去認識、去接納、去活出來,才是解決之道,我想以這樣的方法來尋找身分認同,必然也是一個最佳的橋樑、最好的方法。

這場戲暫時演完了,但我相信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另一段美好人生的開始。上帝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對我們說話,對原住民說話,祂的愛帶來憐憫、醫治、盼望。也會繼續不斷透過我們的生命,唱出屬於這地的憐憫、醫治、盼望。

在後台,當我跟這些同胞在一起時,我感受到無比的輕鬆自由,不需要有束縛,沒有任何壓力,我發現在那個氛圍裡,做自己是多麼的輕鬆。在演出舞台劇的短暫日子裡,我享受到這陣子以來無比的輕鬆快樂,還有對人生更深一層的體驗。可惜這次沒唱到歌,轉行當演員。真希望下次真能有機會來唱一下,我會繼續朝這夢想前進。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要把歌唱好,所以最近也在忙錄下一張單曲專輯,希望在下一本季刊出刊前,大家就可以聽到啦!每次在做新的音樂,總是希望把最貼近自己的心情,最真的想法透過聲音、影像表現出來,敬請期待,我的故事。

璽恩,加油!原住民,加油!所有台灣的大家,一起為我們的愛,加油!加油!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6期P.62-63】

2,15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電影|住在一個美好的國家 十月圍城 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060文/趙治德

十月圍城提醒我們創建一個新的秩序,曾經有人如此用力過,打不倒的勇者告訴我們想改變一個種族分裂的美好國家,可以從一個人所擁有的一個美好態度開始。

有句話說,造物主所創造的人事物,都會按照時間成為美好(傳3:11),十月圍城中的故事背景,講述一個國家歷經五千年的戰亂以後,才在一波波的革命之中創造了新局面,而整個革命過程其艱辛是現代人無法了解,透過電影所呈現孫先生去香港研議革命大計,我們可大概體會一點(雖電影本身經誇飾),然而世事、命運、人生起落則全是未知。

我感覺到希望,在每次我於我的國家起床後,看著窗外霧雨迷茫亦或陽光綻放,有時我讓時間暫停,暫時讓自己失去被誰驅使,冷靜,看見未知人群在這國家裡生活,看見我們是一起的,沒有誰比較卑劣,沒有誰高高在上,這是個充滿好人壞人,平等的國家,在這之中安居樂業的人民擁有有史以來最多的自由,而自由使許多人快樂,也使人放蕩,使人勤勞也慵懶,自由是共同的享受與負擔,我們可以任意的享受,或者任意批評。

這些情況非常正常,非常正常。

「我向其中的一個人問了一個問題,問他正上哪兒去。
他回答我說不知道,
他自己既不知道,其它的人也不知道;
然而,顯然的,
他們是正要去什麼地方,
既然他們被一種對行走不可克服的需要所驅使。」–巴黎的憂鬱 波特萊爾–

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怎麼了?彷彿一種集體的失意或混亂,往前走,卻不知該期望什麼。講講自己的例子,有時夜裡我會懷抱著某種擔憂睡去,清晨起來早已忘了何事,然而我卻會繼續擔憂,這一切進行在淺意識裡,於是那件事情在兩週後默默解決了,而我卻繼續被憂慮荼毒,度過一段略顯灰暗的日子,直到突然警覺,怎麼不快樂?直到自問,是什麼讓我擔憂?答案是沒事值得憂鬱,事實上,我們不是為了憂慮出生,我們出生是為了解決問題,然後確保我們都能享受生命,正如耶穌所說:「我的出現是要讓你們獲得豐盛的生命,並且一天比一天更豐盛」。我不要住在一個國家,卻每天跟我的國家擦身而過,跟我的同胞擦身而過,感覺自己不屬於這裡,每天批評政治人物,覺得什麼都不夠好,期待著移民,期待離開這裡,卻忘了一抹陽光也是美好,在捷運上與自己的同胞對看,與隔壁校的同學不打不相識,在這塊土地上與摯愛相遇,在這塊土地上完成夢想,奉獻生命,知道自己愛過一塊土地,為自己的國家瘋狂過,認真過,最後死亡,埋進台灣的土壤裡,不帶著一絲的遺憾與懷疑。

神安排我出生在一個美好的國家,關於這件事情,我無法再解釋更多,你也無法在你理解以前感受到,也許打開電視,或與朋友閒聊,我們總是聽到負面的聲音,說這是個糟糕的國家,我們住在一個差勁的城市,或像海角七號的開場台詞:「我操你媽的台北!」你心裡怎麼想的,口裡怎麼說的,你就會得到那個東西,我有一個創新的想法,國家是人民的母親,但今天,我們也是國家的父母,我們今天在這塊土地上所做一切,努力為國家付出所有,都在創造歷史,都在祝福每個國民。我對我自己說,我不要為自己創造歷史,那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我要為整個國家創造歷史,讓每個人能活在更好的國家中,對於基督徒來說,復興是必要創造的歷史。

很喜歡電影「打不倒的勇者」,因對抗種族隔離政策坐牢27年的尼爾森曼德拉,獲釋後居然可以不對任何人懷恨在心,當選南非總統後,反而繼續促成國家的和諧與種族團結,他說了一句話:「其他方法都無效時,我們如何鼓舞自己邁向崇高境界?我們如何鼓舞身邊的每個人?」不要小看你自己,上帝預定你要成就大事,十月圍城謝霆鋒所飾演的角色不過是個下僕,但他也成為國家開創的先鋒,你一定可以用你的方式,在你的國家創造歷史。

「打不倒的勇者」原文片名: INVICTUS,是威廉亨利於1875年所寫的一首好詩,尤其喜歡最後兩句,做為結尾。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我是我命運的主人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我是我心靈的統率

在這塊土地好好活下去,並且熱血一點!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6期P.60-61】

1,71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流行|幻化音符 重組上帝創造世界的小元素 金馬、金曲獎配樂得主–李欣芸

058採訪編輯/賴若函、王相涵

如果妳看過電影《深海》、《練習曲》,或者妳聽過何欣穗、艾青等專輯。你可以發現裡面音樂的編曲都相當的好聽,好像能夠串接起整個作品的靈魂,宛若天上漂浮的一朵雲,不自禁就被吸引。而這些音樂作品的幕後推手,就是國內少數囊括金馬、金曲獎配樂得獎者—李欣芸。

李欣芸(CinCin Lee),是一位台灣音樂人,從小就學音樂,外表清新氣質,以電影配樂聞名。曾擔任《少年吔,安啦!》、《我的美麗與哀愁》、《只要為你活一天》、《雙瞳》、《台北晚九朝五》、《練習曲》和《渺渺》等電影的配樂,亦曾擔任過歌手的製作人,除了電影配樂外,也創作了不少流行歌曲。

Q:你曾經做過國語專輯、音樂編曲、電影廣告配樂、演奏專輯等…甚至是舞台劇音樂,最困難的是哪一類型?最喜歡是哪類型?

A:最喜歡最困難的都是管弦樂,就像最近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舞台劇,因為它有比較繁複的結構,整個創作和編寫耗時較久,但他又具備宣揚原住民音樂的特性,是一個很不錯的挑戰。我覺得若過去的作品,幾年後聽仍覺得不錯,就代表這作品還經得起考驗。但對於創作者來說,應該不是找自己曾經有過的credit,而是永遠尋求新的挑戰和可能性。

Q:在這次的歌舞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甚麼動機感動你參與這次的音樂製作?

A:其實我們從小的教育都忽略了原住民音樂,但我們卻知道「綠袖子」是英國的民謠;舒伯特的「野玫瑰」旋律我們也很熟悉。原住民民謠在台灣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卻沒有人去整理出來,因此對我來說和原住民的合作,最喜歡的就是挖掘出這麼多美妙的音樂。

Q:《很久沒有敬我了你》你創作的過程是?

以往的作品參考很多西洋的東西,這次最困難的就是讓管弦樂表現出原住民音樂的優美,但不想變成西化的和聲,裝飾很多、華麗,這樣可能就會把原有的質樸掩蓋掉了,因此在我下筆構思之前,想了很多。

音樂是非常抽象的,我有去找一些國民樂派作曲家的作品,例如匈牙利的作曲家,就有把國家的民歌融入管弦樂。這次作舞台劇音樂時,我就找到了這樣的共通點,把管弦樂加上台灣民謠呈現,我最高興的就是歌舞劇結束後,有許多人包括年輕人都說,沒有想到管弦樂這麼好聽。

Q:妳的最新專輯《故事島》都是專為台灣設計的音樂專輯,為什麼會想為台灣製作音樂專輯?製作過程,是否有讓你印象深刻的部分?

A:我覺得創作者要把身邊的感動捕捉下來。我喜愛旅行,以前我整天想往外國跑,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台灣有許多鄉鎮對我來說很陌生,就開始在國內跑。雖然台灣小,但高山海洋的多樣性,混合成很獨特的風格,後來我就決定寫這樣的專輯。

《故事島》分成北中南東四張專輯,我最喜歡的是東台灣的部分,東海岸就像台灣的後花園,我們平常說台東是台灣的後山,是最偏遠卻也最純樸的,有許多原住民。因此我在寫音樂時,把原住民古調融合許多元素展現出來,因此東部是我最有感覺的。

Q:走訪過了許多國家,台灣這個家對你的意義是甚麼?

走訪各國時,發現各國的政治家或藝術家都為自己的生活空間努力,我也期許自己的創作能讓台灣人覺得很驕傲,比如說我們種出來的稻米很好吃,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家作有特色的呈現。

Q:你如何將信仰融合於音樂中?未來的夢想又是什麼?

創作者沒有靈感時常陷入低潮,因此藝術工作者其實很需要堅定的信仰,雖然我們常說創作創作,但其實是上帝創造一切,我們這些音樂工作者不過是把上帝創造的世界當中一些小東西重新組合,然後在其中得到很大的快樂。

我希望可以寫出感動人的聖樂、或是寫出些感動人心的音樂,即便是讓人可以很好入睡的音樂這種小事情。近期內我還是在作電影配樂,但最近也對管弦樂非常著迷,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但希望可以寫出交響樂。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6期P.58-59】

2,25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