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周巽正牧師
我常看見各領域傑出、偉大的人信主後在教會聚會。不過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教會無法孕育改變世界的人。
每週我們有兩小時的聚會,加上小組聚集,難道這樣就能塑造偉大的領袖嗎?在聖經中,談到五重執事最終的目的,就是裝備聖徒,各盡其職。那麼,要如營造成全的文化?如何實際裝備每個人走在自己的呼召?
外人和客旅的思維存在於每個人生命中。我們只能在周圍創造出內在已經有的系統,因此當我們想要成全,往往卻創造出控制人的系統,因為外人和客旅的思維正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光景。
成全的文化從心開始
成全的文化是從心裡塑造。如果你沒辦法相信自己是偉大的,就沒辦法相信別人是偉大的,以至周遭人的偉大會威脅到你的不安全感。以弗所書第二章18-19節:「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做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在我們還沒來到父面前時,都是外人和客旅,充滿孤兒的靈。大多時候,若是沒有處理孤兒的心,在成全的過程中,你會漸漸開始掌控、打壓要成全的對象,因為對方逐漸威脅到你。
這種外人和客旅的思維存在於每個人生命中。華人甚至有「留一手」文化,深怕傾囊相授後,對方就會把自己撇在一邊,形成不安全感。然而,使徒性教會要帶出來的,就是讓我們因著主耶穌基督被聖靈所感,一同來到父面前,因為只有父才能幫助我們脫離客旅和外人的思維。
在神的家中,我們想要也希望能成全人。但是大家需要明白的是,你只能在周圍創造出內在已經有的控制人的系統,因為外人和客旅的思維正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光景。
不正確的成全就會淪為掌控和壓制
我們需要了解這種外人和客旅的心態。當你沒有成全他人時,他們就是外人和客旅,不過,當你邀請人們進入你的圈子,代表:我們想要在這家中賦予你權力。你猜怎麼樣?身為一個領袖,你開始感覺到威脅和不安全感,這種感覺反而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圈外人。如果我們的成全是客旅和外人心態的成全,到頭來就是掌控、壓制,就是不成全;破壞我們口裡想要營造的文化,因為這個文化從來沒有發生過。
經歷天父的愛,無法立刻就能跳脫客旅和外人的思維。我有三個孩子:Abby、Zack和Riley,這三個孩子都能來到我的面前。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比較和競爭,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注意力,我最小的孩子Riley總是想盡辦法藉著打哥哥姊姊的小報告來獲得注意力。他讓我想起幼年的自己,從小在團體當中,身為年紀最小的我也總是做一些讓自己獲得關注的事情,因為我不只希望能成為大家的一份子,我更希望成為團體最核心的人、最高層的人物,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選擇成為你願意成為的人,就是一次次訓練品格的機會
很多人知道我的使命宣言,不論是夢想管理者,很渴望成全他人(empower others to be powerful),可是當我成全他人時,我最先遇見的挑戰就是自己的心。如果要建立成全的文化,我們首先就要面對外人和客旅思維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因為當你感受到威脅時,你會變成連自己也不認識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透過一些言語,小動作表達出來。因為在成全的過程,你也很在意自己,在意這份尊榮該歸給誰。
神真的教導我,人們或許不會記得某些你說過的話,但他們永遠會記得你讓他們有什麼感覺,而這一切都關乎我們的心。
在面對心裡的掙扎時,我們需要選擇不跟著自己的感覺——就是那些嫉妒、論斷的聲音。這就是天國文化的核心信念,我們的人生應該要是原則導向,如果我們的人生是情感導向,就會活在軟弱的光景中。因此當我們選擇面對這個問題,就是訓練品格的機會。在自己心裡不想要,卻做正確的選擇,就是塑造品格的肌肉。其實掙扎的感覺不會馬上離開,但就像重量訓練一樣,在多次的拉扯下,你學會「選擇」成為你願意成為的人。
我開始了解到,神真的教導我,人們或許不會記得某些你說過的話,但他們永遠會記得你讓他們有什麼感覺。你可以說一些恰當的話,例如「我愛你」、「這真是太棒了」、「去吧」等等。但還有更深層的,一切都關乎於我們的心。我們可以聲稱人們配得,但當你真的走過,你會發現這真的會考驗你的心,唯有通過這個考驗才能鍛鍊我們的品格。
如果我們的心態不調整,成全只不過是一個口號,使徒性教會也淪為隨口說說。
使徒行傳繼續進行,我們卻再也沒聽到關於巴拿巴的故事。然而我希望教會能成為巴拿巴的家。當人們來到這裡,我們會為他的身份而慶賀。
保羅寫新約,巴拿巴興起大能領袖
在使徒行傳中有個名叫巴拿巴的使徒,他的真名應該是約瑟,但是大家稱他為巴拿巴,意思是勸慰子。他是個能鼓勵人進入命定的人。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看見保羅有突破性的翻轉,他了解自己先知性的命定,並嘗試藉著與其他使徒連結讓自己的命定成真,然而卻都被拒絕。
聖經記載,只有巴拿巴相信保羅。他為保羅擔保,讓保羅能與使徒連結。從使徒行傳第九章到第十三章,聖經多次提到巴拿巴和掃羅,就好像巴拿巴帶領、投資掃羅。之後,神開始在保羅身上工作,保羅開始長大成熟,變得更有恩膏,恩寵甚至也比巴拿巴更多。這時,聖經開始改變提及兩人的順序,從「巴拿巴和保羅」轉變為「保羅和巴拿巴」。對很多人來說,誰的名字在前面很重要,不過巴拿巴完全可以接受,甚至開心地慶賀保羅的成功。
當兩人要回去造訪他們首次建造的教會時。巴拿巴提議邀請自己的親戚——馬可同行,然而在先前的旅程,馬可中途悖逆,保羅並不想再給馬可機會,而這見事件對兩人來說是很大的衝突。巴拿巴想再給馬可一次機會,帶著馬可同行,然而保羅卻不願意。
使徒行傳繼續進行,因為作者路加跟著保羅走,我們也就再也沒聽到關於巴拿巴的故事。但我們能看到的是,巴拿巴相信馬可所帶來的影響。即便在馬可重大失敗後,他持續支持馬可。在保羅生命的最後這樣說:「把馬可帶到我這裡來,他對事工有益。」保羅寫了三分之一的新約,馬可則寫了馬可福音,巴拿巴沒有在新約寫下任何一個章節,但是他興起大能的領袖。
我希望教會能夠成為巴拿巴的家。當人們來到這裡,我們會為他的身份而慶賀。當我們開始相信他們,投資他們,我們已經對付自己的心;當神的手和恩寵臨到他們的生命,我們不會介意誰的名字在前面。
我邀請你把心向神敞開,求神幫助我們面對內心的問題,幫助我們解決孤兒的心所帶來的不安全感,解決外人和客旅的思維,那種感覺讓我們對抗我們口裡所宣告、相信和投資的一切。我們承認自己仍舊在意誰得到最多的關注,仍舊在意誰的名字在前面。「主,但是我們選擇不要貶低人,我們選擇仍然相信人,選擇投資,成全人。主幫助我們鍛鍊自己的品格,幫助我們面對嫉妒和不安全感。主,感謝你的恩典和憐憫,奉耶穌的名禱告,阿門。」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9期P.26-29,2017.8;再次編輯於2023.4】
1,72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