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要|一箭中的-磨亮孩子的生命 提早改變戰局

出處:賽斯‧ 達爾(Seth Dahl) 牧師信息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我所牧養的這些在教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因為在一個非常健康、被成全、自由和超自然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不需要sozo(內在醫治的服事),不需要被趕鬼釋放,不需要輔導諮商,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饒恕的大能。甚至他們都不用來讀超自然事奉學院,不用再去學怎麼發預言、為病人禱告、趕鬼、使死人復活、運行在聖靈各種恩賜當中…因為這些東西他們從小到大已經都一直在做了。」

賽斯‧達爾(Seth Dahl) 牧師,是Bethel Church兒童事工部的主要負責人。他從小生長在基督化的家庭,並且在幼稚園時期第一次遇見神(神透過異夢教導他如何繫鞋帶);然而他再次遇見神卻是在二十年後,因為這二十年中,他過著說謊、偷竊、吸菸、販毒(並吸毒)等等遠離神的生活。重生後的他深深覺得,如果二十年前,他就能與神有非常親密的關係,真正認識神的屬性,他不用繞了一大圈到二十多歲才真正經歷神。這也是為什麼他投身於兒童教育事工的原因,而他現在喜樂工作最大的目標,就是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真正的遇見神,知道神真的愛他。

以愛完全律法 帶下因愛順服的新世代
0527兒童事工第一堂
律法不是懲罰,律法是一種規範與保護,因著愛,自然而然會讓律法成為一種律己的文化。賽斯牧師提到:「如果我們只教導規條、律法,其實我們是攔阻孩子們經歷耶穌復活的大能。」有很長一段時間,兒童事工最強調兩點:不要犯罪、盡量背誦聖經,但這並沒有帶出我們所期望的結果。羅馬書13:8-10如此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唯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愛就完全了律法。」賽斯牧師說:「如果我們教導孩子怎麼愛,他們自然就不會犯罪。」當耶穌被問到最大的誡命,祂的回答也是愛神與愛人,而這兩誡就包括了十誡一切的規範。

至於要如何愛神呢?約翰一書4:19提到:「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在我們要孩子愛神之前,更要讓他們知道神對他們無止盡的愛,否則連愛神本身都會成為律法。「神的愛給予人能力去回應祂的愛。」賽斯牧師也提醒與會弟兄姊妹,孩子們是根據觀察你我的生命來學習的,因此身為兒童事工的領袖,格外要記得:「如果你想要興起一個蒙愛的世代,你要先知道自己是蒙愛的。如果你忘記你是蒙愛的,你就沒有能力去愛神跟愛人。但我們不是因著順服或者好表現來賺取神的愛,而是在蒙愛當中順服神。」

兒童事工就是要將孩子帶進與神連結的關係中,讓他們清楚明白:神沒有對他們生氣,反而因為愛而不再紀念他們的過犯,好讓孩子坦然無懼地來到神面前,不願犯罪傷害神的心,即使犯罪了,第一個反應都是渴望來到神面前──這才是神渴望與我們建立的關係。

見證神的作為 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0527兒童事工第二堂
詩篇78:4-8這段經文中提到,要將法度講給子孫聽,但「法度」在英文中意思是「如何做見證」。在第7節,Seth牧師解釋,神也在說,要叫後代不忘記神的作為,才能持續仰望神、遵守神的命令。換句話說,如果下一代不知道神美妙的作為,就沒有辦法仰望神,更沒有辦法遵行神的話語。這也就帶到經文後面所說,如果我們的孩子真知道神的作為,就不會成為頑耿悖逆之輩。

但讓下一代知道神的所為,並不只是單純講述一段歷史而已,在士師記第二章10、11節,提到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邪惡之事,因為他們不曉得過去神為他們所行的事;儘管在希伯來人歷史中,他們會向兒女講述過去所經歷的神蹟,然而對下一代來說,這份「知道」卻僅止停留在腦海中而已。在希伯來文中,真正的「知道」,是透過經歷來認識。

Seth牧師也提到,在馬可福音第8章中,門徒們忘了帶餅,耶穌囑咐他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這裡耶穌當然不是在指責門徒,事實上在這之前,門徒已經親眼見證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用七個餅餵飽四千人的神蹟,然而這見證卻沒有進到門徒心中,Seth牧師說,若是門徒能夠認出在他們心中曾經餵飽千人的見證,相信他們就不會為了只帶一個餅上船而擔憂。

見證幫助我們改變思考的方向,讓我們的心與神有一樣的邏輯。Seth牧師特別提醒,政治與宗教的靈會影響我們思考的模式;而相對就是天國的酵,每當神蹟發生,神就將天國的酵植入我們心中;當這酵發出來時,就會充滿我們全人全心。因此見證──聖經中指「法度」,不只是一份提供參閱的紀錄,而是要使我們的思考模式完全被改變。

為了生命美好 把話藏在心裡面
0527兒童事工第三堂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Seth牧師引用了詩篇119篇11節的經文開始了信息。很多兒童事工都很重視這段經文,所以不斷的鼓勵孩子們背誦經句。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有些教會卻將這段經文理解成「我將你的話背誦在我腦海裡」。

Seth牧師有段時間在他所帶領的兒童事工中感到沮喪,因為一群比較年長的孩子無法專注,只顧著和朋友聊天。他就禱告求神讓這群孩子渴慕神的話語。有一天神就吩咐他讓孩子們拍影片。於是他找來他認為對兒童主日學最不感興趣的孩子,讓他擔任導演,把聖經故事編寫成劇本,拍成短片。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隔了一個禮拜之後這個男孩抱著聖經衝進教會,興奮的要開始拍影片;在那之前從來不參予敬拜的他,竟然跑到台上帶著大家敬拜!

如果我們要訓練出不會犯罪的孩子,就要訓練孩子把神的話藏在心裡。所以我們也不再只是為了教導而讀經、準備教材,而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因為餵養我們生命的東西就會餵養我們的孩子,當我們領受了神要透過我們說的話之後,就可以釋放這個恩膏在孩子的身上,帶出活水的江河。

Bethel兒童事工的實際作法
在Bethel,每次兒童事工一開始,一定會有同工站在門口歡迎小朋友,我們會針對小朋友們個別的愛的語言,給予他們擁抱、稱讚、或者提醒他們待會會有冰淇淋、跟他們有精心時刻的聊天。當我們這麼作的時候,神就帶我們破除教會裡面政治的靈(一律的討好以獲得好感,繼續來教會)。我們現在這麼作只是想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讓他感受到我的愛,而當他們感受到我的愛的時候,他們就會願意聽我說話。

許多基督徒一定有相同的困擾,那就是從小就在教會長大但還沒有經歷神的孩子,應該如何幫助他?Seth牧師特別強調,「我們會透過讓他們演戲、一些小獎品、日常生活的教具等等,將天國文化的真裡包含於其中,傳遞給孩子知道。」透過聖經故事角色扮演能夠讓他們去考察聖經、並且使用他們最愛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來拍攝,就是一種育教於樂的好方法。其次,透過獎賞(卡片或小糖果)也可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付 出都有當得的工價。當然我們也要清楚讓孩子知道,並不是作每件事情都應該要有獎品,有些是日常該遵守的規範;但有些時候你作不好我還是給你獎賞,那是為了讓你認識恩典是甚麼。獎賞的主要目的不是一種勞動與資本的交換,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關係,當我們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時,他們自然不會為了贏得更大獎賞而委屈自己作出好行為,我們都希望透過獎賞而帶出的好行為,根本的原因是奠基於良好的關係。

Seth牧師也特別提到,耶穌時常用肉眼看得到的東西來教導看不到的東西。所以他們開始善用一些日常生活用來當成傳講天國文化的教具。例如捲筒式衛生紙,「我們會發給孩子一捲衛生紙,引導孩子將心裡所相信的謊言寫上去。那裡有一個實體馬桶,教師們便在馬桶上方的按鈕寫著「真理」(並且告訴他們真理是甚麼)。當孩子按下真理的按鈕,把衛生紙沖進馬桶,這樣的實境體驗幫助孩子學會把謊言衝進馬桶裡,叫謊言去他該去的地方,選擇用真理的眼光看事情。」另外像是手電筒,很多人想像神就像手電筒一樣,好像當我們做了甚麼好事,神的良善就會像光一樣打在人們身上;但當我們作了不好的事,神的良善就會像手電筒一樣關起來。他們認為神的良善可開可關,然而這不是真的。神的愛跟良善,其實像是太陽一樣,永遠閃耀著,有時我們作了不好的事,我們會像地球一樣轉向背對太陽的那一面,但其實神的愛如同陽光一直存在著並照耀著我們。

另外,Seth牧師也常透過戲劇與教具教導關於發預言、醫治禱告、趕鬼等課程,孩子們真的都學得很好;他們的思想單純、心靈純潔,所以禱告總是非常有力、預言非常準確,而且有許多病人因此得醫治。

孩子的七大需要
(1-4是基本需求 ,5-7不是最需要但會刺激前四項需求 )
Seth牧師闡釋孩子的七大需要,並且說明當這些需要完全被滿足時,孩子將健康成長,不會成癮。

1連結/關係(Connection)。「這與上癮行為(包括網路成癮)有關,」Seth牧師說,每個人都需要與人有關係、有連結,若感受不到,就會用別的來取代。上癮,就是人與物品的關係,變得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包括電玩、酒精、毒品等。

2重要性(Significance)。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覺得自己不重要,孩子就會透過其它不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重要性。有時Seth牧師會請孩子幫忙一起提東西,並向他道謝,讓孩子覺得自己對父親、對家庭是重要的。

3確定感(Certainty)。「每人都需要知道有個地方是確定的,是安全、穩定的。」Seth牧師表示,當孩子在外面玩耍或到學校學習,會碰到許多新的東西,許多的不確定,而我們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及教會都是使人有確定感的地方。

4變化性(Variety)。若每件事都一成不變,久了會感到無趣,所以要為孩子的生活注入些變化。Seth牧師提到「中年危機」現象在美國很普遍,好像「突然變了個人,去作些瘋狂的事」,那是因內心有變化性的需求。

5成長(Growth)。「我們需無時無刻追求成長。」例如同一份工作作了很長的時間,若可以有新的發展、學習新的技能,就可以滿足變化性的需求。

6貢獻(Contribution)。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約6:15 幫助孩子看到自己有的,給予他舞台,讓他可以做。當他可以貢獻的時候,他的需要就會被滿足。

7給予愛(Love)。Seth牧師分享他與女兒曾透過金錢的給予,向無家可歸的人表達對他們的愛。「這也是人的需要,(要有能力可以給出去) 給予愛的能力。」

最後,Seth牧師以詩篇一二七篇4節作為結語。他說,父母就是勇士,孩子是箭袋中的箭。箭的特別之處,就好比現在的槍一樣,是可以超越自己所能達到的地方。若知道如何把箭射出,就可以在遠方早早把敵人攻下,不需近身肉博。若我們知道如何讓孩子出去,就可以改變戰爭的局勢。箭不該只是留在袋中,而是要遠遠的、精準的射出,因此,需要把箭削利、磨亮。「孩子像箭,我們必須磨塑孩子的生命,好讓我們把他們射出時,可以打在敵人身上,改變戰爭局勢。這七個需要是要磨塑孩子的生命,把他們磨利,使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30-33】

1,47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Bookmar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