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信息|虎媽、小太陽與天父

廖文華2文/台北真道教會青年牧區區牧長 廖文華牧師

近年來書店充斥著各式各樣親子教育的書籍,從「我的孩子讀哈佛」、「如何教出史丹佛高材生」,到「你的孩子也可以當華倫巴菲特」(這個名字也可以換成比爾蓋茲、歐巴馬或任何成功名人)、「猶太人教育寶典」,數量之多、見解之不同已到了令人無所適從的地步。尤其父母應該要讓孩子適性發展、快樂學習?還是應該對孩子仔細規劃、嚴格規範、要求紀律?父母究竟應該更掌控些,或更放任些?

掌控型的教育

最近由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所寫的「虎媽的戰歌」,引起極為熱烈的討論,尤其在西方世界更是激起許多漣漪。這本書討論到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西方父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支持、鼓勵孩子去追求有興趣的事物。中國父母則認為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讓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讓他們擁有紀律、態度、技能、自信心。

虎媽身為華裔母親,在美國「不合時宜」地堅持中國教養方式,她說「我下定決心,就算把命豁出去,也要教養出聽話的中國小孩(在西方國家,聽話這個字眼通常會讓人聯想到狗和種姓制度,然而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這可是美德)。」她禁止兩個女兒

l   去別人家過夜
l   參加朋友聚會
l   參加學校話劇演出
l   抱怨不能參加學校話劇演出
l   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l   自己選擇課外活動
l   任何一科成績低於A
l   沒有每一科都拿第一,除了體育和戲劇以外
l   彈奏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l   不彈鋼琴或不拉小提琴

即使從現代台灣的標準來看,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失之過嚴。虎媽認為童年就是訓練期,除了要美國出生的女兒去上中文課、算數學,每天還要練二、三小時的樂器,連度假期間也不例外,週末假期不只沒有停練,反而要加倍練習時間。然而,虎媽培育出兩個成績優異、有禮貌的女兒,一個得到康乃迪克州小提琴神童獎,另一個則是十四歲就在卡內基廳舉辦演奏會。

放任型的教育

作家林良(子敏)所寫的「小太陽」,這本經典的散文集裡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家庭溫暖,子敏對他的三個女兒—琪琪、櫻櫻、瑋瑋的愛就是寬厚而開放自由,他會帶著孩子出去玩,而把功課先放在一旁;他讓他們作許多有點瘋狂、媽媽絕對不允許、但是孩子會超開心的事,例如:把白糖拌在飯裡吃

知名的教育心理學學者吳靜吉說從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和反應,兒童心理學家區分四類不同的教養方式[1]

(一)  開明權威型:

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嚴格,並會監督子女的行為;但同時也會以開明接納的方式面對子女表現。雙方的互動溝通良好,孩子也可參與決策和討論。

(二)  寬鬆放任型:

父母不會特別要求子女如何表現,也比較沒有掌控的意圖;但會以溫暖開明的方式誘導和反應子女的表現。是以子女為中心的教養方式。

(三)  專制權威型:

對子女要求嚴格、限制很多,時時都想掌控;常拒絕子女的要求,對子女表現也比較吝於給予溫暖的回應。是典型以父母為中心的教養方式。

(四)  忽視冷漠型:

父母有點讓孩子自生自滅,很少提出要求;對子女的表現,不管好壞都很少反應,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們忽視又冷漠。

回到天父 的教育方式

無論是嚴格或寬鬆,掌控或放任,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都有言之成理的哲學,也都有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我們都聽過許多因為來自太過嚴厲、掌控的教養方式而變得叛逆反抗、與父母關係疏離,甚至自我放逐的例子,當然,也有許多因為父母過度的溺愛與放縱,造成孩子太懶散、成就低落、太沒規矩等的偏差行為。真的令人大嘆「教孩子好難!」

其實,關於教養孩子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天父愛我們、教導我們的方式!

一、無條件的愛

天父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無止盡的愛,祂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擁有什麼、更不是因為我們做成了什麼,祂在我們完全不認識他時,就先愛了我們。「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約壹4:19)

當我們教養孩子時,需要先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不是因為他們乖、成績好、達到我們的期待,所以我們才愛他。事實上是我們先選擇愛孩子,所以才會孕育出孩子的生命,當他還是小baby時,什麼都不能作,甚至只會給我們不斷添麻煩,但是我們卻先選擇愛孩子。

二、在愛裡有期許

天父對我們的愛不會因為我們的成就表現而減少一絲一毫,但那不等於天父對我們是沒有期許的,相反的,當他創造亞當、夏娃時,就祝福他們要「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1:28)成為有智慧、有能力的治理者、管理者乃是神對我們的期許。神要我們透過遵行他的誡命而「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申28:14)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對他們有很高的期許,那是因為我們以他們為榮,也對他們有信心,更是我們對他們的祝福。

三、在愛裡有界線

天父的愛使祂教導我們屬靈的法則,給予規範,劃定界線。界線的目的不是為了侷限,而是使我們被保護,而且讓我們在界線內自由馳騁。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絕對不可以碰通了電的插頭,還有爐子上滾燙的熱水壺,不是父母親小氣,怕我們摸。而是要保護我們不被電到或燙傷,並且讓我們在這個範圍內可以自由的在家中跑來跑去。

神對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神的界線是為了保護,而且界線的重點是帶給我們自由。正如同這段將文的重點是亞當有成千上萬種果子可以盡情享用,只要避免一種就可以了。

文華哥全家福

我的女兒語忻現在剛滿一歲半,我很寵愛她,然而我為她畫了好些界線,例如:兩歲前不可以吃草莓、奇異果(為了避免過敏),三歲前不吃零食(養成好好吃正餐、不挑食的習慣,而且避免太早接觸過多的食品添加物,還有避免乳牙蛀牙的風險),不看電視(每天半小時的「天線寶寶」除外,為了避免過度聲光刺激和近視)。

現在語忻最喜歡的點心就是天然的蔬菜和水果,而不是只有高熱量和一堆色素、添加物的糖果、餅乾。我們也不把語忻丟給電視、電腦扶養,以免她太過躁動、太早近視,而是花很多時間講故事給她聽、陪她閱讀、一起堆積木、帶他去公園玩。我們所劃定的界線讓語忻更健康、學習能力更強,和父母的關係也更好。

四、在愛裡有管教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22:15)

當孩子打破界線和規範時,透過管教,我們可以使孩子學習紀律、記住功課。管教不一定要是體罰,重要的是孩子要學習付出代價。管教的重點不是懲罰,而是為了教育。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 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12:5~7)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管教要重到讓孩子不會輕看,卻又不可過重以致他們喪失志氣。但是最重要的是在管教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們對他們犯錯的憂傷和擔心,而不是我們憤怒的情緒。

「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來12:10~11)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效法天父的榜樣,我們的管教必須是出於為了讓孩子得到益處,在品格上更能夠聖潔、純正,而非只是宣洩我們自己的情緒。

五、在愛裡有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長。

在我童年時,熱愛運動的父親一直希望將從小就容易生病的我變成是運動健將,他安排我上網球課、桌球課,甚至聘請昂貴的個人教練。在家裡桌球桌旁父親放了一個裝有數百顆球的桶子,好讓我不停的做發球練習。他買棒球棒和手套給我,讓我玩棒球;小學時我也有自己的足球和足球鞋可以去踢足球,爸爸在房間裝沙包和給我拳擊手套,讓我練習打拳;我房間的門口有單槓;他更送我去學跆拳道、游泳,我也有昂貴的腳踏車、溜冰鞋和滑板。他幾乎讓我嘗試每種運動,而我也努力想要讓他開心。

然而說真的,我似乎還是喜歡靜靜地在圖書館裡看書勝過一切的運動,我也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父親的失望,每次看到父親的表情,我的內心裡也充滿了挫敗感。其實,一個數學不好的孩子可能有極高的語言天分;一個語言能力不高的孩子可能有極具美感與設計的能力;一個靜不下來的人,甚至有閱讀障礙的人,將來可能成為富有的創業家,英國最富有的人之一、創辦英國維京(Virgin)集團的Richard Branson就是一個例子;而像我這樣不擅長運動的人長大後還是可以成為一個牧師(不過,我所認識的牧師朋友們都還是很擅長運動)!

就像葛理翰牧師最愛的Charlotte Elliot所寫的著名詩歌”Just as I am, without one plea”,天父是照著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的,即使我們的本相並不完美。人們看見的是我們的外表,上帝看見的卻是我的內心;也許人們看見的是我們的過去,上帝看見的卻是我們的未來;人們看見我們的問題,上帝看見我們的潛能。

六、在愛裡有自由

天父愛我們,甚至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為我們來到這世界上、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天父仍然給我們自由,讓我們抉擇是否願意信靠耶穌、得著永生;是否願意將自己獻上,活出神所預備的榮耀計畫。天父的愛裡包含著讓我們作決定的自由,我們可以決定順服祂或悖逆祂,雖然冒著心痛的風險,但是天父的愛給我們自由。也唯有當我們運用這個自由選擇來親近神、順服神時,我們才學會獨立自主的判斷,我們也才能真正的愛神。

許多父母出於愛的動機、目的,卻沒有給孩子作決定的自由,以致於孩子似乎總是需要去逼、去盯、去打罵,而無法自動自發,甚至缺乏獨立作正確判斷的能力,更糟的是孩子們覺得自己一直活在沒有自由當中,有強烈的壓迫感、被剝奪感,以致他們一得到自由(例如:考上外地大學),就開始放縱自己(翹課、整天打電腦、亂談速食戀愛)或反叛父母。

就好像我們給孩子零用錢,代表我們給他自由,讓他操練學習運用金錢,作正確的判斷。如果我們每個月告訴他這筆錢只能拿來作什麼用,那就完全失去意義了,而孩子也學不到如何運用金錢。當然孩子可能會誤用或濫用,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教育、分享、溝通去認識孩子的想法,並進一步引導他。

孩子是神給我們的產業,也是神託付我們教養與興起的下一代,讓我們用天父教養我們的方式來教養孩子,也求主聖靈教導我們,運用神所賜給我們的智慧來教養孩子。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 」(詩127:3~4)

我們相信下一代必定會成為敬虔、大有智慧、大有能力、成功得勝的新世代!在這個黑暗的世代為神綻放光芒!

[1] 吳靜吉,蟑螂一句話都沒說……,親子天下,2011年3月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1期P.22-25】

3,12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