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_天國在我家─家的光與影品味生活未分類

品味生活 | 當音樂遇見信仰

撰稿|張雅薇 原文出處|信仰好chill X 西洋音樂史入門

音樂的起源是什麼呢?數百年前,當人類意外地發現了節奏,在嗓音的高底變化中發明了旋律,此後音樂就被應用在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舉凡狩獵、休閒娛樂、節日慶典,以及宗教儀式。

音樂之於宗教儀式的重要性一直都是顯而易見的,當人沉浸在美好的樂聲中,便能更容易感受靈性,信仰者可以藉此傳達言語無法傳遞的對神的愛與頌讚,也能在當中經歷到來力量與安慰。

聖經當中也經常提及音樂讚美,包含詩篇、雅歌,其實從舊約時期開始,音樂詩歌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在出埃及記15章,當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越過紅海,眾人一同向神歌唱:「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神,我要尊崇他。耶和華是戰士;他的名是耶和華。」通篇內容皆是歌頌神的偉大,以及祂的奇妙作為,並感謝神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大衛從兒時就是一位敬拜者,當他還只是小牧童時,就經常邊放羊邊歌唱,在掃羅王被惡靈騷擾,也是大衛彈琴,釋放神的恩膏:「從神那裡來的惡魔臨到掃羅身上的時候,大衛就拿琴,用手而彈,掃羅便舒暢爽快,惡魔離了他。」(撒上16:23)

當他成為以色列君王後,更是設立了負責音樂相關事務的職位:伶長。由此可見他看重敬拜讚美的程度,大衛的一生留下許多敬拜讚美詩篇,雖然現在無從考證當時的音樂是什麼曲調,卻可以一窺大衛在生命的各個階段,不同的信仰反思與感動,並如何活出與神連結的一生。

  • 信仰與音樂的碰撞—Messiah《彌賽亞》

《彌賽亞》是音樂家韓德爾(1685-1759)在處境艱難的事業低谷時期創作的,當時他身處經濟與身體狀況都極差景況下,收到了好友詹南斯寄來的三部神劇劇本——《掃羅》、《彌賽亞》和《伯薩撒王》。在韓德爾悉心研究這些劇本,並深深為之感動的,心靈再次接受了宗教的淨化。

他重新找到了創作的信心,開始創作《彌賽亞》,全劇三個部分,共有57首曲目,光演出就要兩個半鐘頭的劇作,傳聞他只花了24天便完成了,當他寫完《哈利路亞大合唱》就無法克制的流著淚說:「我看見了天國跟神。」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跟感動。

這部神劇在上演之初就造成轟動,1743年在倫敦上演時,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 親自到劇場觀看神劇,聽見《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內心非常激動,於是他就站起來,眾人便也跟著起立,直到現在音樂會在演奏這首曲目時,有時觀眾們都還是會站立致敬。

這首曲子重振了韓德爾在音樂圈的地位,據說他曾公益演出32次,門票收入全數捐給慈善機構,所以很多人都說:《彌賽亞》讓飢餓的人得到食物,使寒風中受凍的人有衣物可以禦寒,並且養活無數孤兒。

趣味Q&A:《哈利路亞大合唱》這首曲目一共唱了幾遍哈利路亞?

  • 憂傷痛悔的心,神不輕看—Miserere mei, Deus《求主垂憐》

義大利作曲家葛利高里歐.阿雷格里(1582-1652)的《求主垂憐》,是源於《垂憐經》所寫成的合唱曲,《垂憐經》當時是用於禮拜儀式的一首詩歌,亦是一般彌撒曲中的第一個樂章。

彷彿靈魂被淨化的曲聲,歌詞內容使用詩篇51篇,是大衛犯罪後在神面前的懺悔禱告:「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詩篇51:1-3)

本作品問世之後被教廷視為瑰寶,為了禁止樂譜外流,所有的樂團成員只能背譜演唱,並於每年聖週(Holy Week)的週四及週五的特定聖禮中,由教宗專屬的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聖樂團頌唱,持續200多年,每年的這個時刻,教宗帶領樞機主教在西斯汀教堂裡舉行儀式,虔誠地向天父悔罪,祈求憐憫。

小知識:詩篇51是大衛與拔示巴同房以後,受到先知拿單的責備,於是作了這首痛悔的詩歌。

  • 一同歡慶救主降臨!—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

被稱作音樂之父的巴哈(1685-1750)一生創作許多宗教音樂,此曲出自其清唱劇《以心、口、行為和生命》(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在巴哈為數眾多的清唱劇當中,本曲是廣為人知的一首,其中第六曲〈合唱: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最是有名,歌詞顯出巴哈深刻的信仰:

我擁有耶穌是何等喜樂 耶穌是我的生命

哦我是何等牢牢抓住祂 是我心中的慰藉與生命

祂滌清我的心靈 耶穌驅走所有的憂傷 當我生病憂傷時

祂是我生命的力量 我擁有耶穌 耶穌愛我 是我眼中喜悅與太陽

有祂與我同在 是我靈魂的寶藏與幸福 啊我不會離棄耶穌 

因此我不讓耶穌離開我的心靈與視線 即使心碎也不會改變

從福音開始廣傳在羅馬,因為當時羅馬政府使用拉丁文,即便後來傳遍歐洲,在宗教改革之前,基督教音樂很長一段時間,歌詞都還是以拉丁文為主。

宗教改革之後,新教發展出一種不一樣的音樂形式:聖詠,是在宗教儀式上由廣大信徒一齊詠唱的音樂歌曲。為讓每一個人都聽得懂,聖詠曲往往是一種純淨內省的音樂,曲調常常來自於俚俗的民間歌謠,配以虔誠的祈禱歌詞。

Credo in unum Deum(52:33)

信仰十分虔誠的巴哈,向來認為自己的天賦,都是上帝賦予的,因此畢生致力於將最美的音樂奉獻給主。他甚至為自己訂下創作音樂的目標:「可以讓人聽到神,聽到看不見的神。」

在他所寫的樂譜上,經常能看見稱頌神的代號,例如:J. J.(Jesu, juva 德文:「主耶穌,幫助我!」)或是SDG(Soli Deo Gloria 德文:「將榮耀歸給上帝!」)

  • 黑夜裡閃亮的星—Bénédiction de Dieu dans la solitude《孤寂時領受神的恩典》

李斯特(1811-1886)從小就展現對音樂的天賦異稟,五歲時就會彈奏鋼琴,八歲開始作曲,也創作了許多宗教曲目,眾人雖然能看見李斯特風光的一面,卻未曾能一瞥他孤獨的內心世界,這個曲子可以聽見寧靜內心尋找神的過程,像是一個禱告跟冥想。

標題來自拉馬丁同名詩作,譜上更引用第一節:「這從何而來,我的上帝,如此淹沒我的平靜?這從何而來,如此信念,這樣充盈我的心靈?但我近日彷徨不定、躁動不安,折騰於來自四面八方、懷疑波濤的風,在智者的夢裡,尋覓良善與真理;在風暴的心中,追求平靜。雖僅寥寥數日在我面前消逝,對我而言過去的卻是一個世紀、一個世界,而後被巨大的深淵隔開,一個新人在我之中重生,再度開始。」

他將文字與意念轉為音樂,用琴音和上帝祈禱並尋求指引。李斯特堅持音樂的目的是「高尚、安慰、淨化人類、祝福和讚美上帝」,中晚年他開始研究神學、哲學,還成為一名神父,即便如此他也四處奔走授課,並分文不取,扶助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分毫不浪費上帝給他的天賦才能。

  • 來自天堂的美聲—Carol of the Bells《鐘聲頌歌》Libera合唱版

《鐘聲頌歌》是由烏克蘭作曲家米科拉.萊昂托維奇在1914年所發表的聖誕頌歌,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合唱曲目,透過這首樂曲,將基督誕生的喜悅傳遞世人。

Libera天使之翼合唱團(1995-至今)是由二十個7-14歲的男童所組成,Libera在拉丁語裡代表「自由」之意,這個字不僅蘊含心靈氣息,同時擁有能將歌曲意義傳達給眾人的力量。他們的聲音,彷彿訴說著天堂,治癒人心,但下連結至光明的希望。

基督教音樂發展至今有許多空間跟形式的改變,伴奏的樂器也從傳統鋼琴、管風琴等,加入了很多電子元素,該團也打破以往合唱團的框架,嘗試演唱各式類型的歌曲,為古典音樂開創新境地。

  • 絕望時刻的盼望—Von guten Mächten《所有美善力量》

這首詩歌是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最後的詩作。他因為堅守真裡,反抗納粹而被捕入獄,1944年聖誕前夕,他在牢中寫下這首詩詞,寄給他摯愛的家人,牢房的黑暗也無法抹滅他心中的光:

所有美善力量都默默圍繞 奇妙地安慰保守每一天

讓我與你們走過這些日子 並與你們踏入新的一年

儘管過去的年日折磨心靈 艱困時光重擔壓迫我們

主啊拯救飽受驚嚇的心靈 以那為我們預備的救恩

隔年四月,他在集中營被秘密處決,雖然生命終結,他對信仰堅定的信心卻永遠保存下來,至今仍鼓勵及安慰許多身處困境中的人。

歌中有永恆,穿越時空與年代,音樂能夠傳遞心靈的訊息,大家心裡是否都有一首歌呢?當你感到煩悶不安,是哪一首歌曲能讓你充滿力量?又有哪一首歌能讓你更加靠近神?我相信神會透過讓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與你相遇。

 

 

34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