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情感學分

人們保護自己不要有感覺的方法有千百種,彌補生命中痛苦的方法也有許多種。但我們必須要了解的一件事是,設計我們成為有感情的動物是神自己。

1,69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節錄自《饒恕的超自然大能》一書)

★情感的美麗之處

人們保護自己不要有感覺的方法有千百種,彌補生命中痛苦的方法也有許多種。但我們必須要了解的一件事是,設計我們成為有感情的動物是神自己。神在創造人類時,祂將我們創造成有感情的動物。從最純淨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情感是激勵我們的力量,若沒有情感,我們能成就的事情就不多。我們身體上所感受到的情感激勵我們去採取行動。在受到刺激時,根據我們身體所感受到的感覺,我們的肌肉會放鬆或緊繃,血液會擴大或緊縮。因此情感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可以激勵、也可以阻止我們行動。

從另一個層次來說,情感幫助我們做決定。例如,當我們想到某件違反我們價值觀的事情時,我們的情感會告訴我們這樣做可能是不對的。光是想到這樣的事情就會刺激我們的情感,讓我們知道這是件好事,或不是件好事。

若缺乏感覺的能力,你就無法和周遭世界發生連結。你的情感為你和你周遭的環境間製造強烈的連結感及和諧感。我曾和很多年輕的孩子談過,他們的心都受到很大的傷害,因為父母從未對他們說過「我愛你」。即使成年後,與父母缺乏情感上連結的事實,也會帶來一生的痛苦。基本上,我們受造是為了和周遭的世界連結:心與心的連結。

我們必須記住很重要的一點,正面和負面的情緒都是神所造的,每一種情緒都在我們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負面的情緒幫助我們生存,它們發出警訊,催促我們起來行動,不管是逃避人群或反擊回去。正面的情緒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實質地加強我們的免疫系統,提升自我形像,避免憂鬱症。坊間有關這方面的書籍汗牛充棟。

我們最基本需要了解的一件事是,神創造的本意就是要我們與自己的心連結。

★關心你自己

你上一次關心自己是什麼時候呢?我的心,你好嗎?我需要什麼東西,才能讓自己感覺良好呢?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我該怎麼面對呢?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心是創造健康生活最主要的要素,若不知道自己心裡的狀況和靈魂的需要,我們就無法真正照顧好自己。

我們大部分人從未學習過如何傾聽我們的腦袋和我們的心所說的話。我們大部分人所學到的其實都是一些謊言,例如:「痛苦是代表軟弱從身體出去。」、「痛苦沒有把你殺死,就會把你變得更堅強。」事實上,痛苦是一種極度渴望得到滿足的需要。一個人在痛苦中越久,他的心就越可能封閉自己。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怎麼認識真正的自己,因我們未曾駐足來關心自己,或問候我們自己:「我能幫你什麼忙呢?」倘若我們不認識真正的自己,不知道自己真實的狀況,我們又如何能夠和別人分享我們自己呢?

我們容易傾向於避免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好嗎?」因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處理和面對自己的感覺, 有時這樣的問題只會讓你更覺得無能為力。


如果你未曾表達過自己的情感,你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覺得如果你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結果會怎樣? 如果你是個心中經常有怒氣的人,你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認為如果你不再生氣,結果會怎樣?如果你從未說過「我愛你」,你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認為如果你對身邊的人說「我愛你」,結果會怎樣? 如果你願意這樣做,你非常可能會找到你今天之所以會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

一旦你如此做,將謊言揪出來之後,你就可以請求聖靈將真理顯明給你知道。一旦你棄絕謊言,接受了真理,接下來就要改變你的思想模式和日常行為。

★熟能生巧,勇氣倍增

我發現在輔導過程中,人們最希望得到的是解決問題的「仙丹」。他們帶著人生的難題來找我,期待我能給他們兩顆仙丹,只要每天按時服用,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實上,你最害怕的事情可能就是你必須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但好消息是:熟能生巧,勇氣就會倍增!

你想要在某方面完全得到康復的關鍵,就是你要在那方面使自己剛強起來。例如,如果你一直封閉自己是因為你害怕被拒絕、受傷害,那麼我會建議你去讀一本如何適當建立界線的書,接受溝通方面的教導,學習如何分享你的感覺,這樣你在那方面就會變得更有能力。如果你不敢哭泣,害怕處理自己的感覺,那麼我會建議你寫日記,好好和神交談,處理你過去的痛苦。將那些曾經帶給你這麼大傷害的事情交給神,讓神來回答你的問題。我甚至會建議你寫一些永遠不會寄出去的信和詩詞,讓你自己讀,幫助你處理你的痛苦。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7期P14-15)

 

1,69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

覺得我們青年工作者應該要起來,幫助這一代的青年真實的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影響神的國度。對內,教會年輕人除了需要看重靈命,也需要提升職場的競爭力;對外,職涯是很好的福音切入的管道。

2,49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平鎮浸信會執行牧師-黃祈翰

帶領所牧養的青年們,

運用各式各樣的創意行動打造品牌、

傳福音,舉凡野外崇拜、音樂節、

職場青年主題論壇、組生命樹籃球隊……等。

不只是教會牧區人數的增長,更是社區、城市的潮流指標,

充分展現改變世界的力量!

 

Q這麼多點子是從如何產生的?曾遇過甚麼樣的困難?

看見教會二、三十年的轉化在七座山頭(註1)都失守了,覺得我們青年工作者應該要起來,幫助這一代的青年真實的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影響神的國度。對內,教會年輕人除了需要看重靈命,也需要提升職場的競爭力;對外,職涯是很好的福音切入的管道。於是我們就在今年三月成立了協會,希望跨教會去服事更多的家人。連結政府、企業、媒體、學校,共構一個平台,一點一滴來轉化七山,帶來城市的改變!因著這方面的開啟,我們辦了一些活動:桃園青年文創音樂匯(註2)、職場論壇、才藝夢工廠、各項比賽…等。

由於父親黃炯榕牧師是桃園基督教聯盟的主席,八年來連結了100間教會,每個月有一次牧者們的聚集,過去這兩年也是在這個聯盟的父老遮蓋底下,進行兩代合一的運作,分享彼此的資源。當然,在當中要得到上一代的信任並不簡單。我覺得尊榮屬靈長輩很重要,必須要願意在他們的遮蓋下去談我們的看見。過去我有六年的時間全然執行我父親(教會主任牧師)要我執行的,全力的支持他,所以信任感是很足夠的。另一方面,不只是父親的支持,我也在群組中報告、分享、建立關係,得到桃基盟核心牧者的支持與成全。而在協會剛成立時,我們想辦「桃園音樂匯」這個很簡單的初心,也用兩個月的時間籌備,甚至面對活動資金上的挑戰,這些都是不容易的功課。

Q作為如此熱血拼命的教會牧者,與師母養育三個年幼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上是怎麼取得平衡?

我很感恩父母從前帶著全家一起事奉神,「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也是我和妻子的心志。我們的孩子算是學校中請假最多的,無論是出去開會、或是會安排的精心時刻,常常就會帶著他們。

我們的牧區叫做Life 3,諧音是Life tree(生命樹),至少要生三個!我們也有很多人很年輕就結婚、生小孩。

Q社群網站的經營也是影響年輕人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否有些小撇步可以分享給大家?

我每天都會po一篇文在牧區群組也丟在粉絲專頁上,我希望讓年輕人不是只有一個禮拜來一次教會、一次小組,而是讓每天早晨當我晨禱時就在牧養他們。

這幾個月開始有成立個人粉專的想法,起因是有一次在籃球場打球時不小心贏了很多年輕人,大家很崇拜我的感覺,就想說,欸~那我是不是可以開一個粉專、做一張名片,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我是愛你的祈翰哥!》不那麼宗教的感覺,這樣如果以後有機會打球打贏了,就跟他們分享我的粉專,談一談關於職涯、婚姻家庭、青年工作的話題。

由於幾年前曾經去香港受裝備,為了要跟家人分享生活點滴,開了一個《台灣爸爸!》粉絲頁,雖然兩個月就回台灣,但就成為專門分享家庭生活的平台。

註1:七座山頭,由「美國全球豐收事工」主席彼得‧魏格納博士(C. Peter Wagner)提出,他表示要轉化社會,就必須先得著七座山頭:媒體、政府、教育、經濟、娛樂(藝術)、宗教(文化)、家庭;基督徒必須在這七座山裡發揮影響力甚至扮演領導的角色。

註2:《桃園青年文創音樂匯》連結青年就業/原住民文化/青少年培力等議題,期待創造一個新節日、一個品牌,講到桃園青年就聯想到桃園青年教會。年輕人運用餐飲、手作、音樂……在市集中發揮創意和夢想,並得以接觸人,把名片分享出去,帶來影響力。第一屆就有遠從台東的教會參與樂團演出!期盼眾教會一起加入。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P14-15)

👓看更多牧者的故事:

夢想之家基金會理事長-廖文華

頭份家庭教會主任牧師-麥素嫻

高雄武昌教會學青牧區牧師-周子甯

2,49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 | 不受動搖的核心信念 在職場校園站更穩

傳福音與職場專業,最終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你默默的做,但活出基督的樣式,這很好,但你還是需要追求神的話,不斷的反覆背誦、尋求,神的話語會成為你靈裡面、或知識上的根基,然後到口中。

1,11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從聖俗分離 到信仰與專業密不可分
黃志靖

傳福音與職場專業,最終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你默默的做,但活出基督的樣式,這很好,但你還是需要追求神的話,不斷的反覆背誦、尋求,神的話語會成為你靈裡面、或知識上的根基,然後到口中。

其實我們常常一開始是心口分離,慢慢才會走到心口合一,這本來就是過程。有些在職場上很熱切分享福音的人,我們也不要在初期就打壓他們說:「你看你就只是講一嘴好福音。」當我們這樣去論斷,其實是很可怕的。所以其實兩邊都要做,因為人也會在講的過程中,被聖靈提醒光照,要把福音活出來。

從專業講到福音,我大概是這十年才被神真正找回來。雖然我一直沒有真正離開教會,畢竟父親是牧師,就算開始創業我也還是會每個月回去教會服事。原本我就一直追求世界上的專業,才可以很快一直跳、累積這些資源,到現在這間公司。只是我是很聖俗分離的專業。

回來後在公司內,我們開始已經有7年半的福音聖經班,會招聚不同的媒體人、創業人、行銷人…每個星期來這邊讀聖經一章。這應該就是比較傳統的傳福音方式,但因為來參加的人都是媒體行銷的圈內人,所以我們很多的討論、釋經、見證,其實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或工作。

就在最近我接觸了幾個客戶,在討論品牌論述時,我有幾個基督徒朋友跟我說:「你剛才根本不是在講品牌論述,而是在講一篇道嗎?」但在其中我們其實完全沒有提到神,但是對方就覺得這就是他們要的品牌提升的觀念。所以現在當我們很多談品牌文化、內容和品牌專業的know how上,別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你的詮釋很不一樣?為什麼你講起來好像就是特別有魅力、深度?為什麼你對人性的觀察特別準確?我想是因為第一我們認識很多人、第二我們做很久、第三我們常常讀聖經,是聖靈幫助我們參透萬事,這就是專業與信仰走到了一處。

越早經歷「破碎」 發揮的力道更嚇人
劉駿豪

提到轉化,有個詞雖然聽起來能不舒服但卻很重要,就是「破碎」。如果沒有被破碎,怎麼被神重塑?如果沒有破碎,我們不可能成為好用的器皿。年輕時如果就能夠開始被神調整,那將來可以發揮的力道是很嚇人的,他在各領域的表現一定是卓越的。

其實大部分的人,可能是在職場上做一份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工作,可是如果我們因著被神改變,能夠在本業上比其他人更認真,而且照著真理去做,然後不小心被旁人知道他是基督徒時,一定是帶來好的影響。

先相信 然後才看見
何凱成

大部分的人都是先看見了才會相信,所以我會鼓勵一件事情,如果要有創新,你必須要先相信;也許當下看不到,但是你先相信了會看到,這個其實就是信仰,我們是憑信心而不憑眼見。在這過程中你一定會經歷被誤會、被稱為傻蛋、或被當成不實際的人。但其實當有這些聲音,我覺得大家反而越要感到興奮,因為當越多人不看好你,那個參與性跟挑戰性是越可以被翻轉的。

但這當中其實也分階段性可以先從擅長的點、或興趣開始,當你對某些事情感受到興趣,就算沒有錢拿、別人不看好,但如果這個興趣是好的,那你就去做。你會在追求的過程中開始培養能力,然後產生化學反應──熱情,然後你再不斷去磨練你的熱情;當你發現到你的興趣、能力、熱情,可以幫助其他人變得更好,其實你也就找到使命了。

每個人在這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去找到最真實、跟最好的自己,其實就是神給你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5期P15-16)

1,11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超自然創意大講堂-必修基礎 2《創意並非推翻傳統而是需要先追求神》

「創世記時,神第一個啟示我們的就是祂是創造主『Elohim』。」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暨媒體藝術總監晏信中牧師,在談創意時就特別提到,在創世記中記載著,神以豐富的創意創造世界、並按形像造了人。祂請亞當修理、看守伊甸園,也為園中所有動物命名(創2:15、19);而亞當也因為擁有父神的DNA,而可以用無限的創意管理這偌大園子。

1,06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當我們談創意、創新,無論是處在哪一個領域,很多時候都是抱持著「突破傳統」的思維,總認為一定要打破、改變什麼,才談得上創造革新。但如果,創意並非與舊有的思維做切割,而是站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發揮你獨一無二的才能呢?例如全球銷量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公司,在近期推出「觸控筆」這項產品,主打其精密的感應能力,能使平板電腦幾乎成為手寫板,這絕非獨一無二的創意,乃是在現有技術上不斷精進,但仍吸引許多消費者的目光。而當基督徒要談創意時,則必須先瞭解那最重要的關鍵是「與神的心相連結」;我們的神有無限創意,而我們若要影響這個世代,則需要喚醒那藏在內心的強大基因。

找回創意表達的關鍵鑰匙:自由
「創世記時,神第一個啟示我們的就是祂是創造主『Elohim』。」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暨媒體藝術總監晏信中牧師,在談創意時就特別提到,在創世記中記載著,神以豐富的創意創造世界、並按形像造了人。祂請亞當修理、看守伊甸園,也為園中所有動物命名(創2:15、19);而亞當也因為擁有父神的DNA,而可以用無限的創意管理這偌大園子。同樣身為神兒女的我們,也擁有創意的基因,但唯有當我們與神相連結,才能越多明白祂的心意,並會找回那起初的創造力。

受到菲爾‧平格(Phil Pringle)牧師、與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牧師這兩位牧者的啟發,信中牧師發現創意覺醒的關鍵,其實在乎我們是否進到真實的自由,不在乎人的眼光與評論,只在乎是否有將所領受的啟示傳達出來,好比說菲爾牧師在講道時會一邊畫畫、腓力牧師曾在講道中途彈起了吉他──沒有學過畫的腓力牧師,近期還舉辦了個人畫展,許多人都被他畫中所呈現的信息所震撼。信中牧師相信,當感受到聖靈同在時,如果能夠把這些氛圍或感動,用各種形式描繪出來,將能幫助人們更容易體會神的同在。

然而當我們一邊開始找回自由、發掘創意的時候,特別在兩代之間,容易面臨新舊交會的衝擊。信中牧師特別提及,一個世代要懂得另外一個世代語言,並非容易的事,但要相信神掌權在其中,相信神在每個世代都做新事,並給予下一代嘗試的機會,才能夠碰撞出屬於他們的革新與啟示。而要能擁有成全下一代的身量,我們必須擁有為父的心,前提則是我們必須先做過兒女,信中牧師認為:「唯有了解父母親過去對我們的擔憂,而我們懂得尊榮他們時,將來我們才可以更釋放的去成全我們的下一代,真實的在自由中翱翔。」

帶教會進入超自然創意 將帶來全面性的恢復
不只每個人都該喚醒內在的創意,教會同樣也應該是個充滿創意與驚奇的地方。本身監督管理Asia for JESUS團隊的多媒體平台,以及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多媒體藝術團隊的信中牧師,也體會到:「這個世代需要很多的創意。」在各個領域中,即使是在崇拜中,也需要結合各個團隊、各種新的想法,讓人感受到其中生命力,能夠敞開心經歷到天國的真實與能力。

信中牧師說,在過去10多年,許多教會開始有敬拜團、戲劇、舞蹈等呈現,將福音帶給許多未信者,整體氛圍已經十分活潑,然而一旦這些「活潑」成為形式,則可能又變成新的「傳統」。但神是做新事的神,直到如今祂仍在做新事,經過這幾年天國文化的洗禮,我們都需要開始學習領受天堂的啟示,並且將之以各種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

但很重要的是,談創意的目的並不是推翻傳統,而是看見神造每個人都不一樣,進而去找到屬於我裡面的創意;不是推翻過去的觀念,反而是在舊有的基礎上更深建造,「在上一代根基的上面,我又領受屬於我這代的這一份,這就是創意。」信中牧師也說,他相信當神國度來到時,一定是非常卓越又充滿創造力的,但他也提到,我們所追求的卓越,不單只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要把神的國呈現給這個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所追求的其實不只是突破,而是必須先追求神。

神創造天地的時候,聖經重複記載著:「神看著是好的。」我們的創造也應該以使看見神的良善與美好為終極的異象;如果人的創意是可以將天上帶到地上,讓人們真正看見神的良善,相信將會震撼整個世代,「這是全面性的恢復。」信中牧師這樣說。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5期P.14-15】

1,06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檢視內心的動機 別讓恐懼與貪心成為你的動力來源

陳敏莉認為,重點不是拘泥在哪些行為不能、哪些行為可以,而是動機是什麼?我們不是用枝微末節的行為來衡量一個人,耶穌說祂看得是人的內心,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選擇用這樣的方式?

1,07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我們偶爾也會聽見在教會中,弟兄姊妹對於投資股市、基金或是許多金融理財的手法抱持不同觀感,究竟我們該把這些行為視為一種管理錢財的方式,還是這當中其實存有風險,甚至可能與聖經的教導相牴觸呢?

如果回到最基本的核心概念,聖經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十23)。陳敏莉認為,重點不是拘泥在哪些行為不能、哪些行為可以,而是動機是什麼?我們不是用枝微末節的行為來衡量一個人,耶穌說祂看得是人的內心,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選擇用這樣的方式

任何的金融制度,最初被發明都是基於社會上的某種需求;從團隊的概念來講,就是每個人拿出自已有的,一起能夠把事情做大、創造更好的結果,這本身是一件好的事情。就連在新創產業蓬勃發展的以色列,猶太人也相信工作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創造─創造出有價值的服務或產品,如果因這份創造而得到報酬,則是很正常事情。
 

投資v.s.投機 是將眼光放遠還是只看現在?

因此當我們嘗試投資的時候,在動機上應該是因著相信這個對象或是團隊,在他們的計畫或創造中,也許當下還看不出價值,但你將眼光放長遠,願意相信它會是好的,進而願意把所擁有的資源給對方,而同時你也願意承擔這個眼光有失敗的可能性。「好比說我們投資在孩子的教育,其實我們並不確定20年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模樣,但我就是選擇不斷的把愛、把好的觀念給孩子,並為孩子塑造一個好個環境。我這樣做,孩子將來成就的機率也許就大,雖然這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但如果因著現在還看不到20年後的發展,我就什麼都不做、就不投資,那就不可能有任何結果。」陳敏莉舉例說道。

投機則恰恰相反,如果不是看見了某一項計畫的潛力、也不是想著能夠創造出更多祝福別人的服務或產品,只是一心只想著賺多一點、再快一點累積更多財富,那麼不僅脫離了神原本託付給我們「管理」資源的本意,更容易落入試探和危險之中。如果你稍微觀察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人們想著賺快一點、賺多一點,漸漸地促成了危機的形成。
 

為了滿足更多家庭需要而學習智慧管理

另一種動機則是為了滿足需求,也許當下你生活中已經有迫切的需要,例如為了年老退休後不增子女負擔在做打算、為了照顧家庭生活上的需要…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就需要想辦法增加收入、或是累積存款,這是很合理的出發點。

陳敏莉分享了一個故事:一位在高雄的弟兄,月薪只有五萬多,家裡卻有七個孩子以及老婆要養,為了至少能滿足家裡基本生活的需求,他必須很努力運用現有的資源想辦法增加收入、或是降低支出,但同時他與太太也一直堅守著十一奉獻。在充滿壓力的生活中,轉捩點是某一天他與太太開始聊起夢想,他希望退休後能夠出去宣教兩年、太太則希望家裡能有足夠的空間給孩子們活動。自從擁有夢想後,兩人的眼光放遠了,不再只看現在有什麼、而是看到將來想要什麼,因此一個積極的工作、審慎的評估股市投資,一個則積極的學習妥善分配金錢,想辦法將神放在他們手中資源,包含收入、家庭、夢想都管理的更好,並且禱告向神求智慧,後來他們果真擁有了大空間的住所。

「所以不在於你用什麼方式,而是動機如何?方式是否合適自己?」
「對。」陳敏莉回答道。

試探一直存在

當我們談到全然興盛、蒙福人生等教導時,正如前面周巽光牧師所提到的,確實會有風險存在,然而是什麼內心的因素導致當我們在面對財務時,容易出現破口呢?

「貪和怕。」陳敏莉一針見血的回答。當人們有貪念就會想投機、想搶快;想要快速致富念頭出現時,更已經遠遠偏離投資的本質了。而所有高報酬的投資,一定會有高風險,在過程中我們的心理也容易隨著漲跌而大受影響。

另外一種內在的危機則是恐懼,因著害怕而想要多存一點、自己多賺一點,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不信任神會供應一切所需。恐懼會使人容易在情緒上受到操弄,進而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反之,如果你原本就有清楚聖經的價值觀與定見,就不會容易受到煽動,你的決策比較容易回到中道與理性。
 

更深的核心問題:安全感不足、羞恥感

貪和怕的背後,其實還存在著兩個不健康的生命核心議題:安全感不足、以及自我價值低落而產生的羞恥感。陳敏莉進一步分析,越沒有安全感的人,越容易想要把錢財緊抓在手中,或是靠累積財富、權威帶給自己安全感,這樣的人十分容易在財務上跌倒,甚至錢再多也不見得會很滿足,因為最終他還是會害怕失去。

若是因著缺乏自我價值,則容易產生羞恥感,這樣的人可能會另外尋找自尊的來源,比方說要成功、要有錢,才能代表我這個人是有價值的。當人們把這些看很重時,不僅容易會用急躁、不當的方法追求財富,也容易在決策上失去理性。

因此對於「金錢的管理」,我們都需要建立起「以神為中心的理財系統」。首先我們要承認、並順服「神的主權」,相信我們的一生由「神供應」(參太六26)、「神賜福」(參箴十22),「神掌權」(參撒上二7);相對而言,也要認清楚人的責任就是要成為神「忠心的管家」(參林前四2)、「良善的僕人」(參路十九17)、以及「有見識的管家」(參路十二42)。(註三)

當我們學習並擁抱神國度的價值觀,無論是理財、理關係、理時間…我們清楚明白我們的身分就是管家,管理著神所賜給我們的資源,無論幾千兩都同樣忠心看待,但同時我們也相信神的供應,讓神放在我們裡面的那一份發揮出來,相信必然能夠進到全然興盛的動能中,更讓世人看見父神的良善與美好。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14-P.16】


*註三:出自陳敏莉老師的〈基督徒理財系列 1-4:基督徒為什麼要學理財?〉

1,07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定位制高點 最高吸引力法則

許多劃時代的事件、變革,一開始都是由看似微不足道的起點、或是一個微小決定開始的。

99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我靈甦醒,提振精神,努力向前直奔,天路前行,熱心不倦,方得不朽冠冕。」

菲利浦 ‧ 多德里奇(Philip Doddridge)

多劃時代的事件、變革,一開始都是由看似微不足道的起點、或是一個微小決定開始的。

1998年7月,英國的海德公園上演了一場盛會,由踢踏舞王麥可 ‧ 佛萊利(Michael Ryan Flatley)所率領的踢踏舞團帶來空前的盛大演出:《火焰之舞》,這齣罕見集結了100多名踢踏舞者、四座升降舞台、現場演奏、華麗的聲光效果的踢踏舞劇,吸引兩萬五千名觀眾聚集欣賞這場劃世紀的表演。而在此之前,麥可 ‧ 佛萊利的《舞王》舞團更已經吸引了世界的注意。

麥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注定會成為踢踏舞的高手,雖然他承襲了家族中愛爾蘭踢踏舞冠軍的基因,但是他很晚才開始學習,十一歲的他一開始甚至還被踢踏舞學校認定「太老了」而遭送回,但他堅持要學,全心投入、勇於面對挑戰,並且不放過任何機會。在1989年麥可創下了世界最快踢踏舞者的世界金氏紀錄:一秒28下,幾年後他自己打破了這個紀錄:一秒35下!更別提破紀錄時他其實已經39歲了。

從《舞王》到《火焰之舞》,麥可 ‧ 佛萊利成功帶領團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將踢踏舞這項來自愛爾蘭的傳統舞蹈,一舉推到了眾人的眼前。

相關的影音商品在全球累計獲得12個白金銷售大獎、4億美金的票房收入;2000年在歐洲巡迴近一百場,累積百萬觀看人次,儼然成為許多人心中踢踏舞的代名詞,至今在許多影音銷售平台上,仍然可見這幾場演出的影片。多年前《火焰之舞》終於來到亞洲並在香港及台灣演出,在當時也成為一股熱門話題。

你生命中的最高點──吸引最多人之處

無論是才華或生命中某些的特質,當你把所擁有的發揮到極大值,自然會吸引許多人的目光─就好像麥可 ‧ 佛萊利的經歷─我們稱之為「最高點」,或者也可以稱為「最高吸引力法則」:最高點往往就是吸引最多人的地方。

神創造每個人時,也給了每個人專屬的最高點,也許是一項很明顯的才幹、也許它只是一個小小的特質,無論如何,當你找到它、並且開始發揮它,往往會擁有比在其他領域更多的影響力。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永不妥協》,主角艾琳 ‧ 布羅克維奇(Erin Brockovich)是一位經歷諸多打擊、人生看似已經一團亂的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三個小孩,但憑藉著細心、對社區的憐憫關懷,以及堅持到底的毅力,在水源汙染的議題上,帶領辛克利小鎮的居民與太平洋瓦電公司(PG&E)對抗,最終成功打贏了看似毫無勝算的官司,辛克利的居民獲得全美史上直接訴訟案中最高的賠償金:3億3千3百萬美金。起初艾琳只是一個十分平凡的人,直到她展現出堅持、不輕易妥協的特質,所有人從質疑逐漸轉為信任她,最後她改變了自己和許多人的命運。

當你找到生命的最高點,別人會對你所要說的話更有興趣、會自然想要靠近你,甚至,他們會渴望瞭解你的旅程;這時候你就能自然地與他們分享是誰給予你能力可以做這些事,幫助人們也能找到各自的天賦與能力。重點在於,你是否也開始渴望,找到神託付給你的究竟是什麼?

他們怎麼說?

聚焦於特長 從畫畫與影像製作中找到人生目標

黃心磊/天獅創意

我覺得在我們華人的文化中,常常會認為如果你哪一科學不好,就去補那一科,把它補到最好,但這樣的想法其實跟西方人是剛好相反的,他們是先找到你的優勢,然後著重於栽培你的優勢。當我們更多去栽培這些優勢的時候,能夠發揮的果效其實才是最大的。

以前念書的時候,我的理化完全不行,但偏偏我又很好強,覺得自己不可能搞不懂,所以就跟父母親要求去補習。後來發現,即使我很用力地聽,還是不懂,花了再多金錢、時間補習,了不起就是六十分。

國一的時候,媽媽就問我說如果書念不來,還有沒有想做什麼?我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畫畫,於是媽媽就取消了理化的補習,讓我去學畫畫。在畫畫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可以廢寢忘食、可以忘了時間,可以很快樂,因為畫畫沒有標準答案。於是從國中到現在,我就一直專注在畫畫的領域,這是很棒的一條路。

過去也有思考過自己的呼召跟使命會是什麼?之前參加了ID走入命定的課程,其實也幫助我更對焦。一開始我是做設計,後來神又呼召我開始嘗試影像製作的領域,於是我進一步開始思索,在這麼多的內容類型中,應該特別專注於哪些類型的影像?而後來發現,原來在我裡面有勸化和教導的恩賜,於是我就知道了,我可以透過影片告訴人們什麼才是價值、什麼才是你這一生所需要追求的目標。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我目標就越來越明確了。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0期P.14-P.15】

99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預備下一代興起(上)

面對這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該怎麼預備新一代的領袖興起,幫助他們生命成熟,能夠發揮神擺在他們裡面特質,影響我們的社會與國家呢?有什麼樣核心價值,是無論環境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持有,並且可以幫助我們興起下一代的呢?

1,06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個時代,無論在教會中、或是在職場,神都會興起不同樣的人,成為大有能力與影響力的人。那麼,面對這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該怎麼預備新一代的領袖興起,幫助他們生命成熟,能夠發揮神擺在他們裡面特質,影響我們的社會與國家呢?有什麼樣核心價值,是無論環境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持有,並且可以幫助我們興起下一代的呢?

「我必須修習政治學與戰爭學,我們的後代才能在民主之上修習數學、哲學;我們的後代必須修習數學、哲學、地理學、博物學、造船學、航海學、商學及農學,以讓他們的後代得以在科學之上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刻、繡織和瓷藝。(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our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Our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and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

別讓資源問題成為發揮熱情的攔阻

周巽光牧師

巽光牧師曾數度在講道中引用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這段名言,他認為,因著上一代牧者而領受到豐盛的產業,他會希望下一代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發展。就如同這段引言所描述,第一代也許是打下基礎,第二代就可以多一點,但可能還是很基礎的建造,但是這樣到了再下一代,就可以有許多充滿創造力、非常多元化的發展機會;因此不論我們身處在哪一個階段,能夠為下一代所做的,就是看見他們的潛力,並且將舞台預備給他們,「你要做的就是去成全,預備這個舞台給他們,要知道說我今天能夠有慷慨的基礎,是因為不但有我這一代的資源,我還有上一代的資源和產業,我之所以豐盛是因為有上一代,然後不斷累積這個產業。」

抱持著為下一代預備舞台的信念,巽光牧師明白更需要花時間與所帶的領袖在一起,了解他們的夢想與負擔,幫助他們挖掘熱情所在,再慢慢將責任放給他們。但是同時間,他也看重這些領袖是否足夠有肩膀,承擔他們所說的夢想或是目標。而這就是門訓的過程,目的是幫助年輕人的生命能更加成熟,並且有覺悟去付上代價讓事情成就。

然而每一個同工、團員的特質都不同,都需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牧養;不只幫助他們找到神放在生命中的感動,更要幫助他們可以將這份感動具體地付諸實行,巽光牧師強調:「我想法是,你不單只是把異象落實在單一教會中,更要可以持續祝福眾教會;如果你有這樣的決心,甚至有願意承擔責任的心,我會盡可能地去成全你。」當同工懷抱著夢想與決心來時,他盼望自己能成為他們的資源和支柱,幫助同工們去嘗試、並在過程中一步步修正方向,以至於將來能站到對的位置上,成為地方教會、甚至眾教會的祝福,發揮更多的影響力。

放眼少年人使他們還年幼時就能被栽培

柳子駿牧師

談到預備年輕一代,子駿牧師特別想起大衛受膏的故事,並且分享到,應當放眼於現在10多歲的青少年,從他們還年少時開始栽培,預備其生命,使他們能真實經歷神,並且成長成熟,就好像當年大衛在年少時期就蒙神揀選一樣。

也許看著現在的國、高中生,很難想像他們日後成為領袖的模樣,甚至可能他們自己都無法想像,然而子駿牧師深知,當初連他都不認為自己可以承接責任時,他的父親或教會中的長者,也是憑著信心願意將責任交在他們身上,因此他告訴自己也要改變看青年人的眼光,去看見埋藏在他們身上的寶藏,因為每個時代,神一定都會興起合適的領袖。「我心裡覺得,我們一定要為他們這一代來禱告,一直觀看神的作為,等候上帝的手,因為每個年代神都在尋找領袖⋯我覺得神也在找每個世代的那個人,我的想法就是,要觀看神的作為,盡我所能為他們預備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可以承接。」

裝備青年人的競爭力使他們在社會上握有話語權

張光偉牧師

光偉牧師從開始事奉以來,一直都是牧養年輕人,升任主任牧師之後,他將整個青年事工交給太太負責,但是讓底下的一群同工自行討論要做什麼規劃、如何執行,同時他也安排其中幾位同工,每個月和他一起輪流講道。他認為越早讓同工操練講台分享越好,因為技巧是磨練出來的,把該犯的錯都犯過,將來一定會越講越好。同時他也承襲父親的作風,在事前他會先看過同工的講章大綱,但是輪到當天同工講道時,他反而不會留在現場,讓同工感覺到被信任,能夠自由發揮、放膽地去做。「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我是幫他們搭台的,我是給他們一個舞台,我的目標是讓他們成功,而不是成就我的事工。」光偉牧師這麼形容。

當談到如何預備更年輕一代的學生時,光偉牧師十分有想法,他並不特別多著墨於屬靈層面的預備,因為在他的觀念中,無論是讀經、禱告或是與聖靈親近,都該是每位基督徒的基本功;在他的觀念中,反而認為教會應該要起來,裝備年輕人的實力,使他們能在學校、或在社會中有實質影響力。因此他在教會中推動英語遊學團,由傳道人帶學生去到菲律賓宿霧,在全英文環境之下學英文,而因為由傳道人領軍,因此屬靈生命仍能夠被餵養;同時他也推動讓教會中已經是CEO或是商業人士,親自傳授經驗,教導年經人學習去面對以及解決問題,「我們要做的是讓下一代的年輕人,10歲也好,20歲也好,是他們的專業能力被提升。所以除了屬靈上面,我們也要教導他們怎麼在教會外面成為成功的人。」

光偉牧師相信,現在年輕人雖然在複雜的環境中成長,但是他們卻會更加聰明,因此教會更可以主動從他們年幼時,就裝備他們,使他們內在有神的話語作為生命基礎,外在更有與社會競爭的能力,將來在社會上才夠有話語權,真正為神發光發熱,「既然他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如就由教會帶領他們走入這個時代。」

Sidney牧師經常會挑戰他的團隊要跳出框架,不要再想著過去寫得哪些歌最受歡迎,或哪張專輯是做過最好的一張專輯,因神使萬事都更新,因此不要再想著過去的成功,而是要放眼現在的季節,然後學習冒險。

承接與傳承 其實就是經營一個家庭的關係

廖文華牧師

「我覺得我的年紀很像是一個橋樑的世代,就是有比我年長的上一代,也有比我年輕的下一代。」2017年正式成為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的廖文華,以「橋樑」來比喻他自己所處的階段;教會已經有40年的歷史,重視聖靈的工作、敬拜讚美、宣教等等,該如何在這些美好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建造,並且持續地突破、更新,將來將這些產業再傳承下一代,他認為是現階段所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在傳承的課題上,文華牧師特別以父母親做為比喻,他分享到,在服事的不同階段,他與同工們可能領受了特定的使命,並且致力於完成它,因此他們可能在各地甚至國外辦佈道會,或辦各式各樣的特會,或做許多的牧養工作。然而就像父母親不能夠永遠只忙於事業,更需要看重孩子的課業、品格,需要經營家庭生活,身為牧者,他永遠必須記得回過頭來,關心他的屬靈孩子,與他們有真正團契、交心的時間。

「我們營造的氛圍,首先,我是open office。」為了讓屬靈的孩子們明白,當他們有需要的時候,教會中的屬靈父母都在,文華牧師將辦公室大門敞開,任何人有需要的時候,都能夠敲敲門找他談一談。另外每個月他也邀請不同部門的同工一起吃飯,剛開始這些同工們都很緊張,以為吃飯同時也需要開會或是討論事工,但是在文華哥的心中,將這段吃飯時間定義為建立關係的時間,不談工作、不討論事工,一邊吃飯一邊聊家庭、婚姻等生活中的大小事,結束後再為同工們做祝福禱告。「他們就很訝異,因為真的什麼正經事都沒有談。」但是文華牧師認為,這就是團契的生活,他希望同工們都能夠享受在關係中。

除了全職同工以外,文華牧師說他也禱告,並且找到了一些他感覺到神有特別的心意在他們身上的年輕人,定期地與他們,關心他們的生命。就在2017年年初,他找到了10位願意在接下來這一年當中辦佈道會的年輕人,有些人想去街頭佈道、有些人想要做校園佈道、有的則希望做音樂佈道,當他們一一分享完這些夢想,他就為他們禱告,事後更成立群組,聽這群孩子談關於佈道這個夢想的後續發展,是否已經完成神給他們的呼召和託付。

面對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文華牧師相信神會用很多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呼召年輕人興起,然而很重要的是,上一代是否願意經營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是否願意偶爾暫停手中的事業和事工,與經營「家人」之間關係。「給他們精心的時刻,給他們肯定的言語,然後送給他們禮物,對這些孩子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有些時候有服務的行動,有時候是肢體的接觸,去拍拍他們去擁抱他們,告訴他們說我真的非常以你為榮,我覺得經營這個家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出自 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9期P.14-17】

1,06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把天國文化搬回家之三│青年牧區落實天國文化的重要面向

p14

01 面質

釋放領袖回歸家庭 重新調整體質

為了能夠整體性的翻轉文化,首先必須從架構上做出改變。「天國文化」強調健康的家庭,而在青年牧區的社青區中,許多跟著牧區打仗很久、牧養小組多年的領袖,都已經陸續結婚生子,信中牧師深信對這些領袖而言,該是將重心放在家庭中的時候了,因此在第一年的整合期,他開始個別與這些領袖約談,「這不是一個懲罰,過去都認為『下來』是一個懲罰,但是現在告訴他們這叫做成全,目的是成全他現在生命中的需要,以及他家庭的需要。」因此一些已有家庭的資深小組長從原有的服事崗位上被釋放,年輕一代的領袖也開始陸續被成全、承接起責任。

架構改變了,體質的調整也同樣重要。在尊榮文化的教導之下,許多小組開始學習健康的「面質」技巧,強調以愛為出發點,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讓對方能夠了解自己,最後找到共識繼續往前走。

「當我們把這個文化教下去,開始產生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效應,就是小組開始會吵架。」許多小組員開始會表達不同的意見,並且開始問小組長「為什麼?」巽光牧師就曾分享過:「當你走天國文化時,要付上的代價更大,以前你只要命令和要求就好,但是那真的不是神國度的方式。」

面對面接受挑戰 挑戰牧者領袖的生命

牧區剛開始教導關於「面質」的概念時,信中牧師坦言,自己也很常收到小組員、或是他所牧養的領袖群的挑戰,而他必須做出選擇─是要允許被冒犯的感覺存在、還是與這些所牧養的弟兄姐妹有健康、面對面的談話?「我不知道當我面對這麼大的面質跟冒犯,我可不可以心平氣和地表達清楚我的立場是什麼、我所相信的是什麼,而你可以不一定要聽我的。但如果你能夠懂我的心,我希望你能夠真實聽懂我內心所想表達的東西。」

在信中牧師直接牧養的小組中,曾經因為組員之間彼此不了解而產生小圈圈,他就帶著這30 人一起進行面質。「一開始我說,如果我出於愛的話,我會怎樣問問題,我讓對方了解我的心,了解為什麼對方會講出這樣的話,我也了解他的心。」當恐懼被挪去,在愛的氛圍中,每個小組員都輪流說出心中真正的感受或疑問,最後彼此擁抱、在哭泣中和好。小組沒有因為小圈圈而分裂,而是在健康的面質中,成為真正的一家人。而這樣的氛圍也逐漸在牧區中擴大,許多人生命被攪動,但是關係卻越見真實。

熬過了頭幾年的摸索與嘗試期,栽種許久的天國文化種子開始逐漸萌芽,青年牧區的逐漸有所改變,以往上對下的隔閡被打破,變成在尊榮中互相坦承、理解、敬重;即使人數增長仍然持續停滯,但巽光牧師等牧者們,依然繼續堅持著將「天國文化」落實在牧區中,等待甫發的新芽漸漸的成長穩固。

02 聖靈超自然運行而進入突破

讓聖靈走在前面 不怕打亂聚會流程

要進入到「天國文化」的氛圍,從講究制度的氛圍跳脫,並跟隨聖靈帶領是十分重要的─或者說,必須學習開始將主權歸還給神,並且順服於聖靈的引導。

場景同樣拉回2010年小巨蛋的天國文化特會中,比爾‧強生牧師在講台上分享信息時,中間有過數次的停頓─不是忘詞或是短暫的語氣轉換,而是真真實實的暫停下來。信中牧師說,當回到後台以後,他們就曾問過比爾牧師為什麼會在講到中途停下來,「他( 比爾牧師) 說,我不是忘記我要講什麼,而是我在觀察聖靈現在在這些人身上做些什麼。」

比爾牧師直接示範了何謂「讓聖靈走在前面」,這番話也確實顛覆過去大家對於聚會進行方式的認知。「過去我們總覺得,我們的崇拜就是以講道者為準…」以往青年牧區對於崇拜時間的安排,為配合信息主講者,都有一定的節奏,所有的環節盡量都在控制之內,然而在這場特會之後,牧者們開始操練在講台上聆聽聖靈的聲音,並且順從祂的帶領。信中牧師形容:「…學習不在一個框框裡面服事神,而是選擇讓神走在前面,然後我們跟上。」

領受兒子的心 服事更自由

從人的框架中跨出來,青年牧區開始更深走入天國文化,並且更多經歷聖靈,不僅重新認識「天父」的形象、領受兒子的心,甚至開始多方操練先知性服事、為疾病禱告得醫治,「我們領受爸爸是完全良善的,就已經不是我們的恩膏能夠做什麼,而是當我們體會爸爸的心…」信中牧師形容,弟兄姊妹從過去對於各種服事「照辦」的心態,變成因為體貼父神的心而願意去做。

從架構上的建造、改變,到更多運行在超自然中,整個牧區開始經歷極大的突破,許多人開始願意冒險、以及勇敢的突破。「過去在制式的裡面,我們覺得上面的人做什麼,我們只能做到他所做的那樣,那個叫做模範、規定。但是現在我們既然可以按照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模式…」這並不是說從此沒有規範,而是因為當人們找到神創造他的心意後,裡面就湧出極大的自由,能夠按照各樣的恩賜才幹去接觸、服事人,並且勇敢的與神築夢。

「例如會寫的人,他在他臉書上寫出來的東西,那就是福音啊!」這樣的轉變,也讓小組開始也打破過往習慣上的要求,比方說傳福音不再限定於既定的模式,而是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恩賜,重點不在於形式,而是真正的「活出」福音。

03 一路愛到底 使每個人內心都剛強

「人」畢竟還是最重要的因素,剛強的內在生命,能夠強化外在的影響力。在「Loving on Purpose( 一路愛到底,丹尼‧席克牧師著有同名著作)」系列主題的教導下,將幫助牧者們更加明白,幫助每位弟兄姊妹成為「powerful people(有能力的人)」,將是能夠持續走在「天國文化」的關鍵之一。

「我們最大的職責是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別人…我們是領袖,就是帶領對方去到神要他去的地方,而不是挾制他去到我們想要他去的地方。」信中牧師特別指出「Loving on Purpose」所帶來的翻轉,對於青年牧區的領袖、小組長在牧養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妙的過程,在這過程好像是神在煉淨我們。」

每一個決心要走入「天國文化」的人,勢必都會經過極深地煉淨,特別是在領袖的身上,「因為文化是從上到下的。」信中牧師強調,文化層面的改變必須從領袖開始,先願意放下自己以為所擁有的權柄,進入到神的國度成為僕人,就好像耶穌願意彎下腰為門徒洗腳。

「我們看見一個完整的圖畫,就是天國文化其實是在超自然跟神的話語上紮根,但是最後學習成為僕人的服事。」這裡所說成為僕人,並非因著自卑降低自己的身分,而是懷著謙卑但心中充滿能力─認識自己在神眼中的位份,是神的兒女,也是君尊的皇族─因此他們知道何時該帶領,也能敏銳於何時該成全、服事他人。

「Loving on Purpose」的概念,同時也祝福了許多在青年牧區、甚至是眾教會的父母親,他們開始明白,管教兒女不是用掌控的方式,而是幫助兒女能夠認識自己的身分,學習管理他們的內心,並且成為有能力負責任的人。

04 走入使徒性教會的文化中

當「天國文化」落實到地方教會,最終極就是成為使徒性教會。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使徒」代表受差的,意指被差派去某個地方帶來轉化,「一艘船裡面有教育的、醫學的、有各樣背景的…這些人去到一個殖民地,開始蓋羅馬的建築,開始用羅馬的醫學方式來醫治,用羅馬的教育方式去改變很多地方…」信中牧師形容。

從上段歷史看使徒性的定義,恰巧也能夠用來比喻教會的影響力,「教會是被差的,而差到這個土地是要帶來轉化的。」信中牧師說。過去青年牧區也曾一度以為,只要把人「帶進」教會中,規定會友好好的靈修、禱告、讀經,就能夠帶來生命改變,然而進入到使徒性文化中,而且如果想要改變社會,就必須走出教會,帶著恩賜才幹,以影響力轉化世界。

而當「轉化」變成每個人的重要責任,進一步就是渴望看見弟兄姊妹的靈修生活變成自發性的,而非因為被領袖要求而做,信中牧師說:「你知道說原來這個東西跟我的職場有深深的連結,因為我所讀的東西,就是神所說的在地如在天要發生的東西。」實際踏入禾場,聖經中所教導的一切就變得鮮活起來。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7期P.14-16】

1,95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祕訣3 最不起眼的寶藏- 緊盯他人的成功,而非過犯

p12_3

我已記不得自己有多久的時間其實是瞧不起他的,因為他最後居然拜起了偶像,雖說這是事實,但也因著緊盯他的過犯,使我無法看見他的成功之處。

《顛覆世界的力量》比爾‧ 強生牧師

我們都知道所羅門王是極有智慧之人,在聖經中形容神賜給他的智慧是:「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王上3:12)」我們讀過他如何明辨是非以及建造聖殿,當然也知道,晚年時他隨從妃嬪去拜偶像──許多人對這個結局應該都有跌破眼鏡之感,並且在心底浮現:「所羅門王的故事應該當成借鏡。」我們渴望學習所羅門王一生的前半部,然後竭力避免步上他的後塵──在後半生遠離神。

然而聖經中花了數章篇幅寫這位國王的故事,甚至紀載了當時整個國家的影響力,相信不單只是要我們學習如何持守在跟隨神的道路上,更要看見當年的以色列是如何透過文化影響力,使神的名在列國被高舉。神也感動比爾‧ 強生牧師開始研究所羅門王的故事,從這位君王身上,找出那把轉化世界的鑰匙。

在過程中,比爾‧ 強生牧師確實有許多新的看見,甚至發現在所羅門王治理下的以色列,在每一個細節處都彰顯了神的榮美,光是王宮的建造、餐桌擺設、以及耶和華殿的臺階等等,都蘊藏了豐富的屬天智慧,這也讓遠道而來的示巴女王忍不住讚嘆:「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比爾‧ 強生牧師也從中得到嶄新的啟示:「真正的屬天智慧,無論在世界各地的哪個國家或城市都行得通,只是可能隨著地區不同,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然而,若非比爾‧ 強生牧師聽從神的感動,轉而研究聖經中關於所羅門王的紀載──這位曾經在他的潛意識中被看不起的君王──也許他就無法有這些體會,「我已記不得自己有多久的時間其實是瞧不起他的,因為他最後居然拜起了偶像,雖說這是事實,但也因著緊盯他的過犯,使我無法看見他的成功之處。」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可能也都存在這樣的盲點;那些重要的奧秘與智慧,很有可能正藏在我們所忽略的、不想探究之處。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開始學習聆聽神的心意,並且完全放下自己,包含既有的成見與經驗;無論神對你說什麼,當你願意順服神的帶領,祂總不會出錯,不是嗎?
本篇整理自《顛覆世界的力量》第三章

實例三

寶萊塢電影《三個傻瓜》中,阿米爾‧ 汗(Aamir Khan)飾演的藍丘答司·夏莫答司·強傑(Ranchoddas Shamaldas Chanchad),絕頂聰明,卻不遵循傳統,不屈服於填鴨式教育,更鼓吹身旁的兩個好友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僅是教授們眼中的頭痛人物,偶爾更為自己惹出麻煩一籮筐;同班的死對頭查托(Chatur Ramalingam)一心一意想要擊敗他,因而立下十年的堵賭約,要以雙方的成就一較高下。

結果,藍丘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四百項專利發明的科學家馮蘇·王杜(Phunsukh Wangdu),更是查托亟欲爭取的事業合作對象;到頭來,查托才發現自己當初因為藍丘的身分、以及其不合傳統的行徑而輕看他,其實完全看走了眼。試想如果我們也是電影中的查托,因著他人外顯的行徑、過失而輕看對方,會不會有一天,才發現我們已錯過對方生命中重要的寶藏了呢?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14】

1,77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 2013東京聖會 愛與日本一起甦醒

014

文│熱帶冬眠玖拾參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失去述說的能力。有時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東西過於龐大,超出了語言可以承載的界線。」(台北日與夜,2013)

從讀書到工作,周圍不少的朋友對於日本有著我難以觸及的熱情。

當得知團隊第一次要去東京的時候,突然想要逼迫自己接觸他們的念頭搭建了地基在腦海中。如果這條路是團隊的異象,神必然憐憫在其中渺茫又無力的我,聽見屬神對日本的,呼吸,讓我可以用神的愛與日本一起甦醒。每天早上會有一個牧師來飯店陪伴我們走去會場。他總是比我們相約的時間早到20分鐘,牧師不熟稔英文,也不懂中文。他總是客氣的微笑,安靜的走在一旁。其實這段路非常簡單,也只需要5分鐘的腳程,我們也跟牧師說其實不用這麼麻煩他,我們可以自立自強,但牧師還是堅持著每早的路程。在聚會開始進場前有一段招待集合的時間,第一次看到成員時我訝異了一下,因為主要都是比較年長的爺爺奶奶,少數兩三個年輕人。本以為每天會不同的更換,結果整個特會都是他們在指引位子,傳奉獻袋,確認會眾的需要。在最後一天結束時,我們和所有合辦教會的主任師一起開了小小的會議,當看到與會的牧者竟然很多都是在當招待的他們,這樣的感動,伴隨著無限的欽佩。這次我負責拍攝,這項工作使得我更專注於認識他們抑或是說神在他們身上的樣子,這個樣式應該就是單純,那單純愛神的心。不在乎服事的內容是什麼,只要是為神做的,都值得。一直做一件簡單又不太容易堅持的事,就是一種浪漫吧;而單純的愛神就像是這樣的浪漫。

這幾天裡面,光哥和腓力牧師分享了許多。光哥講到杖與劍的結盟,結束的時候,光哥邀請為父的牧者來為年輕的牧師祝福,當他們一個個按手、擁抱時,神的愛和恩膏,大大的澆灌在整個會場中。這樣畫面,跟往往日本給我的印象是有些背道而馳的,然而這樣的感動卻是烙印刻畫在每個見證的會眾心上。

最後一場聚會之前,腓力牧師要求會眾去邀請更多的人來參加晚上的聚會。不管是打電話還是在街上發傳單都可以,牧師希望大家可以把握機會,有行動去邀請更多的人,來擠滿整個會場。到了晚上聚會開始之際,越來越多人湧進。真的坐滿了許多空位,其中真的有不少人,是在街上被邀請進來的。聚會的最後,腓力牧師邀請不認識神的人,可以接受這位充滿憐憫與慈愛的神進入他們心中,成為生命的救主。許多人淚流滿面的舉起手來,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聽見耶穌;也有是下午在街上”被撿進來”的靈魂。就在一個小小的決定中,他們的生命能夠有機會做了一個更強大的決定。

相信神折不斷的臂彎正擁抱著整個日本;看見神的信、望和愛正在滋養著日本的復興。感謝神,讓我可以紀錄這個胡鬧世代中有意義的一場甦醒。這也讓我想到對於自己的國家,我們更無法置身事外,必須更多抓住神的手,不只是期待日本的改變,更是回到最起初的愛,看待自己的土地-台灣。放下冷漠和自私,將神的愛暖和這片土地每顆孤單的心。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0期P14】

 

2,28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