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連線 |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我會希望我們的「價值觀」一樣,但不要個性、年齡和恩賜一模一樣。

雖然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關係,比爾·強生牧師無法親臨現場,但大會特別預備了QR Code,能直接留言進行提問。

79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整理 | 鄭瑞珍  照片提供 |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雖然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關係,比爾·強生牧師無法親臨現場,但大會特別預備了QR Code,能直接留言進行提問。特會現場由張光偉牧師發表問題,比爾·強生牧師直接回答,再用周巽正牧師翻譯答案,讓弟兄姐妹能在自己的生命和教會中,實踐世代合一的行動!

 

要如何學習做兒子?做兒子是什麼意思?

幫助我們做好兒女,都是從完美的父親而來。天上這位完美的父親,祂的愛和耐性是完全的,祂的管教和供應也是完全的,當我們知道有這位完美的父親時,我們會把心思意念投入在尋找這位父親,我們要更多讀祂的話語,花時間和祂相處,敬拜祂、尊榮祂、親近祂,做兒女便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

Q「我知道耶穌是真的,但我不喜歡教會。」如何重燃熱情和信心帶領青年回到教會裡?

人們要回到他所愛的地方並不難,每個人都喜歡和看重自己的人一起服事。如果教會聚集著一群憤世嫉俗的人,當然沒有人想要來到這。

如果我們讓教會成為接納人的地方,歡慶著人們本身,你會發現人們會想要來到這的。當人們看到我們每次聚集都有奇妙的事發生,他們就不想錯過每一次的聚集了,因為人們只想知道這個福音是不是真的。重點在於我們所讀的是否有活出來,若我們能活出耶穌要我們活出的生命,讓人回教會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Q 若是上一代拒絕與下一代連結,我們除了禱告外,要如何帶來關係的連結和恢復呢?

兩個世代應該要彼此尊重和尊榮,一個世代要去歡迎和為另一個世代慶賀。我會希望那個世代跟自己的「價值觀」一樣,可是我不要他們的個性、年齡和恩賜上和自己一樣,我希望他們在愛慕耶穌上,也能有他們年齡和個性的特質。

伯特利教會不斷在做很多實驗,去嘗試贏得這世代的文化,雖然會挫敗,但也有很多成功的經歷,我很開心,在伯特利教會中,每個年齡層的比例都是一樣的,因為神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是世世代代的神,每個年齡層,都是被慶賀的。

我有一個糟糕的父親,要如何做好兒女?

聖經中有個行淫的婦人被帶到耶穌面前,控告她的人最後都離開了,耶穌便和她說「我也不定妳的罪了,平平安安的回去,不要再犯罪了。」在這個故事中,耶穌彰顯了天父的形象在行淫的婦人的身上,這是父親和女兒的互動。

這位婦人可能就有一位在地上很糟的父親,你要做的是先饒恕你的父親,然後打開聖經,來認識這位完美天父,接著禱告,和神說 : 「我怕祢,但我選擇信靠祢,因為聖經上說祢是完美的,請祢帶我走進做兒女的旅程,讓我學習去擁有一個完美的父親,並體會那是什麼樣的感覺。」你那小小的盼望必蒙神的保守。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9期P.38-39)

79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領袖觀點 | 榮耀的家

門徒們登到山上、看見異象,他們來到生命中一個屬靈的高峰─但是神不會希望我們只停留在那個經歷裡面。

2,43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 周巽正牧師

去年台北靈糧堂分享了2019年異象是「邁向榮耀」之後,有一段經文就常常出現在我腦中。

這段經文來自馬太福音十七1-9,講到耶穌登山變相的事蹟。這段經文有很多有趣的地方,首先是是摩西和以利亞,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時代的人,因為耶穌的登山變相,而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

而接下來彼得的反應,是提出了搭建三個棚子建議。其實一開始門徒跟著耶穌上山時,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甚至在耶穌禱告時還睡著,直到整個榮耀彰顯他們才驚醒過來,一睜眼就是眼前的異象,彼得脫口而出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

在這個榮耀中,彼得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停留,其實這也是大部分人會有的反應,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要停留在某一個榮耀的時刻中,好像把那個架構保留住 把神榮耀保留住。就好像門徒們登到山上、看見異象,他們來到生命中一個屬靈的高峰─但是神不會希望我們只停留在那個經歷裡面。

這時候天上去有聲音傳來:「這時候傳來,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父神說這句話,其實是對我們說,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眾先知,律法和先知都有啟示,但只是部分的啟示,他們都指向了耶穌─彌賽亞─的到來,因為只有耶穌可以使我們進入永恆。父神在這裡所說的,是在告訴眾人,在他們面前有一位彰顯祂的形象、祂的樣式,所有想要認識關於父的一切,都在耶穌身上可以找到,所以要聽耶穌。門徒聽見這話後,就俯伏在地上。

任何人只要經歷過神的榮耀,其實你的第一個反應一定也是像門徒一樣。我很喜歡耶穌接下來的反應,祂沒有解釋,而是摸了門徒。很多時候我們期待耶穌對我們的理性說話,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但是通常神在祂的大能中,是不會按我們期待的理性去滿足我們的。當你在最徬徨、害怕、恐懼時,很想要一且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神通常不會回應你這些問題,但是祂會觸摸你,對你說:起來,不要害怕。

最後經文紀載到,門徒最後舉目只見耶穌,他們看見不到其他的一切─包括摩西和以利亞─只看見耶穌。當我們認識神,我們渴望得到祝福、渴望經歷那豐盛的生命,其實本質是要從我們的生命改變開始,當生命真實的改變,會發現在我們生命中唯一的焦點,其實就只有耶穌。

我相信邁向榮耀,遇見神的榮耀,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必須要發生的,而這個榮耀會在我們生命中帶來本質的改變,如果我們真的要進入到合一的關係中、要「讓家偉大」,不管我們的身分是什麼,只有神的榮耀可以使我們合一。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5期P4)

2,43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流行|給我一個家Gimme Shelter 關於自由

文|趙治德
這是一則真實故事,描述懷孕的青少女艾波,從小就被年輕的父親放棄,因母親沈溺毒品,社工只好帶她去安置在寄養家庭,歷經好幾個家庭,因被繼父性侵,又再次逃出尋找親生母親投靠,卻又被親生母親利用來作為賺錢工具,直到找上親生父親,本以為終能有個短暫依靠,沒想到生父已有新的家庭。生父的妻子仍無法接納她,年紀輕輕的艾波,歷經人生百態,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被虐待利用,正在流落街頭人生遭逢孤苦絕境之時,遇到了真誠關心她的神父,帶她到專門安置懷孕少女的庇護所。
「人需要吃飯才不會死,所以只要有飯吃一切就解決了」。真希望問題就停在這裡,只可惜即便身為一個不貪婪的人類,我們所要的肯定是更多的。基本上人類學家們(或是某個任何種類的專家),都會同意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是因為人類對於歸屬感、權力、自由、樂趣、意義等事物的尋求大大完勝其他的物種。事實上,人類今天會把我們的社會與環境搞到如此之混亂,或說是如此的美好,都是因為我們的不滿足。
我們就是不滿足於只是生存,我們的靈魂天生渴望更深的滿足。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很衝的人,我不敢翹課,買東西不敢殺價,別人犯錯的時候我不敢講,被欺負的時候也傾向於不去發聲,說不定我反而會去安撫別人,並策略性的道歉(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平靜,不是我的錯卻認錯)。我很會忍耐,租來的房子有缺點,我可以忍耐一年才去跟房東提出。我舉出這些例子的目的,是想表達,我真的不是一個掌控的人,我其實真的完全無法理解掌控他人的那種感覺,甚至我可能還需要去學習一下,偶爾還是要勇敢一點大聲去表達,為自己發聲。然而世界上總是有人,喜歡為達到目的,而選擇不尊重他人的做法,隱瞞、欺騙、威脅利誘、或是用情緒去控制別人做自己要他們做的事情,甚至告訴他們這是為他們好。
在劇中就看到艾波的母親用苦肉計,利用艾波心中的愛以及柔軟的態度,逼迫她回去跟自己住(好利用她領救濟金買毒),這是真正的愛嗎?明顯不是。愛並不是身形在一起,心卻遠離;真正的愛我們都看過,是即使身形不在一起,心卻緊緊的維繫;是即使對方不出一句話,就已經願意為對方付出;是在有需要的時候,即使朋友真的不願意幫忙,也不會怪罪於他。
長期利用情緒或小技巧掌控他人、左右他人決定的人,通常不希望所掌控的人被提醒自身的自由性,會轉而透過言語提醒他們若離開自己,會遭受的恐懼和失去;然而凡事都有反向,若問題是出在你本身的意志不堅強,傾向於被掌控的個性(像是以前的我,俗稱奴性),別人就更容易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掌控你意志的許多機會。
存放愛的地方是家,所以家裡有愛,而愛趕走懼怕,使自由與安全感被恢復。在有安全感的自由之地,人們展現真實的自己,而在得以自由展現自己的真實之地,傷口可以露出,而不如想像中疼痛。原先對生命的認知與經歷,雖永遠也不會消失,卻能以新的經歷去覆蓋。也許吧!有時我們忘了如何快樂,也有時我們能忘了曾經的悲傷。電影中的真實人物,少女庇護所的負責人凱西(kathy difiore)所給予的,正是一個不帶掌控的使人自由之愛,而當真實的愛的盡頭通往自由,那份自由卻把我們帶回愛 的源頭,這種引導的力量,是掌控絲毫不可比擬的。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62-63】

1,89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