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報導|讓天國文化永續 儲備屬靈資產

p38

大型特會複製不易小型課程讓教會更容易傳遞許多牧者參加完Asia for JESUS特會後會詢問:「如何在教會落實天國文化?」、「除了看書跟參加特會之外,還能如何教導弟兄姐妹?我們可以怎麼樣裝備信徒?」因為大型特會的形式,對教會而言較難複製, 參加完也比較難幫助其他弟兄姐妹有系統地領受,於是,周巽光牧師開始著手編寫天國文化裝備課程,盼望透過這套課程,幫助教會做門徒訓練、開裝備課,讓弟兄姐妹能夠持續地走在天國文化不同面向的啟示當中。 此外,也因為裝備課程的教材完整,所以上完課的牧者、弟兄姐妹就能夠透過教材,繼續教導傳遞給教會中其他的弟兄姐妹。自2015年起,天國文化裝備課程在各地開設課程,至今已開設超過十個梯次,除了台灣各地之外,更在上海、深圳、美國、紐西蘭等地開課,有超過2,700位牧者、弟兄姐妹接受裝備,當中也陸續傳出精彩見證。如高雄德生教會的小捲在上完「君尊的敬拜」課程後, 表示自己終於明白服事不應該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像蠟燭一般燒盡後被取而代之,而是要成為金燈台,向聖靈支取膏油、支取力量;台中喜信會的何姐妹表示在「啟動天國人生」課程中,明白神設立律法的真 實意義,讓她不再只是遵守律法的表面規定,也被激勵 跟挑旺再次在生活中操練奉獻與愛人的功課,學習到愛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是實際的行動! 打破跑壘式課程設計任一主題皆可入門天國文化裝備課程的設計並不像以往直線式的,需要上完系列一才能上系列二,而是多面化、多角形的方式, 當任何一個人對這套課程中的任何一個主題有興趣時, 就可以透過那個面向,進入到天國文化的啟示當中。周巽光牧師表示:「當一個人認識耶穌後進到神國裡,會發現神的國其實非常寬廣,包羅萬象,他可以透過任何一方面來經歷體驗到神!」 這系列的課程,包含了基要真理、敬拜教導、財務興盛、婚姻家庭、醫治釋放等不同面向的天國文化教導。當天國文化的信息被整理成教材,不只讓這世代的信徒 受惠,更是為下一代留存的屬靈資產。周巽光牧師表示:「下一代或許沒有辦法參加我們所參加的特會,但當我們把這些信息編寫成教材和課程,就可以把這些屬靈資產傳承給下一代。」如同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殿的材料一般,盼望這套教材也能成為下一代最實際的祝福。(欲知更多天國文化裝備課程消息,請上www. asiaforjesus.net 查詢。)

見證專區

「君尊的敬拜」課程見證— 高雄榮耀基督教會 Mickey

在課程中,我感受到神非常愛我,好像神就在我旁邊安慰我,告訴我我是祂的兒女,我感覺到我與神真實地面對面,因為課程提到在祭壇前就是要與主連結,與主面對面,神並不是透過任何人來與我們連結,祂要自己親自與我們見面,與我們說話,這對我而言是非常非常大的安慰。

「啟動天國人生」課程見證— 台中基督喜信會 何姐妹

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 法利賽人,想用行為和努力來討神喜悅,但在上完課程 後,我明白神設立律法的真實意義,而不是遵守表面規 定,而是認識神是那位又真又活的。在課程中,牧者們 不只是教導屬靈上的真理,而且願意將生命真實地呈現 在我們面前。課程後,神也讓我有機會操練奉獻和愛人 的功課,當我選擇順服時,看見神透過我的行動來祝福 別人,這很激勵我,也讓我明白了聆聽神的重要!

「美滿婚姻革新」課程見證— 高雄約珥靈糧堂 秦光英師母

在課程中,神醫治了我生命中被忽略的問題,這個問題讓我在婚姻裡忽略自己的需要,甚至沒辦法信任丈夫, 不敢告訴他我的需要,這使我們的婚姻產生了很多隔閡。我的先生對我很好,但過去我沒辦法體會他對我的好。神透過課程醫治我、使我敞開,現在我能夠很自然、很自在地跟先生表達我的需要。過去我總覺得先生不可能了解我、不會在意我的需要,這是一個謊言,因為我現在可以體會到他理解我、聆聽我心裡的聲音。感謝神恢復我們的婚姻關係,進入到更甜美的部分!

(註:「美滿婚姻革新」近期暫無實體課程規劃,精裝版教材 含完整課程DVD與教師版課本,觀看受訓後即可教導課程,也適合夫妻共同觀看,或作為小組討論教材。)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38-39】

2,82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顛覆世界的九個秘訣The 9 Keys to Transforming the World

p8

愛迪生用發明電燈改變全人類的生活,金恩博士用「我有一個夢」改變了黑人的人權;賈伯斯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而曼德拉則說:「我們可以改變世界,讓它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有所作為的關鍵就在你手裡。」

許多偉大的成功者,他們透過意志力、信念,努力不懈,成就不凡。他們擁有進化自己,讓全世界變得更好的胸懷。但是基督徒更明白,我們的 成功史或傳記上,永遠會用百分之七十的篇幅提 到上帝,他是全能策士、統管萬有,而其實我們只是祂的助手,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以至於我們「凡事都能做」!

這一期的亞洲復興誌,我們談到「顛覆世界的九個秘訣」。然而顛覆世界、轉化我們的城市和國家只有九個秘訣而已嗎?當然不是。只是我們這 次從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的《顛覆世界的力量》(The Power That Changes The World ) 這本書節錄整理出九個秘訣,希望藉由比爾牧師 對於聖經真理的最新看法,先來顛覆每個人對於聖經的舊有,甚至是錯誤思想,先由我們本身開始淨化與改變,方能在顛覆世界上站在正確的位置上。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也提到,「轉化世界很重要沒錯,但回應這呼召也相對有風險。因為我們到底是帶著什麼樣的文化出去轉化別人?比爾牧師說:『人們在教會中所經歷到的大都是基督教文化,而不一定是天國的文化…若神的國連基督徒的生活模式都改變不了,就更別期待神會授權或透過我們去改變周遭的世俗文化了, 因為我們只能給出我們已經領受了的東西…』我非常贊同牧師在本書中所分享的一個觀念:『神為了保護這個世界,所以還沒有讓教會放在更有影響力的位置。』因為我知道現今在教會中,還有許多與耶穌所帶出的天國文化相去甚遠的觀念,而這些觀念既不健康、又很扭曲,或許適用於某些教會,然而要把教會中的這套拿去企業或政治領域中是行不太通的。」「這是為什麼比爾牧師在這本書中,透過所羅門王的生命所分享的『轉化的智慧』,我認為才是教會帶出正確、合神心意影響力的關鍵。」比爾牧師的這些觀念,突破我們過去思想模式和價值觀的轉化性啟示,相信將會帶領基督的教會在這地上彰顯天國的能力、文化與同在。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8】

1,82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創辦人的話|讓神的國真實存在教會中

p2

文/周巽光 牧師 Asia for Jesus執行長

這世上有三個思想模式:神國的系統、政治的系統(人文主義),以及宗教的系統(律法主義)。

第一,宗教系統指的是,以神為中心的核心價值。沒錯,神是最重要的,但祂的同在和與我們的關係卻很疏遠,祂不親近也沒有能力。第二,政治系統:以人為中心的核心價值,人的想法和邏輯是最重要的。第三,神的國:這個國有一個王,這國度的根基是耶穌基督完全的主權。有些人在佈道或傳福音時常會說, 來試試耶穌。這是行不通的,你不能說: 「我來試試耶穌」,感覺還不錯耶,我再 試多一點。當耶穌進到你生命中,祂要完 全做你生命的主,這正是神國的思維。所 以當我們是建造在耶穌在我們生命有完全的主權上,我們經歷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但是當我們建造在宗教的系統上,這個系統的根基不是關係,而是表現。有多少人知道,這三個系統同樣都希望你有好的家庭,但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你把那個價值觀或優先次序是建造在耶穌的主權上,神所增添與祝福的才是沒有憂慮的。但是當你建造在其他兩個思想模式和價值觀上, 外表可能看似一樣,但卻是仿冒品,而你一定會需要付上慘痛的代價。(憂慮、痛苦、悔恨和心碎)…不管是看新聞或是報章雜誌,你會看到好像那些所謂有錢或成功的人,他們的生命卻不斷的在危機中。

年初我談到天國文化特會的異象,就是一個渴望看見教會建造在神國系統價值觀的根基上。只有在神國價值的根基上,才能不管你是在紐約華爾街上班,或是在中東被迫害的宣教士,或是在非洲做慈惠救援的工作者, 或在好萊塢拍片的導演或製片,所有建造在神國價值的根基上(也就是耶穌有完全的主權),才會站立得住。

當我們開始妥協,而建造在政治(懼怕、在乎人的想法)或宗教(律法和操弄掌控)的系統上,不管是用怎樣的方式來建造教會、家庭或生意,我們所建造的,並沒有辦法套用在中東正在經歷逼迫的教會或Heidi Baker 在莫三比克的慈惠宣教中心,因為這不是神國的價值觀。唯有當我們以天國的價值觀來建造美滿的婚姻、健康的家庭和教會、成功 的生意、運用神給我們的資源帶來復興和轉化…所有的這一切,只要是在耶穌完全的主權上建造,拿到任何地方或任何文化都會行的通、都可以套用,結果就是真實的轉化和門徒訓練列國!

我喜歡Bill牧師最常說的:「所有的教會都在神的國中,但不是所有神的國都在教會中。」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讓天國文化來改變教會的文化!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6期P.2】

1,56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牧養篇

p12

編輯: 陳珮瑜
青少年牧養一直是十分值得討論的議題,這個看似浮動不安、仍在找尋自己聲音的族群,卻是未來10年、20年內扭轉整個國家的關鍵。而教會也從過去將青年族群放在次要,經過不同時期的策略調整和重心轉變,逐漸看見青少年的影響力及重要性,開始重視對青少年的牧養、門訓和栽培。
從最早的團契、到小組化、門徒訓練、然後是天

國文化…在這些不同階段中,分別孕育出許多不同特質的青年領袖;而他們自己更在這些變化中,持續前進、累積豐厚的生命能量。然而這些

寶貴的生命經驗,必須透過傳承,才能延續給下
一代。如何投資青少年,引導他們走上合神心意的路,並幫助他們挖掘出自己生命中的偉大?仍然是今天教會、甚至你、我值得投入心力的重要工程。讓我們的天花板,能成為下一個世代的地板,讓他們走在更豐厚資產中,轉化這個世代。
青年牧養工作你需要認識的季節轉換
以查考聖經為重點的團契時期
過去教會多以團契方式帶領青少年,內容多注重系統式的聖經查考,不定期安排如烤肉、郊遊,或退修會、營會等戶外活動,大地遊戲即是從這個階段開始風靡於青年營會中。但在當時的氛圍下,青少年事工並非教會的重心。

p13-01

影響
在講究聖經基礎以及紀律的氛圍下,青少年多半打下十分好的基本功;然而缺乏遇見神的經歷,青少年在教會中所學的「道」,往往難與「生活」結合。學生時期的信中牧師,也曾面臨教會與流行文化的相互拉扯,但由於過去在話語上的紮實裝備,神的話一直深埋在他心中;直到生命

真實經歷神而翻轉後,他對聖經才開始有真實的體會。青少年需要與神有真實的連結,「道」與他的生活才能真正產生連結。
以門徒訓練為重點的小組化時期
從2000年開始,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的影響進入台灣,青少年事工的重要性開始受到矚目。青少年變得十分活躍,許多人才興起參與服事,並講求卓越的表現。當時的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開始朝小組與門徒訓練的目標邁進。
隨著如才藝品格營這類全台灣性的營會逐漸成形,接軌得勝者教育,加上如約書亞樂團等年輕敬拜團興起,青少年事工越來越興盛,轉變的風氣開始蔓延。台北真道教會的執行牧師廖文華說,10多年前他剛投入服事時,興旺的青少年工作並不多,但如今在許多城市,都可以找到非常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工作。
隨後,當時瑞典生命之道聖經學院的奧夫·艾克曼(Ulf Ekman)牧師來到台灣,將青年事工從地方教會的門訓,向外推往國度性宣教。當時奧夫牧師在俄國,透過東西向火車已建立約1400間教會;在他的影響下,復興的靈澆灌進入年輕人心中,並活出充滿信心的領袖態度。

p13-02影響
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普遍具有忠心、擺上、有紀律的特質。然而若是活在以行為贏得肯定的表現模式中,雖然人人都能打仗,但只要時間一久,仍會陷入極深的疲乏。文華牧師指出,10多年來,台灣的青年事工已有顯著進步,但孤兒的靈卻仍是教會上下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青少年需要屬靈的父親、母親,成為他們的榜樣。
門徒訓練的轉變期:融入愛與成全的觀念
在2005年,Jaeson Ma(馬正遠)牧師來到台灣,他的先知性恩膏、禱告運動的熱情,及對校園的負擔,帶領青年事工進入建造校園教會(Campus Church)的全新領域。青年事工牧養的重心逐漸從向外宣教,轉為拓展的校園禾場。
當門訓基礎的焦點是追求卓越,也較容易形成壓傷及帶出比較心態。就在2006年,印尼沙崙玫瑰教會的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牧師,幫助教會開始重視人是否被愛與被成全。信中牧師說,因著腓力牧師,他們進一步了解,原來「卓越」需要建立在願意成全人的愛心上;而教會需要在愛中把青少年心中的偉大引導出來。
p14-01影響
腓力牧師不僅帶來門訓根基的全面革新,更開啟青年事工對超自然領域的認識,青年牧者逐漸了解,如果停留在制式中,卻沒有神的作為介入,青年工作仍有可能遇到瓶頸。隨著一場場神大能特會,超自然醫治神蹟不斷產生,年輕人不再小看自己年輕,因為知道與神同行可以帶出極偉大的事情,超自然漸漸變得自然。
以尊榮為核心的天國文化時期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所著的《當神介入》,讓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開始接軌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在超自然神蹟方面的教導,才發現要承接超自然,背後需要以天國文化作為支撐。此時的青年事工,開始著重於幫助年輕人進到真自由中,認識神眼中自己真實的身分;年輕人開始從身分認知去服事,而不再用行為來證明自己、贏得天父的愛。牧養的氛圍也就從嚴格門訓、目標和數字導向,開始轉向天國文化。
p14-02

影響
因著天國文化,教會開始看見神國度有一位父親,進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氛圍;年經人為神征戰的同時開始學習做自己,回到神起初創造他們的樣式,卻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同時對教會的牧養,更開始調整步伐,看見真正的門訓者是耶穌,並且成全年輕人進入到偉大裡。天國文化幫助整個青年事工與年輕人開始邁入更健康、更符合神國度的思維中。巽光牧師也盼望下一代能在健康的氛圍中成長,並且被充分授權,能夠自由敬拜、跟隨神,參與在所有神所給的異象中。
青年事工三大要素:天國文化、門徒訓練、聖經基礎
不同階段的青年工作不斷改變與更新,巽光牧師說,在不同的季節,神量給青年牧養的方向均不同;當季節過去,就表示神開始說新的事,無論是教會、青年牧者,或是輔導、小組長,每個人都應跟上神的腳步,在學習和調整中敏銳神的方式,以神的心意來帶領現在的年輕人。
全球靈糧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在他的服事生涯中一路支持著青年牧養的轉變,他認為天國文化、門徒訓練、以及查考聖經,三方面都很重要。天國文化強調尊榮、超自然與自由,是寶貴的生命建造;透過門訓、一對一與小組事工等,讓年輕人發揮屬靈恩賜;而聖經閱讀則是信仰的根本。周牧師認為,青年事工需要在這三大領域中找到平衡,透過優先次序的調配打下穩固基礎,相信將會興起一批成熟的信徒領袖。
投資青年事工 翻轉未來的15年
「如果復興停留在這一代,就不叫復興;能夠被複製,並且延續傳承到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代,才是復興。」信中牧師相信,青年事工絕對值得教會傾力投資;即使往往要過10、15年才會開始產生效應,但若要看見台灣有更大復興,關鍵就在眼前的青少年;若要翻轉未來的15年,就需要把更多資源、和關注的愛,灌注在年輕世代中。
但牧養青少年首重仍是長時間建立關係。文華牧師在1年多前重新開始教裝備課,每班只收10 -15人,開始前他會提早到教室、結束後比較晚離開,和學生聊聊天、陪伴他們。同時他也會為這些學生辦小型營會,與他們們一起住在營地中、同桌吃飯,彼此感受家的氛圍;彷彿當年耶穌與門徒共同生活、或者走入人群中祝福人,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也正在尋找無法被任何虛擬關係取代的真實關係。
但青年事工不只是教會的責任,也需要所有人共同投資。文華牧師提出三個值得教會一起嘗試的方向:首先是邀請夫妻一起帶領青少年,透過夫妻經過歷練的成熟生命,陪伴年輕人勝過多方試探,度過人生重要時刻。其二則是成全孩子,把舞台讓給他們。有次聚會開始前,文華牧師找來三位生命成熟的高中生,讓他們分享信息,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禱告預備後,三位學生開始分享,在最後呼召時有非常多人回應。文華牧師說,學生們的表現不一定完美,但身為屬靈前輩,應該讚賞、並且給予他們十足信任。第三則是把最好的給孩子,但也讓孩子吃苦;把資源放在青少年中,但同時也讓他們參與短宣、社區服務的行動等,服事有需要的人。青少年需要被照顧和成全,但同時他們也需要被挑戰、經過歷練,在兩邊平衡下,他們生命將會更成熟。
等待磨亮發光的年輕世代
年輕人就像鑽石一般,在剛開採出來還只是毛胚時,看上去灰濛濛地不太起眼,但經過切割、打磨、拋光的手續後,就能成為人人嚮往、追求的光亮鑽石。這個年輕世代,也許就像毛胚,等待你我投入心力,幫助他們走過漫長淬鍊成熟的路,磨練出自身生命的光芒,將能夠照亮、翻轉整個世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2-15】

2,93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營會特會篇

p16文|陳珮瑜 圖 | Asia for JESUS

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的青壯年們,相信在學生時期可能聽過或參加過所謂的「飛颺營」、「基督精兵營」,或者「青年宣道會」;更年輕一點的七八年級的年輕人們,也許你們都曾是「才藝品格營」、「大專挑戰營」的一員;若好漢要再提當年勇的話,三四年級的爺爺奶奶都會去參加根基紮實的「靈修訓練會」,以及當時備受屬 目的「葛理翰福音佈道會」(五天二十萬人次參與)。

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說:「這些營特會的出現,如同一場屬靈饗宴,挑旺了每個時期的青年基督徒;講員的講道,也像是強心針一樣,快速而有力的注入每個人的靈裡,使屬靈的生命更加茁壯與擴張。」

五、六十年過去,營會、特會的舉辦次數與頻率,隨著基督徒比例上升而增加;舉辦營特會不再是大機構、大教會的任務,許多地方教會也已經有能力舉辦地區性的營特會、造福當地的基督徒青年。此外最重要的是,營特會訴求重點也因著時代背景不同而有著實質上需求的變化:
1.研經、培靈性質→福音佈道性質
在台歷史悠久的長老教會早在1954年於台北設立學生聯誼所(Friendship Corner)開始從事大專事工,事工初期以寒、暑假營會、座談會及查經班為主。周神助牧師就回憶道:「四十幾年前我們從事學生工作, 當時對青年的影響除了幾個比較大的佈道會之外,中型的就是當時大專的靈修訓練會,大概二、三百人在大甲那邊的一個營地;此外還有冬令會、夏令營,大概也差不多快一千人。那些營會對當時青年人來說是產生蠻大的影響。而從校園團契開始,就有所謂三年一次的的青宣,很多現今重要的基督徒領袖,都是在青年時就投身於那些聚會,而當時這些營會都是比較看重研經和培靈。」
這一批受過紮實的研經裝備的學生們於畢業後投身於社會,也希望透過舉辦營特會的式來傳福音,所以較多以福音佈道為主要性質的聚會開始成立,例如飛颺營、大專精兵營等等。廖文華牧師提到:「20年前台灣開始以青少年營會的觀念,當時我大學一年級,最有名的營會就是由校園主辦的飛颺營,直到現在依然是經典。營會中會招聚很多新朋友,有很棒的大地遊戲,安排晨更、晚禱、信息,都是很佈道性的。」
2.福音佈道性質→培靈(天國文化)性質
飛颺營、大專精兵營之後,許多社團或組織機構,也紛紛舉辦許多以福音性質為主的營會,千禧年開始,2003年,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主辦第一屆才藝品格營「喚回榮耀世紀」,透過才藝教室、戲劇晚會,賦予學生品格教育與基督信仰,營會以小隊方式,以基督徒的生命帶領非基督徒,讓學生們更多的認識耶穌。2006年Asia for JESUS接手舉辦,迄今已有十二屆,每屆都有超過98%的非基督徒學生決志信主。而才品也在廿一世紀初帶動了一波夏令學生福音營會的熱潮。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學生們逐漸長大、營會與佈道會模式也又有所轉變。「今天我覺得營會越來越從福音性變到培靈性。現在福音營已經不一定是最合適這個世代的作法,因為我感覺現在與20年前相比,台灣人對佈道的形式接受度變得更高、反應更好,而且可以說台灣教會在佈道方面的恩膏變得更強了。所以以前可能要透過三、四天的營會慢慢得著人, 但現在可能一晚的佈道會,他就會經歷到神。所以自然教會就會走向更多以培靈性質為主的營會。」
周巽光牧師也認為: 「青少年會一批一批的來, 因為他們會長大。於是現階段我們讓這些學生,走在我們所領受天國文化牧養的方式上。」因此,經過一連串的福音大收割之後,我們必須再將焦點更多放在這群學生的生命建造上,尤其是透過近年來在傳講的「天國文化」來建造與磨塑他們的生命-我希望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牧養,雖然相對的,效果不會這麼快,因為你不是在打仗,你不是軍隊,你要花時間等待,讓他們在自由中做選擇,因為心與心的連結本來就不是你能夠掌控的。以前軍事化的教導看似可以很快收到果效,但這對學生生命的養成並不是最健康的方式,甚至有可能有很多宗教的包袱;現在我們鼓勵他們活出真實的自己,我希望我們可以創造比較健康的環境。我不想把年輕人當做沒有思想、不能做決定的小孩子,不是我們幫他們想好每件事,而是他們自己想要尋求神。雖然這花的時間比較多,但我們就是陪伴,並為他們禱告,用神所期待的方式來牧養,把結果教在神的手中。
在天國文化的基底下,Asia for JESU 陸陸續續為青年學子們舉辦了一系列以培靈為主營特會, 例如「青年復興挑戰大會」、「屬靈洞察力先知特會」、「超自然敬拜特會」、「自由特會」等等,不僅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君尊皇族」的身份,更重要的還教導了「尊榮文化」、「杖與劍的結盟」、「天父的愛」、「使徒性教會」,與重新定義何謂「自由」、「敬拜」、「財務興盛」等觀念。這些天國文化, 都在在豐盈了現代青年基督徒的屬靈生命,讓他們不僅是在自己的山頭上得著更多靈魂;更重要是能夠將這些寶貴的天國資產傳承投資給下一代,好讓每一代的青年在傳福音之前,他們的生命是豐厚而剛強的。
3.營特會的下一步
「現在我很想要把道落實在生活中。」廖文華牧師提到。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只有牧者才能夠講道,有時候我也會想說,我們所講的道,到底和青少年的生活有多貼近?我有時候很想找一些很擅長讀書的基督徒,來與年輕人分享怎麼唸書、為什麼要把書唸好?或是在各行各業頂尖的人,分享為什麼要預備自己進入職場?我覺得這是教會可以更多耕耘的部分。有沒有很愛主的政治人物或企業家,可以和學生分享,要怎麼樣活用自己的長才,幫助更多的人?我希望教會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一顆開廣的心,找到好的模範、追逐夢想。大部分在教會中,大家所追隨的目標都是牧者,但是不見得人人都能夠成為牧者。所以我很想找各行各業的人來分享,告訴學生如何進到職場轉化,讓學生有楷模可以學習, 這是一個傳承的概念。所有夢想都和職業有關, 但是教會可以更多幫助學生了解這些, 讓年輕人更早開始逐夢。把信仰生活化, 讓夢想與真理更真實的連結。
同時我也認為,可以更多加強學生在真理方面的教導, 鼓勵學生更多認識神的話, 消化、思想、吸收,讓學生心中有神的道,然後使之與真實的生活連結,讓他們在與父母的關係、人際關係、甚至感情、成為好公民上,都成為可以轉化社會的人。不用講太深,幫助他們更多走入社會、人群,並且瞭解到,神的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針對真理上的教導與紮根, 周神助牧師也特別強調,在忙著傳福音的同時,別忘了最重要的還是要研讀聖經的道。「研經是必須的,但它不太容易適用於現在的聚會,例如在天國文化的聚會,大概也很難只是加一二堂在裡面(因為一兩堂對真理的詮釋也不太完整),所以說我們可能需要一個禮拜的聚會,但這個營特會也許不需要是像大型的,可能一二百人,專門在聖經上鑽研。我知道專門以研經為主的特會曾經有辦過, 但大多好像是鎖定在牧者。對於有心在聖經下功夫的青年學子們,雖然比我們那時候進步很多,但是這一塊我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因為我們整個信仰的基礎還是在聖經,如何讓學生一生他可以自己透過聖經更深的造就自己、自己與神對話;換一句話說就是,不管他活到幾歲,不管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身處很弱的教會或者沒有教會,或者他可能移民到一個國家,但是他依然可以因著當時在聖經上面所領悟的道,持續的為主發光發熱、持守不已,我覺得這一方面的基礎還是可以加強。」
營特會模式,從最早期的培靈模式,到傳福音,再回歸培靈(天國文化)本質。我們不能說當時就只有培靈而沒有福音行動、或者只有福音行動而忘卻聖經基礎與生命建造,這只是比重上的不同而已。例如雖然現在營特會又較多回歸到培靈性質,但是這些預備,可能是為了在才藝品格營能夠透過生命的建造,以生命帶動生命、品格影響品格的方式來傳福音。另外例如天國文化特會,或者校園挑戰大會等,也都逐漸轉型為上午以培靈為主,晚上以福音佈道為主的模式雙管齊下的進行生命更新與靈魂收割。這樣的轉型因應了青年學子求快求變,以及適應力提高等因素做調整。
這個時代變動太快了,我們必須多方著手,培靈與福音缺一不可。當然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有更深厚的天國文化為基礎,以多元創意、社交媒體工具為輔,相信營特會也會有更多元的模式產生,去得著更多年輕人,翻轉下一個世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6-19】

2,05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2015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大衛與所羅門」兩代同心建造

.文│Asia for JESUS媒體部
每年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固定在年初舉辦的「天國文化特會」,今年轉型為「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對象針對眾教會牧者、領袖;透過更深入的信息分享,盼望將天國文化精神與DNA植入教會中。
美國伯特利教會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今年再度受邀來台,分享兩代連結,透過成全與尊榮,使神心意得以在地上彰顯。另外,來自美國Encounters Network、代禱事工Prayer Storm的先知吉姆‧歌珥(James Goll)首度來台,帶來有關「盼望」的信息,將信心種子撒落在會眾中。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父母沒有夢想 孩子沒有命定
以大衛和所羅門的故事為例,比爾牧師提到大衛渴望敬拜神,並打破當時的律法規範,建造帳幕、設立祭司晝夜不停敬拜。
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立聖殿的材料,正如施洗約翰的事工,是為了耶穌的事工做預備。在大衛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的同在,他在所羅門心中撒下敬畏神的種子,並預備他完成建立聖殿的夢想。比爾牧師在這裡強調:「大衛有夢想,所羅門完成了;父母沒有夢想,孩子就不會有命定。」
儘管所羅門在晚年,從原本敬畏神的僕人,變成只將神同在視為「原則」的人。比爾牧師提醒:「教會最需要擔心的危機,是只求問原則,而非神同在。順服神之前所說的、卻未聽從神現在所說的,會導致我們離神的同在越來越遠。」
比爾牧師也鼓勵弟兄姊妹,從神那裡領受為父為母的心及長遠的異象。即使不一定立刻看見突破,但若我們願意為將來的世代付上代價、做出正確選擇,後代必定蒙福。

看見智慧彰顯 就看見神的榮耀
「智慧是先知性的。」比爾牧師特別提出,擁有智慧,會幫助我們在觀看事物的表面時,能理解背後的結構所帶出的外在結果;同時會釋放先知性眼光,幫助我們進入興盛。
列王紀上10:1-5,示巴女王因所羅門的智慧而來,她帶著一連串關於生活瑣事的疑問,舉凡殿宇建造、服飾擺設、賓客座位配置等等,而非我們想像中關於宇宙、生命或國家治理等艱深的疑問。但在耶和華殿裡,她因看見所羅門彰顯神超自然的智慧,以及追求卓越的心,就歸榮耀給神。
智慧會透過三方面彰顯:創意、卓越、正直。比爾牧師盼望會眾委身在這三方面的品格中,並彰顯神的智慧,將神放在我們裡面的生命,藉著創造力與生命力發揮出來,就能在各領域和行業,榮耀神的彰顯。

尊榮與成全 沒有根基就沒有建造
特會最後一場聚會,比爾牧師將焦點從成全下一代,帶回「尊榮上一代」。他提到舊約先知以利沙,從以利亞領受雙倍的恩膏服事、行更偉大的神蹟;但在新約路加福音,重新被提起的名字卻是以利亞。比爾牧師直言,在人的文化中,往往尊榮表現最卓越的人,但神不是透過外在衡量人的價值。比爾牧師說:「世界看重成就和數字,天國卻看重父老。」
天國文化是尊榮父老的文化,因著上一代突破屬靈艱難立下根基,許多人的成就得以超越過往;尊榮父老最佳的方式,就是在他們所建立的根基上建造,並走到他們尚未觸及之處,正如所羅門在大衛的根基上,完成了聖殿建立。
在聚會最後,比爾牧師邀請會眾為下一代按手禱告,釋放神的心意;再換下一代為上一代按手祝福,尊榮他們的成就,宣告神要使用他們成就更美好的事。比爾牧師邀請五十歲以上的父老起立,全場會眾紛紛上前以握手、擁抱,尊榮並感謝父老立下的美好根基,以實際行動,落實天國文化中的尊榮與成全。

吉姆‧歌珥(James Goll)
不可能的夢想 催生對神的渴慕
今年首度來台灣服事的吉姆‧歌珥(James Goll)牧師是位先知,常對這個世代發預言、釋放神的心意。但若是在現場聆聽他的信息,你我可能都會懷疑,台上的講員,除了是大有能力的先知,是否也是充滿藝術氣息的爵士歌手?
熱愛唱歌、隨時會將信息以歌唱的方式呈現,吉姆牧師渾身上下充滿自由氣息與對神的熱情。一開始他與會眾分享,他是禱告蒙應允所誕生的孩子,他的經歷不是如何被神拯救,而是如何一生活在神的同在和恩典中。
醫生曾判定吉姆牧師和妻子無法擁有孩子,但神卻透過先知應許他們會有三個孩子;在人眼中看來完全不可能的事,神確定意成就祂的應許,甚至超乎所求所所想──師母總共生了四個孩子!吉姆牧師不僅有下一代,如今更有了下下一代。
吉姆牧師深信,當神放下「不可能的任務」時,祂不是以人的能力為考量,祂渴望與我們建立關係,透過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使我們從心中對祂湧出更深渴慕,並藉此拓寬我們生命的廣度。
「盼望」是珍惜、渴望,期待它會實現
吉姆牧師自八歲時就曾經遇見來自「福爾摩沙」的宣教士後,內心就渴望將來有一天能來台灣;神也應許會差派他到台灣服事。然而一直到2014年,神才為他打開前來台灣的門。
吉姆牧師曾因癌症四次瀕臨死亡邊緣。2014年8月,吉姆牧師甚至一度頻臨死亡邊緣;就在他以為即將歇了地上勞苦之際,神的使者親口告訴他:「在地上的工作還未完成,你要留在那裡。」他被緊急推入診間進行檢查,沒想到報告出來後,卻顯示他的血液、器官都奇蹟恢復正常!經過五十多年的等候,神應許吉姆牧師的台灣行終於在2015年成就。
吉姆牧師以個人的生命經歷,與會眾分享「盼望」是珍惜、擁有渴望、並且期待它會實現,對未來有美好充滿信心的期待;我們都應該在期待中成長。
盼望的前提下,我們必須以新的角度看待所處的世代:這不是無藥可救、絕望的世代。因此基督徒要停止再以悲觀的角度傳揚基督信仰;因為整本聖經講到關於「好消息」,我們要分享給未信者的就是好消息。
聖經中講到「救恩的頭盔」,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8節更清楚的闡明,是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過濾所有使人失去盼望的話語,我們的思想及行事風格就會徹底被改變,進一步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家庭、社會。因創造盼望的主住在我們裡面,就能擁有不動搖的喜樂。
吉姆牧師也激勵會眾,不要成為回應黑暗的回聲筒,而是成為帶來突破的先鋒者;他直言:「耶穌就是突破的先鋒者,而我們活著要更像耶穌。」

周神助(Nathaniel Chow)
廖文華(Ian Liao)
周神助牧師(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與廖文華牧師(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也在特會中共同分享兩代合一的迫切與重要。「當我們問約書亞、問下一代在哪裡,我們也需要問:願意信任、禱告、給人機會與傳遞恩膏的摩西在哪裡?」廖文華牧師表示,他希望兩代不只是事工上的連結,更在屬靈中合一。
約書亞記第一章1-5節中提到,摩西死後,約書亞起來承接,但廖文華牧師指出,約書亞不是憑空出現,而是摩西花時間帶出來、愛出來的;摩西不只把約書亞視為事工幫手,更是屬靈的孩子。在聖經中處處可見摩西信任約書亞,與約書亞分享他的夢想、呼召與命定,最後將恩膏、智慧與尊榮傳承給約書亞。
「求天父的愛在我裡面,讓我們知道怎麼作摩西、作約書亞,怎麼有個兒子的心、怎麼作下一代的榜樣。」
「父親在哪裡?」
周神助牧師曾領受大衛為所羅門預備建殿材料的經文,相信父與子關係恢復,是這世代覺醒的關鍵;所有家庭、教會,甚至國家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真正的父親。但周神助牧師也坦言自己不是很懂得當父親:「學習作父親,從學習作兒子開始。不只成為神的兒女,也成為父母和屬靈權柄的兒女。當我們轉向天父,兩代彼此轉向,神的恩膏就更多在我們身上。」

最後廖文華牧師重新接棒,他說自己來自父親外遇的家庭,常不曉得如何表達對下一代的愛,但神安排周神助牧師等許多屬靈父親在他生命中,讓他慢慢體會父愛。「在天父的愛裡,你不是孤兒。我希望你想起你父母,以及屬靈父母對你的好,當你成為一個孝順的兒子,成為榜樣,你會帶出下一代的約書亞。」廖文華牧師更直接在現場呼召,請代表摩西的上一代,與代表約書亞的世代尋找到彼此,在屬靈裡牽手禱告,領受合一。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34-37】

2,683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創辦人的話|「天國文化」思想的永恆深植

2文/靈糧生命培訓學院 周巽正 牧師

近來我們一直在宣講「天國文化」的信息,天國文化是什麼?當看見Bethel Church的尋寶遊戲,我認為好像神蹟奇事是這個教會的代表。當人們去詢問Bill Johnson牧師,能否一起參與觀摩他們的Treasure Hunt先知性傳福音事工,牧師卻回答,他們沒有特地的出擊或出擊的時間,他們就只是一般去百貨公司逛街,或是生活,然而他們的生活就好像是去尋寶一樣,要找到耶穌的寶貝。

生活的每一時刻都是在尋寶,因此尋寶是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的。其實終極尋寶,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先知性佈道,但現在不再叫先知性佈道的原因,是因為佈道就好像只是一個事工,會有開始及結束的時間,時間一到,這樣的佈道,這樣的尋寶就結束了;但是終極尋寶就是一個「天國文化」,當我們用天國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每一個都是耶穌要尋找的寶藏,每一天我們都會帶著這個使命尋找耶穌的寶貝。因為擁有了天國的文化,因此看人的眼光也不再一樣,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是耶穌要尋找的寶藏,我們看見每一個人都是耶穌的寶貝,我們看我們的朋友、組員時,我們不再看見他是軟弱的,或是只看見他的問題,我們知道他的裡面有寶貝,我們要把他找到。有時候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都還不認識神,但是我們卻有那樣的任務要把這個寶貝找到,因此「尋寶是一個生活」,是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的。也因此BillJohnson牧師會這樣回答,Treasure Hunt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沒有一個特別為了這件事情的時間或是小組可以參加,因為傳福音就好像在尋找珍寶,告訴人們,他們在耶穌的心中有多寶貝。尋寶不是一個佈道,不是一個活動,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文化。

其實神蹟奇事不應該是我們最終極的焦點,超自然不是我們最終極的目的,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天國真實降臨在我們的中間。天國所沒有的,地上就不應該有,應該要奇蹟式的消失,因此疾病就應該要離開,病就應該超自然的得著醫治;天國所擁有的,在地上就應該要有,天國講的是尊榮文化,不僅是尊榮領袖,而是去尊榮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神的寶貝,都是神的珍寶?天國文化要降臨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層面中,在我們的感情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工作中,每一個層面都應是要活出天國的文化。

在華人的習慣中,我們容易用分割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件事情,或許今天在教會領受了天國文化的教導,在教會領受了復興,但是當我回家面對我的家人,教導我的孩子,我卻回到我所習慣的方式,我曾經被教導的方式,因為天國的文化只停留在教會中,或是某個生命層面中,因此這樣的啟示和復興,在每一代都會中斷,因為我的孩子無法體會什麼是天國的文化在家庭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並沒有那樣的被教導,因此當他長大後,他必須重新再走一次我所經歷過,所走過的過程,但是明明那樣的傷害或是錯誤的教導,是可以被避免的。

當我這一次接觸到Bill Johnson牧師,我才發現他們所傳講的天國文化,是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甚至有一個事工是專門教導親子相處,讓我更深的去思考我和我孩子的相處方式,我該傳遞甚麼樣的價值觀給她,以至於當她長大的時候,她不需要重新再經歷一次我曾經走過,被醫治恢復的過程。她不需要再重複一次我所經歷過的復興,她可以在我已經走過的根基上,繼續往前,以至於不再是一個有開始或是結束的復興或是活動,而是成為一種文化,可以深植在我們的生活習慣中。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要去承接的,天國文化,不再是一個活動,一個運動,而是一種思想與習慣的永恆深植。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4期P.2】

4,82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創辦人的話 | 我如何看待「天國文化」?

02

文|約書亞樂團團長 周巽光牧師 整理|徐振傑

許多人問我,接觸天國文化的原因。一開始是因為我對於神蹟奇事、神超自然的經歷太不滿足了。我太不滿足弟兄姊妹要被醫治是要等有醫治恩膏的牧師來按手才會發生,但其實幫病人按手禱告是再普通不過的神國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做。因此我思考,是什麼原因能營造這樣的環境與文化?為什麼國外的弟兄姊妹看到病人是興奮的,我們看到卻是害怕退卻?

後來我發現,超自然之所以能自然運行,是源自於天國文化環境裡頭。天國文化聚焦在天跟國,國講到的就是耶穌基督所掌管的領域,「國」一定要從主禱文開始講,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國降臨。耶穌統管的領域,我們如何將它帶到地上?然後在地上的時候你要看到天堂降臨,而天堂降臨時你感覺到好像在開分店,把天國的文化帶下來,到每一個分店,每一個地方。

另外一個就是從「耶穌的生命」來了解天國文化。因為他來到地上的時候,他的服事,他所說所講的都是關於神的國。然後我們要如何將這些內化到我們生命裡,就是耶穌說的:「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當你改變你的想法,思想的方式、看事情的眼光時,神的國就臨到了。

神也在乎我們與他同工的過程,因為目標在神的計畫與歷史中,其實早已經達成了。就像大部分人釣魚的目標就是要釣到魚;但我卻是享受於花時間陪伴他人的過程裡。

思想更新後,我發現自己並不在乎特會有多少人來,也無關乎台灣到最後會不會被轉化,而是看重在過程中我有沒有與神同工。你相不相信就算沒有使用這群人,神一樣會使用另一群人來成就事情。但為什麼神揀選我們?因為祂看重我們,祂想要與我們一起同工,享受與我們在一起的時光,並在每一次過程中,向我們顯明祂的信實與良善。

我們談論天國文化,但其實並不只有Bill牧師或者Kris牧師講的才是天國文化,國內很多牧者在講的也是天國文化。只是當我們談到「文化」時, 第一, B i l l 牧師或者P h i l i p牧師這些人,他們領受的屬靈產業其實比我們早也比我們多,所以他們像是一個指標,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第二,文化的另一個層面是,每一個教會都有屬於自己天國文化的論述,然而我們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論述裡,這也是為什麼神沒有把天國文化的論述只放在一間教會裡面。於是當我們很謙卑、

願意去尊榮其它教會(尤其是西方的教會)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去聯結,用更全面的思想、論述和眼光去看更多事情。因為拉回最後的地方,我們還是相信神會使用亞洲成為全地的祝福。這個棒子在我們手上,所以我們也應該對這些事情更多敞開與被裝備!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0期P.2】

2,43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