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報導 | 天國怎麼活?復興然後呢?

兩人最近常在討論,使我們遠離天國文化最核心的敵人是什麼,得到一致的結論,就是「羞恥感」與「不配感」……

55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整理報導|陳韻竹、何恕瑜

天國文化特會來到最後一天晚上,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和師母蕭雅文在開場時秀了一段影片,因為前一天家裡才剛進行了一個大工程……「『復興』像是一座房子,常常看起來還很新,結構卻早已被白蟻入侵。」雅文師母說,並帶領我們從羅馬書14:17 中得到啟示,從生活中告別復興的隱形殺手。

人常常是在乎公義的下一步自義,覺醒的下一步還俗。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

F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a matter of rules about food and drink, but is in the realm of the Holy Spirit, filled with righteousness, peace, and joy. (The Passion Translation)

 

往往我們解讀公義是「對錯」,但重點不是在於行為的對與錯,而是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華人文化強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厚顏無恥,不會進步」,不管在工作、家庭、關係,都試圖要努力往上爬,以求變得更好、得到更多,但「天國的道路不是往上,而是往下。」兩人最近常在討論,使我們遠離天國文化最核心的敵人是什麼,得到一致的結論,就是「羞恥感」與「不配感」。從人類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開始,神的榮耀從亞當、夏娃脫落以後,他們開始想找東西把自己遮掩起來,現在的我們可能拿的是薪水條、KPI或名牌包。

你知道你每天都在對自己「精神喊話」嗎?讓神熬煉你獨特的礦石

你說「我沒有在跟自己講話啊?」實際上我們卻在花一輩子的時間把自己最純的本質丟掉,以利要成為更卓越、更有競爭力的人,但上帝創造你時,就說你甚好,祂愛你原本的樣子。周巽正牧師舉例,自己曾在大學修了心理系中的一門self-talk課程,當時的作業是把和自己說話的內容錄音,「你是帥氣的」、「你是充滿自信的」,想當年聽著撥放檔時真是尷尬到不行,因為通常都不是這樣對自己說。

蕭雅文師母舉例自己的「公主進入礦坑」之夢,記得她在醒來後翻找聖經中發現,約伯記第28章有這樣的紀錄。採礦是件危險的工作,礦坑裡面各樣的寶物,提煉的方式各有不同,也各有不同的特性和限制。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的特質為何,沒有時間也沒有想要保護自己珍貴的寶石,好讓神來把它鍛造熬煉、發光。

「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聰明之處在哪裡呢?」誰可以為風定輕重?我為什麼要把神給我的這些拿去換,我們想要在30歲以前那樣這樣,我們把自己丟了,想要成為某個人,而不是神要我們成為的自己。照鏡子時常常不會看到自己哪裡好,除非你穿上神公義的外袍。

如果上帝是頭腦主宰,我還需要擔心我不符合市場嗎?巽正牧師表示,最近教會一起三天全禁食,但我必須要一邊煎牛排給我小孩吃,這時真的很絕望,但當你真正使上帝做你主宰,根本不用絕望。雅文師母指出,羞愧的人總是焦慮、恐懼。鼓勵為人父母者,要陪孩子進入礦坑,從神的眼光看兒女,若沒有如此,復興就不能傳承了,

最後,巽正牧師和雅文師母帶領會眾一起要天使發保護令:「我們要晝夜思想祢的話,與羞愧與恐懼訣別,把自義還給仇敵,停止以自己為驅動力的生活,而是連回生命的供應者,再次降服於祢!」、「你的眼目要跟神的對齊,不論你覺得自己多麼糟糕,都不要小看自己!」巽正牧師祝福,並帶領弟兄姐妹以先知性的動作,把眼前的帕子和控告挪開,按手在自己的眼睛,宣告我們的眼光將不再一樣。我們要在基督的愛裡被建造,帶著神所給予的珍寶、命定與同在,天天經歷主的愛與復興。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https://bit.ly/3fEcquM

55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順服神帶領,領受自己獨一無二的鑰匙

天國文化特會第三天下午,「天國高峰會」邀請到多位牧者一起接受會眾的線上提問,深刻對談在疫情衝擊與世代變革下的教會轉型,透過順服神的帶領,領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產業。

63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整理報導|孫以琳

天國文化特會第三天下午,「天國高峰會」邀請到多位牧者,包括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一起接受會眾的線上提問,深刻對談在疫情衝擊與世代變革下的教會轉型,透過順服神的帶領,領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產業。

破除宗教框架,透過真實與自由接觸下一代

許多人關心下一代的年輕人在想什麼,該如何針對下一代打造教會環境?信中牧師認為,每個世代都在尋找身分感,而文華牧師則重視花時間去愛、去陪伴、去理解並賦予年輕人機會。

「如果要問教會怎麼接觸下一代,我們應該要先除去宗教給我們的框架。」──柳子駿牧師

子駿牧師強調:年輕的世代在多元文化、各種刺激下成長,因此他們絕對不會被宗教框架所限制。當初亞當所在的伊甸園非常自由,只有一棵樹上的果子不能吃,但現在的教會文化有時卻反其道而行,好像整個園子當中只有少數果子可以吃一樣。我們需要的是「更真實、更自由、更敞開,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表達。」

「你可能覺得年輕人都被手機綑綁,但他可能一邊玩手遊,然後回應的時候流淚被神觸摸。」巽正牧師指出:「教會需要突破,他們來到神面前的方式,不一定是我們來到神面前的方式。我們需要承認我們不知道,但是聖靈參透萬事。」

拒絕消費者心態,學習委身與溝通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教會都開始轉為線上崇拜,在網路上要看到不同教會的信息更是容易,甚至可以隨意決定自己今天想聽什麼。但巽正牧師提醒:「線上崇拜的危機是,容易養成消費者心態,大家會覺得我換個YouTube頻道就好,但是教會的核心是委身。」

光偉牧師也回應道,主日信息只是教會生活的一小部分,其實還有關懷、服事、宣教、帶門徒跟關懷弱勢等等,關係才是核心。如同以賽亞書22:22所言,神在每個教會都賜下獨一無二的「鑰匙」,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或許我們有時會羨慕其他教會,但是每個家的門都有自己獨特的鑰匙,拿別人的鑰匙也開不了自己家的門。「相信上帝會給每個教會都有最好的那一份,不用去學別人。」

順服帶領,進入屬於自己的應許之地

不只各教會、各牧者有屬於自己的長處,每個弟兄姊妹也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產業。在我們生命中常會遇到巨人一般的挑戰,但巽光牧師提醒,不是我們看到的每個巨人都是我們需要打敗的對象。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命定、使命,我需要問的是,神祢給我的巨人是什麼?祢量給我的應許之地是什麼?」──周巽光牧師

文華牧師也指出,我們需要有柔軟的心,不要把跟自己不同或者要服事的族群當作異類,「打巨人最好的方式是愛,去陪伴。」巽正牧師則表示:「當神要你去打的時候,你不會覺得那是巨人,你會覺得你就是在與神同行,順服你所聽見的帶領。聆聽神說什麼,然後單純地回應。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https://bit.ly/3fEcquM

 

63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