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專欄 | 打破框架 與神做教育 – 李丕寧、楊麗芬

從前雖沒有快樂的童年,如今因著婚姻家庭得著滿足。與先生親自教養著六個孩子,成為國境之南的在家自學先鋒者,遭遇困難也沒有放棄,因為愛,而可以堅持-一個笑淚交織的幸福見證。

2,55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採訪|何恕瑜  撰稿|何恕瑜、林仕崡  圖片提供|李丕寧、楊麗芬

 

除了台灣現行的國民教育體制,還有沒有第二、第三種選擇?

這次採訪到的兩位女性:一位是以天國文化為教育理念的實驗學校校長李丕寧,

另一位則是「十七年前」開始以在家自學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的全職媽媽楊麗芬。

且讓她們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孩子心目中最溫暖的校長媽媽-李丕寧

身為「校長世家」的孩子,從「不願意」到「願意」進入教育界,成為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學生、老師和家長,濯亞國際學院的

李丕寧校長,擁有溫暖堅定的微笑,而她是如何走上神給予她的命定?

Q如何確信想要走教育這條路?遇到困難時如何堅持下去?

其實從小我是確信「沒有想要」走上教育這條路,出生在校長世家,非常明白教育的美好與辛苦,甚至可能沒有時間陪伴家人,而我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不會被犧牲,才會決定不進入教育界。但我的心卻也沒有真正離開過教育領域。從小家中就常會聚集許多教育界人士,童年時都在教育的氛圍下長大,現在回想,其實那很像是 神給我的「私塾式校長訓練班」。

走上教育的契機,是 神帶領我回台灣陪伴生病的父母親,我感受到「教育」是母親一生最愛的工作。在她病重時,仍然想勸說路邊抽菸的小孩,甚至當我帶著她出門而迷路時,只要看到附近的學校,母親就好像google map一樣,能找到正確回家的方向。2014年當我告訴她,我將回教育界時,彌留中的母親留下眼淚,三天後,她似乎非常放心地回了天家。

所以當我遇到困難,除了信仰,還有個力量就是「我要把學校辦好」的信念,因為母親曾是全國的特優校長,也曾是師鐸獎得主。所以我知道我唯一所要做的就是,在上帝給我的命定中服事教育界,除了是順服上帝,也是紀念母親的方法。

Q身為一位女性,在您辦學的過程中,發揮甚麼樣的影響力?

在濯亞,與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是很重要的部分,在這個角色上我覺得身為女性擁有的特質是「孕育的過程」,無論是面對家長的原生家庭、學生的過去學習經驗,都需要如同懷孕的過程慢慢地、緩緩地去感覺改變。家長溝通的部分,因為我本身就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很能夠瞭解家長的辛苦,從他們的恐懼、慌張或者困擾去著手,然後分享我的經驗,提供想法和建議讓家長參考,陪伴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面對老師,也因為過去職場的經驗,可以分享女性職場人身體的困境、家庭的煩惱,甚至關係的困擾,讓老師比較有安全感,將心力專注於教學。

Q您的原生家庭對您的養成有甚麼關鍵的影響?

能夠成為濯亞的校長,是因為我有一位教育家的母親,能夠了解我、讓我發揮、做我想做的事情。她希望我能夠服務教育界,卻花了三十年的等待,就像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最辛苦的是「等待」,也因為母親的包容、等待和接納,才能夠造就今天的我。學校很多的創舉,都是因為我沒有被壓抑過、沒有父母的壓力,才能讓我創意源源不絕。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給我夠多的愛,讓我有心力做各樣的變化,而不會活在框架裡面。

Q濯亞有別於一般學校的特色,例如將「看見孩子的亮點」和「信仰融於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靈性教育就是不斷地突破框架,重視思考的歷程。濯亞結合讓思考看的見的哈佛零點計畫及耶穌應用不同的寓言與信徒對話的精髓,不同的孩子運用自己的恩賜達到學習目的,享受習得的喜樂。學校的四大信仰基石

” God is good.(勇敢作夢)”,

“Nothing is impossible.(勇敢冒險)”,

“Everything you ever needed is paid for by Jesus.(勇敢支取)”,

” You are significant.”(勇敢服事),

運用長課堂的時間,教師透過閱讀文本或看一段影片,發問引言,孩子們透過問答的過程將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和疑問提出,教師將他們所回應的內容連結到知識和生活,這稱為「社會建構法」(social constructivism)。在過程中孩子彼此交換經驗、思考如何創造,而老師在一旁是伴學者(facilitator),提供孩子新知識和技能,藉由這樣類似搭鷹架的過程,孩子因著訓練思考及溝通成為未來世代的溝通者、引導者及領導者。

舉例來說,二年級課堂的主題是「家」,我們會讓孩子去思考不同地區的家或者動物的家有什麼不一樣,經過文本的詮釋,還可以延伸出隱喻的家,例如鞋子是腳的家,進入另外一個詩意的層次,孩子們相互討論和創造學習的效果,遠比教師直接教學的成果還要豐碩。這種突破和創新就是靈性教育的精髓。

又例如:開學之初有「羽化成蝶」品格營,將「遇見神營會」和「品格」融合,教導孩子在食衣住行上,認知什麼是「好」;讓他們理解並學習(In order to do good, you have to know good.),濯亞也希望培養孩子2R-尊重(Respect)與負責(Responsibility),期待學校能成為孩子們進入社會的孵化箱。品格教育之餘,體驗教育是現今的時代孩子們要學習、同理別人的感覺和察覺別人的需要,因為未來的社會中,比乖比不過機器人、比聰明比不過電腦,孩子們在未來如何生存?

「感知學習」和「體驗學習」是知識教育之外的信仰教育基礎。例如:學生能學習觀察老師、同學的身體狀況或心情,學習觀察天氣而如何穿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未來進入社會重要的能力。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楊麗芬

從前雖沒有快樂的童年,如今因著婚姻家庭得著滿足。與先生親自教養著六個孩子,成為國境之南的在家自學先鋒者,遭遇困難也沒有放棄,因為愛,而可以堅持-一個笑淚交織的幸福見證。

Q和先生兩人曾討論過想要幾個孩子?一直很順利嗎?

在交往的期間我們就有聊過,將來想要有兩個小孩,而當年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兩恰恰好。但是有一次我不知道哪裡迸出的想法,脫口而出:「不然生六個。」先生覺得根本是天方夜譚,一笑置之罷了。沒想到一句玩笑話,神卻仍然成就!

第一胎在醫院待產了3天,最後還是剖腹產。後來懷第二胎,我就開始向 神求能夠自然產的恩典。雖然醫生並不認同,並且警告我們有子宮破裂的風險,但是我們選擇倚靠神,就讓我經歷到神蹟,可以順利自然產!第四、五胎都是請助產士來家裡接生,整個過程我都是讓孩子全程參與的-看到甚麼是胎盤、羊水,他們都不會恐懼、不會慌,甚至老大會幫忙助產士去張羅生產的工具、老二幫忙鋪床,連我們的教會師母周牧師,半夜都被我call過來為我禱告。

Q在管教上與丈夫的角色怎麼區分?

角色上我是教務主任,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老公則是校長,好好先生。孩子還小的時候,雖然他平常要上班,但每天午休時間都會帶著便當回來跟我們一起吃午餐,幫我照顧孩子讓我可以休息一下。因著「在家教育」,我們家很特別的一點,是我們三餐都可以全家人在一起用餐。而當我很累的時候,先生會說:「妳出去透透氣、逛逛街、吃吃東西,孩子就交給我。」然後他就會陪他們做功課、講故事。當孩子在青春期跟我意見不合容易槓起來時,先生也會跟我使個眼色,意思是說「這個就由我來!」他總是會安慰、鼓勵、支持我。結婚這25年來,可以說神透過先生的愛醫治了我,讓我體會到什麼是神「無條件的愛」。

Q甚麼原因下妳選擇在家自學的教育方式呢?

2001年當時我的小組長邀請我參加,培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在家教育家庭營」,當時的講員是來自美國的牧師家庭,他們有11個小孩都是「在家教育」,看到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孩子,都非常有禮貌、有教養。更令人羨慕的是,大的孩子可以幫忙照顧小的孩子,還可以全家一起服事。我的心中非常羨慕,盼望自己也可以教養出敬虔的後裔。

後來又參加在家自學的分享會,會中談到家長在孩子前幾歲的陪伴會造就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安全感和信念時,當時我一邊聽就一邊哭,想到自己小時候,父母親因為外出工作,將我放在外婆家,造成我的成長過程非常沒有安全感,導致我容易焦慮、憂鬱的性格。因此,當下就確定自己要以「在家教育」的教育方式,更多的陪伴我的孩子。

Q選擇在家教育之後,曾遇到哪些挫折?

當我們要開始申請「在家教育」時,屏東縣相關的實施辦法都尚未完成。不得已我們家的老大只能先回到學校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後來相關的實施辦法完成了,我們家第一個提出申請,卻也是第一個未通過。但是我們不放棄,再加上有「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的幫助,用委婉的方式請願,針對不通過的原因,提出申覆之後才有條件的通過,開始我們家的「在家教育」旅程!

只是不是從此一路順暢,開始申請的前7年,審查委員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讓我們的申請案無法通過或有條件通過,每次我們都必須修改計畫書,重新提出申覆才能通過。這樣的壓力真的很大,甚至我和先生都曾想過要放棄申請,但是想到當初要申請自學的初衷,我們就跟神禱告,求祂幫助我們。就這樣神帶領我們一次次的通過,甚至於第八次申請時,審查委員跟我們家已經非常熟識了,也看到我們孩子的成長,開玩笑的跟我們說:「你們夫婦可以寫書了!」感謝神!從此之後的申請就非常順利了。

Q是甚麼原因讓您曾深陷憂鬱?如何度過那段日子?

我們原本住在高雄市,老三出生後剛坐完月子,全家就因為先生工作的需要而搬到屏東,一開始人生地不熟、生活繁瑣的事又多,整理家務體力透支,如同內憂外患一般,感覺非常孤單,再加上申請「在家教育」的過程不順利,我感覺上好像遭到否定一樣,複雜的情緒在我裡面,造成我「憂鬱症」爆發,無法睡覺,體重一直減輕,最輕的時候體重僅剩39公斤,嚴重到甚至無法照顧小孩。

就這樣有兩年的時間,必須要吃藥治療。我的先生原本很看重工作,非常有責任心不輕易請假,但是在我生病期間,卻是固定請假陪我去醫院看病,有時陪我進診間瞭解我的病情,有時就帶著3個孩子在外面找公園玩,等我看完病再來醫院接我。在我病況最差的時期,他每天總是蒐集各式各樣的笑話講給我聽,逗我笑,還會幫我和孩子洗澡。後來我的身體漸漸好轉、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醫生也同意可以停藥的時候,卻發現懷孕了!懷了老四,神透過再次的懷孕,讓我知道我已經全然的得醫治了。

Q覺得自己曾失去或收穫甚麼嗎?下個階段想要做的事?

結婚的前15年都是在懷孕、生產、哺乳的循環裡面打轉,每天都是面對小孩、尿布、家事,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但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就是晚上看著熟睡的孩子,可愛的面孔如同小天使一般,我的心就滿足了,一天的疲憊也都消失了。

透過陪伴孩子,神讓我再次經歷快樂童年生活,彌補我童年的遺憾。參與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使我可以透過觀察以及跟先生不斷的溝通,一起禱告尋求,按著他們獨特的天賦去栽培他們。

自己帶孩子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長時間觀察孩子,每個孩子喜歡和擅長的事物都不同。當我用認字卡給他們學習時,老大可以自己看自己學,半年內就認識了很多的字,但輪到老二時,我用比的、教的都學不會?雖然當下很挫折,但看到她非常喜歡哼歌,就連坐在馬桶上也要唱,就意識到女兒屬於聽覺型學習,所以我給她錄音帶教她使用,才兩個星期,裡面十首英文兒歌她都會唱了!現在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老三在學齡前就愛玩「樂高積木」,常常玩到睡在積木箱裡,他很喜歡動手做還有拆解玩具,研究它的動作原理,後來就讀高雄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這些都是透過陪伴,幫助孩子往他最有興趣、符合他特質的方向發展。

小時候我沒有經歷所謂的「快樂童年」,神卻透過生兒育女,讓我可以和他們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現在孩子也已經漸漸長大了,目前我和先生在屏東靈糧堂牧養夫妻小組。我知道我雖不完美,但仍極為寶貴,所以我也接納我六個孩子的獨特不需要完美,但永遠是那麼的可愛,我非常珍惜母親的職份,學習基督彼此以恩慈相待,鼓舞激發成全孩子,就像提摩太的信仰如此堅定,是受母親及外祖母的影響一樣。我也期許自己,可影響我的兒女,堅定他們的信仰。藉著服事,也可以陪伴年輕的夫妻經營婚姻、教養敬虔的後裔,建立合神心意的基督化家庭!榮耀歸給神!最後跟大家分享3年前我的女兒北上讀大學,離家後的第一個母親節寫給我的卡片。

Dear Mom:

 遲來的卡片~希望您還是可以感受到我真心的祝福!這是第一次我沒能陪在您身邊的母親節,真的好想念您,很想為您做些事。辛苦您了!從小到大您一手包辦了我的一切,不論吃的、穿的、用的,您都給我最好的,把我養的這麼好(好感動!),在台北讀書的我,非常想念您煮的可口又健康的美食。當我自己在做家事時,我也感謝天父爸爸給我賢慧的Mom,不只成為我的榜樣,也我讓知道在一個家裡,女人是很重要的角色。在您身上我看到了好多您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您謙卑的心和溫和的語氣,更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我也看到您在真理上堅持的態度,原本會在乎旁人眼光的您,現在成了「中流砥柱」,謝謝您為這個家的付出,也活出神造你的目的!

 我愛您Mom!目前我的眼光和您還差遠了,不過我知道您也還是很愛我的!

                                                               您的寶貝沒公主病的女兒上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 P.28-31)

2,55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Bookmar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