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要活動現場

特會信息|聖餐—這是我們爭戰的方式

上帝彷彿在問:「你需要多少的應證,才願意相信我的心意?」-Matt Lockett

在破碎中,看見國度降臨

當餅被擘開,當杯被舉起,我們進入一個神聖的時刻——不僅是記念,更是爭戰。聖餐桌前,我們不是軟弱的旁觀者,而是被呼召的代求者,用基督的身體與寶血,為國家、為執政掌權者、為這世代守望。

這不是刀劍的爭戰,這是屈膝的爭戰。

 

代求者的呼召:站在破口之間
成為制衡的力量

真正的代求者,不是為自己偏好的一方搖旗吶喊的啦啦隊。當聚會螢幕上同時放上兩位立場迄異的候選人照片時,那個畫面本身就是一個提醒——我們的禱告,不應受個人好惡影響。

我們的責任,是尋求神在對立兩邊的心意,成為一股平衡的力量。就像以西結站在荒涼的骸骨谷中,即使不完全理解,仍選擇快速順從神的指示。這就是代禱者的關鍵特質——不是依靠個人經驗,不是高舉自己的感受,而是謙卑地向上帝提問:「主啊,祢的心意是什麼?」

學習正確的提問

代求不是向神提要求,而是向神提問題。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發問,以尋求祂的心意。個人的經歷或感受不能凌駕於聖經的真理之上。當我們在聖餐桌前安靜下來,我們聽見的不是自己的聲音,而是那位為列國掌權的君王的微聲。

台灣的考驗:預言與印證的交織
兩年前的領受

俄烏戰爭前兩個月,一位牧師領受了一個清晰的信息:「俄羅斯將挑釁,台灣將成為考驗」。前半段的預言迅速應驗,戰火在歐洲大陸燃起。而後半段——「台灣將成為考驗(The Taiwan Test)」——卻如同一顆埋藏的種子,等待破土的時刻。

幾乎在同一時期,大洋彼岸的美國代禱團隊也領受到一個關鍵詞:「Time for Taiwan」(是台灣的時刻了)。兩個獨立的領受,卻指向同一個焦點——台灣。

神透過世界說話

當賴清德總統勝選後,《時代雜誌》(Time)以「The Taiwan Test」為封面標題。那一刻,兩年前的預言與現實撞擊出震撼的火花。更奇妙的是,雜誌的英文名「Time」,恰好與團隊領受的「Time for Taiwan」相呼應,就連封面上的日期「6/24」也被視為一個特別的記號。

不久後,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以同樣的標題「The Taiwan Test」為封面。兩家國際主流媒體,不約而同地使用相同的措辭,這不是巧合,而是神透過世界的語言,向祂的百姓發出警鐘。

上帝彷彿在問:「你需要多少的應證,才願意相信我的心意?」

聖餐桌前的爭戰姿態
認清現實,迫切代禱

「台灣的考驗」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正在發生的眼前現實。這些應證不僅是屬靈提醒,更表明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會眾需要具備屬靈的判斷力,不是活在恐懼中,而是清醒地守望。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禱告?我們的禱告是否能讓上帝使用在位的執政掌權者,成就祂的計畫?

相信神更大的計畫

現實政治充滿角力與掙扎,但上帝有祂更大、更隱密的計畫要成就。

我們所領受的餅與杯,提醒我們:得勝不在於人的智慧或權勢,而在於那位被擘開、被倒出的基督。祂的身體成為我們的遮蓋,祂的寶血成為我們爭戰的武器。

這是我們爭戰的方式

當世界用武力爭戰,我們用聖餐爭戰。
當世界用口號動員,我們用敬拜站立。
當世界用對立分化,我們用代求合一。

在聖餐桌前,我們擘開餅,記念那位為萬國捨命的君王;我們舉起杯,宣告那位復活掌權的主。我們不是無能為力的看客,我們是站在破口之間的守望者。

這是我們爭戰的方式——不是用刀劍,而是用基督的身體與寶血;不是用憤怒,而是用順從;不是用恐懼,而是用信心。

台灣的考驗來了,但我們的神更大。

讓我們在聖餐桌前屈膝,為執政掌權者禱告,為這片土地守望,相信那位掌管歷史的主,必在我們的代求中,成就祂美好的旨意。

這是我們爭戰的方式。
這是我們得勝的祕訣。
這是聖餐——我們的爭戰。

 

 

 

8 total views, 8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