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當我的手機響起,看到來電顯示是周牧師的時候,我裡面就有一股不耐煩的氣。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大都是媽媽打給我說:「你爸爸想念你,要我打給你。」周牧師是從不會跟兒女溝通的父親,到現在一天可以來電兩三四通,純粹只是討論今天哪個球隊贏球的事。理性上我應該要感謝主他改變了,但不曉得為什麼卻仍然感到鬱卒和不耐煩。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以弗所書六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覺得這句話說到了我心坎裡。歌羅西書三21也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其實這不是說不能讓孩子生氣,新譯本翻譯凸顯後段更重要,「免得他們灰心喪志。」
一、羞恥文化是令人灰心喪志的打氣筒
灰心喪志表示兒女內心狀況,若父母或牧者常惹兒女的氣,會形成孩子內心的一個武裝。像華人父母從小到大常對孩子說:「你都幾歲了?」或將孩子不斷跟他人比較,還隨著年歲無線上綱──你都幾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還不會自己穿衣服/還不會好好讀書/還沒有穩定的工作/還沒有穩定的對象/還沒有結婚/還沒有生孩子/還沒有生兒子/還沒有自己的房子?
這樣透過羞恥感的方式來養育與教養,其實是會讓孩子內心漸漸產生灰心喪志的堅固營壘。要避免這種「打氣筒式」的教養方式,父母與牧者需「照著主的教訓和勸戒,養育兒女」。
二、教訓與勸戒是相輔相成的打火機
「教訓」原文是紀律與要求;「勸戒」則像現今的諮商與輔導。教訓和勸戒的教養方式沒有誰比較好,兩者需相輔相成並取得平衡,才能讓父母及牧者在養育兒女和牧養的過程中,較不會讓孩子或弟兄姊妹感到灰心喪志。「養育」的英文是raise them up或bring them up,父母與牧者需養育兒女與弟兄姊妹讓他們長大成熟。
長大成熟指的是不過度依賴。當權柄學會放手,才可以讓晚輩健康的離開依附關係。無法放手或因忙於自己的事而太早放手,會在陪伴與支持帶領的路上缺席,同樣也會令兒女灰心喪志。
三、教養與牧養需要福音的大能
保羅說的「照著主的教訓和勸戒,養育他們。」並不是要父母或牧者傳遞教條與規範,而是要把從主而來的「核心信念」傳遞給孩子和弟兄姊妹。若沒有十架的福音、沒有分享我們與神的關係、沒有生命的歷程,我們很難在教訓和勸戒當中拿捏恰當。有時不敢放手,是因怕孩子遇到失敗、做錯選擇。但這樣往往會讓自己成為孩子生命的主。
若父母和牧者天天在福音的大能中,天天會有新鮮的見證可以分享,這樣的信仰對孩子和弟兄姊妹來說就不會是教條、宗教與規範。教養與牧養不是按照自己的努力與方法去做好父親與母親的角色,若靠自己,一不小心就會讓孩子灰心喪志。
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我的養育方式會偏勸戒呢?
因為我的骨子裡抗拒紀律與規範,因為說穿了我渴望被兒女們肯定和接納,我想做個很酷的爸爸和牧者,所以我跟他們燙一樣的頭髮,你就知道孩子也有可能變成我的偶像。若是身分價值來自福音的大能,以至於當我應該需要「用紀律與規範」來教養、牧養兒女和弟兄姊妹時,我就不會抗拒它,因為好爸爸、好牧者不一定等於兒女和弟兄姊妹眼中的酷爸爸、酷牧師!
當我面臨糾結如何看待他們的犯錯?我需要來到神的面前,我們不敢放手很多時候是因為懼怕,如此我們才要依靠並相信福音的大能,兒女才學習到如何對待生命中的挫敗。
神可以使萬事都互相效力,讓愛祂的人得益處!父母或牧者在養育兒女及帶領弟兄姊妹時,都需要倚靠福音的大能。
–
我們一起禱告:
生命有軟弱,有害怕,還有掙扎,但我知道我不是主,只有基督是最完美的救主。我不只是默默禱告,幫助我能看見孩子在不同季節的需要和陪伴,幫助我明白要怎麼照著主的福音教訓、勸戒他們。我也能跟兒女和弟兄姊妹分享福音的大能。
在福音裡,你會知道哪些該堅持、該規範;比較不擅長跟他們坐下來談心的,也可以在恐懼中得著釋放,聆聽兒女和弟兄姊妹內心的聲音。
講者|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
編輯整理|台北靈糧堂創意處文字組、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編輯部
19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