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_天國在我家─家的光與影

專題|放手即是成全,給予彼此成長的機會【父子檔-廖承增牧師、廖亦恩專訪】

文|張雅薇、圖|廖亦恩

專屬廖家的精心時刻

這個仲夏之夜,晚歸的亦恩在等候房間冷氣轉涼之時,總會跑到父母房間就這樣窩著,承增牧師雖然嘴上說著:「他就過來吵我們,位置都被他佔去了。」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趁著這個靜謐的時間,忙碌的一家人終於有機會好好的聊著天南地北。

亦恩小時候,承增牧師總會在睡前唸兒童聖經故事給他聽,就在前一段日子他與友人到斯里蘭卡旅行,逛書店之時,忽然看見了從小爸爸唸給他聽的那本圖畫書,「當我一打開書本,過去的畫面突然跳到腦中。」

亦恩說,他發現活到二十歲的現在,很多時候有先知性的領受、禱告時,都會直接連結到這些經文。儘管爸爸在外的服事繁忙,但是每天都還是會固定有睡前的讀經禱告時間,就是這樣反覆的過程,對於亦恩而言,是非常寶貴跟感動的記憶,也在他的生命當中顯出價值。

我們眼中的彼此

「當然還是信仰最重要!信仰不只是知道或知識,而是聖經當中所傳達的,能不能變成實際的生命。」從小父母就讓亦恩相信,這位神是真實的,神在他生命當中所做的一切都有祂的心意與脈絡,只要一步步跟著走,就能有信心。

承增牧師總是身體力行實踐「上帝永遠是對的。」工作上,當他在做任何決策,比起效率跟效能,總是先問神什麼是對的,神的心意永遠擺在人的心意前面;在家庭當中,當亦恩與父母發生需要討論、對話,甚至爭執的時候,即便今天對事情的看法不同,溝通的層次卻不會改變,都是站在神的眼光下看待這些事。這樣的教育方式,讓亦恩在面對很多思考或決策時,優先想的是「如果是耶穌會怎麼做?」

「我覺得他的存在,對我跟師母來講,是一個鞭策的力量。」承增牧師說,哥哥姐姐年紀還小的時候,信仰才成為他們家中的真實,而亦恩則是在牧師師母決定成為傳道人,正在神學院就讀時懷上的,當時哥哥姐姐都已經是國中生、高中生了。

亦恩和爸爸媽媽小時候。

對於他們的生活其實帶來非常大的衝擊與拉扯,要教育進入叛逆期的青少年、又要照顧新生兒、同時還要兼顧神學院的功課與服事,「當時神學院還問我要不要當學生會長,我是要怎麼當阿?」爸爸無奈的說。

但也因著亦恩的到來,讓他的生命進入一個熬煉的過程,彷彿生命的鞭策,開始學習放下一切倚靠主,反而對於成為傳道人的生命歷程帶來很大的幫助,能夠快速的放下自己,經歷自我破碎,重新建造跟師母的關係,學習同心合一。

承增牧師:「亦恩是一個很溫暖的人,既溫和,又很有愛心,常常會花時間陪伴哥哥姐姐的小孩,品格也很好,是一個很誠實的人。」

爸爸平時喜歡慢跑,前陣子承增牧師的耳機不見了,亦恩便聯合哥哥姐姐一起合送爸爸AirPods,爸爸笑說:「他的特質就是很大方,當然會讓人驚喜感動,但是我們在背後就會想說,你這樣還存的到錢嗎?」

亦恩:「爸爸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當他分享有哪些部分應該修正,他永遠都有先做到,不會要求我去做一件自己也做不到的事,而且他很願意花時間陪伴家人,儘管工作服事已經很忙,還是會把時間分別出來。」

放手,讓彼此成長

孩子選擇休學,脫離教育體系,往往對父母而言是一大挑戰。亦恩開始了接案的日子,過程中會有很多為各自的思想辯護,可是我們的年代有我們的挑戰,過去的世代講求成就感,但如今其實這些價值觀都是可以改變的。

有許多家長會用:「因為我是父母親,你才幾歲想要幹什麼」、「你要聽我的」,但是承增牧師卻告訴亦恩:「接下來就是你的世代,你要去發展自己的未來,你想做的什麼,你的夢想,我們尊重你,也交還給你。」

其實並非完全不擔心,但對於承增牧師而言,倘若父母親為了堅持某些議題而使關係產生裂痕,那就更加得不償失,連要把信仰價值傳承下去都會變得困難,那沒關係只要彼此都還走在信仰上,神自然會帶領他的孩子。

「因為這個信念,讓我們的關係不一樣。」亦恩很感謝爸爸當時願意成全,把關係放在成就之前,讓他能夠去嘗試,並且讓他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會陪伴他一起走過。

訪談到了尾聲,編者問到父子之間的相處,亦恩:「我們相處的方式比較像是朋友。」整場談話顯得輕鬆愉快,雖然亦恩是承增牧師老來得子,卻絲毫沒有代溝,不同於華人社會的家庭框架,這樣自在的相處方式,讓身邊的人也感染到他們的家庭和樂。

廖承增牧師全家福。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4期P.12-13)

65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