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把天國文化搬回家之三│青年牧區落實天國文化的重要面向

p14

01 面質

釋放領袖回歸家庭 重新調整體質

為了能夠整體性的翻轉文化,首先必須從架構上做出改變。「天國文化」強調健康的家庭,而在青年牧區的社青區中,許多跟著牧區打仗很久、牧養小組多年的領袖,都已經陸續結婚生子,信中牧師深信對這些領袖而言,該是將重心放在家庭中的時候了,因此在第一年的整合期,他開始個別與這些領袖約談,「這不是一個懲罰,過去都認為『下來』是一個懲罰,但是現在告訴他們這叫做成全,目的是成全他現在生命中的需要,以及他家庭的需要。」因此一些已有家庭的資深小組長從原有的服事崗位上被釋放,年輕一代的領袖也開始陸續被成全、承接起責任。

架構改變了,體質的調整也同樣重要。在尊榮文化的教導之下,許多小組開始學習健康的「面質」技巧,強調以愛為出發點,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讓對方能夠了解自己,最後找到共識繼續往前走。

「當我們把這個文化教下去,開始產生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效應,就是小組開始會吵架。」許多小組員開始會表達不同的意見,並且開始問小組長「為什麼?」巽光牧師就曾分享過:「當你走天國文化時,要付上的代價更大,以前你只要命令和要求就好,但是那真的不是神國度的方式。」

面對面接受挑戰 挑戰牧者領袖的生命

牧區剛開始教導關於「面質」的概念時,信中牧師坦言,自己也很常收到小組員、或是他所牧養的領袖群的挑戰,而他必須做出選擇─是要允許被冒犯的感覺存在、還是與這些所牧養的弟兄姐妹有健康、面對面的談話?「我不知道當我面對這麼大的面質跟冒犯,我可不可以心平氣和地表達清楚我的立場是什麼、我所相信的是什麼,而你可以不一定要聽我的。但如果你能夠懂我的心,我希望你能夠真實聽懂我內心所想表達的東西。」

在信中牧師直接牧養的小組中,曾經因為組員之間彼此不了解而產生小圈圈,他就帶著這30 人一起進行面質。「一開始我說,如果我出於愛的話,我會怎樣問問題,我讓對方了解我的心,了解為什麼對方會講出這樣的話,我也了解他的心。」當恐懼被挪去,在愛的氛圍中,每個小組員都輪流說出心中真正的感受或疑問,最後彼此擁抱、在哭泣中和好。小組沒有因為小圈圈而分裂,而是在健康的面質中,成為真正的一家人。而這樣的氛圍也逐漸在牧區中擴大,許多人生命被攪動,但是關係卻越見真實。

熬過了頭幾年的摸索與嘗試期,栽種許久的天國文化種子開始逐漸萌芽,青年牧區的逐漸有所改變,以往上對下的隔閡被打破,變成在尊榮中互相坦承、理解、敬重;即使人數增長仍然持續停滯,但巽光牧師等牧者們,依然繼續堅持著將「天國文化」落實在牧區中,等待甫發的新芽漸漸的成長穩固。

02 聖靈超自然運行而進入突破

讓聖靈走在前面 不怕打亂聚會流程

要進入到「天國文化」的氛圍,從講究制度的氛圍跳脫,並跟隨聖靈帶領是十分重要的─或者說,必須學習開始將主權歸還給神,並且順服於聖靈的引導。

場景同樣拉回2010年小巨蛋的天國文化特會中,比爾‧強生牧師在講台上分享信息時,中間有過數次的停頓─不是忘詞或是短暫的語氣轉換,而是真真實實的暫停下來。信中牧師說,當回到後台以後,他們就曾問過比爾牧師為什麼會在講到中途停下來,「他( 比爾牧師) 說,我不是忘記我要講什麼,而是我在觀察聖靈現在在這些人身上做些什麼。」

比爾牧師直接示範了何謂「讓聖靈走在前面」,這番話也確實顛覆過去大家對於聚會進行方式的認知。「過去我們總覺得,我們的崇拜就是以講道者為準…」以往青年牧區對於崇拜時間的安排,為配合信息主講者,都有一定的節奏,所有的環節盡量都在控制之內,然而在這場特會之後,牧者們開始操練在講台上聆聽聖靈的聲音,並且順從祂的帶領。信中牧師形容:「…學習不在一個框框裡面服事神,而是選擇讓神走在前面,然後我們跟上。」

領受兒子的心 服事更自由

從人的框架中跨出來,青年牧區開始更深走入天國文化,並且更多經歷聖靈,不僅重新認識「天父」的形象、領受兒子的心,甚至開始多方操練先知性服事、為疾病禱告得醫治,「我們領受爸爸是完全良善的,就已經不是我們的恩膏能夠做什麼,而是當我們體會爸爸的心…」信中牧師形容,弟兄姊妹從過去對於各種服事「照辦」的心態,變成因為體貼父神的心而願意去做。

從架構上的建造、改變,到更多運行在超自然中,整個牧區開始經歷極大的突破,許多人開始願意冒險、以及勇敢的突破。「過去在制式的裡面,我們覺得上面的人做什麼,我們只能做到他所做的那樣,那個叫做模範、規定。但是現在我們既然可以按照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模式…」這並不是說從此沒有規範,而是因為當人們找到神創造他的心意後,裡面就湧出極大的自由,能夠按照各樣的恩賜才幹去接觸、服事人,並且勇敢的與神築夢。

「例如會寫的人,他在他臉書上寫出來的東西,那就是福音啊!」這樣的轉變,也讓小組開始也打破過往習慣上的要求,比方說傳福音不再限定於既定的模式,而是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恩賜,重點不在於形式,而是真正的「活出」福音。

03 一路愛到底 使每個人內心都剛強

「人」畢竟還是最重要的因素,剛強的內在生命,能夠強化外在的影響力。在「Loving on Purpose( 一路愛到底,丹尼‧席克牧師著有同名著作)」系列主題的教導下,將幫助牧者們更加明白,幫助每位弟兄姊妹成為「powerful people(有能力的人)」,將是能夠持續走在「天國文化」的關鍵之一。

「我們最大的職責是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別人…我們是領袖,就是帶領對方去到神要他去的地方,而不是挾制他去到我們想要他去的地方。」信中牧師特別指出「Loving on Purpose」所帶來的翻轉,對於青年牧區的領袖、小組長在牧養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妙的過程,在這過程好像是神在煉淨我們。」

每一個決心要走入「天國文化」的人,勢必都會經過極深地煉淨,特別是在領袖的身上,「因為文化是從上到下的。」信中牧師強調,文化層面的改變必須從領袖開始,先願意放下自己以為所擁有的權柄,進入到神的國度成為僕人,就好像耶穌願意彎下腰為門徒洗腳。

「我們看見一個完整的圖畫,就是天國文化其實是在超自然跟神的話語上紮根,但是最後學習成為僕人的服事。」這裡所說成為僕人,並非因著自卑降低自己的身分,而是懷著謙卑但心中充滿能力─認識自己在神眼中的位份,是神的兒女,也是君尊的皇族─因此他們知道何時該帶領,也能敏銳於何時該成全、服事他人。

「Loving on Purpose」的概念,同時也祝福了許多在青年牧區、甚至是眾教會的父母親,他們開始明白,管教兒女不是用掌控的方式,而是幫助兒女能夠認識自己的身分,學習管理他們的內心,並且成為有能力負責任的人。

04 走入使徒性教會的文化中

當「天國文化」落實到地方教會,最終極就是成為使徒性教會。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使徒」代表受差的,意指被差派去某個地方帶來轉化,「一艘船裡面有教育的、醫學的、有各樣背景的…這些人去到一個殖民地,開始蓋羅馬的建築,開始用羅馬的醫學方式來醫治,用羅馬的教育方式去改變很多地方…」信中牧師形容。

從上段歷史看使徒性的定義,恰巧也能夠用來比喻教會的影響力,「教會是被差的,而差到這個土地是要帶來轉化的。」信中牧師說。過去青年牧區也曾一度以為,只要把人「帶進」教會中,規定會友好好的靈修、禱告、讀經,就能夠帶來生命改變,然而進入到使徒性文化中,而且如果想要改變社會,就必須走出教會,帶著恩賜才幹,以影響力轉化世界。

而當「轉化」變成每個人的重要責任,進一步就是渴望看見弟兄姊妹的靈修生活變成自發性的,而非因為被領袖要求而做,信中牧師說:「你知道說原來這個東西跟我的職場有深深的連結,因為我所讀的東西,就是神所說的在地如在天要發生的東西。」實際踏入禾場,聖經中所教導的一切就變得鮮活起來。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7期P.14-16】

1,955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