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智慧的合夥關係

當你願意連結於神,就可以盡情發揮祂放在你裡面的熱情,負擔、夢想跟感動,除去一切恐懼跟不安,並永遠記住:神定意要你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2,19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講者: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執行長周巽光牧師

編輯整理: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編輯部

Kris Vallotton牧師曾說:「我們知道沒有耶穌,什麼都不能做。但問題是有祂,我們也沒做什麼。」

耶穌說信祂的人要做比他更大的事情,舉凡醫病、趕鬼、行神蹟奇事、釋放天國大能,大多基督徒有好的神學與教導,卻沒有將神允許跟授權給我們的權柄與能力付諸行動。一方面是我們裡面的膽怯跟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仇敵魔鬼也會盡可能打壓我們,使我們覺得自己不夠格。

耶穌所展現的允許文化,結合了天國的尊榮、恩典、寬廣與安息,這個文化的根基在於:神信任你。祂對你的信任勝過你信任你自己。

「天國又像一個人要出外遠行,就叫自己的僕人來,把產業交給他們。他按照各人的才幹,一個給三萬個銀幣,一個給一萬二千個銀幣,一個給六千個銀幣,然後就遠行去了。…過了很久,那些僕人的主人回來了,要和他們算帳。」(馬太福音25:14-15、19)

Photo by fauxels on Pixel.

經文關鍵在於「過了很久」,表示主人沒有在僕人身邊一直盯著他們看,而是允許他們自由的去運用他們所被賦予的。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他叫了自己的十個僕人來,給他們一千銀幣,說:你們拿去作生意,等到我回來。」(路加福音19:13)主人並沒有說要做什麼生意,也沒有說他什麼時候會回來,緊接著15節:「他得了王位回來,就吩咐把那些領了錢的僕人召來,要知道他們作生意賺了多少。」

你覺得神是micro-manage(微觀管理),還是macro manage(宏觀管理)?

微觀管理者是透過對被管理者的密切觀察跟操控,使被管理者達成管理者所指定的工作,身為領袖,你期待看見你帶領的人感到釋放,被信任,可以勇敢做夢跟嘗試,還是總是戰戰兢兢,害怕犯錯。

允許文化使人可以做偉大的夢,讓他們去試,讓我們去成全,一起看神如何完成祂放在每個人生命當中不同的使命跟旨意。

允許文化的六大原則

一、神不會允許我們牴觸祂的屬性跟真理

「我的子民因無知識而滅亡;因為你拒絕了知識,我必拒絕你,不讓你作我的祭司;因為你忘掉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子孫。」(何西阿書4:6)

如果我們不認識神的真理、不知道祂的法則與秩序,就如同拒絕了神,因此用心讀經靈修,裝備自己,對我們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

二、教會的異象在個人夢想之前

每當有人願意委身在教會,並衷心於團隊的異象,即便他們還不夠成熟、能力不足,仍要選擇成全跟相信他們,因為他們的夢想非但不會造成分裂,還會強化全體的目的。

成全他人是值得冒險的,因為人在被成全後,所能提升的高度,總是遠超過我們原先所抱有的期待,甚至有些人就是需要先被他人信任,他們便能發揮自己真正的潛能。

三、一個人什麼都還沒有做之前,要先予以信任。

耶穌在門徒還沒有任何表現,也沒有實際演練過的前提下,就將傳福音、行神蹟奇事、帶下天國等重責大任託付在他們手中。

四、不要隨便懷疑

充分的溝通,彼此坦承,勇敢的面質,除非有明確的證據,不然總要相信人,從信任同工的思維來生活,而不是從不信任的角度來管理。即便事後證明同工做錯,也要藉由相信他們已經誠心悔改,給予對方成長跟改變的空間。

五、用對對方最有益的方式進行管教,而不是思考如何為自己保全面子

神說,我所愛的我必管教,管教的用意,並不是為了讓自己覺得好過,或是抒發裡面的情緒,又或者要伸張正義。管教時必須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什麼樣的修剪是適合他的,管教完後也不要再計算人的惡,要忘記背後,對他們的未來充滿盼望。

六、責任可以自由下放,權柄則需要謹慎評估

只要人願意,都可以加入到團隊中、可以交派責任給他,讓所有人一起承擔神家中的責任。但領袖的權柄是需要經過考驗跟證明的。

我們是神的商業夥伴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風險,但我們的道路絕對不會比神的道路好,伯特利教會說過一句話,意思是:「耶穌的文化能夠帶出彼得,也能夠帶出猶大。」如果為了提防猶大,而不用天國的方式,那我們不僅帶不出彼得,更不會給保羅機會。如果我們沒有先相信,成全那些不配的人,就不可能經歷到神所渴望的結果,你需要冒這個險,這就是天國文化。

過去教會不斷專注在人的敗壞跟軟弱,這一類的教導已經深根在我們的世界中,連同我們都是這樣看待自己,但神信任你是因為你的身分,因著耶穌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每當天父看著我們,他看見的是在我們裡面的耶穌。

神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他要做什麼不需要經過你我的同意,然而這位神卻非常看重我們的參與,邀請我們一起與祂同工,成為祂的商業夥伴。

多數基督徒可以接受神想要與我們同工,卻不明白神也願意與我們的想法同工,我們認為與神同工,就是要做神要做的事,我的想法不重要,但這個信念大大侷限了我們對神的看見。

隨著孩子的成長,會逐漸發展出自己強烈的渴望,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這原本就是健康正常的過程,屬靈生命的成長,跟與天父的關係也是如此。基督徒卻總把與神美好的關係,跟神是良善天父的體驗,轉變成獨裁統治,好像祂是一位專制的父親,試圖控制我們的一舉一動,這是對全然降服的誤解。

神掌權卻不掌控,因為控制別人的需要跟慾望,是來自於恐懼。但愛既完全,就除去所有的懼怕,而愛就是神。恐懼不是天國的貨幣,更不是神的屬性,把我們與神綁在一起的,不是恐懼,而是愛與信任。

Photo by Ann H on Canva.

兩個與神同工的故事

約書亞

「耶利哥的城門因以色列人就關得嚴緊,無人出入。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看哪,我已經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並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你們的一切兵丁要圍繞這城,一日圍繞一次,六日都要這樣行。七個祭司要拿七個羊角走在約櫃前。到第七日,你們要繞城七次,祭司也要吹角。他們吹的角聲拖長,你們聽見角聲,眾百姓要大聲呼喊,城牆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往前直上。」(約書亞記6:1-5)

神給約書亞指示告訴他,要如何攻打耶利哥城,接著看約書亞是怎麼跟以色列人說:「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不可呼喊,不可出聲,連一句話也不可出你們的口,等到我吩咐你們呼喊的日子,那時才可以呼喊。」(約書亞記6:10)

約書亞要百姓不作聲,是出自於自己的想法,因為他親眼見證了以色列人最後一次開口說話的結果,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迦南地,回到曠野四十年。所以他明白神的原則,知道口舌是有權柄的,生死在舌頭的全下,一旦以色列人在過程中抱怨,或說出膽怯、負面的話,他們在打的這一場屬靈的仗就會受到影響,所以他貢獻了自己的想法來為整件事效力,神也大大的祝福他。

約沙法王

當三國聯軍要攻打以色列人,約沙法王禁食三天,神透過先知對他說:「猶大眾人、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約沙法王,你們請聽。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明日你們要下去迎敵,他們是從洗斯坡上來,你們必在耶魯伊勒曠野前的谷口遇見他們。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這次你們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不要恐懼,也不要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歷代志下20:15-17)

「次日清早,眾人起來往提哥亞的曠野去。出去的時候,約沙法站著說: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聽我說:信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必立穩;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約沙法既與民商議了,就設立歌唱的人,頌讚耶和華,使他們穿上聖潔的禮服,走在軍前讚美耶和華說:當稱謝耶和華,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歷代志下20:20-22)

神允許他們什麼都不必做,也能爭戰得勝,他們卻選擇在敵人的面前,以讚美來高舉神,活出君尊祭司的身分。

關鍵在於「活出你的身份」,我們每個人在基督裡都是獨一無二的,以色列百姓知道他們是君尊的祭司,跟其他國家的人不一樣,他們有萬軍之耶和華,於是當他們讚美敬拜,神就顯現在他們中間。

生命方程式:神現在說什麼(僕人)+我的身分(神兒女)+祂的原則(成熟的兒子)=神成功的商業夥伴!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翰福音15:7)

你們若住在我的裡面,我的話也留在你的裡面,這是全然降服;無論你們想要什麼,祈求,我就給你們成就,這是什麼允許文化。當你全然降服,你就會被神的屬性跟原則影響,而當你被影響,身為神兒女的自由就會彰顯,你與神的關係不再是出於恐懼,而是被愛驅使,你就能以勇敢跟信心去實現激盪在你內心的渴望跟想法。

當你願意連結於神,就可以盡情發揮祂放在你裡面的熱情,負擔、夢想跟感動,除去一切恐懼跟不安,並永遠記住:神定意要你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Photo by Designecologist on Pixel.

 

2,19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編輯室 | 天國領袖的必要條件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

64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圖、文|Asia for JESUS主編 周曉薇

每次當我們舉辦特會或者活動,只要置入「領袖」兩個字,例如「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青年領袖論壇」、「領袖工作坊」,首先我們的客服電話與信箱就會先充滿了各種詢問:「如果我不是小組長也可以報名嗎?」、「領袖指的是核心同工以上嗎?」、「我是帶職服事的事工負責人也有報名資格嗎?」…。到底我們是如何解讀「領袖」這兩個字的呢?

有人說KOL是領袖,因為他們發表的意見獨到,並且帶動了風向與潮流;有人說擁有話語權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敢說敢講勇於號召;有人說吸引人們眼球耳朵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很有舞台魅力, 而這就是領袖所需要的;也有人敢於與眾不同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天生獨特。

而我卻要說,你我都是領袖。甚至不在乎你是不是基督徒、有沒有帶小組、有沒有人跟隨你、有沒有聰穎過人或者氣度非凡,對創造我們的上帝來說,祂看上的從來都不是這些,例如牧羊的大衛、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各種膽怯害怕的彼得、充滿懷疑不信的多馬…甚至是打破香膏塗抹在耶穌腳上的那個女人。

之所以成為領袖的核心要素就是你的「信念」,你是否擁有一份堅持與篤信,即使面對挑戰和困難,你仍然捍衛著並且以生活和生命體現著這個信念呢?特別在這個資訊爆炸、速度飛快的時代,你是輕易的被改變被帶動,還是持守著堅忍著並且奮力的活出你所相信的。通常我們認為的領袖可能是「殺出重圍」、「登高一呼」的行動與意見領袖,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脈象中,我們也需要更多「堅持原則」、「聞風不動」的領袖,這類領袖可能不是擁有廣大聲量的,也不是特別有領袖魅力與風範的,他們也許不擅於在舞台上表達,也不習慣成為視線的焦點,但是他們所堅持的信念肯定是他們生命的焦點,而這份專注的熱情將會影響他們所在之地的人事物,進而成為運動、成為革新、帶來轉化。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領袖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或者理論,一切都是從管理、領導好你自己的內心和生活開始。來,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是一個領袖。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2期P.2)

64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成為讓人想追隨的領袖

管理是你去管別人,領導是別人想要追隨你。所以我覺得主動追隨隱含的意識是,對方是不是也認同這件事、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重要的,這就是一個互相合作的狀態,而不是我請你去做什麼。

91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呂冠緯
好領袖是知道在什麼狀況,要用什麼方式來領導。-呂冠緯

首先要釐清管理者和領導者之間的差別。管理者比較是對事,領到導者是對人,當一個人被擺在組織架構比較高的管理位置,不必然他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者,這是任何領導人都要先有的一個體悟,位置並不會讓你自動變成一個好的領導人。

我蠻認同牧師出身的領導力大師,約翰․麥克斯韋(John Calvin Maxwell)提出,別人想要跟隨的領導者,或身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所具備的五個層次的領導力:

第一個層次,你領導是因為你站在這個位置,這是最基礎的。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責任是什麼。

第二個層次,領導者必須要善於建立合適的關係,別人會跟隨你是因為他真心想要、因為覺得你在乎他。但這也要小心注意,如果做得太多,變成只是在討好你所帶領的人。

第三個層次,因為你為組織以身作則。你若貢獻得多,別人就會意識到。他如果也想要有突破,就會來學習你、跟隨你。

第四個層次,因為你會栽培和幫助別人成長。那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我跟隨一個人,他有幫助我成長,雖然過程是很辛苦的,但最後可以看到我持續在進步,那我會想要跟隨這個人。

最後一個層次,知道在什麼狀況,要用什麼方式來領導。比方今天我要讓誰幫我多一點,今天要多一點讓你知道你必須要來跟隨,今天我花多一些時間栽培你,或是真的在很糟糕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我的身分或位置所賦予的權柄來做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領導人要去靈活運用的。

另外我可以稍微講的是,以均一的價值觀來講,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四個核心價值,我自己也大概是用這四個來建構組職文化跟自我要求:

1.要有誠信(Integrity)

2.能擁抱一定的多元性,心態夠寬廣(Diversity)

3.很有恆毅力(Grit),你一定會遇到挫折,如果今天不太有長期恆毅力的話就很容易半途而廢,以至於沒有什麼事情真的能被你領導和推動下去,人也會很快就放棄。

4.推論與成果導向(Reason and Result-Oriented):任何一個領導人者還是必須要帶動大家達到成果,要有成果導向。可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人,人是渴望去理解,或者被理解的,所以如果過程中沒辦法做好的溝通、推論、創造理解,那就算達到成果,這個成果也很容易變成只是暫時的。

王亞灣
心情在事情之前-王亞灣

我知道世代之間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比如我父親他們的團隊工作氣氛和現在七年級、八年級就不一樣。以我這個世代來看,我們很重視差異化和個別化,但以前可能更要求團隊的一致性和共同紀律,大公司也確實是需要。但是像我們這樣中小企業很重視個別化,要花費心思,去觀察到每個人的優點和個性,要知道如何跟這個人溝通。我自己是重視關係,會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去了解每個人的心情表達,以及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反應,找到和對方溝通的語言,像是有的人需要肯定和鼓勵,才會得到安全感;有的人是需要讓他冷靜,給他空間思考;有的人則是需要邊做邊討論。我自己在做新團隊時,會花很多時間在認識不同的人的特質,還有如何讓對方認識自己。

龔建嘉
具有合作意識而非個人強勢領導-龔建嘉

兩方面來說,第一,新創團隊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保有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來解決問題是很重要的,這是新創的本質。第二,新創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更接近,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新創。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有兩個特質:一是我們更覺得往內探究個人意志和需求是越來越重要的。在這個前提之下,能夠讓個人的成就被實踐很重要。過去不一樣,大家不會在意,我在公司裡就完成公司的事情就好了。

我們這一代的人大部分是在小康家庭長大,跟過去那種非常窮困、吃都吃不飽狀態下長大的小孩相比,我們成就感的來源不完全是被金錢驅動。在這兩個狀態下,領導者和過去的管理者是不一樣的。管理是你去管別人,領導是別人想要追隨你。所以我覺得主動追隨隱含的意識是,對方是不是也認同這件事、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重要的,這就是一個互相合作的狀態,而不是我請你去做什麼。

所以我覺得新創團隊的領導者需要有更多的合作意識,或是有更多不以個人的強勢來領導的狀態,是我們這個時代比較好的做法。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1期P14-15)

91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豐盛是源自祂的祝福 你的責任應該是管理

「相信上帝的供應,與理財是兩件不衝突的事,我們既要相信上帝供應,也要知道我們要理財,因為我們是管家;上帝擁有一切,而我們要管理。」同樣的角度,若從創世紀來看,起初神造了亞當,不正是將管理伊甸園的重責大任託付在他身上呢?

1,51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當我們明白了神渴望看見祂兒女全然地興盛,除了擁抱神國度的價值觀,並且將之內化,那麼實際上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有什麼責任呢?在神所託付給我們的資源、錢財上,我們應該怎麼進行管理?


具有CFP 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等認證的講師陳敏莉,同時也是教會的小組長,不僅在台北靈糧堂開設過許多堂的理財講座,更曾在靈糧季刊及其網站上發表過〈基督徒為什麼要理財〉的系列文章,她在接受這次專訪時,提供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說明了為什麼當我們一邊學習仰望、信靠神的供應的同時,更需要做好理財。
 

我們為什麼不談理財?

當我們拿到第一個紅包、或是第一筆零用錢,可以自行管理、分配運用時,那一刻我們就已經開始理財了。陳敏莉一邊解釋、同時也舉了一個淺顯的例子:假設今天孩子獲得了50元的零用錢,他開始思考要不要拿去買飲料然後留一點下來、全部花掉、還是全部存起來?究竟是要享受當下、還是為了將來先存錢?在這個嘗試決定的過程中,他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始建立他的理財模式。「廣義的理財其實就是管理、打理錢財,不管你有沒有學,其實你都在做理財。」
 

學習怎麼分配使用零用錢的過程,也是一種理財。


當我們疑惑、或是不安於為什麼基督徒中間必須談理財時,很可能在無形中,我們認定了「錢財是萬惡之根」,誤將管理錢財與不信靠神的供應劃上了等號,但實際上,應該是「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10),並不是學習理財就表示我們信心軟弱,而是貪念使人偏離神的心意。(註一)

重點不是積攢錢財 而是做好資源管理

相信上帝的供應,與理財是兩件不衝突的事,我們既要相信上帝供應,也要知道我們要理財,因為我們是管家;上帝擁有一切,而我們要管理。」同樣的角度,若從創世紀來看,起初神造了亞當,不正是將管理伊甸園的重責大任託付在他身上呢?神賜給亞當智慧、能力,將一切的資源交付在他手中,而亞當所要做的,就是好好運用神所給他的能力去管理。

陳敏莉也試著提供一個更廣義的角度:錢財只是資源的其中一種,是經過貨幣化的產物,實際上所有地上的物業、產業,只要是上帝交給我們的人、事、物,甚至我們在工作中被賦予的角色、權責,都要需要管理;更甚者,我們的時間、身體健康和心靈也一樣,所以在我們手上的收入,更沒有道理不需要管理。「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馬太福音廿四45)如果原本就管理得很好,也許在這方面有特別恩賜,就不需要刻意學,但是反之若是管理的不太好,要成為忠心有見識的好管家,當然就要刻意的學習。
 

成為好管家 收入增加只是附帶的結果

所以如果你問:「基督徒能不能學理財?」答案是肯定的,那讓我們換個方式來問:「我們是否不應該只為了錢而去學習理財?」這個問題在這裡,答案也是肯定的。

聖經中有兩千三百多節經文談到與產業有關,提到錢財、產業、豐盛、財富;而耶穌所講過的38個比喻中,就有16個跟錢財有關。(註二)所以我們並不是要避免談財務的話題,而是應該回到聖經的基礎上來建構我們的管理態度,陳敏莉強調,重點就是要明白: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所有的資源都是神的,我們就是管理者。

我們更應該回歸到無論神託付給我的有多少,都妥善的管理、並讓資源發揮功用;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如何在工作上榮耀神,並對周圍的人產生價值和祝福?如果一直聚焦於增加收入,那理財目的也就只是為了錢而已,然而無論我們領受的呼召是在哪裡、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都用心做好工作,找到熱情並求問神這份熱情能讓我們創造、發揮出什麼樣的價值,這樣每個人都能是好管家。「好管家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只是結果。」
 

學習有智慧的管理 將所有的發揮到最大值

在這樣的概念之下,當我們依然相信神的供應,與學習管理真的一點也不衝突。神並沒有說因為祂的供應,我們就可以完全不需要工作,天天等著被供應。管理可以說是我們的職責,我們是在其中與神同工,只是因著我們仍然相信、倚靠神額外的供應和恩典,當挑戰來臨時,我們可以滿有盼望。

從聖經的觀念來看,人們還是要工作,只是最初在伊甸園裡面的工作並不是為了獲得收入,而是跟神一起享受、一起治理。是因著亞當的墮落,我們才必須以勞碌換取。「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創世紀三17)。
現在我們活在新約時代,因著耶穌我們與神好,更可以回到伊甸園的工作狀態,是享受在與神的同工中。

在聖經新約有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比喻:三個僕人各從主人獲得了五千兩、二千兩、一千兩銀子,並且各自產生不同的結果(馬太福音廿五14-25)。陳敏莉說,每個人恩賜不一樣、現實生活中的起跑點可能也不一樣;擁有的多,可以創造的機會也多,但擁有的少,仍然可以創造出那份屬於你所能創造的,活出神造你的心意。「你有多少不重要,是到人生最後,你對於神所給你的五千兩、兩千兩、一千兩分配管理的漂不漂亮,是不是好管家。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12-14】


*註一:出自陳敏莉老師的〈基督徒理財系列 1-4:基督徒為什麼要學理財?〉
*註二:參考自《聖經財務管理解密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 編著

 

1,51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