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回顧|天國恩典文化特會-神的慷慨與恩典沒有極限 我們早已活在其中

在世界的體制中,我們往往相信付出、努力越多的人,應該越有權利爭取獲得更多的酬勞,但是藍道夫牧師以馬太福音廿1-16節,這段記載了進入葡萄園的工人們,不同工時卻同酬的譬喻,徹底顛覆我們過往的價值觀、以及對神國度恩典文化的認知。

74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陳珮瑜

「上游事工」創辦人─藍道夫‧沃力(Randall Worley)牧師,今年11月再度來到台灣,在〈天國恩典文化〉聚會中分享。過去在他的信息中,他曾帶領會眾從聖經許多細微處認識神的恩典,並強調神的愛不是為了回應人的墮落,而是因為祂原本就愛著我們。而今年他則進一步帶領會眾,透過更多挖掘神恩典展現的方式,以打破宗教的枷鎖,進入自由的生命中。
 

在我們還沒有領受恩典之前 神早已施恩予我們

在世界的體制中,我們往往相信付出、努力越多的人,應該越有權利爭取獲得更多的酬勞,但是藍道夫牧師以馬太福音廿1-16節,這段記載了進入葡萄園的工人們,不同工時卻同酬的譬喻,徹底顛覆我們過往的價值觀、以及對神國度恩典文化的認知。

「你可以想像當時的人們在聽耶穌講這個故事時,從當時的價值觀中,是很不公平的。」藍道夫牧師自己也曾對這個比喻感到困惑,但是當我們感覺到不公平時,其實是因著我們嘗試將人的價值觀帶入到神國度的思維中,「在神的國你是怎麼得著的?是透過你給予;被加增,是透過先被拿走;先死去,你才會真正的活。神國度裡的法則,都和我們生活中的價值觀相反。」

當我們不斷努力改變自己,就好像工人以為付出更多,應該得到更多回饋,我們也以為這樣就能夠換得神的喜悅,但是「恩典是我們沒有辦法賺取、也不配得的恩寵。」藍道夫牧師指出在耶穌的比喻中,隱藏著更重要的訊息:恩典不是我們因著付出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回報,事實上,我們早已經活在神沒有極限的慷慨與恩典中;在我們還沒有領受恩典之前,神就早已經施恩予我們。

「神的恩典,不是有的時候多、有的時候少,神的恩典總是在那裡。」當我們開始明白神的對人的愛是何等浩瀚,就會知道在神的眼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依照人的表現與行為衡量。真理是:神永遠不改變,神永遠不會停止愛人。
 

我們不是尋求安息 而是活在安息中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中,通常會想像神之所以設立安息日,是因為在前面六天,人們都是工作十分辛苦、充滿壓力,因此才需要在分別一天好好休息。然而耶穌來到這世上,卻顯明了神國度的生活方式:不是先工作然後進入到安息,而是在安息中工作。


你的生命應該是在跟神的連結中活出來,才是真正的生命。」耶穌讓我們看見真正的安息是:祂從來不是為了回應人的需要而活,而是單單做祂看見父神所在做的事。因此即使周圍的攪擾、控告從沒有少過,耶穌卻從沒有活在壓力中、也不會活在急迫感之下。

藍道夫牧師另外舉耶穌與門徒在加利利海上遇到風暴的例子(可四35-41),當半夜風浪快要把他們淹沒時,耶穌卻在船尾睡覺。「我要問的是,你有沒有看過任何一艘船,船都已經滿了水,但是依然浮在水面上的?」當下門徒的眼目只定睛在風浪上,慌亂甚至沒有意識到,這艘早該沉沒的船並沒有沉下去,而看似熟睡的耶穌,卻處在完全反差的極大安全感中,「耶穌才是真正清醒的那一個,門徒們才是沉睡的。」當我們在危機中,常常會禱告神的手介入,但其實禱告是神在邀請你進入祂的安息中。

我們不是在辛勤工作之後才尋求安息,而是學習在安息中工作與生活,在這樣的安息文化中,即便碰到許多紛擾的事,在我們的心中卻能擁有真正的平安。
 

極端的恩典 顯明神的愛

在第三天晚上,藍道夫牧師則以耶穌在井邊與撒瑪利亞婦人交談的故事(約四9-41),談到唯有透過神的恩典,我們才能清楚認識到神是如何看我們的,而這份看見,不僅會在我們身上帶來劇烈的更新與改變,甚至可以影響一整個城市的人都認識神的恩典。

藍道夫牧師說,當一般人解讀這段經文時,常容易聚焦於這位婦人的名聲,因為一來這位婦人刻意避開人群在中午打水,二來她曾經有五個丈夫、現在則與男子同居,「但如果有五任丈夫不是她的錯呢?萬一同居的這名男子只是好心收留她呢?」藍道夫牧師嘗試拋出另一面的看法,並以此解釋,我們也許會對不了解的事情輕易下定論,但是恩典的思維能夠幫助我們不輕易定人的罪。

在井邊,當撒瑪莉亞的婦人遇見耶穌之後,在她心底深處的需要被很深地滿足,這份極深、極強的恩典,使她認出基督的樣式,她生命因此劇烈的轉變,甚至在短時間內,她的轉變劇烈地影響整個城鎮,許多人因此相信耶穌。

直到現在依然,藍道夫牧師說他仍在學習認識神的恩典與愛,當他以為認識的已經足夠了,神會讓他遇見截然不同的人、事、物,讓他再一次學習用神的眼光看待一切。「恩典不會讓你看見外在容易看見的東西,而會看見神原本創造、放在人裡面的;傳福音不是要讓人看見他多失喪多沉淪,而是讓人看見他們多麼的被愛。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36-P.37】

74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回顧|你真實的身分 反映在神愛的眼光中

p40

你知道神把許多關於你的命定,以及祂對你的心意都寫在聖經中嗎?如何從一段又一段的篇章經節中,看見神對我們的愛、以及他為我們生命所預備的恩典,正是藍道夫‧沃(Randall Worley)牧師此次前來所欲分享的主題。

我們永遠無法讓神失望 除非讓祂「料想不到」
一開始,藍道夫牧師就明白告訴會眾:「你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牧師進一步說明,我們所認為的自我形象建構於各樣的來源,其中也包括一些難以抹滅的影響,有些甚至隱藏在潛意識中,而最能夠傷害我們身分的聲音,通常來自於每天我們告訴我們自己「我是誰」;彷彿一首洗腦的歌曲,不斷重複播放,「我們總是記得應該忘記的內容,忘記我們應該記得的內容。」牧師幽默形容。

藍道夫牧師舉馬太福音第四章1-11節這段經文,提到耶穌在曠野面臨的第一個試探就是關於他的身分,魔鬼不斷試圖攻擊耶穌的身分認同,同樣地,仇敵也試圖要攻擊我們對身分的認知。過去藍道夫牧師也曾深陷在錯誤的自我認知中,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你永遠也無法做到。然而無論我們去到哪裡,問題一直都會在,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的是內心世界,「我的不安全感,是因為我的安全感來自錯誤的地方。」

許多年前,藍道夫牧師常會對神說:「我一定讓你失望透了。」但有一次神卻回應他:「你永遠也不可能讓我失望。如果你要使我失望,你必須要做出我覺得你不可能做的事。」神早知我們在哪些事上可能會犯錯,祂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是因為愛而愛我們。

我們生命中最吸引神的 是我們的軟弱。
透過路加福音第五章1-11節,藍道夫牧師從彼得與耶穌相遇的故事,進一步解釋為何神會受到人的軟弱所吸引,以及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身分。當彼得在加利利湖邊經歷了一整晚的挫敗,耶穌來到他面前發出邀請,而彼得也決定順服耶穌把船開到湖中央,最後經歷到了得勝。

對彼得來說,他的身分起始於這件事:捕魚。捕魚是彼得所擅長的事,就好像神樂意將恩賜和能力給人,但一旦我們開始試圖從恩賜或成就中尋找身分認同時,神有時會將能運行在這些恩賜中的恩典挪去,這時的我們可能會感覺到挫敗,並且開始定義自己為失敗者,就如同彼得面臨捕不到魚的挫折。但我們的身分並非是由恩賜、或是世人所認為的成功所定義;神並非因為我們為祂做了什麼而滿足,相反的,祂渴望服事我們。最後就如同彼得與耶穌的初次相遇,在看似挫敗的光景中,神卻使我們得著興盛的秘訣。

「耶穌在他沒有做過任何事情之前, 就已經成功了。」藍道夫牧師說。我們認為的挫折,其實不是真的挫折,只是讓我們知道什麼方法行不通;相對的,我們認定的成功,大部分在神眼中也不是真正的成功,神要我們擁抱生命當中的不完美,並且在祂的愛中,能夠恢復、得著我們的身分。

在一切開始之前 神就先愛我們了
聖經中有三個很重要的字:起初,神(英文作:in the beginning, God…);而在約翰一書4章19節則講到: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藍道夫牧師說,無論是「起初」或是「先」,所形容的都是神在一切發生以先,就已經愛我們了;神的愛不是為了回應人的墮落,而是因為祂原本就愛著我們了。

大約8年前,藍道夫牧師說他不斷在默想約翰一書3章1-2節,但直到他陪媳婦去產檢,看著即將出世的孫女的超音波影像,他可以清楚看見嬰兒的表情、姿勢、甚至彷彿看見心臟在跳動,他突然間明白這兩節經文的意義:在我們出生之前,神就已經知道我們是誰;也許我們看不見神,但神卻一直看著我們。我們被造是要反映神的形象,牧師說:「這個嬰孩不是在出生後才成為我的孫女,而是在母腹中就是我的孫女了,甚至在她還沒成形前,就是我的孫女了。」

當我們以為我們失敗了,努力嘗試想要改變時,其實只需要定睛於神,透過神眼中所反映出我們真實的形象,就能夠經歷改變。「我現在學會一個功課,當我失敗或當我犯錯,好像會讓我蒙羞時,我可以感到很喜樂。」藍道夫牧師形容,因為他已經明白,不需要刻意模仿或努力才能成為神的兒子,他原本就已經擁有這位父親的形象。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放下從別人的眼光來定義我們的身分,轉向這位愛我們的父親,擁抱我們的身分和所有的獨特,就能夠進入真正的自由中。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8期P.40-41】

3,37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