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專欄 | 不照劇本走的美力人生-鄭鎮和、Katie Clague Chen

許多人因為工作、求學、或是婚姻等原因,收拾行囊飛往異鄉,落腳在全新的國度中,一邊適應新的語言、風俗文化與環境,一邊學習在當地生活。但如果,離鄉背井並不在計畫之中、甚至可說是你人生劇本中的「天外飛來一筆呢」?

1,44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採訪:林鈰崡、陳珮瑜|撰稿:陳珮瑜|圖片提供:鄭鎮和、Katie Clague Chen

許多人因為工作、求學、或是婚姻等原因,收拾行囊飛往異鄉,落腳在全新的國度中,一邊適應新的語言、風俗文化與環境,一邊學習在當地生活。但如果,離鄉背井並不在計畫之中、甚至可說是你人生劇本中的「天外飛來一筆呢」?

鄭鎮和是靈糧生命培訓學院副院長韓泰鉉牧師的太太,一般人稱她為韓師母。從年輕時就參與在萬國敬拜讚美的服事中,也在其中認識現在的先生。婚後兩人先是搬到香港,隨後因先生的留學計畫前往英國,回到韓國後,夫妻兩人在萬國敬拜讚美服事了三年,接著又因為對華人的負擔而舉家搬遷到上海,這一待就是十四年,期間五個孩子陸續誕生,之後因緣際會去到日本北海道,原本以為這次將會待得久一點,沒想到待了短短三個月後又回到韓國,接下來,完全不在計畫中的,全家一起來到了台灣。

這樣不在預料中的人生劇情發展,鄭鎮和是怎麼調適自己、並且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Q待過印象最深刻的國家?以及為何會選擇來台灣?
一家七口全家福

 

目前最懷念的地方是北海道,因為當初在那邊的主要目的就是休息,那裡的環境非常單純、很讓人放鬆,孩子們也很喜歡。當時我和幾個韓國的姊妹,常常會一起教人做韓國料理,來的人都不是基督徒,我們就一起做菜、吃飯、聊天,我也會趁機彈琴、帶大家一起唱歌,只是唱的都是詩歌,久了之後大家會好奇,為什麼來這裡氣氛很不一樣,我們就趁機傳福音。

會來台灣主要還是先生。原本的計畫是韓牧師來大約半年,之後他就要回韓國開拓教會,所以原本我們是留在韓國等他回來,但是神的帶領卻有一些變動,最後演變成全家一起來台灣。
 

Q跨文化生活,面臨過印象最深刻的挑戰是什麼?

印象最深是剛去中國的期間。搬去上海其實不是我的決定,是因為韓牧師對華人很有負擔,我就跟著他一起去,但是當時我完全不會說中文,所以有大約半年的時間不太敢出門。十幾年前的上海雖然也是國際貿易中心,但是和現在是很不一樣的。

後來因為孩子們去了本地的幼兒園,有時候我必須自己去接他們回家,過程中難免需要開口說話。有一天我在睡夢中夢到和不認識的人吵架,但是中文說不出來,心裡真的很急,突然就醒了過來,之後就開始想要學中文。
 

Q曾經有過迷失自己的感覺嗎?

雖然我是韓國人,但是結婚以後我們在不同地方來來去去,遇到都是華人比較多,所以我們的想法很受華人影響,回到韓國後反而花了很多時間適應,有些韓國人甚至會覺得:你的想法好像和我們不太一樣。

去年剛來台灣時迷失的感覺比較明顯,我不知道自己是誰,原本我也是宣教士,但是和先生結婚以後,突然間我宣教士的任務和身分就變得越來越模糊,好像我總是站在韓牧師的後面。生了孩子以後,因為更多時間和精力都在孩子身上,漸漸離原本的呼召、想做的事越來越遠。

來到台灣之後,雖然自己已經會講中文,但是以前在中國學的中文和在台灣不太一樣,就又開始會害怕和人說話,也有一段時間不想和別人在一起,覺得可能躲起來的時候比較安全、比較舒服,不用面對太多未知的事情。
 

Q怎麼在新的生活環境中找到平衡點?先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去年出現這樣的情形時,韓牧師同時卻忙於新工作,沒有太多時間或力氣陪我一起面對,內心就感覺很不舒服,眼看著他好像適應得還不錯,但我自己的情況卻越來越不好,甚至常常不能好好睡覺,只要一點小事情、連月光太亮都會影響睡眠,我發覺再這樣下去對自己和家庭都不好,就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以前我是那種很聽話的人,即使有不開心的事情也不會說,一方面也是因為先生在外面服事,不想讓他有負擔,想要一直給予他支持。當我決定找他談時,才發現他很願意聽我說,講開了才知道其實不是很大的問題。大概談了半小時吧,裡面所有壓抑、壓力就都釋放出來了。

也是談開了我也才知道,韓牧師也在適應全新的環境,我辛苦、他也很辛苦,大家都很辛苦。其實他很希望我可以跟他走在一起,只是因為我還沒有準備好,他知道我會有壓力所以沒有特別要求,而是在等我準備好,等我可以跟他一起走,我其實很感謝他。
 

Q目前還有什麼想要完成的夢想呢?
左一即為正在指導合唱團的鄭鎮和

 

我一直很喜歡唱歌,不只從小在教會唱歌,後來也學聲樂,畢業後就加入萬國敬拜讚美。我特別喜歡合唱團,以前在上海時,有一個小學三年級到中學學生組成的合唱團,我就在那裡教唱歌。

來台灣之後,因為語言、還有需要適應的時間,暫時還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做什麼,目前也在尋求神的心意。但一直以來,其實都不是我自己特別想做什麼,都是神在帶領,就好像拼圖一樣,包括在台灣的服事也是,也許現在還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但我喜歡唱歌、做菜、喜歡很多人在一起,看到有需要的人時,會想要陪伴他們,一起吃飯、喝茶、說話。宣教士其實沒有一定要做什麼事情,而是和當地人在一起,這才是最重要的。
 

Katie Clague Chen來自英國,來到台灣念書、服事、結婚、生子,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目前和先生落腳在淡水開拓教會、牧養學生族群。在Katie想像的劇本中,原本以為神會差派她去到未開發的地區,服事有貧困、有極大需要的族群,沒想到來到很現代、很便利的台灣。一開始以為只是短期停留,但神向她發出邀請,留在台灣服事當地的年輕人,這一路她的心境有哪些轉折,以及她是怎麼樣學習擁抱在地的文化呢?
 
Q為什麼會來台灣?在之前有待過哪些其他國家?
Katie目前為淡水靈糧福音中心負責人

在19歲時我去了菲律賓半年多,跟著非政府機構服務流落街頭的小孩,但後來神說要回去英國繼續完成學業,並告訴我預備開始學中文,因為未來祂會差派我去亞洲。

大三時在上海待了一年,畢業後在尋求方向時,原本以為自己會再去中國。特別我是那種喜歡去有極大需要的地方的人,會特別有動力,但是待在安逸的地方反而容易感到焦慮,因此當神告訴我要來台灣時,內心其實有一點抗拒。以前最害怕的是萬一神叫我留在英國,結婚生子、買房子、工作一輩子,這幾乎可以說是種夢靨,可能很怕人生沒有意義。
在決定是否要來台灣前,我和家人、屬靈同伴都談過,沒想到他們都很支持,認為這是我的呼召,連當時所屬的教會都很願意祝福、按手差派。但最特別的是,爸爸說早在半年前神就告訴他將來女兒會去到台灣,所以他從那時起就和媽媽一起為我禱告。

神曾經告訴我:「妳要離開英國,好像再也不回去一樣。」所以我知道自己將來可能不會再回故鄉,只是也不曉得在台灣究竟會待多久。
 

Q跨文化生活,面臨過印象最深刻的挑戰是什麼?
圖右一為Katie初來台灣時接待她的姚信潔,左三則為當時的區長蔡宛凌

 

來到台灣後,神預備了一位非常關鍵的人物姚信潔姊妹來接待我,她的家人也把我當成家裡的一份子。可能因為台灣的文化多半是以家庭為單位,我覺得外國人在台灣如果沒有這樣的家庭接待,其實很難融入,但是因為信潔和她的家人,我就比較能夠適應。

剛來時比較多挑戰是在友誼方面。有段時間神感動我服事兩個建築系的女生,在她們畢製最忙碌時,常會買吃的、喝的送去,但她們卻從未主動關心我。畢業前我安排了一趟四人的泰國畢業旅行,旅程中她們留意到我和信潔的交情,比起和她們的更加深厚,就在最後一天晚上找我們「攤牌」,後來我對其中一個女生說:我很願意當你的朋友,但是真正的友誼應該是雙向的。沒想到當下她竟然回說:對我來說妳就是一個外國人。

當下的感覺真的很痛,雖然回台灣後我們還是和好了、也繼續當朋友,但我也要學習去接納,在台灣一輩子自己都會被視作是一個外國人,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事。
 

Q曾經有過迷失自己的感覺嗎?

研究所畢業後,很多人會一直問:預計何時離開啊?打算什麼時候走?那種感覺是滿被拒絕的。加上有段時間教會很常說:「台灣要在台灣人的手中得救!」這句話有很多不同的解讀方式,但當不斷聽到時真的會想說,「對,其實這裡不需要我」,然而一方面自己的心又離不開,當時就滿困惑的。

有一次當區長蔡宛凌為我禱告時說:「神沒有忘記和妳立的約,妳不需要任何工作或理由留在台灣,神就是妳的理由。」之後神叫我每天去禱告殿,什麼都不要做,就是禱告。這樣的狀態大概持續了半年,過程滿痛苦的,直到神透過一本講淡水歷史的書、以及馬偕博士的事蹟來呼召我;後來當我站在馬偕家族的墓地時,神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十二:24)那時候真的很感動,也是透過那節經文知道神要我留在淡水。
 

Q跨文化的婚姻,最大的挑戰是?
Katie與先生結婚多年,目前育有一子一女

 

直到確定留在台灣,我才敢開始考慮交男朋友。但在我的世界觀中,每個人都是屬神的、都是同一國,所以有時我會忘記自己不是台灣人,也不會把先生當成是外國人,甚至不覺得這是段異國婚姻,尤其我們兩人想法、價值觀都很像,所以婚姻中摩擦其實不多。

但在家庭文化方面就真的有許多不一樣,像是交往大概兩個星期就和男友家長見面,或是交往一個月就和男友的全家人一起出遊,這在我的成長背景中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像這些就滿需要溝通和討論的。
 

Q當面臨文化或習慣的不同衝擊時,先生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有時候當大家想法不同時,先生會告訴我說,不需要當下就立即回應,很多決定最後還是以我們夫妻討論後產生的共識為主。他不會讓我覺得自己很powerless,而讓我感覺自己的想法很被重視、聲音會被聽見。
 

Q現階段有什麼想完成的夢想?
淡水靈糧福音中心大合照

 

當我看到教會越來越復興,很多淡水的居民遇見神、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現在也會想要往北繼續開拓,讓更多人聽見福音,只要是神給我的異象,我都會很期待能夠成就;另外就是渴望幫助台灣的年輕人學習看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去為神做很多事情的。

個人的夢想,我和先生有一份很長的清單,可能有一百多項吧,每年都會成就幾個,像是希望全家一起去宣教,去年就有機會去澳洲,今年則一起去日本宣教。我和先生一直希望可以一起去巴黎,在那邊吃早餐、喝咖啡,沒想到去年剛好就有機會可以去法國,在巴黎停留了幾天。另外從最近開始,我很渴望有機會可以開學校,像是森林小學的形式,讓小孩可以很自在的學習。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3期P.28-31】

1,44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姐妹專欄|被討厭又怎樣?帶著勇氣,找尋真價值-顏瑜玫、Ashley

在女生的世界裡,複雜的事物似乎比較多,要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還要憂慮被討厭的時候該怎麼辦,可能是太突出、太聰明遭人眼紅,經歷了許多之後,或許妳為了不再被討厭,隱藏一部分的自己,也或許妳的被討厭,成為邁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2,53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採訪撰稿 | 黃詩絜

「一個人越認識神的時候,也會越認識自己,就更能接納自己的本相、自在的表達,這就是做自己。」別告訴我,妳從小到大都沒被討厭也沒被排擠過。從單純的幼稚園到踏入現實的職場風景,在女生的世界裡,複雜的事物似乎比較多,要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還要憂慮被討厭的時候該怎麼辦,可能是太突出、太聰明遭人眼紅,經歷了許多之後,或許妳為了不再被討厭,隱藏一部分的自己,也或許妳的被討厭,成為邁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這次受訪的兩位女性很特別,一位是電視圈的資深媒體人顏瑜玫(簡稱Y),另一位是曾在模特兒界,現為傳道人的Ashley(簡稱A),她們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一個勇敢堅守信念的故事,一個找尋真自己的故事。
 

Q:在工作中、或是在任何領域中被討厭、批評等負面經驗嗎?

Y:我在職場這麼多年,碰過很多事情,包括鬥爭。可能因某種因緣際會,被提升當上部門主管,也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被鬥,調到別的部門。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某電視台的一位同事。我以前是她的主管,後來因為高層人事佈局,她成了我的主管,但是我們卻處理相同的事,因為老闆要我協助那位同事, 

組織變革後,我們開始進行老闆的提示,我發現這位同事做了許多小動作,時常在背後跟長官邀功,彷彿把我當成敵人,有一次她在某個新節目的籌備工作中把我排除在外,直到節目第一集播出,看到監製是我的名字的時候,我才知道有這檔節目。但是第一集節目播出如果不好,就是我要負責……,若是收視率好監製的名字就可以換成她的了。

A:因為我個性很直率,又討厭不公義的事,在小時候常惹人討厭。例如,小時候看到同學作弊,我就會檢舉他們,後來就被很多同學排擠。

我自己直接的個性,也常被其他人認為我不夠圓滑,不夠會做人,甚至被貼上難搞的標籤。之前當模特兒的時候,對於前輩在工作場合罵人口無遮攔,或是因為小事就把人罵到沒有尊嚴的行為,感到不解和憤怒,所以就會直接表明不想再跟某位前輩工作而被人說自己耍大牌,但是其實我只是不喜歡這樣子的環境和文化。
 

Q:在被排擠或討厭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你會迎合人?還是選擇做自己?

Y:當時覺得身心俱疲,每天都處在備戰狀態。在職場中我要隨時接招,因為除了人事鬥爭之外,身為主管,我還要處理部屬的情緒。每天都很疲累,很少有快樂的時候,都處在緊張焦慮不安的感覺,覺得為什麼這些人會這樣。

我是走在光中的人,任何只要扯上黑暗,都會被我唾棄,這一點我就會得罪很多人。例如某些製作人報帳之後需要讓我簽名,但是我看到帳目時就會覺得很奇怪,居然每週都需要拜拜,供品的費用還都是兩、三千元,這樣的事情我就會追究,也會讓人懷恨在心,但是對於這些事情,我不會妥協。

A:過去我常陷入矛盾的想法:我想要別人喜歡我,但是不做自己又很難受。所以我開始從很敢說話,變得遇到事情都不太說話,當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會陷入一個循環。

信主後,我開始學習為了保持表面和平,所以不要講出來,但是我還是會擺臭臉。我還是會有情緒,但是知道講了不見得比較好。一開始我覺得好啦!不要講,認識神之後被神改變,被神的愛觸摸,我就不會生氣了,是因為我覺得我被神接納。那個拒絕被挪開後,我覺得後來又遇到一些事情時,就變得不會有講出來被拒絕後的生氣在裡面。
 

Q:當下那個經歷發生時,有曾經向誰求助過嗎?
工作以外,顏瑜玫也在學校中傳承她在媒體工作上的經驗

Y:我的EQ和抗壓性都很高,也是會主動跟別人分享的人。我發現當壓力升到某個上限時,就會找理解自己的人分享,再來就要找你信任的人分享,因為媒體圈幾乎沒有秘密。

另一方面,我覺得信仰對我幫助非常大。每每萬箭穿心時,就是不斷地讀經,那時總看見「要靠主得勝」、「你在患難中呼求我,我就搭救你」的經文。 

A:朋友總是安慰我:「喜歡你、了解你的人,就會跟你做朋友,不喜歡你的,不當朋友也沒關係。」這對我來說只是暫時的解答,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我心中的矛盾和挫折。我現在回想起來,是因為我不夠認識,也不夠接納自己,因此我會想要在其他人身上得到接納的證明。
 

Q:是什麼原因讓你不再懼怕別人的眼光或討厭,讓你更堅強做自己?或是學習更有智慧的回應?

Y:我覺得基督徒活出基督的生命很重要,某些事情發生的時候其實很不舒服也很受傷,但是我決定以神的眼光看這些事情。

當時我被那位同事迫害,不過另一方面,我真的覺得她是需要被拯救的。這位同事才結束一段婚姻,帶著兩個小孩,需要工作維持生計。如果以我的眼光看這件事情,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倒霉,或是一定要跟她鬥爭到底。

 

在「練習接納自己」的過程,一次次經歷恢復與突破

A:最大的原因是我認識了神。我被神的愛深深地觸摸,因為在神的愛裡沒有恐懼。我過去以為只要真的被神愛,就不會害怕了。可是後來漸漸明白,「沒有恐懼」其實是知道自己就算不完美而被討厭也沒關係,因為神都接納我的本相。

但是重點是,我究竟有沒有真實的接納自己的本相?我可以接受自己跟期待的不同嗎?我可以接受自己其實沒那麼勇敢嗎?我可以接受有很多缺點的自己而且也有滿多不太可愛的時候嗎?

在「練習接納自己」的過程,需要很強烈的自我察覺,在一次同工會議裡,我講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其中一位同工就哭了,牧師詢問他哭的原因後,我就生氣的衝出門外說:「我才想哭吧。」因為我覺得自己當初講的想法並沒有錯。

因為這個情境引發我以為自己又做錯事——說錯話,讓別人不開心。後來牧師找我跟聊聊。我的回應竟然像是小時候的模式:「好啦!你要罵我對不對。」牧師幫我釐清我老覺得自己做錯事的原因,他告訴我,自己沒有always in trouble,也鼓勵我跟那位同工聊聊。

後來我才知道那位同工哭的原因跟我完全無關,他只是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神一路上就用這些帶著真理的新經驗,取代我過去受傷的舊經驗。我以前覺得:「喔!我又做錯了」沒想到溝通完後,神讓我發現另一個事實,因為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樣。
 

Q:你認為「做自己」的定義是什麼?

Y:做自己是帶著自信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而且不會因為環境而搖擺。

A:真正的做自己,是接受自己的樣貌,然後用「愛」表達出來。「做自己」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生的功課,一個人越認識神,他就越認識他自己,當他越認識自己,就越能接納自己的本相,也就越來越自在的表達,這就是做自己。
 

每個人這輩子或多或少都會被討厭,請對可能正有此經歷的女性們說說鼓勵的話吧!

Y:要對自己有信心!除此之外,就是堅持對的信念。碰到任何壓迫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是誰。有些人沒有自信,是因為她不喜歡自己,仔細想一想自己的價值是什麼,妳要很喜歡自己,才會有自信。

A:被討厭真的有關係,但也沒關係。就承認有關係,然後問問自己:究竟在意什麼?找真正愛你、了解你的人聊一聊。不管有什麼情緒,都不要置之不理,而是真實的說出或是寫出你的感受,經歷這些情緒。情緒只有被真實經歷後才會消失。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2期P.30-P.33】
 

2,53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