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報導 | 讓神帶領走進「認識自己是誰」的旅程。領受呼召,用心前行。超級聖靈上我身!

今年的主題「團戰英雄」,起源於巽光牧師對超級英雄電影的熱愛,「每個英雄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透過特會一起來認識神眼中的我們,並發揮團隊的影響力,把神的國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1,078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短摘整理|羅詩夢、曾祥豪、胡庭瑋

2021年青吶特會的第一場信息,由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副執行長周巽正牧師與晏信中牧師開場。今年的主題「團戰英雄」,起源於巽光牧師對超級英雄電影的熱愛,「每個英雄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透過特會一起來認識神眼中的我們,並發揮團隊的影響力,把神的國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是我揀選了你

談到彼此最相像的角色,巽光牧師覺得自己像「鋼鐵人」,25歲以前不曾想過要走神職人員的道路,直到真實地遇見神,才放下他以為的自己,進入神所賦予的命定與呼召。「神比你還要認識你自己,就像神比我還要認識我自己一樣。」巽光說到,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故事中最重要的根基是「知道自己是誰」,唯有知道自己的身分與呼召,才不會輕易被環境和世界定義。就像巽光牧師從當年只想做流行音樂,到成為用音樂服事許多人。

「我覺得我像蜘蛛人」巽正牧師幽幽地說。彷彿團體中的忙內,總是追著教會裡的大哥哥們跑,但很多時候是我們把自己限制在框架中,巽正牧師分享,屬靈同伴和長輩是很重要的,透過不同的視角打開我們的眼睛,才能看見更大的可能性。巽正牧師強調:「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有不同的季節,唯有按照神的時間表走,才會使人的潛能真正發揮。」

小時候經常為了保護朋友和學長打架的信中牧師就像漫威中的「美國隊長」。「信中牧師的義氣和無私,是很難得的」巽正牧師補充,「多數人都想要成為第一,卻很少人會願意成為第二。」當年個性衝動的信中牧師現在是巽光牧師和巽正牧師最好的支持,在醫治、藝術和佈道被神大大使用。信中牧師指出,當人們看見彼此是誰,勝任甚麼樣的角色時,才能夠放下比較的心,遇到掙扎的時候,更不要輕易放棄,在掙扎的過程中,也是在找自己,在破碎和傷痛中回到神創造我們起初的樣式。當學員提問:「我們要如何看見自己、找到真實的自己?」信中牧師的秘訣是:「常常來到天父的面前,問神怎麼看?我要往哪裡去?」

讓神帶領「找自己」的旅程

勇敢做神創造的你自己,就是成功了。世界不能定義你的成功,只有神才能。每個超級英雄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再站起來,神一定會為你預備最好的戰友、同伴,我們都是彼此生命當中的拼圖,當你找到你是誰、是哪一塊拼圖的時候,神會為你預備一切你所需要的!」

領受呼召,用心前行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牧師和The Hope國際合盼靈糧堂主任牧師萬力豪(Peter)接棒分享,「在過程中,應該要多方嘗試,探索有甚麼事情會感動你的心。」真正敞開心去感受服事中的每一件事,即便起初可能還生疏,但經過時間的淬鍊,便能活出神所放在你生命中的恩賜。

信中牧師分享到,起初他非常抗拒神對他的呼召,因著心中有恐懼,便求了非常多印證,神不但一個一個實現之外,也透過外國牧者的口,減少他對全職服事的恐懼,更多使用信中牧師在醫治、藝術和佈道方面的恩賜,翻轉許多人的生命。

Peter牧師提到,自己起初認識神時,對於肢體(人)和神都帶有恐懼,但神親自透過牧者在特會中對他說話:「我要大大使用你,」讓他更加的確信對服事的渴望不只是單純的幻想,雖然沒有承接父業,成為醫生,但神呼召Peter成為的不只是純粹醫病的醫治者,而是神國度的戰士。神讓Peter牧師從加拿大返台,服事眾多的年輕人,與神一起同工經歷更多的屬靈浪朝。

光偉牧師分享,起初對於自身的自卑感和對服事的畏懼,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在之後的特會中,神藉著康希牧師的口告訴他:「你會有一群家人般的朋友,一起服事,共同扶持,一起建造一間又一間的教會」,加添了他的信心,讓他能夠走過接下來的艱難和痛苦。也按著神所指示的:「打下根基,便能蓋得更高」確實執行(操練讀經禱告、敬拜讚美、多寫講章等基本功),雖然當中會有疲乏,會有疲累,但因為有更高的目標,他仍然堅持為了神的國努力去做。

聚會中有學員向講員線上提問,例如「厭倦了教會的服事和壓迫感向講員提問。信中哥說到,要領受恩賜、才幹並不難,但能夠一直堅持信念做下去才是最困難和最重要的。 「如何領受呼召?」其實只要慢慢在服事中,找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然後盡力鑽研它,在碰到困難時能夠更加倚靠神,更加成長茁壯,這些將是更加重要的。

最後光偉牧師用電影《太極》為這段總結,「不管所有生活上的其他任何事情,一心向著標竿直跑,便能更加活出神所賦予的恩賜、命定與呼召。」

 

超級聖靈在我身! 經歷、與神親密的關鍵

晚上,由巽正牧師、光偉牧師以及 Peter牧師共同在線上分享「超級聖靈在我身」信息,透過彼此互動對話,牧師們分享聖靈在自己生命的經歷。

經歷聖靈 從信心與行動開始

一開始光偉牧師提到,自己是在大學畢業回到台灣以後才開始對於聖靈渴慕,雖然自己覺得有些困惑。直到有次前往韓國大地教會(온누리교회, Onnuri Church)參加聚會時,光偉牧師向神禱告:「我必須要有經驗,我要被聖靈充滿,才能夠服事祢。」隨後,光偉牧師感受到神給他方言的恩賜,開始說出方言,光偉牧師清楚知道神已經在自己的裡面,也知道該如何服事神。

Peter牧師分享自己求學時期住在加拿大罹患憂鬱症遇見聖靈的經歷,因著自己在憂鬱症狀時寫給父親的郵件被轉寄給心理醫生後,隨即被安排住院治療。住院當天晚上,Peter牧師躺在病床上已經睡著,突然間他醒來,感受到神的同在,因著心裡的感動開始舉手且說出方言禱告、敬拜神。雖然Peter牧師當時覺得卡卡的,但他感受到神的真實性,也發現神做事情超越自己所求所想。

巽正牧師則提到自己在12歲時的有趣經歷,在誤打誤撞之中,巽正牧師被家族中一位火熱追求神的堂哥要求開口講方言,即使自己不知道要說什麼,但就是開口發出聲音,這是巽正牧師兒時受到驚嚇的開口說方言經驗。

敞開心接受聖靈 與神更親密

巽正牧師也談到長大後在他美國購買健身食品蓄意退貨欺騙店家的例子,有一天巽正牧師聽到聖靈的聲音要自己還錢而且要打電話給店家道歉,在掙扎之下順服撥打了這通道歉的電話。巽正牧師說:「因為我在乎聖靈超乎一切,我不希望有任何的攔阻在我和聖靈之間。」

光偉牧師分享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曾經說過:「聖靈如同鴿子,停在我們身上要小心避免受到驚嚇。」也就是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因為聖靈來為了是要我們與神的關係更親近。

Pete牧師也提到自己不喜歡被人控制,但聖靈在他身上最大的工作就是讓自己降服在神面前,當Peter牧師在與別人說話時,聖靈就會提醒該如何回答,因此Peter牧師知道聖靈在自己裡面是掌權者。

在晚會結束前,三位牧師也回答線上學員所提出的疑問。對於方言禱告的問題,光偉牧師提到聖靈會給每個人方言,就如同「沙拉吧」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憑信心領受。Peter牧師說:「不要把方言跟聖靈畫上等號,只要對聖靈敞開。」巽正牧師則回應方言是神所給予的,是聖靈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

最後,光偉牧師帶領大家一同來領受方言與追求聖靈,對於已經領受方言的人也禱告求神給予新的方言,在線上一同向神敞開!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購買:https://reurl.cc/GmWGoy

 

1,078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JCARD青年議題論壇

在青吶特會的JCARD青年議題中,開設了四個平台,分別是「如何用耶穌的方式過生活」、「我要成為大富翁」、「LGBT知多少」、「戀愛怎麼談」,盼望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擁有基督徒的核心堅持、不害怕成為能跟生活中的議題及人們互動的人。

2,00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潘元偵、林鈰崡、賴若函、陳綺雯

在青吶特會的JCARD青年議題中,開設了四個平台,分別是「如何用耶穌的方式過生活」、「我要成為大富翁」、「LGBT知多少」、「戀愛怎麼談」,盼望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擁有基督徒的核心堅持、不害怕成為能跟生活中的議題及人們互動的人。

如何用耶穌的方式過生活?

柳子駿:「在傳福音之前,要先成為一個會當朋友的人。」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與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楊昌恩傳道一同分享「如何用耶穌的方式生活」,並回答現場會眾的的問。例如「保持懷疑是信仰歷程中的必要嗎?」子駿牧師回答,獨立思考,是信仰必經的過程,但不應鑽牛角尖,否則可能會過於極端,需要不斷在上帝的裡面持續認識信仰,也需要聖靈的引導。如果有疑問,不要當乖乖牌全盤接受,而是能以和善的態度去跟牧者討論。

而「有沒有感受到神」這個問題,子駿牧師表示,耶穌從來沒有消失過,你怎麼覺得神消失?其實這些是仇敵的謊言,是個假議題。因為神一直在那裏,祂的慈愛也沒有推卻我們。仇敵如果要騙你,什麼話都可以騙到你,我們很容易自己腦補很多劇情,充滿在害怕跟恐懼中,但牧者跟神都在等候我們回家,有時候人不願意回家,不是神跟牧者不接納,而是一些基督徒把他們推出門。

弟兄姊妹也提出教會與生活中務實、具體的問題,譬如「聚會中可以玩手機嗎?」、「面對上一代與下一代觀念的差異時,中生代該如何拉近兩邊的距離?」、「如何面對教會的老化與冷漠?」、「基督徒能不能開玩笑?」、「非基督徒聊到比較有爭議性的議題時,基督徒該如何應變?」

在傳福音之前,基督徒要先成為一個會當朋友的人。」柳子駿勉勵大家,不要被教會文化、律法跟規條限制住,那不是神對我們的心意。聖經說,神的靈在哪裡,哪裡就有自由。讓我們一起建造健康喜樂的教會,吸引萬人來歸向神!


我要成為大富翁

張光偉:「不需要過得很清苦,但需要學會節制。」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和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副執行長周巽正,與學員分享並討論關於財富方面的問題。

張光偉提到,年輕人最容易開始的部分就是「存錢」,並且學會「記帳」,越早開始管理和規劃,會比晚規劃的人來得更容易存到錢。「我們常聽到的『小確幸』,大部分都只是『當下』花掉你的錢,但是卻沒有帶來多少增值的效果。」光偉牧師舉例,若是和朋友外出,可能大家都會買一杯手搖飲,可是若帶瓶水,除了健康,也無形中直接存下一點零錢;紓壓的網路遊戲或手機遊戲可玩,但如果開始要付費,就可以選擇不碰。「不需要過得很清苦,但需要學會節制。」牧師以自己為例,他是一個相對節儉的人,例如他是不戴手錶的人,因為手機上就有時間了。他也提醒大家,不是「不能買」,而是要「依照自己的能力去規劃」;不過度和盲目的追求名牌、適時審度自己的花用。張光偉分享,規劃的要點就是:十一奉獻後、付掉該付的必要費用,剩下的才是自己可以支配花費的錢。「誰都可以欠,就是不能欠上帝。」

周巽正牧師也分享三種從神來的供應層次,一、埃及的供應:是缺乏、不足跟倚靠人,所以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二、曠野的供應:以色列人從缺乏進到曠野,但曠野也是缺乏而且沒有人可以倚靠,不過卻經歷神蹟般的供應,就是嗎那;三、應許之地的供應:神要開始應許之地的供應時,會先關閉我們原先所熟悉的供應,但這不代表神的供應停止了。他們開始靠著耕種得著供應,可以儲糧跟灑種。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富足,但神的豐盛不會一夜之間來到,我們的心要進入豐盛的原則中。

 

LGBT知多少

萬力豪:「談同性戀議題,不要贏了辯論卻失去關係。」

「當你覺得自己的答案是正確時,就無法溝通。」在「LGBT知多少?」講座中,The Hope國際合盼靈糧堂主任牧師Peter(萬力豪)看這幾年撼動台灣教會界的同性婚姻議題,認為最重要的是回到創世紀中的兩棵樹,決定自己要效法生命樹或是善惡樹的眼光。

「你可以贏了辯論、卻失去關係。你要當做對的人,還是對他的生命有影響力?」萬力豪在過去十年曾經牧養過同性戀、變性人,他指出,善惡樹告訴人們要分辨對錯,這樣的文化會結出驕傲的果子,總是想說服別人。「當我們用這樣的想法去看世界時,就把所有對話、溝通的機會消滅了,」他說。

如何轉向?答案是回到生命樹,因為「真理最後帶來的一定是生命,而不是像法利賽人為真理站立,卻帶出死亡。他們的觀點沒有正面的影響,卻是轄制。」

「真正的智慧,是連結一個人的心。」萬力豪說,活在生命樹的思維中,結出來的是謙卑的果子,這不代表你可以忽視罪、只說耶穌愛你。真誠的對話帶來的影響力,是在你和非基督徒或立場不同的人對話完後,對方能願意去思考你說的話,那就是酵。

 

 
戀愛怎麼談

陳麗吉:「交往是學習真正的愛對方,不是考驗對方是否真正愛你。」

趙治達:「每一次意見不相同的時候,都是讓對方更認識自己的機會。」

在「戀愛怎麼談」座談中,由Asia for JESUS執行總監陳麗吉、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趙治達傳道,以自身經歷與QA的方式,來回應現在的年輕人戀愛中遇到的困難。

趙治達本來以為男生在感情裡面應當多多擔待,要先低頭。「我很常在感情裡先認錯。」這個模式讓對方以為真的是自己錯了。他發現兩個迷思:迷思一、我錯過讓對方認識自己的機會。迷思二、撐過去就是你的。以為失戀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持,以至於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面對男女交往,社會價值觀是「我們都在測驗對方是否愛自己,」然而交往的真締是「學習真正的愛對方。」

「如果對方跟自己不同信仰怎麼辦?」陳麗吉要大家先問自己信仰在你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如果教會就像參加社團活動,那沒有相同信仰根本不重要;「何時可以發生性行為?」陳麗吉反問性行為對每個人的意義,她認為,人不只有身體,還有情緒、想法、感受,神創造的性是全面,包含了靈、魂、體;她也強調「沒有在祭壇前許下約,就不要相信對方會娶妳。」

最後陳麗吉分享自身見證,當初在追求真愛的過程中,越是尋求心就越破碎,後來與神重新相遇,花了很多時間禱告,看見一個小女孩死命地緊握手裡的東西,那東西代表愛情,也是安全感,在幾經糾結拉扯後,她才願意將其交在神手中。陳麗吉說:「儘管放手的過程心很痛,但放手後才經歷到『真正的滿足』」。

 

▲ROAR青吶特會「​影音信息」開放預購中▲

預購傳送門▶https://reurl.cc/gm8dQV

9/21 Asia TV火熱上架

2,00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連結台灣與列國 一加一大於二的全新動能

6V7A1155文│陳珮瑜
台北靈糧堂英語事工(English Ministry,簡稱EM),原本是少數對英文族群有負擔的弟兄姊妹聚集的禱告會,規模逐漸擴大成為現在的EM,除了聚集越來越多外國人,更有許多同工興起;不僅致力將外國人與台灣連結在一起,更進一步朝跨文化宣教目標邁進。
「家」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
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萬力豪(Peter)傳道認為「家」是凝聚人群最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EM重要的異象:「教會中我們是一家人,一起走生命的旅程。」
「家」的概念也套用在EM同工群中。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一群性格迥異的人要完成同樣異象,就十分需要天國尊榮文化,幫助他們磨合並且尊重彼此的差異。在萬力豪的想法中,同工們也需要學習委身在盟約的關係裡,無論發生什麼衝突,彼此都會記得保護這份關係。EM的傳道彭羽辰(Jaclyn)還記得,某次討論事情,同工之間起了衝突不歡而散,但神提醒她合一的重要,她立刻傳訊息向對方道歉,「如果合一是神的心意,而我破壞了,就要想辦法修補好。」對方也立即給予正面回應,最後他們在彼此擁抱中和好。
改變小組結構 新朋友更易融入
聚集許多外國人,萬力豪坦言因為語言隔閡,EM福音動力較弱,即使外展行動、尋寶也不容易;甚至因為許多弟兄姊妹的母語也非英文,要將親友帶來參加英語崇拜也不是容易的事。但來自Gateway教會的「健康(Stay Healthy)」概念,卻成為牧區成長的關鍵因素。
EM重新簡化小組的架構,小組由4-8人組成,聚會地點從家裡到咖啡店均不限,將內容著重於彼此分享;每周弟兄姊妹會問相詢問:「接下來一周,你會怎麼讓自己更健康?」彼此激勵於身、心、靈三方面都健康成長。分享完畢後,再由小組長帶領聖餐作結;透過聖餐,小組重新將焦點定睛於神。
大部分弟兄姊妹在台灣的時間都是階段性,新的架構反而降低牧養壓力。小組長不用花太多時間預備教導;但每週都會有一封EM「牧者的信」,分享牧區異象或計畫。這樣的模式,讓EM小組能保有有平行的肢體連結、對上與牧區的連結,更有與神的連結,環環相扣;即使新朋友剛加入,也能很快融入其中。
愛台灣 走入在地生活
「他們很愛台灣,都看見台灣的好。」在EM弟兄姊妹眼中,台灣是個治安佳、方便,屬靈上又興盛的國家,因此他們也渴望有機會能回饋這塊土地。
2014年10月9日晚上,一群拉丁美洲學生一起通宵禱告直到10日凌晨。「當天是雙十節,一群外國人在國慶日的凌晨為台灣禱告,那一幕讓我非常震撼。」萬力豪回想當天通宵禱告的情況,聖靈在凌晨造訪,許多人被喜樂的靈大大充滿,深信他們將會是台灣極美的祝福。
為幫助弟兄姊妹更多走入在地生活,EM過去幾年也推行接待外國人回家過農曆新年的活動。曾有一對夫婦被接待至蘭嶼過年,對原住民的熱情與文化大開眼界,也與接待家庭建立深厚連結。EM期望,藉由基督徒家庭的接待,讓飄洋過海的未信者也能感受愛。
雙語崇拜 成為外國人與台灣人的橋樑
2015年,EM即將開始全新的「雙語崇拜」,在原本主日兩堂崇拜結束後,多開一堂英、中文崇拜,並邀請更多新朋友。2015是台灣豐收的一年,萬力豪期望EM也能參與在城市轉化、靈魂收割的行列中。
為迎接更多說中文的新朋友,EM也邀請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中有特別負擔的同工加入。今年年初,這群新加入同工策畫了雙語崇拜的「Prelaunch Party」,透過活動讓新舊兩邊同工的心產生連結,更多彼此熟悉,明白在新的服事中,彼此將會肩並肩向前行。雙語崇拜的誕生, 讓EM成為一座橋樑:外國人有機會跨越原本的生活圈,融入在地生活;讓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則有機會接觸不同族群,進而擁有國度性視野。
不變的異象:跨文化宣教
跨文化宣教是EM十分重要的DNA。EM這幾年不僅陸續前往中南美洲服事,期望將來能成立新的福音據點。另外更透過台北靈糧堂宣植處牽線,進入到匈牙利,協助當地吉普賽民族,改善生活環境、並創造工作機會;同時也幫助當地基督徒,建立起社區教會。
EM的異象從來不是建立只有外國人的社團,而是培育大有能力的復興家,並為台灣帶來列國的視野。相信未來當外國人與台灣人更多連結,雙方的生命彼此影響,將會產生全新的屬靈氛圍,正如萬力豪的分享:「兩邊的恩膏結合在一起,拼圖會更加完整,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全新動能。」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44-45】

1,97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