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不受動搖的核心信念 在職場校園站更穩

傳福音與職場專業,最終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你默默的做,但活出基督的樣式,這很好,但你還是需要追求神的話,不斷的反覆背誦、尋求,神的話語會成為你靈裡面、或知識上的根基,然後到口中。

1,05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從聖俗分離 到信仰與專業密不可分
黃志靖

傳福音與職場專業,最終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你默默的做,但活出基督的樣式,這很好,但你還是需要追求神的話,不斷的反覆背誦、尋求,神的話語會成為你靈裡面、或知識上的根基,然後到口中。

其實我們常常一開始是心口分離,慢慢才會走到心口合一,這本來就是過程。有些在職場上很熱切分享福音的人,我們也不要在初期就打壓他們說:「你看你就只是講一嘴好福音。」當我們這樣去論斷,其實是很可怕的。所以其實兩邊都要做,因為人也會在講的過程中,被聖靈提醒光照,要把福音活出來。

從專業講到福音,我大概是這十年才被神真正找回來。雖然我一直沒有真正離開教會,畢竟父親是牧師,就算開始創業我也還是會每個月回去教會服事。原本我就一直追求世界上的專業,才可以很快一直跳、累積這些資源,到現在這間公司。只是我是很聖俗分離的專業。

回來後在公司內,我們開始已經有7年半的福音聖經班,會招聚不同的媒體人、創業人、行銷人…每個星期來這邊讀聖經一章。這應該就是比較傳統的傳福音方式,但因為來參加的人都是媒體行銷的圈內人,所以我們很多的討論、釋經、見證,其實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或工作。

就在最近我接觸了幾個客戶,在討論品牌論述時,我有幾個基督徒朋友跟我說:「你剛才根本不是在講品牌論述,而是在講一篇道嗎?」但在其中我們其實完全沒有提到神,但是對方就覺得這就是他們要的品牌提升的觀念。所以現在當我們很多談品牌文化、內容和品牌專業的know how上,別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你的詮釋很不一樣?為什麼你講起來好像就是特別有魅力、深度?為什麼你對人性的觀察特別準確?我想是因為第一我們認識很多人、第二我們做很久、第三我們常常讀聖經,是聖靈幫助我們參透萬事,這就是專業與信仰走到了一處。

越早經歷「破碎」 發揮的力道更嚇人
劉駿豪

提到轉化,有個詞雖然聽起來能不舒服但卻很重要,就是「破碎」。如果沒有被破碎,怎麼被神重塑?如果沒有破碎,我們不可能成為好用的器皿。年輕時如果就能夠開始被神調整,那將來可以發揮的力道是很嚇人的,他在各領域的表現一定是卓越的。

其實大部分的人,可能是在職場上做一份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工作,可是如果我們因著被神改變,能夠在本業上比其他人更認真,而且照著真理去做,然後不小心被旁人知道他是基督徒時,一定是帶來好的影響。

先相信 然後才看見
何凱成

大部分的人都是先看見了才會相信,所以我會鼓勵一件事情,如果要有創新,你必須要先相信;也許當下看不到,但是你先相信了會看到,這個其實就是信仰,我們是憑信心而不憑眼見。在這過程中你一定會經歷被誤會、被稱為傻蛋、或被當成不實際的人。但其實當有這些聲音,我覺得大家反而越要感到興奮,因為當越多人不看好你,那個參與性跟挑戰性是越可以被翻轉的。

但這當中其實也分階段性可以先從擅長的點、或興趣開始,當你對某些事情感受到興趣,就算沒有錢拿、別人不看好,但如果這個興趣是好的,那你就去做。你會在追求的過程中開始培養能力,然後產生化學反應──熱情,然後你再不斷去磨練你的熱情;當你發現到你的興趣、能力、熱情,可以幫助其他人變得更好,其實你也就找到使命了。

每個人在這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去找到最真實、跟最好的自己,其實就是神給你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5期P15-16)

1,05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三大關鍵 「活出」真實有果效的影響力

△讓專業來說話 在職場上逆向操作脫穎而出 △「直接去做事」 拚出差異化能力 △不能只有「說」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1,91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讓專業來說話 在職場上逆向操作脫穎而出
黃志靖

首先你一定要專業,很重要。專業的意思是將神量給你的恩賜完全活出來。不分等級、沒有低標或高標之分,重點是神量給了你什麼。所以有兩個問題可以去思考:你知不知道你有什麼?那你活出多少?

比方說,我的專業是在廣告領域,公司現在有三百人,我就覺得很夠了,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說,有更多更大規模的廣告公司,人家的客戶,複雜度可能遠遠超越我們,但我卻知道這樣的規模是上帝所給的,而我已經用全人去做了,這對我來說就是有活出專業,就有真正的活著。所以在職場上,專業一定很重要,你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熟悉所有需用的技巧,這其中也包含了練習、學習、然後探索。

要邁向專業,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忍耐,這也是想給所有年輕人的建議。資訊爆炸的時代,年輕人可以很輕易接收到很多資訊,簡單搜尋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好的公司、好的創意、或好的價格,所以一開始就會看得很高,但現實層面是,當環境不太好、產業現況可能也不太好時,這中間就會出現落差。

這個落差會需要經歷過一段過程,一開始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我曾經和我兒子分享,他們這一代競爭力的祕訣在哪裡?只要願意反向操作,其實你很容易就上來了。舉例來說,很多人都說要鼓勵年輕人多犯錯、多衝撞,但其實年輕人本來就比大人更懂犯錯;但在職場上,他們需要的是有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可以不會犯錯,這並不代表他們什麼都不要做,而是當在同年齡層的人當中,當一個年輕人比較沉得住氣、比較忍得住、或是願意多為其他人付出一點,其實很容易就能脫穎而出。

在廣告領域中,專業當然也包含了創意,這是很大方向的說法,其實創意還可以拆解成好幾個層面:是不是很敞開的人?是不是有很大的熱情?

敞開的意思,在這一行當然指的就是Open-minded,你能不能用各種不同角度去看事情、能不能被衝撞、或接受很多不同的觀點?我們做一個商品,可能有360度、720度、翻來覆去的想,這其中涵蓋宗教、文化、政治、經濟、藝術等層面,也包含了與自我對話、與他者對話、與社區對話、與家庭對話。關鍵是保持好奇心,你就會持續的有學習的機會。如果你對很多事情都覺得「這樣就好」,不喜歡接觸新東西,也較難接受不同的觀點,不代表你不能做,只是會比較辛苦就是了。

熱情的話,很多人都談過,但我會這樣看:熱情的意思是犧牲的愛。因為Passion原本意思就是「耶穌犧牲的愛」。如果你說你熱愛廣告,想要成為專業,那你準備好有所犧牲了嗎?你會忍不住一直想:「怎麼做可以更好?」會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甚至你已經超越、犧牲很多了,還是會忍不住去想。年輕時,每一年我們家會去日本玩,第一站我們就會先去超市,看看人家怎麼做、有什麼新的事物,一開始我太太還很生氣,怎麼出來玩遍變成在做市場調查?但後來她乾脆一起幫著我蒐集情報。當你變成犧牲的愛,先投入進去了,但之後得到的會遠超過你所想,但這需要很長一段過程,所以就又回到前面所說的:「忍耐」,沒有目標的忍耐,就只是忍耐;有目標的忍耐,會產生活潑的盼望。

 

「直接去做事」 拚出差異化能力
劉駿豪

很重要的誠實,在補教界大家可能聽過會用買來的通訊錄取招生,但如果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是不是就不要去做?幾年前開始神提醒我,我們就下定決心不再買通訊錄了,但很感恩的是,學生卻從來沒有少。

另外一個部分是,兩、三年前開始,在教會一位弟兄的提議下,我們開始整理補習班的帳,而且是用符合四大會計師師事務所的標準去整理,最後還通過獲得事務所的簽證。雖然整帳過程很繁瑣,但現在回過頭看這兩、三年的努力,我卻覺得很輕省,因為真的可以百分之百透明。當你沒有隱藏時,事情就簡單多了。試想如果帳含混不清,然後你跟別人說「我很敬畏神」,這是非常衝突的,所以我們就從身旁發現的問題開始做。

那如果擴大到整個教育界,一個好的老師除了有熱情以外,一定要有相對的專業能力。很多事情不是空有熱情就能做,如果熱情壓過了專業會產生很多麻煩,就好像看醫生,我們不會因為這個醫生很有熱情,雖然專業不好但我們還是給這個醫生看診。

每人都有差異化的能力,就好像我們做補教這一行,如果能夠做到帶來一些制度上的改變,或是比消費者更快了解他們的需要,比方說教育制度一直變,很多規則很複雜,得勝者補習班從創立以來,就接手了一個人家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任務:學測即時解題。考試一考完我們就跳出來做即時的解答,當時很多同業都很疑惑,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因為只要有任何錯誤,就會成為對手攻擊的目標,但當時我的想法是:拚拚看,如果我都不敢解,怎麼跟學生說?早年確實錯的比較多,後來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好。

要找到這個差異化的能力,我覺得秘訣就是「直接去做事」,不用想太多,從做中學習。如果真的在乎職場轉化,其實我們應該不會在乎是哪個職場,就像我也曾經疑惑自己怎麼會做這一行,因為我是讀台大經濟的,照理說發展可能會朝向金融圈或商業界,但經過這麼多年我才漸漸明白,原來我的差異化能力,做這一行就是剛剛好。

當我們願意在專業上更精進時,我們的神絕對有能力讓我們在所擅長的領域中,變得更專業。一開始先不要想太多,不要覺得自己應該成為好幾個領域的特殊人才,這樣的人真的很少,但絕大部分的人,我們可以在一、兩個領域中成為專業。所以當老師,一定也可以找出差異化能力,你可以當學校中最受歡迎的數學老師、或成為那個科目中最好的老師,但同時也是基督徒,這兩者完全不衝突。

而回到專業上的要求,訓練過程一定是不舒服的,但在職場中,我們因為有神,相信可以經得起考驗。

 

不能只有「說」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何凱成

通常很多的脫穎而出的例子,都是來自於最不被看好的領域,因為那會帶來最大的衝擊。

「球學」在做的其實是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我們實際想要看到的改變跟轉化是,現在每100個學生,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下課以後是去補習、或準備考試,但我們希望看到以後在亞洲,同樣百分比的學生,下課後變成是去培養才華、去做校隊運動。

那如果我們想要做到這件事情,就不能只是講,必須要很堅持、跟很強烈的和學校、家長、甚至學生去作觀念上的對抗,而且是很強烈的對抗。因為當觀念被挑戰以後,才可能激發出更大的可能性。

大部分的人會因為既有的框架、因為怕麻煩,就覺得不要走這個道路、不要去自找麻煩,但是創新和轉化,永遠是來自於完全顛倒地去看可能性。越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我覺得現在是越有可能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5期P12-14)

1,91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職場、校園轉化 從「這樣做」開始!

基督徒所要帶來的「轉化」是什麼?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熱情、呼召:我們帶著聖經真理,活出天國文化,在所處的環境中產生影響力,渴望看見神國降臨「在地如在天」。

1,88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轉化意思就是改變,從個人的生命到不同的領域。」─周巽光牧師

基督徒所要帶來的「轉化」是什麼?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熱情、呼召:我們帶著聖經真理,活出天國文化,在所處的環境中產生影響力,渴望看見神國降臨「在地如在天」。

但是就如同許多文化的改變,它不是一朝一夕所發生,也不是只有單向的改變,那當我們懷抱了「轉化世界」的熱情、使命,接下來該怎麼做?真正走進校園、職場,怎麼真正帶來改變?是去改變別人嗎?是使別人聽見我們的聲音嗎?

這一期封面故事,我們訪問到三位職場菁英,他們來自不同領域,並且各自發光,直接、間接地影響了許多人,當問到他們「做了些什麼帶來這樣的改變?」他們道出了出乎人意料的答案。

 

轉化是 先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的活著」?
創略廣告董事總經理 / 黃志靖

我覺得轉化這件事情,很重要的是在影響別人之前先影響自己,因為轉化一定是自己先得著了,才有辦法去改變別人,甚至有時候其實根本還沒想到要去改變別人。對我來說,職場轉化最大的定義就是,我們自己先活出很美好的生命,所以我們需要先被神得著。

如果白話一點形容,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他會活出的是真正美好的生命,活得很實際、感覺很會過生活,好像對周遭的事情很有把握、很穩當的感覺。當我們的心被神得著,我們會有盼望、有忍耐。

在我們集團中每個星期固定有一次小組,裡面有很多人現在都已經是高階主管、但也都是基督徒,我覺得他們都有真正的活著:凡事向神祈求,雖然在生意上面會有掙扎、困難,但依然很努力仰望神。我們就是很以神為中心。

 

轉化是 從自己的生命先改變 
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 劉駿豪


要談職場轉化,我認為是先改變自己。常聽到有人形容「基督徒的馨香」,是會吸引人靠近的,但我認為前提一定是自己先被改變了。如果自己沒有先改變,通常如果我們想要去改變別人時,我們眼睛看的是別人的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傳福音最好的方式?我覺得還是求神在我身上去做祂所要做的改變。當我們願意攤開自己讓神來做一些調整,神改變我們的生命越多,別人越會看見神的大能。記得之前我們開同學會,同學也發現你身上有了一些改變,這個不需要刻意去說,別人很自然就會發現。

聖經其實就是我們個人的生活準則,如果期待神使用我們在職場做一些事情,那麼神一定會先調整我。所以最重要的先要讓自己的生命與神連結,其實信仰就是這個樣子。

 
轉化是 顛倒看世界
球學聯盟創辦人 / 何凱成

最重要的是要完全顛倒看這個世界。過去我們可能是站著看世界的,但我真的鼓勵大家顛倒看世界。

通常最大的轉化跟突破,都是發生在不被看好的、不被同意的、太困難的、太麻煩的、不實在的、或不實際之處,而且只有透過這些應該算是天真的人、或是有信仰的人、或傻子,才有機會去做轉化。

因為最後的價值,我覺得不是因為它有多困難或多實際,而是它重不重要?它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不是可以讓人變得更好的?只要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不管多困難,我覺得都要去做。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5期P9-11)

1,88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