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 天國領袖的必要條件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

54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圖、文|Asia for JESUS主編 周曉薇

每次當我們舉辦特會或者活動,只要置入「領袖」兩個字,例如「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青年領袖論壇」、「領袖工作坊」,首先我們的客服電話與信箱就會先充滿了各種詢問:「如果我不是小組長也可以報名嗎?」、「領袖指的是核心同工以上嗎?」、「我是帶職服事的事工負責人也有報名資格嗎?」…。到底我們是如何解讀「領袖」這兩個字的呢?

有人說KOL是領袖,因為他們發表的意見獨到,並且帶動了風向與潮流;有人說擁有話語權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敢說敢講勇於號召;有人說吸引人們眼球耳朵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很有舞台魅力, 而這就是領袖所需要的;也有人敢於與眾不同的人是領袖,因為他們天生獨特。

而我卻要說,你我都是領袖。甚至不在乎你是不是基督徒、有沒有帶小組、有沒有人跟隨你、有沒有聰穎過人或者氣度非凡,對創造我們的上帝來說,祂看上的從來都不是這些,例如牧羊的大衛、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各種膽怯害怕的彼得、充滿懷疑不信的多馬…甚至是打破香膏塗抹在耶穌腳上的那個女人。

之所以成為領袖的核心要素就是你的「信念」,你是否擁有一份堅持與篤信,即使面對挑戰和困難,你仍然捍衛著並且以生活和生命體現著這個信念呢?特別在這個資訊爆炸、速度飛快的時代,你是輕易的被改變被帶動,還是持守著堅忍著並且奮力的活出你所相信的。通常我們認為的領袖可能是「殺出重圍」、「登高一呼」的行動與意見領袖,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脈象中,我們也需要更多「堅持原則」、「聞風不動」的領袖,這類領袖可能不是擁有廣大聲量的,也不是特別有領袖魅力與風範的,他們也許不擅於在舞台上表達,也不習慣成為視線的焦點,但是他們所堅持的信念肯定是他們生命的焦點,而這份專注的熱情將會影響他們所在之地的人事物,進而成為運動、成為革新、帶來轉化。

你懷疑自己是不是領袖嗎?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領袖特質嗎?其實作為一個領袖的重點不在於你夠不夠資格,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往哪裡去?」,「你所相信的是什麼?」,領袖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或者理論,一切都是從管理、領導好你自己的內心和生活開始。來,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是一個領袖。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2期P.2)

54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編輯室報告|經營團隊最重要的是方向,而不是速度嗎?

我們需要懂得一個人奮戰,也需要學習團戰,而如何調適自己的內心狀態,並且內外調和以至於無論單打或團戰都可以「得了秘訣」,這才是真正挑戰的部分。

1,44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這是我們最近很常聽聞的一句話。以「團隊」經營來說,一群人協作共戰的精神與文化是必須培養的氛圍;但以「人生」來說,勢必有一些是必須單獨經歷的時刻,也必然會有需要同伴與支持系統的時刻。事實是,我們需要懂得一個人奮戰,也需要學習團戰,而如何調適自己的內心狀態,並且內外調和以至於無論單打或團戰都可以「得了秘訣」,這才是真正挑戰的部分。

每個團隊都會有他集體加總、獨特的恩賜與才幹,藉著每一位成員的生命經歷積累而成,我認為一個健康的團隊最重要的是「溝通」,如果一群人要能夠談到「團結」,那表達的平台、討論的空間、傾聽與接納的文化一定要有;這個環境不只是平行的對談,當他能夠向上與向下傳達與互動時,才能夠從各個面相共創一個「共好」的局面。

在創立或者重組一個團隊時,「能力」會是基本的考量,這與團隊最終能不能達成使命有關;而在能力之外,這個人能不能夠跟團隊要發展的方向同心,更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特質」。他可以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成員,但如果他不認同團隊的方向和文化,那再怎麼有能力最終也只能單打獨鬥,很難與團隊一起協作。如果有成員的心與態度與團隊很契合、或者很願意溝通與合作,即便他的能力不足,但假以時日的培養與學習,最終還是能夠在他個人的專業技能與成就發展、甚至在團隊的綜效上提供不少的力量。當然,這個「互相」的文化,需要由下往上、也需要由上往下。

最重要的可能不是「速度」,而是「方向」。這對任何一個領導者或者成員來說,都是挑戰。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講求「效能」的時代,除了顧好基本盤之外,還要應付許多突如其來的變化,常常活在一個疲於奔命、崩潰耗竭的狀態中。過去兩年的疫情對許多組織單位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領導者來說,更是極大的考驗。我想這時候對上帝主權的「信任」與「安全感」,就是做為神兒女的我們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如何不是被動的受刺激後產生反應,而是主動的決定我們內心的態度和堅持初衷,是我們常常要在神面前整理與反思的。

最終,最寶貴與最有成就感的,也許不是團隊抵達了多麼得勝榮耀的終點,而是在過程中,我們與神、與同伴和團隊一起經歷的旅程,還有我們的生命向著永恆唱出的旋律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1期P.1)

1,44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編輯室|我的身心靈都過敏了,怎麼辦?

我常感覺快要窒息,被各種訊息和事件壓的喘不過氣來;不只喘不過氣,身心靈都開始有一些過敏的症狀,我甚至發現不只我的身體過敏,我的心與靈也過敏了好長一段時間……

75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Asia for JESUS主編 周曉薇

台灣的疫情從三級警戒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滿五個月了,不知道這段時間你覺得最累的部分是什麼?我覺得最累的就是每天都要消化比平常更大量的訊息,溝通的成本也因為見不到面而增加。於是我常感覺快要窒息,被各種訊息和事件壓的喘不過氣來;不只喘不過氣,身心靈都開始有一些過敏的症狀,我甚至發現不只我的身體過敏,我的心與靈也過敏了好長一段時間。

如果要避免身心靈的食物過敏,我要很注意我吃進去的東西,例如別人對我說的話。我需要常常回到神的真理裡,從祂的話語領受祂所說的我。上帝的話語不應該只是一個App,有需要的時候下載來使用,不需要的時候就移除;上帝的話語應該是一整套的IOS或者Android作業系統,我必須常常保持網路連線,讓系統可以不斷的更新,以杜絕惡意的病毒或者程式的攻擊。試想如果我把外界的聲音不做篩選、照單全收,我很有可能會無法消化甚至超過負荷而受傷,最後被世界扭曲,甚至生出受害者的心態,變成一個憤世嫉俗、對刺激反應過度甚至反應錯誤的孤兒。

如果要避免身心靈的環境過敏,我可能需要與帶著過敏原的環境保持一點距離,例如有些關係我要調整位置與優先順序。身邊的人都會改變、自己也會改變,變來變去眼花撩亂已經不知道該相信該依循的是什麼,如果我們可以先有一個核心的關係,讓這個關係穩固住我們的核心價值,那麼其他的一切就會進入正確的順序,而這個核心的關係就是我與神。我需要常常確定我不是在為別人、或者為自己活、更不是為著一個我自以為正確的標準而活,而是把神放在我關係網的核心,所想所做所感受的都試著從祂的眼光去篩選和接收。

如果要避免身心靈的藥物過敏,我必須先對自己的症狀有初步的識讀,也就是要先有病識感:發現並且承認自己有過敏的症狀。有病識感之後,才能找對醫生來諮詢,接著按照醫生開立的處方服藥,而不是悖逆的想當自己的醫生,期待自己治好自己的病。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視過敏這種大部分時候不會致死的病,從小症狀就要開始特別留意,不要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才求救。其實有病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因為上帝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如果我的醫生是上帝的話,祂最懂當初設定我的原廠模式,可以在祂的手中被重新設定、修復、重置,不也是很穩當幸福的事情嗎。

也許在這個季節神也在提醒你要調整好自己的體質。我們不需要羨慕那些不會生病的人,因為你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強的、變種的病毒在未來等著。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做最好的準備:常常浸泡在祂的話語中、讓祂來更新我們的系統、讓祂來向你顯明祂的心意、讓祂成為你核心的核心,也許過敏的症狀就可以慢慢的緩解下來,最後得著完全的免疫與醫治。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0期P.1)

75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編輯室報告 | 給渴望被愛的你/妳,事出必有因?!

這一期亞洲復興誌的主題《天父的資產清單》,我想跟大家聊聊其中一項「信念」,每個人心裡都有不敢觸碰的事物,那或許和你的童年經驗有關。

1,63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Asia for JESUS總編輯陳麗吉

這一期亞洲復興誌的主題《天父的資產清單》,我想跟大家聊聊其中一項「信念」,每個人心裡都有不敢觸碰的事物,那或許和你的童年經驗有關。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小時候家裡環境和父母的照顧很好,讓我確信自己是被愛的。水果總是已經切好的擺在我面前;喜歡的小東西不用擔心選擇障礙,包色包款通通買;與父親的關係很親密,坐在他的大腿上聊天一點都不奇怪;也不會對我有什麼過高的要求。這樣的成長經驗,讓我不害怕與「權威型異性」互動,建立關係很自然。

曾經聽過有些人抱怨自己的牧師是兩面人,牧師在台上講愛,私下對員工卻不夠和善。我在全職服事這十多年的過程,作為中間主管,我明白一種心情是:「如果對同工沒有信任、安全感和關係,我連對他大聲都不會。是因為我信任你,知道你可以理解、同理我的情緒,所以我敞開了自己不夠正面的那一部分。」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可以看到牧者發脾氣,是因為他信任你;就像我的爸媽生氣時,他們不會擔心我會因此討厭或論斷他們。

我的成長環境是正資產,以至於我能夠好好地接收愛,從另一種角度理解人際關係中的衝突。

除了充滿愛的兒時回憶,我也發現另一件事就好像負資產深深影響著我。爸爸因為工作在花蓮,一週只能回家一次。當我聽同學說他們的爸爸每天都回家,就希望爸爸也可以這樣陪我。有次他要搭飛機回去的時候,我趴在陽台欄杆上哭著求他留下,他卻還是離開了,這個畫面在我心裡產生一個認知:「爸爸很愛我沒錯,但會為了他更愛的夢想離開我。」以至於後來與牧者領袖相處時,心中也有同樣的恐懼:不能觸犯到牧者有關神國的夢想,否則他們又會離開。

這份恐懼成了關係中的隱形隔閡,直到有次和光哥的衝突,才發現這個害怕讓我對領袖無法全然信任。

我們的人生中,許多事件、經驗,累積成不同的信念,有些是正的資產,有些是負的,我們可以試著察覺自己在人際關係、財務、自我實現……等不同層面,是否常常反覆以某一套方式回應,發現正面資產感謝神,而面對負面資產也不用灰心,因為這正代表我們有機會可以倚靠神,並透過刻意的練習,跨越隔閡,更靠近心中真正的渴望喔!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9期P.1)

1,63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編輯室報告 | 黑暗 終究會過去

二月底從馬來西亞教課回來後,我就感冒了。出國、坐過飛機、又有感冒症狀,不禁擔心該不會「中了吧」,那段期間每天的心情都七上八下。也一整個禮拜把自己隔離在房間,也不跟老公接觸,深怕害他「染病」,在這過程中我經歷到恐懼帶來的幾個影響。

1,34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 | Asia for JESUS總編輯 陳麗吉

疫情期間,大環境的氛圍是緊張的,人們急著想要知道未來到底會怎樣,而教會界最明顯的衝擊,就是有段時間不能實體聚會。身邊不少朋友不約而同地說:「不能出國,周末不能趴趴走,卻感覺更累了,怎麼會這樣。」我想是每天必須小心翼翼地生活和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力感,真的讓人很有壓力,雖然台灣相對於世界各國已經好很多了。

二月底從馬來西亞教課回來後,我就感冒了。出國、坐過飛機、又有感冒症狀,不禁擔心該不會「中了吧」,那段期間每天的心情都七上八下。也一整個禮拜把自己隔離在房間,也不跟老公接觸,深怕害他「染病」,在這過程中我經歷到恐懼帶來的幾個影響。

一、恐懼帶給人的影響就是會使你不斷去重播負面的劇情:你會想:「萬一是我,現在就要去隔離了!會不會肺部纖維化?曾經跟我接觸的人有誰?完了,他們都要被隔離十四天!以後我沒有臉見他們。」這些畫面佔據你整個腦海到一個地步,你會喪失對其他事情的興趣和思考力。二、恐懼也會讓你不斷要去證明壞事不會發生:當時每分每秒我唯一關心的事情就是,我有沒有網路上說的那些症狀。隔半天就檢查自己今天有好一點嗎?有比前一個小時好一點嗎?反覆不停的證明,幾乎消耗掉我全部的能量。三、恐懼更是會讓你帶著戒備的心情去面對往後的生活:因為我就發現自己即使在感冒痊癒後,只要有一天早上起來感覺喉嚨有點不對勁,整天心情就會很差,做事無法專注。而這種看待生活的眼光,會使你很難有冒險或夢想的勇氣。當時神對我以上許多的內心戲做了相當具有啟示性的開導,帶來的思考與改變也催生了「陪你一起對抗焦慮」這個系列節目。

在我個人之外,Asia for JESUS受到的影響就是開始狂拍節目,這對團隊來說是個很好的改變!一直以來我們都很關注年輕人,也關注如何製作好的數位內容,只是以前都是慢慢地、順順地做,直到這個疫情很用力的推了我們一把,特別是在YouTube的頻道上,之後你會看到更多各式各樣的新節目。而從觀眾回饋中我們也發現,原來我們的節目祝福到的廣度真的是很全世界阿。

有人半開玩笑地說「2020是中毒的一年,可以重灌嗎?」當然現實是沒辦法。但我很喜歡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溫莎城堡就疫情錄製的演說:「雖然我們過去也曾面對挑戰,但這次不同。這次我們和全球各國共同努力,利用科學發展及追求治癒的本能,我們將會成功,成功將屬於我們每一個人。」2020是全地球人一起同時面對史無前例的病毒風暴,沒有任何前輩和歷史經驗能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在這一期的亞洲復興誌-明天過後,你會看到很多人是如何走過黑暗的。不知道你的目前的人生正碰到怎樣的關卡,願這期文章中的某些字句,能為你帶來些許盼望微光。事與願違時真的很磨人,但要記住,不論如何黑暗都會過去,因為我們的神終究掌權。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8期 P.1)

1,34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