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專欄 | 撕掉標籤,脫去枷鎖

這一期的姊妹專欄我們邀請到兩位經歷迥異的女子,但同樣的是,她們都在兒時的挫折感中,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找著可以容身的位置。終於,一次又一次,她們撕毀了世界的刻板印象,脫去了仇敵的枷鎖,期盼讀者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鼓勵和安慰,知道有人的遭遇或心境也曾跟妳一樣,妳不孤單,妳的未來仍有盼望。

1,06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採訪、撰稿|何恕瑜 圖片提供|陳美彤、曾馨樺

這一期的姊妹專欄我們邀請到兩位經歷迥異的女子,但同樣的是,她們都在兒時的挫折感中,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找著可以容身的位置。終於,一次又一次,她們撕毀了世界的刻板印象,脫去了仇敵的枷鎖,期盼讀者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鼓勵和安慰,知道有人的遭遇或心境也曾跟妳一樣,妳不孤單,妳的未來仍有盼望。

珍愛真心話-曾馨樺

一個常常空著的家,一個充滿挫折感的童年,國中少女決心要離家,為了求生,也為了找到愛,在龍蛇雜處的環境闖蕩、冒險,現實卻不如她的期待,簡單的意念雖然帶來財富,卻也在她心中蒙了一層恐懼、空虛的陰影。如今她的心終於落地…

成長背景和大環境帶給妳的影響?當時的心情或印象深刻的事?

我的父母工作忙碌常不在家,姊姊大我五歲,我們不會一起玩,下課時間也不一樣,我要自己處理所有事,就覺得很孤單。印象中我常常弄丟家裡鑰匙,我會很努力地探頭進去進去開鎖,以免被媽媽罵。小學四年級時父母發現我的成績越來越糟和同學之間也處不好,就和我討論轉學的事,我因為很想要改變現狀就答應了,以為轉學後就可以有好成績和好的人際關係。沒想到新學校永康國小的學業競爭性比較強,我的挫敗感更重了,我不知道成績好得要靠學習和理解才行,就半威脅半利誘同學幫忙作弊。

因為長期沒有被約束,當父母親開始用盡辦法施加管教,我就越想要逃避並用自已的方式解決。五年級時我逃回原本的學校找同學被抓回來,六年級窩在鄉公所睡覺被找到就被修理很慘,我下定決心,下次我要離開台南!

Q 小小年紀在外求生,怎麼辦到的?

計畫的那天晚上,我趁爸媽睡覺時偷了提款卡後出發,之後坐車到台中找了一份桌邊公主的工作。我很喜歡看劉德華和關之琳的電影,對大哥小姐的愛情故事這種酒店文化並不陌生,只是離開家裡是自由了,心中卻有說不上來的空虛。後來我和朋友一起經營應召站,可以賺到很可觀的收入,但心裡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恐懼害怕,我常常問自己:要繼續這樣在社會邊緣載浮載沉嗎?直到離開當時一段不倫的感情,輾轉到一間PUB上班。

Q 看似美滿的婚姻,其實是一顆未爆彈?

我們是在我上班店裡遇見的,他曾經有過一段婚姻,留下一個很可愛的小孩,我一直是很渴望能擁有自己的家,而這個家缺一個女主就完整了,於是我們結婚了。婚姻生活很好,生活各方面沒有甚麼缺乏,只是我的生命累積了太多黑暗的包袱不敢告訴前夫,因為我怕他無法接受。我們表面看起來很好,其實當中卻像埋了一顆未爆彈,甚麼時候爆不知道而已。

因著姊姊傳福音我去了教會,正好在唱這首詩歌:「重新再活一次,若有人在耶穌基督裡,他已經是全新造的人,舊事以過都變成新。」一幕幕過往的畫面撥放在我眼前,小五的轉學,國一的逃家,24歲結婚,一首歌的時間卻好像有一輩子那麼長,我裡面的黑盒子瞬間被填滿,鼻涕眼淚流不止,哭是因為我就是一直在尋找「重來」的機會啊…當然這不像變魔術,人生就此一帆風順。後來我一步步去改變錯誤的想法,勇敢面對現在的生活。縱使當時我已不在舊有的環境中,由於問題的本質沒有處理,夫妻之間仍帶著彼此之間各自的黑暗在相處,維持著表面的和平,直到一次在教會作見證,事情才坦露在陽光下。

自從信主以後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對別人也是,只有在一定的標準內才是對的,超過我就會爆炸。因著我希望他們跟我在一起可以有健康的生活,反而用錯了方式對待,或是用我自認為愛的方式嚴厲管教孩子,卻不一定真的是他做錯了事。其實「維持婚姻」應該是在我34歲的人生裡做得最好的一件事,但如果現在可以回到過去,我不會選擇離婚,因為我相信我可以用不一樣的我面對。可惜的是,現在的我是過去的經歷了很多的失敗才塑造而成的。每個錯誤都能讓人成長,感謝神讓我知道過去我錯在哪,現在才可以用正確的方式經營生活。

 

後來能夠勇敢去愛的原因?

離婚以後,我搬回家中跟父親同住,並換到離家近比較方便的教會,在那裏我穩定聚會,也重新得力。我覺得我越來越認識上帝,也越來越覺得我的確是我爸的女兒,因為我們在某些地方真的很像,例如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所以我一直覺得若要再嫁的話也是嫁給同一個人,殊不知前夫並沒有想要復合。

那時在小組中認識了他,他每天都會傳靈修筆記給我,我開始對他產生好奇,進一步聊天後才發現雖然我們的性格很不同,也有各自的經歷,但我們對神的體驗居然一樣,價值觀也很合。在分享彼此故事的過程中我知道他的與眾不同,他也完全接納我,甚至連婆婆也是。以致雖然一開始我們沒有想過要交往,後來順其自然地就走在一起,成為夫妻。

信仰帶給妳甚麼轉變和啟發?

我覺得剛信主的初期,我只是從A框框跳到B框框,我的心還是在黑暗中,怎麼愛自己都不曉得,更別說去愛人。上帝的愛改變了我的價值觀,改變了我的思維、判斷和行為,不再惡性的循環。很多時候縱使我們認識了上帝,卻沒有在基督裡死,變成一直戴著面具生活。只有真誠的死過,知道我們是誰,有多麼渺小,才能經歷到神的能力。

感謝神,34歲時讓我死了,現在我40歲,我好喜歡現在的我,我的勇氣不再是來自自己,而是若神給了我機會,要我說我就說,要我做我就做,那種感受很不一樣,我不需要再去評價自己好或不好,因為神都知道,我的生命是輕省的,因為祂怎麼看我比人怎麼看我來得重要。

不設限的美麗-陳美彤Kimberly

人稱美妝界的運動家,有著甜美親和笑容的陳美彤Kimberly是美甲品牌OPI副董事長暨行銷總監,企業家的她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近年運動健身讓她在這些年蛻變,或許你會覺得她就是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她非常努力,並且也曾經活在「數字」的束縛裡…

成長背景和大環境帶給妳的影響?當時的心情或印象深刻的事?

老實說我的人生一直是在不確定的路上。雖然從小我就是一個乖寶寶,聽師長、家人的話,沒有所謂叛逆期,我也很會鞭策自己,非常努力的做一個好學生,還是有挫敗的時候。印象很深刻,老師曾經當著全班的面撕爛考卷羞辱我,因此我的得失心更重了,擔任科目小老師的期間曾因為沒考好,利用幫老師登記成績的權力竄改了自己的分數,只為了維持老師眼中好學生的樣子……

我很喜歡舞蹈、體操、鋼琴、大提琴這些才藝,爸媽也都支持讓我去學,但到了小五小六高年級、國中階段,就一個一個因為學業壓力而暫停了。常常自己熬夜讀書,哪知道升高中的考試居然失利只考上第六志願,我沒去報到,轉考五專,果然成績落在第一志願台北工專(現為台北科技大學),不管自己的興趣是甚麼就填了當時很有出路的土木工程系。五專期間繼續發揮我的好寶寶精神,上課坐第一排,下課跑圖書館,追著成績的日子,給我自己很大的挾制和束縛,一直到畢業後才確定其實這不是我想走的路。

我在廣告行銷公司基層工作了兩年,累積了不少成功經驗時也開始積極找留學資訊、寫申請論文,把自己送去英國讀行銷。這時候父母沒有干涉我做任何決定,他們知道我很努力,確定這是我真的想要做之後就全力支持,而因為先前我很努力存錢,也有能力可以幫自己支付一半的學費。

什麼樣的契機讓您接觸了快艇衝浪 Wakesurfing?它對妳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

可能跟我的童年經驗有關,我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在快樂中成長。先生和我都很重視親子關係和家庭的時間,每到周末就會全家去戶外活動。2013年因緣際會孩子的游泳教練分享了寬板衝浪(wakeboard)這項運動,帶孩子體驗之餘自己也下水嘗試,發現我竟然很有天分,就開始認真練習這項運動。後來有一次到新加坡體驗過一次快艇衝浪(wakesurf),台灣正式引進後我拼命三郎的個性又跑出來了,把興趣玩成專業。以前讀書是責任,現在玩衝浪是因為熱忱,彌補我以前沒有辦法好好享受運動的時光。

當我練得越來越好,沒想到在我40歲時,台灣成立了第一支快艇衝浪國家代表隊時,我就入選成了第一批選手。很多人說我很順遂,但我覺得是因為我非常努力,所以當上帝把機會擺在我眼前時,一切就水到渠成。也是因為受洗之後認識自己的價值。以前我的價值來源都是「數字」,學生時是成績,工作時是業績,現在開始會看重不同的面相,原來我在運動這方面是讓人覺得很不錯的。神給每個人不一樣的恩賜,祂希望你去琢磨,找到亮點在哪裡,把光亮發揮出來。

辦比賽、參加比賽、贊助賽事,對您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記得剛信主時我第一次聽林書豪演講,真的大大感動我,但也因為他是林書豪啊,所以我才會去聽。那時候我就對自己說:我也希望自己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表現,人家會想要聽,讓我就就有機會可以去說我的故事。所以從國內的小比賽開始,到第一次代表國家拿到國際賽事金牌,以及之後每一次奪牌,我覺得都是神給我的肯定,我沒有走錯方向。

記得牧師說過:「如果一個念頭進到你心裡三次,這是聖靈的感動,你不可以磨滅他,要好好想這件事是不是要做。」因為我算是台灣在這個領域的開國元老之一,所以這幾年神要我做新事。不單專注在自己,而是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這個產業,並鼓勵像我一樣的媽媽、太太或是職場的女性勇敢嘗試和突破限制,我覺得這就是上帝給我的使命。辦比賽的過程有很多高潮迭起的故事,無論大小事我一定會先禱告:「如果是祢要我去做,就請助我一臂之力。」有太多見證了,我就是禱告:「這是祢起的頭,祢要幫我完成」、「一切都掌握在祢手裡,求祢讓比賽安全順利進行,」真的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實現自我的旅程中,曾經迷失,或者感覺挫敗想放棄嗎?

剛開始周圍的家人朋友都潑我冷水:「都幾歲了玩一玩就好,需要這麼累嗎」、「怎麼曬得這麼黑」、「就看妳會滑到甚麼時候」……但我覺得就因為我是兩個孩子的媽,我快要40歲了才開始這個運動,這不是很特別嗎?而且從開始到今天,我只要想到「明天可以下水了,太棒了!」的那種興奮從未停止,更讓我覺得那就是神給的恩賜和火熱,能走到現在都是神的恩典,可能是祂要我透過這股「熱血」分享祂的福音。

在衝浪這件事上我也學會聆聽神的聲音。每次賽事前我站在水邊禱告,都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總會聽見一個聲音對我說:「妳就是做妳自己,全力以赴,其他的交給我。」所以當我輸的時,我不會說:「欸我明明禱告,應該給我金牌啊」,反而會告訴自己,即使輸了,我也歡歡喜喜,因為是祂讓我來比賽的,祂會為我預備,給我溫暖和信心讓我有經驗和很好的故事可以分享。所以我的信心不再像以前考試或是做任何事情滑鐵盧了就覺得一切毀了。

送給姊妹們的話?

首先要先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然後勇敢追夢。

接受自己:了解自己的特色優勢,知道妳本身就是值得被愛的;相信自己:欣賞別人的好,但不拿別人的好和自己比較而貶低自己;勇敢追夢:活出屬於妳的精采,妳的光芒才可以影響別人。

陳美彤Kimberly完成一天的工作與健身教練課後,來到Asia for JESUS的攝影棚和我們分享她的生命見證。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40期 P.28-31)

 

1,06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神啊我好怕,給我戰勝恐懼的方法!與祢一起築夢!

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中華民國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文華與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處長/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以「我好怕」、「完成天父的夢想」為題,帶領我們戰勝恐懼,並與神築夢,興起復興的浪潮。

1,33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文字整理 | 廖子毅、張珺傑

2022年天國文化特會進行到第二天,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中華民國夢想之家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文華與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處長/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以「我好怕」、「完成天父的夢想」為題,帶領我們戰勝恐懼,並且與神築夢,興起復興的浪潮。

「神創造我們時,給予了我們『害怕』以避免危機。」文華牧師說,但卻也在我們的生活裡延伸出了恐懼、焦慮等更多的情緒。我們害怕黑、害怕一個人、害怕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若持續處在害怕中,非但不能避免危機,反而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傷害。文華牧師首先分享了四個能夠幫助我們走出恐懼的方法。

1. 暴露療法:藉由讓自己暴露在恐懼當中,克服恐懼。就像是健身,不斷地破壞你的肌肉纖維,才能增加肌肉量。而暴露療法就是杏仁核的健身,杏仁核是主管我們恐懼的部位,當我們越多地使用,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

2. 睡眠:睡眠對於幫助消除焦慮與恐懼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是恐懼到睡不著的話,那你可以試試第三個。

3. 運動:第三個是運動,當我們從運動中得到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持續好幾個小時,所以不妨早上起來做運動,為你新的一天帶來美好的開始。

4. 改變認知:當我們焦慮的時候,焦慮的情緒其實與興奮的情緒是很接近的,所以下次焦慮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我很興奮,改變自己的狀態。

耶和華是挪去懼怕的神

神對亞伯拉罕說:「你不用害怕,我是你的盾牌,我要大大賞賜你」(創世紀15:1)

也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約書亞記10:8)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聖經裡的偉人,亞伯拉罕、約書亞、基甸、但以理等,他們都會害怕,我們會害怕也很正常,不需要假裝自己不害怕。但神是我們的盾牌,因著祂沒有一個人在我們面前站得住;因著祂我們必不致死;因著他我們備受眷愛、我們必得著人!

我們有怕對嗎?

「你們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 他是你們當怕的, 也是你們當畏懼的。」(以賽亞書8:13)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他必安然居住;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詩篇25:12~14)

生命中總是有許多懼怕,怕痛、怕死、怕許多不曾發生的事物,但因著神,我們不需再害怕,祂挪走我們的恐懼,讓我們從焦慮與害怕中得釋放,保護我們不讓任何人對我們怎麼樣。我不需要害怕任何事,但我們應當敬畏神。

敬畏神,會帶來親密的關係;敬畏神的人,會得到神的引導;敬畏神可以承受祂的地土。神是愛、是恩賜、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他奇妙的創造,而我們也要帶著敬畏神的心來到神面前。

把天父的夢想當成自己一生的夢想

一旦我們能夠把天父的夢想成為自己一生最看重的事情,並且變成一種生活的方式,就會產生一種文化。」信中牧師說,這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天父依然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人重新治理這地,而且是祂起初已經成就的。

神在每個族群當中尋找願意放下自己夢想,擁抱天父夢想的人來一起與神築夢。就如同耶穌教導門徒用主禱文禱告,不是以自己為準的禱告,而是以天父為準的禱告,也因此看見世界開始翻轉。

 

天上才是整個地上要看見的原型

當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要如何建造及擴張時,應該回到起初的原型去找尋答案,而非僅僅複製他人成功經驗。那個基本的原型就是在大使命之前的「最初的使命」,就是創世紀1:28記載的「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信中牧師進一步指出,其中的「養」的意思就是要能夠代代傳承下去。

一個人出去是容易的,但一群權柄同行常有許多的爭吵、痛苦、衝突與血淚,因此彼此溝通學習同行是十分重要。因為家是沒有競爭的,是溝通之後就一起努力往前走的地方。而跟一群有能力的人一起合作與冒險,進而促進整個家的凝聚,是為了成為軍隊來爭戰,去治理這地。我們不可能只靠自己,必須要一群人發展出自己教會的文化價值。

使徒、先知性的牧養

信中牧師認為接下來神要加速台灣成為使徒性的國家,因此使徒性行動以及宣告就相當重要。使徒可以跟「冒險」畫上等號,我們需要不怕冒險地擁抱天父的夢想,自己去聆聽聖靈的指引,而不是模仿他人的成功模式。同時,先知性牧者可以幫助清楚地看見方向,並且突破既有的限制帶出創新,永遠走在世界的前頭,說出人們生命中的命定,興起下一個世代。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https://bit.ly/3fEcquM

1,33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蘊育好品格與為神勇敢夢想的能力

「才藝品格營」自2003年開辦至今已舉辦十一屆,參加總人數超過3萬人次,決志率約7成5。今年Asia for JESUS團隊搭上熱門的人工智慧話題,將主題訂為「AI革命:起義時刻」,並與學員一起在連串的遊戲設計互動中,學習「明辨、創意、美德」的品格。

877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綜合報導|林鈰崡、岳昕、陳珮瑜

「才藝品格營」自2003年開辦至今已舉辦十一屆,參加總人數超過3萬人次,決志率約7成5。今年Asia for JESUS團隊搭上熱門的人工智慧話題,將主題訂為「AI革命:起義時刻」,並與學員一起在連串的遊戲設計互動中,學習「明辨、創意、美德」的品格。

除了幫助每個年輕生命更加有目標、使命,Asia for JESUS團隊也渴望與地方教會更深連結,若形容才藝品格營是贏得靈魂的縱軸,那麼地方教會的跟進與牧養,則是將靈魂下錨的縱軸,橫軸與縱軸形成一張穩固的網,讓所有在其中得救的靈魂,都能在教會中被餵養、茁壯,成為再去得著靈魂的人。

高雄長老教會 燕巢教會|劉宜欣 牧師
高雄燕巢教會連續三年都有牧者、隊輔帶隊參加才藝品格營,每年報名的學員人數都在持續成長,而且都以慕道友居多。「我們三年前來是一隊,去年是兩隊,今年第三年參加有三隊,人數是一直增加的。」

這些學生多半來自教會的課輔班、或是剛來教會沒多久的孩子,在營會期間,宜欣牧師與隊輔們都會邀請孩子們寫下三十字的心得,並分享在自己的Facebook上。第一天的晚會戲劇「第八種顏色」,講到「不要因著世界的價值觀來否定自己」,平常這群國三、高三被考試成績追著跑的孩子們,幾乎都被感動了,「許多孩子哭的就很淒慘,我覺得這個信息主題,非常適切的觸摸到孩子的心。」隊輔們紛紛下去擁抱這些孩子,後續孩子們也真的陸續在自己的Facebook上回應當天的晚會,希望自己不要繼續活在別人期望中,而是勇敢地追逐夢想。

而才藝品格營的影響,不僅限於看見靈魂得救,也成為教會內栽培大專生成為領袖、服事下一代的契機,所以往往都很鼓勵大學生一起去,成為隊輔、練習當孩子們的大哥哥、大姊姊,「我們希望內部凝聚,因為來這邊有學習、有生命造就,同工彼此之間熱絡熟悉。」營會結束以後,這些哥哥姐姐們經過一番操練,就能夠在教會的兒童營中,繼續帶年紀小的小小孩一起成長。

三年來陪著教會的學員、隊輔一起參加從不缺席,宜欣牧師總期許自己能陪著年輕人,親眼見證他們的生命被神翻轉。「最深的期待當然是希望他們更認識神、更認識自己及彼此同工之間。我們把教會營造的像個大家庭,那希望他們更愛這個家,然後委身在你服事的領域,不斷的服事。所以我陪著他們,也是想要跟他們的關係是密切的,有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討論、一起禱告,然後一起在教會往下帶。」立志與年輕人站在一起,了解他們的語言與需求,參與的學員與隊輔越來越多,越來越興旺,對宜欣牧師而言,這就是傳承的最佳詮釋方式了。

頭份家庭教會|詹雅芬小組長
從早期的才品就開始參加,到現在每一屆仍不錯過,在頭份家庭教會帶領青少年小組的詹雅芬小組長,今年依舊陪著小隊員晨更、晚禱、在大地遊戲跑跳。

今年頭份家庭教會的小隊中有許多新朋友,雅芬說,大部分都是教會的青少年自主邀請同學、好友來,「他們希望可以透過這次的特會,讓他們的朋友遇見耶穌,因為他們往年參加才藝品格營的時候,自己就有經歷。」營會中各種活潑新穎的活動設計,讓學員不僅有機會遇見耶穌,也能和隊友一起留下珍貴回憶,對青少年來說仍舊十分具有吸引力。

每一年營會都會精選幾個品格作為主題,並設計講座分享,希望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今年就鎖定「明辨、創意、美德」三種品格,除了安排教會傳道人來分享,也邀請品格籃球的創辦人來到現場。雅芬分享到:「每一次青少年在品格講座當中,他們就會學習到他們從來沒有聽過的東西、或是他們沒辦法想像的。」

為了幫助小隊輔與小隊員之間有更深的連結,每天的晨更、晚禱,大會都會設計許多互動討論的題目與活動,讓小隊員有機會分享心裡話,「特別在晚會結束之後,每一次的信息就是會觸摸到一些孩子的心,那在我們晚會分享時,常常都會很被感動,會有孩子分享他們自己生命的故事,有的甚至是第一次來,他們就願意說出來。」

除了還沒信主的孩子們被觸摸,那些來過一次、兩次的孩子們,生命也漸漸不一樣了。「來參加過才藝品格營的孩子,一年一年參加之後,他們慢慢就可以成為隊輔。從他們還沒受洗參加才品,然後到後面慢慢地,他們自己在教會當中也越認識神經歷神,他們後來就成為願意付出的人,一個一個變成隊輔。」一路陪著許多青少年成長的雅芬說,真的看見下一代被興起,也感覺到神想要使用下一代去成就更大的事情。「上帝真的很愛這群孩子們,透過我可以服事他們,我覺得我的生命也成長了。所以我覺得慢慢地當我越順服神、越跨出我的舒適圈,我好像也是被擴張了。」

才藝品格營從來就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夏令營,它不僅是讓福音的種子可以被灑落、讓生命能夠遇見神的所在,更是讓每個願意順服神的人,經歷生命被大大擴充的特別營會。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3期P.32-P.34】

877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專題 | 你現在 在哪裡?

在夢想的地圖上,有很多人的地圖可能是一片空白;也有可能是塵封已久,導致地圖上的筆跡都褪去了,又重新回復到像張白紙一樣。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擁有一張白紙,就先畫吧!你總要先畫出個「雖然害怕卻無法忘記」的地方,步伐才會開始邁進。

2,41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這麼多人活得很不快樂,但卻不主動改變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受到安全、服從、保守主義的生活制約。這樣的生活雖然表面上能給人心靈上的寧靜,但其實安全的未來最傷害人心中冒險的靈魂。…如果你想要由人生中獲得更多,就必須先放棄自己追求安全但一成不變的習慣,接納起初也許令你覺得瘋狂的忙亂生活方式。一旦你習慣這樣的生活,就能見到它的意義和它無可置信的美。」

這是電影《阿拉斯加之死》中,Christopher寫給Ronald Franz的信裡所提到的一段話。男主角Christopher因為感受到生活中的壓制與不滿足,所以一直夢想著能做些什麼,好改變這個現狀、這個世界。


你走在別人的夢想裡?

們一定會想,這樣的情操太偉大太悲壯了,其實我沒有不快樂,也沒有想要改變甚麼,現在這樣很好,一切都像今天早上升起的和煦陽光般溫暖。如果已經走在自己夢想道路上的夥伴們,我恭喜你們,我相信不管明天是晴是雨,你的心裡永遠是踏實與溫暖;但如果在你日復一日規律的生活中,在雨天發霉的街角、在午夜夢迴裡醒來,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在哪裡?突然為著自己的生活感到那麼點不滿足,甚至是失落與懷疑,那麼我想送你一句Simon Cooper講過的一句話:「再也沒有比追求他人的夢想更讓人麻木不仁了。」這個Simon Cooper是非常有名的Ritz-Carlton酒店集團的營運長。當自己不是走在自己的夢想道路上,你或許就是走在別人的、或者是父母、師長、老闆等等為你預備的道路上。而當你在活出別人的夢想時,或者是活出別人應該有的異象,而不是自己的異象時,你將很難找到人生的滿足感。

夢想是甚麼東西? 它很重要嗎?

有一句格言是這麼說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夢想是小船的風帆。」你可以看出這句話的奧秘之處嗎?夢想不只代表一個目的地或者一件事情,它是風帆,而這風帆就插在你這艘船上。它的任務是陪伴著你的人生,好讓你可以乘著也許是聖靈的風,導引你前往人生未來的方向。

夢想也可以說是對於「人生的不滿足」的反動。我們被上帝創造出來,就是要不停往前行的,你被創造就是本能的會去想像一件好像不容易達成但達成了一定很棒的目標,好讓心裡獲得踏實與滿足感;即便是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例如攝影師這個職業好了,雖然他畢生都被稱為攝影師,但他卻會在攝影這個領域有每個不同階段的目標追尋。所以你不會,也不應該只是處於現在這個模樣。

夢想又會是什麼?「雖然害怕卻無法忘記,這就是夢想」。日劇《小希的洋菓子店》裡的男主角圭太,用上面這句話提醒著女主角小希,因此即便是因為父親在夢想路上屢次跌倒的陰影、希望生活安定而踏上公務員一職、嫁為人妻要照顧孩子,到最後依然阻擋不了她想要成為世界頂級烘焙師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從小希小時候父親送她的生日蛋糕開始,就在心底萌芽了。你有那個令自己感到害怕,但卻一直無法忘懷的事情想去完成嗎?你有莫名想做一件事卻忿忿不已甚至哭泣了起來的悸動嗎?我還忘了提到,原來夢想就是在做「讓他人感到幸福」的那些事,如果這是你,不要懷疑,那絕對就是夢想了!

下一個十年,你會在哪裡?

夢想是風帆,所以我們不可能一直裹足不前,我們一定會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會有新的目標想要完成。那麼你曾想過,下一個十年,你會在哪裡嗎?

最近有一支很激勵人心的廣告。廣告裡的爺爺和大學剛畢業的孫女一起跑步,爺爺問說:「妳知道什麼是22K嗎?」孫女回答說:「當然知道啊!就是現在大學剛畢業的起薪只有22K。」爺爺繼續問說:「如果你害怕這個22K,你更應該注意另一個22K。請問如果女性平均年齡是82歲,那妳從現在開始還可以活幾天?」孫女一時算不出來也沒打算認真算。這時爺爺回答了:「妳現在22歲,假設活到82歲,加上60年每4年一個潤月加一天總共就是21915天。還不到22K啊!而且月薪會增加,但日子過一天就少了一天」。爺爺接著說道:「妳要知道啊!這個時代,不缺算計,只差計算,在剩不到22K 的日子裡,妳要設計妳的人生啊!」

22K的薪水,對比起22K的日子,我們總是只看現在的不足,想方設法地看怎樣能多賺些錢、少花點錢;最好能一夕爆紅或者抽中樂透,有人脈有金流,日子就會好過一些。我們一定也曾想過,等我有錢有閒、日子安定家人安妥之後,我再來完成我的夢想吧!這不像是設計,比較像是順便;而且夢想若缺乏了冒點哭泣的危險,那樣的夢想,永遠會被那些無法滿足的金錢、以及接踵而來的繁瑣之事給扼殺。

那種打從心底的渴望之事,應該要用最精華的人生和智慧去完成才對。所以花點時間,想一想心底渴望之事,想一想十年之後你要在哪裡?會在哪裡?這會讓你這艘船不至於停在一攤死水上,反而是讓你的心開始激昂起來!

在夢想的地圖上

「所以我的夢想是什麼呢?」這時候我們總算想認真的去思考這個問題,但又深怕陷入國小作文題目〈我的夢想〉裡的痛苦迴圈當中。「這就是始終一直困擾著我的難題啊!要設計自己的人生談何容易?」於是在夢想的地圖上,那些已經畫下的筆跡又塗又改,最後索性就擱著不畫,丟在儲物箱裡頭了。這讓我想到東野圭吾的暢銷小說《解憂雜貨店》裡的情節,浪矢雜貨店的老闆浪矢雄治爺爺除了賣雜貨外,還充當諮商師,有任何煩惱的人都可以寫信給浪矢爺爺,浪矢爺爺第二天就會回信給諮商者解答他們的煩憂。有一次,浪矢爺爺收到一封沒寫任何內容的空白信,但是他不以為這是封惡作劇的信,還是認真的回了信,他的回信是這麼寫的:

致無名氏:

我這個老頭子絞盡腦汁思考了你寄給我空白信紙的理由,我覺得一定是很重要的事,不能隨便回答。我用快不中用的腦袋想了半天,認為這代表沒有地圖的意思。如果說,來找我諮商煩惱的人是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

地圖是白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針對煩惱諮商進行回答 謝謝你在最後提供了我這麼出色的難題。

浪矢雜貨店

在夢想的地圖上,有很多人的地圖可能是一片空白;也有可能是塵封已久,導致地圖上的筆跡都褪去了,又重新回復到像張白紙一樣。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擁有一張白紙,就先畫吧!你總要先畫出個「雖然害怕卻無法忘記」的地方,步伐才會開始邁進。很多人也會禱告詢問上帝「你想要我完成的夢想是什麼?」這樣的禱告沒有不好,但祂更在乎你自己有什麼夢想,而並非只是上帝的夢想,因此只要是你最想成就的夢想,上帝都會在路上陪伴你、與你一同參與,幫助你修正、引導你完成。

在後面幾章,我們也會提供一些方式,協助您發現自己的優勢,
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志向、使命宣言。
讓您在夢想的地圖上,是既清晰又豐富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0期P.10-P.13】

2,41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2015超自然敬拜學院-多元敬拜與生命培訓 經歷與神冒險的夢想旅程

p56_1你知道在最初,成立「超自然敬拜學院」的想法,並不是由牧者而生的嗎?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暨媒體藝術總監晏信中牧師提到,其實學院一開始的產生,單純只是因為約書亞的幾個團員,他們想要為台灣的教會、敬拜團做一些事情,於是「敬拜學院」的想法油然而生,而透過神的帶領,以及牧者們的支持,正式成立「超自然敬拜學院」。

經過三年,從最初的音樂及舞蹈課程,在今年新增了「先知性藝術課程」,並特邀Bethel Church先知性藝術團隊負責人泰瑞莎‧戴蒙(Theresa Dedmon)牧師來到學院分享。從事牧養事工超過25年的泰瑞莎牧師,她成全人們去追尋夢想,並教導神超自然創意的大能,如何被釋放到教會生活的每個領域中。期待學院多元化的內容,能讓更多對於敬拜有興趣、有負擔的弟兄姊妹來參與,透過不同型式的敬拜,讓神的愛與國度,真實入侵全地!

應用所學培養默契 藉由藝術課程與神冒險

學院除了著重生命課程,以及各項分科課程外,也非常重視團練時間,盼望能夠讓每一位學生,在樂團中互相合作。在敬拜團中,或許曾經出現像是不知道如何跟樂手溝通、也不知道如何應用自己所學到的技巧,在團練課程裡,將會指導樂手,學習互相了解彼此的狀況,並理解主領要給樂手的指令。而樂手們更要去學習聆聽彼此的聲音,才能了解如何互相配搭。同時,團練課程也是一個實際的操練,讓學生可以在分科課程中所學習到的,在團練中實際運用出來。

今年學院新增的「先知性藝術課程」,將藉由各樣媒材,和不同的主題,帶領學員經歷與神冒險的夢想旅程。晏信中牧師提到,課程中會有四個步驟,引導學員透過不同藝術創意的表達及呈現,觸摸並祝福自己所屬的教會、城市、國家甚至任何領域。信中牧師說:「課程的第一部分,我們將先藉由藝術來認識自己,並知道神是如何對我們說話。」再來則是透過藝術認識周遭的人,第三部份則是以超自然的藝術,直接對人發預言。最後,最後是藉著先知性的藝術,為全地帶來祝福。

技巧與生命的塑造 真實認識的敬拜與神的愛

桃園梅岡靈糧堂的彭及相,聊起這段學習過程,他笑著說:「這些課程和學習,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更新及挑戰。」在學院生活中,他曾經很懷疑神是否真實的與他同在,因為他花了好大的力氣、又付上代價來學習,但在工作、感情及家庭中,卻一再發生重重阻力,讓及相覺得,連簡單地開口讚美神,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一直到他第一次帶領敬拜,因著重感冒而很難發出聲音時,他卻發現:「其實敬拜讚美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一個特權,而在逆境時,我們依然要敬拜讚美祂!」專程從馬來西亞HIS Church來唸敬拜學院的陳廣萍,第一次知道「超自然敬拜學院」,是在某次敬拜團的聚集。「當時我存著滿滿的懷疑,因為我就在聖經學院上班呀,常常聽到從世界各地的講師來教課,我覺得其實都差不多。」而這些懷疑,讓廣萍認為不需要再加入學院。但因著神的帶領和應許,她報了名並順利錄取。廣萍感性的說:「神透過生命課程不斷更新我的生命,而牧師的教導,讓我真實的認識到神無條件的愛,更學習到什麼是愛人和被愛。」廣萍更表示,透過同學間的互動,她開始學習敞開自己,也在分科及團練課程中,瞭解了實際練習的重要,打破她身為音樂學院學生的許多框架。

「『敬拜』,就是建立跟神真實的親密關係。」從小就在教會長大的內湖行道會郭慕恩分享,因為喜愛音樂,所以在教會裡自然而然的進入敬拜團服事。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慕恩坦言,她感覺在敬拜時,好像就只是在彈奏樂器,心裡面就越來越不踏實。而當她進入學院後,她才明白,什麼是真實的敬拜生命,也學習到,服事其實是與一個人的生命緊緊相連;同時也讓慕恩更明白,在敬拜團裡不只是關乎技巧與音樂,更是關乎生命與生命的敞開與連結。「我更希望能藉由敬拜,能夠去服事人的心!」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56-57】

2,08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愛夢想先生遇上愛計畫小姐 連加恩 X 高麗婷

文│陳珮瑜
連加恩醫師與妻子高麗婷,帶著四個孩子今年再度回到南非。這次連加恩的身分不再是政府派駐醫療外交人員,而是挪威國際路加組織LIN(Luke International Norway,簡稱LIN)派駐於南非的代表。
一路跟隨神親自安排的「套裝行程」,連加恩一家六口經歷數度搬遷,最後仍落腳在異鄉南非,過程自然有許多生命碰撞。親子間如何維繫心與心的連結、夫妻間怎麼坦誠健康的溝通、甚至在忙碌中,該如何設立明確的界線以保護關係,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真實必須學習的生命課題。
首部曲:連結
愛夢想先生遇上愛計畫小姐
安靜木訥的連加恩,與開朗行動派的高麗婷,兩人當年的婚禮,台灣各大媒體都到場見證;然而婚禮只是起點,兩人還有許多精彩的路要攜手走過。「加恩是非常愛作夢的 人。」高麗婷口中的連加恩,對於人生規劃非常有彈性,不會設限夢想,更是願意隨時讓神調整腳步的人。「他常會有許多出乎常人的想法。」高麗婷笑說,一家大小時常要接新招,被挑戰久了,境界也被擴張。
嫁給愛夢想的先生,高麗婷自己,卻是連隔天要穿什麼都會先想好、非常會擬定計畫的人,「我跟他完全相反。」「我無法預測神下一步要帶他的心意。」
過程很辛苦,因為十分挑戰高麗婷性格中原有的特質;幸而神也把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放在她裡面,讓她欣然接招。神把兩個性截然不同的人擺在一起,再帶領兩人一起走上合祂心意的路;高麗婷與連加恩,就成為彼此最佳互補。
愛的語言:五種都滿足
在與連加恩交往期間,高麗婷覺得擁抱很重要,但婚後孩子接連出生,在擁抱上得到非常大的滿足,愛的語言就漸漸轉成「禮物」。而連加恩雖然不太擅長挑選禮物,但仍會嘗試為妻子帶來驚喜,「有時候我買的東西是很好笑的。」
高麗婷也觀察到連加恩很需要「肯定言語」。雖然在人前連加恩很常受到稱讚,但高麗婷也漸漸了解到,男人最需要的肯定往往來自另一半。「如果妻子能給丈夫足夠的讚美,丈夫的心就滿足了。」
除了夫妻間,高麗婷也會觀察孩子們的愛之語,並且幫助他們從小在五個層面都能得到滿足。「當你在給他禮物時,同時你也擁抱並稱讚他,孩子就會相對認同擁抱和稱讚,都是感受愛的方式。」高麗婷相信,透過並進的方式,孩子不會只偏重其中一項,而且是用任何方式都能接收到被愛的訊息。
另外,即使再忙碌,高麗婷和連加恩都會努力,每天給每個孩子10 分鐘,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單獨與父母相處。高麗婷表示,這麼做是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特別的,值得父母專注的陪伴。」
二部曲:溝通
激烈溝通但互相尊重
身處遙遠的南非,每當連加恩出差,就是高麗婷「一打四」的時刻。不若在台灣有許多「外援」可以申請,高麗婷必須獨自面對所有突發狀況。連加恩坦言妻子承受的壓力不小,特別當夫妻意見不同、小孩又亂成一團時,很容易發生爭執。
「我們會很嚴肅和激烈的對談。」但高麗婷也說,當兩人想法不同時,若丈夫的意見沒有違背真理,自己也沒有理由一定要反對,那她仍會以丈夫為重;相對而言,若有堅持的理由,連加恩也會尊重妻子的意見。連加恩也說,在過程中他和妻子都看見自己的缺點,並試著了解對方的脾氣;當他們把情緒和問題處理完,還是會一起禱告。他說:「最有能力的禱告是夫婦的禱告。」因為夫妻是在世界上最有可能同心合意禱告的單位;每對基督徒夫婦都需要學習一起禱告。
主動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
溝通中,連加恩自認是比較主動的一方,常常主動向妻子和孩子表達他的愛。溝通不順暢時,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聆聽」,並嘗試了解對方的立場。最近他們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為了上學要穿什麼衣服而大小聲,夫妻兩人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兒子擔心和別人不同,但用反抗來釋放自己的焦慮。「我們學習不是只糾正他的態度,而是去了解背後的原因。」
而對於改變環境等家庭重大的改變,連加恩和高麗婷也會與孩子討論,讓孩子瞭解變動的原因。有時孩子習慣了原本的環境,難免會抗議,但是兩人會與孩子分享神所給的夢想或異象;有的孩子欣然接受,有的則需要比較長時間調適。
三部曲:界線
Yes or No? 先聽神的聲音
2014年底連加恩一家大小回台灣,待了一個多月內光是演講和講道加起來大約有五十場次。連加恩坦言在體力、夫妻親子關係、甚至工作上,都有很大張力。「在很忙碌的時候,除非刻意安排,否則通常第一個被犧牲的往往是家庭,還有跟上帝的關係。」因為不善拒絕,有時候甚至會答應自己後悔、不需要作的事,連加恩說自己還需要學習如何設立界線。
巡迴佈道過程中很多喜樂,但連加恩隱約發現,若是因人情壓力、自己思考而安排的場次,不是講得不好、就是造成很多負擔;反之,有幾場看似安排不及,卻明顯是上帝安插進來的,則效果很好。這當中他學習到,在說「好」和「不」要先聽神的聲音。他說:「只作上帝要我作的事情,就會輕鬆許多,有神的祝福。」
家庭與服事難以兼顧?
連加恩的四個孩子,從小生長在國外,精力十分充沛。每當有服事,時常可見高麗婷與四個年幼的孩子相隨。忙碌期間,夫妻兩人曾被質疑:「服事忙碌,難道就把孩子擺旁邊?」面對周圍的關心或疑問,或是當看見孩子很需要空間活動時,高麗婷內心也曾經掙扎:「放假回來,為什麼都是服事?」
把孩子帶在一旁,雖然一家人比較辛苦,高麗婷卻相信孩子們會擁有不一樣的眼光。在佈道巡迴宜蘭場,四個孩子跟著在當地教會的課輔班玩,才知道裡面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孩子,從小沒有父母親的陪伴、家境又清貧,他們就把手中的點心分享出去,甚至學會珍惜自己手上所有的。
得力的秘訣:休息與進入密室
服事與家庭,尤其工作需要時常出差,即使連加恩擁有超人般的體力,也難免有燈油燒 盡的時刻。連加恩休息的方法很簡單,一是睡覺,神給他的恩典是「很能睡」,可以完全忘掉壓力,進到完全關機狀態;第二則是安靜聆聽神的聲音,在安靜獨處時,常常有不同的想法進來,讓他的心得到重新的調整。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8-20】

3,64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