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要|愛裡無刑罰(上)

從創世記第三章開始,伊甸園裡的蛇試探當時與父神只有全然美好關係的亞當和夏娃,他們吃了園中唯一不可吃的果子之後,前所未有的羞愧與害怕席捲他們,於是他們開始躲藏、遠離神,變得像蛇。蛇總是以一個欺哄者的視角在看上帝,所作所為也完全沒有父的樣式,「自保」成為人類最習慣也最自然的事。

81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講    者 | 丹尼‧席克

編輯整理 |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從創世記第三章開始,伊甸園裡的蛇試探當時與父神只有全然美好關係的亞當和夏娃,他們吃了園中唯一不可吃的果子之後,前所未有的羞愧與害怕席捲他們,於是他們開始躲藏、遠離神,變得像蛇。蛇總是以一個欺哄者的視角在看上帝,所作所為也完全沒有父的樣式,「自保」成為人類最習慣也最自然的事。

多年後耶穌來到世上,全人類好像就一同升級成2.0版。定意去愛(Loving on Purpose)事工執行長暨共同負責人丹尼‧席克牧師說到,「耶穌來到世上,為的是讓我們看見我們所看不見的父。」行淫被抓的女子,在懲罰思維下,理應置死,耶穌來了卻說,沒有過犯的人,就來打她吧。最後那些嚷嚷圍觀的人都走了,只剩下耶穌自己一個人,祂要婦人「別再犯罪了。」路加福音第15章中,叛逆的小兒子拿走了家裡的錢出去闖盪、揮霍,最後窮困潦倒地回家,父親竟然還是歡喜地奔去擁抱迎接他,還為他留下產業?兩個故事都少了人們認為應有的懲罰,這是個不同於以往的新約。

耶利米書31章說到,看哪,我要與我的百姓另立新約。約翰壹書4:18說,當愛既完全就除去一切懼怕。丹尼牧師提醒我們,當我們真的認為自己的身分是王的兒子或女兒,就不會再擔心自己是否會被這位父給毀了或者被祂懲罰,反而會比較擔心的是我和祂是否疏離?「不要刻意疏遠神、不要使神的靈擔憂、也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這是最美的關係了。

「如果發現自己與父神之間真的很疏離,就重新連結吧,悔改然後重新連結,讓你們恢復原先的連結。因為你的爸爸很愛你,祂甚至願意為你而死,不是你的公義讓你有權利,而是我們成了祂的公義,祂看我們一直都是值得祂這麼去做的。」這個悔改的目的,是單純與別人維繫一段彼此愛的關係,而不是出於害怕被懲罰。有條規則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就是耶穌說,要給我們這條總綱,就是愛,「要愛神和愛人如己。」祂總是用愛來帶領我們,我們是蒙愛的兒子,不再是以奴僕的方式來到祂面前。

這堂的最後,丹尼牧師以自己的兒子在青少年時曾徹夜不歸的衝突事件作為這一堂的小總結。那天丹尼牧師夫婦打了一遍兒子好友的電話仍完全聯絡不到他,直到早上才看見他無關緊要的回家,找不到人又在外過夜的理由只是一句:「在朋友家睡著了、手機沒電了。」丹尼牧師後來的處理方式,保住了兩人之間的關係與連結,兒子也從此沒有再犯。

//

【了解全文】請至Asia TV

!!精彩內容,無遠弗屆!!

▲依照年份、講員、主題等關鍵字,快速搜尋你想要的影片。

▲不限制任何裝置收聽、收看,方便、簡易又省時。

▲收藏影片,可無限次數觀看。

▲無廣告打擾,流暢不中斷。

 

 

 

81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書摘 |《愛裡無刑罰》第七章 掌握面質五大要點

識破刑罰的詭計,進入到真實的愛中。一步步活出悔改、和好和恢復的生命!

1,96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終結我們與懲罰之間的愛恨情仇

掌握面質五大要點

過去這二十多年來,我經常會突然接到一些「燙手山芋」的棘手案例。一般而言,所謂棘手案例無非就是當事人的生命經歷了到前所未有的崩壞,而且已經到了失控的程度。情節較為嚴重者,往往是因為有一方從事了某個等同於背叛的不道德行為—可能是外遇、性方面的不道德、偷竊等,因而帶來極大的毀滅性。情況不那麼嚴重的,則可能是經常性的不尊重、不誠實或是不尊榮所造成。不過幾乎沒有例外,在每一個案例裡,當事人的行為都有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造成重大傷害,而且還會連帶波及到其他遠近程度不一的無辜者。

這裡有必要值得一提的事是,唯有道德層面的混亂,我才能夠從一個關係和權柄的角度介入;要是有人犯的錯涉及觸法—比方說殺人、侵犯孩童、酒駕等等—這類的問題,我恐怕就愛莫能助了。這類的問題得由法定的司法機關來進行裁決,並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好。可是如果是某個教會領袖犯了姦淫,公司裡某位領袖侵犯到了自己機構裡的文化,或是因為家中有個叛逆的青少年而感到頭痛不已的父母—這些就是道德權柄,即教會領袖、公司領袖、家長所能夠管轄的道德層面的混亂,也是我處理得了的混亂。

通常等我被叫來協助處理某個棘手的狀態時,這個人大概早就已經被所有人都面質過一輪,但又問不出個所以然,而當事人也無所不用其極地努力隱瞞、矇騙和與他人保持距離好一段時間了。人們總會問我:「在關係中的問題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點去跟對方面質好?」每當關係中的焦慮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而且已經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連結時—通常可能是某一方感到不受尊重或是不負責任的狀態所引起,此時兩個人就應該好好坐下來彼此面質。通常兩個人的關係會在此刻產生某種變化—要不是因為兩個人談得順利並作出調整,恢復對彼此的尊重與責任,連結關係也重新修復;不然就是因為以逃避或是用了錯誤的方式去面質,結果選擇與對方保持距離來保護自己。某些人之所以最終會變成一個棘手的個案,其實就是因為他們一直讓後者不斷地在自己的生命裡重演;他們完全是以一個孤兒的心態運行在只求自保的模式裡,一直受到羞愧和對於刑罰的恐懼所驅使,透過疏離和拉開距離來懲罰自己與他人。

在新約底下進行面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呼召人脫離這個一直活在懲罰思維模式下的孤兒生活,好叫他們能夠領受新約裡的兒子身份。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裡的教導是,當某個人好像越來越疏離或更深掉入毀壞中,那麼當我們去面質他們的時候,就可以讓對方知道自己對於這段關係有一定的責任和屬靈權柄來改善這個狀況。進行面質的目標不是要去使這個人露出真面目或是要把他趕出教會,而是為了要能「挽回他們」(見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加拉太書六章1-3節也講到類似的事:

我親愛的朋友們,你若是看見某個信徒被自己的過犯所勝,你們這些滿有聖靈的人就要找機會去使他得恢復。以溫柔的話語挽回他,因為這不僅會使他對你敞開心房,也會讓你不高舉自己過於他。當我們為彼此承擔難處,愛會使我們有能力可以照著受膏者的律法去行。若是你覺得自己重要到無法放低姿態去幫助別人,那你就是活在欺哄裡了。(直譯自英文Passion譯本)

英文欽定本的翻譯是說要用「溫柔的靈」去使他們被恢復,我常會用一個比喻形容溫柔的靈,就是想像嘗試要去摸一頭鹿,我唯一能夠成功摸得到牠的方式,就是必須讓那頭鹿相信我對牠不構成任何威脅。這表示我必須盡可能地降低我們雙方在接觸過程中的焦慮感,我也必須讓那頭鹿知道,我完全沒有要控制或傷害牠的意圖。溫柔的靈是出於一個信念:「我用不著控制你,我不會怕你或怕你惹出來的麻煩。我沒有要懲罰或是羞辱你,也沒有要攔著不讓你去接觸別人,我只是想要幫助你離開這個深淵。」

挽回人表示贏得他們的信任;我在進行面質的時候,都會請對方要信任我會帶領他們走上一段悔改、和好和恢復的旅程。這很具有挑戰性,因為就如同我前面所提的,大部分會被我面質的人通常都是因為他們與神、與自己或與他人的關係都很糾結,所以才會演變到這種一發不可收拾的程度。當人處在孤兒心態裡時,這恐怕很難避免—因為懷疑就是最大的癥結點。不過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這些人,因為這些深陷泥淖的人實在鮮少碰到有屬靈生命成熟的人會願意陪伴他們走完這條恢復之路。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為這就好像是要與他們立約的一個承諾,幾乎就好像是我答應為一對夫妻證婚的承諾一樣。當我在婚禮上為一對新人證婚,我就是打定了主意會陪他們走很長一段路,這一路上只要他們遇到困難,我希望他們知道自己隨時可以找我。那些被我面質或是帶他們走上恢復這條路的人也是一樣,只要他們願意與我一起,那我肯定會陪他們走到底。

要想成功進行面質,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我通常會從一剛開始談話時就很努力地去打造和強調這個部分。有時候這些棘手的個案可能是我很熟的人,而且是有一定程度的交情,這種時候我會知道我們之間的互動已經有一定的信任基礎。不過如果我完全不認識對方,只是剛好我是遮蓋他們的權柄的話,我就會邀請一個共通的朋友或是他們信任的領袖一起,好「借助」他們對這些人的信任。比方說我在《天國尊榮文化》這本書裡所講的故事主角賈許和羅蘋.畢竇康就是屬於這一種。因為我是伯特利教會的資深領袖—而他們當時正好在伯特利事奉學校就讀—所以我算是他們的權柄,可是在他們來到我辦公室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碰過面。因此我們第一次碰面的時候,我就邀請了他們在學校裡信得過的兩位領袖一同參與,希望如果他們發現這兩位領袖對我有足夠的信任,那麼他們也就比較不會感到焦慮。當然他們還是挺害怕的,不過因為現場有他們所信任的領袖,這表示:「這是一個安全的環境」,這使得我們在建立連結時不是從零開始。


《愛裡無刑罰》 UNPUNISHABLE

實體書|異象工場官方商城
電子書|博客來
            |Readmoo 讀墨
            |Pubu 電子書城
            |Google Play 圖書

 

● 書籍簡介

識破刑罰的詭計,進入到真實的愛中。
一步步活出悔改、和好和恢復的生命!
 

人在的地方,亂是在所難免。小孩會把東西弄亂、配偶或朋友也不免會搞砸一些事,包含同事、老闆、牧師、總統…等等,就連我們自己也不例外。

混亂感覺既恐怖又痛苦,而且還人見人厭。有可能面對某個個人失敗經驗所造成的傷痛、有個孩子因為沒受到尊重而感到挫折、因為被背叛而感覺世界崩塌、工作場合發生衝突而感到壓力山大、也或者是社會上許多不公義的事而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論眼前狀況為何,通常我們的反應不出這三種—恐懼、羞愧和刑罰。

會有這些反應都可以理解…但是它們完全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只會讓恐懼、不饒恕、報復和疏離的這類文化繼續大下去。

耶穌來是要我們看見,可以用一個更好的方式去回應人類所惹出來的麻煩—就是悔改、和好和恢復。這個方法不僅能夠徹底從一個人的生命中挪除掉恐懼、羞愧和刑罰,也可以賦予他們的能力把問題從根部一次剷除乾淨,還教導他們建立全新的生活方式,包含要活在光中,並要以保護好與神、與自己和與他人的連結關係為重。

《愛裡無刑罰》將會一步步地教你如何從自己開始活出悔改、和好和恢復的生命,領人走上這趟旅程,並且在個人生命、人際關係、家庭、教會和組織機構中營造出一個講愛卻不帶一絲恐懼的文化。

 
● 聯名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周神助、周巽光、周巽正、夏昊霝、晏信中、柳子駿
黃國倫、寇紹恩、張光偉、董家驊、謝宏忠
 

 

1,96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無論如何都要一路愛到底

12_2連結、溝通、界線不是三個步驟,而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心的狀態

(摘錄自Danny Silk 牧師《一路愛到底》一書內容)

在賓州的賀喜鎮,是一個號稱全地球最甜蜜的地方的小鎮。在這裡的空氣中, 彷彿隨時飄著巧克力的香味(註一), 因為它是賀喜巧克力一百多年來總公 司的所在地,而創辦它的人,則是一位名叫Milton Hershey 的老爺爺。
賀喜爺爺很喜歡小孩,可是他跟他的太太凱薩琳結婚很久,還是沒辦法生孩 子。然而他們並沒有自憐自艾,也沒有將愛的開關給關閉,反而在賀喜爺爺 五十二歲時,他們夫妻倆決定,既然沒辦法生小孩,那就來開一間給孤兒上 學的學校好了。賀喜爺爺說,這一切都是Kitty( 他是這樣稱呼太太Catherine 的) 的主意,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一百個孤兒,那一切就值得了。
於是米爾頓‧ 賀喜學校開幕了。賀喜爺爺上天堂前做了一件事情。他把所 有的錢信託,捐給學校,而他的巧克力公司竟然持續賣了很多很多的巧克力, 變成全美國最大的巧克力公司,賺了很多錢,也開了自己的旅館跟遊樂場。 另外他們還買下很多別的做食物的工廠,這些所作所為,直接間接的造福了 全世界許多人。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而這一切的起源,只是出於單純想要擁抱孩子的心。 不過我們在聽見美好故事的同時也該回過頭來想想,雖然這提議由凱薩琳太 太首先提出,但如果他們的心態不健康、沒有經過溝通、對於擁有孩子、造 福孤兒達成共識,後續的事蹟也許不會發生。秘訣是:他們的愛的關係是健 康的,他們對愛的開關是開啟的,對世人的愛也是源源不絕。
(註一:在賀喜,尤其是遊樂場跟巧克力世界,巧克力的香味是真的被刻意 釋放空氣中,讓遊客驚喜的。)
連結 CONNECTION
每個人都渴望與他人建立美好親密的關係,這是上帝創造人類「與生俱來」 的本能。就像衪喜愛住在我們裡面一樣,「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8: 31) 衪說:「我要將一些人放在自己心上,我要與他們合而為一,與他們彼 此相交。」當衪想到與我們共享甜密交通,衪就滿心歡喜。於是當我們是按著祂的本相被造時,我們自然也喜歡與人建立「健康而美好的關係」。
然而我們因罪的原故,每個人都不完全,所以再親密的人或多或少還是會彼此誤會、傷害、不諒解,甚至衍生出苦毒、掌控與自覺無力的狀態( 嚴重者則會產生毀滅的三角關係)。然而好消息是,在主裡我們都有能力回溯過往、反省自己,進而成為一個剛強的人(CH1)。如果你聽說某人是個剛強的人(a powerful person),你大概會猜想他會是屋裡說話最大聲、負責指揮別人做事的人。事實上,一個剛強的人,不會需索掌控他人,只有自覺無力者(CH1)才會這麼做。
剛強的人不會試圖控制別人(CH3)。他們的責任是自我控制。剛強的人所說的話,不會被來自眾人的意見與壓力動搖。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要如何傳達他們的期望。剛強的人是表裡合一的,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忠於自己,也會邀請身旁的人做自己。剛強的人在面對痛苦和恐懼時,依然能夠以愛回應(而不是本能的反應)。「回應的能力」是建立健康關係時所需的關鍵能力。
另外,Dnny Silk 牧師教導我們,有幾種方式能夠加強與他人的連結。首先,我們可以透過了解「愛的語言」(CH2) -身體接觸、服務的行動、接受禮物、精心時刻,以及肯定的言語-等方式給予對方正確的,以及對方能接收到的愛的方式。另外,我們亦可以透過健康關係的七根柱子(CH4)來與對方有健康的連結-愛的柱子、尊榮的柱子、自制的柱子、責任感的柱子、真理的柱子、信心的柱子、異象的柱子等。若你和對方的關係是奠基於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建立起這七根柱子,那麼你在關係中所建造出的結構,將能夠保護、孕育出一個 Shalom(平安)的環境。
溝通 COMMUNICATION
若要讓剛強的人都能持續參與在彼此的對話中,並保持連結感,那麼溝通自然是不二法門。然而溝通對於人類-尤其是華人而言,簡直就像新大陸一樣,陌生且遍尋不著。就算尋著了邊,也會用錯誤的方式與期待來與對方溝通。有許多人認為溝通就是你說你的想法、我說我的想法,講完了(並不一定全然了解對方說的),然後我們最後一定要達成某個共識,這才算是溝通。然而Danny Silk 牧師說,溝通是為了交換彼此真實的感受(CH5),溝通的首要目的是瞭解對方,而非取得共識。哇!這真的是顛覆了許多人的想法。我們溝通是要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以建立親密關係和對彼此的信任。當你向我表達你的需要時,我的責任是專心地傾聽你,如此我才能瞭解你的需要、知道我對你產生的影響,以及我該怎麼做才能滿足你的需要。
所以溝通是為了讓彼此了解對方,讓彼此關係變好,而不是急著找出解決方案,來完成一件事情。要記得,關係遠遠比事件重要。在一段互相尊重的溝通中,一開始就向對方表達出「我在乎你的需要」的訊息,是十分重要的。接下來,則是要在傳遞與接收明確訊息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因此,Danny Silk 也提出了一個信任循環(CH6),1. 有一個需要、2. 表達此需要、3. 回應此需要、4. 需要得到滿足。這裡的問題在於—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信任循環都會因此被打破。但好消息是,我們是上帝的孩子,當祂宣告我們都必須「重生」時,祂所說的是:「我們現在要重新恢復這個信任循環。我將你們安置在天父的膀臂中,在那裡你們可以經歷到祂無條件的愛、接納與關懷。他們向祂呼求的時候,祂會滿足你的需要——特別是你被愛的需要。你會學習如何重新信任,也會有能力與我、與其他人建立關係,這些關係將使你的心滿足。」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太過破碎,或當了太久的孤兒,以致於無法回到天父的家中居住,按照神原本的設計去愛人與被愛。這就是福音的本質——實在是個大好的消息。
界線 BOUNDARIES
不論你是基督徒或者非基督徒,一定常為工作與家庭、友人與情人、答應與拒絕之間的選擇傷透腦筋。大部分在關係上無法建立親密與信任感的原因之一,來自於界線的模糊。在你生活中的人,對你而言,應該有不同層次的親密感、責任感、影響力和信任感,而區分這些層次,是你的責任(CH8)。同樣的,這些人容許你參與及影響他們生命的程度,也會不一樣,你必須予以尊重。與人的相處有層次之分是完全正確、且健康的。本來就應該如此!
你知道耶穌也是有界線的嗎?從聖經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睚魯的女兒、血漏的婦人、畢士大池的癱子,他們都得醫治了,那其它人呢?耶穌之所以對每個祂所醫治的人說「好」,某些時候又對一些人說「不」(當然這個「不」不是「永遠不」,只是「不是現在」),是出於祂對天父的順服,因為祂已經對一個最重要的呼召說「好」,將神放在祂生命中的第一位。這表示耶穌在凡事上都完全地降服、與父神合一,並與祂同工─做父所做的、說父所說的,且以父的事為念。
許多自覺無力的人,允許他們的配偶或其他人漸漸挪移到神的位置上,導致他們的優先次序、資源和人際關係,都變得混亂不堪。他們的界線消失了,並且試圖逃脫這漸漸失序的一切,不論是透過婚外情、荒唐的嗜好,或是成癮行為。到最後,他們會變成一個無力、充滿恐懼,又善於掌控的人,然後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親密關係卻反而越來越破碎。相反地,將神放在首位,非但不會與我們的人際關係有所衝突,與神的關係反而會保護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祂會向你顯明你的本相、該與誰連結,以及如何建立及保護這些關係。祂也是滿有能力、愛和節制的靈,幫助你得以在這些關係中堅持到底。
身為一個剛強的人,你總是會想要專注在你所能夠控制的事物上──也就是你自己。你也會希望,你的選擇是取決於自己的優先次序,而非他人的決定(CH9)。
你越尊重自己生命的價值,栽種你的園子,就越能在你的周圍營造出相互尊重的氣氛。如果別人沒能認出你生命的價值和你所能給予的,就代表了你不能與他們建立進一步的關係。你要建立關係的對象只有一種,就是能夠尊重你的生命價值,也尊重他們自己的生命價值的人。惟有如此,你們才能建立互相尊重、分享彼此生命果實的人際關係。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2-14】

3,53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 打開愛的開關,一路愛到底! Keep Your Love On

11Danny Silk牧師在《一路愛到底》這本書裡闡述到: 親密關係(Intimacy)——也就是「進到我的裡面看看我(into-me-see)」——的建立,是當雙方能對彼此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都可以作自己,因為你可以看到我的裡面,我也可以看到你的裡面。」這種親密關係中的體驗——完全地被對方瞭解和接納,也瞭解接納對方——是人類所能擁有最使人心滿意足的體驗。神賜給人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愛與關係,這也是我們傾倒一生必要學習的功課。神期望看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親密關係;當然,祂更渴望我們與祂建立無比深厚的親密關係。而一份親密關係的建立,當來自於對關係的盟約、委身、並且將愛的開關開啟。事實是,這個強調愛是種感覺、無關選擇的時代,格外需要這樣的信息。於是Danny牧師強調,「一路愛到底」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心的狀態。沒人能逼迫你這麼做或不這麼做,因為它是一種富有生命的力量。一旦這種力量開始在你的生命中運行,你將能夠完全地去愛,並且去做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打開愛的開關令人深感脆弱,但卻一無所懼。所以這一期亞洲復興誌,我們將依序從連結、溝通、界線這三個部份來探討親密關係如何建立,以及一路愛到底的秘訣。並且我們也採訪到寇紹恩牧師夫婦、黃國倫牧師夫婦,以及連加恩弟兄夫婦,和大家分享他們夫妻多年的「相處之道」。如何在萬眾期待之下,到認清愛的事實,並且重新恢復與神、與另一半愛的關係的歷程。【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1】

3,59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