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擁有權力,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人?-晏信中牧師
從約瑟的13年,學習天國的掌權法則
今天,我們要談一個在教會裡極少被提及,甚至有些敏感的主題—權力。
為什麼要談「權力」?因為當我們宣告今年的異象是「聖靈澆灌,應許實現」時,我們必須明白:應許實現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權力的承接與運用。 如果我們對權力沒有屬天的認知,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世界的「權力遊戲」,最終與神的應許擦肩而過。
權力,是影響甚至控制他人行為的能力。它無所不在,從國家政治、職場生態,到家庭關係,都充滿了權力的互動。它本身是中性的,可以成為祝福他人的巨大影響力,也可能淪為滿足私慾的操控工具。這一切的關鍵,都回歸到我們最深的核心價值:我擁有權力,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人?
宰相的養成:約瑟的十三年權力預備課
提到權力與夢想成真,我們很自然會想到約瑟的故事。我們羨慕他三十歲便從監獄到皇宮,一步登天,治理埃及。我們喜歡這種「速成」的恩寵故事,卻常常忽略了故事的全貌。
約瑟的夢想,始於17歲。那時的他,的確是個擁有「特權」的少年。身穿彩衣,備受父親寵愛,他天真地分享著那充滿權力意象的夢—禾捆下拜,日月星辰下拜。在他當時的認知裡,權力,就是讓眾人都服於自己之下。
然而,這個未經修飾的夢想,卻為他帶來了長達十三年的困境。從被哥哥們嫉妒、丟入坑中、販賣為奴,到在波提乏家中被誣陷入獄。這十三年,不是神離棄了他,而是神為他量身打造的「權力預備課」。在這漫長的磨練中,他才真正學會了如何認識神、認識自己,以及如何忠心地成為一名神國度的管家。
我們總愛看他一夕成功的輝煌,卻不願深思那十三年困境的熬煉。但事實是,若沒有那十三年的預備,即便機會來臨,他也絕無可能承載得住一個國家的重量。
重塑苦難:神在坑與監牢中的同在

當我們身處疾病、貧窮、被誤解的低谷時,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神,祢在哪裡?」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成功神學」的迷思,認為只有在順境與蒙福中,神才與我們同在。
讓我們用一個婚禮的場景來徹底扭轉這個觀念。
教會是基督的新婦,耶穌是那位迎娶我們的新郎。婚禮誓言中最動人的部分,從來不是承諾共享富足、健康與高山,而是宣誓在低谷、貧窮與疾病中,依然不離不棄。因為順境中的相愛太容易,唯有在患難中的委身,才見證了愛的真諦。
耶穌,我們的新郎,祂在父神的面前,對著我們這群本不配穿上潔白婚紗的新婦,堅定地說:「YES, I DO.」祂所鋪下的紅毯,是用祂的寶血染紅的;祂給我們的信物,是那十架沉重的印記。祂承諾,在我們生命最低谷、最不堪的時刻,祂依然愛我們、保守我們、永不離棄。
聖經在描述約瑟的故事時,反覆出現一句話:「耶和華與他同在。」而這句話出現的場景,正是在他身處坑中、為奴之家與監牢裡的時候。親愛的弟-兄姊妹,請記得,神最深刻的同在,往往是在你最痛苦的時刻環繞、擁抱著你。在那樣的時刻認出祂的同在,或許才是最真實的敬拜。
天國權力的四大基石
經過十三年的淬鍊,約瑟終於預備好了。當他站在法老面前,不再是那個炫耀彩衣的少年,而是一個裡面有神同在、充滿智慧的器皿。當法老將治理全地的權力交給他時,他沒有暈頭轉向,因為他早已學會了天國的權力法則。
一、權力的源頭:一切權柄都出於神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羅馬書 13章1節
約瑟深知,無論是法老、波提乏,甚至是監獄的典獄長,他們手中的權柄都源於神。因此他選擇在次序中順服,忠心管理神透過不同權柄所託付他的一切,哪怕是最小的事。
二、權力的渴望:導正而非壓抑的雄心
渴望權力與影響力,是神起初創造時就放在我們裡面的。門徒們也曾爭論誰為大,甚至請母親來為他們求耶穌國度裡的左右高位。耶穌沒有責備他們「渴望權力」的慾望,因為這慾望本是神所賜。祂做的,是導正他們對權力的認知。為一己之私的,是摧毀人的「野心」;為神國度的,是建立人的「雄心」。
三、權力的目的:擁有萬有,是為了洗腳服事
耶穌教導說
「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馬太福音 20章26節
祂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在約翰福音13章,當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時,祂做了什麼?祂脫下外衣,束上手巾,跪下來為門徒洗那最髒的腳。
世界的權力,是為了掌控人;天國的權力,是為了服事人。一個真正能服事的人,不是因為自卑或想與神交換恩典,而是因為他深刻地知道自己擁有什麼——他擁有來自神的一切,所以他能自由地給予。
四、權力的目標:為要堅定神與你的約
「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為要堅定祂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申命記 8章18節
神賜予我們權力與資源,不是為了讓我們囤積,而是要我們成為流通的管道,去堅定祂與我們的約。一個好的治理者,必然會將手中的資源,精準地投放到有需要的地方。當我們不再只為自己,而是成為一個祝福的器皿時,你會發現,神所賜的資源將源源不絕地流過你,而你,將成為那最蒙福的人。
Photo by Ömer Serdar Ören
從個人野心到國度胸襟
最終,約瑟的夢實現了,但實現的方式遠比他17歲時想像的更為宏大。他打開糧倉,不僅拯救了埃及,更拯救了他的全家,成就了神對以色列的應許。他的權力,最終是為了服事萬民。
今天,神也要更新我們對權力的認知。讓我們勇敢地向神求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資源、更廣的影響力,不是為了個人的野心,而是為了承載神國的雄心。當我們的心不再是為了一個小組、一間教會,而是為了列國萬邦時,天國的權力就要降臨,資源就要湧流,神榮耀的應許,也必將透過我們,實現在這片土地上。
信息分享 |Asia for JESUS 國度豐收協會副執行長 晏信中牧師
信息整理 |Asia for JESUS 國度豐收協會編輯部
17 total views, 15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