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牧者交流 | 天國在我家

天國文化其實是建造在關係的裡面,很多時候,關係甚至勝過我們在講台上面所傳達的很多訊息。華人文化常有的問題都是掌控,從家裡掌控到教會繼續掌控。因為在我裡面有一個不安全感,如果我的孩子現在不聽我的話,他長大之後他就更不聽我的了;不聽我的話,未來這個教會一定很難繼續往前走,但是神的概念完全不是這樣。這樣的思考模式不是天國的思考模式,而是地上在恐懼當中的思考模式。

2006年有五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牧者開始了Asia for JESUS,是從一個青年復興運動開始,大量的年輕人開始集結在體育館當中,但是當我們回頭看,很多人數增長是帶著掌控,因為人為掌控很容易,只要賦予他一個框架,再用神的話包裝起來就成了。

但是天國是全然的給予,過去的我們所建造的文化是人需要達到我們的標準,所以我們就成為了天花板,然而在天國文化當中,我們其實是地板,要讓人無限的發揮,直到他成為神所創造他的樣式。所以在2007-2010年,我們的文化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帶領我們從軍隊,進入到真實家庭的關係。

天國文化的背後是有一個父親,有一個被稱為天國的家,耶穌在他十二歲時,在會堂的裡面講了一句非常shock全世界的話,或是到今天仍然震撼,舊約都是帶著敬畏的心稱呼神為耶和華,但耶穌卻跟自己的父親跟母親說:「我豈不以我父的事為念嗎?」直到後來許多的比喻當中,「家」的概念就被完整的呈現出來。

而我們看待家庭,以及與家人的相處方式,會直接反映到我們的服事,甚至是我們的牧養。一個沒有愛與連結的地方,是沒有辦法帶出生命的。如果我們不懂得好好對待太太、好好陪伴我們的孩子,我們如何告訴弟兄姐妹說好好來愛你身邊的人?

我爸爸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面,是一個相當嚴厲的父親,我記得我父親曾跟我講過一句話說:「我已經年紀這麼大了,我永遠不會改,要改的話就是你改。」但是有一天他把我叫到家裡面去,請我母親待在房間,然後跟我道歉,他說:「孩子我想要跟你道歉,過去所有做在你身上、或我所講出來傷人的話,不曉得你會不會原諒我?我看見神使用你,我們非常以你為傲。」這是過去他不曾說過的話,那一年我爸已經七十歲了,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每一個家庭的轉化與改變,後來成為城市的榜樣,這才是教會真正該拿出來的善心,在許多善心當中,唯有一種是耶穌做不到的,當耶穌說你要去,做比我更大的事。神蹟奇事他都做過、使死人復活他也做過,但唯有家庭他還沒有機會做,因為他沒有孩子、也沒有妻子。而這就是教會需要彰顯在地上的事,當我們願意做,改變就會發生。

不一樣的世代,不一樣的挑戰

我們成長的世代跟下一個世代環境完全不一樣,所以讓我們不要再給做事方法,我們能夠給他們的,只有智慧跟品格,因為我們真的不夠認識他們。

我有三個孩子,老大準備念大學,老二準備讀高中,最小的則要升國中,他們所經歷的跟我那個時代非常不同,以前我們一個聯考就見真章,現在有特殊選材、繁星計畫,更多元與複雜的升學管道及方式,很多人會稱下一代是草莓族,但我要告訴你,他們所要面對的壓力,比我們小時候大太多了,我以我下一代為傲,也為我們學生區的下一代為傲,因為他們所做的遠遠超過我們當初所能做的。

品格從哪裡看見?如果我們不在台上分享我們的軟弱,他們永遠看不到我們的品格。有時我們要承認,在我們婚姻裡面,也會面對挑戰,甚至可能會有想要離婚的時刻;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無助,希望他能有很大的突破與成長,卻好像不是按照我們所預期的發展。

但是這些都只有當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降伏,不要用恐懼帶領孩子,而是讓聖靈來工作,在每一個挑戰過程中,選擇自己謙卑,安靜聆聽聖靈的聲音。

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習慣用最快速跟有效率的解決方法,於是我們就會按照自己的經驗,跟他們說要怎麼解決,我們用一個模式在教養孩子、帶領教會,但事實是,沒有任何一套方法,可以對所有人使用,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我們必須要讓下一代知道,我們重視他們到一個程度是,即便你所喜歡的,我未必喜歡,但是我會用力把你喜歡的給你,這是一種給予。接下來當我們要一起往前走的時候,他會知道我們看中他的需要,並且把他看得很重要。

因為過去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對孩子說我們的需要,爸爸媽媽這樣有多辛苦?犧牲多少?所以你要聽話、要孝順來回報我們。也因此許多孩子當他來到教會當中,他就想跟神交換,就像傳統宗教,香油錢給多少,就要換得多少。而敬畏耶和華的靈已經沒沒了,那就是我們教會的災難。

我渴望我們能夠在一個天國文化的概念的裡面,其實就是以福音為本,而我們會聽到的第一個故事,就是浪子回頭,我們能夠在這地上彰顯天國最重要的兩種方式就是神蹟奇事跟婚姻親子,這兩件事情在教會裡面是缺一不可,當我們一起努力讓教會彰顯出神國的榮耀,就能看見天被帶到地上。

 

牧者回饋與分享

林少軒牧師 毫無隱藏事工
我們總結是有些人就覺得我們要開始來做領袖,更多關注我們的情緒,也有人開意識到,我們要做在自己的下一代開始,並要回顧自身的成長歷程和反思,我們也普遍提到更多把心力焦點從事工轉回到家庭裡面,更多重視配偶、親子之間的感受,正視我們自己的需要,也更多傾聽配偶的需要。

陳彥佐牧師 安樂聖光堂
有談到說父親其實要刻意去營造家庭的文化,需要保守自己,面對孩子會展現的一些情緒與臉色,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以及我們都需要去傾聽,心是需要被傾聽,不是需要被修理。我們總是想要去修理他人的心,但其實我們連自己的心都沒辦法修,唯有耶穌才能。最後是,我們可能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乖巧懂事,也會覺得我們是他父母阿,理所當然希望他好,這些某程度而言,都是對他的一種掌控,實際上我們是在控制我們的孩子,但我們更該創造心與心的連結。

羅戊昇牧師 北斗靈糧堂
我們分享到一些我們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孩子,他可能還沒有回家的旅程,以及我們心境上的轉變,在這次特會當中,比較多的學習夫妻之間的關係;此外,思考了我們到底給予家庭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在外面奔波服事,常常我們都把最好的留給我們的同工、教會,回到家後已經疲憊不堪,透過這次特會就在省察我們真實的狀態,該如何改進,並且活出美好。

蔡欣宜傳道 雙園靈糧福音中心
我們這一組比較多討論的,是在跟孩子的關係連結上,過去我們所接收到上一代相關的教導,就是老一輩說的算,你就照著爸爸媽媽的想法,「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經常聽見,我也經歷過孩子小時候,要求他們都要聽我的話,但是到了他們青春期,我們就開始有很多的衝突跟摩擦。

我就開始去思考,孩子跟我們的想法為何會越來越分歧?也開始詢問教會其他的孩子,他們怎麼看這些事情,後來我發現是我被侷限在一個框架當中,一件事情不會只有一種解決方法。

傳統華人文化比較封閉性的思考,可是在猶太的教育的裡面,他們從小就接觸開放性的問題,帶著批判性的思考,過去我跟我先生在牧會時遇上一些問題,也會覺得答案只有一種,但現在因著思維上的轉變,反而帶來更多可能性與討論空間。

另外就是我們有談到,現今孩子目前面對兩性的看法,當然我們在真理上不會讓步,但是我們要學習接納跟理解他們。當然我們也會有疑問,真的有些孩子天生特質不同、生理性別跟他的心裡性別不一樣,那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在真理上引導他們?又該如何去回答我們下一代關於這些種種的問題?

我們最終的結論是,三、五年就是一個不同的世代,若不是在福音的大能,我們可能就會使孩子的信仰停留在知識性的宗教思維裡,面對這世代的孩子,真的很需要依靠聖靈的大能去引導他們來認識神的真理,讓聖靈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生命中的問題。


Winnie 師母 台北101教會
我們這組分享許多跟情緒相關,像瓊慧也有提到,他被神提醒要寫情緒日記,上帝照人除了心思意念,也創造了我們所有的情感,其實我們的情緒是上帝給我們的啟示,也讓我們能夠學習去省察、追究跟理解;另外是關於connection,關係的連結,我們有沒有確實跟伴侶有連結、跟孩子有連結。

結論

一個家庭當中,父親要特別站起來;教會當中則是牧師師母要站立。但我們不要管理人,聖經當中提到治理這地,這地當中其實從沒提到要管理人,我們只能帶領,不能管理。帶領是以身做則,當我們往前跑的時候,後面的人會看見你的勇敢跟信心,他就會跟著跑上去,我們只能管理自己的心,當一個領袖,我們願意管理好自己的心,大家就會一起共同的成長。

13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Comment here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