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報導 | 當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芥菜種的信心已夠用

天國文化特會的第二天晚上,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牧師以及台北復興堂柳子駿牧師,透過士師記第六~七章鼓勵你,不要小看自己。

1,362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文字紀錄 | 蔡孟彤、莊依萱

上帝在呼召神大能的勇士

在天國文化特會的第二天晚上,新店行道會的主任牧師張光偉牧師以士師記第六章中,基甸的故事帶入今晚的主題「當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樣」。在士師記第六章中,記載著一名叫基甸的人為要防備米甸人,正躲在酒醡裡打麥子,然而神的使者卻在此時向他顯現,並稱呼基甸為「大能的勇士」,親自呼召他起來對抗米甸人,並告訴他「神必與他同在」。

「其實任誰看,那時候的基甸都不像個大能勇士,但神看到了他的潛力!」在神的時間軸中,祂既是開始也是末了,因此對祂來說事情已經成就,祂看到的基甸是一個勇士,而不只是一個躲在酒醡裡膽小的人。接著,神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起號角,呼召旁邊所有的人來跟隨他。在當時沒有別人敢這麼做,因為吹號角的人是帶有責任的,而敵人也會起來攻擊他。「教會最害怕的,就是吹號角,因為吹完號角接著就是讓人不舒服的話。」光偉牧師說,基督徒需要有勇氣成為吹號角的人。 

神會使用每個人,只要順服讓祂帶領

多年前光偉在新加坡神學院進修,當時的牧者把一些六年級的學生交付給他,「我大失所望,因為我向神求的是要建立大學生或是高中生成為精兵,我就在想:『這一定是魔鬼的計謀!』」光偉牧師笑著說,自己服事沒有果效想要放棄時,神卻問他:「你會什麼?」他當下想,自己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或打球,然而神再次問他:「我沒有問你不會什麼,我是問你會什麼!」他老實地回答神:「我只會煮飯。」上帝卻說:「那我要你來餵飽我的羊。」

「那時每個週末,我跟妻子都在為別人煮飯,教會就像蝗蟲入境一樣。」光偉牧師回憶到,這次他選擇順服神的話語,專心地餵飽祂的羊,而很神奇的是,在三個月後,原本的六位變成三十位,半年後再變成八十位。「原來上帝根本不在意我們不會什麼,上帝只要我們願意跟隨祂、信靠祂!」就如同士師記第七章,有人夢到基甸如大麥餅滾入米甸營中,甚至將帳幕撞倒並傾覆。你願不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在聖靈的手裡,就算只是個大麥餅,上帝依然要使用你!

芥菜種的信心,已足夠神使用!

最後,光偉牧師分享曾經有個女孩來到他的教會,請牧師為她多年的腦瘤以及視力恢復來禱告,腦瘤壓迫到神經使她經常頭痛、昏迷;夜盲症也導致她晚上看不清楚。光偉牧師長久以來都在不斷為她的疾病禱告,但卻始終沒有得醫治,使光偉牧師心態越來越悲觀,甚至已經預見了女孩的死期。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女孩興奮地跑來跟牧師說她的夜盲症已經得到了醫治,從懷疑直到醫生證實,光偉牧師才知道原來上帝真的醫治了她,一直都有垂聽他們的禱告!

「你問我每次為她禱告時有沒有信心,我當然有,我有的是『芥菜種的信心』!」光偉牧師說,有時候我們看外在環境便會悲觀退縮,但只要有芥菜種的信心對神來說已經夠了。 

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接棒,繼續往前進到士師記第七章,他和大家進一步分享,當事情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的時候,神仍然在掌權。

耶和華使人得勝 不在乎人多人少

柳子駿牧師說:「有時候人數多了,力量強了,反而驕傲了、忘記神。」這場疫情是神正在挑選合用的工人的關鍵時候,箴言21章31節說到:「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當現在景況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的時候,正是神在揀選能夠使用的人,且最後要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

神正在尋找能為祂打仗的勇士

柳子駿牧師說:「神正在尋找,疫情過後真正能為祂打仗的勇士在哪裡。」在末後的世代,即使在困難當中,仍然願意堅持往前走的人,會成為被神使用的勇士。每一個復興都是預備爭戰勇士的時候,復興過後會有一群勇士被分別出來,而那些勇士會經歷一些考驗和篩選的過程,復興過後的得地為業就是給那些復興的勇士,此刻就是神在呼召揀選勇士起來的時候。

勇士的第一條件

神要的勇士,第一個條件就是信心。士師記7:3說到:「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惡者所有的攻擊,第一個都是先攻我們的心,仇敵就是想要讓我們感到害怕膽怯。在心理學裡面有研究,我們所有想像害怕的事情裡面,有百分之九十都是不會發生的,這些百分之九十的害怕,都是仇敵去澆灌而成的。柳子俊牧師提醒到:「沒有什麼問題可以讓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不要被環境的變動給限制住,不要因為事情不如預期就被限制住了。

神要用的勇士是要經歷考驗的

柳子駿牧師說:「上帝為祂的教會要留下真正可以打仗的勇士。」神常常透過環境,考驗到底誰是祂可以使用的人。在經歷考驗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很常會問上帝說:「為什麼?」、「祢到底在幹麻?」但事實上這就是一個預備勇士的過程,為著要在這個末後,充滿多變、考驗的世代,留下一群堅持的人。此刻神正在磨掉我們生命中一些的雜質,就算是只有芥菜種般大小信心的人,都能夠成為祂要使用的人。

(完整信息請至Asia TV:https://bit.ly/3fEcquM

 

 

 

1,362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特會報導 | WORKSHOP領袖聯盟座談

青吶特會中兩天下午的工作坊,相信這些「類五重職事」選修課程,將要興起南臺灣更多的勇士、先知、牧人、獵人與工匠,為主發光作鹽!

1,19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 | 潘元偵、胡庭瑋、何恕瑜、盧耕如

青吶特會中兩天下午的工作坊,相信這些「類五重職事」選修課程,將要興起南臺灣更多的勇士、先知、牧人、獵人與工匠,為主發光作鹽!

「勇士」-每一個人都有影響力

The Hope國際合盼靈糧堂主任牧師Peter(萬力豪)說:「一個好的教會,關鍵在於有一個好的團隊。」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分工,而是在於幫助所帶領的人都能有一顆領袖的心,以至於他們的全人也興盛起來。首先,我們需要先思考「如何成為好的領袖?」根據研究,一個領袖最重要的兩個層面包含:一、領袖的素質;二、情緒管理。領袖最重要的功課,不是成為別人所愛的人,而是要愛你所帶領的人,讓他們覺得被看重、被啟發與被成全。

另外,領袖也需要先學習信任同工,賦予他們權柄,並在過程中幫助他們成長。有弟兄姊妹提問,「如何讓團隊目標合一?如果大家想法都不一樣怎麼辦?」萬力豪表示,可以一再強調團隊的目標,而同時允許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來達成同一個目標。「我們時常被教導要勇敢作夢,但很少被教導成全他人的夢。」萬力豪說,並以約瑟的故事舉例,約瑟以前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最後他是幫助完成法老的夢想,這使他帶出影響力。

「先知」—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榮 操練聆聽神聲音 

Asia for JESUS副執行長晏信中牧師以現代基督徒的交友觀切入,「傳福音就像在做直銷?」所以你會發現多數人對基督徒傳福音這件事,保持著拒絕的態度。然而,先知性的眼光是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榮,不只是牧者領袖,也包含我們每個人。若我們能從屬靈的眼光看到自己和他人先知性的恩賜,會帶來極大的祝福。當我們回到校園或職場,要學習和其他人做朋友,「先知性的恩賜,是在人的生命中,找到神所埋葬的寶貝。」

聖經中約翰福音提到,羊可以聽見並認出牧羊人的聲音。「我們跟父親聊天與對話是本能,每個人都能『聽到神』的聲音,但是當你成為基督徒以後,才可以『認得出』神的聲音。」晏信中說,聆聽神,是需要不斷練習的,就如同小嬰兒學習講話一樣。

先知性繪畫:認識自己與神一起冒險

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先知性繪畫團隊團長柯妤臻姐妹,分享自己與神冒險的故事:「神會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對人發預言,但必須了解自己身份是『神的兒子。』」創世記提到我們是按著神的形象創造,我們擁有神創意的DNA。先知性藝術最重要的是與神同工;與神同工的秘訣就是跟神的關係;關係是來是於與神的親密;與神的親密是來自不斷與神交通。

「要看你自己如珍珠般的寶貴。」柯妤臻邀請學員拿出手機,用自拍模式看看螢幕上的自己,問神:你是怎麼看我?並試者將領受的畫面繪製出來。柯妤臻鼓勵:「找到自己的身份,開始祝福別人,神會加倍的祝福!」

牧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付出的

台北靈糧堂全人關顧中心事工負責人董佳音牧師,從學生時期起,就會特別注意團契中的新朋友,主動與他們建立關係;用葉子做卡片送同學。成為傳道人後,會親手做蛋糕在小組中分享,邊吃邊聊天……等等。「當你帶著愛去跟他們連結,就已經在『牧養』了!」董佳音提醒眾人,不要輕看自己所付出的時間和任何一件小事。

在牧養的過程中遇到各式各樣、行事風格不同的人是很正常的。需要尋求天父的眼光,時常查驗自己所言所行的動機,是否錯把自己當成「牧羊犬」或是「僱工」?一旦出發點錯誤了,很容易會錯待人,甚至使人受傷。

董佳音指出,牧羊人有兩個職責,一是牧養;二是帶領。「人們不會關心我們知道的多少,直到他們知道我們關心他們有多少。」要知道牧羊人所服事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把羊當成工具,要在愛裡建立真實的關係。

董佳音特別提醒,牧羊人也別忘了自我關懷,Henri J.M. Nouwen(盧雲)《始於寧謐處》一書,「在那些叫人不能喘息的行動之中,我們聽到一隅安歇的呼吸,在夜以繼日的行動裡,我們找到片刻安寧靜謐。」提醒眾人設立界線的重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口氣禱告」,例如透過「主阿」這個詞,不斷留意自己現在跟神的關係如何、狀態如何,把困難交託給神,繼續與祂同行。

董佳音也邀請到屬靈女兒周曉薇分享從學生時期最軟弱的光景,直到如今在多重角色中實現呼召的生命故事,她認為最大的關鍵是敢跟神求:「我真的相信,我們的神是非常樂意為你我預備機會的!」

「獵人」-傳福音是道成肉身  披戴耶穌得著人心

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傳道劉莉芳藉由性格特質遊戲,將在場學員們「大風吹」,按照內向、外向、感性與理性分為「分析」、「親切」、「表達」與「領袖」四種特質。「神創造我們的不同是為了要互補」,劉莉芳指出,所有「缺點」只是「優點」不成熟的呈現,透過理解彼此的內在動機,能夠產生欣賞、接納、包容、成全。

劉莉芳認為,基督徒傳福音時常帶著「業績壓力」,但事實上,傳福音最要緊的是「幫助人活出真理與認識自己,分享十字架如何贖回我的生命」。劉莉芳透過自己的信仰歷程對神的體會,幫助人理解「信耶穌得永生」、「不可拜別神」的意涵,是慈愛的父神期盼能與祂的兒女永遠在一起,不要「找錯父親」。「真理不是跟人家傳高高在上的生命,真理是走進人群、道成肉身。」劉莉芳流淚分享,她從來不在家人面前主動談「基督徒不做什麼」,後來當她母親對親戚說「她沒有在拜的!」劉莉芳真的知道母親是認出了神的作為。「有沒有加入教會一點也不重要,耶穌說的是『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不是『來』教會。人們的生命因為你遇見耶穌、帶來改變才是福音的關鍵。」

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傳道吳瑋萍強調:「不要忘記你是天國的獵人,眼睛要用來看見人的需要與寶藏。」她鼓勵學員以禱告預備福音,用創意結合各種可能性,「我們的任務是聽見神的聲音就行動。」

吳瑋萍過去在國中成績名列前茅,卻意外因為競爭對手認識神。當她信主後,始終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你永遠不會知道上帝要做什麼!」她曾經在書店打工時,意外遇見有外國人想傳福音給她,吳瑋萍抓住機會,把這位基督徒和一大群未信主的華僑朋友,全都帶進教會、進而信主。她也長期陪伴一位年輕人從同性戀,後來成為變性人,吳瑋萍在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傳達神愛祂的兒女、沒有談對錯,最終在今年,這位年輕人受洗歸入主的名下。

她鼓勵青年讓傳福音成為「Life style」,為自己禱告,無論去到哪裡都要披戴耶穌基督,並對自己說「我是行動的約櫃、聖靈在我裡面!」以永不放棄的態度將祝福帶給身邊的人。「上帝的法寶如同一串肉粽,你就拿你喜歡的去用。」吳瑋萍鼓勵在場的學生,要跟教會輔導協力合作。她進入國中社團傳福音,也會透過團體遊戲、桌遊、約出去打球等方式,讓福音有機會「見縫插針」、滿足人的需要,她相信讓朋友認識福音的機會無窮無盡。

工匠-發揮創意 做出巧工並祝福他人

舊約時代,神的靈澆灌在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身上,好叫他們能夠做一切的巧工,並協助摩西完成聖殿的建造。新約時代,聖靈居住在我們每一位信徒的生命裡,相信這是我們能夠發揮創意、做出巧工並祝福他人的關鍵。藉由這堂課教導橡皮章的基礎刻工,讓學員對創意手作產生興趣,並進而思考可以如何運用自己的創意去祝福他人。經由領袖Ada(王建玫)的帶領,學員們各個屏氣凝神、享受其中地製作出了屬於自己的橡皮章。

 

▲ROAR青吶特會「​影音信息」傳送門▶https://reurl.cc/gm8dQV

 

1,19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