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把天國文化搬回家之三│青年牧區落實天國文化的重要面向

p14

01 面質

釋放領袖回歸家庭 重新調整體質

為了能夠整體性的翻轉文化,首先必須從架構上做出改變。「天國文化」強調健康的家庭,而在青年牧區的社青區中,許多跟著牧區打仗很久、牧養小組多年的領袖,都已經陸續結婚生子,信中牧師深信對這些領袖而言,該是將重心放在家庭中的時候了,因此在第一年的整合期,他開始個別與這些領袖約談,「這不是一個懲罰,過去都認為『下來』是一個懲罰,但是現在告訴他們這叫做成全,目的是成全他現在生命中的需要,以及他家庭的需要。」因此一些已有家庭的資深小組長從原有的服事崗位上被釋放,年輕一代的領袖也開始陸續被成全、承接起責任。

架構改變了,體質的調整也同樣重要。在尊榮文化的教導之下,許多小組開始學習健康的「面質」技巧,強調以愛為出發點,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讓對方能夠了解自己,最後找到共識繼續往前走。

「當我們把這個文化教下去,開始產生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效應,就是小組開始會吵架。」許多小組員開始會表達不同的意見,並且開始問小組長「為什麼?」巽光牧師就曾分享過:「當你走天國文化時,要付上的代價更大,以前你只要命令和要求就好,但是那真的不是神國度的方式。」

面對面接受挑戰 挑戰牧者領袖的生命

牧區剛開始教導關於「面質」的概念時,信中牧師坦言,自己也很常收到小組員、或是他所牧養的領袖群的挑戰,而他必須做出選擇─是要允許被冒犯的感覺存在、還是與這些所牧養的弟兄姐妹有健康、面對面的談話?「我不知道當我面對這麼大的面質跟冒犯,我可不可以心平氣和地表達清楚我的立場是什麼、我所相信的是什麼,而你可以不一定要聽我的。但如果你能夠懂我的心,我希望你能夠真實聽懂我內心所想表達的東西。」

在信中牧師直接牧養的小組中,曾經因為組員之間彼此不了解而產生小圈圈,他就帶著這30 人一起進行面質。「一開始我說,如果我出於愛的話,我會怎樣問問題,我讓對方了解我的心,了解為什麼對方會講出這樣的話,我也了解他的心。」當恐懼被挪去,在愛的氛圍中,每個小組員都輪流說出心中真正的感受或疑問,最後彼此擁抱、在哭泣中和好。小組沒有因為小圈圈而分裂,而是在健康的面質中,成為真正的一家人。而這樣的氛圍也逐漸在牧區中擴大,許多人生命被攪動,但是關係卻越見真實。

熬過了頭幾年的摸索與嘗試期,栽種許久的天國文化種子開始逐漸萌芽,青年牧區的逐漸有所改變,以往上對下的隔閡被打破,變成在尊榮中互相坦承、理解、敬重;即使人數增長仍然持續停滯,但巽光牧師等牧者們,依然繼續堅持著將「天國文化」落實在牧區中,等待甫發的新芽漸漸的成長穩固。

02 聖靈超自然運行而進入突破

讓聖靈走在前面 不怕打亂聚會流程

要進入到「天國文化」的氛圍,從講究制度的氛圍跳脫,並跟隨聖靈帶領是十分重要的─或者說,必須學習開始將主權歸還給神,並且順服於聖靈的引導。

場景同樣拉回2010年小巨蛋的天國文化特會中,比爾‧強生牧師在講台上分享信息時,中間有過數次的停頓─不是忘詞或是短暫的語氣轉換,而是真真實實的暫停下來。信中牧師說,當回到後台以後,他們就曾問過比爾牧師為什麼會在講到中途停下來,「他( 比爾牧師) 說,我不是忘記我要講什麼,而是我在觀察聖靈現在在這些人身上做些什麼。」

比爾牧師直接示範了何謂「讓聖靈走在前面」,這番話也確實顛覆過去大家對於聚會進行方式的認知。「過去我們總覺得,我們的崇拜就是以講道者為準…」以往青年牧區對於崇拜時間的安排,為配合信息主講者,都有一定的節奏,所有的環節盡量都在控制之內,然而在這場特會之後,牧者們開始操練在講台上聆聽聖靈的聲音,並且順從祂的帶領。信中牧師形容:「…學習不在一個框框裡面服事神,而是選擇讓神走在前面,然後我們跟上。」

領受兒子的心 服事更自由

從人的框架中跨出來,青年牧區開始更深走入天國文化,並且更多經歷聖靈,不僅重新認識「天父」的形象、領受兒子的心,甚至開始多方操練先知性服事、為疾病禱告得醫治,「我們領受爸爸是完全良善的,就已經不是我們的恩膏能夠做什麼,而是當我們體會爸爸的心…」信中牧師形容,弟兄姊妹從過去對於各種服事「照辦」的心態,變成因為體貼父神的心而願意去做。

從架構上的建造、改變,到更多運行在超自然中,整個牧區開始經歷極大的突破,許多人開始願意冒險、以及勇敢的突破。「過去在制式的裡面,我們覺得上面的人做什麼,我們只能做到他所做的那樣,那個叫做模範、規定。但是現在我們既然可以按照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模式…」這並不是說從此沒有規範,而是因為當人們找到神創造他的心意後,裡面就湧出極大的自由,能夠按照各樣的恩賜才幹去接觸、服事人,並且勇敢的與神築夢。

「例如會寫的人,他在他臉書上寫出來的東西,那就是福音啊!」這樣的轉變,也讓小組開始也打破過往習慣上的要求,比方說傳福音不再限定於既定的模式,而是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恩賜,重點不在於形式,而是真正的「活出」福音。

03 一路愛到底 使每個人內心都剛強

「人」畢竟還是最重要的因素,剛強的內在生命,能夠強化外在的影響力。在「Loving on Purpose( 一路愛到底,丹尼‧席克牧師著有同名著作)」系列主題的教導下,將幫助牧者們更加明白,幫助每位弟兄姊妹成為「powerful people(有能力的人)」,將是能夠持續走在「天國文化」的關鍵之一。

「我們最大的職責是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別人…我們是領袖,就是帶領對方去到神要他去的地方,而不是挾制他去到我們想要他去的地方。」信中牧師特別指出「Loving on Purpose」所帶來的翻轉,對於青年牧區的領袖、小組長在牧養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妙的過程,在這過程好像是神在煉淨我們。」

每一個決心要走入「天國文化」的人,勢必都會經過極深地煉淨,特別是在領袖的身上,「因為文化是從上到下的。」信中牧師強調,文化層面的改變必須從領袖開始,先願意放下自己以為所擁有的權柄,進入到神的國度成為僕人,就好像耶穌願意彎下腰為門徒洗腳。

「我們看見一個完整的圖畫,就是天國文化其實是在超自然跟神的話語上紮根,但是最後學習成為僕人的服事。」這裡所說成為僕人,並非因著自卑降低自己的身分,而是懷著謙卑但心中充滿能力─認識自己在神眼中的位份,是神的兒女,也是君尊的皇族─因此他們知道何時該帶領,也能敏銳於何時該成全、服事他人。

「Loving on Purpose」的概念,同時也祝福了許多在青年牧區、甚至是眾教會的父母親,他們開始明白,管教兒女不是用掌控的方式,而是幫助兒女能夠認識自己的身分,學習管理他們的內心,並且成為有能力負責任的人。

04 走入使徒性教會的文化中

當「天國文化」落實到地方教會,最終極就是成為使徒性教會。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使徒」代表受差的,意指被差派去某個地方帶來轉化,「一艘船裡面有教育的、醫學的、有各樣背景的…這些人去到一個殖民地,開始蓋羅馬的建築,開始用羅馬的醫學方式來醫治,用羅馬的教育方式去改變很多地方…」信中牧師形容。

從上段歷史看使徒性的定義,恰巧也能夠用來比喻教會的影響力,「教會是被差的,而差到這個土地是要帶來轉化的。」信中牧師說。過去青年牧區也曾一度以為,只要把人「帶進」教會中,規定會友好好的靈修、禱告、讀經,就能夠帶來生命改變,然而進入到使徒性文化中,而且如果想要改變社會,就必須走出教會,帶著恩賜才幹,以影響力轉化世界。

而當「轉化」變成每個人的重要責任,進一步就是渴望看見弟兄姊妹的靈修生活變成自發性的,而非因為被領袖要求而做,信中牧師說:「你知道說原來這個東西跟我的職場有深深的連結,因為我所讀的東西,就是神所說的在地如在天要發生的東西。」實際踏入禾場,聖經中所教導的一切就變得鮮活起來。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7期P.14-16】

1,88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無論如何都要一路愛到底

12_2連結、溝通、界線不是三個步驟,而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心的狀態

(摘錄自Danny Silk 牧師《一路愛到底》一書內容)

在賓州的賀喜鎮,是一個號稱全地球最甜蜜的地方的小鎮。在這裡的空氣中, 彷彿隨時飄著巧克力的香味(註一), 因為它是賀喜巧克力一百多年來總公 司的所在地,而創辦它的人,則是一位名叫Milton Hershey 的老爺爺。
賀喜爺爺很喜歡小孩,可是他跟他的太太凱薩琳結婚很久,還是沒辦法生孩 子。然而他們並沒有自憐自艾,也沒有將愛的開關給關閉,反而在賀喜爺爺 五十二歲時,他們夫妻倆決定,既然沒辦法生小孩,那就來開一間給孤兒上 學的學校好了。賀喜爺爺說,這一切都是Kitty( 他是這樣稱呼太太Catherine 的) 的主意,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一百個孤兒,那一切就值得了。
於是米爾頓‧ 賀喜學校開幕了。賀喜爺爺上天堂前做了一件事情。他把所 有的錢信託,捐給學校,而他的巧克力公司竟然持續賣了很多很多的巧克力, 變成全美國最大的巧克力公司,賺了很多錢,也開了自己的旅館跟遊樂場。 另外他們還買下很多別的做食物的工廠,這些所作所為,直接間接的造福了 全世界許多人。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而這一切的起源,只是出於單純想要擁抱孩子的心。 不過我們在聽見美好故事的同時也該回過頭來想想,雖然這提議由凱薩琳太 太首先提出,但如果他們的心態不健康、沒有經過溝通、對於擁有孩子、造 福孤兒達成共識,後續的事蹟也許不會發生。秘訣是:他們的愛的關係是健 康的,他們對愛的開關是開啟的,對世人的愛也是源源不絕。
(註一:在賀喜,尤其是遊樂場跟巧克力世界,巧克力的香味是真的被刻意 釋放空氣中,讓遊客驚喜的。)
連結 CONNECTION
每個人都渴望與他人建立美好親密的關係,這是上帝創造人類「與生俱來」 的本能。就像衪喜愛住在我們裡面一樣,「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8: 31) 衪說:「我要將一些人放在自己心上,我要與他們合而為一,與他們彼 此相交。」當衪想到與我們共享甜密交通,衪就滿心歡喜。於是當我們是按著祂的本相被造時,我們自然也喜歡與人建立「健康而美好的關係」。
然而我們因罪的原故,每個人都不完全,所以再親密的人或多或少還是會彼此誤會、傷害、不諒解,甚至衍生出苦毒、掌控與自覺無力的狀態( 嚴重者則會產生毀滅的三角關係)。然而好消息是,在主裡我們都有能力回溯過往、反省自己,進而成為一個剛強的人(CH1)。如果你聽說某人是個剛強的人(a powerful person),你大概會猜想他會是屋裡說話最大聲、負責指揮別人做事的人。事實上,一個剛強的人,不會需索掌控他人,只有自覺無力者(CH1)才會這麼做。
剛強的人不會試圖控制別人(CH3)。他們的責任是自我控制。剛強的人所說的話,不會被來自眾人的意見與壓力動搖。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要如何傳達他們的期望。剛強的人是表裡合一的,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忠於自己,也會邀請身旁的人做自己。剛強的人在面對痛苦和恐懼時,依然能夠以愛回應(而不是本能的反應)。「回應的能力」是建立健康關係時所需的關鍵能力。
另外,Dnny Silk 牧師教導我們,有幾種方式能夠加強與他人的連結。首先,我們可以透過了解「愛的語言」(CH2) -身體接觸、服務的行動、接受禮物、精心時刻,以及肯定的言語-等方式給予對方正確的,以及對方能接收到的愛的方式。另外,我們亦可以透過健康關係的七根柱子(CH4)來與對方有健康的連結-愛的柱子、尊榮的柱子、自制的柱子、責任感的柱子、真理的柱子、信心的柱子、異象的柱子等。若你和對方的關係是奠基於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建立起這七根柱子,那麼你在關係中所建造出的結構,將能夠保護、孕育出一個 Shalom(平安)的環境。
溝通 COMMUNICATION
若要讓剛強的人都能持續參與在彼此的對話中,並保持連結感,那麼溝通自然是不二法門。然而溝通對於人類-尤其是華人而言,簡直就像新大陸一樣,陌生且遍尋不著。就算尋著了邊,也會用錯誤的方式與期待來與對方溝通。有許多人認為溝通就是你說你的想法、我說我的想法,講完了(並不一定全然了解對方說的),然後我們最後一定要達成某個共識,這才算是溝通。然而Danny Silk 牧師說,溝通是為了交換彼此真實的感受(CH5),溝通的首要目的是瞭解對方,而非取得共識。哇!這真的是顛覆了許多人的想法。我們溝通是要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以建立親密關係和對彼此的信任。當你向我表達你的需要時,我的責任是專心地傾聽你,如此我才能瞭解你的需要、知道我對你產生的影響,以及我該怎麼做才能滿足你的需要。
所以溝通是為了讓彼此了解對方,讓彼此關係變好,而不是急著找出解決方案,來完成一件事情。要記得,關係遠遠比事件重要。在一段互相尊重的溝通中,一開始就向對方表達出「我在乎你的需要」的訊息,是十分重要的。接下來,則是要在傳遞與接收明確訊息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因此,Danny Silk 也提出了一個信任循環(CH6),1. 有一個需要、2. 表達此需要、3. 回應此需要、4. 需要得到滿足。這裡的問題在於—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信任循環都會因此被打破。但好消息是,我們是上帝的孩子,當祂宣告我們都必須「重生」時,祂所說的是:「我們現在要重新恢復這個信任循環。我將你們安置在天父的膀臂中,在那裡你們可以經歷到祂無條件的愛、接納與關懷。他們向祂呼求的時候,祂會滿足你的需要——特別是你被愛的需要。你會學習如何重新信任,也會有能力與我、與其他人建立關係,這些關係將使你的心滿足。」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太過破碎,或當了太久的孤兒,以致於無法回到天父的家中居住,按照神原本的設計去愛人與被愛。這就是福音的本質——實在是個大好的消息。
界線 BOUNDARIES
不論你是基督徒或者非基督徒,一定常為工作與家庭、友人與情人、答應與拒絕之間的選擇傷透腦筋。大部分在關係上無法建立親密與信任感的原因之一,來自於界線的模糊。在你生活中的人,對你而言,應該有不同層次的親密感、責任感、影響力和信任感,而區分這些層次,是你的責任(CH8)。同樣的,這些人容許你參與及影響他們生命的程度,也會不一樣,你必須予以尊重。與人的相處有層次之分是完全正確、且健康的。本來就應該如此!
你知道耶穌也是有界線的嗎?從聖經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睚魯的女兒、血漏的婦人、畢士大池的癱子,他們都得醫治了,那其它人呢?耶穌之所以對每個祂所醫治的人說「好」,某些時候又對一些人說「不」(當然這個「不」不是「永遠不」,只是「不是現在」),是出於祂對天父的順服,因為祂已經對一個最重要的呼召說「好」,將神放在祂生命中的第一位。這表示耶穌在凡事上都完全地降服、與父神合一,並與祂同工─做父所做的、說父所說的,且以父的事為念。
許多自覺無力的人,允許他們的配偶或其他人漸漸挪移到神的位置上,導致他們的優先次序、資源和人際關係,都變得混亂不堪。他們的界線消失了,並且試圖逃脫這漸漸失序的一切,不論是透過婚外情、荒唐的嗜好,或是成癮行為。到最後,他們會變成一個無力、充滿恐懼,又善於掌控的人,然後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親密關係卻反而越來越破碎。相反地,將神放在首位,非但不會與我們的人際關係有所衝突,與神的關係反而會保護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祂會向你顯明你的本相、該與誰連結,以及如何建立及保護這些關係。祂也是滿有能力、愛和節制的靈,幫助你得以在這些關係中堅持到底。
身為一個剛強的人,你總是會想要專注在你所能夠控制的事物上──也就是你自己。你也會希望,你的選擇是取決於自己的優先次序,而非他人的決定(CH9)。
你越尊重自己生命的價值,栽種你的園子,就越能在你的周圍營造出相互尊重的氣氛。如果別人沒能認出你生命的價值和你所能給予的,就代表了你不能與他們建立進一步的關係。你要建立關係的對象只有一種,就是能夠尊重你的生命價值,也尊重他們自己的生命價值的人。惟有如此,你們才能建立互相尊重、分享彼此生命果實的人際關係。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2-14】

3,53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 打開愛的開關,一路愛到底! Keep Your Love On

11Danny Silk牧師在《一路愛到底》這本書裡闡述到: 親密關係(Intimacy)——也就是「進到我的裡面看看我(into-me-see)」——的建立,是當雙方能對彼此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都可以作自己,因為你可以看到我的裡面,我也可以看到你的裡面。」這種親密關係中的體驗——完全地被對方瞭解和接納,也瞭解接納對方——是人類所能擁有最使人心滿意足的體驗。神賜給人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愛與關係,這也是我們傾倒一生必要學習的功課。神期望看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親密關係;當然,祂更渴望我們與祂建立無比深厚的親密關係。而一份親密關係的建立,當來自於對關係的盟約、委身、並且將愛的開關開啟。事實是,這個強調愛是種感覺、無關選擇的時代,格外需要這樣的信息。於是Danny牧師強調,「一路愛到底」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心的狀態。沒人能逼迫你這麼做或不這麼做,因為它是一種富有生命的力量。一旦這種力量開始在你的生命中運行,你將能夠完全地去愛,並且去做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打開愛的開關令人深感脆弱,但卻一無所懼。所以這一期亞洲復興誌,我們將依序從連結、溝通、界線這三個部份來探討親密關係如何建立,以及一路愛到底的秘訣。並且我們也採訪到寇紹恩牧師夫婦、黃國倫牧師夫婦,以及連加恩弟兄夫婦,和大家分享他們夫妻多年的「相處之道」。如何在萬眾期待之下,到認清愛的事實,並且重新恢復與神、與另一半愛的關係的歷程。【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1】

3,59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以耶穌為榜樣,一路愛到底!

2Asia for JESUS 副執行長兼藝術總監 晏信中牧師

這個世代要講愛其實很容易,但是要能夠「一路愛到底」的卻是少之又少!愛被說成好像是一種情感的產物,可以很快擁有也可以很快丟棄,全憑感覺!但事實是,愛是一種選擇,全憑決定!既然愛是永不止息的,那麼一路愛到底就該是我們的堅持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這個愛的開關,沒有任何人可以打開或關閉屬於你的愛的開關,只有你自己有權力,因此是否能夠一路愛到底完 全關乎在我們自己身上。

內中有一個人是 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夫子,律 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 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 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 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太22:35~40
如果要總歸上面這段經文成一句話,就是愛神愛人。我們信仰的主題,用一個字就可以總結就是「愛」。我們一切的異象目標、大使命、家庭的恢復、城市的復興或是國家的轉化,這一切的根基都建構在愛上面。因為神就是愛,當我們讓祂在我們生命中居首位時,我們的生命自然就會活得精彩並且充滿影響力!

既然神就是愛,祂怎麼向我們顯明這件事?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 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5:8

這是父神的決定,耶穌的死顯明祂的決心!即使在往各各他山的一路上,耶穌不停被那些祂決定要愛下去的人所冒犯,但祂仍堅持作剛強的人,而不反悔祂所作的決定。只有剛強的人,才會為自己的生命及選擇負責,他們會選擇和誰在一起,要在生命中追求什麼,以及之後將如何實現。耶穌做了最好的示範,教導我們如何一路愛到底。

今天的教會需要明白這樣的愛,才能跟世界作區別。愛是真實的犧牲而不是獲得,但我們也需要好好學習各樣技巧來建立健康的關係,我們也需要看見溝通的重要性及健康關係的層次,人跟人應該有不同層次的親密感、責任感、影響力和信任感,但這些都是我們的責任要來釐清楚及定義,同時間我們也該尊重別人所定義的界線。當然,最重要的是把神擺在第一位!

要能愛人的原動力來自於盡心盡性盡意的愛神。很多時候,基督徒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亂,界線畫不清楚,家人感受不被重視,卻仍然自以為這一切都是愛神,其實唯有真實活在與神的關係中而非宗教中,我們才能真正自由地做對的選擇去愛人,並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作一個剛強的人吧!讓我們每一段人際關係都能一路愛到底!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

2,645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專題|一路愛到底? 去做就對了!

本期主題<打開愛的開關>,由總編輯陳麗吉分享在婚姻中的體會,詼諧又真實。婚姻之路雖不若想像中浪漫夢幻,但細心經營,還是會累積許多生命經驗值,讓兩人更長大成熟。

1,99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1Asia for JESUS 總編輯 陳麗吉

本期主題<打開愛的開關>,由總編輯陳麗吉分享在婚姻中的體會,詼諧又真實。婚姻之路雖不若想像中浪漫夢幻,但細心經營,還是會累積許多生命經驗值,讓兩人更長大成熟。

1. 從戀愛到進入婚姻,期待落差最大的部分是?怎麼調適心態?

應該是女友變媳婦的身分轉換吧(哈哈)!第一次除夕不在自己家,其實心中有股淡淡的憂傷;明知婚姻不只是兩人的事,但直到婚後才有感覺。學習從愛一個人,到愛他的家族;從只知道為他付出,學習也對他的家人付出。怎麼調適?去做就對了!

剛開始無論說什麼或做什麼,都覺得很不自然。但我發現如果等到有感覺才行動,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所以決定讓行動跟言語走在感覺之前;當你開始付出,愛就漸漸長出來,你的心會跟上行動的腳步。

2. 婚前與婚後,和另一半的溝通方式有何不同?差異最大的部分是?

會比較堅持要溝通到一個「程度」,了解對方的感受,並且更認識對方。

以前約會,溝通吵累了就回家;但婚後相處密切,會有衝突的事也多半是用錢、時間分配等大事,無法放著不管。結婚七年,我們學習到溝通的重點不是事情怎麼做才對,而是兩人的感覺和心;慢慢摸索出屬於我們的「吵架」方式後,還蠻常在爭執到顛峰時,因為某句話讓兩人都笑出來。你知道其實他沒有怪你,只是希望你認真看待他的感受,讓他感到被重視。不管幾歲,每個人在所愛的人面前,都只是需要被愛保護的孩子。

3. 如果另一半踩到妳的界線會怎麼做?會直接說你這樣我很不舒服、原因是什麼。

通常講完後先生都蠻理性的,不會當下還繼續踩線。但同樣的狀況如果又發生,我會先克制不愉悅的感覺,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我會試著說:「你這樣是不是因為…?」如果他感到被理解而非責怪,之後我講出我的感受時,他也會比較能夠同理。

而如果逞一時之快故意踩回去,表面上威風,卻會失去真正的關係、傷了對方的心,完全不值得。

4. 覺得「天國尊榮文化」對婚姻最大的幫助是哪方面?

不再去想控制或改變對方。

5. 總結下來,從戀愛到結婚,對於「愛」有什麼新的體會?

愛真的是:不求自己的益處和不輕易發怒 (哈哈),這在婚姻中真的可以好好操練!還有,婚姻要努力經營「關係」,而不是所謂 「生活品質」;不論貧富,雙方對彼此的愛都能隨著時間與日俱增。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

1,99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