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2014-07-14

健康的生命牧者專訪

健康的生命牧者專訪-生命篇
全人健康、進入世界、為主發光!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5:23)

個健康的全人生命是靈、魂(思想、情感、意志)、體的健康與平衡。而靈、魂、體不只是各自獨立,更是互相影響的。基督徒總是認為自己很健康,我們很少思考生命出了什麼問題。其實就像身體需要健檢才知道健康與否。要知道自己的基督徒全人生命是否健康,就需要做一些屬靈的檢驗。傅士德牧師(Richard J.Foster)在「屬靈操練禮讚」一書中教導藉由默觀,操練安靜的時間.在神面前省思自己的生活,思想自己與神,或在人際關係上是否有問題。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讓身旁的人對自己說話。由John Wesley提倡的Life Transforming Group(LTG),在組織裡,每個人對彼此誠實,每隔一段時間互相詢問彼此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人事物或感受,藉此反思自己的生命品質。

靈命平衡=靠信心生活+關心地上的事

人們只重視飲食和運動的鍛鍊,卻忽略靈命的鍛鍊是不夠健康的。牧會多年下來,我發現一些基督徒的全人生命不夠健康,可能是看重靈命,卻忽略了魂的健康。魂包含了思想、情感、意志。有些基督徒太過情緒化、太常倚靠自己的感覺生活,前一秒感受耶穌的醫治,後一秒則為了一件簡單的事情認為耶穌不愛自己,他們的靈命起伏甚鉅,狀況好的時候是很火熱的基督徒,但感覺不到神的同在時卻開始懷疑神。有些基督徒則是太過缺乏意志力與決心,雖然聚會時深受感動,然而卻沒有辦法堅持到底。另一個基督徒面對的挑戰是理性、智性上的健康與操練。有些基督徒太少關心地上的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挑戰等相關議題,也缺乏論述性和邏輯性的思維,因此無法完整以信仰觀點回應社會議題。過去台灣有許多如孫運璿、李國鼎等優秀卓越的基督徒,神興起他們以科技、經濟等政策興國,帶領台灣。當我們宣告要影響社會的七大山頭時,教會如果不明白經濟、性別教育等議題,要如何在得著靈魂後加以牧養或關心這些相關的人呢?

《納尼亞傳奇》的作者魯益師(C.S. Lewis)是當代思想家,曾在英國牛津大學讀書,並在劍橋大學任教。當時有許多人向他傳福音,包括《魔戒》的作者托爾金。在他們的影響下,魯益師在一個晚上以禱告奇妙地經歷神,生命被翻轉後才完全相信耶穌。他開始討論世界對於基督教的議題,深深影響當時的高知識份子,並帶領許多人信主,素有「向懷疑者傳福音的使徒」之稱。今天我們所面對的社會思潮更甚以往,而教會是否有更多的魯益師出來捍衛真理、傳揚真理?

 以教育裝備自己 引領潮流

綜觀這一世代,我鼓勵年輕人在教育和思想上有更多裝備和提升。當不符合聖經價值觀的論述或傾向紛紛群起時,基督徒除了表達自己的贊成或反對,更擁有具脈絡性的思想及論述,才能站立得穩,而不被認為是偏狹的一群。教會在學術和專業領域上有引領潮流的力量。回顧基督信仰傳入中國時,宣教士將最新的科技、知識、思想帶進中國;在亞洲,有許多教會所建立的大學、中學、醫院、社會福利機構、媒體。台灣第一份發行的報紙就是由英國巴克禮牧師所建立的「台灣教會公報」。台灣最受歡迎和信賴的英語教材就是由彭蒙惠宣教士所建立的「空中英語教室」。我期待有更多的基督徒在每個專業領域中為神作鹽作光!靠信心生活的同時,也能利用自己的專業愛身旁的人!

健康的生命牧者專訪-家庭篇
服事之先,先管好你的家

每個服事主的人,應該先要擁有一個對的生命優先次序及健康的生命。基督徒的生命優先順序應該是:神-配偶-孩子-服事(事工)。許多人,甚至是有些傳道人和領袖,容易將神與事工混為一談,一味地認為只要參與教會的事工、活動就是與神連結,導致他們和自己的家庭容易爭吵甚至受到傷害。就如同提摩太前書3:5所說的,「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將尊榮文化帶進家庭

家庭成員之間看似平常性的互動和言語,總是能對家庭和個人產生潛在性的意義。我覺得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有「熟悉感」的問題。當我們面對較不熟識的面孔時,自然說起話來會比較客氣、有禮;反之,交往越久,認識越深,付出的情感越多,會有種「理所當然」的觀念,即使雙方都知道自己深愛對方,但言語行為在外人眼中,卻有如陌生人般疏離。

讓家庭成為建造健康生命的培養皿吧,給予適當的養分和滋潤,健康的家庭將使每個人擁有健康的生命。在這個培養皿中,尊重與尊榮是必要的。即使家庭中有令人安全的熟悉感,與成員講話的方式與態度仍然不冒犯對方的界線。因此,在家庭中,不會出現家人「理所當然」的事,每一份來自家人的幫助,都需要帶著感謝尊榮對方。

此外,我也認為家庭祭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是夫妻倆彼此分享生命最好的機會,藉由彼此代禱、敞開自己的不足,達到親密和同心的關係。那是一種自然的氣氛,不是刻意訂定的「家庭祭壇」事工,而是因為在你裡面有一個愛神的動力和需要祂的力量,承認自己的需要並與家人一同呼求神。

神國教養觀:父母只是孩子的託管者

談到教養孩子,弟兄姊妹要知道,是神信任你,才將孩子交給你,是神託付你管教孩子。有些人總是教導孩子,去教會不能穿某種衣服、不能戴帽子、不能穿涼鞋等,但這些其實不是真理,管教其實是用神的道修剪你的孩子。因著祂的話,你能積極建造孩子,並發現孩子身上的潛力!

介紹一本書《猶太媽媽這樣教思考:教出守信用、能分享、會理財的好孩子》。充滿智慧的猶太人,除了在各大領域有傑出的成績,身為猶太母親,也有一套獨門的育兒法寶。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2011年以色列人平均閱讀數量是六十本書!猶太人驚人的閱讀能力和對思考的重視是他們的一大優勢。猶太傳統在孩子兩歲時,會將蜂蜜塗抹在聖經上,讓孩子親吻之。而這個動作是父母用於傳達耶和華的話比蜜更甜。而當孩子不懂聖經時,就知道神的話是將來一切困難的解決之道!

健康的生命牧者專訪-校園篇
建立良好屬靈操練 進入校園不迷失

基督徒很多時候會把事情分成「聖」、「俗」。覺得讀經、禱告、服事很重要,但課業、家庭、朋友、健康都是次要的,但其實聖經中說到的「俗」,是敵對真理的人事物,不然對神而言,祂創造的凡物都是聖潔的。

高三升大一易陷入迷失

高三剛升大一,最容易失衡,因為時間空間變寬了,就會很想要嘗試新鮮的人事物,給自己完全的自主權,所以會有一段時間迷失,例如突然把所有時間都拿去給同學、朋友或社團,在這個過程中,輔導要容許他們有轉換時期,不去控告和定罪,通常大一下,有一些自覺性較高的人,發現外在的人事物無法滿足他,內心仍然空洞,慢慢會回來穩定的聚會,甚至加入服事。

我們需要看重課業,因為神不單單給我們恩賜才幹,也要我們治理這地,有智慧、專業,才能把最好的獻給神。

另外,如果你跟家人關係不好,也很難在別的領域帶出影響力,如果是基督徒家庭,我鼓勵你要建立家庭祭壇,也可以發揮創意,促進家人互動,例如做寶貝盒,裡面充滿家人彼此的讚美;非基督徒家庭的學生,可以定期安排與家人吃飯的時間,讓家人有機會互動、溝通,看見你的生命如何經歷神的改變,進而傳福音給他們。

回到與神良好的互動關係

鼓勵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屬靈操練,包括讀經禱告、團契、默想,大學時我每一天除了靈修,會花一到兩小時在神面前安靜,聆聽神要說的話,另外,好的屬靈書籍和教會裝備課程,這都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外在的挑戰誘惑時,內在有一個力量去做對的決定。鼓勵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屬靈操練,包括讀經禱告、團契、默想,大學時我每一天除了靈修,會花一到兩小時在神面前安靜,聆聽神要說的話,另外,好的屬靈書籍和教會裝備課程,這都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外在的挑戰誘惑時,內在有一個力量去做對的決定。

健康的生命牧者專訪-職場篇
以溫柔敬畏 落實職場尊榮文化

健康的生命,包含擁有平衡的生活和正確次序與界線。平衡的生活涵蓋與神、與人兩種層次。我們須穩定靈修生活,與神建立關係。在人際關係部分,則必須學習正確的次序及界線,包括在家人、朋友、弟兄姊妹、權柄和同事之間建立健康的關係。一旦建立,我們便能明瞭自己的定位,自然而然地擁有輕省、喜樂的生命。

在生活中,做好優先次序和正確界線的實際行動就是在該時間內做應做的事。如果是工作時間,就努力工作;若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則享受其中,凡事都為榮耀神而做!有兩個重點能幫助大家活出健康的關係:常存成全和憐憫的心。學習滿足、安慰及建造他人的同時,存著一顆憐憫的心,看到弟兄姊妹不足時,不是依照自己公義的想法論斷,而是看見他們的需要,彼此幫補。

職場界線:知道自己的職責及定位

職場的界線,就是知道職場裡跟上司、同事和下屬的關係及自己的職責和定位。我發現很多人工作混亂的原因,是因為公司沒有清楚定位員工負責範圍,導致員工常有做過頭、做不足、沒有達到效果等問題。因此鼓勵弟兄姊妹在職場要勇敢發問,確認自己的執掌範圍,同時了解工作內容和公司的期待,才不會有做錯方向、跨越職權、產生衝突的狀況發生。

在職場中遇到不符合聖經的行為,我則會尊重對方的選擇和做法,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表達自己的立場,同時在溝通中堅持自己的底線,當情況完全無法調整時,最糟的狀況就是選擇不參與當中。幾年前,當我第一次到中國出差,因為不清楚當地文化,便在同事邀約下到KTV。那時才知道大陸的KTV有小姐坐陪。過程中,我不想羞辱自己的基督徒身分,同時也覺得當下狀況不妥,便不與其他人閒聊,當上司要求大家以擁抱與小姐道別時,我則選擇禮貌性的握手回應。同事因為知道我的基督徒身分,並不會特意指責。事後,我更與太太在通話中帶著坦誠的心談起事情經過,並互相分享。

擁有健康的生命與建立剛強的教會息息相關,若沒有處理生命中失衡的某一面向,反而會衍生不必要的懊悔和苦毒。持續在受傷的生命中,無法帶領出健康的弟兄姊妹,更無法建立剛強的教會。只有當你擁有健康的生命時,才能帶給弟兄姊妹和教會正面的影響。因此,就讓我們一同邁向健康吧!

【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18期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