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 天國門訓文化 上帝施工中

p26講者: 約書亞樂團團長 周巽光牧師
編輯: 媒體部
既然耶穌在建造祂的教會,那我們必須明白一個真理:
神也正在你的生命中施工。而在上帝的施工過程中,你會需要:
1.不動搖的異象。
2.永不熄滅的熱情。
3.瞭解神的恩典。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太16:18
這是1998年,神呼召我時對我說的。當時我很討厭教會,因為從小在教會長大,我覺得教會有好多問題,讓我非常灰心和失望。所以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在教會服事,只想在團隊或機構服事。然而耶穌卻對我說:「我沒有要建造事工團隊、我沒有要建造機構,我要建造我的教會。你要跟我一起建造嗎?」神接著說:「若教會強而有力,越來越榮耀,你所認為在事工團隊或機構所能作的,教會都能做。」神當初從機構呼召周牧師來台北靈糧堂時,也對他說過:弗3:21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神要在基督裡得榮耀不希奇,能在問題一大堆的教會中得著榮耀才稀奇!因此從那時起,我就將我的生命完全委身在教會的建造中,包括青年牧區、約書亞樂團和Asia for JESUS等。不管我們是否在影響、門訓列國,在我心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建造教會的異象而存在著!
既然耶穌在建造祂的教會,那我們必須明白一個真理:神也正在你的生命中施工。祂正在建造、門訓你的生命!那耶穌建造完了嗎?當然還沒有。我非常的感同身受,因為台北靈糧堂從去年整修外牆已經超過一年了,而我跟璽恩剛好就住在教會隔壁。建造雖然是好事,但施工的過程卻很痛苦。外在的建造是如此,生命的建造更是如此。你無法想像光哥有多麼痛恨施工中這三個字!因為在施工的過程,你會經歷:
a.不舒適。一年多來,這個工程幾乎全年無休,我的床頭就是窗戶,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工人,有時一大早他們就開始敲敲打打。最扯的是有好多次這些工人,在我仍沉睡時,竟在我窗邊喧嘩、講超大聲的電話;更誇張的還不只一次,我跟璽恩是被一對工人的夫妻吵架、罵髒話吵醒的。你知道當神在你生命中施工時,你會不舒服到想殺人!
b.被冒犯。我要悔改,因為這一年好幾天早上起來我都罵髒話。有次周日一大早我真的受不了,我還出來罵那個在我窗邊講電話的工人。我要認罪,因為我常想告台北靈糧堂。我發現耶穌在建造教會的過程中,當教會運作不完全,人的問題一大堆,我就真的很被冒犯。
c.不方便。好不容易過年時我們總算可以去紐約休假,結果竟遇到全世界施工最多的城市。只要一施工,你就需要繞路,有時會塞車,有時是捷運站整修關了,要想其他辦法…我說主啊,我知道你在對我說什麼了…你在建造教會,OK,I got it! 但我現在在放假,可以不要再施工了嗎?
弟兄姊妹,這些都是神在你生命、婚姻家庭、學校、職場、小組和教會施工中你會遭遇到的,但今天我求神給你一個榮耀盼望的眼光。我們要從尼希米的身上,來看他是如何為神和祂的百姓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因此,在上帝的施工過程中,你會需要:
1.不動搖的異象。
我相信每個神的工作都是從異象開始!若是你沒有領受異象,當神在你生命中施工、當你不舒服、被冒犯或不方便時,你會很想放棄,一點也不想忍耐,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麼而堅持、為了什麼付上這麼大的代價?那麼,到底異象是什麼呢?
a.異象是從神而來的負擔。尼希米做當時王的酒政做得好好的,日子很舒服、又得王的信任,他為什麼要那麼辛苦的回耶路撒冷去重修城牆?
他們對我說:「那些從被擄剩下的餘民,在猶大省那裡遭遇患難,受到凌辱。耶路撒冷的城牆倒塌,城門也被火燒毀。我聽見了這些事,就坐下哭泣,悲傷了好幾天,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禱告…
尼1:3~4
140年來大家都看到城牆倒塌,城門也被火燒毀,但卻沒有任何感覺。Ex.在25歲之前,我常常經過四樓副堂,看到那時的青年崇拜,不管怎麼做、換誰做,不管教會成人和兒童增長多少,學生永遠都是兩百人,有段時間還解散,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覺得那跟我有什麼關係?直到25歲在一場禱告會,當所有的人正在讚美,神突然讓我看到一個異象:我看到東區、西區,許許多多年輕人沒有盼望、沒有喜樂,帶著空洞的眼神正走向滅亡,我看了超難過。接著神帶我回到教會,祂說看看教會的年輕人,我就放聲大哭,因為他們跟外面年輕人一樣,沒有盼望、沒有異象,也走向滅亡(自己)。神就說:回到台灣,為我服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建造一個年輕人可以找到家的教會。
我想問你,你上一次領受了神所給你的異象,讓你跪在神面前痛哭呼求是什麼時候?不要只是很膚淺的看著你周圍同學和朋友的需要和他們的光景,因為那不是異象。異象不是在看個事不關己的景象或畫面…尼希米一回到耶路撒冷看到,就痛哭…因為那是一個從天上而來的負擔,使他摸到神的心!
b. 異象成就的速度。異象成就的速度,是按著你在愛中順服的程度。有些人的異象永遠都不會成就,就是因為不想順服。當神對你說話時,你越快順服神,異象才會越快成就。Ex.當你領受蒙福人生的異象,越快順服跨出第一步:十一奉獻,你才會開始蒙福。Ex.在我順服神願意放下自己音樂的夢想,全職出來服事年輕人之後,才會有後來的音樂事工!又如尼希米領受了異象,馬上就徵求王的允許,帶著王的資源回到耶路撒冷開始建造的工程。毀了140年的城牆,他卻帶領百姓在52天就重建完成,這就是異象成就的速度!
2.永不熄滅的熱情。
尼2:12~15我在夜間起來,和幾個人一起出去,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的神使我定意要為耶路撒冷作的事…我夜間出了谷門,向著龍泉走去,到了糞門,視察耶路撒冷破壞了的城牆和被火焚毀的城門。我又往前走,到了泉門和王池,因為地方不夠讓我騎著牲口過去,我只得在夜間沿溪而上,視察城牆,然後轉回,經過谷門,回到城裡。你看尼西米根本睡不著,半夜還去視察城牆。所以,你的異象需要燃料,而那個燃料就是熱情!基督徒沒有熱情,就好像蔥油餅沒有蔥,牛肉麵沒牛肉,Hagandaz沒賣冰淇淋,Avengers沒有鋼鐵人!那你說熱情怎麼來?從火熱的禱告而來。
禱告會產生出熱情,使你不管遭遇什麼困難,都能堅持,直到看到事情成就。從禱告而來的,是與神同心建造的熱情,它像是銲槍,是造就性的、是神能使用的。很多人的熱情是屬血氣的野火,很會亂放話,批評、論斷教會和領袖,卻不願真正委身,參與成為神建造解答的一部分。Bill Johnson牧師:要批評論斷那些你沒有任何投資的人或東西是很容易的。所以你是野火亂燒,還是銲槍?
◎屬神的熱情會排除選項:什麼選項?
a.舒適的選項。若你充滿熱情,舒適安逸不會是你的選項。社青:要安逸的話,你絕不會選擇去才品當隊輔或做同工,住恐怖的宿舍、還累得跟狗一樣。學生:暑假出國或在家玩線上遊戲多好?幹嘛要把你班上的同學都邀來才品?還要照顧他們?你是瘋了嗎?No, 你是充滿熱情!
b.平庸的選項。在做青年事工上,我恨惡平庸和次等。十六年前當我看到青崇的敬拜團帶得疏疏落落,講道又淺又無聊,我裡面就有火…當我看到我們不是把最好的給年輕人,不是以最卓越的態度來要求自己和團隊,big days或才品不是呈現最好的給那些非基督徒,我就超想揍人的。雖然在天國文化中,我變得比較溫柔,但熱情還是驅使我追求卓越。
c.受歡迎的選項。別人認不認同、接不接納、喜不喜歡一點都不重要了。若你追求的是受歡迎,你永遠都會討人的喜悅而不是神的!尼希米才不在乎別人怎麼想,他只在乎神要他做什麼!社青:受歡迎的選項不會是服事青少年,而是跟與你同年齡的人在一起。學生:當你邀同學來才品或青崇,你可能會被譏笑、被攻擊或排擠,但你裡面對主的熱情告訴你什麼?
3.瞭解神的恩典。
恩典是神所賦予你完成使命的超自然大能。你盡所能的去做,但你知道還是不夠,你需要恩典…
以祿月二十五日, 城牆建成, 整個工程共用了五十二天。我們所有的仇敵聽見了,我們四圍所有的民族都懼怕,敵人的聲勢一落千丈,他們都承認這工程是靠著我們神的幫助完成的。
尼6:15~16
倒塌140年的城牆,在敵人的攪擾和攻擊中,花了52天就重建完成。尼希米靠著神的恩典扭轉了一切。在與神同心建造的旅程中,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神的恩典。尼西米承認自己的破碎和軟弱,當他在禱告中支取神的恩典,就帶來突破。
回顧過去的才品,從第一屆到第七屆,若不是神奇妙的恩典,我們真的很軟弱。第一次辦在台南長榮大學,報名期間是在Sars最嚴重時,家長都嚇死了。眼看第一階段報名就要截止,卻只有兩三百人。我們開始禱告,突然在一周之間突破一千、兩千,最後超過兩千五百人。營會期間,青年牧區的傳道不只一次要跟當時的Asia的同工殺起來,可以說是內外都在交戰。第二年再辦時,來了最大的颱風貫穿台中,家長又嚇死了(你發現跟仇敵嚇尼希米是一樣的),但奇妙的是整個台中都停水,只有東海大學沒有,這次是三千人。我們的才品真是狀況不斷、攻擊不斷。真的,當神在施工時,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是個簡單的工程。然而我要告訴你腓1:6我深信那在你們中間開始了美好工作的,到了基督耶穌的日子,必成全這工作。來12:1~2所以,我們既然有這麼多的見證人,像雲彩圍繞著我們,就應該…以堅忍的心奔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專一注視耶穌,就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
尼希米重建完耶路撒冷的城牆,奇妙的事開始發生。被擄的猶太人開始回歸。我相信今年神也在對我們說:讓我們一起來建造我們的下一代,你們將要看見我是信實、是幫助你的主,我要澆灌異象和熱情,我的恩典也必成就這工,會有新一波的回歸在年輕人當中!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26-29】

2,25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 佈道會篇

p23
編輯: 陳珮瑜
想到佈道或傳福音,在你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呢?是台下黑壓壓一大群人,佈道家站上台登高一呼,所有人蜂擁至台前決志信主;還是在學校鬧哄哄的餐廳中,突然領受感動,勇敢站到桌子上對不認識的學生傳講福音呢?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沒錯,但是還年輕人的你,是否會因此而苦惱,萬一自己做不到怎麼辦?但是無論是佈道或是傳福音,都有許多種不同形式,也許你不是舞台型的人,卻更適合面對少數人、甚至一對一分享,只要你願意,一定可以將耶穌分享出去。
每一種佈道方式都是為了讓人遇見神
震動年輕靈魂的大型佈道會
談到佈道會,大抵不脫大型聚會的方式;在一個可以容納數百甚至更多人的大型場地,有詩歌、有節目,然後由佈道家上台分享信息,最後進行決志呼召,如著名的布永康、葛福臨佈道會,或是大部分教會在重要節慶所舉辦的佈道會,均是以這樣的模式 進行。而年輕人能夠參與的部分,則多半是事前的邀約,或是在佈道會中支援場地、陪談等等服事。
信中牧師特別提到,其實讓年輕人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到佈道會,是非常重要的行動;他們首先必須突破個人的障礙,帶著勇敢發出邀請,最後參與在收割中。相信在過程中,會震動年輕人心中對靈魂的渴望,生出極大的熱情。
影響
佈道會的果效不僅只是靈魂得救,對原本已經是基督徒的年輕人,當他們參與其中,往往更能深體會神的心,對靈魂得救產生更強烈的熱情。信中牧師在30歲之前回到台灣參與青年事工,有一晚在台大體育館的佈道會,當他看見許多未信者在呼召時湧向台前,眼前的景象帶給他極大震動,他內心也跟著燃起一股渴望,期盼看見更多青少年快步跑向神,並且將他們的生命交給神。
短宣隊、福音茶會 動員學生一起GO!
大型佈道的呼召重任多半落在佈道家身上,但青年其實可以參與的更多!短宣即是適合鼓勵年輕人多多參與的佈道方式,以短宣隊的形式,跨出教會服事有需要的人,年輕人的生命將大大得到擴張。而教會時常舉辦的福音茶會類型的活動,需要青年投入的就更多,通常由幾個小組聯合舉辦,邀請自己親近的友人來參加,在互動遊戲中互相建立關係,並由小組裡面的人分享見證或信息。
影響
信中牧師說,當年輕人跟著短宣隊去到有需要的地區或國家,在近距離服事、互動的過程中,自然會感受到靈魂的需要。而如福音茶會等規模更小的小組佈道活動,就更需要人人投入:有人負責關懷、邀請,而擅長分享的就負責信息或見證,擅於接待的就準備餐點等等。在茶會的籌備過程中,青少年會更深意識到,傳福音、佈道的責任在自己身上。
校園運動與街頭佈道 你準備好跨出去了嗎?
從大型佈道會衍伸出街頭佈道會,將範圍縮小到區域性,不再是把人聚集到大型會場,而將舞台搬到街頭,對著往來的人群佈道。而受到Jaeson Ma牧師的影響,台灣教會間興起一波校園運動,街頭佈道開始進到校園中;規模也許更小,但開始由學生們負責對同學們傳福音。
而當美國伯特利教會的影響力漸漸進入台灣,佈道的方式開始更小規模地向外發展,但也更多尋求神的同在與超自然奇蹟。年輕人開此嘗試「尋寶獵人」的先知性傳福音和活動,佳音牧師說,她所帶領的青年牧區大專生,會自發性到夜市進行尋寶,甚至會準備先知性繪圖,祝福對方的生命。
影響
在校園運動興起的同時,Asia for JESUS開始以國度性的立場整合所有的資源,搭配豐收100的運作,提供給所有渴望進入校園的教會,包或佈道活動企劃、如何尋求校內支持,到舞台上節目的安排呈現等;渴望看見遍地開花,在各校園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福音佈道。
佈道不是活動 是一種生命態度
而無論是佈道會、短宣、茶會或尋寶,青少年更容易隨時進行的方式就是「一對一」。信中牧師指,傳福音不是一個活動,而是必須落實到生命中、自然活出來的態度;他鼓勵青少年,關鍵不只是傳講耶穌和救恩,而是真實活出耶穌的樣式。
影響
當學生學校在裡面, 所有言談、行為、生命態度,都是能夠反映耶穌、建造人, 就已經是在傳耶穌的名,「他可能很不會講話,但真的很會服務, 最後只要留一張紙條說耶穌愛你,我相信對被服務的人來說,他對耶穌已經有個不一樣的認識。」
對神更認真對靈魂的負擔就增長
在台北真道教會中,更有許多同工因著過去曾參與在佈道行列中,被點燃生命的熱情,直到現在都十分火熱服事神。文華牧師分享,夢想之家中一位女同工,19歲時曾經在花蓮豐濱佈道,聚會中她為一位多年無法站立的老奶奶禱告後,對方竟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另外一位負責青年牧區牧養的同工,也曾在花蓮玉里的活動中心講道,現場五、六十人中有許多新朋友,她突然有感動為他們按手禱告,很多人陸續經歷聖靈倒在地上。文華牧師相信,當年輕人參與在佈道的行列,因為需要花時間禱告、預備,他們對神會更認真、對靈魂的負擔就增長,甚至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再一樣,這份生命的影響超乎你我想像。
成立在地化的福音據點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而除了佈道會的形式,青年牧者也開始嘗試「在地化」的傳福音佈道。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近年來相當積極開發學生中心,深入接觸學生族群,目前在大安區和文山區各有一個據點。佳音牧師說,在學生中心會辦如電影欣賞或烹飪課程等活動,每週三更有英文會話班,甚至提供愛宴給學生、或邀請學生一起動手做料理,拉近彼此的關係。同時文山中心也成立籃球興趣小組,讓周邊學校的學生在課後與同工一起打球。對許多學生來說,學生中心就像第二個家;而透過這種方式,教會也能夠接觸更多學生,建立深厚的關係。
然而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也不少,以文山學生中心為例,佳音牧師說一開始附近學生開始踏入中心時,讓同工們非常頭痛!「他們和教會青少年太不一樣,髒話三字經是他們的語言;使用過的杯盤不會動手清理,飲料倒了也不管,甚至他們在男女互動上,界線更十分過頭,同工都快抓狂了。」然而這也許正是世代許多年輕人的寫照,因此同工們不斷學習接納;漸漸地,這群孩子開始敞開心房,會主動與同工們分享自己、甚至家庭所面臨的問題。一年聖誕節,學生中心收到一張卡片,來自一位曾經讓他們最頭痛的女學生,寫著感謝同工以真實的愛接納她,並說她因此感受到神就在當中,讓同工們都十分感動。
另外,一手成立夢想之家的文華牧師,也在思考透過公益、慈善的方式傳福音;佈道會是邀請人群進來,而公益與慈善則需要走入人群中。在夢想之家中有許多課輔班, 由教會的大專生無酬擔任指導老師,平時老師們不刻意提及福音,但每一年會固定舉辦的幾次同樂會,他們就會趁機分享見證,學生從平日與老師的互動中感覺到愛與接納,再一邊聽見老師分享耶穌,他們的心就十分容易敞開。如同新約使徒行傳中按立7位執事,照顧困苦的人、供應他們的需要,文華牧師說,教會其實可以更多投入在助人的領域,更多服事有需要的人。
每種佈道方式都是為了將人帶到神面前
年輕人看似是多變的一群,但若轉換角度思考,將福音帶給他們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元,無論是設立據點、親自走入學生中間,或舉辦各種佈道會及福音活動,以教會本身的資源與影響力,吸引年輕人更靠近神,都是使年輕生命聽見福音的機會。而同時當我們以愛與成全的角度,鼓勵教會中的基督徒學生跨出去參與在其中,運用他們的創意與勇敢,服事與他們同一個世代的人群,相信將會培養出一大有影響力的世代;當年輕人受到好的挑戰,他們的成長,相信將會令你我驚艷不已。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23-25】

2,865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專題| 重返榮耀世代─敬拜篇

p20編輯: 陳珮瑜

談到敬拜,在你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是一本又一本的詩歌本、厲害的司琴或樂手、專業的敬拜團,或是歡欣拍手唱跳、甚至屈膝跪在神面前安靜呢?以上這些,通通都可以算是敬拜的一部份――事實上,敬拜的定義比你我想像更廣得多――然而這短短四、五十年間,台灣的敬拜文化卻經歷了極大突破與變化,才漸漸進入到現在你我所熟悉的模樣。
從早期厚厚的各家詩選開始,台灣教會敬拜的氛圍是莊嚴、單一的,沒有太多樂器,也沒有所謂敬拜團。然後從韓國的萬國敬拜讚美進入台灣,敬拜的方式開始出現轉變,更因著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澳洲的Hillsong和Planetshakers等敬拜團隊,帶來耳目一新的敬拜方式,敬拜團開始生成,並有更多樂器出現在台上,整體呈現變得更專業也更熱情。而後隨著美國堪薩斯市國際禱告殿的IHOP敬拜影響,我們在敬拜中 放入更多禱告、安靜與等候。到了近期伯特利教會的Bethel Music與美國德州達拉斯Gateway教會所帶來的敬拜,開始融入先知性領受,並且將焦點定在追求神的同在,並在敬拜中真實的遇見神。敬拜文化在不同階段的轉變,對許多人生命產生影響。你,經歷了那些階段呢?
沒有敬拜團帶領的敬拜
試著發揮想像力,當你穿越時空回到三、四十年前,踏入教會正準備參加聚會,突然發現台上看不到「敬拜團」的蹤影,而是由司儀負責領詩歌;伴奏的樂器除了鋼琴之外,也看不到其他樂器,這與現在你所熟悉的「敬拜」,是不是不太相同呢?
隨著時間往後推進,吉他、爵士鼓、貝斯等其他樂器,開始可以出現在敬拜中上,才慢慢成為我們現在所看見的敬拜團。而敬拜進行的模式,也不斷地改變提升,融入更多曲風,讓年輕人更加融入其中,並且開始經歷神。
影響 :
在音樂方面,過去青少年中間,因為沒有專屬的崇拜,當然也就沒有合適他們風格的敬拜;他們多半混在大人中間,一起唱著約在一、二百多年前所寫下古老的詩歌。直到受香港影響,開始出現青年詩選,雖然與現在的詩歌相比,曲風仍然很古老,但已經開始出現變化。而後隨著校園團契興起,校園詩歌又更加活潑;而天韻合唱團更讓台灣開始寫自己的詩歌,並且在風格上更加突破。
萬國敬拜讚美
在讚美之泉的歌曲風靡全台之前,台灣教會的敬拜走過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捩點──由韓國河用仁宣教士帶來的萬國敬拜與讚美,他們充滿力量的詩歌及舞蹈,在當時大大翻新了教會對敬拜的認識。
影響 :
整體而言,萬國敬拜與讚美的文化仍相對保守,然而其所帶來的改變,不只是敬拜的形式, 他們著重門徒訓練的教導, 並帶來「QT(Quiet Time)」個人的靈修訓練,幫助教會開始看重青少年的靈性培養; 許多教會的敬拜開始更豐富,卻也更有深度。
不同時期的敬拜 一步步更深經歷神
當Hillsong與城市豐收教會的音樂開始進入台灣,他們強烈、澎湃、充滿舞台性的歌曲,讓青少年的心得以在敬拜中更深被打開,進入到神榮耀的層次中。但這類型的曲風,往往需要完整的樂團與專業音控人員配搭才能呈現,因此這時期的敬拜文化相當講求卓越,焦點則多半著重於音樂本身,重視唱功、樂團的配搭呈現,甚至年輕人是否喜歡等。
來自美國堪薩斯IHOP(International House of Prayer),則以其安靜、深入的敬拜文化震動台灣教會。他們以禱告與先知性的話語融入在敬拜中,並釋放神的心意,讓教會再次看見敬拜能夠很細膩、深入,在聖靈水流中跟隨神的作為。而後,無論是伯特利教會或是Gateway教會所帶來敬拜,不只是在音樂呈現上的突破,他們在敬拜中竭力追求神的心,更讓教會、讓青年在敬拜中,更深刻地渴慕神同在;而這也是天國文化氛圍的關鍵所在。
影響 :
磅礡卓越的音樂呈現,確實能抓住許多青少年的心。信中牧師提到,在他剛回台灣時,正是Hillsong和城市豐收教會強烈影響台灣敬拜的時期; 在這些強而有力的音樂環繞下,能夠將人從魂到靈的層面都被打開,感受到神強烈的愛。而當他經歷IHOP的敬拜,他不再只是單純享受在與神的關係中,而是被提升,開始領受先知性的看見,轉為服事台下的年輕人,讓他們也能領受神的心意。他自己的生命,就是在這些敬拜文化的轉換中,不斷經歷、認識到神的榮美。
反璞歸真 重視神同在更勝一切
藉由IHOP、伯特利教會或Gateway教會的敬拜文化,巽光牧師說,他開始更深體會到,即便有再好的音樂、舞台或樂器,若是缺少神同在,就都算不得什麼。因此他非常看重在敬拜團的培育,在他所帶領的青年牧區中,相關的團隊就有超過100位同工。他相信,讓年輕人在敬拜中親自遇見神,遠勝過10篇信息分享。「沒有敬拜,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事工;沒有神的同在,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唯有當神的同在彰顯,人的心才會真正轉變;當神不斷恢復、更新教會的敬拜,其實也在更新年輕人的生命。巽光牧師深信,任何人只要真實遇見神一次,許多生命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年輕人的心在當中,更會因著觸碰神的榮耀,對神產生更深的渴慕。
而在不同時期,透過不同的團隊帶來在敬拜方面的啟示,神不斷引導教會走得更深、更純粹。從追求音樂技巧的提升,講求卓越的呈現,到現在卓越仍是敬拜不可缺少的態度,但卻漸漸返璞歸真,變為對神更單純的追求,並以神同在為敬拜的中心。
在這些轉變過程中,相信神也渴望教會唱新歌,透過敬拜,對這個世代發出屬神的訊息、傳講祂的心意。神給台灣自己的聲音,也給每個國家自己的聲音,甚至將來是各方各族齊聚敬拜神;巽光牧師相信,將來台灣的教會,也會更多把屬於台灣、華人的聲音唱出來。
青年覺醒的重要關鍵:從敬拜進入神同在
神不斷放下關於敬拜的啟示,因此教會逐漸從單純的唱詩歌,到更多看重神同在。信中牧師認為,敬拜是青年復興非常重要的元素,隨網路世界的資訊爆炸,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再是知識走向;他們不只在知識的層面認識神,更渴望以感官認識神,因此敬拜本身自然而然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當年輕人轉向神,所有知識性的話語、或與神真實的經歷,相信就能釋放到他們心中。敬拜就像是一座橋樑,連結知識與經歷,將帶來年輕族群極大的復興。
不同世代有屬於他們的敬拜文化,以不同的音樂風格或形式呈現,但相信都是在當下 神量給他們最合適的方式。台灣青年的敬拜,經歷來自不同文化的震動,音樂仍持續不斷地更新、模式也持續改變,但唯一不改變的,是在敬拜中專注尋求神的心;當神的同在介入,屬天的聲音與屬地的我們產生真實連結,將會帶下爆發性的轉變。相信這份真實遇見神的經歷,也是青年復興的重要關鍵;當他們經歷神同在的榮耀,即便只有一瞬間,相信將會扭轉他們的全心、全人,活出截然不同的榮美生命。
在這些轉變過程中,相信神也渴望教會唱新歌,透過敬拜,對這個世代發出屬神的訊 息、傳講祂的心意。神給台灣自己的聲音,也給每個國家自己的聲音,甚至將來是各方各族齊聚敬拜神;巽光牧師相信,將來台灣的教會,也會更多把屬於台灣、華人的聲音唱出來。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20-22】

2,43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 重返榮耀世代─牧養篇

p12

編輯: 陳珮瑜
青少年牧養一直是十分值得討論的議題,這個看似浮動不安、仍在找尋自己聲音的族群,卻是未來10年、20年內扭轉整個國家的關鍵。而教會也從過去將青年族群放在次要,經過不同時期的策略調整和重心轉變,逐漸看見青少年的影響力及重要性,開始重視對青少年的牧養、門訓和栽培。
從最早的團契、到小組化、門徒訓練、然後是天

國文化…在這些不同階段中,分別孕育出許多不同特質的青年領袖;而他們自己更在這些變化中,持續前進、累積豐厚的生命能量。然而這些

寶貴的生命經驗,必須透過傳承,才能延續給下
一代。如何投資青少年,引導他們走上合神心意的路,並幫助他們挖掘出自己生命中的偉大?仍然是今天教會、甚至你、我值得投入心力的重要工程。讓我們的天花板,能成為下一個世代的地板,讓他們走在更豐厚資產中,轉化這個世代。
青年牧養工作你需要認識的季節轉換
以查考聖經為重點的團契時期
過去教會多以團契方式帶領青少年,內容多注重系統式的聖經查考,不定期安排如烤肉、郊遊,或退修會、營會等戶外活動,大地遊戲即是從這個階段開始風靡於青年營會中。但在當時的氛圍下,青少年事工並非教會的重心。

p13-01

影響
在講究聖經基礎以及紀律的氛圍下,青少年多半打下十分好的基本功;然而缺乏遇見神的經歷,青少年在教會中所學的「道」,往往難與「生活」結合。學生時期的信中牧師,也曾面臨教會與流行文化的相互拉扯,但由於過去在話語上的紮實裝備,神的話一直深埋在他心中;直到生命

真實經歷神而翻轉後,他對聖經才開始有真實的體會。青少年需要與神有真實的連結,「道」與他的生活才能真正產生連結。
以門徒訓練為重點的小組化時期
從2000年開始,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的影響進入台灣,青少年事工的重要性開始受到矚目。青少年變得十分活躍,許多人才興起參與服事,並講求卓越的表現。當時的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開始朝小組與門徒訓練的目標邁進。
隨著如才藝品格營這類全台灣性的營會逐漸成形,接軌得勝者教育,加上如約書亞樂團等年輕敬拜團興起,青少年事工越來越興盛,轉變的風氣開始蔓延。台北真道教會的執行牧師廖文華說,10多年前他剛投入服事時,興旺的青少年工作並不多,但如今在許多城市,都可以找到非常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工作。
隨後,當時瑞典生命之道聖經學院的奧夫·艾克曼(Ulf Ekman)牧師來到台灣,將青年事工從地方教會的門訓,向外推往國度性宣教。當時奧夫牧師在俄國,透過東西向火車已建立約1400間教會;在他的影響下,復興的靈澆灌進入年輕人心中,並活出充滿信心的領袖態度。

p13-02影響
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普遍具有忠心、擺上、有紀律的特質。然而若是活在以行為贏得肯定的表現模式中,雖然人人都能打仗,但只要時間一久,仍會陷入極深的疲乏。文華牧師指出,10多年來,台灣的青年事工已有顯著進步,但孤兒的靈卻仍是教會上下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青少年需要屬靈的父親、母親,成為他們的榜樣。
門徒訓練的轉變期:融入愛與成全的觀念
在2005年,Jaeson Ma(馬正遠)牧師來到台灣,他的先知性恩膏、禱告運動的熱情,及對校園的負擔,帶領青年事工進入建造校園教會(Campus Church)的全新領域。青年事工牧養的重心逐漸從向外宣教,轉為拓展的校園禾場。
當門訓基礎的焦點是追求卓越,也較容易形成壓傷及帶出比較心態。就在2006年,印尼沙崙玫瑰教會的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牧師,幫助教會開始重視人是否被愛與被成全。信中牧師說,因著腓力牧師,他們進一步了解,原來「卓越」需要建立在願意成全人的愛心上;而教會需要在愛中把青少年心中的偉大引導出來。
p14-01影響
腓力牧師不僅帶來門訓根基的全面革新,更開啟青年事工對超自然領域的認識,青年牧者逐漸了解,如果停留在制式中,卻沒有神的作為介入,青年工作仍有可能遇到瓶頸。隨著一場場神大能特會,超自然醫治神蹟不斷產生,年輕人不再小看自己年輕,因為知道與神同行可以帶出極偉大的事情,超自然漸漸變得自然。
以尊榮為核心的天國文化時期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所著的《當神介入》,讓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開始接軌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在超自然神蹟方面的教導,才發現要承接超自然,背後需要以天國文化作為支撐。此時的青年事工,開始著重於幫助年輕人進到真自由中,認識神眼中自己真實的身分;年輕人開始從身分認知去服事,而不再用行為來證明自己、贏得天父的愛。牧養的氛圍也就從嚴格門訓、目標和數字導向,開始轉向天國文化。
p14-02

影響
因著天國文化,教會開始看見神國度有一位父親,進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氛圍;年經人為神征戰的同時開始學習做自己,回到神起初創造他們的樣式,卻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同時對教會的牧養,更開始調整步伐,看見真正的門訓者是耶穌,並且成全年輕人進入到偉大裡。天國文化幫助整個青年事工與年輕人開始邁入更健康、更符合神國度的思維中。巽光牧師也盼望下一代能在健康的氛圍中成長,並且被充分授權,能夠自由敬拜、跟隨神,參與在所有神所給的異象中。
青年事工三大要素:天國文化、門徒訓練、聖經基礎
不同階段的青年工作不斷改變與更新,巽光牧師說,在不同的季節,神量給青年牧養的方向均不同;當季節過去,就表示神開始說新的事,無論是教會、青年牧者,或是輔導、小組長,每個人都應跟上神的腳步,在學習和調整中敏銳神的方式,以神的心意來帶領現在的年輕人。
全球靈糧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在他的服事生涯中一路支持著青年牧養的轉變,他認為天國文化、門徒訓練、以及查考聖經,三方面都很重要。天國文化強調尊榮、超自然與自由,是寶貴的生命建造;透過門訓、一對一與小組事工等,讓年輕人發揮屬靈恩賜;而聖經閱讀則是信仰的根本。周牧師認為,青年事工需要在這三大領域中找到平衡,透過優先次序的調配打下穩固基礎,相信將會興起一批成熟的信徒領袖。
投資青年事工 翻轉未來的15年
「如果復興停留在這一代,就不叫復興;能夠被複製,並且延續傳承到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代,才是復興。」信中牧師相信,青年事工絕對值得教會傾力投資;即使往往要過10、15年才會開始產生效應,但若要看見台灣有更大復興,關鍵就在眼前的青少年;若要翻轉未來的15年,就需要把更多資源、和關注的愛,灌注在年輕世代中。
但牧養青少年首重仍是長時間建立關係。文華牧師在1年多前重新開始教裝備課,每班只收10 -15人,開始前他會提早到教室、結束後比較晚離開,和學生聊聊天、陪伴他們。同時他也會為這些學生辦小型營會,與他們們一起住在營地中、同桌吃飯,彼此感受家的氛圍;彷彿當年耶穌與門徒共同生活、或者走入人群中祝福人,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也正在尋找無法被任何虛擬關係取代的真實關係。
但青年事工不只是教會的責任,也需要所有人共同投資。文華牧師提出三個值得教會一起嘗試的方向:首先是邀請夫妻一起帶領青少年,透過夫妻經過歷練的成熟生命,陪伴年輕人勝過多方試探,度過人生重要時刻。其二則是成全孩子,把舞台讓給他們。有次聚會開始前,文華牧師找來三位生命成熟的高中生,讓他們分享信息,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禱告預備後,三位學生開始分享,在最後呼召時有非常多人回應。文華牧師說,學生們的表現不一定完美,但身為屬靈前輩,應該讚賞、並且給予他們十足信任。第三則是把最好的給孩子,但也讓孩子吃苦;把資源放在青少年中,但同時也讓他們參與短宣、社區服務的行動等,服事有需要的人。青少年需要被照顧和成全,但同時他們也需要被挑戰、經過歷練,在兩邊平衡下,他們生命將會更成熟。
等待磨亮發光的年輕世代
年輕人就像鑽石一般,在剛開採出來還只是毛胚時,看上去灰濛濛地不太起眼,但經過切割、打磨、拋光的手續後,就能成為人人嚮往、追求的光亮鑽石。這個年輕世代,也許就像毛胚,等待你我投入心力,幫助他們走過漫長淬鍊成熟的路,磨練出自身生命的光芒,將能夠照亮、翻轉整個世代。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4期P.12-15】

3,007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結語:盟約是為了去愛

IMG_2471-2(節錄自Danny Silk牧師信息)
我們都明白了一路愛到底的幾個關鍵與方法,就是透過彼此連結、良性的溝通,以及設立界線。這使我們在一段關係裡面成為剛強、自由,且健康的人。然而是甚麼維繫著我們,縱使對方作了傷害或誤會我們的事,仍能讓我們一路愛到底?Danny Silk 牧師提出一個最基本的原因:盟約的關係。
盟約的本質是什麼?盟約是必需要藉著死亡帶來約束力的協議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12:23-24
耶穌說生命的目的是為了死,灑種在「關係的土壤裡」以致於我們的生命可以給予他人生命。我們活著的目的,是要活在一種模式裡,就是我的生命可以給予他人新的生命、新的力量。聖經裡保羅也說:『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並且灑種的不能決定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林前15:36-38
很多時候,人們只願意投資在某種關係裡,尤其是在可以控制接下來的結果時,而這也是父母親常常面對到的問題。他們把全心、全人、全意投資在孩子的身上,然後開始期待孩子們照他們所想的收成。但是想想看撒種的農夫其實是無法決定什麼會長?什麼不長的?農夫也不能只灑一個種,卻期待另一種收成。一切只有神可以決定你的投資會帶來什麼收成,只有神能來看守這個結果。
因為人死了,遺命才有效力,若留遺命的尚在,那遺命還有用處嗎?
來9:17
這裡其實是要強調,對人口頭上的委身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只有當雙方的關係出問題的時候,承諾才有重要性,因為當你照你承諾去做的時候,盟約有時沒有彰顯,直到你們之間有問題,你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盟約,你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堅守那些盟約的人有能力,跟對方傳達說他們願意把生命捨下:「我願意為你死。」
當有人傷害、背叛、冒犯我們時,唯一可以聽見的是耳中的尖叫聲,而且是我們自己的尖叫聲。然而,尖叫聲過後,我們還是活著沒有死去。當大家開始遠離人的時候,當我們把愛的開關關起來的時候、改變目標的時候、與人之間有距離感的時後,我們還是活著,而卻不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時我們必須重新檢視盟約的重要、活在盟約裡,我們必須改變生活的模式,在尊榮的文化的根基裡,開始看重他人的成功,為他人的成功努力,為對方加油。我開始看重我跟你的關係勝過一切,我知道你的生命有多重要,而且跟我的關係有多重要。
盟約是彼此生命的相互連結
加州有一種樹叫紅杉木,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樹,這樣的樹會長到340 呎高,大概是三十層樓高,每棵樹與樹之間,至少有五十呎的距離,可以開一台車過去。通常一棵大型的樹要長那麼高,都會需要有很深的根,至少要有它1/3 的高度,因此至少都會有100 呎那麼深;然而這些樹很奇特,他們的根,只有六呎深,這麼高大的樹怎樣能夠站立得穩?為什麼這不是一個一片倒的樹林?因為這些樹是群居在一個地方,一起長大,所以稱之為樹林。然後這些非常高大的樹,他們有一個橫貫的根,會把周圍的樹都抓在一起,接著在森林的地上形成網絡。有的時候他們的網絡甚至連結到周圍的20 棵樹,當風暴來的時候,這些根就把所有的樹拉緊,給予彼此力量,以致於他們可以面對幾千年下來的風暴。
父神對人們的心意也是如此,當我們看這些樹林的時候,要明白其中的含意與重要性,靠著盟約緊緊維繫周圍人的重要性,彼此支持溝通的重要性。你不會倒下來,因為我抓住你,你的家庭也不會倒下來,因為我抓住你;我也不會倒下來,因為你會抓住我。當風暴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緊緊抓住彼此,告訴彼此關係有何等重要。每個人都需要有認識的人,跟你一起活在這樣的盟約立面。你有沒有這樣的人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人說他是你盟約的朋友?當你擁有這樣的朋友,你就會開始做得到;當你開始期待你活在這個盟約的時候,它是有感染力的,因為你開始期待周圍的人也活出這樣的關係。你是盟約的百姓,明白誓約的目的,不是個人的,是為了周邊連結的人。用不了多久,你會發現你跟每個人都是有連結的。
這也讓我想到玉米。在美國,有一個農夫的百科全書,其中有一個農夫,是一個不斷養出冠軍玉米的農夫,他每年都贏得冠軍玉米獎。記者訪問他說:「你怎樣培育冠軍玉米,而且是每一年都得這個獎,你是怎麼做到的?」農夫說:「這很簡單。每一年啊!我拿去年的種子,然後給我的鄰居,然後再給他的鄰居,給在我周圍的每一個鄰居。如此每一年,我就能保證,會吹向我的農地的種子,都會生長在這地,都是去年冠軍的玉米。」在你的農地上面,是哪裡吹過來的種子?在你周圍盟約關係的標準是什麼樣的標準?我們必須瞭解,盟約是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是要付上性命代價的,很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找一些願意為我們生命捨下的人在我們周圍,他們明白誰是神,神在他們裡面,是何等大的作為。 我們因著愛而設立盟約;也因著設立盟約,讓彼此在尊榮文化裡建立更親密的愛的關係。這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具有感染力的。基督的愛讓我們明白這一切,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基督徒最美好的寶藏。帶著盟約的、愛的關係的寶藏去連結更多人們吧!他們需要認識神,也重新開啟愛的開關!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4-25】

3,088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一起完成人生的大小功課 黃國倫 X 許力今

文│陳珮瑜
「心與心的連結」是婚姻中首重的目標,更是牽手一生的關鍵,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瑣事消磨、失去連結卻不自覺,直到關係常出現偌大的漏洞,反而耗費更大心力修補;在所有的關係中,原則其實也都相同,當連結建立後,該如何保護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台灣愛無限協會理事長黃國倫,與妻子許力今結婚二十多年,兩人育有四個兒子。本身從婚姻家庭諮商領域出來的黃國倫,婚姻之路上與妻子有許多學習體會,他笑稱:「我和師母什麼都經歷過。」夫妻兩人常於媒體分享關於婚姻、親子的觀念與經驗。
首部曲:連結
愛情無法起死回生?
許多夫妻結婚多年後,常覺得已找不回當初的熱情,許力今認為,婚姻生活與談戀愛本就會有差異,戀愛時雙方見面都是最精心的時刻;但婚後不可避免兩人共同面對許多生活小事,心態上自然就會不同。「女生期待婚後有王子的呵護,可以開始享受公主的生活;但男生卻是期待婚後妻子成為大事小事一把罩的賢內助,一起為家庭努力打拼。因著兩人對彼此期待的落差很大,就容易出現不滿及憤怒的情緒」許力今提到熱情轉淡的原因,還包括兩人對婚姻期待的落差。
黃國倫認為,人們習慣把期待放在心底沒有說出口,當期望與現實產生矛盾,人們就會開始想要改變另一方,衝突就隨之而來;衝突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累積的結果就是愛情逐漸凋零。
「很多人會說愛情死了就不會再回來,這不是事實。」要讓情感活過來,必須先解決原本積存的傷害。黃國倫觀察,大部分人面對衝突都會選擇「擺著」,以為時間過去就會好轉,「但是問題還在那裡。」他指出,處理衝突就需要了解原因,彼此也需要道歉、饒恕。
許多夫妻來找黃國倫和許力今婚姻諮商時,常常已經近乎形同陌路,正是因為將問題積在心中沒有解決。因此「不要含怒到日落」是許力今的不變原則;當兩人之間已經「怪怪的」,卻因為忙碌等各種理由沒有處理,即使還是天天同進同出,心與心的連結會越來越薄弱,「因為中間有隔閡,使我們喪失了親密感。」
「把事情談開來,當中還有學問。」黃國倫認為,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若是一方還沒準備好,另一方卻急著談,反而會形成壓力,產生新的衝突,因此也需要適時給對方空間。「可能只是睡個覺,好多了就可以談了。」許力今也建議,不要在氣頭上、或最疲累時解決問題;同時需要多認識彼此面對衝突的習性,互相以對方的立場想想。
建立連結需要「花時間」
除了處理衝突,連結更需要不斷維護才能穩固。「建立連結很簡單,就是花大量時間在一起。」黃國倫牧師舉交往為例,從陌生到熟悉,透過刻意花時間相處,使心互相連結,建立真正的關係;同樣的原則也能套用在家庭及任何關係中。
有了孩子後,黃國倫和許力今在忙碌行程中,更必須找到屬於他們的方式陪伴孩子。兩人會把孩子帶在身邊一起服事,當孩子長大了,更鼓勵他們一起加入在團隊中。「我們讓孩子參與其中,一起完成許多事情。」當孩子一邊參與,一邊就能了解父母忙碌的原因。
二部曲:溝通
健康的溝通= 沒有恐懼!
在關係中,溝通更是重要學問;藉由溝通,人與人交換彼此內心真實的感受。當人心中沒有顧忌、感覺到安全時,很容易說出心底話。「健康的溝通,關鍵是不帶有恐懼,能真實說出心中的想法。」黃國倫認為,尤其在一方敞開心表達時,千萬不能給予負面回應,對方很容易覺得「算了」,再也不願敞開心分享。
家中四個兒子,許力今認為花時間陪伴,是製造溝通機會最好的方式。男生不像女生習慣分享心事,有時候刻意要孩子們講,孩子們也不一定願意;往往是在相處過程中,就自然分享出來。
過程中她也學習重要功課:勒住舌頭。「身為父母,尤其是媽媽,難免就想管教孩子。」其中一個兒子最近想染特殊顏色的髮色,第一時間許力今很想告訴孩子「不要吧。」但她將決定權留給孩子,並優先肯定孩子願與父母討論的舉動。
健康的溝通= 放心說真話
人與人難免意見不同,但很重要的態度是,讓對方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你還沒講完我就介入,開始表達意見;結果我還沒講完,你也急著表達想法。」很多時候在往來介入下,一開始的話題根本沒有討論清楚,原本想表達的人也會覺得受傷,溝通就變得無效,甚至產生更多誤會。黃國倫牧師建議,先聽完對方要講的,然後再回應其實都來的及。
「師母很聰明,常常我講第一個字,她就知道我要講什麼了。」即使已經知道對方想表達的內容,甚至知道自己的意見對對方很重要,還是需要讓對方「講完」,因為溝通不一定是解決事情,有時候只是為表達想法,讓彼此了解。
三部曲:界線
「再親的人都會有界限。」
健康的關係同時包含「界線」。受西方教育薰陶的黃國倫,在關係中立下的界線分明,但他也注意到,華人世界中確實較不重視界線,「需要先有這份認知:『再親的人都會有界線。』」如果沒有先建立起正確認知,界線則形同不存在。
但每個人對界線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界線其實是客製化的。」從小在西方國家長大的黃國倫,早已習慣界線分明,但無形中他也會把自己的界限加諸在他人身上,並期待另一方也有同樣的標準。
「我的界線是A,就以為對方的界線也是A。」黃國倫認為,不僅要認清自己的界線,也要認清他人的界線,千萬不要以為大家都和自己一樣,和不同的人就需要不同的相處之道。
孩子越線的第一時間就介入
「基本上我們不讓孩子挑戰極限。」黃國倫認為,許多父母常被孩子的言行態度挑戰到極限,往往是因為孩子越線的第一時間,父母沒有立刻介入。
「孩子小的時候,我常會容忍他們。結果一整天下來狀況百出,到了晚上我就會爆炸。」許力今也曾被孩子挑戰到極限,而後夫妻兩人開始花時間教導孩子界線及越界的後果;但即使執行處罰後,夫妻兩人仍不忘記與孩子恢復關係。
「在孩子做錯的第一時間介入;在還沒有累積怒氣先處理。」真理與恩典同時存在,因此愛與管教也應當並行;若是以為愛就要無條件忍耐,不僅是錯誤的觀念,也常是愛被耗盡的原因,因為一旦忍到極限,爆發的結果往往就是傷害。
把家庭照顧好以榮耀神
身為牧者,在忙碌的服事中更需要清楚的界線。「我的看法是家庭第一。」黃國倫相信聖經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提摩太前書3:5)」因此夫妻兩人將家庭擺在優先;但事奉與家庭不能用二分法區分,黃國倫深信,建立家庭的最終目的,更是為了榮耀神。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21-23】

12,575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愛夢想先生遇上愛計畫小姐 連加恩 X 高麗婷

文│陳珮瑜
連加恩醫師與妻子高麗婷,帶著四個孩子今年再度回到南非。這次連加恩的身分不再是政府派駐醫療外交人員,而是挪威國際路加組織LIN(Luke International Norway,簡稱LIN)派駐於南非的代表。
一路跟隨神親自安排的「套裝行程」,連加恩一家六口經歷數度搬遷,最後仍落腳在異鄉南非,過程自然有許多生命碰撞。親子間如何維繫心與心的連結、夫妻間怎麼坦誠健康的溝通、甚至在忙碌中,該如何設立明確的界線以保護關係,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真實必須學習的生命課題。
首部曲:連結
愛夢想先生遇上愛計畫小姐
安靜木訥的連加恩,與開朗行動派的高麗婷,兩人當年的婚禮,台灣各大媒體都到場見證;然而婚禮只是起點,兩人還有許多精彩的路要攜手走過。「加恩是非常愛作夢的 人。」高麗婷口中的連加恩,對於人生規劃非常有彈性,不會設限夢想,更是願意隨時讓神調整腳步的人。「他常會有許多出乎常人的想法。」高麗婷笑說,一家大小時常要接新招,被挑戰久了,境界也被擴張。
嫁給愛夢想的先生,高麗婷自己,卻是連隔天要穿什麼都會先想好、非常會擬定計畫的人,「我跟他完全相反。」「我無法預測神下一步要帶他的心意。」
過程很辛苦,因為十分挑戰高麗婷性格中原有的特質;幸而神也把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放在她裡面,讓她欣然接招。神把兩個性截然不同的人擺在一起,再帶領兩人一起走上合祂心意的路;高麗婷與連加恩,就成為彼此最佳互補。
愛的語言:五種都滿足
在與連加恩交往期間,高麗婷覺得擁抱很重要,但婚後孩子接連出生,在擁抱上得到非常大的滿足,愛的語言就漸漸轉成「禮物」。而連加恩雖然不太擅長挑選禮物,但仍會嘗試為妻子帶來驚喜,「有時候我買的東西是很好笑的。」
高麗婷也觀察到連加恩很需要「肯定言語」。雖然在人前連加恩很常受到稱讚,但高麗婷也漸漸了解到,男人最需要的肯定往往來自另一半。「如果妻子能給丈夫足夠的讚美,丈夫的心就滿足了。」
除了夫妻間,高麗婷也會觀察孩子們的愛之語,並且幫助他們從小在五個層面都能得到滿足。「當你在給他禮物時,同時你也擁抱並稱讚他,孩子就會相對認同擁抱和稱讚,都是感受愛的方式。」高麗婷相信,透過並進的方式,孩子不會只偏重其中一項,而且是用任何方式都能接收到被愛的訊息。
另外,即使再忙碌,高麗婷和連加恩都會努力,每天給每個孩子10 分鐘,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單獨與父母相處。高麗婷表示,這麼做是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特別的,值得父母專注的陪伴。」
二部曲:溝通
激烈溝通但互相尊重
身處遙遠的南非,每當連加恩出差,就是高麗婷「一打四」的時刻。不若在台灣有許多「外援」可以申請,高麗婷必須獨自面對所有突發狀況。連加恩坦言妻子承受的壓力不小,特別當夫妻意見不同、小孩又亂成一團時,很容易發生爭執。
「我們會很嚴肅和激烈的對談。」但高麗婷也說,當兩人想法不同時,若丈夫的意見沒有違背真理,自己也沒有理由一定要反對,那她仍會以丈夫為重;相對而言,若有堅持的理由,連加恩也會尊重妻子的意見。連加恩也說,在過程中他和妻子都看見自己的缺點,並試著了解對方的脾氣;當他們把情緒和問題處理完,還是會一起禱告。他說:「最有能力的禱告是夫婦的禱告。」因為夫妻是在世界上最有可能同心合意禱告的單位;每對基督徒夫婦都需要學習一起禱告。
主動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
溝通中,連加恩自認是比較主動的一方,常常主動向妻子和孩子表達他的愛。溝通不順暢時,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聆聽」,並嘗試了解對方的立場。最近他們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為了上學要穿什麼衣服而大小聲,夫妻兩人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兒子擔心和別人不同,但用反抗來釋放自己的焦慮。「我們學習不是只糾正他的態度,而是去了解背後的原因。」
而對於改變環境等家庭重大的改變,連加恩和高麗婷也會與孩子討論,讓孩子瞭解變動的原因。有時孩子習慣了原本的環境,難免會抗議,但是兩人會與孩子分享神所給的夢想或異象;有的孩子欣然接受,有的則需要比較長時間調適。
三部曲:界線
Yes or No? 先聽神的聲音
2014年底連加恩一家大小回台灣,待了一個多月內光是演講和講道加起來大約有五十場次。連加恩坦言在體力、夫妻親子關係、甚至工作上,都有很大張力。「在很忙碌的時候,除非刻意安排,否則通常第一個被犧牲的往往是家庭,還有跟上帝的關係。」因為不善拒絕,有時候甚至會答應自己後悔、不需要作的事,連加恩說自己還需要學習如何設立界線。
巡迴佈道過程中很多喜樂,但連加恩隱約發現,若是因人情壓力、自己思考而安排的場次,不是講得不好、就是造成很多負擔;反之,有幾場看似安排不及,卻明顯是上帝安插進來的,則效果很好。這當中他學習到,在說「好」和「不」要先聽神的聲音。他說:「只作上帝要我作的事情,就會輕鬆許多,有神的祝福。」
家庭與服事難以兼顧?
連加恩的四個孩子,從小生長在國外,精力十分充沛。每當有服事,時常可見高麗婷與四個年幼的孩子相隨。忙碌期間,夫妻兩人曾被質疑:「服事忙碌,難道就把孩子擺旁邊?」面對周圍的關心或疑問,或是當看見孩子很需要空間活動時,高麗婷內心也曾經掙扎:「放假回來,為什麼都是服事?」
把孩子帶在一旁,雖然一家人比較辛苦,高麗婷卻相信孩子們會擁有不一樣的眼光。在佈道巡迴宜蘭場,四個孩子跟著在當地教會的課輔班玩,才知道裡面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孩子,從小沒有父母親的陪伴、家境又清貧,他們就把手中的點心分享出去,甚至學會珍惜自己手上所有的。
得力的秘訣:休息與進入密室
服事與家庭,尤其工作需要時常出差,即使連加恩擁有超人般的體力,也難免有燈油燒 盡的時刻。連加恩休息的方法很簡單,一是睡覺,神給他的恩典是「很能睡」,可以完全忘掉壓力,進到完全關機狀態;第二則是安靜聆聽神的聲音,在安靜獨處時,常常有不同的想法進來,讓他的心得到重新的調整。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8-20】

3,76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 打開愛的開關,一路愛到底! Keep Your Love On

11Danny Silk牧師在《一路愛到底》這本書裡闡述到: 親密關係(Intimacy)——也就是「進到我的裡面看看我(into-me-see)」——的建立,是當雙方能對彼此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都可以作自己,因為你可以看到我的裡面,我也可以看到你的裡面。」這種親密關係中的體驗——完全地被對方瞭解和接納,也瞭解接納對方——是人類所能擁有最使人心滿意足的體驗。神賜給人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愛與關係,這也是我們傾倒一生必要學習的功課。神期望看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親密關係;當然,祂更渴望我們與祂建立無比深厚的親密關係。而一份親密關係的建立,當來自於對關係的盟約、委身、並且將愛的開關開啟。事實是,這個強調愛是種感覺、無關選擇的時代,格外需要這樣的信息。於是Danny牧師強調,「一路愛到底」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心的狀態。沒人能逼迫你這麼做或不這麼做,因為它是一種富有生命的力量。一旦這種力量開始在你的生命中運行,你將能夠完全地去愛,並且去做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打開愛的開關令人深感脆弱,但卻一無所懼。所以這一期亞洲復興誌,我們將依序從連結、溝通、界線這三個部份來探討親密關係如何建立,以及一路愛到底的秘訣。並且我們也採訪到寇紹恩牧師夫婦、黃國倫牧師夫婦,以及連加恩弟兄夫婦,和大家分享他們夫妻多年的「相處之道」。如何在萬眾期待之下,到認清愛的事實,並且重新恢復與神、與另一半愛的關係的歷程。【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復興誌第23期P.11】

3,67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信息|認識Abba 使眾子興起!

036文─ Asia for JESUS 藝術總監 晏信中牧師
整理編輯/孫以琳 照片提供/ Asia for JESUS 編輯部

在你心中的天父形象是嚴厲的審判官,還是慈愛的父親?除非我們能夠親密地稱祂為「Abba」,清楚知道祂的愛與保護,否則我們就還是活在舊約時代的恐懼中。我們不只要當個承受救恩的孩子,更要付上代價、興起成為兒子,才能承受產業、轉化這地,而這也是天父從始至終對我們的命定!

從起初,良善的神就渴望與我們建立關係,但從摩西時代開始,人們出於對神的聖潔及權能的害怕,而主動選擇用律法與神互動。這導致許多人誤解了天父,以為祂是一位暴躁、嚴厲、隨時準備審判的神,而耶穌則是那位好牧人,為了我們上十架,好讓神不要生氣--但事實完全不是如此!約翰福音3:16很清楚地說到:「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天父是充滿愛和憐憫的神,救恩是天父的計畫,而耶穌來到地上的使命正是顯明天父的愛!

耶穌所彰顯的神的名字:阿爸,父!
在舊約中,神有很多名字,我們可以透過神的名字更加認識祂。例如耶和華沙龍是「我的平安」、耶和華以勒是「我的供應者」、耶和華羅以是「我的牧者」、耶和華尼西是「我的旌旗」、耶和華拉法是「我的醫治者」……這些不是祂賜下的,醫治和平安不是祂的賞賜,而是祂自己!當我們越認識神的名字,就會對神越有信心,也可以經歷神屬性的真實。

而進入新約後,耶穌只顯明一個名字,這也是唯有天父的獨生愛子才能帶來的啟示──神是我們的「父」!儘管神有這麼多的名字,但我們可以說,這些都無法完整呈現神自己,唯有「父」才完整地詮釋了這一位神!就好像對我三個孩子來說,我是晏信中牧師、我是Asia for JESUS的副執行長,我是年輕人口中所說的信中哥,但不管我有多少的稱號,對他們來說最重要、也是他們對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爹爹」!正如耶穌在馬可福音14:36當中向神禱告:「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這個「阿爸」的原文就是Abba,是對父親最親密的稱呼,就好像英文的Daddy一樣。直到今天,猶太孩童依然親密的稱呼父親為Abba。神渴望我們不是疏遠地叫祂「耶和華」或是「父親大人」,祂渴望我們能夠直接叫祂「Abba」。事實上,除非你可以這樣稱呼神,否則你就還是活在奴僕的懼怕中,也就是仍然在舊約中那種人對神的恐懼,奴隸一般、在律法之下被捆綁的恐懼。神不願意祂的子民還活在這種恐懼當中,祂要再次啟示祂的心意,因此羅馬書8:15說:「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耶穌在約翰福音17:11當中向天父禱告:「聖父阿,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這個「保守」的希臘原文就是保護的意思,天父的名字就是保護!因此在福音書中,你沒有看到門徒生病,或有什麼缺乏。希伯來書4:16更這樣寫道:「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神是一位愛你並且想要擁抱你的父親,當我們呼喊Abba,神就樂意保守我們不陷入患難、不受疾病攻擊、平安喜樂就湧流進我們的心,因為我們知道這位全能的神是我們的「父」,那一聲Abba就是最好、最美的禱告!

從「孩子」到「兒子」 震動列國帶下復興
門徒在跟隨耶穌的三年半當中,學會很多服事技巧,懂得講道、趕鬼、醫病,五餅二魚在他們的手中倍增,生活中充滿了超自然的神蹟奇事。但他們仍然是孩子,對天父的認識仍舊有限,以至於他們會在不被接待時,就要耶穌降火燒死那城的人,或者爭奪坐在耶穌左右兩邊的位置,在耶穌禱告時睡覺,甚至否認耶穌。他們還很不成熟,直到耶穌走上十字架,祂的死完全顯明父神的愛。在那之後,門徒才在羞愧裡再次被恢復,這一次的恢復,使他們長大成熟,成為兒子。羅馬書8:19說:「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當聖靈在五旬節降下、彼得站起來講道時,突破跟改變就開始發生,人心就開始恢復,成千的人得救,城市隨之翻轉!門徒接下來做的事,震動了整個羅馬帝國,一個國家從死蔭幽谷中進入到光明中,因為有一群神的兒子出現了!

台灣正在渴望看見神的眾子顯現出來,你知道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君尊皇族的覺醒」,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身分、看見Abba的良善及保護,以及自己所被賦予的權柄,否則教會裡聚集的就只是一群蒙受大恩、卻仍不成熟的孩子,對這塊土地一點影響力都沒有!魔鬼不害怕孩子,魔鬼所害怕的是充滿兒女意識的基督徒,因為他們不只是來教會而已,而是把教會帶到所處的環境當中,衝擊這個敗壞的世界!

我們一直期待台灣復興,也確實看見基督徒比例正在成長,特會跟佈道會越辦越多,許多人相信耶穌……有些人認為這就是復興,但是台灣改變了嗎?歷史上有許多復興都維持幾年就消失了,而我要的不只是這樣的「復興」。我辦很多特會跟佈道會,但我真正渴望的是透過這些特會建立天國文化,因為文化是唯一可以延續復興的平台!而只有具備兒子意識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天國文化!從加拉太書4:1-3可以看到,我們應該是承受產業的,但有很多基督徒仍然只是孩童、拒絕長大,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宗教儀式般地來參加聚會跟小組,回去之後仍然沒有改變……聖經上說,這樣的孩童跟奴僕毫無分別!他們只是承受救恩,卻無法帶來這地的轉化。成為兒子是需要付上代價的,但神要的正是能夠承受產業的兒子!

耶穌的預備工作:強健、智慧與恩寵
我們的典範--耶穌基督自己也經歷過孩子的階段。祂在地上的前三十年,從來不曾醫病、趕鬼、講道,或者平靜風浪。這三十年當中的耶穌,是被這個世界限制的,還無法完成拯救世人的任務,而天父很有耐心地等待祂的兒子長大。直到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天父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天父從天上肯定耶穌已經不再是孩子、已經成為兒子了,聖靈也降臨在祂身上,祂才負起拯救世界的任務!但耶穌在三十歲之前,可不是無所事事,或者只有一直禱告等待,就可以突然從孩子變成兒子。耶穌做了很多預備!

路加福音2:40提到:「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透過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孩童耶穌不只是長大,祂的體魄也強健起來。耶穌在成長過程跟著木匠父親約瑟學習,是要蓋房子、要搬運木材的,祂的身體必定是一天天越來越壯碩。耶穌也充滿了智慧,但智慧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得到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當我們付上代價更多追尋神、認識神,按著祂的本相敬畏祂時,我們就會開始領受智慧。這不是靠經驗或是學習可以得到的,更不是這個世界可以給的,而是創造者主動敞開這個智慧,好讓被造的可以明白啟示跟洞見。這樣的智慧,唯有敬畏神才可以得著。文士與法利賽人常常故意刁難耶穌,但耶穌不但從未落入陷阱,還常會反將他們一軍!然而,耶穌並不是完全靠著超自然的智慧而活,祂也是付上代價,從摩西五經開始學習。耶穌十二歲時,路加福音2:46-47這樣寫:「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耶穌是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努力地學習天父爸爸所寫的手冊,祂也不斷的發問,瞭解拉比怎麼解讀聖經及父神的心意。祂正在做預備,因為有一天祂將要震動這個世界、完全地彰顯天父!

除了白白得來的恩典,更要在恩寵中增長
我們得救的恩典是神白白賞賜的,每個人都一樣,雖然我們不配得,但耶穌甘心付上代價,好讓我們只要相信就可以領受。但在救恩以外,還有神額外給的特權--恩寵,這是我們需要去得著的,是我們對神的正面回應所帶來的結果。耶穌自己就是行在恩寵中的好榜樣。在耶穌受洗的時候,祂從聖靈領受了恩膏,但祂並不是馬上就投身服事,而是被聖靈引領到曠野當中,受到仇敵的試探,並且三次得勝。如果仔細看路加福音中看耶穌受試探的描述,你會發現耶穌是「被聖靈充滿」之後才進到曠野,但祂回到加利利時,是「滿有聖靈的能力」(路加福音4:1、14)。因為耶穌通過了試煉,祂就能進入更大的恩寵當中。

如果要成就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命定,我們每一個人就需要在恩寵中增長。因此我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只停留在恩典當中,而要更深進入到恩寵當中。但恩寵是非常榮耀、有能力,而且是有重量的,所以神會本著祂的慈愛,根據我們的品格可以掌握的程度,將恩寵量給我們。綜觀整個耶穌長大的過程,每一步都是需要付上代價及學習的。我相信天父也肯定耶穌一路上所做的預備,因而在耶穌受洗時宣告:我的孩子已經成為兒子,可以走進命定中了!

真實的傳福音:不只是說,更是活出來
其實,這樣的預備本身就是真實的傳福音。傳福音不只是發單張、帶人來佈道會,或者用四律、福音橋等工具解釋福音,真實的傳福音,就是預備自己活在其中,無論你去到哪裡,旁人都會感受到你的不一樣,自然就會有人向你發問,而你的知識跟智慧將會震動你周圍的人!這不代表發傳單、講解四律等等不重要,其實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我常常會去做的。但我想強調的是:真實福音的本質,就是像耶穌一樣「道成肉身」在這個世界上,是你經歷Abba的愛及良善,以至於帶出你改變突破的故事。不要只是去「傳福音」,而是「活出福音」!我相信當你活出來的時候,你周圍的人很難拒絕這個福音,也唯有每個兒子都成為天父的代言人,這個世界才會有翻轉的機會!

從孩子成長為兒子,這個過程需要付上代價。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可以一夕之間變成兒子,如果不竭力成長、尋求神,就無法擁有兒子的身量。而你願意長大變成兒子嗎?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36-39】

2,17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從兒子到愛子 單純領受被愛的恩典

032文─生命靈糧培訓學院院長 周巽正牧師
整理編輯/孫以琳 照片提供/ Asia for JESUS 編輯部

我們的信仰是倚靠行為還是倚賴恩典?「最愛耶穌」的彼得靠自己的能力,終將走到盡頭;但「耶穌最愛」的約翰反而懂得成為愛子、回到起初的被愛,單純領受被愛的恩典。我們能去愛,是因神先愛了我們。

有時候我們讀聖經,會覺得新約跟舊約的神好像很不一樣,好像在舊約的神重視律法、降災、責罰,新約的神則充滿恩典跟慈愛。到底神是慈父還是嚴父?其實神起初造人的時候,祂的渴望就是跟人建立愛的關係、在愛中的降服,而非無條件的順服,否則祂創造機器人就好了。在出埃及記,神拯救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神同樣渴望與他們建立愛的關係。但是當神的榮耀降臨,百姓卻遠遠地站立,覺得靠近神很危險(出埃及記20:18-21)。百姓選擇跟律法互動,而非直接跟神互動。在出埃及記19:8,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這節的原文意思是: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可以做、做得到。他們覺得跟律法互動比較容易。其實以色列百姓從出埃及一直到西乃山之前,他們不斷地抱怨,神的回應卻是超自然的拯救、供應、良善跟慈愛。當他們選擇跟律法互動之後,他們一樣抱怨,這次發生的卻是災難跟刑罰,因為律法是有約束力的,會帶下相應的結果。律法本身是好的、是聖潔的,但是能滿足律法的標準只有全備、完美。

在路加福音18跟19章有兩個故事,分別是富有的少年官與稅吏撒該來見耶穌。富有的少年官問耶穌:我該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耶穌沒有告訴他救恩的福音,因為少年官自認做得還不錯,從小就遵守了律法,只差一點就可以進入永生。於是耶穌挑戰他放下財富,偏偏這是他最做不到的,財富已經變成他的神。當我們用律法跟神互動,你以為你做得還不錯、只有一些地方沒做好,但其實對神而言,違反一條律法,就等於違反了所有律法。而稅吏撒該從沒有什麼好行為,是個公認的罪人,但是他遇到了恩典的耶穌,在他有任何改變之前就接納了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關鍵就在我們選擇要跟律法或恩典互動。有些人覺得做基督徒好辛苦,因為不管怎麼努力,神都還是對他說你缺少一件。如果你選擇靠自己的能力、透過行為去做一個好基督徒,就是在跟律法互動。但如果你對神承認自己的破碎,知道不能靠自己的努力,你才能夠領受恩典,真實進到主裡面。

馬可福音12:28-31的大誡命,是所有律法的總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愛人如己。我們常常想要努力做到大誡命,更多讀經、禱告、靈修,我們覺得這就是更愛神了,但其實這還是在靠自己的行為。愛人如己也從來不容易,我們連愛自己都很困難了。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沒有比這兩條更難遵守的誡命!而神設立律法,正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根本無法靠行律法稱義,我們需要救主。

「最愛耶穌」的彼得與「耶穌最愛」的約翰
提到大誡命,耶穌的兩個門徒──彼得跟約翰,對於「愛」有很不一樣的體驗。在門徒當中,彼得是最會愛耶穌的。例如耶穌夜間在水面上行走,在船上的其他門徒都嚇壞了,只有行動派的彼得回應道:「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當耶穌預言自己的受難,彼得迫切地表達他的愛:「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在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彼得對自己也很有信心:「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甚至還對耶穌說:「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抓時,彼得拔刀出來捍衛耶穌,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其他門徒都沒有這麼做。但是這麼努力愛耶穌的彼得,卻在面對旁人的壓力時,三次否認耶穌。如果你要誇耀你對耶穌的愛、你倚靠你對耶穌的愛,你會愛到一個地步,有一天突然沒有了。

耶穌被抓時,門徒四散逃走,只有約翰仍然跟隨,而且跟到最後。耶穌在十架上的時候,下面唯一一個門徒就是約翰。約翰在約翰福音裡面,寫了四次他是耶穌所愛的門徒。但其實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他究竟是「耶穌最愛的」還是「最會領受耶穌愛的」?你覺得耶穌對約翰有偏愛嗎?還是跟其他門徒比起來,約翰對愛有不一樣的體驗?

在約翰一書4:7-19,約翰寫下他對愛的體驗。如果用約翰一書4:10-11對照剛才的大誡命,約翰在說的是:不是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我們根本沒有那樣的愛。是神先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了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死在十架上,承擔我們的罪、使我們得生命,神的愛在此就向我顯明了。也只有當我們被這樣的愛給愛到,你才能用這樣的愛來愛神,以及彼此相愛。我們之所以能去愛,是因為我們先被愛。我們只能夠給出我們所有的。你可以試著努力去愛人如己,可是你努力到最後還是會匱乏。但是當我們學會讓愛來愛我們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愛可以給出去。不是經歷一次愛的澆灌而已,不是聽過「天父的愛」的信息就好了,而是長久的住在愛當中。耶穌是我們的榜樣,祂在世上不是在努力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也不是努力要愛人如己,而是活出一個蒙愛的兒子的生命。

回到起初的愛心:單純享受被神愛
我們常聽到「要回到起初的愛心」,然後我們的反應是什麼?我們選擇早一點起來靈修、聖經多讀一點、更多禁食禱告──我們所謂的「回到起初的愛心」,其實都是「再做多一點」。但是你談戀愛的時候,那種戀愛的感覺是做出來的嗎?有誰第一次認識神的時候,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才感受到神的愛?起初的愛心,不是透過「做什麼」得到的。有時候,當我們開始「做什麼」,反而失去了起初的愛心。不是說讀經不對,我們要大量讀聖經;不是說靈修不好,我們要天天坐在主腳前領受;不是說禱告不重要,我們要參加教會的禱告會,也要有個人的禱告生活。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一開始是單純的被愛,接著你開始做一些事,你覺得你做這些事可以交換愛、你覺得做越多應該得到更多愛,以至於進入勞苦和重擔裡面。

回到起初的愛心是什麼?就是回到起初單純的被愛,單純的享受天父那個揮霍的愛。你可能以為,雖然祂先愛了你,但是你後來有愛祂回去,這個愛就像送禮物一樣送來送去。不是的,神本身就是愛。「我們回應祂的愛」跟「祂傾倒在我們身上的愛」完全無法相比!但是當我們開始認為,我給神多少、祂就回給我多少,我們就沒辦法單純地相信:就算我今天不付出,祂的愛照樣傾倒在我身上!這就是路加福音15章當中,浪子回家所經歷到的揮霍的愛。

你的身分就是愛子,是神最愛的那一位
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認知;不只是兒子,神對你不只是一點點愛、偶爾的愛,不是的!你的身分是愛子,24小時都活在神的愛裡面。約翰就是活在這樣一個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的感受當中。換做是我們,要自稱是「耶穌最愛的門徒」會很不好意思,但對約翰而言,他的主觀經歷就是如此。你可能會問,那彼得怎麼辦?人的愛是有限的,只能有一個「最愛」,這也是我們常有的思維模式。所以我們討厭「偏愛」,覺得這樣就不公平。但是神的愛豐富到一個程度,祂可以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神最愛的那一位!我們每一個人對神的愛的體驗和感受,取決於你可以接受多少、你有多敞開、你有多渴慕、你有多需要天父的愛每一天持續澆灌在你生命裡面。你要回到一個單純的渴慕,對神說:主,我需要祢的愛,我每天都需要祢的愛。我自己沒有能力愛祢,我需要感受到祢對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怎麼把三次否認祂的彼得帶回起初的愛心裡。在約翰福音21章,彼得回到加利利湖邊重操捕魚舊業。耶穌出現在他面前,三次問他:「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前兩次,彼得都回答標準答案:「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但是當耶穌問到第三次,彼得開始心虛了:「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要的不是標準答案,連問三次是要挑戰彼得:他還是靠自己來愛耶穌嗎?這個愛之前已經用盡了,他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耶穌要讓彼得意識到: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耶穌,或者可以說,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繼續愛下去。第三次的回應,彼得開始有些動搖。而當耶穌告訴彼得他未來會經歷的死亡,他的反應是問約翰的下場如何。他可以接受自己將來殉道,但至少約翰要一起,這樣比較「公平」,是嗎?很多時候,我們對神的愛的體驗,是根據與其他人的比較。你一直在求的東西,反而是旁邊的人領受到了,你會不會想問:神,你在哪裡?但是耶穌的回應是:約翰如何又跟你有什麼關係?來跟從我吧!而這,正是起初耶穌在加利利海岸對彼得的呼召: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得人如得魚。在跟從耶穌的過程中,什麼時候開始你倚靠自己來愛神、倚靠自己得人如得魚?不,這不是神對你的呼召,回到被愛的裡面。

如果你希望你裡面能夠有改變環境的動力、讓這個無父的世代被改變,而不是你自己被世界所改變,你就需要有天父的愛。這不是一次的經歷、不是讀一本《兒子的超自然覺醒》就能得著的,而是你要持續不斷的活在這個愛裡面。在馬太福音3:16-17,耶穌開始任何事工之前,天父就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接下來祂在曠野中三次受試探,魔鬼嘗試挑戰耶穌的身分:「你若是神的兒子……」但你要知道:你不只是神的兒子,更是神的愛子,是神所喜悅的。這個知道要非常深刻,深刻到能夠像約翰一樣說出:我是神所愛的那一位。

你是不是最會領受天父的愛的?你是以愛耶穌誇耀,還是以被耶穌愛而誇耀?讓我們從自己的愛進入祂的愛裡面,放下過去你所誇耀的付出,再次回到起初的愛心。不是因為我們多做了什麼,而是回到起初單純領受祂的愛,那一份豐盛的愛。祂的愛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也只有祂的愛可以使我們的心得滿足。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32-35】

3,222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