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訪 | 被角色治癒 透過表演傳遞勇敢與自信──林昀希

近期因為運動實境節目演出而大放異彩的林昀希,在戲劇演出中曾經又飾演小三、又飾演正宮,她形容「拍戲真的很像在做心理諮商」…

1,40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採訪 | 何恕瑜、撰稿 | 陳珮瑜、圖片 | 林昀希facebook

近期因為運動實境節目演出而大放異彩的林昀希,在戲劇演出中曾經又飾演小三、又飾演正宮,她形容「拍戲真的很像在做心理諮商」…

暱稱「希希」的林昀希,2016年正式出道至今,戲路多元的她曾分別參與在偶像劇、客語劇、鄉土劇、以及獨立製片電影的演出,近期則因為在實境節目《全明星運動會》中的專注表現吸引眾人目光。

在大眾眼中,或許會認為演藝人員人大多是相當勇於表現自己的,林昀希卻說自己一向不是勇敢的人,演藝之路走來也並非一路順暢,但神給了她才能、將她放在現在的位置上,她開始發現自己也能成為給予力量、為別人帶來鼓舞的人。

勝過恐懼 並非從此不會再害怕

表演藝術、國劇出身的林昀希,笑稱自己十分好動,私底下尤其喜歡與水有關的活動,在個人的社群不時可見她曬出各種戶外運動、衝浪等等的照片。參與《全明星運動會》的演出時,無論是游泳、射箭、美式躲避球…各樣比賽項目總能是很快進入狀況,卻唯獨在跨欄這一項遭遇前所未有的卡關。

在訓練期間,每當要跨欄時,林昀希內心總會浮現自己的腳勾到欄架而摔到的畫面,明明是從未發生過的意外,恐懼卻阻擋了她的步伐,「當下你只覺得完蛋了,你會拖累整個團隊。」直到正式比賽前兩天,隊上的女生在場邊陪她一路衝刺,終於在訓練的最後一刻她才成功跑完全程。「我真的不知道我是怎麼跨過去的,可是我覺得,真的是大家給你的信心,比你還相信你自己。」

直到正式上場,林昀希對自己的表現仍無把握,恐懼在心中又高又滿,耳邊卻傳來隊友的聲音告訴她「希希你可以,你絕對可以相信你自己。」沒想到第一步出去到結束都沒碰到欄架,真的突破了心理的障礙,完成比賽。雖然在節目初期,林昀希所待的隊伍也曾在彼此的默契上經歷一番磨合,但最後卻也是隊友無條件的信任,讓她戰勝對未知的恐懼,跨過障礙完成比賽。

在射箭比賽中,林昀希更經歷了神的陪伴與同在。最初試射時,信心滿滿的她卻拿了低分,身邊的隊友紛紛送上關心,她只能默默禱告求神使她的心平靜下來。等到比賽開始,第一次拿下九分,第二次竟然就直接命中紅心,「我真的覺得就是神同在,或者是一定神陪在我旁邊。」明明上場前手還在發抖,卻繳出相當不錯的成績,那一刻她知道是神陪她一起比賽。

林昀希也分享,隊上連同她在內,總共有三位基督徒,她們在賽前會一起禱告,每當她感到害怕時隊友也會提醒:「你不是一個人,我們都還有神。」真正的勇敢並不是完全不會感到害怕,而是即使恐懼,仍然願意去面對、學習、不逃避。

演戲就像一次次的心理諮商

除了實境節目,林昀希也在戲劇上多方努力耕耘,飾演了不同類型的角色,過程中不僅更打開自己,同時也被角色所治癒。

在電視劇《姊的時代》中她飾演小三「尹柔昕」,隨著戲劇開播她也走入大眾的視線,然而她透露,最初當角色找上門時,正逢她自己在感情上被劈腿,一手拿著劇本她一邊哭著問上帝「祢是在開我玩笑嗎?」然而從最初對角色難以產生認同感,到後面接收到製作人的指點,先放下慣有的道德與認知,單從情感的層面來揣摩角色,竟她開始慢慢從生氣到理解,進而對自身在感情中受到的傷害釋懷。

隨後林昀希又在《必勝大丈夫》裡飾演另一伴有外遇問題的正宮,彷若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又剛好與先前的角色站在對立面,她形容自己透過角色的遭遇,慢慢了解過去感情關係的是非全貌,也在詮釋不同視角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漸漸找回自信。「我自己私底下不是特別有自信的人,可是很奇妙是,我剛好就是這個工作,成為無論是藝人、演員,其實真的很像在幫我更多找自己跟挖掘自己,好像那會慢慢的幫你建立起來。」

人眼中「微風和煦的暖陽」

因為曾經飾演的小三角色,在用心、深入的刻畫之下,曾讓林昀希遇到入戲太深的網友,在她的社群帳號留下謾罵、帶有情緒性的攻擊字句。第一時間除了顧念家人的感受之外,她說自己其實很看得開,面對不理性的言論雖然會覺得「好煩」,但也會學著不去硬碰硬,轉而用比較詼諧的圖文應對,甚至會希望可以幫助網友冷靜一下,從戲劇回歸真實生活來認識「林昀希」這個人。

然而身為演員,往往有許多角色與情緒必須獨自體會、消化,一個人久了思考可能會打結、會鑽牛角尖,這時候的林昀希會找姊妹、小組、或家人分享,也從對方給予的回饋中重新認識自己。

林昀希也分享到,無論是與人互動、揣摩角色,自己是很容易「共感」的人,往往很快會察覺身邊的人正在經歷的事,同理對方的情緒,進而能夠陪對方一起面對;好友曾因此用「微風和煦的暖陽」來形容她,雖然不像烈日那樣熾熱,卻往往是最充滿溫度的陪伴。

不是眾人中走最快的 卻看盡獨特的風景

自認不是特別勇敢、有自信的人,演藝之路也沒有總是一帆風順,但林昀希很清楚是神把這些才能給了她、又把她擺在現在的位置,即使她看自己很微小,但在神的眼中卻可以帶給人力量。

林昀希也分享了近期很喜歡的一節經文: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傳道書七8)即使自己的路和其他人相比走得沒那麼快,但前進的過程與結局,對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像搭高鐵一樣很快,有些人很像在健行,我自己覺得在我的工作上,很像是在健行、再加換火車、再加上別的…」每個人的起跑點不同,但她所走的路、看見的風景、不同階段所體會到的心境變化,卻都是神所預備的,要透過她生命歷程所累積的養分,進而成為其他人的幫助。

曾經形容自己只要向神禱告「我希望祢拓寬我的眼界、讓我有更多的挑戰。」神真的都會安排意想不到的挑戰給她,而往往在收到挑戰「戰書」的當下,都會讓她發自內心的吶喊「神祢在和我開玩笑吧?」但林昀希仍然大膽地許願,未來有機會最想嘗試武打的角色,一方面不僅是自己向來熱愛肢體運動、喜歡英雄拯救弱小的劇情,更因為她深知,如果有朝一日神回應她的禱告把更大的挑戰給了她,絕對是因為神知道她可以。

也許我沒有這麼勇敢,可是我在工作上可以幫助、或是給一些人信心和勇敢,就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幸福的是,我是一個演員。

 

 


採訪後記

初次和希希見面,就進行了一場深度交談,互動中覺得她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鄰家姊姊,和我們分享著她的內心世界,如友人對她的形容-一顆微風和煦的暖陽,為攝影棚帶來自在又溫暖的氛圍。

當講到比賽當中面對恐懼、徬徨、緊張的情緒,隨著好友還有上帝的支持與同在戰勝內心戰場,我特別有感觸,難以想像短短幾秒的鏡頭下,有這麼細膩、主觀經歷的情感堆疊,甚至可以說是被感動、鼓勵了。

聊到人生旅途的那段,不論你我的年齡多少、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處境,不總是搭乘同一種交通工具,有時候甚至也會像希希熱愛的跑步一樣,我們都可以研究、體驗一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路線,享盡眼前的風景。

 

1,40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面對脆弱的勇氣-Rima Zeidan瑞瑪席丹

無論是在熱鬧的派對裡,還是一個人待在家,獨處對她來說並不難,甚至可說是每天的必須。認識她、喜歡她的人也很多,但「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仍然是她到現在仍會問自己的問題。

2,70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那一場車禍到現在,每個階段都發現不同的自己,我也蠻感謝在年紀輕輕時就躺過加護病房。

相較於在主流媒體前的陽光開朗、正能量形象,女明星瑞瑪席丹小麥色健朗的外表下其實有一顆深沉的心,時刻都在向內看。這樣的性格有一個特徵:腦海中常有許多的自我詰問,是典型的外向型內向者(extroverted introvert),無論是在熱鬧的派對裡,還是一個人待在家,獨處對她來說並不難,甚至可說是每天的必須。認識她、喜歡她的人也很多,但「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仍然是她到現在仍會問自己的問題。

透過音樂貼近人的心

其實瑞瑪性格中的細膩,可以從2019年的創作專輯《你 知不知道》窺見,歌詞中藏了不少像在自問自答的對話:你在害怕甚麼?你在追求甚麼?你在逃避甚麼?「我希望傳遞給世界安慰和affirmation,因為我覺得當你open你脆弱的時候,是最容易跟人家有共鳴和連結的,現在看那張專輯沒有完完全全做到,但卻是我的第一步。」音樂對瑞瑪來說,是保留給自己的一塊,坐在鋼琴前面自彈自唱讓她感覺平靜。除了在YouTube上分享了不少自己cover的歌曲,瑞瑪表示仍想要更多的創作自己的歌曲,分享內心感受。

不論經歷到生命中的低潮或高潮,她都提醒自己要回到初心,就像她喜歡一段聖經話語,箴言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藉此提醒自己,人常常會不小心走偏道路,要把自己拉回到主軸和基礎,就是神。「當你把眼光專注上帝的時候,其實你現在擔心的,無論是錢、關係,任何事,都會自然而然慢慢變得更好,變得平穩。所以當我發現自己擔心,有情緒的時候,就會回來想想,自己的優先次序是不是需要調整。」

冒險精神存在血液裡

23歲時就受邀主持《驚奇大冒險》、《放膽去旅行》、《沙發客玩世界》等外景節目的瑞瑪席丹,其實來自教育相當嚴格的家庭,記憶中除了打和罵沒少過,總是懷抱著一種由下往上看的懼怕心理,也因此當瑞瑪席丹在終於飛到美國讀書時,更加揮霍放肆地享受自由和快樂。她不喜歡遵循規則、不喜歡按照要求、步驟來、越管教就越衝撞的個性,在高中時期完全展現。直到18歲時在佛羅里達發生了嚴重車禍的慘劇。

「那場車禍完一直到現在,每個階段都發現不同的自己,我也蠻感謝在年紀輕輕時就躺過加護病房。經過了死蔭的幽谷,對死亡沒有這麼懼怕,很多原本很在意的事情也覺得沒有那麼重要,能活著就很足夠了。」很多人好奇何以坦然面對那段傷痛?全身30-40%三度燒燙傷,持續復健、穿三年壓力衣直到這幾年才真正接受自己身上的瘡疤。應徵面試時常遭到異樣眼光,瑞瑪覺得whatever! 就給你看。那段時間媽媽每天接送醫院、換藥、按摩、復健,即使很艱難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如今回頭看這件事縱使過了10年,還是有留存下一些永遠也不會消失的東西,「就像每個人生命中有些事情它深深影響你的生活、人際關係等,只能接受它,學習與它共處。可能也是因為車禍的關係,我喜歡用身體去感受,挑戰不同的冒險和極限運動。」                                    

(圖)回憶年少輕狂時的車禍,除了極致痛苦的療程和心理創傷,還有之後遭受許多的閒言閒語,讓她感到很自卑。如今理解到,這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輕易妥協於現狀。

 

二十幾歲以後,累積了更多的經歷,瑞瑪發現自己原來是高敏感(HSP)族群,在環境中很容易接收到大量的訊息,精神上比較容易疲累,相較於身邊很多朋友沒有party這種熱鬧場合不行,瑞瑪則是如果沒有獨處的時間就會開始有些慌張,於是著手取消一些原本約好的活動,把一天或半天的時間空下來留給自己。「最近三個月以來每天早上醒來都有書寫的習慣,記錄自己的心理狀態,自我察覺,這能讓我感覺到充電,把自己充飽,就能再次出門面對人群了。」

疫情中的生活樂趣

covid -19出現以後,許多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都被迫改變,有很多原本預設好的事情因此而取消,譬如因為疫苗只打了第一劑還未打第二劑時,失去了一個國外非常好的工作機會,對瑞瑪來說這些事都是you’ll never know. (你永遠也不會知道)「現在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候,我也在學習和未知共處,當然也有很多懼怕,但我覺得一旦和它相處久了,會變成舒服的,就是你在哪個階段都可以很自然的說ok, fine,痛一下之後,可以走出來再繼續下去。我每個禮拜都要重新對焦,都在學習。」

談到現在許多人用來經營和粉絲互動的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整整一個月都沒有po文不免有粉絲擔心,發生了甚麼事?瑞瑪說剛好那時比較低潮,就沒有想要po文,包含限時動態也不想po。一天、兩天、一個禮拜過去,覺得這樣也還蠻舒服的,直到最近因為工作需要,必須要po。「心情上蠻輕鬆的,是因為我知道我做甚麼都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我有自己的選擇。就像是跟它保持距離之後,你會越來越覺得不需要它來證明你的存在、有多被人喜歡。最重要就是要適度了解你的價值和你可以接受的程度到哪裡?讓自己有一個喘息的空間。」瑞瑪笑說,這樣的「社交暫離」其實每年都可以來一次,還蠻不錯的!

談到最近在忙甚麼?瑞瑪說她正在上生命培訓學院(聖經學校),對她來說是很瘋狂的決定,本來沒有要上,但為了想要更認識自己,更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和想要更認識上帝。同時也繼續上第二年的表演課,慢慢的去準備自己未來想做的事,「我想拍電影,所以往這個方向努力,當有機會來了就可以接。我不想要感覺很慌張,反正就告訴自己慢慢來。我現在是在正確的路上前進就夠了。」

訪問最後,我們請瑞瑪給讀者一些鼓勵的話:「如果現在的你還沒走到你想要的那個位置,我覺得我有時候也會這樣,就是靜下來想,如果你是基督徒就禱告。找回中心。雖然我現在也常會失去中心,但,我們就一起努力吧!另外是,我們常常都會把上帝框架起來,覺得世界上某些東西就應該要怎麼樣,重要的是學習慢慢把框架放掉,那是阻礙我們前進最大的東西。I’m trying to let it go! 其實你們都可以更棒,只要每天有成長一點點就夠了。」

 

| 訪談後記 |

和瑞瑪本人見面以後,看見不同於螢幕上的一面,與其說是正能量女神,我覺得更精準的說法是一個「坦然以對的人」。也許現在並非是狀態最好的時刻,但仍然沉潛在水中準備著。即使有沮喪和失去中心的時候,「就是跟大家一起努力吧~」大家都是人,都會有軟弱和低潮,我也要和瑞瑪一起學習、成長!

//

「自我突破」真是不容易,首先恐懼會開始蔓延,它會告訴你「沒時間了」、「你還沒準備好」、「你做不到」、「你不夠好」、「這樣只會讓你自己丟臉」,而這些話使我們感到極度的不安和焦慮,很想要丟下一切轉身離開不想再去面對。但越是這樣就越要死釘著恐懼對它說:

「就算我他X的怕死了,還是會繼續一步一步的突破和面!」

-摘自Rima Zeidan(瑞瑪席丹)Facebook

 

瑞瑪席丹來到Asia for JESUS和我們分享他的生命故事。(攝影 / 剪接:Asia for JESUS影像團隊)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40期P.52-55)

2,70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讓上帝扶著我站起來—李蒨蓉

「原來我在哪裡跌倒,上帝就要在哪裡把我扶起來,而且祂要告訴我祂要如何使用我。就在打卡風波的那個地點,那裡的教會邀請我去做見證…」

2,56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文/范仕仰

如果是近年才認識她,對她的印象大概是囂張跋扈的「阿帕契女王」,如果是再早期一點,才會知道她是17歲就出道、靠著亮麗外型和潑辣個性迅速在MTV走紅的VJ。

對李蒨蓉而言,這兩段回憶其實都不免帶著傷痛和悔恨,但如今的她相信,若沒有走過這一回,她無法成為現在的自己,「如果沒有被高高舉起、再被摔落,因著上帝重新甦醒,過去那些經歷都只會是個零,」李蒨蓉說,「我覺得上帝在造物的那天就已經有了計畫,我現在全然順服。」

有神真好

望著炮火猛烈的客廳,李蒨蓉匆忙撤退。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因為家裡養的小狗把弟弟的AirPods咬了幾個洞,但弟弟有密集恐懼症,無法接受佈滿坑洞的耳機,於是央求跟媽媽交換。心疼的媽媽當然換,卻又引起哥哥的不滿,認為媽媽太縱容弟弟,而且弟弟也不該對媽媽這麼兇。兄弟倆的戰火一觸即發。

「我本來想要大叫說:不要吵了,閉嘴!但又回頭想想,我要這樣以暴制暴嗎?當他們兩個都在大聲,我還要更大聲地斥喝嗎?」李蒨蓉回想,「於是我決定先默默退開,好啦可能一方面是在逃避,但一方面也是想說先不要涉入太多。」

以前的李蒨蓉大概不會這麼想。小時候在單親家庭長大,養成獨立個性,再加上年紀輕輕出道走紅,青春期還沒過完就嚐到成功滋味,塑造了他極度目標導向的價值觀,若是腦中迸出什麼想法、或是眼前出現什麼想要的東西,就會想盡辦法去達成、去擁有。

別人要打拼不知道多久才能有人生第一桶金,但李蒨蓉20歲就好幾桶金,名利雙收讓她自覺彷彿可以呼風喚雨,然而也因著執著的個性在闖蕩時碰了不少灰,有時一些自以為的小聰明還會無意間傷到旁人。

「認識上帝前,我的個性總是很急躁,如果事情看不順眼就會想跳出來講,或有種莫名的正義感,」李蒨蓉說,「以前常會講一句話說:就是因為把你當好朋友,所以我才講話直接,你不要介意噢。」當時自以為腦筋轉得快,伶牙俐齒,現在回頭才發現只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緒,批評自己想批評的事情,一字一句都化成一刀一劍刺向對方。

「現在有了信仰,透過讀經禱告,才慢慢了解上帝說的:我們的口不僅是要榮耀祂,也是要彼此造就、安慰、勸勉。所以帶小組時,我也常會思考:我講出來的話有沒有建設性?如果沒有的話,不如不要講。」

正是因為這些轉變,讓當晚在客廳裡的李蒨蓉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沒想到當他退了一步,事情還果真有了意想不到的轉變,吵了一陣之後,哥哥開始冷靜下來,主動伸出雙臂和弟弟擁抱,甚至拿出自己的耳機和弟弟交換,還附帶了一個條件:弟弟要和媽媽道歉、和好。隔了兩個小時,弟弟按照約定出現在李蒨蓉的面前。

 

「我就覺得,哇,家裡有神真好,」李蒨蓉說,「我覺得重點其實和耳機無關,而是雖然一家人無可避免會發生衝突,但因著上帝的愛,我們懂得如何快快和好,也用愛彼此接納相待。」

晚上爸爸回家後,李蒨蓉歡天喜地分享了這個故事,沒想到爸爸卻逗趣地說:你還真是個偏心的母親,因為原本引發一切的罪魁禍首其實應該是那隻狗,結果到頭來他卻都沒事,讓李蒨蓉哭笑不得。

給時間一點時間

2015年,李蒨蓉在國防基地打卡拍照,在網路上受到撻伐,甚至因為洩漏軍事機密而衍生刑事官司,讓原先風光亮麗的演藝人生跌至谷底,代言廠商解約之外還要求高額賠償金。不過也正是這時,在一位素昧平生的姐妹帶領下,李蒨蓉認識了耶穌,也讓人生有了三百六十度的轉變。

其中一項有趣的轉變,就是她看待「時間管理」這件事情的眼光。長久以來,李蒨蓉始終自認是一位善於規劃時間的人,長期習慣在睡前列出隔天的待辦事項,假如列出十項、隔天卻只完成了八項,還會因此懊惱不已,再加上目標導向的個性,讓她總是想到什麼就立刻行動,也用行程把每天的生活排滿滿。然而,信主後,原來的神機妙算在她眼中卻沒那麼「神」了:那些看似排滿了交際應酬、充實精彩的日子開始變得虛空,李蒨蓉說,自己以前甚至有時會日正當中就喝醉,接著在恍惚中度過一天,現在回頭看都懊悔不已。

現在的她並不是完全放棄交際,而是開始懂得取捨,學會將時間保留給那些生命中真正重要、寶貴的對象。現在的她每個禮拜大概只會排個一、兩次飯局,其他時間則盡量留給自己、家人,或是與上帝之間的親密時光,「這真的需要一個很確切的看見,也需要認真下定決心。倘若總是屈就於軟弱,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就會一直在邊緣掙扎。」

另外,李蒨蓉也開始學習「等待」,「因為我很目標導向,想到就要立刻行動,但後來才發現,這種個性其實反而會帶出欲速則不達的效果,」她說,「所以現在我會反過來去思考說,或許我們要學習『給時間一點時間』。有些人際關係的微妙變化,或是正在醞釀的一些事情,不要總是想盡辦法用小聰明或旁門左道硬要去『橋』,有時候試著let go,在旁邊觀察甚至學習,搞不好會有更多收穫。」就像兄弟吵架的那次,當她往後退一步,上帝就出手幫她「橋」好了。

 

你知道你現在在哪裡嗎?

大約三年前,李蒨蓉第一次被邀請至別的教會分享見證。那是一間位在桃園的家庭式教會,不過因為是自己的第一次,所以她非常緊張,儘管找了先生壯膽作伴,不過當天上台的前一刻,她的心頭仍縈繞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千頭萬緒。

突然,先生拍了拍她,對她咬耳朵:「妳知道妳現在在哪裡嗎?」李蒨蓉以為先生是想搞笑、幫助她減輕壓力,於是沒有多做回應,但先生又重複問:妳知道妳現在在哪裡嗎?卻只是讓李蒨蓉更加不耐煩。沒想到,先生竟透露出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實:那間教會位於桃園龍潭,距離當年阿帕契事件案發地點只有十分鐘的車程。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哪裡跌倒,上帝就要在哪裡把我扶起來,而且祂要告訴我祂要如何使用我。就在打卡風波的那個地點,那裡的教會邀請我去做見證,這也成為我人生的第一場見證。我永遠忘不了。」

李蒨蓉發現,人生當中總是會有許多巧合,不過直到認識神後才領悟:凡事沒有偶然。有了這種眼光,才能把昨日的挫敗轉化成動力,讓自己站得更穩,也才會有她在新書中說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困難」的恩典,關關難過、但神都帶著他過。

「當然下次還是可能會跌倒,但下次摔倒時,我不會不知所措,」她說,「我知道神會扶著我再次站起來。」

 


 

採訪後記
「車位好找嗎?」「我是踩腳踏車來的。」李蒨蓉穿著簡單樸素到採訪現場,更沒想到隨口的問候,得到了她出乎意料的回答。粉絲專頁上,除了美容教主日常的保養聖品和撇步之外,也有著各式各樣的家庭生活分享。她會為了張羅家中桌菜,而甘願大清早奔向市場買食材;家中偶爾的小插(危)曲(機),也因為信仰使她轉而溫柔智慧面對;見到社會事件如鮭魚之亂,在她的筆下成為自身反思的短文……。從貼文的留言中,也看見許多網友表示因這個分享而得益處或給予各種回饋!

訪問結束時還有一點時間,我們閒聊著,李蒨蓉的大小兒子是如何受洗的,自然的她散發著美麗自信的光芒,沒有任何距離,完全可以感受什麼是《美麗心覺醒》,和以前新聞報導上傲嬌的公主,判若兩人。

祝福蒨蓉未來的道路,她的家庭、服事、事業,在主裡平安蒙福,也使她成為多人的祝福!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9期P.52-55)

2,56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牧者專訪|演上帝的劇本 當藝人變身成牧人-宋達民牧師

「以前只要有作品出來就覺得自己很滿足了,而且戲裡婚喪喜慶都經歷過,現在這些不但沒有少,而且還是完全『真實』的…」

3,67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宋達民是雙胞胎中晚十五分鐘出生的弟弟,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哥哥拉去代理他當兵期間的替身,進而成為台灣電影電視圈知名的演員,一演就是三十年。婚後與洪百榕的婚姻,家庭幸福為人所知,後來竟回應了上帝的呼召開始讀神學院,甚至創立了藝之星教會,在今年正式被按立成為牧師,牧養著許多表演工作者。

 

勝過自我懷疑

即使在外人眼中看來是模範丈夫、父親的他,過去其實常常論斷自己:「為什麼我不會?為什麼我做不到?」甚至懷疑自己連自己都愛不好了,要怎麼愛妻子、愛孩子?

「信仰就是生命,每一個角色都是從不會開始的。」達民牧師說,每個過程從完全不會到知道、進而熟練,是需要不斷操練的。他舉例當自己迎接第一個孩子──小寶出生時,看著他沒有頭髮、滿身是皺紋的模樣,覺得非常害怕;渴望能跟小寶建立親密關係,在幫他洗澡的時候,觸摸到孩子的身軀竟是這麼地軟!種種的「第一次」都讓他感到戰兢,甚至懷疑自己,不知道要怎麼愛下去。對達民牧師來說,以前雖然戲裡有抱過嬰孩,但都是假的!

後來,他從聖經中找到人生的解答,「即使讀了很多聖經,知道神要我們『愛鄰舍』,卻不懂神這麼說的真正涵義是因為『愛』,如此我們很容易會陷入批評、論斷之中。同樣的,在人生中,若沒有認清是神允許我們去體會這些事的發生,便很容易讓自己落入『論斷自己不夠格」的負面想法。』達民牧師說,過去的經歷讓現在的自己很能夠理解他人,並且服事那些現在正在扮演著這些角色的弟兄姊妹,特別是弟兄。

出乎意料的選項

從來沒想過會變成傳道人的宋達民,即使因為孫越的帶領信了主,很渴慕神的他,總覺得當個平信徒就好,做好該做的、奉獻該奉獻的,繼續在演藝之路發展就是理想的人生了。有一次,他跟寇紹恩牧師一起去探訪一位在安寧病房的弟兄,起初只是想以陪同者的身分參與在其中就好,後來心中突然冒出:「既然都來了,是不是還可以為他做點甚麼?」的想法,雖沒有跟任何人說,但下一刻寇牧師竟然當場就說到:「我有一個感動,要請達民弟兄來為你禱告。」

後來發現到自己對演戲的熱情,也不再像以往濃烈,宋達民說:「最慘的情況莫過於你有工作,但你只是為了收入而做。」大概有一、兩年休息的期間,他沒有主演任何戲劇,但是教會界的服事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多。雖然對演戲的熱情不再如此強烈,但還是會留戀當演員的榮耀,或者已形成某種舒適圈,於是每天晚上跟神禱告,求神幫助他不要脫離演藝這行。隱隱感覺自己未來的事業將會有很大的轉變,當時台灣演藝圈的環境正好也不如從前的榮景,宋達民便向神提出:「可不可以帶我暫時離開台灣?」的要求,他禱告神能夠為他開道路、到新的發展環境。

不久之後果真有機會去大陸拍戲,以為會就此成為內地最知名的台灣演員的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不斷有感動,直接在拍戲現場傳福音起來,例如在化妝間的時候,他會為身體有疾病或心裡有軟弱的演員、同事們禱告,之後他們也得著醫治了!沒有班表的休息時間,他會邀約同事們在飯店房間一起小組,更在當地找了教會,帶著同事們在星期天的時候一起參加主日聚會。

儼然是個職場傳道人的宋達民,明顯感覺上帝對自己有呼召,但是對於演藝事業也不是說放就放得下:「我演了三十年,還沒演到我最想演的代表作,我需要演到一個才罷手!」哪知不到一個禮拜,他就做了異夢──演了一個角色,從年輕演到年老、從乞丐演到國王,還經歷了像是宮廷劇的愛恨情仇戲碼,最後醒來,立刻被上帝問:「你演夠了沒?」懷著一股不甘心,卻又感動、驚嚇、恐懼的眼淚,他知道就是這個時刻,該回應傳道人的呼召。

 

開拓之初

經過六、七年的時間,神帶領他開始受裝備、就讀中華福音神學院。兩年前迎接了第三個孩子的出生,同時神也帶領他出來開拓教會,從看到最適合的場地,兩天內決定承租,到投入了兩千萬元建造完工,都在半年不到的期間發生。在人眼中看來是個成本過高的投資,何況是對於一個沒有經驗的菜鳥傳道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平常是達民牧師最佳幫助者的妻子,由於剛生產完必須坐月子休息,無法像從前一樣在身旁,神卻沒有忘記徬徨無助的宋達民,常常半夜把他叫起來,親自指導他不論是硬體上或軟體上的組織規劃等。

「從平信徒變成建立一間教會的傳道人,就好像純粹談戀愛跟建立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事」達民牧師說。敬拜團怎麼挑選人?兒童主日學怎麼成立?影音後控團隊怎麼誕生?從現有的不到五十個人中,把每個人分配到適合的位置,「像摩西的岳父告訴他要設立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我相信是神帶領摩西在西乃山上寫十誡、造會幕,絕對不是靠他的腦子憑空可以想出來,是上帝透過聖靈告訴他。」達民牧師相信,是上帝帶著他們一起同工,以至於可以把藝之星教會建造起來。

出道以來最榮耀的戲

在猶豫是否要繼續演藝之路的時期,當不經意的遇見他人正在棚內拍攝,或是遇到出外景的團隊,心裡會覺得有些感慨,因為那是過去自己非常喜歡、再辛苦也值得的事情。但當確定要離開這個圈子以後,「我終於體會球員在退役前最後一場比賽時所流的淚都是真的。真的告別過去自己發光的戰場和舞台了」強調現在已不再懷念,比起演戲,他更想要親自去經歷、體會人生中的真實,「我今年52歲,這是我人生中最踏實、最榮耀神的時刻,我也相信未來會更好。」

「藝人與傳道人之間有相同之處: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為了牧養和探訪人的需要或是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必需要有夠強的適應力,保有自己的時間隨時能被調整的彈性心態。因為過去的訓練,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以前只要有作品出來就覺得自己很滿足了,而且戲裡婚喪喜慶都經歷過,現在這些不但沒有少,而且還是完全『真實』的。「我覺得現在我演的就是自己的人生,當一個角色是需要真正去負責任的時候,你會更戰兢;當事情成就以後,你也會感覺更榮耀!」

談到未來的計劃及展望,達民牧師和師母都希望所帶的門徒未來能建立自己的教會,不要只是在這個小小的教會裡面,因為「每個人都有影響力、都可以去傳福音。未來我們會做更多宣教的工作,在台灣:我們著重在表演領域;在國外:我們希望去各個國家宣教,讓福音遍傳全地。」達民牧師堅定地說。

 


採訪後記

訪問這天,達民牧師和百榕師母穿著教會的帽T一同現身。達民牧師說 :「本來我和師母這個時候是要帶著教會同工一起去非洲宣教,現在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關係,只能先喊暫停了。」可見牧師對宣教的火熱真是從演員時期到現在都沒變。採訪中達民牧師說到:「要知道其實上帝是我們的編導,我們都是祂的演員,只要盡力把上帝給我們的工作做好;不需要患得患失,把握每一次的機會經歷祂的恩典。選擇跟神同工,會了解到大部分你做不到的,其實都是神在帶領。」即使非演員職業的你我也值得省思,從人生經驗中學習來自神所出的「愛的功課」。

訪問結束後,達民牧師師母帶我參觀了教會的空間,雖不算很大,卻很用心地打造每個角落,於此同時我也自行腦補了達民牧師前面分享到他「建造時的無助」,便能了解為什麼說是神跟他們一起建造教會的了。看見明星夫婦卸下光環,走進神的呼召,實在是很美的事。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7期P.52-55)

3,67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等待,最有效率 史明輝-等待中見證上帝的奇妙

等待就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有時候時間點不對,你再怎麼急迫地去衝撞、去爭去搶,都沒有用,就算贏了爭執,實際上也是輸家。

3,54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這麼多年後回想,我覺得等待就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有時候時間點不對,你再怎麼急迫地去衝撞、去爭去搶,都沒有用,就算贏了爭執,實際上也是輸家。

 

史明輝是第54屆金鐘獎動畫節目獎《小兒子》知名動畫的導演,曾遠赴紐約與加州研究所取經的他,創立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系,目前擔任系主任,也是「關渡國際動畫節」的創辦人。他在2013年製作的《寂寞碼頭》,曾拿下亞太影展最佳短片、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台灣首獎等殊榮,近年代表作《小兒子》也陸續入圍多項國際影展。

「這麼多年後回想,我覺得等待就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有時候時間點不對,你再怎麼急迫地去衝撞、去爭去搶,都沒有用,就算贏了爭執,實際上也是輸家。史明輝說,「但我相信不論何時,當我宣告出我的盼望,神聽見了,祂必定會幫助我。

堅持喜歡的事情

史明輝從小就喜歡畫畫,不過在台東長大的他,成天快樂地玩耍,對於未來沒有太多想像。到了高中快要畢業時,他才突然回過神:未來要幹嘛?當時只有畫畫這一技之長的他,決定報考美術系。

為了得到更好的訓練,史明輝開始跑到臺北補習,當時還沒有週休二日,讓他每週的固定行程顯得更為擁擠:他總是在週六從學校下課後,搭著夜車慢慢從台東晃到台北,經過九個小時的車程後,抵達台北都已經是清晨五點。但畫室要到大約八、九點才會開門,他只好胡亂買個早餐,蹲在畫室門口邊吃邊等。

史明輝回憶,當時美術系還不像現今普及,準備考試的過程實在很辛苦,不過為了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他仍咬牙撐過。雖然最後因為學科成績沒有很好,無法一嘗所願,但靠著術科的優異表現,他仍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

大三那年,史明輝發現隔壁的影劇系開了一門「動畫研究課」,頓時有如發現美洲新大陸,從此一頭栽進動畫的世界,「其實小時候就看過卡通,但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做卡通,因為覺得好難噢,」他說,「我看過動畫的製作過程,看著他們一張圖一張圖慢慢畫,最後變成動畫竟然卻只有那麼短短的時間。

當時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多電視台,連電腦也都才問世沒多久,更別說網路了,所以想要找動畫來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還好在「動畫研究課」當中,開設課程的李道明老師收集了很多錄影帶,每到上課時間就毫不保留地播放出來,與同學分享。

這門課內容紮實,更不是一門討喜的「爽課」,除了需要吸收大量資料,還得應付老師開出來的大量作業,到最後連影劇系的本科學生都紛紛退選了,但史明輝仍然堅持著自己選擇的這條道路。

修煉耐心

製作動畫,是一種培養耐心的過程。一般較為常見的商業型動畫,都需要大量重複描繪相同的角色人物,不僅要畫得維妙維肖,還要求每個細節都得一模一樣、分毫不差。雖然史明輝學習的是較為藝術屬性的類型,所以不需要太過琢磨於這些眉角,但因為當時動畫製作技術不如現代發達,在製作過程中仍得面臨許多艱難的挑戰。

當時的動畫製作需要使用底片拍攝,每100呎長度的底片大約可以拍攝兩分鐘,每一次都需要拍攝到一個段落,才會把所有底片全部一起取出沖洗。因此在拍攝過程中,完全無法得知當下的成果如何,也因為如此,動畫師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記憶力,牢記拍攝前前後後的畫面長什麼樣子,才能製作出有連貫效果的作品。

在勞心勞力的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之後,當底片沖印出來,才能在放映室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這個時候只會有兩種心情:一種是太興奮,覺得效果實在太好、太有趣了,另一種就是太難過,」史明輝笑著說,「有時候甚至拍攝時把底片裝反,也要到沖印完才會發現,一切都要從頭來過。」

但史明輝卻總是享受在這些旁人看似繁雜的過程中,享受到一個地步,直到今日他都還能夠在回憶中聞到攝影器材的味道,那是一種摻雜著機油的、迷人的底片味。這份經歷讓他逐漸培養出耐心,因為即便拍攝時付出再多努力,也不得不等待到最後才能目睹辛勞後的成果。

耶穌不惜代價  尋求迷失的那隻羊

在職場打滾幾年後,史明輝繳出許多廣受好評的動畫作品,也開始陸續被各大學邀請擔任客座講師,最後在2008年,他正式成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教授。有趣的是,當年曾讓他朝思暮想、甚至重考後仍徒呼負負的第一志願:國立藝術學院,正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前身。

幾十年前根本想像不到,那時候我想要考的這所學校、而且是考了這麼久都沒上的學校,在多年後的今日,神竟帶領我來到這邊,」三年後,當時的北藝大校長想要創立動畫系,而史明輝又是全校唯一動畫科班出身,於是他順理成長成了動畫系的創辦人。

一直以來,不論是在業界還是校園,史明輝面對最大的挑戰都和動畫製作無關,而是人際的互動。面對挑戰,他總是蠻橫地用衝撞解決問題。不過在2014年信主後,他開始有了一番不同的體悟。

某天他讀到馬太福音18章、關於「走失的羊」的比喻,讀到一半,他就得意地認為自己知道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放棄走失的那一隻迷糊鬼嘛!怎麼可能因此忘了顧全大局,若是不懂得斷尾求生,反而因此讓另外99隻羊受到傷害,那豈不是損害更大嗎?

讀完整段故事後,故事的結局頓時讓史明輝感到不解。過去自己闖蕩多年來使用的理念,竟然剛好和耶穌的教導相反?直到後來為人師表,史明輝才更深刻體會耶穌所說的、還有天父的心腸,「原來,找回走失的那一隻羊、所能得到的喜樂,遠遠大於擁有99隻羊的喜樂,」史明輝感慨地說,「我覺得聖經的教導很奇妙,直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持續享受在這份奇妙當中。有些話語雖然看似不可能,但你如果照著走,神都會把它變成可能。

過去,面對不交作業、不來上課的學生,史明輝總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他開始主動思索:這些學生沒來上課,都跑去哪了?他們沒來上課的時候都在幹嘛?他開始嘗試主動伸出關懷的手,約學生聊聊天,詢問最近過得如何?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試圖找回這些身邊迷失的羊隻。

「我開始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我也覺得,神在我身上也許要做一些事情,這就是祂帶領我轉向教育這條路的原因,」史明輝說。

最美的時刻

走過這麼多年來,史明輝不僅是導演、也是一位教育者,更是一位好牧人。在生命旅途中他不斷轉換方向,但在看似雜亂與茫然中,卻都隱含著神為他的引領與安排。

「這麼多年後回想,我發現等待這件事情其實是最有效率的,」史明輝說,「你不需要急著去做你心中認為最緊迫的事情,因為如果時間點不對,就算再怎麼急著去衝撞也沒有意義。」史明輝回想,當自己還在業界時總是靠著拍桌子、面紅耳赤的爭論來贏得勝利,後來他發現,用這樣的方法即便贏了爭執,也會讓雙方都變成輸家。

「等待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當一切環節一一就位、神開始動工,那才是最美的時刻。」史明輝說。

︱採訪後記︱

當我們與史明輝導演約在台北藝術大學的動畫研究系主任研究室見面時,不免有些緊張,除了因為進入了台灣的頂尖藝術學府,同時也因為是第一次與得獎無數的動畫導演初次見面。

簡單介紹了自己後便開始訪談,這位國內外動畫業界首屈一指的老師便娓娓道來他的故事,述說到當初接觸到動畫藝術這塊領域的時候,甚至能感覺到史明輝的眼睛在發光,機油和底片味之於導演,如同人們初嘗到美食般興奮的神情,以至於讓他沉浸其中直到今日。

經過多年鑽研,所創立的「紅色外星人工作室」就像是影格的序列不斷推陳出新,從故事發想、劇本寫作、角色設定、製作場景、模型,零零總總繁複的過程,都讓史明輝感到非常滿足、快樂。直至成為各校爭相聘請的講師、教授,甚至受北藝大前校長的力邀進而創立了動畫學系並擔任系主任至今,從業界跨足教育界,不免有些心境的轉變。

五年前因著妻子的介紹進到教會,深深受聖經中耶穌所做的事、說的話而吸引,尤其是談到馬太福音迷失的羊的故事,竟哽咽起來…多年以來快狠準的處事態度被深深衝擊著…在這段過程裡,史明輝也曾想停下腳步,暫時不再急著要做作品時,「夢田文創」的蘇麗媚執行長就遞上了「小兒子」的原著前來邀約。幾經思考,史主任發現到,將來製作動畫的動機將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作,更是可以透過動畫的美好,傳遞神所應許的良善,間接影響這個世界

就在訪完的時候,主任邀約我們參加接下來一週的關渡國際動畫節,同時,一隻小貓咪正好睡醒慵懶的散步到陽台,主任解釋說這是他所領養的,除了牠,還有一隻小狗。看著主任溫柔撫摸著這隻可愛的浪浪,可以感受到非常難得的是-能幹、強大的導演果真擁有一顆柔軟的心腸。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6期P.52-55)

 

3,54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永遠不要自我設限-Dimple Xie謝馨慧跳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十九年的跳舞生涯,不可能沒有過低谷或懷疑的時刻,「迷惘、失敗、很失落或是低潮,這一定會有,沒有人不會經歷到這些事情。」面對低潮來襲,小慧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有神靠」…

2,70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那時候我就指著台上,對著台上說:『有一天我也要變成你們的一員!』」─Dimple Xie謝馨慧

國中時偶然經過百貨公司前的廣場,當時正好在舉辦活動,而TBC舞團正在台上演出,還沒開始接觸街舞的小慧,突然間有股很強烈的直覺,一切彷彿電影情節一般,心臟跳得非常快,她非常確信「就是這個」了,街舞就是她想做的事情,於是,在對著台上許下願望後,隔天她就立刻到TBC報名學跳舞。這一跳,就是十九年。

在十九年間,小慧真的成為TBC的一員,以Locking、wacckin、Hip Hop、Free Style到Hip hop Jazz等舞風稱著,也在眾多歌手的演唱會中擔任舞者、受邀在海內外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演出,並擔任許多學校的熱舞社指導老師。每一次的演出,舞台上充滿張力的舞姿,小慧認真、奔放的、自在的態度,更吸引了時尚雜誌的注意。

在接受訪問的前幾天,小慧才剛完成一場與Live Band的即興搭配演出,被問到這樣的演出形式有何挑戰性,她笑說,平常因為在教會常常與敬拜團一起配搭服事,和Live Band的合作其實很習慣了,非常好玩。

Dance can live 跳舞像是在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跳舞本身就是對我而言,我會覺得…Dance can live。」被問到覺得跳舞最吸引人之處,小慧形容當在跳舞時,她就是完全的她,「我常常覺得跳舞是一種…你在講一個故事,然後別人也在講他的故事。」跳舞的人,當下的情緒、正在經歷的事、甚至是人的特質與性格,全部都會透過舞蹈展現出來,不可能假裝,也許有時候在溝通中沒有辦法完整表達的意思,卻能夠在舞蹈中展露無疑,所以她覺得,每個在跳舞的人,好像都在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小慧也形容,跳舞是神量給她一份非常寶貴的禮物,在她身上是獨一無二的,她好像是在替神「保管」跳舞這件事;也許跳舞已經成為她人生僅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甚至影響著她看事情的眼光與態度,但是不管任何事情,她還是會回到一切的源頭,回到神的面前。

「就算已經爆掉了,但你知道最後還是有一個避風港。」

十九年的跳舞生涯,不可能沒有過低谷或懷疑的時刻,「迷惘、失敗、很失落或是低潮,這一定會有,沒有人不會經歷到這些事情。」面對低潮來襲,小慧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有神靠」。

面對喜歡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哪怕會辛苦、會累,只要看見自己成長、進步就覺得很值得,小慧是用這樣心態在面對自己所熱愛的事物的。「當你很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百分之百的喜歡的時候,你會想要用盡一切的所能去完成這件事情,因為你在完成的當中,你會很有成就感,…你會覺得這就是完整的我。」

所以當批評的聲音傳來,或是有人對她表達「不喜歡」時,小慧會先反問自己:「當初到底是為什麼我會熱愛這件事?我為什麼會想要去做這件事?別人說的這些話、或是他們做的這些舉動,會影響到我對於喜歡的事的看法嗎?」

因為熱愛舞蹈,把一切的力氣都投注在上面,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在這些負面的聲音出現時,小慧會先把自己拉回來,因為對她而言,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她、不能替她解決問題,只有她可以選擇為自己繼續努力,並且堅持信念。

小慧所擅長的Locking舞風,一開始可能99%都是男生在跳,小慧在其中算是「異軍」,因此時常招致異樣眼光,也會被放大審視;尤其當她越跳越好、漸漸在比賽中嶄露頭角,耳語就開始浮現了。

曾經有一次去比賽,她才剛跳完下台,就聽見幾個男生在討論:「她這樣隨便扭一扭也可以進入到四強?」、「八成是有什麼後門…」、「純粹就是因為就是評審喜歡她啦!」諸如此類的批評,小慧說其實從沒有少過,甚至可能有更瘋狂的。但越是這樣,她就越發敦促自己要更努力,不只把男生可以跳的程度練起來,也把自己女性的部分特質融入,創造屬於她的風格,就這樣一路堅持了下來。

「怎麼可能會不難過?你一定會難過,我們是可以難過的,但不要讓自己難過在那個狀態太久。」但小慧也不是一味的要求自己變強,她覺得不管碰到什麼問題,還是要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也許是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或是和朋友出去,好好地抒發情緒之後,她會回來問自己:「我應該要怎麼做?我還可以怎麼做?」然後繼續堅持完成正在做的事情。

舞蹈和信仰 其實是同一件事

很多人也曾好奇,舞蹈與信仰怎麼結合?或是在舞蹈中怎麼發揮信仰層面的影響力?但是小慧卻說,這兩件事從來就無法分開談論,舞蹈就是生活,那當生活就已經在信仰裡面了,本質上就是同一件事,所以問題應該是:怎麼在生活中活出信仰?

「我很喜歡跟人家分享我所經歷的一切事情,就算現在我們在採訪,當我在和你這樣講這些時,我就是在跟你分享我的神有多偉大,祂在我生命當中做了多棒的一件事情。」小慧說,信仰其實體現在她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當她在與人講話時、在教課、與人互動時,也許只是把正面的能量帶出去,但是當有人會來問她:「為什麼妳可以這樣?」時,她就會告訴對方:是因為我的信仰。她相信,如果讓生活成為行走的見證,人們會更想要認識這位能在人生命中帶來改變的神。

發掘夢想 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表

舞蹈是神所給予的禮物,也許對小慧來說,關鍵是她在國中時經過廣場的瞬間、是看見台上街舞表演的瞬間、是她渴望成為台上其中一員的瞬間,當她選擇對內心的悸動做出回應,才開啟了這個截然不同、充滿驚喜的旅程。她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會有這樣的瞬間,但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好好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及能夠為這夢想付出多少。

「假如你已經找到,我非常鼓勵你,一定要堅持你的信念,無論到最後結果是不是好的,當你回應這件事情,並且堅持信念的時候,你已經是最大的贏家。」在跳舞這件事情上,一堅持就是十九年,對小慧來說,無論結果,只要能緊抓住信念、付諸行動,就已經是最棒的事情了。

她鼓勵那些可能仍在尋覓夢想的人,更多用心在生活上,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去探索、去運動,一定會在生活中遇到那件讓人心動的事。但是千萬不要去因為別人追求什麼就跟著追求,也不要因為看見身旁的人都找到有了夢想,自己卻還沒有,就硬是塞一個給自己。「不是越年輕得到就越好,那個時間點,就是神為你預備一個很寶貴的瞬間。你會看見說,原來之前可能沒有看到、或是之前尋找這麼久,現在終於看到了,是因為我有停下來等候。」

前一陣子,小慧才完成了運動品牌給她的挑戰:要在二十一天完成一件從來沒完成的事。猜猜她選了什麼?後空翻!

因為過去在做前空翻時曾經撞過頭,對於空翻一直有著隱藏的恐懼,小慧決定試著突破限制,她開始每天找老師報到,一天可能練習個一百、兩百次…到了第十天、第十五天的時候,還一度覺得可能不會成功,安慰自己說:「沒關係,我們是一種精神…至少要把我的部分做好。」

一直到了第二十一天驗收時,就連老師都鼓勵她,就算不成功也沒關係,盡力就好,沒想到就在一次、兩次、三次嘗試後,老師旋即宣布她已經順利畢業:「剛剛有好幾次我都沒扶妳,是妳自己翻的。」挑戰,完成!

回過頭看,小慧非常慶幸自己有選這件事情挑戰,即使是平常的生活中,她也希望自己能不自我設限,總是會不斷地想:還有什麼可以讓我的舞蹈變更好?有什麼能刺激我原本的東西,會讓我更強壯?為此她去接觸泰拳、開始重訓,甚至去學現代舞和國標。「現在我每天生活,我覺得很興奮,就是因為…生活就是會有很多挑戰。」

除了自己完成這二十一天的挑戰,小慧開始刺激身邊的人、甚至是她的學生,每個人都要選一件原本覺得做不到的事情。「有時候,只是缺乏一種那種勇氣,就是『好,我要去做』。」現在她也把這個挑戰放在各位讀者面前,你,準備好挑戰不可能了嗎?


採訪後記

舞台上的Dimple Xie謝馨慧,無論是律動、動作、表情,總是非常吸睛、氣場強大、俐落,然而在接受採訪時,卻不時傳出大笑聲,讓我們看見身為一個舞者的隨適自在與豁達。但只要聊到給自己的挑戰,Dimple Xie謝馨慧卻又認真無比,讓人看見她骨子裡的無畏與認真、勇於嘗試的冒險精神,也難怪可以一路在街舞圈中找出自己專屬的一條路。

碰到問題時,默默說出「我們有神靠啊」的Dimple Xie謝馨慧,除了靠自己的努力,更因為有一個永恆的堅固倚靠。相信將來的她人生會有更多精彩的篇章,並且會持續發光發熱,繼續影響、幫助許多人在尋找夢想的路上不氣餒、在面對難題時勇敢往前下去。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5期P.52-55)

 

 

2,70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別讓周全成為平庸的藉口 —楊右任跟隨神的聲音去冒險

學生時期在澳洲當街頭塗鴉客,現在的楊右任已經是「舊鞋救命」的創辦人,並在非抽延伸出挖鑿水井、建立自給自足的農場、以及愛女孩等事工。過程中不是沒有挑戰,但是對楊右任來說,「現在就行動」行動永遠比「想」來的有效,而「神怎麼說」則永遠勝於周遭人的眼光。

2,09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范仕仰

沙蚤是一種在東非盛行的寄生蟲,透過極微小的縫隙,就會鑽進人體四肢皮層底下、導致潰爛,更嚴重則會致命。大約五年前,「舊鞋救命Step 30」發起人楊右任透過在非洲擔任宣教士的岳父,目睹了非洲小孩因為沒有鞋子穿而感染沙蚤病的畫面,於是心生憐憫,還沒想到什麼遠大計劃的他,設計了一張海報放上網路,鼓勵社會大眾以行動幫助非洲當地沒有鞋子穿的孩童。

沒想到迴響意料之外的熱烈,光是三個月後送出的第一批捐鞋就多達一萬五千雙。從那之後起,他們逐漸擴展事工、以更貼近當地社會,除了蓋學校、挖水井,也協助當地發展養雞農耕的微型經濟,以及開拓家庭教會。從一張小小的海報,到迄今全面投入當地的偏鄉翻轉計畫,「舊鞋救命Step 30」來自於楊右任勇敢跨出的第一步,以及無悔跟隨上帝聲音的不變初衷。

誤打誤撞進教會

18歲那年,楊右任被家人送到澳洲留學,獨自打工賺錢、獨力生活。有一天走在路上,他看見一個滿是塗鴉的籃球場,裡面的人身上幾乎都有刺青,身為嘻哈文化粉絲的楊右任沒有多想就走進去,後來才發現自己因此「誤入賊窟」,「那其實是一間教會,」楊右任笑著解釋,尚在草創時期的教會因為經費不足,所以租了當地的社區活動中心作為聚會場地,「然後,全身刺青的那個人就是牧師。」

雖然當時對信仰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楊右任仍然每個禮拜跑來社區活動中心報到,因為他覺得那邊的人很酷,有些很有趣的故事。在這間街頭教會中,大多數的會友有幾個共通點,除了幾乎皆為第一代基督徒,也是社會中較低下的藍領階層人口,並且大家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生命故事。在這當中最特別的,就是那位刺青牧師。

這位刺青牧師從小在幫派文化中長大,三歲時就親眼看著自己的父親在家門前遭到殺害。年輕時,他靠著毒品逃避現實人生的糜爛,在毒癮幻覺中,他每次彷彿都能看見自己身邊美麗的妻子,身邊圍繞著健康快樂的小孩,但當毒癮一退散,卻發現自己再次回到現實世界:破舊的房子、疲憊的靈魂,身邊睡著當時的女朋友。

當時的生活彷彿就像是揮散不去的詛咒,纏繞在這位刺青牧師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身上,一代接著一代綑綁,後來藉著信仰,他才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當時聽著牧師沈浸在情緒中的故事時光,讓楊右任至今仍印象深刻,他還記得牧師當時說:「過去在我的家族中,每一代都是同一個樣子,在同一個枷鎖中打轉,」他說,「今天是因為耶穌打破這個循環,我的孩子才能開心玩耍、擁有自由的未來,不論是想要當藝術家、音樂家,什麼都可以。」

每個禮拜親耳聽著大家的生命是如何經歷翻轉,透過信仰得到不一樣的出路,再加上自己也在禱告中不斷得到一位漂流異鄉的孤獨學子所需要的安全感,楊右任因此不只奠定了信仰基礎,也就此確定自己的一生就是為了要幫助他人。

夢想的共通點

在楊右任成長的生活圈內,他從來都沒有聽過福音,長大後當他接觸到基督信仰,才知道也有人從小就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長大,過著和他截然不同的生活,上基督教學校、被基督教書房和基督徒朋友圍繞。於是他開始思索,是否在我們熟悉的基督教圈子以外,有些人其實是終其一生從來沒聽過耶穌的?再加上刺青牧師也不斷鼓勵他,於是楊右任毅然決然回到台灣,展開自己的第二人生。

回台後,楊右任擔任英文補習班老師,並認識了來自加拿大的妻子。有一天在和宣教士岳父的聊天中,他得知有很多非洲小孩因為沒有鞋子穿,而深受沙蚤所困擾的故事,心裡因此產生負擔的他也想不太到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就設計了一張募鞋文宣放上臉書,沒想到卻引發了持續多年的「舊鞋救命」事工。

「講老實話,一開始根本沒有什麼遠大的夢想,只是因為發現問題了,所以思考自己可以怎麼做。」楊右任說,當多年後的他受邀至許多論壇演講,聆聽了許多其他領域傑出年輕人的故事後,他發現大家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好多人都有一個感嘆:早知道這麼辛苦,我就不做了。楊右任發現,鮮少有人能在踏出冒險的第一步時,就擁有周全的完美計畫,都只是瞥見模糊的輪廓就放手去做,接著在犯錯後修改、在掙扎中成長,才走到今天的這一步。

看見問題 去做 就對了

「有時候,當你把事情計畫得過度周全、過度思考,其實只是在選擇走平庸的路而已,」楊右任說,「就算你把風險全都計算完了,結果就是,什麼都不做就是最沒有風險的選擇。大家都是在看見概略的大方向,並且確定這件事情是好的、符合神的心意後,就放手去做。」

楊右任也提到,自己會選擇繼續走下去是因為看見兩件事情:當舊鞋救命持續成長,看見「資源」不斷湧入,各種物資、人脈、財務不斷堆疊,也因此看見越來越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另外他也看見越來越多的「需要」,因為每次當他們發完鞋子後,都會看見當地居民更多、包括不同層面的缺乏,甚至是教會與信仰的不足,「當越來越多資源蜂擁到你的左手上,同時你的右手也發現越來越多缺乏,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將他們連結在一起。」

跟隨上帝的聲音去冒險

今年三月初,楊右任以特會講員的身份受邀回到澳洲,是當年離開至今十幾年後,第一次回到他的信仰發源地。沒多久,他就再度想起當年帶他信主的那位刺青牧師。因為不擅長、也不習慣社交和維繫關係,在這十幾年間楊右任和這位刺青牧師完全斷了聯繫。

於是在這個機緣下,楊右任寫了一封信,將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娓娓道來,告訴刺青牧師自己多年來其實一直和許多人們分享他的故事,並把這封信寄到包括電子信箱、通訊軟體等所有他打探得到的聯絡方式,不過都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幾天後,當楊右任正在參加一場聚會,他的手機突然響起,竟然就是那位刺青牧師的回信。一看他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因為在他記憶中當年那位全身刺青、強壯無比,比腕力時總是輕鬆就把全部年輕人電爆的大叔,如今已經成了照片中滿頭白髮蒼蒼的老人,「他說他很感動當年種下的種子,能在今天發芽。」當年這位刺青牧師在楊右任身上的奉獻,不僅開啟了今天舊鞋救命的事工,也讓信仰成為他們的重要核心。現在的楊右任每天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檢視自己有沒有牢牢的抓緊初衷。

在楊右任家中有一幅畫,上面有一句話述說了他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成為一位合乎聖經的基督徒,跟隨上帝的聲音去冒險,為其他人帶來正向影響力,「如果一件事情能夠討神的喜悅,也絕對能夠為非洲的孩子們帶來幫助,卻會被台灣的社會大眾蜂擁攻擊,我做不做?我絕對做,因為我清楚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要對誰交代。」

當初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夢想,楊右任只是憑著一份單純的小小負擔,想要為世界另一端的人們做些什麼,雖然當年的種子已經茁壯成了龐大事工,但這份初衷在他的心中仍從未改變。不要因為在世界拋下太多的錨,也是楊右任現在不斷自我檢視的一件事情,現在的他,只想成為一位能夠隨call隨到,不要因為太多身外之物而分心,而緊緊跟隨上帝腳步的冒險家。


 

採訪後記
進行訪問的這天,我們來到「舊鞋救命」位於桃園中壢的辦公室。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楊右任親手設計的「Step30」Logo,另外一面牆上,則貼了數張偌大的非洲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黏了許多標籤。

「這些都是您們去過的地方嗎?」
「對,這些地方現在都有據點了,但其實我們去過的地方早就超過上面的標示,只是如果全部都貼,就看不到地圖了。」

問到楊右任究竟哪來的勇氣與信心,知道這是神要他走的路呢?楊右任說身為基督徒,聆聽以及等候神是很重要的基礎,但很多事情,其實神已經都「說」在聖經裡面了,比方說照顧孤兒寡母、為人疾病得醫治禱告、以及他去到非洲服務當地、傳福音…這些都在是神已經「說過」的事,「我讀了聖經,知道祂的心意,我就去做,如果祂不要我做,祂會要我停下來。我覺得這個差異很大。」

而透過當地的家庭教會系統,楊右任與團隊的所發展計畫每天都在持續進行、接觸更多有需要的人,他本人更是時常需要往外跑,出國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即使再忙碌,他卻非常堅持保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嚴格遵行晚上六點回家,先陪家人、再利用晚上的時間繼續處理工作。「我真的相信我講的那句話,就是理事長可以被下一個更有能力的人取代,執事也是一樣,但是再怎麼有能力你也無法取代我身為三個女兒的爸爸的角色。」

透過訪談,不只更了解「舊鞋救命」的使命旨在幫助當地人有機會好好生活下去、以及與教會緊密合作將福音傳出去,也看見這位創辦人充滿積極與行動力的性格、不受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看見他裡面願意跟隨神到天涯海角的心志。

訪談結束後被留下來與「舊鞋救命」團隊一起享用從小廚房端出來的午餐,餐桌上聊著:「這道菜加的是來自非洲的香料」、「那道菜調的味道夠辣」、「誰誰誰剛帶隊回來又黑了一圈」…因著具有同樣使命與目標而聚在一起,果真是像「家」一樣的團隊。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4期P.52-55)

2,09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被顛覆的人生計畫 都有神的心意在其中 ─舒夢蘭

舒夢蘭從學生時期以來,就以成為新聞播報人員為目標,也一路循著名校的廣電系、記者、來到電視台主播的位置,看似一帆風順,但是當站在南極冰原上時,卻有一個聲音在心中問著她:「現在妳如願坐上這樣的位置、手上拿著麥克風,難道妳做的就只有這樣嗎?還是要做一些對社會和人類更有意義的事情?」

1,50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採訪撰稿 | 陳珮瑜、圖片提供 | 舒夢蘭

從名校出身的新聞主播,到上山下海深入偏遠邊境的節目主持人;從出入珠寶展、星級飯店,到叢林、沙漠、冰原,舒夢蘭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人生會有這樣的轉變,直到認識神,才知道這是一本在神親自編寫的最佳人生劇本。

如果有關注2018年的金鐘獎,也許你已經聽過這個名字:「舒夢蘭」,她不僅是東森新聞的主播,同時也是「聚焦全世界」節目的主持人,該節目以喚起世人對所處的地球與全人類的關懷為出發點,走訪過亞馬遜叢林認識豐富生態、開車行駛在可以容納一個台灣的貝加爾湖冰面上、甚至深入格陵蘭參與科學家一起觀測黑洞…,因著這個節目,舒夢蘭在2018年一舉拿下「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在成為「聚焦全世界」節目主持人之前,舒夢蘭已經是財經新聞的主播,每天討論的是股市、精品、房地產、企業家等,因為報導需求,出入的地方不是豪宅,就是因精品活動而進出星級飯店,出國出差往往也是前往珠寶展、鑽石展等場合,同時她也出版過專門講投資理財的書籍。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到達顛峰,但是一場不在計畫中的南極之旅,卻顛覆了她對人生、職場、成功、甚至對世界的觀感。

「我原本並不想去南極。」因廠商的活動邀約而有前往南極大陸的機會,但是光想到在那片冰原大陸上,既不可能有星級飯店、也沒有地方可逛、沒東西可看,人類蹤跡也十分罕見,舒夢蘭已經萌生婉拒的念頭,然而熱愛戶外活動的家人卻再三強調機會難得,甚至用了「獨家」二字來說服她,新聞從業人員的DNA開始蠢蠢欲動,讓她答應前往南極。
 

妳要的就只有這樣嗎?
踏上南極冰原

身處在一望無際的南極大陸冰原上,一眼望去只有天與地,「我們去的不是觀光行程,不是搭破冰船看一下企鵝而已,是真的去到冰原中心。」舒夢蘭說,自己從學生時期以來,就以成為新聞播報人員為目標,也一路循著名校的廣電系、記者、來到電視台主播的位置,看似一帆風順,但是當站在南極冰原上時,卻有一個聲音在心中問著她:「現在妳如願坐上這樣的位置、手上拿著麥克風,難道妳做的就只有這樣嗎?還是要做一些對社會和人類更有意義的事情?

當時的舒夢蘭還不認識耶穌,不明白這個聲音是從何而來,只覺得心上彷彿受到某種重擊,就從那一刻起,她好像有了新的眼界與思維。她與攝影陳一松兩人把握住南極永晝的時光,在72小時內拼命捕捉許多令人摒息的畫面,記錄下南極險峻卻美麗的地勢、尋找企鵝的蹤跡。回到台灣後,主管在看過他們所拍攝的畫面,當下就決定:做一個一小時專題。「你知道一般在我們認知中,最不受歡迎的新聞是哪幾種嗎?國際、環保、人道,這個節目完全符合這三大要素。」不僅主題冷門,而且原本只預計做10幾分鐘專題的舒夢蘭,一下子晉升挑戰一小時的節目,沒想到播出之後,竟然一躍而成該時段收視率冠軍,完全超乎團隊的想像。

「聚焦全世界」因而誕生,也從那時起,舉凡物種、人文等環境議題,乃至戰亂、難民等人道議題,通通成為舒夢蘭關注的焦點,她開始走訪許多被視為冷門的地方,與攝影記者陳一松憑兩人之力,以國際地理旅遊頻道的規格開始進行拍攝。
 

紀錄下世界的角落 卻時常經歷奇蹟
非洲動物大遷徙近距離目睹美洲豹

攤開節目列表,舒夢蘭所拜訪的地點,真的很不一般,既然要探討人文、環境議題,她二話不說踏足非洲大陸報導血黃金與血鑽石、追蹤敘利亞難民的足跡、更深入東南亞的難民營、叢林軍閥等,許多時候,鏡頭前可以看見整個地區就只有她一名女性,一般人絲毫不考慮的危險地區,她都硬著頭皮親身走了進去。

「以色列我就去了兩次。」而雖然當時還未清楚認識耶穌,但舒夢蘭說,幼時因為親人的關係就曾有機會讀過聖經,並為舊約中的人物與故事深深著迷,因此從做節目開始就一直希望有機會踏上聖地,最後她不僅帶觀眾走訪、認識以色列,也製作以巴衝突的相關報導。

除了因著節目深入許多未曾想像過的地區,舒夢蘭也發現,每次做節目的過程彷彿都充滿奇蹟,「當時我只覺得,好像冥冥中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在推動一切前進,只是我還不確定那是什麼。」然而事後回想起來,就發現充滿著神的恩典在其中。她曾前往非洲紀錄動物大遷徙,在時間緊迫、又充滿不確定的因素下,拍下許多精彩的動物互動畫面,「整個過程就好像『如有神助』一般。」

然而在這趟非洲的旅程也有意外插曲,在拍攝長頸鹿誕下小鹿的畫面後,他們竟面臨被三頭野生獵豹輪流包圍的危機,「當下我真的覺得完了,於是對著麥克風開始交待我跟攝影記者的名字、我們在哪裡…」坐在敞篷吉普車中,獵豹一度已經跳上車、甚至探頭進入車內,她與陳一松仍盡可能記錄著一切,並聽從嚮導的指示摒息冷靜的留在車上,「幸好最後牠可能覺得我們不是很美味,終於走了。」
 

真的是神的帶領
亞馬遜叢林

2013年起,他們開始為節目報名金鐘獎,翌年2014年就獲「教育文化節目獎」,舒夢蘭卻在獲獎的當下,在心底萌生一個大問號。「到底是什麼力量促成這一切?」回想每次採訪,總是充滿許多變數、挫折,明明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合,然而卻也充滿許多巧妙,那些過程最終也化為一顆顆甜美的果實,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甚至在獲獎的隔天,當舒夢蘭睜開眼睛,內心竟感受到莫大的空虛,「從2013年我們開始替節目報名獎項,也順利入圍,從此獲獎就成為我們的人生目標。結果第二年就拿到了。」一瞬間達成目標、站上人生的巔峰,舒夢蘭對於接下來的方向感到毫無頭緒。

也就在這個時刻,舒夢蘭遇見了現在的小組長,對方邀請她來到教會、小組,於是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慢慢認識神,終於領悟自己一路走來,所有的轉折、歷練,其實都是神的帶領,包括當她在南極大陸上,那道隱隱浮現在心底的聲音,其實都是神在對她說話,最終她在2015年聖誕節受洗,成為神的女兒。
 

從節目看「創世紀」

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世紀一:1)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創世紀一:9)
於是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 造眾星,(創世紀一:16)

 

冰凍的地球之井《貝加爾湖》

節目做了三、四十集之後,舒夢蘭興起了想帶觀眾重回「創世紀」的念頭,體會神造世界的奇妙,因而規劃了深入亞馬遜雨林,在這個地球上尚能維持原始面貌的區域,帶領觀眾認識各樣原生物種。接著去到有地球之井稱呼的「貝加爾湖」,並且親自踏上廣大的冰湖,「它(貝加爾湖)大到可以把一個台灣放進去,而它也是整個地球最純淨的淡水資源。」;而當在格陵蘭的觀測站,與頂尖科學機們一同觀測黑洞時,舒夢蘭更是體會到,無論人類的科技再進步、再發達,其實所有人都在探詢的問題是:「人從哪裡來?」

在「創世紀」系列影片每一集影片的開頭,她都加入了聖經經文作為的引子,一開始也曾有人質疑,這麼做是否會讓節目蒙上太多宗教氣息?但是舒夢蘭仍堅持初衷,努力說服周圍的同事、主管;最奇妙地方的是,最後也是因著這三集節目,帶領她在今年奪得「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的獎項。
 

「我本來就很喜歡旅遊…但是以前都是去像是歐洲、埃及啊,因為喜歡文化、古蹟、藝術等,比較先進的地方大概都去過了。但是在那之後,當我看著亞馬遜的日出、看見貝加爾湖的夕陽,我就想,沒有任何一幅名貴的畫作可以比得上造物者的創作,那些才真的是會感動人心、讓人想掉淚的地方。」

舒夢蘭

 

相信神的安排 做祂喜悅的事
泰緬邊境的孩子們

「我從來沒有計畫過,不管是在唸高中時、或是在廣電系時,我真的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做這樣的節目,而且會得獎。」從南極開始,一連串不在計畫中的變化發生在舒夢蘭的生命中,現在她卻能深深體會,神的安排總是超乎人的所求所想,而她所要做的就是單單遵行神的旨意。

雖然成為獲獎主持人,但是回到日常生活中,每天仍有該完成工作、節目也需要照進度進行,甚至挑戰與困難也不曾少過,但是舒夢蘭的內心卻因著信仰十分堅定,「我非常確信唯有依靠耶和華。」哪怕是面對外界的質疑、或是不公平的事情,她都選擇放下用人的方法去解決,而是將眼光轉向神,透過禱告交託,深信一切都會在神的手中,而最後往往危機都會成為轉機。現在的舒夢蘭非常清楚自己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做神喜悅的事」。

採訪撰稿:陳珮瑜|照片提供:舒夢蘭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3期P.52-55】

1,50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不當跟屁蟲!堅持對的價值觀,做你應做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

「我們常覺得某件事不能改變,是因為已經被灌輸某種觀念或是習慣的原因,但是你沒有回到最初的邏輯,思考那件事情的不合理性。」

1,28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採訪 | 黃詩絜、陳珮瑜 編輯整理|黃詩絜

「我們常覺得某件事不能改變,是因為已經被灌輸某種觀念或是習慣的原因,但是你沒有回到最初的邏輯,思考那件事情的不合理性。」


如果你是愛狗人士,那麼肯定看過2018年2月軍犬第二次開放認養的新聞,這項消息不僅讓退役軍犬的退休生活有保障,更得到應有的尊嚴。說起自2013年實行的台灣退役犬認養制度,龔建嘉絕對是促成其中的關鍵人物。當其他人認為當兵平安退伍最重要,他卻反其道而行,在最僵化的軍中體制內為犬隻發聲,更利用軍人寶貴的休假時間,提出了厚達40頁的「除役犬認養提案」只為確保捍衛家園的犬隻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越被責打 越對生活中的理所當然感到疑惑

若要分析龔建嘉膽大、不畏人言的個性,或許得回溯至他的家庭。雙親都是第二、第三代基督徒,龔建嘉從小就在教會主日學長大,父親的開明思想加上母親的嚴格管教,巧妙的形塑他的價值觀和獨立思考模式。從小在課業方面被母親要求,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的龔建嘉也不諱言到了青春期,證明會念書後,就想要反其道而行。

他開始爬牆、翹課、打網咖,國中因為數理成績不錯,不只翹課,甚至在補習班折紙飛機射老師屁股。這些誇張的惡作劇每每都讓母親「起肖」,被修理一頓是家常便飯。不過,每次被責打後,龔建嘉總會對這些在生活中看似自然,卻沒有邏輯性的習慣感到疑惑。「補習的目的不是就要學好這門科目?那麼已經學好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補習呢?」他不禁說道。
 

強勢教養+堅定信仰價值=自己勇敢選擇

和嚴格母親相反的,是身為教會長老,擁有開明思想的父親,他只傳達最重要的價值觀給兒子-保有堅定信仰。「我爸只給我一個觀念,就是叫我不要離開神,在我做的任何事上,他都會鼓勵、支持我,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嘗試的。」

在這兩個不同教養原則下,生活中也時常出現有趣的反差。上大學的時候,母親耳提面命絕對不能吸毒、刺青和打耳洞,覺得這是壞小孩的表徵,對父親來說,卻不是如此。「後來我真的去打耳洞了,我爸覺得還不錯滿好看,如果我媽聽到就會說:『阿娘喂!哪有不錯,這成什麼樣子?』」龔建嘉笑著回憶過去與母親的互動,「她想要幫你設定好人生答案,是因為她擔心我們可能走錯路或是受傷,她寧可什麼都來,做一個強勢的母親。」

不過在母親執意要告訴兒女答案的教養,不但沒有讓龔建嘉「屈服」,反而培養他善於獨立思考的特質。「每次遇到事情,我就會思考為什麼事情一定得這樣進行,大家覺得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是必要的嗎?還是只是我們的習慣而已?」這可能也是龔建嘉母親始料未及的結果。
 

長時間溝通 讓家人看見自己的選擇

大學時期,龔建嘉不斷強化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決定當大動物醫師。這也讓母親捏了一把冷汗,因為對雙雙在台北長大的父母來說,獸醫就是在住處附近工作的狗貓醫院醫師,不僅收入穩定,大家看自己的眼光也會比較正常。但是龔建嘉竟決定到牧場工作,不僅時常弄得一身髒、很少回台北,收入也不穩定,更有被動物傷害的風險。他直言,每次的選擇都需要長時間的溝通,像是課餘時間實際出診、向退休老師學習這些經歷,在母親一點一滴的觀察下,才能逐漸理解兒子的心意。「畢竟不會有人故意為了反對而反對,除了我比較叛逆之外,我必須要讓我媽知道這條路沒有想像的那麼差,他也會比較願意支持我。」
 

每次冒險的背後都是一句:「沒想這麼多!」

在中南部擔任大動物醫師四年左右,龔建嘉為了改善台灣酪農產業,成立「鮮乳坊」,這可說是掀起另一場家庭革命,要拿出自己一輩子的積蓄成立一家高風險、高資本的公司,彷彿在家中投下震撼彈。「我其實沒有想那麼多,就覺得是自己該做的,做了再說。」這句話,也是龔建嘉提出退役犬認養計畫時的想法,他笑稱自己不喜歡浪費時間,花了大把時間準備的資料,一旦失敗就全部白費,為此他運用資源與外部合作,最終成功推動退役犬認養計畫。「這個經驗讓我知道,連最保守的軍方權力制度都能被改變,那就表示沒有什麼事不能被改變了!」
 

當你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事物,才是最真實的

「就好比每次消費都是一次投票,每次消費都代表消費者以購買支持廠商生產商品,繼續營運。日常生活的任何一個選擇,都表示你在支持某種價值觀。」成立公司後,龔建嘉決定不實行常見的階層管理,「我希望團隊人人平等,而且共同合作,創造更好的文化。」他表示,如果公司是金字塔式管理,就表示自己支持此管理模式,但是一旦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後,一切都會不同。「當你以自己的價值觀或立場來判斷,即便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你,但是那個才是最真實的東西。」

公司營運不到三年,以信任為基礎合作的龔建嘉,就歷經廠商不顧商業道德,也遇過廠商惡意欠款百萬。與其討論商業損失,龔建嘉坦言這完全挑戰自己對於人性假設和自己做事的核心價值觀。「現在想想,如果因為一家廠商影響自己的價值觀,你就讓他得逞啦!這個世界也會越來越差。」

經過這幾個月,龔建嘉明白這些廠商佔少數,雖然這影響公司財務或獲利,但是他深知,若是因為一、兩次事件就改變自己的信念,這樣的價值觀也稱不上強大。他重新省思,知道即便已經虧損還是決定以信任為前提和其他人合作。「即使知道一件事有危險,但只要重要,就會去執行」是他曾在公開場合所說的名言,或許今天,我們也能這麼形容在經營現場的他:明知道信任有風險,還決定以信任挑戰以不信任為根基的商業遊戲規則


採訪後記

曾於2017年青年覺醒特會分享的龔建嘉,鼓勵學員主動找一件自己關心的事、不要讓你的身分成為限制以及保持顆柔軟的心。採訪當天,聽完他的故事,我們已經明白,他就是大家的榜樣,因為他持續以柔軟的心,觀察日常生活,發掘不公義的事,而且勇敢跨出下一步接受挑戰!

不畫地自限的龔建嘉,在對話中也談及「人不會生下來就只能做一件事情」,雖然是大動物醫師,也成立了鮮乳坊成為一名經營者。喜歡潛水的他,也透露希望未來能考取潛水教練執照,實現另一個夢想-推廣海洋教育的夢想。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2期P.52-55)

1,28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從負債百萬到理財講師 期許自己成為「陪伴者」─葉小綺專訪

「我也無法篤定地說未來十年我會做什麼,但有兩件事是確定的,一個就是為媒體守望,雖然可能沒辦法改變它,但我是它的一分子,就是代禱者。」

1,18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採訪:陳珮瑜/撰稿:范仕仰

曾刷爆7張卡、欠債近百萬的葉小綺,不僅在兩年半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成了理財課程的講師,目前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擔任理財講師。曾經因著自己的輕狂與叛逆,陷入了看似走投無路的窘境,但在柳暗花明又一村後,她想要將自己的經歷化為祝福,分享給更多的弟兄姊妹。
 

母親的愛成為改變的動力

從小個性叛逆的葉小綺,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但在還債的過程中,媽媽卻意外地成為了最大的支持與動力來源。葉小綺感慨地說,「雖然每天都吃媽媽煮的飯,卻在這個時刻才真正了解媽媽的愛與接納。」

從小,母女間的溝通始終無法順暢,各種想法和心事葉小綺總是往心底藏,這個模式也從學生時期延續到出社會,導致媽媽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突然得知女兒負債百萬的駭聞,「一方面我非常的羞愧,一方面也因為很少跟她對話,不知道她會如何回應,所以感到害怕。」但媽媽的回應卻讓她十分意外,「我媽第一時間的反應竟然是鼓勵我。雖然沒辦法在實質金錢上給予幫助,但她給了很多建議,也鼓勵我面對問題。」原先形同陌生人的母親這時卻彷彿成為了寒冬中的爐火,在葉小綺心中生出了一股溫暖,讓她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

「還有一點對我來說也很重要,就是渴望改變的動力。」葉小綺的個性鮮明,但卻是在婚後才從丈夫的眼中發現了自己「不怕困難」的特質,「從開始要還債的那刻,就發自內心決定,絕對不要再這樣下去。」她笑著說,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天真,就是沒有想太多,任務來了,就全力去達成。「如果你問我為何可以不輕易放棄,原因很簡單──我想要解決它。」
 

小事上忠心 遠離貪的試探

談到信仰,葉小綺分享了三段對她來說重要且深刻的經文──首先是路加福音16章10節:「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

這是葉小綺談到信仰時,腦海中會浮現的第一段經文,因為人生一路走來,她覺得就是努力做好上帝所交託的事,不論事情大小、難易,都是神給的考驗與磨練,凡事都是從小事做起。這段經文若應用在財務管理的層面,例如記帳、整理發票都是人們常會忽略的小事,卻往往也是培養做大事能力的開始。

第二段經文是路加福音12章15節:「於是他對眾人說:『你們要謹慎,遠離一切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並不在於家道豐富。』

葉小綺認為「貪心」藏在生活細節中!「我常把貪心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不自知。例如,多花10塊錢擁有一件未必真正需要的東西,看似無傷大雅,但或許貪念已悄悄滲透,影響了原本該有的正確判斷。」她解釋。

「早幾年我還沒那麼強烈意識到貪心如何存在生命裡,後來我發現生活中許多的決定都會看到貪念的存在,若想明確辨別,就需要聖靈光照。」葉小綺說,投資理財也是,「所以我常跟學生說,投資最難的是管理你的心。」

除了靈修、讓聖靈來提醒自己,十一奉獻也是葉小綺對付貪念的方法。「十一奉獻是甘心樂意擺上,為所獲得與擁有的一切再次榮耀神,同時也是不斷地在提醒自己,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我們是金錢的管家而已。」就像出埃及記22章29節提到:「要把你豐收的五穀和初榨的新酒獻上,不可遲延,要把你頭生的兒子獻給我。」奉獻能讓自己謙卑。
 

從媒體到教學 都是為了幫助更多人
三商美邦人壽邀請在台中演講

葉小綺從小就喜歡新聞性節目,13歲立定志向長大後要往媒體發展。「我是一個喜歡挖掘和學習的人。」雖然一直待在媒體圈,但葉小綺涉獵的範圍很廣,從報紙地方新聞、時尚雜誌、生活消費到財經雜誌,每一次環境的轉變都伴隨著重新學習新事物的挑戰。但靠著不怕困難的特質,她始終留在媒體圈子。

在走過了艱難還債之路後,葉小綺開始鑽研理財知識,再結合自身的經歷,於是想要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更多人分享。當時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的她,剛好也正在尋求一些轉變,「我那時在雜誌上做了問卷調查,我發現讀者看不懂的文章永遠都一樣。」對於文字媒體的有限,她感到無奈與渴望突破,希望能用面對面方式開班授課,「當妳將手上的內容深度化,全神貫注地投入在眼前的學生,就可以透過潛移默化、將各種觀念更有效地深植在他們心中。」於是葉小綺在2014年離開財經媒體,開始計畫如何實現心中的構想。
 

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優良教師


一開始,她先在臉書群組招生,也製作專屬教材,開設小型家教班。不到半年時間,任職於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姊妹發現了這個理財家教班,在看過她的教材後,認為符合學校接下來所想要進行的方向,於是便邀請她固定開課。幾年下來,她不僅於2016年獲得優良教師「趨勢先鋒獎」,今年也獲得優良教師「人氣滿貫獎」,不僅課程內容豐富,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傳承經歷 成為陪伴

葉小綺多年來一路跟隨神的腳步,雖然偶有顛簸、徬徨,但現在回頭看,原來一步步都是走在神的帶領中。「我也無法篤定地說未來十年我會做什麼,但有兩件事是確定的,一個就是為媒體守望,雖然可能沒辦法改變它,但我是它的一分子,就是代禱者。」

除此,她會持續分享自己在理財中所得到的祝福,「在教學領域,我希望更踏實地到各地去分享,讓更多人透過這堂課得到改變的機會。」她表示,這堂課不是終點,而是開始,她期許自己可以成為學生的陪伴者,繼續給予方向與指導,「其實陪伴不容易,我也常覺得力不從心,但我知道這是神給我的服事。」

「很多講師都非常優秀,甚至從各行各業轉換跑道來開班授課。我的故事比較平凡,就是一個從零開始的素人,希望借助自身經驗,幫助更多人跨過投資理財的門檻,讓大家都能有正確的觀念。」葉小綺現在回想,總是認為若是沒有當年還債的那段經歷和人生歷練,就沒有現在這樣的自己。

「無論如何,回首過往,神的恩典一直都在,有時你會走偏、有時是你還沒開竅,但你就只需要相信祂,因為祂就是那位引導你的神,會供應你的一切需要。」

——————————————————————
 

採訪後記

葉小綺的人生故事,大多人熟知的都已經很熟悉她從負債到成為理財講師的經歷,但在這之後葉小綺的人生還有什麼?這段經歷又帶給她哪些的影響?這是我們非常好奇的。
 

擔任《小燕之夜》節目來賓,與小燕姊、褚士營、寶媽、卡優網總編輯一起聊如何正確使用信用卡


專訪當天,我們約在星巴克見面,葉小綺侃侃而談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包括自己的性格特質、與母親之間的矛盾,尤其聽到她形容自己:「我的個性會走步這條路(負債)真的不奇怪。」但是接下來她繼續談到自己解決問題,並且走上理財講師這條路,我們漸漸可以看見她身上這股不輕易放棄的特質─雖然在她另一伴的眼中這可能也是種天真。

但是我們也看見了,當你願意勇敢去嘗試,並且也做足準備,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某個領域中發光發熱,並且成為他人的幫助、進而影響他人的生活價值觀。

跌倒的經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受困在過往中,並且允許這個失敗的經歷使我們停滯不前;但是幸好,耶穌是使人得著真自由的神,無論你被困在哪裡,將你的困難帶到耶穌面前,然後學習積極有計畫的面對,一步步解決問題,相信屬於你的發光時刻,仍舊會來到。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1期P.52-P.55】

1,180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