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2014海外短宣回顧特輯 神的眾子興起 贏得各城各鄉靈魂!

專訪撰文│林仕崡崡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045Japan for JESUS─東京&北海道聖會
8/13-15舉辦的「東京聖會」,不同於去年在教會場地舉辦特會,今年主辦單位帶著信心,將聚會從教會挪移到可容納1千多人的Nakano Zero Hall舉辦,同時Asia團隊和主辦單位在特會前先行開設禱告醫治課程,培訓禱告醫治同工。此次參與的短宣隊員,除擔任禱告醫治同工外,也各自發想傳福音的方式,實際上街頭宣揚福音:有的寫日文經文卡,貼在可愛的面紙背面發送;也有隊員寫了日文小卡,在用完餐後發給辛苦的服務人員並跟他們道謝;還有小隊則是製作海報,直接到商店街宣傳佈道會等等。多隊員都表示,其實一開始都因著:「很難對日本人傳福音」這樣的印象,而帶著害怕被拒絕的心態,導致有點畏畏縮縮、遲遲不敢去傳福音;但當開始跨出第一步之後,發現並沒有想像中困難,而且當現場有民眾接受邀請願意參與佈道會時,那種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

特會中最令人動容的,是看見許多牧會二、三十年的牧者們,被聖靈充滿、哭泣,信徒們當場領受方言,並回應腓力牧師的挑戰,從矜持、不敢打擾別人的民族性中跨出去,主動邀請朋友來,或是到車站及人潮眾多的地方發放宣傳單張,讓特會在最後一晚,把原本半滿的場地幾乎都塞滿了!由腓力‧曼都法牧師帶領的佈道會,最後一晚在開場十分鐘內,牧師立刻呼召決志,同時邀請在場的病人接受禱告醫治的服事,會場也看見矜持有禮的會眾開始流淚、彼此擁抱。在呼召決志後沒多久,腓力牧師就將棒子交給當地牧者,和他們一起帶著盼望宣告,所有醫治的恩典,會在日本的每間教會發生!參與短宣隊的賴姐妹激動地表示:「我感受到腓力牧師就像是一把鑰匙,啟動了屬靈的火,然後由日本人接下火把,開始帶來自己國家的復興!」

另外,在11/1-3於札幌市ICF教會舉行的「北海道聖會」,周巽光牧師分享,因著去年是第一次接觸日本,並與當地的教會連結,在許多事上還不熟悉,在信息方面也比較傾向是與會友分享、與他們建立關係和默契。「今年我特別感覺到,弟兄姊妹更加地飢渴,而團隊的牧者們,也能透過講道的內容來激勵、挑戰他們,並看見他們積極的回應。」巽光牧師感動地說。在特會第二天下午的佈道會,許多人得著了醫治!一位眼睛看不見的母親,在全場為她禱告兩次之後,忽然間就能夠看見了,整個會場都為之沸騰!而第三天早上的青年聚會,腓力牧師呼召年輕人,要他們出去贏得靈魂,並將自己贏得靈魂的屬靈武器交到他們手上,當陸陸續續有幾位年輕人起來回應,要贏得三十、一百、三百人的靈魂時,現場可以感受到,神的力量和恩膏都加添在這些年輕人身上,他們要為主得著更多日本的靈魂!還記得去年在北海道特會,第一位跑到台前決志信主的小男孩Shuya嗎?他今年也再度來到會場,並且很興奮地告訴團隊:他加入自己教會的敬拜團參與服事了!團隊相信這一切神的作為,只是個開始,日本將會領受更多、更大的祝福!

044馬來西亞天國特會
新山是位於馬來西亞南端柔佛州的首都,此次在6/6-7的特會共有2千多人參加,但當中有一半的學員,是從吉隆坡全備福音堂帶下去的學生!因著對傳福音的熱情和動力,全備福音堂中文部羅伯壽牧師,帶領教會的學生,在特會前幾天,每天至新山的街頭做福音佈道、傳福音;回到教會後,也一一打電話關心新朋友、邀約他們參加晚會、安排接送車等等,並和當地的教會及牧者做連結,這些服事對於一個本身就有很多活動的教會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特會裡的服事同工,有非常多年輕的面孔在服事,有的看起來還只是國中學生,但無論在台下做字幕,或在台上表演、帶敬拜的學生,都帶著一股強而有力的熱情及感染力。參與在此次特會的「豐收一百」負責人周曉薇姐妹分享,若是這些被主得著的學生,當他們帶著復興的火,去到校園和自己的城市傳福音時,似乎能看見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後,馬來西亞這樣的一個回教國家,會有一群帶著真理、能力和信心的年輕基督徒,能夠來翻轉他們的國家!「這讓我感覺到,馬來西亞的未來好有盼望!」

羅伯壽牧師在特會中激勵所有的學員:「要救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自己救。要救柔佛,柔佛的弟兄姊妹,自己救自己的城市。但是我們不會讓你們孤單,我們吉隆坡跟你們一起來拯救柔佛州!」另外,由腓力牧師帶領的佈道會,當呼召的那一刻,許多年輕人湧向台前,流淚禱告並向神呼求,將復興留在馬來西亞!這更成為柔佛州歷史上出席率最高的佈道會!而這群年輕人就像是活在一個滾水的狀態裡,生命非常的新鮮且很有活力,願意被神使用、並且不斷地出去傳福音,這樣被主得著的火熱的心,讓團隊也備受激勵,同時也期待,這樣傳福音的熱情,以及愛主、不計代價擺上自己的火熱,也能在台灣的年輕人當中被興起,並在年輕人的復興裡面,看見台灣的未來!

美國洛杉磯天國特會&加拿大溫哥華天國自由文化特會
10/2-4的洛杉磯天國文化特會,第一天為牧者長執的聚會,北美來了近100位牧者一同聚集分享。而特會開始的第一天,周巽光牧師一開場就對全場的學員呼召,鼓勵大家更多地來飢渴神!因為在美國擁有最多的屬靈資源,但若是對神的渴慕減少,將會像拿撒勒拒絕耶穌一樣,使耶穌無法在拿撒勒城作工。而對耶穌的熟悉感,會攔阻更多認識神的機會!特會下午也開設門徒造就、職場轉化、更深的敬拜、同工團隊的建造等Workshop課程,幫助弟兄姊妹更多的被裝備。

在10/10-12溫哥華的天國自由文化特會,整個會場的佈置到音控等設施,僅由幾位忠心服事的同工來完成。其中一位當地的同工在特會中接受服事後,與團隊分享,其實他已經忘記在特會中忙碌的所有事情,他在特會中找回了起初愛神的心!而團隊和從西北美來參加特會的弟兄姊妹,也感受到主辦單位在接待上的用心,而且感覺到被尊榮。特會中透過講員分享「饒恕的大能」,看見許多學員流淚;從「慈父還是嚴父」的內容,可以感受到,許多弟兄姊妹的心是預備好,要來領受這樣的信息,而講員所分享的信息也都非常貼近他們的心。這兩場特會,因著許多牧者的擺上,讓關係能繼續連結,並且連結的更深更廣。同時似乎也是神在北美地區,對祂的眾子說:「回家吧!眾子都要被興起!」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44-46】

2,12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2014城市轉化系列特輯 Summer of GO! 引爆青年復興的季節

文│陳珮瑜、孫以琳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七月不只是學生們放暑假的季節,更是領受聖靈、引爆復興的季節!校園復興挑戰特會、「你心中的超級英雄」青年佈道會、台中青年復興特會,一連串的特會與佈道會,就是要預備下個世代的復興浪潮臨到全台灣!

040校園復興挑戰特會 火力全開 贏得你的校園和城市
首先是2014校園復興挑戰特會,集結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威爾‧豪特(Will Hart)、周巽光、廖文華、周巽正、晏信中、董佳音牧師等多位國內外講員,7月2日至4日於靈糧山莊正式展開。

全球甦醒事工(Global Awakening)的威爾牧師,今年是第二度來台。「一個渴望,帶來一個國家的轉化,」他挑戰會眾跨出舒適圈,緊緊跟隨神。並帶領會眾一起尋求、領受,許多人都經歷新一波的膏抹更新。「若渴望復興台灣,對聖靈的渴慕和追求是第一步!」台北真道教會青年牧區區牧長廖文華牧師也呼召年輕人緊跟神的步伐,開啟一個佈道的世代。而睽違多年,印尼泗水沙崙玫瑰副主任牧師腓力‧曼都法再度來台,他強調復興的基石,來自一顆敬畏神的心,因為「恩膏和能力來自神,而順服和敬畏神是復興中最重要的優先次序。」

特會下午開設不同主題的Workshop,從協談輔導、禱告、福音行動、建立人際關係等不同層面,教導學員如何具體有效地接觸群,將福音帶進生活中。在「Treasure Hunt先知性尋寶」中,學員分成小組至大台北各地,憑藉禱告所領受的先知性線索,找到「寶藏」並釋放神的話語和祝福在對方身上。一位台北真道教會的陳同學和小組一起,手中握有「白色T、黑褲、咖啡色後背包、綁馬尾、冰棒、需要禱告未來跟感情」等線索,就在尋找未果幾乎要放棄時,寶藏突然出現在眼前!他們便依照所領受的話語,勇敢為對方祝福。三天的特會後,許多學員不僅懂得技巧,也領受恩膏與熱情,由裡到外彷彿煥然一新,預備與聖靈一起翻轉校園。

042你心中的超級英雄 青年佈道晚會
在領受對校園復興的熱情與恩膏之後,緊接著就要有實際的行動,帶領更多人認識耶穌。「你心中的超級英雄」佈道會,7月5日於台北科技大學火熱登場!由印尼泗水沙崙玫瑰副主任牧師腓力‧曼都法牧師分享信息,搭配吸引年輕人的週邊系列活動。兩場佈道會合計共2,892人次參加,最後共203人決志接受耶穌。

與佈道會相關的系列活動,早在4月初即已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鎖定高度使用社群網站的學生族群,在Facebook開立粉絲團,每天PO出一個英雄人物以及英雄名言,連續長達超過60天,拋磚引玉地引導大家思考──「誰是我生命中的超級英雄?」

佈道會當天下午,配各樣周邊活動,包含達人才藝秀、PK電玩、跳舞機、籃球機、30秒喝汽水大賽等,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出動活力大學生擔任主持,許多小組邀請福音朋友,提早到現場感受熱情氛圍;另有扮英雄參加抽獎、憑活動DM兌換冰淇淋的活動,意外吸引許多路過的大學生和家庭駐足。佈道會也特別邀請到「終極一班-雷婷(King)」曾沛慈獻唱,以及「國際沙畫藝術家」莊明達分享個人見證。

腓力‧曼都法牧師的信息簡單而純粹,他強調耶穌釘十字架的犧牲的舉動,乃是來自於神對全人類的愛。最後他更為台下決志的會眾禱告領受方言,許多人於是經歷聖靈充滿。許多在前一場特會中被聖靈點燃心中火焰的學生,也紛紛來到現場擔任陪談同工,為決志者禱告。

活潑主題搭配系列活動,佈道會進行的方式可以很多元、很趣味;簡單的信息,引領人回歸救恩的最根本─「愛」,一起喚醒每個人心中的超級英雄──耶穌,改變這個世界。

041台中青年復興特會 Taichung for JESUS
我們期望復興不只要臨到台北,更要臨到全台灣各地。今年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首度專為台中地區舉辦特會,結合眾教會牧者、年輕人,從開會、場勘直到特會開始,無不通力合作。7月9日至10日兩天的聚會,由威爾‧豪特(Will Hart)牧師、周巽光牧師、晏信中牧師輪流分享信息,聖靈大大工作在會場中,震動每位參與者的心。兩天晚上共計2,116人次出席。

因著特會,台中眾教會牧者們十分難得聚集在一起。特會第二天中午牧者餐敘,不僅有眾多教會牧者出席,提出各樣與教會牧養、年輕人事工相關的問題,更有牧者特地向主辦單位傳達感謝,因著特會,彼此之間終於有機會互相連結。

「神揀選微小的。」威爾‧豪特(Will Hart)牧師在晚會以福音書中血漏的婦人為比喻,鼓勵會眾抓住神的衣角,領受恩膏然後給出去,將神帶到失喪的靈魂面前。最後恩膏分賜的時刻,威爾牧師請會眾全部離開座位,分散並沿著會場的牆站立,預備心等候領受。牧師則走下台,為會眾一個一個按手禱告,領受聖靈充滿。當天在短短30多分鐘內,就有超過1,200人接受服事,聖靈在會場極大的運行,徹底焚燒挑旺許多人對復興的渴望。最後在場所有人更相約12月連加恩佈道會時再聚首,分享這幾個月彼此在教會中所發生的的美好見證。

神的作為不會遺漏任何一個地方,從東到西、北到南,期待看見新的世代興起,見證復興在台灣各地爆發。跟隨聖靈的腳步勇敢為神做見證、傳福音,徹底翻轉這片土地!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40-42】

1,86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認識Abba 使眾子興起!

036文─ Asia for JESUS 藝術總監 晏信中牧師
整理編輯/孫以琳 照片提供/ Asia for JESUS 編輯部

在你心中的天父形象是嚴厲的審判官,還是慈愛的父親?除非我們能夠親密地稱祂為「Abba」,清楚知道祂的愛與保護,否則我們就還是活在舊約時代的恐懼中。我們不只要當個承受救恩的孩子,更要付上代價、興起成為兒子,才能承受產業、轉化這地,而這也是天父從始至終對我們的命定!

從起初,良善的神就渴望與我們建立關係,但從摩西時代開始,人們出於對神的聖潔及權能的害怕,而主動選擇用律法與神互動。這導致許多人誤解了天父,以為祂是一位暴躁、嚴厲、隨時準備審判的神,而耶穌則是那位好牧人,為了我們上十架,好讓神不要生氣--但事實完全不是如此!約翰福音3:16很清楚地說到:「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天父是充滿愛和憐憫的神,救恩是天父的計畫,而耶穌來到地上的使命正是顯明天父的愛!

耶穌所彰顯的神的名字:阿爸,父!
在舊約中,神有很多名字,我們可以透過神的名字更加認識祂。例如耶和華沙龍是「我的平安」、耶和華以勒是「我的供應者」、耶和華羅以是「我的牧者」、耶和華尼西是「我的旌旗」、耶和華拉法是「我的醫治者」……這些不是祂賜下的,醫治和平安不是祂的賞賜,而是祂自己!當我們越認識神的名字,就會對神越有信心,也可以經歷神屬性的真實。

而進入新約後,耶穌只顯明一個名字,這也是唯有天父的獨生愛子才能帶來的啟示──神是我們的「父」!儘管神有這麼多的名字,但我們可以說,這些都無法完整呈現神自己,唯有「父」才完整地詮釋了這一位神!就好像對我三個孩子來說,我是晏信中牧師、我是Asia for JESUS的副執行長,我是年輕人口中所說的信中哥,但不管我有多少的稱號,對他們來說最重要、也是他們對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爹爹」!正如耶穌在馬可福音14:36當中向神禱告:「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這個「阿爸」的原文就是Abba,是對父親最親密的稱呼,就好像英文的Daddy一樣。直到今天,猶太孩童依然親密的稱呼父親為Abba。神渴望我們不是疏遠地叫祂「耶和華」或是「父親大人」,祂渴望我們能夠直接叫祂「Abba」。事實上,除非你可以這樣稱呼神,否則你就還是活在奴僕的懼怕中,也就是仍然在舊約中那種人對神的恐懼,奴隸一般、在律法之下被捆綁的恐懼。神不願意祂的子民還活在這種恐懼當中,祂要再次啟示祂的心意,因此羅馬書8:15說:「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耶穌在約翰福音17:11當中向天父禱告:「聖父阿,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這個「保守」的希臘原文就是保護的意思,天父的名字就是保護!因此在福音書中,你沒有看到門徒生病,或有什麼缺乏。希伯來書4:16更這樣寫道:「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神是一位愛你並且想要擁抱你的父親,當我們呼喊Abba,神就樂意保守我們不陷入患難、不受疾病攻擊、平安喜樂就湧流進我們的心,因為我們知道這位全能的神是我們的「父」,那一聲Abba就是最好、最美的禱告!

從「孩子」到「兒子」 震動列國帶下復興
門徒在跟隨耶穌的三年半當中,學會很多服事技巧,懂得講道、趕鬼、醫病,五餅二魚在他們的手中倍增,生活中充滿了超自然的神蹟奇事。但他們仍然是孩子,對天父的認識仍舊有限,以至於他們會在不被接待時,就要耶穌降火燒死那城的人,或者爭奪坐在耶穌左右兩邊的位置,在耶穌禱告時睡覺,甚至否認耶穌。他們還很不成熟,直到耶穌走上十字架,祂的死完全顯明父神的愛。在那之後,門徒才在羞愧裡再次被恢復,這一次的恢復,使他們長大成熟,成為兒子。羅馬書8:19說:「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當聖靈在五旬節降下、彼得站起來講道時,突破跟改變就開始發生,人心就開始恢復,成千的人得救,城市隨之翻轉!門徒接下來做的事,震動了整個羅馬帝國,一個國家從死蔭幽谷中進入到光明中,因為有一群神的兒子出現了!

台灣正在渴望看見神的眾子顯現出來,你知道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君尊皇族的覺醒」,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身分、看見Abba的良善及保護,以及自己所被賦予的權柄,否則教會裡聚集的就只是一群蒙受大恩、卻仍不成熟的孩子,對這塊土地一點影響力都沒有!魔鬼不害怕孩子,魔鬼所害怕的是充滿兒女意識的基督徒,因為他們不只是來教會而已,而是把教會帶到所處的環境當中,衝擊這個敗壞的世界!

我們一直期待台灣復興,也確實看見基督徒比例正在成長,特會跟佈道會越辦越多,許多人相信耶穌……有些人認為這就是復興,但是台灣改變了嗎?歷史上有許多復興都維持幾年就消失了,而我要的不只是這樣的「復興」。我辦很多特會跟佈道會,但我真正渴望的是透過這些特會建立天國文化,因為文化是唯一可以延續復興的平台!而只有具備兒子意識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天國文化!從加拉太書4:1-3可以看到,我們應該是承受產業的,但有很多基督徒仍然只是孩童、拒絕長大,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宗教儀式般地來參加聚會跟小組,回去之後仍然沒有改變……聖經上說,這樣的孩童跟奴僕毫無分別!他們只是承受救恩,卻無法帶來這地的轉化。成為兒子是需要付上代價的,但神要的正是能夠承受產業的兒子!

耶穌的預備工作:強健、智慧與恩寵
我們的典範--耶穌基督自己也經歷過孩子的階段。祂在地上的前三十年,從來不曾醫病、趕鬼、講道,或者平靜風浪。這三十年當中的耶穌,是被這個世界限制的,還無法完成拯救世人的任務,而天父很有耐心地等待祂的兒子長大。直到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天父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天父從天上肯定耶穌已經不再是孩子、已經成為兒子了,聖靈也降臨在祂身上,祂才負起拯救世界的任務!但耶穌在三十歲之前,可不是無所事事,或者只有一直禱告等待,就可以突然從孩子變成兒子。耶穌做了很多預備!

路加福音2:40提到:「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透過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孩童耶穌不只是長大,祂的體魄也強健起來。耶穌在成長過程跟著木匠父親約瑟學習,是要蓋房子、要搬運木材的,祂的身體必定是一天天越來越壯碩。耶穌也充滿了智慧,但智慧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得到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當我們付上代價更多追尋神、認識神,按著祂的本相敬畏祂時,我們就會開始領受智慧。這不是靠經驗或是學習可以得到的,更不是這個世界可以給的,而是創造者主動敞開這個智慧,好讓被造的可以明白啟示跟洞見。這樣的智慧,唯有敬畏神才可以得著。文士與法利賽人常常故意刁難耶穌,但耶穌不但從未落入陷阱,還常會反將他們一軍!然而,耶穌並不是完全靠著超自然的智慧而活,祂也是付上代價,從摩西五經開始學習。耶穌十二歲時,路加福音2:46-47這樣寫:「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耶穌是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努力地學習天父爸爸所寫的手冊,祂也不斷的發問,瞭解拉比怎麼解讀聖經及父神的心意。祂正在做預備,因為有一天祂將要震動這個世界、完全地彰顯天父!

除了白白得來的恩典,更要在恩寵中增長
我們得救的恩典是神白白賞賜的,每個人都一樣,雖然我們不配得,但耶穌甘心付上代價,好讓我們只要相信就可以領受。但在救恩以外,還有神額外給的特權--恩寵,這是我們需要去得著的,是我們對神的正面回應所帶來的結果。耶穌自己就是行在恩寵中的好榜樣。在耶穌受洗的時候,祂從聖靈領受了恩膏,但祂並不是馬上就投身服事,而是被聖靈引領到曠野當中,受到仇敵的試探,並且三次得勝。如果仔細看路加福音中看耶穌受試探的描述,你會發現耶穌是「被聖靈充滿」之後才進到曠野,但祂回到加利利時,是「滿有聖靈的能力」(路加福音4:1、14)。因為耶穌通過了試煉,祂就能進入更大的恩寵當中。

如果要成就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命定,我們每一個人就需要在恩寵中增長。因此我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只停留在恩典當中,而要更深進入到恩寵當中。但恩寵是非常榮耀、有能力,而且是有重量的,所以神會本著祂的慈愛,根據我們的品格可以掌握的程度,將恩寵量給我們。綜觀整個耶穌長大的過程,每一步都是需要付上代價及學習的。我相信天父也肯定耶穌一路上所做的預備,因而在耶穌受洗時宣告:我的孩子已經成為兒子,可以走進命定中了!

真實的傳福音:不只是說,更是活出來
其實,這樣的預備本身就是真實的傳福音。傳福音不只是發單張、帶人來佈道會,或者用四律、福音橋等工具解釋福音,真實的傳福音,就是預備自己活在其中,無論你去到哪裡,旁人都會感受到你的不一樣,自然就會有人向你發問,而你的知識跟智慧將會震動你周圍的人!這不代表發傳單、講解四律等等不重要,其實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我常常會去做的。但我想強調的是:真實福音的本質,就是像耶穌一樣「道成肉身」在這個世界上,是你經歷Abba的愛及良善,以至於帶出你改變突破的故事。不要只是去「傳福音」,而是「活出福音」!我相信當你活出來的時候,你周圍的人很難拒絕這個福音,也唯有每個兒子都成為天父的代言人,這個世界才會有翻轉的機會!

從孩子成長為兒子,這個過程需要付上代價。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可以一夕之間變成兒子,如果不竭力成長、尋求神,就無法擁有兒子的身量。而你願意長大變成兒子嗎?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36-39】

2,174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信息|從兒子到愛子 單純領受被愛的恩典

032文─生命靈糧培訓學院院長 周巽正牧師
整理編輯/孫以琳 照片提供/ Asia for JESUS 編輯部

我們的信仰是倚靠行為還是倚賴恩典?「最愛耶穌」的彼得靠自己的能力,終將走到盡頭;但「耶穌最愛」的約翰反而懂得成為愛子、回到起初的被愛,單純領受被愛的恩典。我們能去愛,是因神先愛了我們。

有時候我們讀聖經,會覺得新約跟舊約的神好像很不一樣,好像在舊約的神重視律法、降災、責罰,新約的神則充滿恩典跟慈愛。到底神是慈父還是嚴父?其實神起初造人的時候,祂的渴望就是跟人建立愛的關係、在愛中的降服,而非無條件的順服,否則祂創造機器人就好了。在出埃及記,神拯救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神同樣渴望與他們建立愛的關係。但是當神的榮耀降臨,百姓卻遠遠地站立,覺得靠近神很危險(出埃及記20:18-21)。百姓選擇跟律法互動,而非直接跟神互動。在出埃及記19:8,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這節的原文意思是: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可以做、做得到。他們覺得跟律法互動比較容易。其實以色列百姓從出埃及一直到西乃山之前,他們不斷地抱怨,神的回應卻是超自然的拯救、供應、良善跟慈愛。當他們選擇跟律法互動之後,他們一樣抱怨,這次發生的卻是災難跟刑罰,因為律法是有約束力的,會帶下相應的結果。律法本身是好的、是聖潔的,但是能滿足律法的標準只有全備、完美。

在路加福音18跟19章有兩個故事,分別是富有的少年官與稅吏撒該來見耶穌。富有的少年官問耶穌:我該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耶穌沒有告訴他救恩的福音,因為少年官自認做得還不錯,從小就遵守了律法,只差一點就可以進入永生。於是耶穌挑戰他放下財富,偏偏這是他最做不到的,財富已經變成他的神。當我們用律法跟神互動,你以為你做得還不錯、只有一些地方沒做好,但其實對神而言,違反一條律法,就等於違反了所有律法。而稅吏撒該從沒有什麼好行為,是個公認的罪人,但是他遇到了恩典的耶穌,在他有任何改變之前就接納了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關鍵就在我們選擇要跟律法或恩典互動。有些人覺得做基督徒好辛苦,因為不管怎麼努力,神都還是對他說你缺少一件。如果你選擇靠自己的能力、透過行為去做一個好基督徒,就是在跟律法互動。但如果你對神承認自己的破碎,知道不能靠自己的努力,你才能夠領受恩典,真實進到主裡面。

馬可福音12:28-31的大誡命,是所有律法的總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愛人如己。我們常常想要努力做到大誡命,更多讀經、禱告、靈修,我們覺得這就是更愛神了,但其實這還是在靠自己的行為。愛人如己也從來不容易,我們連愛自己都很困難了。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沒有比這兩條更難遵守的誡命!而神設立律法,正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根本無法靠行律法稱義,我們需要救主。

「最愛耶穌」的彼得與「耶穌最愛」的約翰
提到大誡命,耶穌的兩個門徒──彼得跟約翰,對於「愛」有很不一樣的體驗。在門徒當中,彼得是最會愛耶穌的。例如耶穌夜間在水面上行走,在船上的其他門徒都嚇壞了,只有行動派的彼得回應道:「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當耶穌預言自己的受難,彼得迫切地表達他的愛:「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在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彼得對自己也很有信心:「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甚至還對耶穌說:「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抓時,彼得拔刀出來捍衛耶穌,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其他門徒都沒有這麼做。但是這麼努力愛耶穌的彼得,卻在面對旁人的壓力時,三次否認耶穌。如果你要誇耀你對耶穌的愛、你倚靠你對耶穌的愛,你會愛到一個地步,有一天突然沒有了。

耶穌被抓時,門徒四散逃走,只有約翰仍然跟隨,而且跟到最後。耶穌在十架上的時候,下面唯一一個門徒就是約翰。約翰在約翰福音裡面,寫了四次他是耶穌所愛的門徒。但其實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他究竟是「耶穌最愛的」還是「最會領受耶穌愛的」?你覺得耶穌對約翰有偏愛嗎?還是跟其他門徒比起來,約翰對愛有不一樣的體驗?

在約翰一書4:7-19,約翰寫下他對愛的體驗。如果用約翰一書4:10-11對照剛才的大誡命,約翰在說的是:不是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我們根本沒有那樣的愛。是神先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了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死在十架上,承擔我們的罪、使我們得生命,神的愛在此就向我顯明了。也只有當我們被這樣的愛給愛到,你才能用這樣的愛來愛神,以及彼此相愛。我們之所以能去愛,是因為我們先被愛。我們只能夠給出我們所有的。你可以試著努力去愛人如己,可是你努力到最後還是會匱乏。但是當我們學會讓愛來愛我們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愛可以給出去。不是經歷一次愛的澆灌而已,不是聽過「天父的愛」的信息就好了,而是長久的住在愛當中。耶穌是我們的榜樣,祂在世上不是在努力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也不是努力要愛人如己,而是活出一個蒙愛的兒子的生命。

回到起初的愛心:單純享受被神愛
我們常聽到「要回到起初的愛心」,然後我們的反應是什麼?我們選擇早一點起來靈修、聖經多讀一點、更多禁食禱告──我們所謂的「回到起初的愛心」,其實都是「再做多一點」。但是你談戀愛的時候,那種戀愛的感覺是做出來的嗎?有誰第一次認識神的時候,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才感受到神的愛?起初的愛心,不是透過「做什麼」得到的。有時候,當我們開始「做什麼」,反而失去了起初的愛心。不是說讀經不對,我們要大量讀聖經;不是說靈修不好,我們要天天坐在主腳前領受;不是說禱告不重要,我們要參加教會的禱告會,也要有個人的禱告生活。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一開始是單純的被愛,接著你開始做一些事,你覺得你做這些事可以交換愛、你覺得做越多應該得到更多愛,以至於進入勞苦和重擔裡面。

回到起初的愛心是什麼?就是回到起初單純的被愛,單純的享受天父那個揮霍的愛。你可能以為,雖然祂先愛了你,但是你後來有愛祂回去,這個愛就像送禮物一樣送來送去。不是的,神本身就是愛。「我們回應祂的愛」跟「祂傾倒在我們身上的愛」完全無法相比!但是當我們開始認為,我給神多少、祂就回給我多少,我們就沒辦法單純地相信:就算我今天不付出,祂的愛照樣傾倒在我身上!這就是路加福音15章當中,浪子回家所經歷到的揮霍的愛。

你的身分就是愛子,是神最愛的那一位
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認知;不只是兒子,神對你不只是一點點愛、偶爾的愛,不是的!你的身分是愛子,24小時都活在神的愛裡面。約翰就是活在這樣一個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的感受當中。換做是我們,要自稱是「耶穌最愛的門徒」會很不好意思,但對約翰而言,他的主觀經歷就是如此。你可能會問,那彼得怎麼辦?人的愛是有限的,只能有一個「最愛」,這也是我們常有的思維模式。所以我們討厭「偏愛」,覺得這樣就不公平。但是神的愛豐富到一個程度,祂可以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神最愛的那一位!我們每一個人對神的愛的體驗和感受,取決於你可以接受多少、你有多敞開、你有多渴慕、你有多需要天父的愛每一天持續澆灌在你生命裡面。你要回到一個單純的渴慕,對神說:主,我需要祢的愛,我每天都需要祢的愛。我自己沒有能力愛祢,我需要感受到祢對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怎麼把三次否認祂的彼得帶回起初的愛心裡。在約翰福音21章,彼得回到加利利湖邊重操捕魚舊業。耶穌出現在他面前,三次問他:「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前兩次,彼得都回答標準答案:「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但是當耶穌問到第三次,彼得開始心虛了:「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要的不是標準答案,連問三次是要挑戰彼得:他還是靠自己來愛耶穌嗎?這個愛之前已經用盡了,他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耶穌要讓彼得意識到: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耶穌,或者可以說,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繼續愛下去。第三次的回應,彼得開始有些動搖。而當耶穌告訴彼得他未來會經歷的死亡,他的反應是問約翰的下場如何。他可以接受自己將來殉道,但至少約翰要一起,這樣比較「公平」,是嗎?很多時候,我們對神的愛的體驗,是根據與其他人的比較。你一直在求的東西,反而是旁邊的人領受到了,你會不會想問:神,你在哪裡?但是耶穌的回應是:約翰如何又跟你有什麼關係?來跟從我吧!而這,正是起初耶穌在加利利海岸對彼得的呼召: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得人如得魚。在跟從耶穌的過程中,什麼時候開始你倚靠自己來愛神、倚靠自己得人如得魚?不,這不是神對你的呼召,回到被愛的裡面。

如果你希望你裡面能夠有改變環境的動力、讓這個無父的世代被改變,而不是你自己被世界所改變,你就需要有天父的愛。這不是一次的經歷、不是讀一本《兒子的超自然覺醒》就能得著的,而是你要持續不斷的活在這個愛裡面。在馬太福音3:16-17,耶穌開始任何事工之前,天父就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接下來祂在曠野中三次受試探,魔鬼嘗試挑戰耶穌的身分:「你若是神的兒子……」但你要知道:你不只是神的兒子,更是神的愛子,是神所喜悅的。這個知道要非常深刻,深刻到能夠像約翰一樣說出:我是神所愛的那一位。

你是不是最會領受天父的愛的?你是以愛耶穌誇耀,還是以被耶穌愛而誇耀?讓我們從自己的愛進入祂的愛裡面,放下過去你所誇耀的付出,再次回到起初的愛心。不是因為我們多做了什麼,而是回到起初單純領受祂的愛,那一份豐盛的愛。祂的愛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也只有祂的愛可以使我們的心得滿足。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32-35】

3,222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專題|開啟外掛必殺技

0302014年10月20-22日於靈糧山莊舉辦建立使徒性教會特會,來自美國加州雷汀市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的丹尼.席克(Danny Silk)牧師、以及克里斯.韋羅頓(Kris Vallotton)牧師,分別以各自的恩賜與領受,帶來有關建造使徒性教會的精采信息,開啟全新的視野。

丹尼.席克(Danny Silk) 牧師談到,使徒性和先知性的領導模式─看重天國文化、以天國的事為優先─會挑戰過去以教師和牧師領導的環境。通常首先會產生的疑問是「萬一教會中沒有使徒怎麼辦?」

然而不是每間教會都有使徒,使徒性的運行方式,也不是從每週的講台信息來教導,而是透過影響帶出果效。丹尼牧師進一步解釋,透過看重你生命中的使徒所看重的,使徒性的恩膏就會影響你的恩膏。

丹尼牧師說,自己主要的恩膏是牧師,專注在人身上。但如今他的生命連結於先知和使徒,這份連結會影響他的牧養方式。他最在乎的不再是讓每個人知道自己被愛;他在諮商輔導方面的恩賜,也不再是輔導的主要工具,而是帶領人進到神的同在,和聖靈有超自然的連結,到真正的好牧人面前。

丹尼牧師也特別提醒,當特會結束後回到原本的教會中,千萬不要試圖去評估教會中的領袖屬於什麼職分,因為重點不在於尋找「頭銜和名稱」,重點在於「功能」。五重職分絕不是創造出來的─這只會帶來五種分裂教會的方式。我們須要先操練,即使意見不合,卻仍擁有家人般緊密的盟約關係;學會認出彼此身上的恩膏和職分,讓這恩膏和職分在決策中發揮影響。

丹尼牧師也分享,當伯特利教會的團隊一起開會時,在他們當中沒有頭銜,每個同工都是大有能力的人。當需要做決定時,討論的最後所有人會看向克里斯牧師,如果他回答:「我覺得這是從主來的。」同工們就會感到安心,他們信任克里斯牧師以先知的職分帶領整個討論的過程。

而當團隊在討論決策、嘗試尋求天父的心意或天國的藍圖時,即使每個人都能運行在使徒性的能力中,最後做決定時同工們會看向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牧師。但儘管比爾牧師所扮演的角色有著使徒職分的功能,沒有人會稱他為「使徒比爾」,也沒有人會稱呼克里斯牧師為「先知克里斯」,同樣對於有著教師和牧師職分的同工,團隊中不會用頭銜來稱呼彼此。

在伯特利教會團隊中,同工們不僅認出彼此身上的職分和恩膏,更操練彼此降服的功課,沒有人使用頭銜以贏得尊敬。這樣的運作可以成功,是因為很深的尊榮和愛,因此他們將最多的時間,用於在彼此的關係中建立尊榮文化。

029Q1 : Bethel 教會的文化、教導對其他教會的影響越來越深,這樣是否也算建立一個宗派?我們要怎麼避免進入宗派主義中?
克里斯.韋羅頓:我認為我們是在轉變的過程,不可能昨天還在宗派主義中,今天就出來了,因為建造架構、改變人的心思意念需要時間;從領受啟示、到教會實際應用,到成為一種文化也需要時間。我們還在學習的過程中,但關於使徒性或天國文化的觀念,它的應用其實非常廣。

因此重點不在於領受啟示,而是如何將啟示應用在生活不同的層面。我們過去也是宗派主義出來的但下一個或下下一個世代,會比我們好很多,而我們的目標是不斷進步。

我們有一個網絡叫做Global Legacy,初期在建立這個使徒性網絡時,是以伯特利教會為中心,所有教會都要到這裡才能獲得資源。但這個架構差點毀了我們。

後來我們重新思考,把整個架構轉變成將資源給出去。我們把課程準備好,教導人怎麼在自己的教會建立學院;如果用商業模式來經營,我們就應該要求所有人都來到伯特利。但神的國是關乎慷慨,更何況我們目標不是建立一間大學校,而是改變世界。

Q2:在一個宗派裡面,要改變架構和治理方式,可能會帶來許多攔阻、誤會、混亂和衝突,怎麼減少這些情形產生?
克里斯.韋羅頓:我們的目標不是避免衝突;避免衝突的想法不是來自神的國。耶穌與宗教人士其實有過很多衝突,甚至祂和很多人都有過衝突,比方祂曾對彼得說:「撒旦,退到我後面去!」面對衝突時耶穌沒有任何問題。我覺得要進到新的轉化季節中,不遇到任何衝突是不可能的。

丹尼牧師特別提到,在面對衝突中需要尊榮文化成為關係的根基。我真的很想帶你們參加我們任何一個同工會,你可能需要戴安全帽,因為我們的同工都是非常有能力、熱忱的人,非常堅持他們所看見的;我們每次開會時,常有很多衝突。

我愛衝突,雖然丹尼牧師可能不喜歡,但我們喜歡同工是有熱情的,在衝突和掙扎中生命都有成長。這裡所說的衝突不是對罵尖叫、也不是指著對方的鼻子指責;我們很熱切的表達對這位君王和神的國所領受的看法,在過程中一些熱情的意見不合是可以的。

031丹尼.席克:如果你權柄的恩膏、職分和你很不一樣,我們需要先知道,我們的領袖正盡他所能地成為好領袖。當我們嘗試要影響權柄,很多時候光是提供資訊、渴望想要改變,就已經帶給上面的人很深的焦慮感。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愛,我們需要讓領袖知道,我很深的委身、看重也尊榮他們所重視的。在這樣的連結信賴中,你可以開始嘗試帶下新的行為或思考模式。但不要害怕在必要的時刻面質衝突的對象,而通常最好的面質方式是透過問好問題,如果針對對方的錯誤或缺點,甚至到領袖面前進行控訴,那結果就是爭執,而你永遠不會贏的。

很多文化是建構在彼此意見一定要完全一致,只要一點意見不一樣就很像悖逆,所以當我們的關係還不穩固時,就要非常謹慎和小心。穩固深刻、允許直接衝突的盟約關係,需要長時間建立,因此當大家在嘗試影響文化時,不要從過去沒有任何衝突,突然變成劍拔弩張;你會破壞很多的關係,並且會非常挫敗。

Q3:怎麼從牧養型的架構成為使徒型的教會─包括小教會在內─有沒有實際可行的方法?
克里斯.韋羅頓:你的生命須和有使徒職分和恩膏的人或團隊連結。如果你的呼召是牧師、牧養的職分,但沒有與使徒有連結,就永遠不會有使徒的思考邏輯。我們一生都和比爾牧師有這樣的關係,甚至雖然在我們家裡就有一位使徒,但我們也會邀請其他的使徒到我們當中分享。

很久之前在Weaverville 的小教會,當時我是個年輕沒有經驗、但具備先知性恩賜的人。有兩位非常資深的先知,每年固定的時間會來到我們當中。比爾牧師教導我們尊榮他們的恩膏,「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你多看重他們所講的話,對你的影響就有多大。在長達20 年中,他們以先知的恩膏幫助教會,不只成為典範,更參與投入、對我們的生命說話。

但不要將任何一位只是第一次來到教會的先知,就當成是我們教會的先
知。要先建立關係,就好像婚姻,從交往到越來越深認識彼此,直到察覺裡面的DNA 很相似,就可以更多邀請這個人來影響我們。

丹尼.席克:當我去到Weaverville 的小教會,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牧師已經在那裡牧會17 年,而我完全沒有牧會經驗,必須從頭學起。當時教會正經歷很大的更新和突破,比爾牧師就離開去到伯特利教會。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會很開心,有些人則會離開。而我是個牧師,我裡面的渴望是讓每個人都開心、沒有爭執。

後來我才學習到,我最終的目標是讓神喜悅,我就開始竭力進到比爾牧師的恩膏中,透過看重他所看重的,我開始學習過去不會考慮到的層面,並將他的優先次序帶回Weaverville,學會管理神在我們當中的祝福和所做的工作。而當時克里斯牧師也還在Weaverville,他在先知性恩膏上有爆炸性的成長,也運用他的恩膏協助我建造教會。

因著他們兩位,使徒性和先知性的優先次序,開始很深影響我的牧養模式。我發現對弟兄姊妹最好的,就是引導他們定睛看天國的優先次序,並找出擁有使徒和先知性恩膏的人,讓他們的恩賜可以浮顯出來。就好像指揮家,我不需要彈奏所有樂器,只要確保所有樂器都在,讓他們有機會發揮恩賜才幹。

Q4:使徒性教會的架構和文化、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力,在企業界是否也有類似的典範?例如麥當勞對飲食、Apple 對資訊科技、或星巴克對咖啡文化的影響,這是企業對人們生活方式有極大的影響力,其組織架構是否可以作為參考?
克里斯.韋羅頓:使徒和使徒性這兩個詞,不是發展自宗教。耶穌把羅馬文化運行的方式套用過來,所以同樣的邏輯運行在世界上,本來就是可行的,它是從世界開始,所以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有個前提─以轉化的角度來看,這些品牌是足以影響文化,同樣同性戀團體也在我們的文化中扮演使徒性的影響。但我們是把世界觀念帶到神的國度裡,而非複製一套好的世界架構─耶穌藉著主禱文清楚的教導我們,我們是與神一同坐在天上,從天上的角度來看如何轉化地上的文化。

但保羅說:「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若從羅馬文化的角度看使徒的職分,和父親的角色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保羅把原本世俗的概念國度化;因此使徒性不是軍事化,而是家庭化的策略。

從轉化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世俗品牌雖具有使徒性,但並沒有完成神國度的使徒該扮演的角色;在國度裡的使徒是有為父和為母的。使徒性的概念是參考自世界,但是我們把這個概念帶到神的國度,讓神的能力運行在其中。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28-31】

1,821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恢復兒子的靈強效錠父子對談篇

效法耶穌,帶下父與子的文化
整理/孫以琳

周神助與周巽光牧師父子皆以耶穌為榜樣,分別從「做兒子」與「彰顯天父」的角度切入,期望能透過帶下父與子的文化,永久性地破除無父世代的咒詛!

024周神助牧師信息:效法耶穌,專心做兒子

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世代,但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兒子的世代。父神在期待兒子的出現,因此我們要從最好的榜樣─ ─耶穌身上來學習如何「全心做兒子」。

一、專心做父母的兒子
道成肉身的耶穌是神的兒子,但來到世上的時候,也成為約瑟跟馬利亞的兒子。在路加福音2:47-52可以看到,雖然祂很渴慕在聖殿當中繼續學習神的話語,然而祂選擇順從父母、一同回去,做一個尊榮父母的兒子,直到三十歲才開始出來傳道。當我們讀聖經,我們常會看到耶穌自稱是「人子」,祂很看重這個身分,直到最後在十字架上,還將祂的母親託付給約翰照顧。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誰,學習做人的兒子對我們來講都非常重要。我們成為神的兒女、成為基督徒,但不要忘記我們還有這個身分:我們父母的兒子。聖經講得很清楚:「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而且我們對父母的孝敬跟尊榮是沒有條件的。無論我們的父母是不是基督徒,就算他們不完美,我們都還是要對他們「無條件的尊榮,有智慧的順從」。我們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也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對對我們造成一些傷害。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接納、饒恕並尊榮他們。這個饒恕不該是出於害怕,擔心如果不這麼做會下地獄、或者害怕神就不饒恕我們了,而是因為天父的愛在我們裡面,因此能夠從心裡面去饒恕。

更重要的,則是我們要請求我們的父母饒恕我們。假如父母得罪我們是98%、我們得罪父母是2%,我們還是有100% 的責任為那2% 向父母道歉。很多時候,我們會承認自己也有違背父母的部分,但還是覺得父母傷害自己比較多,因此就不願意主動請求父母饒恕。《經歷天父的擁抱》的作者在十五歲時負氣離家出走,後來信主,並成為傳道人。有一天,神提醒他要跟父親道歉,當他這麼做的時候,父親說:「我不能原諒你─除非你先原諒我,因為我傷害你比你傷害我更多。」隔年這位父親打電話給兒子,說他上週去了教會,並且決志信主。這一年來,他一直在等機會要信耶穌:「因為從你去年你向我道歉那一天,我就知道有一位神。」當我們願意做兒子、願意尊榮我們的父母,帶來的祝福是非常大的!

除了饒恕之外,我們也要學習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不要覺得父母都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來鼓勵、稱讚、擁抱我們,甚至因此對父母不滿。在父母的成長背景當中,常常不知道怎麼表達愛,因為他們也沒有經歷過。我們需要學習不但是饒恕,更要接納、欣賞、愛他們,擁抱他們。

二、專心做天父的兒子
我們的身分是兒子,但我們的回應是否常常不是兒子的回應,而是孤兒的回應?在馬太福音3:16-17 這邊可以看到,耶穌在開始服事之前,天父就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耶穌成為神的兒子,不是因為祂的表現。而我們成為神的兒子,乃是神的恩典,只要心裡相信、口裡承認,就有權柄做神的兒女(約翰一書3:1)。但我們不只要做神的兒子,更要如羅馬書8:14-16 所言,受聖靈引導、長大成熟,做一個成熟的兒子。這裡的「長大」跟外在的年紀沒有關係,我已經做祖父了,但還是在學習怎麼樣專心做兒子。約翰福音5:19-20 提到,耶穌做很多的事、講很多的話,但事實上祂只做一件事,就是父要祂做的,父所做的祂就做、父所說的祂就說。這是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榜樣。

三、專心做屬靈權柄的兒子
耶穌不僅做父母的兒子、做天父的兒子,同時也謙卑地對待當時的屬靈權柄,也就是施洗約翰。約翰自認不配為耶穌受洗,但耶穌的反應是:「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馬太福音3:13-15)有些基督徒同意要順服神,但是因為父母、小組長、屬靈權柄不一定完全,因此便對這些人有所保留,有條件地順服。這樣的人不會成為真正成熟的兒子、將耶穌基督表現出來,也不可能有一顆成熟的為父的心。希伯來書13:17 清楚地提到要順服、尊榮屬靈權柄,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麼做,即使他們並不完美。撒母耳就是如此,面對非常不完美的以利,他依舊在以利面前事奉神,沒有批評論斷他。而我們看到,神大大使用撒母耳,翻轉了整個以色列。彼得前書2:18這樣說:「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在你上班的地方,也許你的上司很好,那感謝神;也許他不完美、甚至有一些乖僻,我們也要學習尊榮他。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看見神兒子的榮美從我們身上彰顯出來。

024_1周巽光牧師信息:效法耶穌,彰顯父神

除了效法耶穌「專心做兒子」之外,我們同樣需要效法耶穌「彰顯父神」。「成為父親」是需要學習的,一個有生育能力的男人,不會自然等於一個父親。我的父親周牧師曾坦承:「我不懂怎麼做一個爸爸,因為我自己的爸爸也不完全,也沒有人教他怎麼做父親……」我想很多人都是如此,但你沒有能力改變你的過去,你也沒有權柄去改變你的父母、領袖或是你的上一代。要破除無父的咒詛,你能做的就是自己先成為兒子,你才會知道怎麼做父親。每個人都有孤兒的靈,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但是要怎麼破除這個綑綁?光是告訴別人「你有孤兒的靈」是沒有幫助的,我們需要回到根本,來看看孤兒的靈的兩個源頭:

首先,孤兒的靈源自不認識我們的神是天父。我們對神的認識是片面的,只有經歷祂是王、祂是審判官、祂是老闆……卻沒有經歷到祂是那位完美的父親,用完全的愛來愛我們。天父是完全的、祂的愛絕不會短缺,祂樂意更多將祂的父親本質啟示給我們,讓我們更深經歷。只要我們願意連結回愛的源頭,祂的醫治大有能力。

無父的咒詛 攔阻天國降臨
其次,也是影響這世界極深的一點,就是源自地上缺席或不稱職的父親跟領袖。有次Bethel 教會聚集了Redding 市不同領域的領袖,包括金融界、政治界、教育界跟宗教界,以及Danny 牧師及Kris 牧師。Kris 牧師用熱水放到冰箱做比喻,談「文化渦漩cultural vortex」的觀念。冰箱內部有著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可以保持恆溫,所以離開鍋子的熱水雖然會短暫改變冰箱裡面的溫度,但很快的,冰箱裡面的環境又會回到跟過去一模一樣的狀態。以Redding 為例,「熱水」就像是超自然事奉學院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被挑旺、被訓練,也領受各樣的恩膏、恩賜,然後就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去服事,包括街頭遊民事工、超自然尋寶、為病人禱告、發預言、先知性佈道等等。甚至當他們畢業之後,被差派回到他們的城市和教會中。然而這些人就像熱水放進冰箱一樣,不是沒有帶來改變,只是無法讓這些改變持久,甚至這些學生後來反而變得跟他們的環境一樣。Kris 牧師邀請大家分組討論:「冰箱」的文化到底是甚麼?為什麼無論用任何方案、任何策略、任何人都無法看到實質持續的改變?結果包括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在內的所有人,每一組的結論都非常一致──就是「Fatherlessness 無父的狀態」。

為父的心沒有轉向兒女,兒女的心沒有轉向父親。這正是仇敵的策略:透過無父的狀態,使咒詛充滿在我們的家庭、教會、校園、職場,還有社會中的每個領域。只要在任何環境中有無父的狀態,魔鬼就能營造出絕望和挫折感,於是這個無父的咒詛,就會有效攔阻天國降臨到地上。撒但很清楚知道,只要有無父的狀態在家庭、教會、校園、職場、社會和城市,不管差派多少的火熱的基督徒進去,冰箱的溫度一下子又會回到原狀。

彰顯天父 塑造父與子的文化
但天父對此也有一個策略。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談到基督給教會的禮物,也就是五重職分:為了成為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過去我以為重點是五重職分、建造基督的身體,但這個目的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使每一個基督徒都能像耶穌一樣,開始向這個世界彰顯天父!

這正是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的目的,祂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9)耶穌完全彰顯了父神的屬性,祂也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標準,沒有任何一個舊約的標準可以否定、取代或超越耶穌表達出的父神。耶穌彰顯了天父的良善,祂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不控告罪人,並且宣告:「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翰福音14:18)祂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完全彰顯了父神,只要有機會,祂就想讓這孤兒的星球看得更清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父要我這麼做的。你們過去所認識的並不完全,現在我要給你們一個全新的啟示──神是那位愛我們的父親,祂是如此熱情、如此委身地愛我們!如同雅各書1:16-17 說的:「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世界看到天父和天國,而這只有使徒性的教會才有可能辦到。使徒就是一個為父的角色,他該做的就是營造一個做兒子的環境和文化,進而幫助所有在他影響範圍中的人領受做兒子的靈。身為父母、身為領袖,我們就是要讓我們的兒女們知道、讓弟兄姊妹知道,天父的國度真的就是這麼棒、就是這麼大有能力。因為使徒性教會的文化不但是一個學習做兒子的文化,也是一個塑造為父為母的文化。

彰顯天父 打破無父的咒詛
這個充滿孤兒的星球,就是孤兒做父親、孤兒做領袖所產生的結果。孤兒沒有被父親與領袖正確地愛、正確地對待,他長大了之後,也還是不懂怎麼做父親、做領袖,無論在家庭、教會、社會都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效法耶穌,學習如何做天父的兒子、父母的兒子和領袖的兒子。唯有當我們領受天父的愛,並且在父神醫治和恢復的大能中領受做兒子的心,我們才可能會有辦法像耶穌一樣,完成祂來到世上最重要的目的:向這個世界彰顯父神──打破無父的咒詛!你要像耶穌一樣做兒子,也要像耶穌一樣彰顯天父!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24-27】

2,629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讀讀經上怎麼說— 用真理束「妖」

022此處經文與內容摘自《兒子的超自然覺醒》一書

恢復天父的心
孤兒的心和生活模式是充斥在這個世界上的普遍現象。這從來不是神對我們的渴望和計畫,而祂正在積極的改變這個狀況。如經上所預言,我們這個世代正在見證天父的心逐漸在祂兒女心中得恢復。瑪拉基書4:5~6「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之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在末後的日子,透過對天父的心有更大的啟示,帶出的恩膏與運動,將粉碎今日充斥全地的孤兒的心。孤兒的心需要被天父愛的啟示來取代。

第三章 你要履行誰的使命
降服於天父的使命
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太多時候不把自己看作天父最喜愛的兒女,反而覺得自己像屬靈的孤兒。希伯來書的作者如此陳述: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希伯來書十二章7-8節)神待我們如同待兒子,兒子在這裡應該視為通用詞,也包含了女兒。這段經文的重點不在於性別,而在於關係。神對我們的瞭解並非對待僕人或朋友般隨意,而是如心愛兒女般的親密。父神渴望與我們建立個人、親密的父子/父女關係,這是一切創造的意義所在。

選擇天父的使命
保羅作出下面的禱告時,正是在思想這種與神的愛與親密關係: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以弗所書三章17-19節)當我們開始藉著領受與擁抱兒子的心來取代孤兒的心時,最大誡命自然而然會擺在大使命的前頭。

更像耶穌
保羅談到兒子身分的觀念:
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羅馬書八章14-17節上)

第五章 承受你的產業
耶穌透過苦難學習順服
在我們與基督同作後嗣並承受我們在基督裡的產業之前,會先與基督一同受苦。保羅說我們是神的兒女、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並在該節經文的後半段與接下來的經文說,「……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八章17-18節)完全得著我們與基督同作後嗣的產業,意味著我們需要為了即將到來的更大榮耀與耶穌一同受苦。

第七章 找到回家的路
饒恕你的父母
詩篇作者說:「不要記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王就羨慕你的美貌;因為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他」(詩篇四十五篇10 節下~ 11 節)。饒恕不是忘記父母曾做過的事,或將這些事情從你心中剷除。饒恕是對於你從父母家中所帶來的破碎和失能的身分,你要放手,不要再緊緊抓住。因這樣的身分讓你不習慣接受愛,和人總是保持距離。饒恕是接受一個新的身分,一個在父神愛的國度中做神兒女的身分。這是你現在就可以刻意做出的一個選擇,你沒有必要再等待。

第八章 你是神的兒子?
奴隸變兒子
耶穌的所做和所說都是從兒子的觀點和心態出發。耶穌為祂所成為的那個人,是因為祂的父親。你是誰的兒子?聖經支持這個看法,主要經文在希伯來書十三章17 節:「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有做某人的兒子或女兒的需要,否則就與我們無益了。

酸性試驗劑
兒子的身分不是為了得著權柄。順服、幫助和臣服於另一個人的使命,不是為了那個人,而是為了尊榮,為了你是否選擇臣服於天父的使命。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因為 神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藉著自由遮蓋惡毒(或譯:陰毒),總要作神的僕人。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得前書二章13 ~ 17 節)

第十章 傑克的銀行
天天棄絕不屬神的信念和孤兒思想暗藏的謊言
箴言二十三章7節說人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如果你的思想像孤兒,你的生活就像孤兒…如果你的思想像兒子,你的生活就像兒子…取代孤兒思想的一個重要真理就是將其核心的謊言和不屬神的信念揭穿,讓光將黑暗驅逐出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的爭戰。保羅乾脆用戰爭術語來描述這個真理: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十章4 ~ 5節)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22-23】

1,923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擁有真自由的生命― 張博涵

020張博涵原本是餐飲學校的輔導老師,而後就讀巴拿巴宣教學院,結業時領受到神對她說:「Strong in love」,之後在學院牧師的領受與祝福禱告中,於2011年前往肯亞展開海外宣教旅程。

位處東非門戶位置的肯亞,信仰相對開放、文化多元,能夠接觸的對象不僅包含穆斯林,更有許多中國的移民。一直以來對中國人很有負擔的張博涵,在奈洛比靈糧堂推動基本的傳福音外展活動、基要課程裝備等事工;更積極推動兩代合一、尊榮文化,服事當地的中國家庭。隨著服事上被擴張,種種挑戰讓張博涵不得不正視內心恐懼的源頭,踏上從「孤兒到兒子」的回家之旅。

埋頭努力 深怕辜負人的期待
總是努力認真做好每件事的張博涵,起初不知道自己心中藏有孤兒的靈。在開始新計畫時,習慣事先預防所有可能造成失敗的因素,看似積極認真,她的內心卻十分疲憊。透過《兒子的超自然覺醒》書中作者的生命見證,張博涵開始了解,生命中那顆孤兒的心,需要被兒子的心取代。

今年當張博涵回到台灣,原本因為害怕辜負牧者的期待,還刻意逃避與牧者接觸;但聽到牧者的生命見證,知道牧者也曾在同樣的經歷中打轉,卻被神的愛恢復。那瞬間,張博涵突然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個孤兒,心中的恐懼就離開了。擁有一顆兒子的心,會明白自己的身分價值,不受外在表現而被定義,進而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能夠擁有從神而來的安全感保護。

領受天父的愛 安全感油然而生
對張博涵而言,最奇妙的轉變,就是在關係中開始擁有安全感,不會害怕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取而代之的是一顆充滿自由的心。對她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在神家中當兒女,用孩子的眼光看神的工作,然後學習用神的眼光看所服事的會友們。原本總覺得要得到天父的愛,就是要認真讀經、禱告,張博涵明白,父神的愛一直都在,不因為她成功或失敗而有任何減損。

長期在肯亞服事,張博涵也觀察到,大部分的華人或非洲人,受到歷史文化影響,常會在奴僕文化中與神互動。對他們而言,神的祝福需要努力才能得著,信仰變成一件很辛苦的事。張博涵期待,能將兒子的心與他們分享,真實經歷天父的愛。

不管在台灣、或遙遠的東非、甚至世界上任一角落,領受「兒子的心」是每位基督徒都需要展開的生命旅程,唯有成為神的兒女,才能明白天父的心,進到天國文化真正的自由和祝福中。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20】

2,61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兒子的超自然覺醒― 萬力豪

019台北靈糧堂英語牧區傳道萬力豪,高中時期曾為憂鬱症所困,一度在醫院接受觀察照護。獨自躺在醫院的單人病房中,當他認為人生已經沒有任何盼望時,神親自造訪他。從此他的生命有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神不再是遙遠、高高在上,而是在乎他生命一切大小事的神。投身於全職事奉的萬力豪,一路認真、火熱的服事,因著一場特別聚會,他開始領受有關天父的愛的信息,踏上「從奴僕到兒子」的全新生命旅程。

被神的心帶著走 而非被棍子帶著走
好幾年時間,萬力豪非常熱心在教會服事,卻不自覺開始將自我價值建構在「我可以做什麼」的想法上,注重服事果效勝於一切。直到他在新加坡參加「FatherHeart天父的愛」特會,重新認識天父的愛,明白神並不怕人失敗,而是不斷地賦予異象,幫助祂的兒女在嘗試的過程中自由學習成長,成為大有能力的人。萬力豪終於體會到:「神渴望得著我們的心、明白祂對這個世代的心意。所以我們的心,是被祂的心帶著走;而不是我們的行為,被祂的棍子帶著走。」最明顯的改變出現在萬力豪與父母親的關係上。國中開始住校的萬力豪,和父母的關係雖然不錯,彼此卻不親近,每當週末回家,他形容那感覺像是去度假,回宿舍房間才有回家的感覺。但在領受兒子的心之後,萬力豪開始對父母親表達對他們的愛,就算父母親的回應不如預期,他卻一點也不挫折。萬力豪笑著表示:「當被天父的愛充滿時,我可以感受到父母所能給我的愛,不會去要求他們一定要怎麼表達,才會知道他們愛我。」現在的萬力豪,更常花時間與父母親一起吃飯、聊天分享,家庭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

一生之久的回家旅程
兒子的心的啟示,對萬力豪而言,不只是存在頭腦中的知識,而是趟一生之久的旅程,身為傳道人,他期待能與周圍的人一起前進,從彼此身上學習、走向父的心。「有時候我很有為父的心,但有時同工沒有達成我的期望,恐懼的機制就會跳進來,讓我說出錯誤的話,之後我還是需要向他們道歉,承認我內心的恐懼。」即將成為父親的萬力豪,渴望自己也能有為父的心,幫助孩子走進天父創造他們的心意中。兒子的心的啟示,所影響的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更會擴大到周圍、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身上,對萬力豪而言,這絕對是趟令人充滿期待的生命旅程。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19】

13,709 total views, 4 views today

專題|天父的愛全面翻轉生命―朱植森

歡迎收聽「脫孤者」心聲電台,「脫孤者」顧名思義指的是「脫離孤兒的心」。今天邀請到三位受訪者,分別是來自台北真道教會的主任牧師―朱植森、台北靈糧堂英語牧區的傳道―萬力豪(Peter),以及差派至非洲肯亞、目前在奈洛比靈糧堂服事的宣教士―張博涵。三個不同背景、服事領域的人,在生命歷程中,如何意識到內心孤兒的一面,進而領受一顆兒子的心成為「脫孤者」,一起來聽聽他們的生命故事―

018「我在國家與家庭這兩方面,都算是孤兒。」朱植森牧師這樣形容過去的自已。來自香港的他,描述早年香港受到英國殖民,沒有真正歸屬,人人都有孤兒的心;而在自己家中,父母熱衷麻將,不願意多花時間照顧年幼的他,因此孤兒的心慢慢壯大。國高中時期,朱植森跟著混黑社會、打架惹事,生命不斷向下沉淪。

直到15歲,朱植森在教會營會認識一位教授,對待他就好像父親對孩子般,在他的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被愛,冰封的心開始融化。而後認識耶穌,朱植森的生命開始改變,但成長背景影響,他心中依舊充滿防衛,對關係敏感、不輕易信任人。

兩次特別經歷 真實領受天父的愛
服事神多年,朱植森並未真正領受天父的愛。直到有位先知告訴他:「你是沒有愛心的牧師,神要改變你成為有愛心的使徒。」於是他開始天天禱告「追求愛」,體會到神的愛是無條件的,愛就是神的本質,從此他不再是為自己,而是因為愛神而服事。另一次特別經歷,是禱告中耶穌親自向朱植森顯現;穿著西裝跪在他旁邊、握著他的手。那是朱植森第一次真正感受從神來的溫暖,向來習慣壓抑情感、不輕易流淚的他大哭出聲。累積幾十年痛苦、孤單和不被愛的感受,霎那間融化。兩次特別的經歷,讓他開始領受天父的愛,也開始學習愛人。

親子、夫妻、牧養關係全面翻轉
改變是一個過程,絕非一蹴可及。過去朱植森不懂得怎麼當父親,「我從沒有幫兒子換尿布、餵奶、或穿衣服,全部都是太太負責。」沒有經歷過父愛,朱植森不懂得如何愛兒子;越希望兒子成功,父子關係的鴻溝越深。但透過天父的愛,他重新明白必須先得著天父的心,才能成為好父親。

從前朱師母形容朱植森是「台上格外溫柔;台下格外嚴厲。」前二十年婚姻充滿爭執,幾乎頻臨破裂。領受天父的愛之後,朱植森開始敞開心,並以神來的愛來愛妻子,夫妻的關係逐漸恢復和諧美好。

重新學習愛的功課,朱植森的牧養有了突破性轉變,對同工從要求嚴格變成包容有耐心;一次在講台上,他順服神的帶領,在會眾和同工面前跪下悔改,天父的愛充滿在會場,教會人與人關係出現極大改變。之後朱植森更發揮「白白地得來、白白地給去」的基督精神,參與跨教會國度性事工。現在的他是同工口中「好親近」的牧者,和過去的形象截然不同。

三十多年服事生涯,前二十年在倚靠自己中度過,但神親自出手,讓朱植森從充滿猜忌、不懂愛;成為有耐心、願付出的好丈夫、好爸爸、好牧人。朱植森表示,當他願意讓神在他生命動工,改變就從個人生命擴大到家庭與教會,一起經歷天父的愛,找回兒子的心。

【本文出自AsiaforJESUS 亞洲青年誌第22期P.18】

4,50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