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2014 Asia for JESUS全台青年牧者退修會-合一關係 勝過自己的夢想

52文│黃詩絜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成立以來,對青年事工抱有極大負擔,藉由連結各地區牧者,提供各類資源,盼望達成復興地區青年的異象。除了推出「豐收一百」,成全願意得著當地青年的牧者與教會,也不定期連結在地青年牧者,持續建立牧者網絡,渴望美好的「關係」能成為共同服事的基石。2014年春天Asia for JESUS再度集結全台青年牧者家庭於宜蘭舉行退修會,盼望在短暫時間裡,除了讓各地區牧者有更多互動、了解的機會,牧者眷屬也能藉此在靈裡重新得力。

不只是退修會,更是家人的團聚

青年牧者退修會集結各地區牧者齊聚一堂,在這裡你不只看見牧者彼此寒暄問暖,更特別的是,每個牧者家庭也參與其中。孩子們歡樂的笑靨、師母們彼此談心,每次的遊戲、破冰、信息和彼此分享中,牧者們也逐漸敞開心房,與許久不見的主內家人交流近況、彼此祝福。「在這個連結當中,很有家庭的感覺……有幾堂的分享真的對我很有幫助,但讓我真的想參加的原因是『家人』的關係吧!」在嘉義明雄靈糧堂牧會的李國偉牧師表示,在外地開拓非常渴望扶持的力量,看見大家都很珍惜此,也自然而然把自己視為Asia for JESUS的一員!

這次大會特別邀請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前來與眾牧者們分享,除了給予青年牧者帶領年輕人的原則,他更強調在家庭中,與配偶的關係是一大重點,只有彼此相愛、互相代禱,才有能力教導下一代孩子。宜蘭長老教會青年牧者許弘恩牧師表示,自聽見楊寧亞牧師的分享後,他開始每天為自己的妻子與三個孩子禱告,「我常常在我的妻兒熟睡時,邀請神進入到他們的生命中。很感謝楊牧師的分享,他不只帶下禱告的氛圍,更帶下神掌權的氛圍!」

選擇委身於關係中,而非為使命與人爭奪

「命定、異象是在關係裡實現的,有的時候我們視命定、異象勝過彼此的關係,甚至覺得為了完成神託付給我們的旨意,放棄關係也值得!」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周巽正牧師在青年牧者退修會時,談到進入命定最重要的秘訣是在正確的關係盟約中。他盼望當大家持續宣講天國文化、兩代合一和彼此尊榮的同時,不是維持表面上的尊榮,而是盟約上的跟隨和委身。「我相信在尊榮盟約的關係裡,你的夢想和異象不會被犧牲,盼望眾同工給年輕的世代一個榜樣,看重盟約關係勝過自己異象的實現!」

此次退修會,牧者與牧者間的情感變得更加深刻,每每用餐總是有數不清的話題和歡笑時光。或許對時常忙碌於異象和夢想的牧者來說,能有一段時間與一群分散台灣各地的「家人們」團聚,實屬難能可貴吧!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52】

1,97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特會|2014天國文化特會 講員專訪-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 注入尊榮文化 成為改變歷史的家庭

51專訪撰文│黃詩絜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Q1. 何謂健康的家庭,如何建立健康家庭的文化?

B:透過尊榮文化和愛,能使家中的文化更健康。簡單的說明,就是「如何與妻子和孩子享受生活」。我不會帶著工作、服事回家,尤其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特別如此。

我的家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是一個妻子和孩子興盛的地方,而我也有責任保護家庭的氣氛。若帶著恐懼、擔憂和抱怨回家,就會影響家的氛圍。另一方面,我希望孩子看見我在家的狀況和在講台上是一樣的,如果他看見我在講台是充滿信心地講道,在家卻充滿抱怨和害怕,他們通常會跟隨最低的標準。

Q2. 您的孩子都被神大大的使用,請問您教養孩子的秘訣是什麼?

B:箴言 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個意思是要我們留意孩子的興趣,喜悅他們各人喜好的事物,並歡慶他們擁有不同的恩賜!

重點是相信孩子!耶穌呼召彼得作他的門徒,彼得的原意是容易折斷的蘆葦,但耶穌卻稱他為磐石。相同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我對待他們的方式要與他們呼召的形象相稱。

神的使者稱基甸為大能的勇士,雖然當時他是在恐懼中,我們必須有一個屬天的眼光來看見他們的未來!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要他們有一個想法:「他們所領受的都是不可能的任務!」我也會告訴孩子,「你要記得,你屬於這個家庭,而這是個要改變歷史的家庭!」

Q3. 為父的心要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如何應用在教會領袖與同工的關係和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上呢?

B:每個孩子的生命都需要被慶賀,有時屬靈領袖反而使他們的屬靈兒女癱瘓,因為領袖對屬靈兒女的要求和事工,已經使他們精疲力竭,而不是歡慶、喜悅他們的生活甚至愛他們。

每個人都需要被尊榮,營造父母和子女轉向彼此的方法,就是從看重他們的心開始。如果我在孩子面前對妻子不禮貌,首先,我要跟妻子道歉,也要對當時在場的孩子道歉。有時我真的講很不禮貌的話,我就會請孩子到我們的面前說:「我剛對這件事情的反應太不對了,你們能原諒我嗎?你們能按手在我身上禱告,求神幫助我,能為你們的緣故,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嗎?」如果孩子沒辦法透過我做的回應有所學習,那他至少會願意為著我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學到功課。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51】

2,758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特會|2014天國文化特會 講員專訪-海蒂.貝克(Heidi Baker)宣教士 亞洲新婦興起 回歸家庭遇見神擁兒女心

50專訪撰文│耍耍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Q1. 長時間以來你服事港臺兩地的華人,是否有任何想對亞洲及亞洲領袖說的話?

H:我感受到神說:「快動起來!」亞洲就像是個沈睡的巨人,尚未真知道自己的身份,明白上帝真的愛她。神要用一個親密的吻把她喚醒,祂想問亞洲是否願意親近祂,然後為祂去。現在是亞洲興起的時刻了!

Q2. 在教會鮮少提到母親這角色,請分享身為母親的感想以及與丈夫一同服事、撫養的經歷。

H:我以身為母親為榮。過去我和先生曾用錯誤的方式教養我們的孩子,我們住在貧民窟,嚴禁他們吃起司、用熱水,我們認為應該比窮人過得更貧窮。直到有天我在加拿大被聖靈充滿,神對我說:「吃起司,洗熱水澡!」我才發現原先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開始改變教育方式,花時間陪伴孩子,神教導我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愛他們。

Q3. 你認為「健康的家庭」是什麼?如何建立在教會?

H:很重要的一點,不要劃清家庭和服事的界限。這裡的界線是說,基督徒容易有個迷思:好基督徒應該為神捨去家庭。不!神關乎家庭,祂要你和家人親近,透過你的家人顯明祂自己。若你與家人關係欠佳,你無法真實經歷神,因為祂就是一位充滿愛的父親。

Q4. 如何保持「兒子的心」來勝過孤兒的靈,明白自己不用活在他人期待之下?

H:唯一的一種方式就是花時間在隱秘處與神親近。找出自己的方式來遇見神,有些人透過走路,有些人是屈膝。無論是什麼,你必須知道,神要給你的愛並非短暫的,祂有豐富無止盡的愛要給你揮霍。

Q5. 你常常在信息開始前帶領會眾自由敬拜,請問有特別的意義嗎?

H:當然有!我重視神的同在。我是一個感受性很強的人,因此當我自由敬拜,會感受到天堂和地上的距離瞬間縮短,現場氣氛轉變,天堂入侵。自由敬拜是超越任何語言的,是用天堂的語言,你的靈會與神的靈連結。屬靈氣氛轉換,神的榮耀降臨,在榮耀裡傳講信息是超乎我們所想的。因此我用這方式來愛我的神,也帶領人這麼來愛神。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50】

2,58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青年復興的秘訣-廖文華 、柳子駿、呂冠緯專訪

1904年,一位默默無名、沒有多少文化的26歲青年伊凡· 羅伯斯(Evan Roberts),他最大的心願是尋求復興,他忠心地出席教會所有的聚會,最後被神大大使用,帶領了著名的威爾斯大復興。一年內帶領十多萬人悔改得救,復興運動影響了全印度、韓國及中國的福音事工,又更新了日本及南非的復興,而且在非洲、拉丁美洲及南海一帶,帶來了覺醒的浪潮。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復興都是由年輕人發起,不是因為他們比較屬靈、比較有謀略、比較思慮周詳;而是他們的熱血、膽識與革新的思想,適合成為神國的前鋒部隊,帶著整個國家往前衝!

今天,台灣也有許多青年,在各地發起一些「運動」,希望藉著運動讓更多人認識福音、得救信主,甚至帶下新一波復興浪潮。本期,編輯團隊找到了分別代表兩個不同世代的青年:夢想之家創辦人廖文華牧師、發起青年合一為國禱告會的柳子駿牧師以及投身於均一教育平台的呂冠緯,以「對談會」方式,就他們的觀點,談「青年復興的秘訣。」
32-1均一教育平台專案教師 呂冠緯
我自己覺得目前我有走在神的帶領裡,也因為走在神的帶領中,與祂有好的關係,以至於作出的決定多是正確的。
1. 冠緯,很多人羨慕你是人生勝利組,你覺得你是嗎?是甚麼原因造就你在許多事情的決定上都是正確的?
如果就考試考得不錯、會運動、會音樂、交個漂亮又優秀的女朋友、進入讓我擁有熱忱的工作等等,的確是!但我比較想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應該是要說,「你有沒有走入你的命定?」我自己覺得目前我有走在神的帶領裡,也因為走在神的帶領中,與祂有好的關係,以至於作出的決定多是正確的。就算有做錯決定的時候,但感謝神總是安排好的屬靈長輩,給予適時的糾正與建議,好讓我可以持續在祂的保守中走正確的道路。

32-3夢想之家創辦人 廖文華牧師
年輕人充滿熱情與衝勁,他儼然是「國家進步」這台車的引擎,但徒有活力與衝勁有好也有壞,因此需要與上一代結合,他需要上一代縝密的思考、穩重的態度作為保護與引導,這麼一來,要運作國家進步,興起一個運動才會是非常有力的。

2. 文華哥,我們都知道你創辦了「夢想之家」,這與你的成長背景,或者人生經歷有甚麼相關聯嗎?
如果把我跟冠緯放在水果日報上,有一個比較表格,你會發現冠緯那一欄就是「勝、勝、勝」。基本上,我就是人生失敗組的代表,例如我大學畢業那年,我很想出國讀書,但是家裡沒錢,所以無法去念!雖然我跟媽媽說「沒關係!」但其實內心非常難過,我常看著書櫃上要準備出國的書而流淚!因此我就在心中告訴自己,我希望,沒有一個孩子是因為他沒有錢而失去教育的機會。聖經上有一段話說,如果我們經過這些苦難,我們就可以使用神給我們的安慰再去安慰別人。如果我的生命是苦澀的檸檬,我也希望為下一代有相同經歷的人榨出好喝的檸檬汁來。而這樣的事情會很有意義與價值!
32青年合一為國禱告會創辦人 柳子駿牧師
我希望能讓孩子記得我陪伴的日子,因此我總是期待自己能很瘋狂的與他們興奮地玩遊戲。除了遊戲,需要溝通時,我會抱起我的孩子,眼對眼的專注跟他們說話,將我的原則跟他們說明。

3. 子駿哥,請您分享青年合一為國禱告會的產生,及其運作的狀況。
青年合一為國禱告會,始自2013年九月,每個單數月的最後一個禮拜日下午,集結數百位青年,一同為國家禱告。之所以想集結禱告會,是因為長年來,神將合一的心放在我裡面,告訴我要在這世代做合一工作,因此只要唱到有關合一的詩歌,或是聽見合一的禱告,我的心就會無來由地激動起來。對我來說,合一不是為了教會之間舉辦特會,或是為了教會增長等目的禱告,這一個青年合一為國禱告會,就是很單純的聚集青年一位國家和這世代代禱。在與包括周巽正牧師和廖文華牧師等幾位青年牧者討論後,2013年9月,我們就開始了第一次的跨教會禱告會!出乎我們預料的,每次聚會人數逐漸增長,從300-400人到目前的600餘人。所有的聚會,都有年輕人帶領,一同為國家政策、食安、教育等議題代禱,每次禱告聚集4、50間教會,除了台北學生,基隆教會也一起加入在其中。

4. 文華哥,你對年輕人有負擔,常常為他們流淚禱告,你到底是多麼的愛年輕人呢?
連加恩醫生曾經分享到:「耶魯大學作過一個研究,他們學校有很多醫學生,他們的父母也都來自於耶魯大學,他們想了解,是不是因為基因的關係,導致他們的孩子也都可以考上該學校。」後來發現跟基因沒有關係,而是跟環境有關,卓越的環境比較容易產生卓越的下一代。因此,夢想之家所做的事情,不是因為這些孩子是我的計劃與夢想,而是在這環境中,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就是我的孩子,是我生命的全部,你可能不會為了夢想而死,但你絕對會願意為你的孩子而死!

5. 子駿哥,你認為禱告會對年輕人有什麼影響?
九月開始的第一次合一禱告會,我感受神極大的同在,我深知我們做對一件事,因為每個人再也不是為了自己教會的活動禱告,而是為台灣各層面禱告。他們為許多議題禱告、更多投入在時事中,也不再那麼封閉的專注既有事務,同時也對這塊土地產生更切身的感覺,「復興」也不再需要講員在台上挑望,因為每一個人來到教會就開始仰望神。

6. 父母、師長對孩子的教育極其重要,但台灣的親子教育似乎出了問題,你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甚麼?你們將來又會怎麼教育你的孩子?
文華哥:耶穌說,從果子可以認出樹。就像是看到冠緯,就可以認出他的父母是怎樣的好父母。台灣親子教育出現問題,第一個是孩子不清楚「人生目標」,父母親只是將這個孩子教養大,但是卻沒有引導他們找到人生目標。第二是缺乏溝通,父母常常只有說,但沒溝通,然而溝通往往先從聆聽開始,有好的聆聽,雙方獲得安全感,才能進一步敞開自己互相溝通來解決任何問題。第三是他們當中沒有「神」。有時候我們想努力走向彼此,但卻怎樣都走不到;但是如果雙方當中有神,是帶有絕對值的第三點,當我們努力走向神走向這個點時,就有可能彼此交會。

冠緯:承續文華哥的回應,最重要的是要有神。我父母在結婚前是沒有神的,但還好婚後認識了神,要不然婚姻很難繼續下去。也因為他們當中有神,以至於在教養我們時,孩子是有確據可循。如果我以後成為父親,第一個最重要的仍是我的信仰,第二個是良好的教育-成為好的管家,幫助孩子找到神放在他們生命中的恩賜與寶藏,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是去控制他們走我想要他們走的路!

子駿哥:教育出了問題,不只一個原因。但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人民沒有看重下一代教育。可能是因為忙碌緣故忽略孩子,成為缺席的父母,因此孩子可能疏於管教也沒有適當的榜樣可以學習,同時,大家也失去對孩子說話的力量,漸漸地,孩子不能順服也不會尊榮他的長輩。
身為牧師,其實比大部分父母都來的忙碌。我是牧師的孩子,成長過程也會感受父母那一代,因為教會的服事而忽略自己。因此我晚上帶聚會,白天或是工作空檔時,就會盡量陪伴孩子。我有一對分別是八歲的女兒和四歲的兒子,我希望能讓孩子記得我陪伴的日子,因此我總是期待自己能很瘋狂的與他們興奮地玩遊戲。除了遊戲,需要溝通時,我會抱起我的孩子,眼對眼的專注跟他們說話,將我的原則跟他們說明。

7. 文華哥,國家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人手中,你覺得為什麼年輕人這麼重要?他們為什麼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我從兩個觀點來談。第一個,很多年前我受邀去跟一群社工演講,演講完後,有一個人來跟我說:「我們剛剛討論了很久,想說你為什麼會成功?因為從我們社工專業的角度來看,是不可能成功的,但就是因為你完全沒有社工的背景和包袱,所以你就作成功了。」我在想,這就是年輕人,他沒有界限,也許缺乏經驗與縝密的思考,但是因為他不知道他做不到,結果就做到了。第二,年輕人充滿熱情與衝勁,他儼然是「國家進步」這台車的引擎,他非常重要,但徒有活力與衝勁有好也有壞,因此需要與上一代結合,他需要上一代縝密的思考、穩重的態度作為保護與引導,如同一台好車,除了引擎,也需要好的鋼板與方向盤,甚至適時的剎車,這麼一來,要運作國家進步,興起一個運動才會是非常有力的。

8. 子駿哥,上下兩代的合一,常常能帶來極大的能力。能否談談你和健台牧師,是如何彼此的合一?
就個性來說,我很清楚自己不大適合擔任領袖。近幾年,上帝不斷改變我,會眾才會看見我在台上較風趣的一面。對我來說,我最大的異象就是完成我爸爸的異象。我父親的醉心於宣教,教會除了世界地圖,當然也佈滿宣教士的照片。這幾年,我藉著牧養和管理,致力建造穩定的教會。我的身分除了青年牧者,同時也是牧養部、行政部的的牧師。能實現我父親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我的責任就是幫助他處理教會的事物,讓他可以安心地去宣教。我並不覺得成為跟隨的人就會失去自己,靠著神給我的能力,我更清楚如何成為一位輔助的角色,使教會更完善地運作!

9. 冠緯,年輕人在拼復興時,跟上一代應該保持怎樣的關係與默契?可以舉你自己的例子?
我覺得我的父母真是一對敬畏神的父母,從我小六、國一時,家裡就有例行的家庭祭壇和聚會(把當週教會討論的經文再拿出來討論,在家庭生活中如何應用?家裡有沒有甚麼要協調?最後一起禱告。)雖然一開始我很排斥,但隨著我越長大,就越能夠體會當時爸媽的用心,以及甚麼叫作在主裡孝順父母親。原本不知道家庭祭壇到底有甚麼用,但後來許多與長輩相處的良好互動模式,或者與同年齡相較之下成熟並少於受到試探等,才知道,是因為當時父母堅持要家庭祭壇而埋下的美好果實。

10. 你們認為年輕人拼復興之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與契機是甚麼?
冠緯:最重要的關鍵是「年輕人需要上一代來成全他們,而他們要尊榮上一代」。尊榮上一代,等於是讓上一代來祝福你們、支持你們。例如大家看到我好像很成功,然而這些都不是我自己掙來,而是因為我的父母親,以及許多屬靈長輩給我許多的愛,才有今天的我!另外,就是跟神的關係要對,以及把自己現有的本分做好。

子駿哥:回顧過去,我認為青年人對時事的論述過少,這與青年牧者過去著重的相關,我們以前將重心放在教會的增長,卻失去對教會的關懷和對社會正義的敏銳度。現在有許多教會開始鼓勵年輕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也希望年輕人能有更多想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他們是如何看待某些事物。

文華哥:一個好的爸爸跟媽媽,包括屬靈上的父母親!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叫作亨莉達.米爾斯(Dr. Henrietta Mears),他是聖經綜覽的作者,她是一位終生沒有結婚的女性,她在好萊塢長老教會,擔任教育部的主任。一開始他們的成人主日學只有400人,但是當她進去時,短短五年內,爆增到六千人。這六千人當中有一個人叫作白立德(Bill Bright),他原本不相信神,但是被亨莉達‧米爾斯改變。白立德有一個夢,他認為大學是最容易招募神國精兵的地方,所以他後來成立了一個機構,叫作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目前在全球一百九十個國家成立分部,並且有兩萬個同工,它到現在仍然影響著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年輕人。爾後她也影響了葛理翰、金俊坤,以至於有後來的韓國七四年福音大爆炸(汝夷島純福音教會成立第一年)。從一九七四年至今,韓國教會現今仍承受在這祝福中,然而這一切都只是來自於一個媽媽-亨莉達‧米爾斯。我相信台灣也在找更多像亨莉達‧米爾斯這樣的人,而我相信擁有這樣屬靈父親或母親的年輕人,會是台灣復興的關鍵!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32-36】

4,35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國內青年轉化大事記

29

青年轉化培育基地-「Team Power 團隊」詹上逸、顧明翰
Team Power 不是一個社團,而是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學系,身為基督徒的謝智謀老師所教授的實務實習課程,進而形成的一個團隊。這個團隊迄今已經十年,培育過許多優秀學生,期望從體驗教學中塑造良好品格、優秀技能及回饋社會的胸懷,是為台灣高等教育體驗學習發展雛育地之一。

29-1詹上逸赤腳環台募鞋+顧明翰徒步環島募款-這兩位同為Team Power 的體大學生,都是透過環島做公益,從中體會生命的動機與助人為樂的美好。詹上逸的「赤腳環島募鞋計畫」是於去年前往尼泊爾參與志工服務過程中所萌生的,他希望透過赤腳環台,喚起更多人看見第三世界孩童的需要。而顧明翰則於去年暑假完成48 天1100 公里徒步環島,發動一人一百元的募款活動,救助急難家庭。這兩位同學也都是基督徒,在環島途中縱使募款不順、雙腳起水泡、破皮,但是他們仍然倚靠上帝,堅強走下去。詹上逸說:「走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源自禱告,以及清楚行走背後的意義」;而顧明翰則說:「感謝上帝在那48 天讓我每天都花時間讀經,時刻與祂相遇,讓我更堅定了信仰,也對夢想的輪廓越來越清晰。現在我們有一群青年正回應上帝的呼召,將在體大成立教會,願神使用我們如同我在環島所經歷的一切,當我全然擺上,祂便要成就我無法想像的祝福!」

31上帝派給賽德克族的天使-藥師李偉烈
李偉烈目前是台北國泰醫院的藥師,也是團契召集人。他在大學時期曾赴排灣族部落進行醫療服事,畢業後念念不忘那段美好的時光,921 地震發生過後,他主動打電話給埔里基督教醫院,希望可以幫忙災後義診,原本想至霧社駐點,但發現看病的人不多,所以往更高的山上去,赫然發現原來上頭還有幾個賽德克族村落,且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連最基本的健保費也負擔不起,
不太可能看病。於是,2000 年6 月,李偉烈號召醫院內基督徒醫護人員,組成國泰醫療福音隊,利用週末,每月固定至當地進行兩天義診。李偉烈說,上帝早已看到居民的需要,透過醫療隊給予他們幫助,恢復他們的健康。一位年輕人因為糖尿病嚴重導致無法工作,醫療隊每月帶藥物給他,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他的情況改善,能正常工作,還能享受健保服務。上山服務七年後,院方高層開始注意並關心這事,媒體也大肆報導,因此院內也提供機會讓更多的人主動投入。另一方面,看到醫療團定期上去在教堂裡做醫療服務,讓原本呈現衰退的教會漸漸興旺起來,不斷有新的傳道人願意留下來,陪伴照顧村民,這是他們當初所想不到的結果。

31-1十五歲女孩,做五十歲成人做不到的事-陳慧潔
8 歲就發起為獨居老人送餐、9 歲起每年暑假都上街頭為急難家庭募款、12 歲完成單車環島,並以國中生身分幫高中生辦飢餓30 活動、14 歲時獨立策畫為東非飢餓孩童舉行募款音樂會,捐款共送2250 公斤白米到東非。這位小女生今年15 歲,她叫做陳慧潔。她做了許多人只敢想、不敢做的事。然而她常以《提摩太前書》的一句話自勉並鼓勵其他青少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這樣的豪情與企圖心,正是許多在溫室中長大的青少年最為缺乏的。

如此不一樣的女孩,從小生長在宜蘭五結鄉長老教會的基督教家庭,小二開始就在家自學,因為父親陳柏杰說:「我就是沒法接受用考試來做學習手段。」因此他就和妻子二人自己教導家裡的四個女兒。此外,因為從小就看著父母親投身於社區關懷,以及參與教會的課輔、探訪隊等的耳濡目染,以致於培育出如此成熟、以耶穌的愛來愛眾人的心。未來,陳慧潔還是會以公益活動為優先。「高中三年還是會在家自學,一方面繼續已經有的公益活動,也同時要更多充實自己,希望以後能進到一些學校的傳播或新聞科系,將來才能善用所學為更多的公益活動製造宣傳的管道與資源平台。」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29】

2,466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青年轉化國家 神在呼召現代的約瑟!

28文/連加恩醫師

關乎國家民族得救的夢

約瑟的夢想,在旁人看似太囂張(眾星拱月,中間是他自己),但當它真的成就之時,使約瑟的父家、以色列民族免因飢荒而亡族滅種,一個人的夢想,成就了一個國家民族的救恩。我個人相信,神在呼召很多現代的約瑟,在平信徒當中興起,他們不再用二分法來看待服事神這件事情,也就是如果我走全職,我就有國度的夢想,如果我在職場,我就追求自己的人生,把國度的夢想交給教會的全職事奉者去執行。這些未來的約瑟,也許終其一生沒有開教會,但是他們卻可以把國家民族得救的異相和自己的人生目標做無縫接軌。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或上帝給他們的夢想同時,看到台灣得救。

在婚姻感情生活上得勝

約瑟的命定,差一點毀在波提乏妻子的手裡,在面對性方面的誘惑的之時,約瑟選擇順服神而逃避試探,他說,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神呢?神所興起的現代約瑟,也必須有一個得勝的感情生活,建立屬神的婚姻與家庭。個人至今仍然相信影響我最大的牧師之一Rev. BobWeiner所說的話:如果你離婚,即使你有全世界最偉大的事工,你仍舊是最大的失敗者。這句話不是用來定罪已經離婚的人,但可以提醒還沒踏入婚姻、或在婚姻中的年輕人,必須定意好好經營神給的婚姻,在屬靈裡服事你的另一半和子女。雖然,情慾的試探,是終其一生都要面對的爭戰,但我發現仇敵喜歡用情慾、情感的傷害,在青少年時期重創、甚至毀掉神國度的將領。我認識一些在主裡大有能力、大有恩膏的年輕人,如果還在積極服事主的話,可能遠比大家現在在檯面上看到的領袖更有影響力,可惜的是,因為感情、情慾這關過不了,很多人已經失去了服事主的機會了。因此,我相信未來的約瑟,必定是一群對配偶忠心、對家庭負責任的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

兒子變為父親(sonship to fatherhood)

但願二十年後,這個無父的世界,會變成一個有父親的世代。父親從哪裡來?從這些被神呼召成為現代約瑟的年輕人產生。創 45:8 […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法老代表這個世界的系統,聖經故事中,法老在職場官階上算是約瑟的長官,如何約瑟成為長官的父親呢?這世代的年輕人,有一天要為了轉化國家的緣故,成為這個國家(屬世系統)的屬靈父親。父親的職分是餵養供應、保衛呵護,同樣的,未來的約瑟,也要在屬靈上,成為這個國家的餵養,捍衛這個國家的屬靈狀況,而且他們的影響力大到,世界的系統也會認定他們的身分。獨到這裡有些人會覺得奇怪,二十年後,年輕人自然不就從兒子變為父親了嗎?其實不然,若沒有屬靈的成長、沒有神的栽種,我們自然人即使到了五十歲,不要說成為國家的父,也許連成為家庭的父都嫌幼稚。

至於約瑟受到神的什麼栽種成為父親呢?聖經的描述間接告訴我們他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這個世代的許多年輕人,在當兒子(sonship)這件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卻是被寵壞的、扭曲,把上帝給的兒子身分濫用了。很奇妙,約瑟竟然是在離開父親之後,才被神磨成父親,這些被呼召成為約瑟的人,同樣會經歷一些磨練,透過上帝的啟示,正確的知道兒子的身分,最終成為屬靈的父親。

下到坑中

二十年後的台灣,基督徒比例一定比現在高,似乎會成為社會上的顯學,聖經告訴我們當麥子在長,稗子也會一起成長。許多人會傳講不是沒有福音的福音,也許流行歌手改當福音歌手,只因為信徒多,唱片容易賣,坊間作家改寫屬靈書籍,只因為教會推廣他的書,比外面通路賣得多。這些人當中,許多其實沒有得救,沒有得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須要被救。聖經告訴我們約瑟在當奴隸、當管家、甚至在監獄或當宰相,都有神的同在因此一切順利,但他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依靠神、敬畏神呢?我相信是從他被哥哥們丟到坑中開始,那是一輩子第一次他感到自己需要得救、需要上帝的時刻。詩篇 40:2[他從或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盤石上,使我腳步穩當],要被神呼召當轉化國家的約瑟的人,也需要有這樣的經歷,即使你是好幾代信徒,是好學生、好寶寶,從來沒有殺人放火,還是需要經歷這樣的啟示,才能真正的明白自己需要得救,明白基督和祂釘十字架,這些人,才能免於自己成為稗子,是神真正的僕人。

多重工作恩膏(multi-task anoiting)

我們看到約瑟換過很多工作、擔任不同角色職位,但都做得不錯。我們會漸漸看到,上帝呼召一些人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為主成為卓越,而且屬靈兼顧。在我所在的傳統教會環境,父母教導年輕人要成績好就可以榮耀上帝,因此努力補習,聚會可以跟上帝請假,這樣的教會氛圍造就出許多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學識,但是在屬靈上沒有影響力的人。我曾經在中南部看到一間小小的教會,裡面產出了五十個醫師,但大家都很忙,不太能服事主。相信在未來的約瑟世代,我們會看到一些被神大大使用的信徒,是在屬世上有成就,而且也大大有聖靈恩膏的人。想像有弟兄白天是法學教授,下班後脫下教授外袍,踏入體育場,成為一位神醫佈道家帶領百萬靈魂歸向主。這類的事情我們會不斷在台灣看到。這部分我認為年輕人可以如此預備自己:

(1)被聖靈充滿、用方言禱告:
無論多少人告訴你、或暗示你方言的恩賜已經停止,無論你覺得聽不懂內容的禱告有多麼讓你不舒服,你必須操練、追求用方言禱告。因為保羅自己也為了他說方言比別人多感謝神,並且告訴信徒,方言是造就自己。因此,那些告訴你方言已經停止的人,你需要趕快逃離他們的聚會,因為他在傳遞”不信”給你,若你覺得聽不懂而不舒服、感到被冒犯,那是你的問題,很多時候是驕傲。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禱告你的方言,我們用悟性禱告就好,你可以告訴他們,主張吃素的不准人家吃葷,可是吃葷的沒有要人家不吃蔬菜,因此吃葷的營養比較全面,用方言禱告的,沒有不准人家用悟性禱告,而那些只用悟性禱告、不准人家用方言禱告的,少了一半的營養,因為上帝要我們用方言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

(2)接受恩膏分賜(impartation):
希伯來書 6:1[…按手之禮],藉著按手禱告,上帝把給屬靈前輩的恩典分賜給年輕一代的人,好像傳遞聖火的人,把火炬傳給下一棒的跑者,這在聖經希伯來書中,被稱為基督道理的開端,也就是說是基督教的入門基本活動之一。但許多時候,我們把這些舉動定義為”有點靈恩”,甚至即使靈恩教會的聚會,有時候也不容易讓按手之禮發生,因為現在的特會越辦越大,人好多不容易被按手。各人相信,神所呼召的約瑟,會百分之百承接上一代的屬靈祝福,並分給下一代

(3)在神的話、世界的學問都下工夫:
人類的學習能力、記憶力都會在青壯年後明顯下降,因此最好研習、背誦神的話語的年紀,是在高中、大學的階段,因此需要在這個時候好好下工夫認識神的話語。約瑟在他的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很好的表現,除了上帝與他同在,他同時也需要有好的態度、認真負責,並沒有因為是屬世的工作,就懈怠。各人認為了在職場轉化國家的人,若能夠唸到博士就不要只有念碩士,若能念碩士,就不要停留在學士。世界上、職場上的努力,也是能夠帶來轉化的一個條件。

得到極大影響力的啟示

神的作為,常常先將啟示給人,之後才有實際,其實約瑟早就從異夢中,得到了他將會有極大影響力的啟示,有時候,神也將同樣的啟示放在週圍的人心中,聖經說連約瑟的父母都將這麼夢存在心裡。我們當中有一些人,神會把你二十年後的光景,現在就告訴你,這些事情有時候實在太大,因此你不敢告訴別人。我和麗婷曾經在一間大學服事,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告訴我們,神告訴他在五十歲左右會成為那間學校的校長。事實上,關於國家社會轉化的信息,大約七零、八零年代就有人提出了(七根柱石)的概念,這些概念經歷了以下的演進:有人傳講–>漸漸有人相信、成為心中的啟示–>有啟示的人活出了零星的例子–>例子被傳講,帶來更多人相信,成為他們的啟示–> 啟示成了更多實際–>改變整個國度和世界。我相信,二十年後,轉化國家社會、末日大收割、末日財富翻轉、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這些信息不太需要辯證式的傳講,只要提到一些這些被呼召成為現代約瑟的人的故事,大家就會知道是怎麼回事,神的國度也會大大降臨,因此我要鼓勵年輕朋友,不是立志成為傳講轉化國家社會信息的人,而是立志讓自己的人生故事成為傳講這些信息的人所引用的例子。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28-31】

2,972 total views, no views today

專題|服務學習-讓自己的生命切實影響年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 謝智謀

25謝智謀,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3月份太陽花學運發生之時,他也透露自己曾在30 年前參與學運。因過去的經歷,使得現為老師的他,積極帶領學生了解公民思維、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採訪同時,彷彿能看見他內心的熱情。他清楚自己是基督徒,也不特意隱瞞自己身分,常和學生發想教會聚會或宣教時所發生的趣事。「我們要在這世代彰顯光和鹽,這是榮耀的角色!」

攀登高山不難,難的是爬過人生的高山

或許你對謝智謀感到好奇,這位生命曲折的人物曾歷經家暴、當過中輟生、加入幫派,進入少年派出所後因受夠旁人的言語,謝智謀發誓要讓旁人看得起自己。他開始奮發向上,儼然是個傑出青年,然而未婚妻的離開讓他憂鬱,甚至自殺。終於,他遇見耶穌。「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DNA是相同的,現在我終於找到生命的價值,能活得不一樣。」

從小生長在新竹山上的謝智謀對「山嶺」情有獨鍾,也時常帶領學生進行翻山越嶺的領導課程。2006年,謝智謀被診斷患有心肌梗塞,醫生告誡他不能再爬山。現在的他,因為心臟病,登山時的心跳每一分鐘不能超過140下,負重也不能超過10公斤。令他驚訝的是,當他以緩慢的步伐陪伴學生時,學生居然對他說:「老師,你在營地的時候好像人。」這才讓他恍然大悟,過去希望學生崇拜自己,而塑造的超人形象,反而讓師生關係更遙遠,如今自己變成軟弱的人,卻開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登山對我來說,已經不是高度的問題,而是你是否持續攀登人生這座山。」時常帶年輕人攀登高山峻嶺的謝智謀緩緩說出這句話。幾千公尺的高山已不是難題,更該思考的是如何愛人、如何接納、如何原諒及如何過聖潔的生活。

讓孩子自己振動這世代的年輕人

在物資缺乏、環境惡劣的地方,更能自然顯露真實的自己。每年帶領大學生到尼泊爾、印度和泰北的謝智謀表示,去那裏不是因為我們能為當地人做什麼,相反的,這是一個彼此互相學習的過程與機會。除了擔任副教授,謝智謀也是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理事長,致力於培養下一代青年會提供基督徒或一般青年人服務學習的機會。「我希望能藉由自己的生命典範,讓孩子萌生對社會的憐憫和正義,培養出真實謙卑又富正義的人,甚至帶領他們認識耶穌,這才是最珍貴的資產。」

一般服務團隊往往在活動結束後,年輕人的行動或衍伸的發想也隨之終止。謝智謀老師帶領團隊時,提倡將議題向下延伸,藉由舉辦國際公民論壇,激發年輕人對當地社會、經濟或教育等議題的關注,同時也鼓勵他們對台灣社會議題的進行深入探討與反思。

謝智謀回想,至今已有三名學生在四川賑災三年,而他的學生詹上逸、顧明翰分別企劃自己赤腳和徒步環島活動,前者為印度、尼泊爾募鞋,後者則為1919愛走動募款。「年輕人的影響力超過我們所想,在這段時間有許多學校單位邀請他們分享,而這些演講會能影響超過二十萬名孩子!如果教會花心思培養這群有動力的孩子,他們將振動整個世界!」

真實愛學生、成為心靈導師並創造適合學習平台

身為教授,一學期有18週和學生相處的時光,謝智謀可是一點也不放過。「學生能真實感覺老師是否真的關心他們,每週兩小時,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每一句問候、關心、提問,反思和體驗遊戲,甚至看孩子的眼神,都是關鍵。「對一位基督徒教授來說,如何看待一位富有神形象的人,如何尊榮對待他,是我所努力的。」近幾年網路平台興起,謝智謀甚至認為與學生互動也是牧養之一,因此也常透過e-ministry的方式以聖經與之分享。

「每個孩子最期待的是被愛、被傾聽、被接納,我們必須帶著耶穌的話語關心他們。」讓孩子被理解、成為心靈導師、創造學習平台,一直是他所倡導的。看見這世代的青年沒有足夠的平台,他以服務學習作為起跑點,盼望學生在各種事件中,學習在衝突中溝通,培養生命品格的同時也具備國際視野。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25-27】

13,60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破碎的心, 使你做出改變 -為台灣而教理事長 劉安婷

22「願上帝讓我的心完全破碎,好讓整個令人心碎的世界能夠湧入我的心。」-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這是不到25歲的劉安婷在TED演講時所引用的一句話。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從世界前十名大學畢業,在紐約擁有人人稱羨的顧問工作,然而她卻無法忘懷過去在柬埔寨、海地和緬甸等國家擔任教育志工時內心的衝擊與感受,這也使她逐漸思考,如何改善台灣的教育現場。於是,她放棄了工作,帶著行李回台灣,她明白,若是能順服神給自己的「破碎」,那麼這個「破碎」就能賦予自己更大的滿足與意義。「神給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位份,在祂眼中沒有誰比較厲害,更重要的是在每個季節裡,都要選擇順服、貼近神的心意,自然而然就有最大的滿足!」

第一線的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舞台,2013年,劉安婷帶著對偏鄉教育的熱情,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與企業、政府和教師結合,展開一連串在教育界的小革新。

抱怨問題之前,先從自己改變

教育問題的錯綜複雜,眾人皆知,不只與制度相關,還包括族群、文化等不同因素組合而成,改善教育制度和環境是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沒有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最好的,劉安婷解釋,當我們批評教育環境、制度差時,人必須先改變。她回憶大學時在法國幫當地教育局做研究。法國的國小教材如同過去台灣仍是使用單一部編版本的情形,也因此在人口組成多元的法國,其小學教育的歷史課綱常被批評以本地人為出發點,而沒顧及其他新移民的感受。

在巴黎市的邊緣地區多有新移民,她發現有相同人口組成條件的四間小學,在面對中央訂定的歷史課綱卻有不同的反應。有兩所學校開始思考如何讓新移民學童不只理解法國歷史,也深入自己的移民故事。因此請學童從家中有關自己文化的物品到教室分享,而另兩所學校則是照本宣科的照著原有的課綱實行。在這兩種不同的實行過程裡,被鼓勵認識移民文化的孩子很喜歡上學,校園也充滿活潑的氣氛,而只採用中央歷史課綱的學校卻大相逕庭,學生明顯對上課毫無興趣,校園更不時發生暴力行為。

重新定義的成功:拒絕剛硬的心,用生命影響生命

政策相同,但是造成改變的是政策執行者。「教育政策確實出了問題,然而當身處現場的教師願意改變時,不論政策如何都會帶出改變。」看見台灣偏遠學校找不到好師資的問題,又發現許多青年擁有教育的使命感卻不得其門而入,或因為單槍匹馬而裹足不前的狀況,Teach for Taiwan一方面連結企業、政府等資源和資金,也提供資深教師的支持,鼓勵有使命感的青年,加入為期兩年的偏鄉教學計畫。讓對教育有熱忱的青年能在下鄉同時,因企業贊助而無後顧之憂,更提供與資深教師的導師制度和密集訓練,讓他們不畏現場教學的忙亂,在偏鄉發揮影響力!

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劉安婷深信不論課綱或政策如何改變,愛與榜樣是教育的中心思想。第一個參與先鋒偏鄉教學計畫的,是一位台大機械系畢業的男生-李宗樺。機械系畢業後,理當往工程師的道路走,但他卻選擇進入台南的偏遠國小教書,只因為「我覺得我該來」!起初,身旁朋友並不理解這份工作的意義,然而過了不久就發現當工程師的他們薪水比李宗樺高,但他的工作卻如此有意義,甚至比旁人快樂許多。「他衝擊的,不只是教育現場,而是他重新定義成功這件事情,他成為一個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人!」劉安婷回答道。

在聖經中,最危險的莫過於擁有剛硬的心。「耶穌為他的使命而破碎時,是他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劉安婷解釋,無憂無慮的基督徒人生絕不是做光做鹽的先決條件,若是基督徒要做光做鹽,就必須經歷破碎自己,因為被需要的地方充滿了破碎,而我們就是藉由破碎自己,才能同理那些與我們生活環境不同的人。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22-24】

8,56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專題|他們為什麼得勝? 青年復興運動.國外篇

18-1他為什麼得勝? 不滿足、公義與憐憫
出生英國 巴基斯坦人守護家鄉基督徒

威爾遜(Wilson Chowdhry),1975年生於英國倫敦,從13歲認識上帝成為基督徒。威爾遜經商成功,但他不以此滿足。

2009年他34歲那一年,當他得知巴基斯坦一個基督徒社區遭到恐怖攻擊,100間房舍和兩個教堂被夷為平地,9人被射殺身亡,他決定採取行動,成立英國巴勒斯坦基督教協會the British Pakistani Christian Association(BPCA)。巴基斯坦的褻瀆法,經常被濫用於攻擊宗教少數民族,僅僅一個控告就足以讓一個人被逮捕。威爾遜希望提供巴基斯坦的基督徒物質和實質的幫助,特別是被迫害的窮苦人們,他提倡消除一切歧視和結構性的障礙,呼籲平等參與社會的權利和基本人權應該被尊重的觀念。

他的行動引起歐洲國會議員的關注,進而與巴基斯坦駐歐大使會晤,最後一場在巴基斯坦國會中的辯論,促使巴基斯坦同意去改革他們有關褻瀆神的法律。不過,這項改革後來因故暫停,因為又有一名聲援基督徒、反對褻瀆神明法的巴基斯坦少數民族事務官員,遭伊斯蘭基進份子射殺,但他們仍持續爭取中。

19他為什麼得勝? 創意、善用社群網絡、把信仰放第一位
美國16歲實景秀演員Youtube分享基督信仰

珊蒂羅伯遜(Sadie Robertson)今年16歲,是美國真人實景秀《鴨子王朝》的演員,也是鴨司令威廉羅伯遜(Willie Robertson)的女兒,2013年9月獲邀到德州的教會分享她的見證,以及上帝如何影響她的生命,珊蒂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把信仰放在第一位。

珊蒂不只是在家族的實境秀有亮眼的表現,她也和朋友共同在Youtube上主持The New Different頻道,她說開始這個計劃,主要是看到有些人在網路上分享愚蠢的事聲名大噪,點閱率破百萬,這讓她有個想法「何不弄個以基督徒的影音頻道?只要能影響一個人,就值得了。」

羅伯遜一家致力分享信仰,已在美國文化中帶來重要影響,青少年又更需要同齡的典範,跟大人相比,她們對同儕更有影響力。

20-1他為什麼得勝? 善用恩賜、愛與憐憫、勇敢夢想
愛心烘培 加拿大傳教士非洲傳愛

盧旺達(Rwanda),是非洲中部有一個國家,20年前種族滅絕曾讓這裡變成一片廢墟,不過該國一所大學的商業發展中心,正幫助全國數百名的市民,把他們的創意轉換成生意。Serge Kamari就是200名上課的同學之一,Kamari想到老師說過,「從你會的技能開始」,Kamari想到太太Jennifer Lynn很會烤麵包,因此他們開了一間麵包店。

Jennifer是來自加拿大的傳教士,對她而言,這間店簡直就是上帝給的禮物,店裡的20名員工,其中有17位是生活有困難的女性。她教他們做蛋糕、餅乾,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勇敢夢想」,Jennifer認為,每個人被造都是有意義的,在這個國家他們都有各自要扮演的角色。

現在這間麵包店就像小型商業發展中心,未來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將有一些員工開始運作自己的的計劃、生意,Jennifer說;「他們在這裡工作非常好,但我更希望他們繼續往前走。」

amari和Jennifer也用麵包店的盈餘成立International Teams Rwanda基金會,準備長期幫助盧旺達的弱勢族群,特別是流浪街頭的兒童、愛滋病患者和年輕的剛果難民。

20-2他為什麼得勝? 洞悉時局、愛與憐憫
得著失喪的靈魂 印度青年復興

印度GFA的創辦人友漢南博士(Dr.K.P. Yohannan)16歲被主乎召,28歲開辦GFA事工,至今將近五十年,照顧數以萬計的孩子,幫助他們擺脫絕望和貧困的世代詛咒。他們看重青年事工,不只是因為印度大約65%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更重要的是,他們看見印度正在經歷極大的復興。

六年前才13歲的小女孩Janya,因為接觸GFA青少年事工決志信主,進而影響原本是幫派份子的哥哥Daiwik也跟著信主,他們年紀雖小,但開始在社區中傳福音,為父母禱告。

像Janya和Daiwik這樣的孩子,在印度如與後春筍般的冒出,Prasela和嗜酒如命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她清楚明白她的生活從來沒有和平兩字,但上帝告訴她「如果你願意服事我,你就會為你的家帶來和平。」在她信主後,父母看見了Prasela的改變,她也開始在朋友間傳講福音,除了對兒童事工特別有負擔,Prasela也表達希望有一天能進入聖經學院就讀。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18-20】

2,25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專題|成為撒種者 培養改變世界的年輕人-得勝者教育協會,創辦人 榮司提反博士

18

「我們真實感受上帝要在年輕人身上成就大事,青少年的重要性在於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儘管他們可能放蕩不羈、叛逆、瘋狂,但總是充滿活力,當你將他們的活力放在對的方向時,就可以改變國家的走向。我們相信青少年有股極大的力量,他們會面對自己的問題,也會幫助同儕來面對問題。」-榮司提反

榮司提反(Steven Wayne Long),得勝者教育創辦人。來台二十年的他,最初在1994年因與妻子榮維琪(Victoria L. Long)看見青少年深受不良文化影響,決定在台成立得勝者教育協會。在2014年4月,在「得勝者在台20周年感恩茶會」中,榮博士分享,他們總是抱持著『耶穌愛你們』、『我們愛你們』並希望台灣人能在生活上得勝。以台中為起始點,剛開始完全不會中文的夫婦倆,走入台灣各國民中學,至目前為止「得勝者計畫」已遍及全國25縣市(含外島金門縣、澎湖縣、連江縣),每年培訓約6000位義工進入校園,至今有超過兩百萬名以上國高中生受惠。「我們對於現在所接觸的年輕人有一個期待,就是成為改變世界的人(World Changers)!」榮斯提反解釋,得勝者做的工作就是在年輕人心中撒種,繼續擴大工作的時候,神偉大的復興運動也會漸趨強烈。

真實的得勝者能明白自己的價值

「學業不會定義你的所是,一旦了解自己的身分,那才會定義你的生命!」觀察年輕人許久的榮博士,看見了年輕世代的最大問題-完美主義。這也是報章雜誌不時出現的青年人憂鬱或自殺事件的主要原因。「得勝者的意思,並非他凡事都第一。成為得勝者的關鍵,端看個人如何建構自己的價值體系。」

榮司提反發現,在亞洲,虎媽、鷹爸常以高標準要求子女的學業,然而有時過度專注課業或是讓課業佔據生活,反而失去得勝者應有的生命品質。榮斯提反發現,在美國不時出現的校園槍殺事件兇嫌,往往擁有高IQ,卻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更明白使人得勝的因素,不在乎IQ(智力)的高低,而是取決於EQ(情緒智商)。因此榮斯提反致力幫助年輕人看見自己的價值並非取決於學歷,而是因為明白自己擁有神的形象。

人生不只升學 更需擁有成熟的情感

「人生不只讀書和升學,長大成人的過程更需要擁有成熟的情感,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自2012年起受邀至史丹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榮司提反,在與學生互動的言語間,逐漸發現在這所人人追求第一的頂尖大學裡,不少人也被人際關係困擾。他回憶自己曾與一位主修資工,曾被診斷為社交障礙的女大生談話。這位女生開心的告訴他,過去大一時因為找到同類書呆子朋友,讓她擁有人生中最棒的一年!二年級時,她開始因為媽媽的鼓勵,選修陶藝課,享受主修以外的事物,也間接展現自己的藝術長才。藉由參與課外事務,這位女生所得到的不只是專業學識,更開啟她與人接觸的機會,真實的認識自己和其他人。

成為撒種人 幫助青年站上復興領袖的位置

復興並不會在某個時間點自動發生,曾鑽研復興史的榮博士表示1904-1905年的威爾斯大復興,年僅22歲的伊凡羅伯斯得救後時常迫切禱告,他承襲過去所受的基督教育洗禮,當復興的浪潮崛起時,他已預備自己,站立在領袖的位份上,藉著禱告和神的話語,繼續將禱告的火傳承至每個地方。

榮司提反坦言,得勝者教育的目的是預備青少年的心,迎接神的復興運動。他將自己的工作比喻為撒種,「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不了解復興。復興每一次發生時看起來都不相同,但如果我們在年輕人的品格上栽種屬神的種子,並幫助他們更關心身旁的人,那麼當復興真的來臨時,這些年輕人將有足夠的承載力,在復興領袖的位置上站立!」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21期P.18-20】

3,47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