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訪 | 超前部署的學習吧檯!—陳逸文專訪

才剛讀完聖經學校、結婚剛滿半年的他,根本不可能立刻離職,也沒有多餘的存款能養家活口,但那份邀請,就像「從聖靈來的攪擾」般持續不斷地在他的心中猖狂。

3,89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陳逸文是《Learn Mode學習吧》的策略總監,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畢業的他,如同旁人眼中的瘋子,好好的科技新貴不當,竟然轉行去非營利機構上班,想要改善台灣的教育?這幾年來,線上學習平台越來越普及,但你可能很難想像,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人啟動這項計畫。回頭看陳逸文這些年的努力,彷彿是教育界的「超前部署」,如今平台仍持續不斷地更新、追求卓越,對許多學生來說,真的成為學習之路莫大的幫助!

超展開的人生

在某次教會的青年聚會中,台上講員提到:「現在是M型化的世代,有幸能站在高端的我們,有誰願意幫助另一端的人呢?」聖經上說:白白得來的願意白白地給出去。對陳逸文來說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能擁有現在的學歷和工作,都是因為自己從小拼命補習、努力讀書到半夜才擁有的。但同時,他也想到生命中曾出現的老師、長輩,如同天使一樣的引導,讓他雖然成長在不完整的家庭,卻沒有走上歧途。就在那天晚上,陳逸文流著淚回應神的呼召:「我在這裡,求祢使用我。」

後來,教會有弟兄邀請陳逸文加入籌劃課輔班的計畫,當時有很多台大、師大、北教大的學弟妹也加入這個團隊。第一次招生就發現,有很多的孩子雖然住在大安區,卻有許多的需要。就這樣,週間陳逸文在竹科工作,周末回台北教課、帶領團隊,也因此認識了現任均一教育平台的董事長/執行長,呂冠緯。

有一天,呂冠緯親自跑到陳逸文任職的公司,告訴他有一個「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已經開始做了他所渴望實現的「線上教學」,這將能夠幫助到更多偏鄉的學生,並興奮地邀請陳逸文一同加入。才剛讀完聖經學校、結婚剛滿半年的他,根本不可能立刻離職,也沒有多餘的存款能養家活口,但那份邀請,就像「從聖靈來的攪擾」般持續不斷地在他的心中猖狂。不論他正在做甚麼事,聖靈都提醒:「孩子,你的每一個決定,都應該要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在太太的支持下,陳逸文決定離職,栽身投入教育:「神好像邀請我離開本來所擁有的光環,進到祂的心意裡。」

整合其他力量 讓線上教育更全面

隨著團隊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人認識平台的時候,當時的董事長卻說:「要知道你們不可能在均一待到退休,要開始想未來的規劃是甚麼?」教育所遇到的挑戰真的很大,必須聯合所有正面的力量,才能克服。在陳逸文思考未來的同時,信望愛基金會的人剛好就來邀請他,願不願意去帶領「Lear n Mode學習吧」。和均一的團隊討論後,確定了陳逸文在「整合更多的力量、不做重複的事情、一起幫助台灣的教育改變」這樣的目標沒有錯,便答應了。

進入學習吧以後,陳逸文承擔起團隊的成敗,帶領團隊做各方面的管理、目標的制定……等等,對他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很多東西從零開始,並且重新對焦在:學習吧是一個開放的平台,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些東西可以教別人,陳逸文提到:「我們開放平台,透過學習吧所提供的工具,讓老師可以自己建立課程,有影片、題目、講義和即時的互動、作業系統,讓老師可以自由發揮。」也有一些學生自主開了課程,像是「全民槍戰」課,教同學怎麼玩電動,間接地鼓勵了同學樂於分享的心。而在疫情期間,甚至還有出版社主動將國小到國中的學科內容建立在學習吧的系統。

有人提出質疑,開放自主建立課程,是否內容的品質會參差不齊?陳逸文回應:「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官方的課程」,實地訪談許多局處的長官、教學現場的老師,調查要做甚麼課程,才可以幫助台灣的孩子有更好的根基?當時宜蘭教育處的課督建議陳逸文做「國語文」。在台灣偏鄉有很多孩子是隔代教養,家裡講的是母語或是族語,或是媽媽是外籍配偶,這些孩子進到學校時,在字彙量跟詞彙量,都比同學來得少,在起步時就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透過「識字量測驗」,確認了一個事實是:國三低識字量組學生的識字量,比一般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識字量還少。那就好像近視的人眼鏡掉了,連要找到眼鏡的能力都沒有。語畢,陳逸文不禁哽咽:「那就好像有時候我的孩子把我的眼鏡拿走,我根本是全身都趴在地上了還找都找不到,必須靠太太的幫助。」

但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一間出版社願意授權課文內容,所以他們就自己想辦法,從成語故事書開始改寫,並且透過威盛集團的「語音辨識系統」,讓參與課程的孩子可以朗讀課文,同時錄音記錄,上傳到系統後,得到回覆「正確率」與「流暢度」,漸漸幫助孩子提升識字量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兩年多的時間下來,已收到超過三十萬個錄音檔,也有老師反應希望我們也推出英文的版本。」

很多單位看到原來國語文可以這樣做,也開始支持學習吧。例如國語日報,就把每天頭版跟二版的內容授權,轉換成電子書,讓孩子免費閱讀。不只是可以看,還有閱讀測驗,訓練孩子閱讀理解的能力;而張文亮教授也把文章分享給他們,做成「河馬教授的科普教室」課程。

夫妻兩人都在非營利機構工作,又扶養三個孩子,每兩年就要全家回太太的故鄉─英國一趟,想要儲蓄或買一些「需要」,像是汽車,根本是件難事。陳逸文曾經騎著摩托車載兩個孩子上學,被大兒子追問:「爸爸,我們可不可以開車?」、「不行,我們的車子壞掉了。」、「那為什麼不能有新的車?」身為一位父親,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是多麼令人難過的事,陳逸文坦白地分享心中的情緒。

陳逸文說,在那些關鍵的時候,他會重新思想:「神給我的呼召是甚麼?甚麼是對的決定?甚麼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也會很誠實地把自己的感受跟妻子和教會的牧者分享,請他們為自己禱告。同樣的,他也會問神:「祢怎麼看?」多年下來,他很清楚知道一件事:「神只有一個,夢想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神」,不是我們不能做甚麼決定,而是讓神做我們的神,讓祂在每一個時刻引導我們。同時,也去找到有智慧、認識自己、愛自己的屬靈長輩,請他們說說他們眼中的自己或是給予建議,好像織起一個保護網,以至於不管是面對外來或是內在的挫折與灰心,都有光引導著陳逸文。

陳逸文與妻子Katie所牧養的淡水靈糧福音中心今年剛滿七週年,陳逸文感動地說:「我是邊剪片,邊感動的流眼淚」,這些年,神所帶領成就在教會的事情超過他們的想像!同工也付上代價成為最好的左右手!願意機動性地調整時間,配合偶爾需要出差而無法在既定時間開會的自己讓他感動地在心中吶喊:「感謝主!」

| 採訪後記 |

確定要採訪陳逸文之後,我的同事也談起這位他們所認識的他。當年可是叱吒風雲的有為青年,迷倒了多少女生啊!「不要緊張,他很親切」是我的主管給我的鼓勵。面對我這個採訪小嫩嫩,陳逸文確實一點架子也沒有。大概40分鐘的時間,體現了「耶穌就是我的熱情」這句話背後的辛酸與堅韌,多年過去,無論是課輔班、均一,還是學習吧,都因著陳逸文的順服而結出了美好的果子。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夢想,或者你相不相信夢想有實現的一天,我必須誠實地說,若是按著神為出發點的夢想,祂會為你負責到底。陳逸文的故事還沒有結束,讓我們繼續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美好事發生在台灣的教育!

附帶一提, Katie傳道的故事,可以看這邊:

姐妹專欄 | 不照劇本走的美力人生-鄭鎮和、Katie Clague Chen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8期P.52-55)

3,89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姐妹專欄|困境轉為快意的女力斜槓 – 黃述忱、吳億盼

身為基督徒,不只是煩惱該如何找到工作,而是如何創造工作/找到屬於你的禾場?人生路途上雖有峰迴路轉,不變的是上帝一直都在,祂特別的心意使我們得的更豐盛。這次採訪到的兩位女性,黃述忱、吳億盼,都有著多角化的身份與職業,同時也散發著生命的快樂與魅力。

4,59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採訪|何恕瑜  撰稿|何恕瑜、林鈰崡  圖片提供|黃述忱、吳億盼

身為基督徒,不只是煩惱該如何找到工作,而是如何創造工作/找到屬於你的禾場?人生路途上雖有峰迴路轉,不變的是上帝一直都在,祂特別的心意使我們得的更豐盛。這次採訪到的兩位女性,黃述忱、吳億盼,都有著多角化的身份與職業,同時也散發著生命的快樂與魅力。

 

溫柔而剛強的福音歌手-黃述忱

她是台大畢業的社工師,23歲時,嫁給了同校的精神科醫生許超彥,兩人甜蜜生活,直到十年前的一場滑雪意外,先生下半身癱瘓,被醫生宣判再也站不起來;30歲的她,便成為了照顧者至今。

現在,她蛻變為福音創作歌手,同時也是作家、演講者:「上帝總是知道我們可以承受多少,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黃述忱說。

Q 同時擁有這麼多重的角色,時間夠用嗎?

我想,每個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吧?但現在我常提醒自己「夠了」。過去我凡事力求完美,有時過分投入到忘記吃睡。感謝主,賜給我一個很規律的先生,就像我的時鐘,提醒我要記得「生活」。女人隨著年齡增長,總會擁有越來越多重的角色──妻子、母親、家庭照顧者,或有專長要去發揮、創業。在多重角色裡,我們不要陷入完美主義、鑽牛角尖,而是要回想這個角色的初衷,告訴自己:「夠了」就好,以平安的心去接受。如同神創造世界六天,最後說:「這一切甚好。」

 

Q 可以跟我們分享在除了工作、家庭之餘,「愛自己」的方法?

第一是運動。每週會有兩天做有氧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才能堅持,例如我喜歡跳舞!平常也會在家裡做肌力訓練。運動時會分泌腦內啡,腦袋放空後,許多靈感也跟著跑出來。第二是學習。我非常喜歡學習。去年在網路上學吉他,生日當天,剛好是教會主日,平常我都是司琴,那一次就用吉他服事!感謝神,讓我能用不同的樂器敬拜祂。前年我上了冠冕理財課,學習用聖經的信念看待財務,做忠心的管家。去年我更進一步學會做會計帳,管理公司的帳務。這樣會不會聽起來很像工作狂啊?(笑)但學習真的讓我很放鬆,更開心學會之後能夠用來服事。第三是整理東西。捨棄工作、生活空間中不需要的東西。當心情不好、壓力大時,整理東西幫助我減輕壓力。我很喜歡看斷捨離的書,也因此意識到,如果東西放著沒有用也不去整理,有一天會變成它的奴隸,所以我學會跟它說「謝謝」,然後把它清理掉或者送人。特別推薦約書亞‧貝克的《擁有越少,越幸福:擺脫物質束縛,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極簡之道》,分享跟聖經結合的斷捨離。

 

Q 您曾說過:「之所以能面對苦難,是因為我們有神,而且還有一群啦啦隊!」可以舉例嗎?

經歷先生癱瘓、失業,而我成為長期照顧者,心情和生活上都受到很大的打擊。當人面對失落,一定有很多眼淚,但聖經給我們極大的盼望,告訴我們上帝有賜平安的計畫。「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二十九11)。當然,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沒有憑空消失,像是超彥的病還未康復,但即使在這個時候,也讓我學習在祂的面前流淚禱告,並學習打開我的眼睛,去觀看和數算神如何介入在我們的生活。大學時期,我莫名其妙讀了社工系,讓我清楚知道身障家庭擁有的福利資源;超彥受傷前就是精神科醫師,而非必須長時間站著幫病人開刀的外科醫生,這讓他坐上輪椅後,能夠順利返回職場。我還笑說他的醫術變好了,因為許多人光是看到他坐輪椅看診,就會覺得「我的問題算甚麼?」長期住院的經歷,也使我們感情更濃厚,更能夠了解人們在生命患難時的感受;當我開始想要做音樂的時候,成為真實的靈感。

上帝在苦難中的預備,也包含支持我們的啦啦隊。我們最大的啦啦隊是家人,苦難使我學會感激與珍惜他們付出的一切,不再幼稚地挑剔。此外,還有教會的弟兄姊妹,患難時幫助我們許多需要。有時,啦啦隊是身旁不認識的陌生人。例如超彥每週開車到台科大諮商中心服務,下車時,常常有學生主動衝過來幫忙。當我們學習辨認出生命中的啦啦隊,就會看見上帝慈愛的預備與計畫。

Q 可曾在婚姻中感到疲乏?愛情有保存期限嗎?

我們已經結婚十七年了!現在和婆婆三人住在一起,我每天晚上都會煮晚餐喔。我覺得自己感到疲乏的時候,通常是計較自己的付出比較多;以及當所負荷的超過自己能夠負擔的時候。

感到疲乏時,就要正視它。我們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不是像打地鼠,試圖壓抑和忍耐。疲乏時,需要有健康的溝通,也設立「健康的心理界線」。像是過年期間,夫妻容易為了配合雙方的家人,在許多事上變得沒有自己。我會和他坦誠我的感受,建設性地討論,下次有類似的情況時,我們可以如何反應?感謝超彥因為愛我,很願意一起想辦法來調整。

在婚姻中,看見彼此的成長與付出,也幫助我不會疲乏。十年前超彥剛癱瘓,我要負擔所有的家事。但這些年來,我看見他不斷成長,從一開始沒有辦法做家事,到會擦桌子、趴在水槽邊洗碗、甚至是負責家裡的地板清潔,現在還會煮餃子、做優格給我吃。(真的是用菌粉、燒杯做出市面上沒有的完美優格!)感謝神,給我一個因為愛而不斷成長的先生!

 

Q 接下來有什麼新的計畫、想給自己的挑戰?

我跟超彥計畫合寫一本書,結合基督信仰、精神醫療和社工的觀點,幫助人面對苦難。面對苦難,不是「危機,就是轉機」講得這麼輕鬆。聖經上說「我們不要為惡所勝,而要以善勝惡。」苦難雖苦,上帝卻能在我們身上顯出祂的大能,勝過這世界。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基督徒勇敢的發聲。

Q 送給姐妹一句鼓勵的話。

如果很累,就讓自己休息,睡一睡;如果發現自己太執著,學習告訴自己:「夠了,上帝已經覺得妳很好了。」

 

勇於學習、活出精采自我的高階經理人─吳億盼

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理人,又是教會的執事,每年還利用休假時間參與短宣,就像是半個宣教士的吳億盼,就是一位活出自己美麗風采的女性,讓我們一起來看她精彩的職場生活、與神同行的故事。

Q 身為女性主管,在帶領屬下的時候,曾遭遇過什麼挫折?又是如何面對的?

當我從產品經理變成事業處的負責人時,正處在要學習新事物的階段,國外分公司的大主管無預警的離職,使我必須要立刻處理內部的問題,但這對我來說其實很困難,因為我人在台灣,只能趕快前往補救、瞭解狀況,還要確保自己能夠掌握。這個過程中其他的主管開始有衝突我得去解決,面對兩位190公分高的男性主管,要如何溝通和解決問題其實讓我很恐懼,那次的挫折就是有主管還是離職了,我被迫去學習面對這些事。

在職場中,我覺得女性比較容易放下自己,並去學習其他人如何帶領團隊,但因為女性主管本來就偏少,能夠參考的典範不太夠,而早期的女性主管又以外商為多,與本土企業的文化不同。加上社會的觀感大多是女性主管很強勢、很情緒化,但要是太被動,又會被認為妳沒什麼能力,所以要如何平衡是很需要學習的。

我認為在每個階段,都要勇敢去學習,去作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若是沒有好的效仿對象,就要自己即興發揮。因為不管現在或未來,合作的方式都是越來越多,要經營的是整個團隊的氛圍和士氣。很多非強勢或官方做法,無論男性或女性主管都能做,但有些時候女性做起來會比男性容易,因為女性是比較有同理心和細緻的心思。

Q 在職場中有經歷過神的祝福嗎?帶來什麼影響?

有一年公司想拿到一個大專案,我找了大家一起禱告,也表明如果沒有拿到這專案,也不能因此跌倒,對神沒有信心。結果這件事真的沒有成,卻在幾個月後,同一個客戶提出一個全新的企劃,出的價格是前一個專案的五倍,我們就拿到了。神奇的事情就在這裡,在第一件專案和第二個企劃的過渡時期,公司的另一個部門併入我的部門,而那個部門的技能專長,剛好是第二個企劃所需要的,也是我的部門原先沒有的技術。在這個好像失去的過程中,反而是在預備我們,然後再給我們更大的獲益。若不是有團隊進來參與,我們根本沒能力完成這個案子。

公司曾經轉型,在轉型後我感覺到大家的生命力跟創造力都出現了,而轉變是需要過程的,時間也比我想像得還要漫長。其實有時候神不是不願意給祝福,而是你可能還沒預備好。神給祝福是很容易的,但我們承接得了嗎?所以我相信職場的禱告祭壇代表神的國設立在這裡,只要我們的文化、氛圍和人先對了,神的祝福只要在對的時間就會來了。而在等待過程中,還是能夠積極的去嘗試很多事情、訓練自己,也在團隊合作中越來越熟練,預備好承接神給的祝福。

Q 在面對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和基督信仰的價值觀衝突的時候,最大的挑戰是甚麼?如何處理的?

我認為這與行業跟公司的文化有關、也看你身在什麼位置。而剛好我們公司的原則和文化對我來說,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但有一個更本質的條件是,身為領導者,自己的廣度要夠、看得要遠,把自己的團隊定在一個比較優勢的地位時,也就較不容易被外界影響。如果市場的競爭很大,但我有相對優勢的條件時,壓力就會變小了。當你越卓越,你越不被影響的籌碼就越高。而在與客戶溝通時若是出現價值觀的衝突,那就是作為領導者的我,需要去解決的。市場大家都想搶,我覺得遇到問題時,需要很靈巧,因為我們要合作而不是妥協,就像但以理不吃王提供的膳食,但他仍能夠為王做事。

其實台灣只是世界科技市場上的一小部分,會有衝突是因為我們處在零和的環境(註),除非跳出框架來思考:不只是「你的收益是我的損失」,而是「彼此加在一起有甚麼可能性」?

Q 工作、日常生活的種種已經很忙碌,是如何保持對生活的熱忱?

我喜歡打拳擊和做重量訓練。拳擊一局大約是兩分鐘,在那兩分鐘內需要非常專注,稍微一閃神就會被打倒,這樣的專注會讓我忘掉其他事情。

曾有高階主管來問我,壓力很大的時候怎麼辦?我告訴他們:「有時候領袖能夠為團隊做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好好休息或是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主管能不能為團隊加分很難說,但要搞垮一個團隊是很容易的,因為你只要帶下一個糟糕的氛圍、很多的負面情緒就行了。多數時候是不小心的造成的,但如果能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才有餘力將正面的、有活力的氣氛帶進團隊。

我也很喜歡閱讀,2014年開始我給了自己的目標是一年讀一百本書。會這樣做是因為當我開始思考,要用什麼方式可以吸到最多不同面向的文化、企業看事情的角度,發現閱讀是一個我可以很快就進入的方式。當我讀完後就在個人的社群媒體上分享心得、推薦書;去年我開始經營網站「讀書e誌」,希望能夠分享更多的資訊和心得給大家。這也是我傳福音的一種方式,透過我的選書,表達我的價值觀,帶出正面的影響力和盼望的力量。

 

 

註:零和思維(Zero-sum thinking)又稱為零和偏見(Zero-sum bias),是個人認為情況就像一個零和博弈,一個人的收益將是另一個人的損失。該術語源於賽局理論。然而,與賽局理論概念不同之處是零和思維指的是心理結構。指個人對某種情況的主觀解釋。零和思維常用於 「你的收益是我的損失」(或者相反地,「我的損失是你的收益」)。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7期 P.28-31)

 

4,594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牧者專訪|演上帝的劇本 當藝人變身成牧人-宋達民牧師

「以前只要有作品出來就覺得自己很滿足了,而且戲裡婚喪喜慶都經歷過,現在這些不但沒有少,而且還是完全『真實』的…」

3,67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宋達民是雙胞胎中晚十五分鐘出生的弟弟,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哥哥拉去代理他當兵期間的替身,進而成為台灣電影電視圈知名的演員,一演就是三十年。婚後與洪百榕的婚姻,家庭幸福為人所知,後來竟回應了上帝的呼召開始讀神學院,甚至創立了藝之星教會,在今年正式被按立成為牧師,牧養著許多表演工作者。

 

勝過自我懷疑

即使在外人眼中看來是模範丈夫、父親的他,過去其實常常論斷自己:「為什麼我不會?為什麼我做不到?」甚至懷疑自己連自己都愛不好了,要怎麼愛妻子、愛孩子?

「信仰就是生命,每一個角色都是從不會開始的。」達民牧師說,每個過程從完全不會到知道、進而熟練,是需要不斷操練的。他舉例當自己迎接第一個孩子──小寶出生時,看著他沒有頭髮、滿身是皺紋的模樣,覺得非常害怕;渴望能跟小寶建立親密關係,在幫他洗澡的時候,觸摸到孩子的身軀竟是這麼地軟!種種的「第一次」都讓他感到戰兢,甚至懷疑自己,不知道要怎麼愛下去。對達民牧師來說,以前雖然戲裡有抱過嬰孩,但都是假的!

後來,他從聖經中找到人生的解答,「即使讀了很多聖經,知道神要我們『愛鄰舍』,卻不懂神這麼說的真正涵義是因為『愛』,如此我們很容易會陷入批評、論斷之中。同樣的,在人生中,若沒有認清是神允許我們去體會這些事的發生,便很容易讓自己落入『論斷自己不夠格」的負面想法。』達民牧師說,過去的經歷讓現在的自己很能夠理解他人,並且服事那些現在正在扮演著這些角色的弟兄姊妹,特別是弟兄。

出乎意料的選項

從來沒想過會變成傳道人的宋達民,即使因為孫越的帶領信了主,很渴慕神的他,總覺得當個平信徒就好,做好該做的、奉獻該奉獻的,繼續在演藝之路發展就是理想的人生了。有一次,他跟寇紹恩牧師一起去探訪一位在安寧病房的弟兄,起初只是想以陪同者的身分參與在其中就好,後來心中突然冒出:「既然都來了,是不是還可以為他做點甚麼?」的想法,雖沒有跟任何人說,但下一刻寇牧師竟然當場就說到:「我有一個感動,要請達民弟兄來為你禱告。」

後來發現到自己對演戲的熱情,也不再像以往濃烈,宋達民說:「最慘的情況莫過於你有工作,但你只是為了收入而做。」大概有一、兩年休息的期間,他沒有主演任何戲劇,但是教會界的服事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多。雖然對演戲的熱情不再如此強烈,但還是會留戀當演員的榮耀,或者已形成某種舒適圈,於是每天晚上跟神禱告,求神幫助他不要脫離演藝這行。隱隱感覺自己未來的事業將會有很大的轉變,當時台灣演藝圈的環境正好也不如從前的榮景,宋達民便向神提出:「可不可以帶我暫時離開台灣?」的要求,他禱告神能夠為他開道路、到新的發展環境。

不久之後果真有機會去大陸拍戲,以為會就此成為內地最知名的台灣演員的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不斷有感動,直接在拍戲現場傳福音起來,例如在化妝間的時候,他會為身體有疾病或心裡有軟弱的演員、同事們禱告,之後他們也得著醫治了!沒有班表的休息時間,他會邀約同事們在飯店房間一起小組,更在當地找了教會,帶著同事們在星期天的時候一起參加主日聚會。

儼然是個職場傳道人的宋達民,明顯感覺上帝對自己有呼召,但是對於演藝事業也不是說放就放得下:「我演了三十年,還沒演到我最想演的代表作,我需要演到一個才罷手!」哪知不到一個禮拜,他就做了異夢──演了一個角色,從年輕演到年老、從乞丐演到國王,還經歷了像是宮廷劇的愛恨情仇戲碼,最後醒來,立刻被上帝問:「你演夠了沒?」懷著一股不甘心,卻又感動、驚嚇、恐懼的眼淚,他知道就是這個時刻,該回應傳道人的呼召。

 

開拓之初

經過六、七年的時間,神帶領他開始受裝備、就讀中華福音神學院。兩年前迎接了第三個孩子的出生,同時神也帶領他出來開拓教會,從看到最適合的場地,兩天內決定承租,到投入了兩千萬元建造完工,都在半年不到的期間發生。在人眼中看來是個成本過高的投資,何況是對於一個沒有經驗的菜鳥傳道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平常是達民牧師最佳幫助者的妻子,由於剛生產完必須坐月子休息,無法像從前一樣在身旁,神卻沒有忘記徬徨無助的宋達民,常常半夜把他叫起來,親自指導他不論是硬體上或軟體上的組織規劃等。

「從平信徒變成建立一間教會的傳道人,就好像純粹談戀愛跟建立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事」達民牧師說。敬拜團怎麼挑選人?兒童主日學怎麼成立?影音後控團隊怎麼誕生?從現有的不到五十個人中,把每個人分配到適合的位置,「像摩西的岳父告訴他要設立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我相信是神帶領摩西在西乃山上寫十誡、造會幕,絕對不是靠他的腦子憑空可以想出來,是上帝透過聖靈告訴他。」達民牧師相信,是上帝帶著他們一起同工,以至於可以把藝之星教會建造起來。

出道以來最榮耀的戲

在猶豫是否要繼續演藝之路的時期,當不經意的遇見他人正在棚內拍攝,或是遇到出外景的團隊,心裡會覺得有些感慨,因為那是過去自己非常喜歡、再辛苦也值得的事情。但當確定要離開這個圈子以後,「我終於體會球員在退役前最後一場比賽時所流的淚都是真的。真的告別過去自己發光的戰場和舞台了」強調現在已不再懷念,比起演戲,他更想要親自去經歷、體會人生中的真實,「我今年52歲,這是我人生中最踏實、最榮耀神的時刻,我也相信未來會更好。」

「藝人與傳道人之間有相同之處: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為了牧養和探訪人的需要或是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必需要有夠強的適應力,保有自己的時間隨時能被調整的彈性心態。因為過去的訓練,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以前只要有作品出來就覺得自己很滿足了,而且戲裡婚喪喜慶都經歷過,現在這些不但沒有少,而且還是完全『真實』的。「我覺得現在我演的就是自己的人生,當一個角色是需要真正去負責任的時候,你會更戰兢;當事情成就以後,你也會感覺更榮耀!」

談到未來的計劃及展望,達民牧師和師母都希望所帶的門徒未來能建立自己的教會,不要只是在這個小小的教會裡面,因為「每個人都有影響力、都可以去傳福音。未來我們會做更多宣教的工作,在台灣:我們著重在表演領域;在國外:我們希望去各個國家宣教,讓福音遍傳全地。」達民牧師堅定地說。

 


採訪後記

訪問這天,達民牧師和百榕師母穿著教會的帽T一同現身。達民牧師說 :「本來我和師母這個時候是要帶著教會同工一起去非洲宣教,現在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關係,只能先喊暫停了。」可見牧師對宣教的火熱真是從演員時期到現在都沒變。採訪中達民牧師說到:「要知道其實上帝是我們的編導,我們都是祂的演員,只要盡力把上帝給我們的工作做好;不需要患得患失,把握每一次的機會經歷祂的恩典。選擇跟神同工,會了解到大部分你做不到的,其實都是神在帶領。」即使非演員職業的你我也值得省思,從人生經驗中學習來自神所出的「愛的功課」。

訪問結束後,達民牧師師母帶我參觀了教會的空間,雖不算很大,卻很用心地打造每個角落,於此同時我也自行腦補了達民牧師前面分享到他「建造時的無助」,便能了解為什麼說是神跟他們一起建造教會的了。看見明星夫婦卸下光環,走進神的呼召,實在是很美的事。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7期P.52-55)

3,67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等待,最有效率 史明輝-等待中見證上帝的奇妙

等待就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有時候時間點不對,你再怎麼急迫地去衝撞、去爭去搶,都沒有用,就算贏了爭執,實際上也是輸家。

3,54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這麼多年後回想,我覺得等待就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有時候時間點不對,你再怎麼急迫地去衝撞、去爭去搶,都沒有用,就算贏了爭執,實際上也是輸家。

 

史明輝是第54屆金鐘獎動畫節目獎《小兒子》知名動畫的導演,曾遠赴紐約與加州研究所取經的他,創立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系,目前擔任系主任,也是「關渡國際動畫節」的創辦人。他在2013年製作的《寂寞碼頭》,曾拿下亞太影展最佳短片、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台灣首獎等殊榮,近年代表作《小兒子》也陸續入圍多項國際影展。

「這麼多年後回想,我覺得等待就是最有效率的手段。有時候時間點不對,你再怎麼急迫地去衝撞、去爭去搶,都沒有用,就算贏了爭執,實際上也是輸家。史明輝說,「但我相信不論何時,當我宣告出我的盼望,神聽見了,祂必定會幫助我。

堅持喜歡的事情

史明輝從小就喜歡畫畫,不過在台東長大的他,成天快樂地玩耍,對於未來沒有太多想像。到了高中快要畢業時,他才突然回過神:未來要幹嘛?當時只有畫畫這一技之長的他,決定報考美術系。

為了得到更好的訓練,史明輝開始跑到臺北補習,當時還沒有週休二日,讓他每週的固定行程顯得更為擁擠:他總是在週六從學校下課後,搭著夜車慢慢從台東晃到台北,經過九個小時的車程後,抵達台北都已經是清晨五點。但畫室要到大約八、九點才會開門,他只好胡亂買個早餐,蹲在畫室門口邊吃邊等。

史明輝回憶,當時美術系還不像現今普及,準備考試的過程實在很辛苦,不過為了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他仍咬牙撐過。雖然最後因為學科成績沒有很好,無法一嘗所願,但靠著術科的優異表現,他仍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

大三那年,史明輝發現隔壁的影劇系開了一門「動畫研究課」,頓時有如發現美洲新大陸,從此一頭栽進動畫的世界,「其實小時候就看過卡通,但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做卡通,因為覺得好難噢,」他說,「我看過動畫的製作過程,看著他們一張圖一張圖慢慢畫,最後變成動畫竟然卻只有那麼短短的時間。

當時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多電視台,連電腦也都才問世沒多久,更別說網路了,所以想要找動畫來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還好在「動畫研究課」當中,開設課程的李道明老師收集了很多錄影帶,每到上課時間就毫不保留地播放出來,與同學分享。

這門課內容紮實,更不是一門討喜的「爽課」,除了需要吸收大量資料,還得應付老師開出來的大量作業,到最後連影劇系的本科學生都紛紛退選了,但史明輝仍然堅持著自己選擇的這條道路。

修煉耐心

製作動畫,是一種培養耐心的過程。一般較為常見的商業型動畫,都需要大量重複描繪相同的角色人物,不僅要畫得維妙維肖,還要求每個細節都得一模一樣、分毫不差。雖然史明輝學習的是較為藝術屬性的類型,所以不需要太過琢磨於這些眉角,但因為當時動畫製作技術不如現代發達,在製作過程中仍得面臨許多艱難的挑戰。

當時的動畫製作需要使用底片拍攝,每100呎長度的底片大約可以拍攝兩分鐘,每一次都需要拍攝到一個段落,才會把所有底片全部一起取出沖洗。因此在拍攝過程中,完全無法得知當下的成果如何,也因為如此,動畫師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記憶力,牢記拍攝前前後後的畫面長什麼樣子,才能製作出有連貫效果的作品。

在勞心勞力的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之後,當底片沖印出來,才能在放映室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這個時候只會有兩種心情:一種是太興奮,覺得效果實在太好、太有趣了,另一種就是太難過,」史明輝笑著說,「有時候甚至拍攝時把底片裝反,也要到沖印完才會發現,一切都要從頭來過。」

但史明輝卻總是享受在這些旁人看似繁雜的過程中,享受到一個地步,直到今日他都還能夠在回憶中聞到攝影器材的味道,那是一種摻雜著機油的、迷人的底片味。這份經歷讓他逐漸培養出耐心,因為即便拍攝時付出再多努力,也不得不等待到最後才能目睹辛勞後的成果。

耶穌不惜代價  尋求迷失的那隻羊

在職場打滾幾年後,史明輝繳出許多廣受好評的動畫作品,也開始陸續被各大學邀請擔任客座講師,最後在2008年,他正式成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教授。有趣的是,當年曾讓他朝思暮想、甚至重考後仍徒呼負負的第一志願:國立藝術學院,正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前身。

幾十年前根本想像不到,那時候我想要考的這所學校、而且是考了這麼久都沒上的學校,在多年後的今日,神竟帶領我來到這邊,」三年後,當時的北藝大校長想要創立動畫系,而史明輝又是全校唯一動畫科班出身,於是他順理成長成了動畫系的創辦人。

一直以來,不論是在業界還是校園,史明輝面對最大的挑戰都和動畫製作無關,而是人際的互動。面對挑戰,他總是蠻橫地用衝撞解決問題。不過在2014年信主後,他開始有了一番不同的體悟。

某天他讀到馬太福音18章、關於「走失的羊」的比喻,讀到一半,他就得意地認為自己知道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放棄走失的那一隻迷糊鬼嘛!怎麼可能因此忘了顧全大局,若是不懂得斷尾求生,反而因此讓另外99隻羊受到傷害,那豈不是損害更大嗎?

讀完整段故事後,故事的結局頓時讓史明輝感到不解。過去自己闖蕩多年來使用的理念,竟然剛好和耶穌的教導相反?直到後來為人師表,史明輝才更深刻體會耶穌所說的、還有天父的心腸,「原來,找回走失的那一隻羊、所能得到的喜樂,遠遠大於擁有99隻羊的喜樂,」史明輝感慨地說,「我覺得聖經的教導很奇妙,直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持續享受在這份奇妙當中。有些話語雖然看似不可能,但你如果照著走,神都會把它變成可能。

過去,面對不交作業、不來上課的學生,史明輝總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他開始主動思索:這些學生沒來上課,都跑去哪了?他們沒來上課的時候都在幹嘛?他開始嘗試主動伸出關懷的手,約學生聊聊天,詢問最近過得如何?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試圖找回這些身邊迷失的羊隻。

「我開始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我也覺得,神在我身上也許要做一些事情,這就是祂帶領我轉向教育這條路的原因,」史明輝說。

最美的時刻

走過這麼多年來,史明輝不僅是導演、也是一位教育者,更是一位好牧人。在生命旅途中他不斷轉換方向,但在看似雜亂與茫然中,卻都隱含著神為他的引領與安排。

「這麼多年後回想,我發現等待這件事情其實是最有效率的,」史明輝說,「你不需要急著去做你心中認為最緊迫的事情,因為如果時間點不對,就算再怎麼急著去衝撞也沒有意義。」史明輝回想,當自己還在業界時總是靠著拍桌子、面紅耳赤的爭論來贏得勝利,後來他發現,用這樣的方法即便贏了爭執,也會讓雙方都變成輸家。

「等待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當一切環節一一就位、神開始動工,那才是最美的時刻。」史明輝說。

︱採訪後記︱

當我們與史明輝導演約在台北藝術大學的動畫研究系主任研究室見面時,不免有些緊張,除了因為進入了台灣的頂尖藝術學府,同時也因為是第一次與得獎無數的動畫導演初次見面。

簡單介紹了自己後便開始訪談,這位國內外動畫業界首屈一指的老師便娓娓道來他的故事,述說到當初接觸到動畫藝術這塊領域的時候,甚至能感覺到史明輝的眼睛在發光,機油和底片味之於導演,如同人們初嘗到美食般興奮的神情,以至於讓他沉浸其中直到今日。

經過多年鑽研,所創立的「紅色外星人工作室」就像是影格的序列不斷推陳出新,從故事發想、劇本寫作、角色設定、製作場景、模型,零零總總繁複的過程,都讓史明輝感到非常滿足、快樂。直至成為各校爭相聘請的講師、教授,甚至受北藝大前校長的力邀進而創立了動畫學系並擔任系主任至今,從業界跨足教育界,不免有些心境的轉變。

五年前因著妻子的介紹進到教會,深深受聖經中耶穌所做的事、說的話而吸引,尤其是談到馬太福音迷失的羊的故事,竟哽咽起來…多年以來快狠準的處事態度被深深衝擊著…在這段過程裡,史明輝也曾想停下腳步,暫時不再急著要做作品時,「夢田文創」的蘇麗媚執行長就遞上了「小兒子」的原著前來邀約。幾經思考,史主任發現到,將來製作動畫的動機將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作,更是可以透過動畫的美好,傳遞神所應許的良善,間接影響這個世界

就在訪完的時候,主任邀約我們參加接下來一週的關渡國際動畫節,同時,一隻小貓咪正好睡醒慵懶的散步到陽台,主任解釋說這是他所領養的,除了牠,還有一隻小狗。看著主任溫柔撫摸著這隻可愛的浪浪,可以感受到非常難得的是-能幹、強大的導演果真擁有一顆柔軟的心腸。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6期P.52-55)

 

3,54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牧者專訪|以聖靈和神的話作為最終準則—腓力‧曼都法

讓我們一起「活在以聖靈和神的話為生命的終極準則上。」別害怕別人怎麼想你,或他們怎麼評論你。到最後,只有聖靈和耶穌如何看待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2,98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亞洲青年覺醒專題報導-腓力牧師專訪

文字整理 | 黃詩絜、何恕瑜

 

Q可以和我們分享,為什麼這次有感動,需要聚集更多的教會與年輕人,一起來到這個聚會中?

當教會合一時,我們可以傳達神的聖潔、熱情、對失喪靈魂的負擔以及對世代極大的異象,我覺得這是一個完美的時間點,特會是我們被聖靈和神的話攪動的時候,是一個恩膏分賜的時刻,以至於我們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領受極大的影響力,神能使用這些時刻讓福音被廣傳。

Q這次來到臺灣,最迫切想與年輕人分享的信息是什麼?渴望看見年輕人生命經歷什麼樣的轉變?

年輕人大部分一不小心就會沒有異象。聖經說「神的民沒有異象就放肆。」這個意思是他們會偏行己道,朝著不同方向前進(沒有往耶穌的方向)。所以我們才需要像這樣的時刻對年輕人的生命說話,給他們人生正確的異象。聖經上也說,當聖靈澆灌時,孩童要說預言,老人要做異夢,年輕人要見異象。我們希望他們看見異象、看見未來、預見自己成為領袖,成為這個世代的解答。

有很多迷失的年輕人,來自破碎家庭或是心裡充滿掙扎,我相信年輕人他們需要恩膏,需要有人挑旺,需要有人對他們說真話,而不是一些讓他們靈裡沈睡的搖籃曲,當他們看見自己的生命能改變,就不會再繼續浪費光陰。點亮他們的靈魂、把他們推進禾場裡!這些年輕人所處的時代會成為最卓越的世代。

Q你覺得基督徒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思想「傳承」這件事?是參與牧養之後嗎?還是有了小孩之後?

如果我們真的是基督徒,就要像基督一樣:從他公開服事的第一天,就在尋找門徒。他向父神禱告整夜賜下啟示-哪些是他需要選擇作為門徒的人?他不想選擇完美的人,而想要呼召對真理飢渴慕義的人,去呼召、恩膏、訓練、教導他們。只要開始,雖遲不晚。從進公司的第一天開始;在事工前期就開始,因為門徒不會在一夜之間變成熟,需要時間才能看見果子,所以越早開始,就越能看見果子。而事實上當開始門訓人的時候,我會變得更敬畏神,因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我看,或是尊敬我,把我當成模範,我也會變得更小心、更有智慧。

只要你發現自己比別人領受更多,就應該開始傳遞這些知識給沒有你那麼幸運的人。千萬不要把這些真理攬在身上,任何基督給你的寶藏,尤其是屬靈的寶藏,都不只為你一個人,要分享給其他人。

Q「親愛聖靈,My Best Friend」這首歌,有一句歌詞Bit and bridle in my flesh,這句歌詞背後有何特別意義?

大家都喜歡聖靈溫和的一面,不喜歡「嚼環韁繩」這部分。「嚼環韁繩」的意思,就是在你軟弱之處,包括在身上,那些你一出生就帶出的罪性上,聖靈會成為你的「嚼環韁繩」。所以當聖靈臨到你身上時,你不只是領受能力與見證,你還會領受這個「嚼環韁繩」。

舉個例子,每一次當你口中說出關於別人不好的話語,相信我,你自己也會不好受。聖靈會跟隨你到天涯海角直到你對那些還沒道歉的人致歉為止。對我來說,我是一個很快動怒的人,而我的肚子就是聖靈「嚼環韁繩」之處,每一次只要我瞬間發怒,肚子就會絞痛,就像是聖靈在我肚子放下「嚼環」一樣。聖靈會在你的軟弱上掌權,祂要親自成為你的「嚼環韁繩」使你不陷入罪中、使你更多親近祂。

Q與聖靈成為好朋友,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你是無懼的,你不會害怕未來如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祂的手中,祂用手托住你。我不會斷言自己是祂最好的朋友,因為我還在學習,我常常讓他失望也讓自己或其他人失望。但是至少我希望祂可以當我最好的朋友,然後也希望,我可以當祂最好的朋友。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可能等我再年長一點,祂會對我說:「腓力,我的兒子,我的僕人,你其實在我最好朋友的圈圈裡。」那我會超興奮的!

Q最後想請牧師對所有的年輕人分享一段鼓勵的話。

就讓我們一起「活在以聖靈和神的話為生命的終極準則上。別害怕別人怎麼想你,或他們怎麼評論你。到最後,只有聖靈和耶穌如何看待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P.36-37)

2,98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姐妹專欄 | 打破框架 與神做教育 – 李丕寧、楊麗芬

從前雖沒有快樂的童年,如今因著婚姻家庭得著滿足。與先生親自教養著六個孩子,成為國境之南的在家自學先鋒者,遭遇困難也沒有放棄,因為愛,而可以堅持-一個笑淚交織的幸福見證。

2,56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採訪|何恕瑜  撰稿|何恕瑜、林仕崡  圖片提供|李丕寧、楊麗芬

 

除了台灣現行的國民教育體制,還有沒有第二、第三種選擇?

這次採訪到的兩位女性:一位是以天國文化為教育理念的實驗學校校長李丕寧,

另一位則是「十七年前」開始以在家自學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的全職媽媽楊麗芬。

且讓她們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孩子心目中最溫暖的校長媽媽-李丕寧

身為「校長世家」的孩子,從「不願意」到「願意」進入教育界,成為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學生、老師和家長,濯亞國際學院的

李丕寧校長,擁有溫暖堅定的微笑,而她是如何走上神給予她的命定?

Q如何確信想要走教育這條路?遇到困難時如何堅持下去?

其實從小我是確信「沒有想要」走上教育這條路,出生在校長世家,非常明白教育的美好與辛苦,甚至可能沒有時間陪伴家人,而我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不會被犧牲,才會決定不進入教育界。但我的心卻也沒有真正離開過教育領域。從小家中就常會聚集許多教育界人士,童年時都在教育的氛圍下長大,現在回想,其實那很像是 神給我的「私塾式校長訓練班」。

走上教育的契機,是 神帶領我回台灣陪伴生病的父母親,我感受到「教育」是母親一生最愛的工作。在她病重時,仍然想勸說路邊抽菸的小孩,甚至當我帶著她出門而迷路時,只要看到附近的學校,母親就好像google map一樣,能找到正確回家的方向。2014年當我告訴她,我將回教育界時,彌留中的母親留下眼淚,三天後,她似乎非常放心地回了天家。

所以當我遇到困難,除了信仰,還有個力量就是「我要把學校辦好」的信念,因為母親曾是全國的特優校長,也曾是師鐸獎得主。所以我知道我唯一所要做的就是,在上帝給我的命定中服事教育界,除了是順服上帝,也是紀念母親的方法。

Q身為一位女性,在您辦學的過程中,發揮甚麼樣的影響力?

在濯亞,與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是很重要的部分,在這個角色上我覺得身為女性擁有的特質是「孕育的過程」,無論是面對家長的原生家庭、學生的過去學習經驗,都需要如同懷孕的過程慢慢地、緩緩地去感覺改變。家長溝通的部分,因為我本身就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很能夠瞭解家長的辛苦,從他們的恐懼、慌張或者困擾去著手,然後分享我的經驗,提供想法和建議讓家長參考,陪伴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面對老師,也因為過去職場的經驗,可以分享女性職場人身體的困境、家庭的煩惱,甚至關係的困擾,讓老師比較有安全感,將心力專注於教學。

Q您的原生家庭對您的養成有甚麼關鍵的影響?

能夠成為濯亞的校長,是因為我有一位教育家的母親,能夠了解我、讓我發揮、做我想做的事情。她希望我能夠服務教育界,卻花了三十年的等待,就像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最辛苦的是「等待」,也因為母親的包容、等待和接納,才能夠造就今天的我。學校很多的創舉,都是因為我沒有被壓抑過、沒有父母的壓力,才能讓我創意源源不絕。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給我夠多的愛,讓我有心力做各樣的變化,而不會活在框架裡面。

Q濯亞有別於一般學校的特色,例如將「看見孩子的亮點」和「信仰融於課程」,是如何做到的?

靈性教育就是不斷地突破框架,重視思考的歷程。濯亞結合讓思考看的見的哈佛零點計畫及耶穌應用不同的寓言與信徒對話的精髓,不同的孩子運用自己的恩賜達到學習目的,享受習得的喜樂。學校的四大信仰基石

” God is good.(勇敢作夢)”,

“Nothing is impossible.(勇敢冒險)”,

“Everything you ever needed is paid for by Jesus.(勇敢支取)”,

” You are significant.”(勇敢服事),

運用長課堂的時間,教師透過閱讀文本或看一段影片,發問引言,孩子們透過問答的過程將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和疑問提出,教師將他們所回應的內容連結到知識和生活,這稱為「社會建構法」(social constructivism)。在過程中孩子彼此交換經驗、思考如何創造,而老師在一旁是伴學者(facilitator),提供孩子新知識和技能,藉由這樣類似搭鷹架的過程,孩子因著訓練思考及溝通成為未來世代的溝通者、引導者及領導者。

舉例來說,二年級課堂的主題是「家」,我們會讓孩子去思考不同地區的家或者動物的家有什麼不一樣,經過文本的詮釋,還可以延伸出隱喻的家,例如鞋子是腳的家,進入另外一個詩意的層次,孩子們相互討論和創造學習的效果,遠比教師直接教學的成果還要豐碩。這種突破和創新就是靈性教育的精髓。

又例如:開學之初有「羽化成蝶」品格營,將「遇見神營會」和「品格」融合,教導孩子在食衣住行上,認知什麼是「好」;讓他們理解並學習(In order to do good, you have to know good.),濯亞也希望培養孩子2R-尊重(Respect)與負責(Responsibility),期待學校能成為孩子們進入社會的孵化箱。品格教育之餘,體驗教育是現今的時代孩子們要學習、同理別人的感覺和察覺別人的需要,因為未來的社會中,比乖比不過機器人、比聰明比不過電腦,孩子們在未來如何生存?

「感知學習」和「體驗學習」是知識教育之外的信仰教育基礎。例如:學生能學習觀察老師、同學的身體狀況或心情,學習觀察天氣而如何穿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未來進入社會重要的能力。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楊麗芬

從前雖沒有快樂的童年,如今因著婚姻家庭得著滿足。與先生親自教養著六個孩子,成為國境之南的在家自學先鋒者,遭遇困難也沒有放棄,因為愛,而可以堅持-一個笑淚交織的幸福見證。

Q和先生兩人曾討論過想要幾個孩子?一直很順利嗎?

在交往的期間我們就有聊過,將來想要有兩個小孩,而當年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兩恰恰好。但是有一次我不知道哪裡迸出的想法,脫口而出:「不然生六個。」先生覺得根本是天方夜譚,一笑置之罷了。沒想到一句玩笑話,神卻仍然成就!

第一胎在醫院待產了3天,最後還是剖腹產。後來懷第二胎,我就開始向 神求能夠自然產的恩典。雖然醫生並不認同,並且警告我們有子宮破裂的風險,但是我們選擇倚靠神,就讓我經歷到神蹟,可以順利自然產!第四、五胎都是請助產士來家裡接生,整個過程我都是讓孩子全程參與的-看到甚麼是胎盤、羊水,他們都不會恐懼、不會慌,甚至老大會幫忙助產士去張羅生產的工具、老二幫忙鋪床,連我們的教會師母周牧師,半夜都被我call過來為我禱告。

Q在管教上與丈夫的角色怎麼區分?

角色上我是教務主任,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老公則是校長,好好先生。孩子還小的時候,雖然他平常要上班,但每天午休時間都會帶著便當回來跟我們一起吃午餐,幫我照顧孩子讓我可以休息一下。因著「在家教育」,我們家很特別的一點,是我們三餐都可以全家人在一起用餐。而當我很累的時候,先生會說:「妳出去透透氣、逛逛街、吃吃東西,孩子就交給我。」然後他就會陪他們做功課、講故事。當孩子在青春期跟我意見不合容易槓起來時,先生也會跟我使個眼色,意思是說「這個就由我來!」他總是會安慰、鼓勵、支持我。結婚這25年來,可以說神透過先生的愛醫治了我,讓我體會到什麼是神「無條件的愛」。

Q甚麼原因下妳選擇在家自學的教育方式呢?

2001年當時我的小組長邀請我參加,培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在家教育家庭營」,當時的講員是來自美國的牧師家庭,他們有11個小孩都是「在家教育」,看到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孩子,都非常有禮貌、有教養。更令人羨慕的是,大的孩子可以幫忙照顧小的孩子,還可以全家一起服事。我的心中非常羨慕,盼望自己也可以教養出敬虔的後裔。

後來又參加在家自學的分享會,會中談到家長在孩子前幾歲的陪伴會造就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安全感和信念時,當時我一邊聽就一邊哭,想到自己小時候,父母親因為外出工作,將我放在外婆家,造成我的成長過程非常沒有安全感,導致我容易焦慮、憂鬱的性格。因此,當下就確定自己要以「在家教育」的教育方式,更多的陪伴我的孩子。

Q選擇在家教育之後,曾遇到哪些挫折?

當我們要開始申請「在家教育」時,屏東縣相關的實施辦法都尚未完成。不得已我們家的老大只能先回到學校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後來相關的實施辦法完成了,我們家第一個提出申請,卻也是第一個未通過。但是我們不放棄,再加上有「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的幫助,用委婉的方式請願,針對不通過的原因,提出申覆之後才有條件的通過,開始我們家的「在家教育」旅程!

只是不是從此一路順暢,開始申請的前7年,審查委員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讓我們的申請案無法通過或有條件通過,每次我們都必須修改計畫書,重新提出申覆才能通過。這樣的壓力真的很大,甚至我和先生都曾想過要放棄申請,但是想到當初要申請自學的初衷,我們就跟神禱告,求祂幫助我們。就這樣神帶領我們一次次的通過,甚至於第八次申請時,審查委員跟我們家已經非常熟識了,也看到我們孩子的成長,開玩笑的跟我們說:「你們夫婦可以寫書了!」感謝神!從此之後的申請就非常順利了。

Q是甚麼原因讓您曾深陷憂鬱?如何度過那段日子?

我們原本住在高雄市,老三出生後剛坐完月子,全家就因為先生工作的需要而搬到屏東,一開始人生地不熟、生活繁瑣的事又多,整理家務體力透支,如同內憂外患一般,感覺非常孤單,再加上申請「在家教育」的過程不順利,我感覺上好像遭到否定一樣,複雜的情緒在我裡面,造成我「憂鬱症」爆發,無法睡覺,體重一直減輕,最輕的時候體重僅剩39公斤,嚴重到甚至無法照顧小孩。

就這樣有兩年的時間,必須要吃藥治療。我的先生原本很看重工作,非常有責任心不輕易請假,但是在我生病期間,卻是固定請假陪我去醫院看病,有時陪我進診間瞭解我的病情,有時就帶著3個孩子在外面找公園玩,等我看完病再來醫院接我。在我病況最差的時期,他每天總是蒐集各式各樣的笑話講給我聽,逗我笑,還會幫我和孩子洗澡。後來我的身體漸漸好轉、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醫生也同意可以停藥的時候,卻發現懷孕了!懷了老四,神透過再次的懷孕,讓我知道我已經全然的得醫治了。

Q覺得自己曾失去或收穫甚麼嗎?下個階段想要做的事?

結婚的前15年都是在懷孕、生產、哺乳的循環裡面打轉,每天都是面對小孩、尿布、家事,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但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就是晚上看著熟睡的孩子,可愛的面孔如同小天使一般,我的心就滿足了,一天的疲憊也都消失了。

透過陪伴孩子,神讓我再次經歷快樂童年生活,彌補我童年的遺憾。參與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使我可以透過觀察以及跟先生不斷的溝通,一起禱告尋求,按著他們獨特的天賦去栽培他們。

自己帶孩子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長時間觀察孩子,每個孩子喜歡和擅長的事物都不同。當我用認字卡給他們學習時,老大可以自己看自己學,半年內就認識了很多的字,但輪到老二時,我用比的、教的都學不會?雖然當下很挫折,但看到她非常喜歡哼歌,就連坐在馬桶上也要唱,就意識到女兒屬於聽覺型學習,所以我給她錄音帶教她使用,才兩個星期,裡面十首英文兒歌她都會唱了!現在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老三在學齡前就愛玩「樂高積木」,常常玩到睡在積木箱裡,他很喜歡動手做還有拆解玩具,研究它的動作原理,後來就讀高雄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這些都是透過陪伴,幫助孩子往他最有興趣、符合他特質的方向發展。

小時候我沒有經歷所謂的「快樂童年」,神卻透過生兒育女,讓我可以和他們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現在孩子也已經漸漸長大了,目前我和先生在屏東靈糧堂牧養夫妻小組。我知道我雖不完美,但仍極為寶貴,所以我也接納我六個孩子的獨特不需要完美,但永遠是那麼的可愛,我非常珍惜母親的職份,學習基督彼此以恩慈相待,鼓舞激發成全孩子,就像提摩太的信仰如此堅定,是受母親及外祖母的影響一樣。我也期許自己,可影響我的兒女,堅定他們的信仰。藉著服事,也可以陪伴年輕的夫妻經營婚姻、教養敬虔的後裔,建立合神心意的基督化家庭!榮耀歸給神!最後跟大家分享3年前我的女兒北上讀大學,離家後的第一個母親節寫給我的卡片。

Dear Mom:

 遲來的卡片~希望您還是可以感受到我真心的祝福!這是第一次我沒能陪在您身邊的母親節,真的好想念您,很想為您做些事。辛苦您了!從小到大您一手包辦了我的一切,不論吃的、穿的、用的,您都給我最好的,把我養的這麼好(好感動!),在台北讀書的我,非常想念您煮的可口又健康的美食。當我自己在做家事時,我也感謝天父爸爸給我賢慧的Mom,不只成為我的榜樣,也我讓知道在一個家裡,女人是很重要的角色。在您身上我看到了好多您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您謙卑的心和溫和的語氣,更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我也看到您在真理上堅持的態度,原本會在乎旁人眼光的您,現在成了「中流砥柱」,謝謝您為這個家的付出,也活出神造你的目的!

 我愛您Mom!目前我的眼光和您還差遠了,不過我知道您也還是很愛我的!

                                                               您的寶貝沒公主病的女兒上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6期 P.28-31)

2,566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姐妹專欄 | 活出超凡人生-王莉菁、葛似蕙

擁有自己的一間店,除了賣餐點、賺錢,還可以做什麼?可以為茫然的青少年提供一個溫暖的去處、可以成為神美好作為的見證、更可以成為祝福人生命的基地。這次採訪到的兩位女性:王莉菁、葛似蕙,她們各自都曾有過叱吒風雲的精采人生篇章,但也因為遇見神,從此找到新的目標,踏上了全新旅程。

1,82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採訪 | 陳珮瑜、撰稿 | 何恕瑜  黃詩絜、圖片提供 | 王莉菁、葛似蕙

擁有自己的一間店,除了賣餐點、賺錢,還可以做什麼?可以為茫然的青少年提供一個溫暖的去處、可以成為神美好作為的見證、更可以成為祝福人生命的基地。這次採訪到的兩位女性:王莉菁、葛似蕙,她們各自都曾有過叱吒風雲的精采人生篇章,但也因為遇見神,從此找到新的目標,踏上了全新旅程。

為走迷的孩子建造一座避風港─王莉菁

一個國中畢業就棄學開始到處打工,以財富自由為終極目標的女孩,靠自己的能力頂下一間店,後來更遊走法律邊緣成為賭場老闆娘──王莉菁在經歷了被迫關店、與女兒大吵一架、經營餐廳失利、失去生命盼望…直到遇見耶穌,整個人才改變。目前的她在東區繼續經營著一間茶餐廳,生意很不錯,裡面的工作人員清一色是家庭失能、或是中輟的年輕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成為了他們口中的好朋友─小毛姐?

年輕時聽說您也曾經很衝動?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愛玩、不愛念書、有點叛逆、很有個人的想法。我的夢想是做運動員,躲避球校隊那種。但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出了很嚴重的車禍,打石膏、打鋼釘打了三個月。那時候我住院三總,一個禮拜就要兩萬~三萬,我的父母就為了那個錢很愁苦,以至於我覺得以後一定要賺很多錢。

生命的重大轉捩點發生在何時?
我開的這個茶餐廳,剛開始的時候生意很好,賺了錢,身邊朋友都說你再開一家。我就真的去開了另一家,找到更好的師傅,也有很多朋友支持,一切都看起來不可能會賠的,結果卻賠了。那對我來講真的是晴天霹靂,想不透為什麼。後來店收了,兩家的員工併成一家,我哭了一個禮拜,慢慢接受了事實,錢沒了也要把身體顧好,我要再有賺錢的時候!所以我開始減肥,認識了做直銷的一群人,他們都是基督徒。其中一位自己蠻尊敬的老師常邀我去教會慕道班,我都說:「有空再去。」這個課程除了禮拜天沒有別的時間,雖然跟他說以後有平日的班再告訴我,但其實我早就打定主意一定不會有。沒想到半年後他來找我,還真的開了!由於之前已經答應他,只好硬著頭皮去上。

一直到了慕道班的第四堂課,當一走進教室,我就莫名其妙開始哭泣,甚至哭到無法自己。我覺得我一定是瘋了,或著是被他們傳染了…但是有個聲音不斷在我耳邊說:「孩子,不要再靠自己,到我身邊來安息。」我心想:哈囉?祢是誰啊?雖然這麼說,其實心裡卻很感動,因為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就連老公,也沒跟我講過這些話。於是當下就跟神說:如果祢真的存在,剛剛對我說話的就是祢,那我以後就靠祢了,但祢要對我負責!

是什麼促使您為這群看似叛逆的青少年打開大門?
小時候我們家住一樓,常會接待非常多人。除了我們六個兄弟姊妹,也很多親戚會來喝酒、打麻將,甚至可以睡在我們家。有時候我們的同學或朋友不能回家,就來我們家住,所以常常一回到家就看到一個個人睡在地板上,我已經很習慣。現在當我碰到這些孩子,家庭狀況真的很誇張,那種想法越來越強烈:不想回家,是他們的問題嗎?我覺得原生家庭可能也有很多問題,但他們這個年紀最重要的就是看跟了誰。

我開始會接觸到一些青少年,是因為朋友或者弟兄姊妹介紹,他們的家庭都是有狀況的,比如說我休假,一定會跟我女兒好好去吃個飯,但他們因為父母喝酒醉,所以只能自己吃剩菜剩飯,我才知道原來好好吃飯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有多難。

有的孩子他們可能不喜歡念書,我會告訴他們就好好賺錢,在我們店裡按照時薪給,一個月可以賺到四、五萬塊。有的父母平時可能不理他們,薪水下來卻會跟他們要,超過一萬快兩萬的,我就會提醒他們要替自己打算,比如規劃保險。他們信任我,才請我的朋友來幫忙規劃。當他們存了錢,將來才可以照顧好自己,等到有想要繼續讀書或是找到目標時,就可以去做。神也奇妙的在他們身上動工,有的帶著熱情去創業,有的繼續升學。看見他們的成長,我覺得自己也被滿足了。

真正想為這群青少年做些什麼?
生意失敗的那年,我的女兒才小一,一有時間回家就會叫她趕快洗澡、寫功課。當她不聽話時,我就會很生氣,甚至互相謾罵,有一次她還叫我去死。當我離開現場靜下來回想,才發現自己總是以愛之名,行責難之實,怪不得女兒這麼恨我,後來關店的關係,我便決定用時間去「陪伴」她。半年以後,我們的關係開始改善。直到現在我們的精心時刻就是在摩托車上,她如果有事要跟我說,我們就去騎車到處繞,直到她講完、發洩完了,說:「我們回家吧!」現在我也發現她在大學做的報告裡面顯示出她是一個安全感很夠的人,以至於她不會被人家太過影響,不會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我希望自己也可以陪伴那些有困難孩子們,希望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希望孩子在這裡能發現自己「不只有這樣」;我希望能擦亮他們心中的鑽石,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光彩。很多事無法選擇,例如父母,但很多事其實也都是自己的選擇,雖是很漫長的等待與教導,但卻很值得。



懷病痛卻活的比年輕時更精采─葛似蕙

在天母經營一間咖啡廳的葛似蕙,常常是一身率性、輕便的裝扮,曾經因為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文,年輕時在拉丁美洲闖盪,工作狂的性格讓她受到老闆的賞識,但也讓她在婚姻、家庭關係中觸礁,直到遇見耶穌,才開始經歷恢復、合好,但沒想到更大的挑戰竟還在後頭──

聽說您曾因為西班牙文說的好,在拉丁美洲跑透透?
其實我是一個滿平凡的人,但是性格很認真,託付給我的事情都會做到好,有時同學請我幫忙,做完後我還會親手送到對方家裡去,爸媽都覺得:奇怪,不是應該對方來拿嗎?但我天生責任感就是這樣,同時想法上也比較直,想到就去做,有時候不太去管其他人怎麼想、怎麼看,直到長大後才開始比較會去顧慮。

大學我是學西班牙語文,當初只是想說反正英文還不錯,所以專攻語文類的系所,沒想到學習西文對我就像如魚得水,一開始發音就很被老師肯定,還連續四年都拿獎學金,甚至可以供妹妹念書,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繼續出國深造。

大學畢業後到貿易公司上班,西文又再次成為優勢,一來我不怕對話,其次可能是個性使然,我幾乎是一頭栽進工作中,很快受到老闆重用,之後更因為轉任業類型的職位,在拉丁美洲跑了大概有十個國家吧。

工作狂的性格會對家庭有影響嗎?
我和先生是在公司認識,進而戀愛、結婚,但婚後我沒有意識到婚姻需要經營、維繫,仍舊是個工作狂,就連大兒子出生,也依然專注在工作上,漸漸和先生關係越來越疏離;加上性格剛烈,最後竟演變成兩人無法相處。那時候我還不認識耶穌,但奇怪的是,當下感覺再糟、再痛苦,就是沒有想過離婚。

後來公司的業務拓展到香港,希望我可以去負責那邊的業務。當時我想既然婚姻發展不順,至少事業要發展的好,就答應了,沒想到這個決定卻對家庭帶來更深的傷害。要去香港時,小兒子才出生半年,我決定把他留在台灣,只帶大兒子一起去,一家人分隔兩地,現在想起來非常後悔這個決定,但在那當下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到香港後立刻就進入備戰狀態,一開始不會說廣東話,面對香港人英文又好、頭腦動得又快,業務量又大,各方挑戰全部一起來非常吃力,後來才請公司從台灣再找了一個幫手。沒想到這個「同鄉」最後卻搶走了我最大的客戶,當下真的是晴天霹靂,一度以為自己要捲舖蓋了。

那一年聖誕節,我帶著兒子到尖東,我們被一陣音樂聲、打鼓聲吸引,原來是教會報佳音的活動,他們正好有為人醫治禱告的服事,我隱約聽見人群中有聲音說著:長短腳長出來、骨刺的好了、又提到耶穌和醫治,剛好那時我的喉嚨已經痛了好幾天,醫生也治不好,就請其中一位姊妹為我禱告,一次、兩次、三次,感覺到一股暖流後,喉嚨竟然就好了!

因為從來沒聽過耶穌,一開始我還怕是邪教,回家後還打電話回台灣去打聽。隔天主日我去了教會,覺得牧師的講道信息都是在對我說,眼淚流不停,從此就相信了耶穌。之後面對搶了大客戶的同鄉,雖然心有不甘,聖靈卻感動我寫信給對方,勸勉對方也要回到教會中。

後來有一位牧師來分享了講夫妻關係的信息,我才知道自己過去在婚姻中少做了很多,回家後提筆寫了一封很長的道歉信寄回台灣給先生。信寄出後,等了三個月都沒有下文,直到因為公公過世,身為長媳的我必須回去,在繁忙的喪儀中,我看著先生忙進忙出,心疼之下倒了一杯水給他,兩人才開始對話,他說其實他有收到那封信,但直到接過這杯水,才發現我是真的改變了。隔一年他和小兒子也一起來了香港,甚至也一起去教會、受洗。

癌症──這個生命的意外轉折,您怎麼看待?
2018年初二,我和家人在餐廳吃飯時,背突然一陣前所未有的痛,就算回家躺下休息也不見減緩,等過完年去醫院,在胰臟發現了腫瘤,經過一連串檢查證實是癌症四期末,因為已經擴散到動脈和淋巴,也無法開刀處理。

聽到這樣的診斷,我心中沒有慌亂,當天晚上住院大兒子就來醫院陪我一起唱詩歌。我向神禱告:如果是時候了,求祢讓我走的榮美,但如果不是時候,那又是為什麼?接著我想起剛信主時,曾經領受到腳踩踏蛇的畫面,相信神已經帶領我戰勝死亡,更何況我還曾經領受過,直到白髮蒼蒼仍然要服事神的異象,所以知道神仍要使用我,這一切都不會枉然。

其實九年前我就曾向神說:如果有一天我躺在病床上,口中說出來的話仍要鼓勵造就人。真的躺在醫院了,以前的朋友來看我,他們聽我分享完都說:我們是來安慰妳的,怎麼反過來便妳安慰我們?現在雖然還在化療,但我總是禱告,不管神把我放在哪裡,相信路總會越照越明。

您現在最珍惜什麼?
回來台灣到現在已經七年,一回來我就開了這間咖啡廳,很多客人都是主內的弟兄姊妹,因此接觸到許多豐富的信息;神持續透過這些信息調整我的生命,也調整我看婚姻、看孩子的眼光,現在和先生的關係、和孩子的關係都越來越好,內心常常很感恩。雖然一邊面對疾病、一邊也在等候神的帶領,但回過頭看,我的老年,比年輕時是更精采的。

 

1,821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永遠不要自我設限-Dimple Xie謝馨慧跳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十九年的跳舞生涯,不可能沒有過低谷或懷疑的時刻,「迷惘、失敗、很失落或是低潮,這一定會有,沒有人不會經歷到這些事情。」面對低潮來襲,小慧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有神靠」…

2,70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那時候我就指著台上,對著台上說:『有一天我也要變成你們的一員!』」─Dimple Xie謝馨慧

國中時偶然經過百貨公司前的廣場,當時正好在舉辦活動,而TBC舞團正在台上演出,還沒開始接觸街舞的小慧,突然間有股很強烈的直覺,一切彷彿電影情節一般,心臟跳得非常快,她非常確信「就是這個」了,街舞就是她想做的事情,於是,在對著台上許下願望後,隔天她就立刻到TBC報名學跳舞。這一跳,就是十九年。

在十九年間,小慧真的成為TBC的一員,以Locking、wacckin、Hip Hop、Free Style到Hip hop Jazz等舞風稱著,也在眾多歌手的演唱會中擔任舞者、受邀在海內外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演出,並擔任許多學校的熱舞社指導老師。每一次的演出,舞台上充滿張力的舞姿,小慧認真、奔放的、自在的態度,更吸引了時尚雜誌的注意。

在接受訪問的前幾天,小慧才剛完成一場與Live Band的即興搭配演出,被問到這樣的演出形式有何挑戰性,她笑說,平常因為在教會常常與敬拜團一起配搭服事,和Live Band的合作其實很習慣了,非常好玩。

Dance can live 跳舞像是在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跳舞本身就是對我而言,我會覺得…Dance can live。」被問到覺得跳舞最吸引人之處,小慧形容當在跳舞時,她就是完全的她,「我常常覺得跳舞是一種…你在講一個故事,然後別人也在講他的故事。」跳舞的人,當下的情緒、正在經歷的事、甚至是人的特質與性格,全部都會透過舞蹈展現出來,不可能假裝,也許有時候在溝通中沒有辦法完整表達的意思,卻能夠在舞蹈中展露無疑,所以她覺得,每個在跳舞的人,好像都在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小慧也形容,跳舞是神量給她一份非常寶貴的禮物,在她身上是獨一無二的,她好像是在替神「保管」跳舞這件事;也許跳舞已經成為她人生僅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甚至影響著她看事情的眼光與態度,但是不管任何事情,她還是會回到一切的源頭,回到神的面前。

「就算已經爆掉了,但你知道最後還是有一個避風港。」

十九年的跳舞生涯,不可能沒有過低谷或懷疑的時刻,「迷惘、失敗、很失落或是低潮,這一定會有,沒有人不會經歷到這些事情。」面對低潮來襲,小慧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有神靠」。

面對喜歡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哪怕會辛苦、會累,只要看見自己成長、進步就覺得很值得,小慧是用這樣心態在面對自己所熱愛的事物的。「當你很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百分之百的喜歡的時候,你會想要用盡一切的所能去完成這件事情,因為你在完成的當中,你會很有成就感,…你會覺得這就是完整的我。」

所以當批評的聲音傳來,或是有人對她表達「不喜歡」時,小慧會先反問自己:「當初到底是為什麼我會熱愛這件事?我為什麼會想要去做這件事?別人說的這些話、或是他們做的這些舉動,會影響到我對於喜歡的事的看法嗎?」

因為熱愛舞蹈,把一切的力氣都投注在上面,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在這些負面的聲音出現時,小慧會先把自己拉回來,因為對她而言,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她、不能替她解決問題,只有她可以選擇為自己繼續努力,並且堅持信念。

小慧所擅長的Locking舞風,一開始可能99%都是男生在跳,小慧在其中算是「異軍」,因此時常招致異樣眼光,也會被放大審視;尤其當她越跳越好、漸漸在比賽中嶄露頭角,耳語就開始浮現了。

曾經有一次去比賽,她才剛跳完下台,就聽見幾個男生在討論:「她這樣隨便扭一扭也可以進入到四強?」、「八成是有什麼後門…」、「純粹就是因為就是評審喜歡她啦!」諸如此類的批評,小慧說其實從沒有少過,甚至可能有更瘋狂的。但越是這樣,她就越發敦促自己要更努力,不只把男生可以跳的程度練起來,也把自己女性的部分特質融入,創造屬於她的風格,就這樣一路堅持了下來。

「怎麼可能會不難過?你一定會難過,我們是可以難過的,但不要讓自己難過在那個狀態太久。」但小慧也不是一味的要求自己變強,她覺得不管碰到什麼問題,還是要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也許是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或是和朋友出去,好好地抒發情緒之後,她會回來問自己:「我應該要怎麼做?我還可以怎麼做?」然後繼續堅持完成正在做的事情。

舞蹈和信仰 其實是同一件事

很多人也曾好奇,舞蹈與信仰怎麼結合?或是在舞蹈中怎麼發揮信仰層面的影響力?但是小慧卻說,這兩件事從來就無法分開談論,舞蹈就是生活,那當生活就已經在信仰裡面了,本質上就是同一件事,所以問題應該是:怎麼在生活中活出信仰?

「我很喜歡跟人家分享我所經歷的一切事情,就算現在我們在採訪,當我在和你這樣講這些時,我就是在跟你分享我的神有多偉大,祂在我生命當中做了多棒的一件事情。」小慧說,信仰其實體現在她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當她在與人講話時、在教課、與人互動時,也許只是把正面的能量帶出去,但是當有人會來問她:「為什麼妳可以這樣?」時,她就會告訴對方:是因為我的信仰。她相信,如果讓生活成為行走的見證,人們會更想要認識這位能在人生命中帶來改變的神。

發掘夢想 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表

舞蹈是神所給予的禮物,也許對小慧來說,關鍵是她在國中時經過廣場的瞬間、是看見台上街舞表演的瞬間、是她渴望成為台上其中一員的瞬間,當她選擇對內心的悸動做出回應,才開啟了這個截然不同、充滿驚喜的旅程。她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會有這樣的瞬間,但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好好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及能夠為這夢想付出多少。

「假如你已經找到,我非常鼓勵你,一定要堅持你的信念,無論到最後結果是不是好的,當你回應這件事情,並且堅持信念的時候,你已經是最大的贏家。」在跳舞這件事情上,一堅持就是十九年,對小慧來說,無論結果,只要能緊抓住信念、付諸行動,就已經是最棒的事情了。

她鼓勵那些可能仍在尋覓夢想的人,更多用心在生活上,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去探索、去運動,一定會在生活中遇到那件讓人心動的事。但是千萬不要去因為別人追求什麼就跟著追求,也不要因為看見身旁的人都找到有了夢想,自己卻還沒有,就硬是塞一個給自己。「不是越年輕得到就越好,那個時間點,就是神為你預備一個很寶貴的瞬間。你會看見說,原來之前可能沒有看到、或是之前尋找這麼久,現在終於看到了,是因為我有停下來等候。」

前一陣子,小慧才完成了運動品牌給她的挑戰:要在二十一天完成一件從來沒完成的事。猜猜她選了什麼?後空翻!

因為過去在做前空翻時曾經撞過頭,對於空翻一直有著隱藏的恐懼,小慧決定試著突破限制,她開始每天找老師報到,一天可能練習個一百、兩百次…到了第十天、第十五天的時候,還一度覺得可能不會成功,安慰自己說:「沒關係,我們是一種精神…至少要把我的部分做好。」

一直到了第二十一天驗收時,就連老師都鼓勵她,就算不成功也沒關係,盡力就好,沒想到就在一次、兩次、三次嘗試後,老師旋即宣布她已經順利畢業:「剛剛有好幾次我都沒扶妳,是妳自己翻的。」挑戰,完成!

回過頭看,小慧非常慶幸自己有選這件事情挑戰,即使是平常的生活中,她也希望自己能不自我設限,總是會不斷地想:還有什麼可以讓我的舞蹈變更好?有什麼能刺激我原本的東西,會讓我更強壯?為此她去接觸泰拳、開始重訓,甚至去學現代舞和國標。「現在我每天生活,我覺得很興奮,就是因為…生活就是會有很多挑戰。」

除了自己完成這二十一天的挑戰,小慧開始刺激身邊的人、甚至是她的學生,每個人都要選一件原本覺得做不到的事情。「有時候,只是缺乏一種那種勇氣,就是『好,我要去做』。」現在她也把這個挑戰放在各位讀者面前,你,準備好挑戰不可能了嗎?


採訪後記

舞台上的Dimple Xie謝馨慧,無論是律動、動作、表情,總是非常吸睛、氣場強大、俐落,然而在接受採訪時,卻不時傳出大笑聲,讓我們看見身為一個舞者的隨適自在與豁達。但只要聊到給自己的挑戰,Dimple Xie謝馨慧卻又認真無比,讓人看見她骨子裡的無畏與認真、勇於嘗試的冒險精神,也難怪可以一路在街舞圈中找出自己專屬的一條路。

碰到問題時,默默說出「我們有神靠啊」的Dimple Xie謝馨慧,除了靠自己的努力,更因為有一個永恆的堅固倚靠。相信將來的她人生會有更多精彩的篇章,並且會持續發光發熱,繼續影響、幫助許多人在尋找夢想的路上不氣餒、在面對難題時勇敢往前下去。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5期P.52-55)

 

 

2,708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名人專訪 | 別讓周全成為平庸的藉口 —楊右任跟隨神的聲音去冒險

學生時期在澳洲當街頭塗鴉客,現在的楊右任已經是「舊鞋救命」的創辦人,並在非抽延伸出挖鑿水井、建立自給自足的農場、以及愛女孩等事工。過程中不是沒有挑戰,但是對楊右任來說,「現在就行動」行動永遠比「想」來的有效,而「神怎麼說」則永遠勝於周遭人的眼光。

2,09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文/范仕仰

沙蚤是一種在東非盛行的寄生蟲,透過極微小的縫隙,就會鑽進人體四肢皮層底下、導致潰爛,更嚴重則會致命。大約五年前,「舊鞋救命Step 30」發起人楊右任透過在非洲擔任宣教士的岳父,目睹了非洲小孩因為沒有鞋子穿而感染沙蚤病的畫面,於是心生憐憫,還沒想到什麼遠大計劃的他,設計了一張海報放上網路,鼓勵社會大眾以行動幫助非洲當地沒有鞋子穿的孩童。

沒想到迴響意料之外的熱烈,光是三個月後送出的第一批捐鞋就多達一萬五千雙。從那之後起,他們逐漸擴展事工、以更貼近當地社會,除了蓋學校、挖水井,也協助當地發展養雞農耕的微型經濟,以及開拓家庭教會。從一張小小的海報,到迄今全面投入當地的偏鄉翻轉計畫,「舊鞋救命Step 30」來自於楊右任勇敢跨出的第一步,以及無悔跟隨上帝聲音的不變初衷。

誤打誤撞進教會

18歲那年,楊右任被家人送到澳洲留學,獨自打工賺錢、獨力生活。有一天走在路上,他看見一個滿是塗鴉的籃球場,裡面的人身上幾乎都有刺青,身為嘻哈文化粉絲的楊右任沒有多想就走進去,後來才發現自己因此「誤入賊窟」,「那其實是一間教會,」楊右任笑著解釋,尚在草創時期的教會因為經費不足,所以租了當地的社區活動中心作為聚會場地,「然後,全身刺青的那個人就是牧師。」

雖然當時對信仰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楊右任仍然每個禮拜跑來社區活動中心報到,因為他覺得那邊的人很酷,有些很有趣的故事。在這間街頭教會中,大多數的會友有幾個共通點,除了幾乎皆為第一代基督徒,也是社會中較低下的藍領階層人口,並且大家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生命故事。在這當中最特別的,就是那位刺青牧師。

這位刺青牧師從小在幫派文化中長大,三歲時就親眼看著自己的父親在家門前遭到殺害。年輕時,他靠著毒品逃避現實人生的糜爛,在毒癮幻覺中,他每次彷彿都能看見自己身邊美麗的妻子,身邊圍繞著健康快樂的小孩,但當毒癮一退散,卻發現自己再次回到現實世界:破舊的房子、疲憊的靈魂,身邊睡著當時的女朋友。

當時的生活彷彿就像是揮散不去的詛咒,纏繞在這位刺青牧師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身上,一代接著一代綑綁,後來藉著信仰,他才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當時聽著牧師沈浸在情緒中的故事時光,讓楊右任至今仍印象深刻,他還記得牧師當時說:「過去在我的家族中,每一代都是同一個樣子,在同一個枷鎖中打轉,」他說,「今天是因為耶穌打破這個循環,我的孩子才能開心玩耍、擁有自由的未來,不論是想要當藝術家、音樂家,什麼都可以。」

每個禮拜親耳聽著大家的生命是如何經歷翻轉,透過信仰得到不一樣的出路,再加上自己也在禱告中不斷得到一位漂流異鄉的孤獨學子所需要的安全感,楊右任因此不只奠定了信仰基礎,也就此確定自己的一生就是為了要幫助他人。

夢想的共通點

在楊右任成長的生活圈內,他從來都沒有聽過福音,長大後當他接觸到基督信仰,才知道也有人從小就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長大,過著和他截然不同的生活,上基督教學校、被基督教書房和基督徒朋友圍繞。於是他開始思索,是否在我們熟悉的基督教圈子以外,有些人其實是終其一生從來沒聽過耶穌的?再加上刺青牧師也不斷鼓勵他,於是楊右任毅然決然回到台灣,展開自己的第二人生。

回台後,楊右任擔任英文補習班老師,並認識了來自加拿大的妻子。有一天在和宣教士岳父的聊天中,他得知有很多非洲小孩因為沒有鞋子穿,而深受沙蚤所困擾的故事,心裡因此產生負擔的他也想不太到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就設計了一張募鞋文宣放上臉書,沒想到卻引發了持續多年的「舊鞋救命」事工。

「講老實話,一開始根本沒有什麼遠大的夢想,只是因為發現問題了,所以思考自己可以怎麼做。」楊右任說,當多年後的他受邀至許多論壇演講,聆聽了許多其他領域傑出年輕人的故事後,他發現大家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好多人都有一個感嘆:早知道這麼辛苦,我就不做了。楊右任發現,鮮少有人能在踏出冒險的第一步時,就擁有周全的完美計畫,都只是瞥見模糊的輪廓就放手去做,接著在犯錯後修改、在掙扎中成長,才走到今天的這一步。

看見問題 去做 就對了

「有時候,當你把事情計畫得過度周全、過度思考,其實只是在選擇走平庸的路而已,」楊右任說,「就算你把風險全都計算完了,結果就是,什麼都不做就是最沒有風險的選擇。大家都是在看見概略的大方向,並且確定這件事情是好的、符合神的心意後,就放手去做。」

楊右任也提到,自己會選擇繼續走下去是因為看見兩件事情:當舊鞋救命持續成長,看見「資源」不斷湧入,各種物資、人脈、財務不斷堆疊,也因此看見越來越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另外他也看見越來越多的「需要」,因為每次當他們發完鞋子後,都會看見當地居民更多、包括不同層面的缺乏,甚至是教會與信仰的不足,「當越來越多資源蜂擁到你的左手上,同時你的右手也發現越來越多缺乏,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將他們連結在一起。」

跟隨上帝的聲音去冒險

今年三月初,楊右任以特會講員的身份受邀回到澳洲,是當年離開至今十幾年後,第一次回到他的信仰發源地。沒多久,他就再度想起當年帶他信主的那位刺青牧師。因為不擅長、也不習慣社交和維繫關係,在這十幾年間楊右任和這位刺青牧師完全斷了聯繫。

於是在這個機緣下,楊右任寫了一封信,將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娓娓道來,告訴刺青牧師自己多年來其實一直和許多人們分享他的故事,並把這封信寄到包括電子信箱、通訊軟體等所有他打探得到的聯絡方式,不過都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幾天後,當楊右任正在參加一場聚會,他的手機突然響起,竟然就是那位刺青牧師的回信。一看他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因為在他記憶中當年那位全身刺青、強壯無比,比腕力時總是輕鬆就把全部年輕人電爆的大叔,如今已經成了照片中滿頭白髮蒼蒼的老人,「他說他很感動當年種下的種子,能在今天發芽。」當年這位刺青牧師在楊右任身上的奉獻,不僅開啟了今天舊鞋救命的事工,也讓信仰成為他們的重要核心。現在的楊右任每天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檢視自己有沒有牢牢的抓緊初衷。

在楊右任家中有一幅畫,上面有一句話述說了他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成為一位合乎聖經的基督徒,跟隨上帝的聲音去冒險,為其他人帶來正向影響力,「如果一件事情能夠討神的喜悅,也絕對能夠為非洲的孩子們帶來幫助,卻會被台灣的社會大眾蜂擁攻擊,我做不做?我絕對做,因為我清楚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要對誰交代。」

當初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夢想,楊右任只是憑著一份單純的小小負擔,想要為世界另一端的人們做些什麼,雖然當年的種子已經茁壯成了龐大事工,但這份初衷在他的心中仍從未改變。不要因為在世界拋下太多的錨,也是楊右任現在不斷自我檢視的一件事情,現在的他,只想成為一位能夠隨call隨到,不要因為太多身外之物而分心,而緊緊跟隨上帝腳步的冒險家。


 

採訪後記
進行訪問的這天,我們來到「舊鞋救命」位於桃園中壢的辦公室。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楊右任親手設計的「Step30」Logo,另外一面牆上,則貼了數張偌大的非洲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黏了許多標籤。

「這些都是您們去過的地方嗎?」
「對,這些地方現在都有據點了,但其實我們去過的地方早就超過上面的標示,只是如果全部都貼,就看不到地圖了。」

問到楊右任究竟哪來的勇氣與信心,知道這是神要他走的路呢?楊右任說身為基督徒,聆聽以及等候神是很重要的基礎,但很多事情,其實神已經都「說」在聖經裡面了,比方說照顧孤兒寡母、為人疾病得醫治禱告、以及他去到非洲服務當地、傳福音…這些都在是神已經「說過」的事,「我讀了聖經,知道祂的心意,我就去做,如果祂不要我做,祂會要我停下來。我覺得這個差異很大。」

而透過當地的家庭教會系統,楊右任與團隊的所發展計畫每天都在持續進行、接觸更多有需要的人,他本人更是時常需要往外跑,出國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即使再忙碌,他卻非常堅持保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嚴格遵行晚上六點回家,先陪家人、再利用晚上的時間繼續處理工作。「我真的相信我講的那句話,就是理事長可以被下一個更有能力的人取代,執事也是一樣,但是再怎麼有能力你也無法取代我身為三個女兒的爸爸的角色。」

透過訪談,不只更了解「舊鞋救命」的使命旨在幫助當地人有機會好好生活下去、以及與教會緊密合作將福音傳出去,也看見這位創辦人充滿積極與行動力的性格、不受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看見他裡面願意跟隨神到天涯海角的心志。

訪談結束後被留下來與「舊鞋救命」團隊一起享用從小廚房端出來的午餐,餐桌上聊著:「這道菜加的是來自非洲的香料」、「那道菜調的味道夠辣」、「誰誰誰剛帶隊回來又黑了一圈」…因著具有同樣使命與目標而聚在一起,果真是像「家」一樣的團隊。

 

(本文出自Asia for JESUS 亞洲復興誌第34期P.52-55)

2,09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牧者專訪|史蒂夫.貝克藍(Steve Backlund):相信真理,就被神而來的盼望充滿。

每個人在他的生命中,都有至少一個領域,是長久沒有盼望的,謊言看起來如此真實,例如財務狀況、不良習慣等等。

2,38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採訪整理│賴若函 照片提供│Asia for JESUS國度豐收協會

Q:「點燃盼望事工(Igniting Hope)」成立的緣起,以及運作、教導的主要面向?

我和妻子Wendy會建立這個事工,是因為了解到「盼望」的大能,盼望是僅次於愛,最有能力、影響力的事物。我們「有盼望的程度」會影響我們「發揮影響力的程度」,羅馬書十五章13節說到「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信心是一個指標,顯明我們的生命到底相信謊言還是真理。

若我們相信真理,就會被從神來的盼望所充滿。我們想把這個信息分享出去:真正的問題不是魔鬼在做什麼,而是我們相信了什麼。當我們相信真理,會感到自由,而盼望則是我們檢視的指標;缺乏盼望的人,就是活在謊言中。


我堅信這點,決定要去周遊列國,點燃人們的盼望之火,這是神給我們的任務,所以我們寫書、架設網站、旅行等等用各種方式去做。

 

Q:在你生命中有沒有非常難對付的謊言?可以分享你突破的經歷嗎?

每個人在他的生命中,都有至少一個領域,是長久沒有盼望的,謊言看起來如此真實,例如財務狀況、不良習慣等等。

對我來說,要對付的最大謊言,是我和家族成員的關係,有時候我會想要相信一個謊言,就是我過去在關係中犯了太多錯,無法擁有健康的關係,以及我為家族的禱告無法起作用,也相信其他謊言,例如「我的家族成員沒有得救,都是我的責任。」


這是我奮戰中的謊言領域,神也用他的真理幫助我,教導我以感恩作為武器,去征服那些謊言的試探,我感謝神在家族成員中動工,也感謝神總是會顯明我需要做改變之處,讓我知道要如何去表達;我透過很多的感恩來勝過這些謊言。

 

Q:在Bethel Church,人們因著點燃盼望事工,個人生命和教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我們用這個事工的信息去挑旺許多領袖,有些人後來成為復興小組(Revival group)的牧師、超自然釋放學校的牧者。

我們的角色,主要在於讓人理解「宣告、指出真理」背後的大能;我們的事工在教會帶下更多的喜樂、更高層次的喜樂,因為我們的教導是去「嘲笑謊言」,幫助人們擁有盼望,在伯特利教會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Q:你和太太在事工中的分工?

我和Wendy常常一起講道、服事,輪流分享,這樣做是一個充滿能力的示範,從男性、女性的角度去分享真理,加上我們的恩賜不同,讓信息內容顯得更平衡。

我對於興起領袖很有負擔,Wendy對於如何透過聖靈遇見神、經歷超自然很有負擔,她善於幫助人們去更深經歷的聖靈水流,知道如何在靈裡與神要做的事情對齊。我們常常一起服事,但也會分頭在各自有負擔的領域分享,我們在分享神啟示的道路上非常蒙福!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亞洲復興誌 第34期P.37-38】

2,387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